資源簡介 第十課創新意識與社會進步教學設計10.1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一.教材分析《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是人教版教材高二《生活與哲學》第三單元第十課的第一框題,該部分的內容實質上是在闡述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否定之否定規律,是本單元的重點和核心之---,這部分的知識對于學生進一步理解辯證法的知識,樹立創新意識起著重要的作用。這一框主要談創新的哲學基礎,一是辯證否定觀要求樹立創新意識,二是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樹立創新意識,這二者都是從理論的層面說明創新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要求,接下來的第二框則從實踐的層面說明創新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要求,這兩框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二、學情分析①本班學生基礎薄弱,學習缺乏主動性,知識理解能力較弱對老師的依賴性大。②通過前面哲學的學習,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有一定提高,但由于本框內容比較抽象而且理論性強,學生理解較為吃力,需要化抽象為具體,在具體事例的推導中生成知識。因而本課聯系生活更好的引導學生。三、設計理念本課力爭在教學過程貫徹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在教學中堅持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原則,實現教與學的雙邊互動。以課標為依據,通過設置貼近生活的蝴蝶破繭而出的視頻,以循循善誘的設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體現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和學習策略,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充分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機整合,拓展學生的視野和學習的空間4、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①科學精神:初步掌握辯證否定觀的內涵、本質,辯證法的本質;理解辯證否定是自我否定,辯證的否定觀與書本知識和權威思想的關系,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的關系;運用辯證否定觀分析實際問題。②公共參與:學會用辯證否定的觀點看問題,初步形成用辯證否定觀分析和認識事物的能力;通過學習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使學生初步形成批判性思維,初步具有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逐步培養和形成自己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能力;培養學生破除落后的思想意識,積極參加創新實踐,勇于突破陳規舊俗,注重研究新情況,敢于提出新問題、大膽尋找新思路的能力。③政治認同:使學生堅信創新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要求,創新意識的哲學基礎是唯物辯證法的否定觀和唯物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五、教學重難點①重點:樹立創新意識,創新作為辯證法的一種思維方法,要求我們以批判的思維來對待世界,樹立創新意識,有助于我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②難點:對辯證否定觀、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理解六、教學方法教法:講授法,讀書指導法學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七、教學流程教學過程中我選取了貼近的生活材料為導入,并緊緊圍繞“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和精講點撥”的主線來進行教學。①導入教學環節學生活動教師活動設計意圖及依據導入:播放蝴蝶破繭而出的視頻看視頻,思考問題1、蝴蝶破繭而出的過程是不是外力作用的結果?2、蝴蝶破繭而出的過程是不是發展?為什么?哲理比較抽象,但源于生活,所以我選取和運用蝴蝶都源自生活,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上升到感性認識,體現了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課程理念。同時激發學生興趣,明確所學知識,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生小組討論出示問題,指導小組:3、從哲學意義上看,破繭而出后的蝴蝶還是不是原來的蝴蝶嗎?4、蝴蝶的破繭而出,是否意味著對前生的全盤否定?5、如果蝴蝶把破繭而出前的一切全都肯定、保留下來,或全都否定、克服掉會出現什么結果?這是一種什么樣哲學思想?2.理解哲理需要哲學思維,所以我先從個別現象到社會領域、再上升到自然界、社會和思維領域引導學生理解。3.這個過程中,我充分運用情境激趣與設疑導思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分析情境,注重啟發學生討論、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目的是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積極性,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充分體現學生知識的主動建構過程,有利于學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知識。精講點撥①內涵: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②2、辯證的否定的兩個特點:是發展的環節是聯系的環節③辯證否定的實質:揚棄(既肯定又否定,既保留又克服):通過視頻①明確知識②方法論:要求我們樹立創新意識要密切關注變化發展著的實際,敢于突破與實際不相符合的成規陳說,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觀念;(破舊)要密切關注變化發展著的實際,敢于突破與實際不相符合的成規陳說,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觀念;(破舊)①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正確答案②思考辯證否定觀方法論這個環節運用學生已有的經驗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思考和分析,獲得新知,充分體現學生知識建構的過程。當堂訓練和小結下列成語中體現辯證否定原理的是() ①古為今用,洋為中用②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③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④棄其糟粕,取其精華 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③ 明確答案:c內涵: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②2、辯證的否定的兩個特點:是發展的環節1.展示本課知識結構圖,引導學生通過本課知識結構歸納本課內容(板書設計)。2.教師鼓勵學生多運用哲學原理來分析社會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通過知識結構圖回歸情境,幫助學生總結歸納,突出本課重點,可以幫助學生直觀地從整體上理解和把握本課內容,并轉化為能力。8.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