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1-2早期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導學案一、學習目標掌握新經濟政策的實施背景;掌握新經濟政策的內容和作用;掌握蘇聯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的內容。二、課前自主學習(一)戰時共產主義政策:1.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協約國發動了武裝干涉,國內反革命也掀起叛亂,戰爭的緊迫關頭,饑荒降臨。為了集中________________應對嚴峻形勢,蘇維埃政府根據需要向農民________________,即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二)新經濟政策:1.新經濟政策的時間為____________________。2.新經濟政策的結果為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年,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南高加索共同組成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正式成立,簡稱“_______________”。(三)社會主義工業化:1.1928年,蘇聯開始了第一個國民經濟五年計劃,重點發展______________。2.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成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農業集體化1.農業集體化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是蘇聯農業集體化的基本形式。三、問題探究1.蘇聯的建設。材料一:這種模式的新型現代化途徑是,在一個經濟落后的農業大國,以蘇維埃政權為杠桿,采用非常手段從本國農業積累工業化資金,用行政辦法對資源、勞動力進行重新配置,采用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方式快速地推進現代化。材料二:1928-1937年間,蘇聯建成了6000多個大企業,建立起飛機、汽車、拖拉機、化學、重型和輕型機械制造業等部門。蘇聯企業生產的產品的品種、數量、價格不是根據市場需求來決定和調整的,而是根據國家統一制定的指令性計劃……最后,蘇聯經濟的增長由高速轉為低速、停滯和衰落。(1)結合材料二回答材料一中的“這種模式”指的是什么?用一句話概括“這一模式”的最主要特征。(2)這一模式形成的背景是什么?(3)結合材料說明這一模式的弊端。4、課堂檢測1.新經濟政策從國情出發,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鞏固了工農聯盟,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這一政策的實施者是( )A.列寧B.斯大林C.赫魯曉夫D.戈爾巴喬夫2.1921年7月,國家決定把一批中小工廠和商店租借給本國的合作社或個人。承租者必須接受國家監督指導,遵守蘇維埃法令,按期交納租金和一定比例的利潤,到期把企業完好地交還蘇維埃國家。這里反映的經濟舉措是指( )A.新經濟政策B.計劃經濟C.社會主義工業化D.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政策3.從1928年到1940年,蘇聯的工業增長了5.5倍,年平均增長16.8%.其中重工業增長了9倍,年均增長速度高達21.2%,建成了近萬個工業企業和部門較為齊全的工業體系。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 )A.蘇聯模式B.新經濟政策C.農奴制改革D.戰時共產主義政策4.有學者指出,蘇聯的現代化不可能是一個自然的社會演變過程,外部形勢決定它只能通過有計劃的經濟技術改造和學習世界先進,以迅速趕上先進工業國和適應世界環境。該學者意在強調( )A.蘇聯與其他國家的工業化路徑不同B.蘇聯的現代化模式是不得已的選擇C.蘇聯的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極大成就D.蘇聯當時面臨著嚴峻的國內外形勢5.某班進行辯論會,以下是雙方辯手的主要觀點。據此判斷辯論會的主題是( )正方:它使該國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了工業化。反方:它使該國的經濟發展農輕重工業,比例嚴重失調。A.俄國農奴制改革的利弊B.列寧新經濟政策的利弊C.日本明治維新的利弊D.斯大林模式的利弊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從蘇聯模式中走出來,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創造了人類社會發展史上驚天動地的發展奇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探索,給各社會主義國家以深刻的啟迪,一些社會主義國家也開始根據自己國家的具體情況,探索自己的道路。這預示著科學社會主義開始從模式化發展向注重與本國國情緊密結合的特色化發展轉變。這一轉變,必將給科學社會主義帶來新的更加明媚的春天!--摘編自2018年2月28日人民日報(1)材料中“蘇聯模式”形成的標志是?(2)閱讀以上材料,圍繞其主題提煉出一個觀點,并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參考答案:課前自主學習:(一)1.人力、物力、財力征收余糧(二)1.1921年3月2.新經濟政策的實施,使俄國的經濟恢復到戰前1913年的水平3.1922蘇聯(三)1.重工業2.使蘇聯從一個落后的農業國變成一個強大的工業國。1940年,蘇聯的工業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四)1.適應工業化快速發展的需要2.集體農莊問題探究:(1)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2)斯大林模式是在蘇聯外有帝國主義的包圍,國內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情況下形成的。(3)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農業長期停滯不前。課堂檢測1.A2.A3.A4.B5.D6.答:(1)1936年蘇聯頒布新憲法。(2)觀點:改革要符合國情,實事求是。論述:改革開放后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創造了人類社會發展史上驚天動地的發展奇跡。1921年,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已經不合時宜,引發了國內暴動,列寧根據實際情況推行新經濟政策,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迅速緩解危機,使國民經濟得到恢復與發展。結論:綜上所述,結合國情,實事求是進行改革,能促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