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 第一章 地球和地圖 復習知識點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 第一章 地球和地圖 復習知識點

資源簡介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復習知識點
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
1.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
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一個
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1)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
(2)能證明地球是球體的事實:
麥哲倫環球航行最先證實了地球是一個球體;地球衛星照片確證地球是一個球體;月食現象;觀看遠處駛來的帆船,先看到桅桿,再看到船身。
2.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徑6371
千米;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最大周長約
4萬千米
2、地球儀
1.經線和緯線
緯??????線
緯線示意圖
?經線??
經線示意圖
形???狀
圓圈
半圓
指示方向
東西
南北
長???度
赤道最長,向兩極遞減
等長


無數條
無數條
2.經度和緯度
項目
緯度
經度
起始線
赤道
本初子午線
?度數劃分
①從赤道向南和向北,各分90°。②?0°~30°為低緯度地區;30~60°為中緯度地區;60°~90°為高緯度地區
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和向西,各分180°。
代號
北緯_N__,南緯S
東經E,西經W
變化規律
北緯:愈向北,度數愈大。南緯:愈向南,度數愈大。南極點和北極點各為90°
東經:愈向東,度數愈大。西經:愈向西,度數愈大。東經和西經180°經線是重合的
度數劃分示意圖
3.半球的劃分
(1)南北半球的劃分:以赤道
為界,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2)東西半球的劃分:分界線是20°W
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
>160°,西半球
20°W~160°W,西半球
經度
<20°,東半球
20°E~160°E,東半球
4.經緯網
(1)概念:經緯網是地球儀上由經線和緯線交織成的網。
(2)作用①確定位置:a(

),
甲(

),乙(

)。
②確定方向:甲點位于乙點的
方。
(3)應用:利用經緯網定位在航海、航空、交通、軍事,以及氣象觀測等許多方面,都有廣泛的用途。
第2節
地球的運動
一、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有
自轉
和公轉

二、自轉和公轉的比較:
自轉
公轉
相同點
運動方向
自西向東
不同點
繞轉中心
地軸
太陽
周期
一天
一年
地理現象
晝夜交替,時間差異(地方時)太陽東升西落
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的變化、五帶的劃分、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三、標出下列圖中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方向:
溫馨提示:北半球的四季分別是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南半球的四季與北半球正好相反,春季是9、10、11月,夏季是12、1、2月,秋季是3、4、5月,冬季是6、7、8月。
公轉與四季的關系
五帶
【規律總結】
1.太陽直射點移動與晝夜長短變化
(1)太陽直射北半球時(春分→夏至→秋分),北半球晝長夜短;反之,太陽直射南半球時(秋分→冬至→春分),北半球晝短夜長。
(2)太陽直射點北移過程中(冬至→春分→夏至),北半球晝漸長、夜漸短;反之,太陽直射點南移過程中(夏至→秋分→冬至),北半球晝漸短、夜漸長。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范圍和移動規律具體右上圖所示:
第三節地圖
1、學會閱讀地圖
1.
地圖的三大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注記
2.
比例尺
定義
比例尺指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
公式
比例尺=
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
表示方式
線段式
數字式
1∶5
000
000或
文字式
圖上距離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50千米
比較大小
分子相同
分母越小→比值越大→比例尺越大;分母越大→比值越小→比例尺越小
圖幅相同
實地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大;實地范圍越大→內容越簡略→比例尺越小
范圍相同
圖越大,比例尺越大
3.
方向
地圖類別
一般地圖
指向標地圖
經緯網地圖
示意圖
判斷依據
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箭頭指向
正北方向
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2、選擇適用的地圖
1.根據使用目的選擇不同種類的地圖
(1)去公園游覽,尋找景點——導游圖。
(2)外出旅游,確定行程——交通圖。
(3)了解某地地形——地形圖。
(4)了解國際時事,確定事件發生地點——世界、國家或地區地圖。
2.根據需要選擇比例尺合適的地圖
(1)如果查詢地區的范圍較小,應選擇大比例尺地圖,地理信息詳細,便于查詢。
(2)如果查詢地區的范圍較大,應選擇小比例尺地圖。
第四節等高線地形圖
地形圖的判讀
1.等高線地形圖
(1)概念:等高線地形圖是指用等高線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圖。
(2)認識常用名詞
常用名詞
定義
海拔
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又叫絕對高度
相對高度
地面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
等高線、
在地圖上,
海拔相同
的點連接成的線
等高距
相鄰兩條等高線之間的距離
等深線
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的線
知識拓展:等高線的特點——①閉合曲線。②同線等高。③同圖等距
(3)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地形部位
山峰
盆地
鞍部
陡崖
等高線示意圖(單位:米)
判讀依據
等高線閉合,海拔數值從中間向四周逐漸減小
等高線閉合,海拔數值從中間向四周逐漸增大
位于相鄰兩個山頂之間,呈馬鞍形
多條等高線匯合重疊在一處
地形部位
山谷
山脊
緩坡
陡坡
等高線示意圖(單位:米)
判讀依據
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海拔高處凸出
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海拔低處凸出
等高線稀疏
等高線密集
②判斷地勢高低:等高線數值大,地勢高;等高線數值小,地勢低

③判斷坡度大小: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度緩.
地形類型
海拔
地表起伏特征
山地
500米以上
峰巒起伏,坡度陡峻
平原
200米以下
地面寬廣平坦
丘陵
200-500米
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緩
高原
500米以上
外圍較陡,內部起伏較為和緩
盆地
無一定標準
四周
高,中間

地形剖面圖可以更直觀地表示某條線上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的陡緩
3.相關計算
(1)比例尺:
注意單位的換算
(2)海拔
①位于等高線上的點海拔為等高線上的數值。如圖中h①=600米。
②山頂海拔:假設最靠近山峰的閉合等高線海拔

M,等高距為d,則
M<山頂海拔<
M
+d。
如圖中700<h甲<700+100。
(3)兩地的相對高度
①等高線上兩點的相對高度等于兩點的海拔之差。如圖中①②兩地的相對高度
h=600-300=300米。
②不在等高線上兩點的相對高度:(n-1)d<h<(n+1)d,其中d為等高距,n為兩
地之間所跨的等高線數量。如圖中甲乙兩地的相對高度為(4-1)×100<h<
(4+1)×100,即300<h<500。
(4)
海拔高度與氣溫的換算:一般來說,在近地面,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約下降0.6
℃,計算公式為

4.選址/選線問題
選址/選線原則
公路
一般選擇跨等高線較少、直線距離較近的地方修建,盡量少過河建橋,少占用農田
登山路線
等高線稀疏的地區(坡度較緩,易于攀登,安全系數高)
水庫
河谷、山谷地區的口袋形洼地或盆地
壩址
水量大、落差大、工程量小的峽谷處
宿營地
坡緩、無地質災害隱患處
造紙廠、化工廠
河流下游(保護水源)、城市常年風向的下風向(保護空氣)、荒棄土地(保護土地資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饶市| 乌兰县| 诸暨市| 桂东县| 松桃| 邻水| 商丘市| 通化县| 蛟河市| 天津市| 偃师市| 黄平县| 襄汾县| 通许县| 舟曲县| 西充县| 金川县| 平安县| 南康市| 武隆县| 城口县| 乌什县| 藁城市| 伊金霍洛旗| 中西区| 泽州县| 措勤县| 丰原市| 长沙市| 日照市| 库尔勒市| 大邑县| 邯郸县| 温泉县| 蛟河市| 宿州市| 广水市| 洛宁县| 万载县| 通城县| 农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