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單元第12課第3框價值的創造與實現教學設計一、教學立意踐行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課程教學理念,立足于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著眼于學生的發展需求,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以建構主義理論為依據,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為學生自主探究搭建平臺。二、教材分析1.內容:本框題既是對上一框題《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延伸,也是對十二課內容的升華和總結。主要包括三部分內容:一是根本途徑——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二是客觀條件——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三是主觀條件——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2.意義:幫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本課也是全書德育的主要落腳點和歸宿。教學目標1.政治認同:通過對鐘南山英雄行為的分析,增強學生對家國情懷的理解和認同。2.科學精神:通過對鐘南生人生軌跡的分析,理性認識人生價值創造與實現的主客觀條件。3.法治意識:增強學生的國家觀念,將來在國家需要時,也能勇敢做出應有奉獻,為國分憂解難。4.公共參與: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明白讀書是一種責任,將來才能以知識之鎧甲更好地投入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中,為國家做貢獻,實現人生價值。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實現人生價值的途徑教學難點: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五、課時安排:1課時六、教學過程【導入課堂】思考:什么是三觀?學生交流:教師總結:世界觀告訴我們要唯物而辯證地、客觀而全面地看待事物,把握客觀規律,認清世界大環境、小環境。價值觀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確立高尚進步的價值追求。價值觀告訴我們人生的價值是什么?活著是為了什么?要做一個怎樣的人,如何實現人生的價值?讓人生更有意義呢?(回顧整本哲學書的邏輯,就是在進行三觀的培育)設計意圖:認同學習哲學的價值。【講授新課】一、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人生價值創設情境一:展示兩張圖片(無座車票,鐘南山在高鐵餐車上靠椅休息)并附上材料:1月18日,已84歲高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臨危受命,出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當日傍晚隨即從廣州出發趕往武漢。在高鐵餐車的座位上,他拿出資料便開始研讀,疲憊不堪地只能靠著座椅打個盹二;深夜剛一抵達,就立即聽取武漢方面的匯報。第二天清早緊急開會研讀疫情控制和治療方案;會后,他又馬不停蹄地趕往武漢金銀潭醫院了解病人的收治情況......議題一:鐘南山這樣做值得嗎?他的人生有價值嗎?議題二:試想,如果他只是待在家里,養養花、喝喝茶、讀讀書、看看報,悠閑自在、怡然自得,還會得到如此多的尊重和贊美嗎?他為什么能得到如此多的贊美?學生交流探究成果教師總結提升:從鐘南山身上我們看到了他藝術精湛,救死扶傷的職業操守,看到他勇敢無畏敢醫敢言的道德風骨,更看到了他腳踏實地,奮斗不息的人生信條。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辛勤勞動活出了真正有意義的人生,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都說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其實人生價值也是奮斗出來的。一個人只要在勞動中,在奉獻社會的實踐中才能創造價值。(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設計意圖:通過對鐘南山英雄行為的分析,一方面增強學生對家國情懷的理解和認同,另一方面也讓學生懂得人生價值創造與實現的根本途徑。二、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創設情境二:鐘南山的生平履歷:出生于醫學世家:父親鐘世蕃是著名的兒科專家,母親廖月琴是廣東省腫瘤醫院的創始人之一。就讀的學校:1953年,就讀于廣東實驗中學。1960年,畢業于北京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并留校任教。1979年至1981年,由國家選派赴英國愛丁堡大學醫學院進修。工作經歷:1971年至今,就職于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現任中華醫學會顧問、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廣州市科協主席、廣東省科協副主席、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事會成員等職。設置議題三:我們都知道鐘南山很優秀,那么他何以如此優秀?學生交流探究成果教師總結提升:社會提供的條件,他人給予的幫助,是個人取得成功,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所以鐘南山的成才離不開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補充材料1:關于出國留學鐘南山這樣說:國家這樣困難還送我們出去,我們有何理由不回來?關于夜弛武漢鐘南山這樣說:國家的這件事情很重要,國家需要我們,我們必須今天去。感恩國家,回饋國家。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了他的人生價值。補充材料2:反思今天的部分留學生在疫情面前的選擇。學生談看法教師總結提升:我國在外留學生高達160多萬。如果這160萬中的大多數人都像鐘南山院士那樣,抱著感恩之心、愛國之情,決心學有所成回來后,全身心投入到國家建設之中,我們的國家將會更加強大!設計意圖:增強學生對國家的感恩之心,愛國之情,無論將來身在何處,都能心中由國家。三、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創設情境三:回憶起這段經歷時,鐘老感慨:“作為中國人,在當時那個年代常常是低聲下氣、忍氣吞聲的。”身為中國人的他又受到了他的指導教授的輕視,認為“中國人做不了什么研究”。為了切切實實的做出成績、也為了證明給所有人看,鐘老在他的指導教授決定探究一氧化碳對人體的影響這一課題時,主動請纓作為實驗體,讓醫生給他吸入一氧化碳,吸入后需不斷測定他血液中一氧化碳的濃度。憑借他的這種“拼命”,他的研究成果大獲成功并得到了當時英國醫學界的廣泛認可。“43歲學英語,我反復地聽磁帶,有泛聽、也有精聽,邊聽邊寫,寫了幾打筆記本以后,我的聽力就好起來了。最關鍵的聽力解決后,其他就好辦了。”加強體育鍛煉設置議題四:人生價值的實現除了必須具備的客觀條件外,還需哪些主觀條件?學生交流探究成果教師總結提升: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失敗甚至是苦難,只有正視失敗,戰勝挫折,對苦難不屈服,才能造就我們堅毅的品格和超凡的勇氣。才能拼搏創造出有意義的人生。因此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當然,一個能夠真正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不僅僅只有滿腔的熱情和拼搏的精神,還需要需要努力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這樣才能為人生價值的實現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設計意圖:增強學生全面增強自身素質的意識。【課堂小結】鐘公南山、千萬醫者,皆負重。何為?乃我輩之學習、為我輩之成長!既知如此,何不學以報之?終有日,吾輩之肩,亦堪負千斤之擔,亦能為國分憂!自今始!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白讀書是一種責任,學習鐘南山,將來才能以知識之鎧甲更好地投入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中,為國家做貢獻,實現人生價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