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愛情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元好問有一問倒千古的名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也有許多與愛情有關的詩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今天我們要一起欣賞另一篇佳作《蒹葭》。同學們,有人會唱《在水一方》這首歌嗎?它是早些年一首電視連續劇的插曲,根據《蒹葭》改編而成,可見詩經對后世文學創作有很大影響。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蒹葭》。導入新課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了解《詩經》的常識,明確《詩經》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價值。2、朗讀背誦詩歌,品味與賞析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與情感美。3、探討詩歌主題的多樣性,體會詩歌表達感情的含蓄之美、朦朧之美。〖教學重點〗1、朗讀背誦詩歌,品味與賞析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與情感美。2、探討詩歌主題的多樣性,體會詩歌表達感情的含蓄之美、朦朧之美。〖教學難點〗探討詩歌主題的多樣性,體會詩歌表達感情的含蓄之美、朦朧之美。有關資料《詩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先秦時通稱《詩》或《詩三百》,到漢代時被儒家奉為經典,改稱《詩經》。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這些詩歌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又叫“國風”,是各地的歌謠,其中大多是民歌,共160篇,是《詩經》中的精華部分。“雅”為周王朝京都地區的樂歌,分為《大雅》《小雅》,共105篇,多為貴族、士大夫所作;“頌”是王室宗廟祭祀用的舞曲歌辭,分為《周頌》《魯頌》《商頌》,共40篇。在表現形式上,《詩經》以四言為主,講求節奏和用韻,常常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多用比興手法,具有一唱三嘆的藝術效果。《詩經》是后代現實主義文學的源頭。我們談到《詩經》,就少不了要提到詩經六義。詩經六義指風、雅、頌、賦、比、興。其中風、雅、頌是詩的不同體制,賦、比、興是詩的不同表現手法。對于《詩經》賦、比、興這三種表現手法,宋代的朱熹是這樣解釋的:“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物也”。用我們現在的話通俗一點解釋就是賦就是鋪陳直敘,比就是比喻,興就是借助其它事物為所詠之內容作鋪墊烘托。復習檢查1、請把崔顥的《黃鶴樓》一詩補寫完整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2、根據課文填空⑴,在河之洲。⑵求之不得,。⑶自云先世避秦時亂,,不復出焉。⑷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3、根據理解性默寫⑴《關雎》中是全詩的綱目且統攝全詩的句子是:,。⑵《小石潭記》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運用形象的比喻,描寫溪身、溪水的語句是:,。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關關雎鳩寤寐思服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悄愴幽邃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斗折蛇行,明滅可見4、文學常識填空⑴《詩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先秦時通稱《詩》或▁▁▁▁,到▁▁▁時稱為《詩經》。收錄周初到春秋中葉的詩歌▁▁▁篇。全書分為▁▁▁、▁▁▁、▁▁▁三部分。⑵在表現形式上,《詩經》以▁▁▁言為主,講求節奏和用韻,常常采用▁▁▁▁▁的形式,多用▁▁▁手法,具有一唱三嘆的藝術效果。《詩經》是后代▁▁▁▁▁▁文學的源頭。⑶“詩經六藝”是指《詩經》的內容和表現手法▁▁、▁▁、▁▁、▁▁、▁▁、▁▁。⑷《四書五經》是南宋以后儒學的基本書目,儒生學子的必讀之書。其中《四書》是指▁▁▁、▁▁▁、▁▁▁、▁▁▁;《五經》是指▁▁▁、▁▁▁、▁▁▁、▁▁▁、▁▁▁。《詩三百》漢代305“風”“雅”“頌”現實主義四重章疊句比興風雅頌賦比興《詩》《書》《禮》《易》《春秋》《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詩經》《尚書》《禮記》《周禮》《春秋》5、給下列加點字注音蒹葭()()伊()人溯洄()()萋萋()未唏()水之湄()道阻且躋()水中坻()水之浚()水中沚()jiānjiāyīsùhuíqīxīméijīchísìzhǐjūjiū()()yǎotiǎo()()好qiú()wùmèi()()xīng()菜睢鳩窈窕逑寤寐荇朗讀課文1、讀準字音2、注意停頓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遡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遡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遡游/從之,宛在/水中沚。3、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音韻美⑴結合上節課介紹的關于《詩經》的藝術特點,體會《蒹葭》的音韻美,說說作品的音韻美是如何表現的?明確:音韻美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基本句式是四言。②采用疊章的形式。③押韻。(韻腳:蒼霜長央凄晞躋坻采已涘沚)小結;《蒹葭》四字一句,節奏鮮明而短促,重章疊句,回環復沓,產生了一唱三嘆,余音繞梁的效果。⑵背誦指導(替換詞練習):蒹葭▁▁▁,白露▁▁▁。所謂伊人,在水一▁。溯洄從之,道阻且▁。溯游從之,宛在水中▁。蒹葭▁▁▁,白露▁▁▁。所謂伊人,在水之▁。溯洄從之,道阻且▁。溯游從之,宛在水中▁。蒹葭▁▁▁,白露▁▁▁。所謂伊人,在水之▁。溯洄從之,道阻且▁。溯游從之,宛在水中▁。蒼蒼萋萋采采為霜未晞未已方湄涘長躋右央坻沚課堂檢測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伊()人溯洄()()水中坻()水之浚()jiānjiā()()qīqī()()白露未xī()水之méi()道阻且jī()水中zhǐ()2、文學常識填空《蒹葭》選自《▁▁▁▁▁》它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305篇詩歌。按音樂分類,編為“▁▁”、“▁▁”、“▁▁”三類。《詩經》運用的表現手法是“▁▁、▁▁、▁▁”。yīsùhuíchísì蒹葭萋萋唏湄躋沚詩經·秦風風雅頌賦比興3、下列詩句中出自《蒹葭》的是()A.所謂伊人,在水一方。B.參差荇菜,左右采之。C.有美一人,清揚婉兮。D.昔我往矣,楊柳依依。4、根據課文填空⑴▁▁▁▁▁,在河之洲。⑵求之不得,▁▁▁▁▁。⑶悠哉悠哉,▁▁▁▁▁。⑷▁▁▁▁▁,白露未晞。所謂伊人,▁▁▁▁▁。⑸溯洄從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詩經?關雎》《詩經?關雎》先秦《野有蔓草》《詩經?采薇》A關關雎鳩寤寐思服蒹葭萋萋在水之湄道阻且躋輾轉反側5、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關雎》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采用的是“興”的手法。B、《蒹葭》“所謂伊人”的“伊人”,與《關雎》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樣的人。C、《蒹葭》全詩不著一個思字、愁字,讀者卻可以體會到詩人那種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悵。D、《關雎》是《詩經》的第一首,選自《詩經?周南》。B1、掌握生字詞2、熟讀背誦課文。布置作業1、提寫生字詞:蒹葭蒼蒼溯洄從之蒹葭萋萋,白露未晞在水之湄道阻且躋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之涘宛在水中沚2、默寫課文: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復習檢查第二課時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疏通文意蘆葦深青色成那人,指所愛的人那一邊,指對岸河畔蘆葦碧色蒼蒼,那是白露凝結成霜。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啊,她就在河岸一方。逆流而上追尋險阻仿佛、好像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那道路險阻又漫長。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仿佛在河水中央。同“凄凄”茂盛的樣子干岸邊,水與草交接之處河畔蘆葦茂盛一片,清晨露水尚未曬干。我那魂牽夢繞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對岸。順流而下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遡游從之,宛在水中沚。升,高,意思是道路險峻,需攀登而上水中的小洲、小島茂盛的樣子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那道路坎坷又艱難。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仿佛在水中沙灘。河畔蘆葦繁茂連綿,清晨露滴依舊流連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就在河岸一邊。完水邊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那道路彎曲又艱險。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仿佛在水中沙洲。迂回曲折水中的沙灘1、品讀詩歌,感受意境美㈠品讀詩歌,感受美感⑴詩歌的主要內容是什么?這首詩寫了一個追求者在蒹蒼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復,神魂顛倒,焦急地尋求所愛之人的情景。⑵詩歌通過哪些意象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如果把這首詩當成是一個劇本,現在我們每個人都是導演,你會拍攝幾個場景來反映這首詩歌??)①白露秋霜圖——舒緩、平正(美好,生機,歲月靜好)②秋水伊人圖——美好、愛慕③艱難困阻圖——急切、執著④尋而不得圖——失望、惆悵賞析詩歌⑶古人云:“詩源情而綺靡。”意思是說詩歌因其豐富的情感而精妙華麗。讓我們再齊讀詩歌,看看這首詩抒發了詩人什么情感?作者是怎么表達情感的?抒發男主人公了對意中人的執著追求的思慕之情,以及欲見而不可得的惆悵之情。⑷文章開頭是不是直接寫了熱戀者對心中愛人的追求過程呢?先寫的什么內容?有什么作用?“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以景“起興”,茂盛的蒹葭,潔白的晨露,盈盈秋水,渲染了一種蕭瑟清冷的氣氛,為主人公的活動和心情奠定了基礎。⑸詩人追尋伊人的道路一帆風順嗎?詩人尋覓伊人尋覓了多長時間?他尋到了沒有?)“道阻且長”、“道阻且躋”、“道阻且右”通過重章疊句反復的吟唱來突出道路的艱難,“白露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又是通過反復的吟唱來說明詩人尋覓時間之長。但是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與詩人始終是若即若離、可望而不可即,詩人獨自一人面對茫茫秋水久久徘徊,該是多么惆悵失望啊!小結:全詩寄托了詩人細膩、豐富而復雜的情感,這也展現出全詩除了具有音韻美、意境美,還具有情感美。2.賞讀詩歌,感受人物形象美⑴同學們感覺男主人公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呢?小結:熱烈向往愛情,不畏險阻,百折不撓,執著追求,堅貞不渝的藝術形象。小結:任山重重,任水重重,難阻亦重重,一片癡心,一份執著,主人公追尋的腳步從未停歇過。追求的結果可能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也可能是“相忘于江湖”,讓這些隨緣吧,重要的是追求者追尋的過程以及在這個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執著無悔,那是一種至真至純至美的人性。⑵讓主人公千辛萬苦執著追求的“伊人”是怎樣的一個形象呢?大家是如何感受到這種形象的?[明確]:“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在水之湄。宛在水中坻。在水之涘。宛在水中沚。”美若天仙,可望難即,若隱若現,若有若無,若即若離,影影綽綽,依稀可見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傾國傾城……通過詩人熱切執著的追求,可見“伊人”必然是個美麗高潔的人。(蒹葭的修長柔韌也可視為“伊人”的形象:柔美修長而堅貞高潔。被兼葭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來的。)㈡詩歌主題探討關于《蒹葭》的主題,歷來有“愛情說”“招賢說”“理想說”等多種說法。這種主題的多義性恰恰又一次體現了詩歌含蓄朦朧的特點,而這種含蓄朦朧正是全詩著力營造的意境美。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企慕思見”之情、“執著追求”之意、“堅貞不渝”之志是不變的。因此我們不妨把主題這樣理解:這首詩歌抒發男主人公了對意中人的執著追求的思慕之情,以及欲見而不可得的惆悵之情,揭示了了人類對完美境界永無止境的追求。拓展延伸《蒹葭》這首詩歌主題歷來眾說紛紜,如果把詩中的“伊人”認定為情人、戀人,那么,這首詩就是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我們也可以把《蒹葭》的詩意理解為一種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達社會人生中一切可望難即的美好情境,人生中有許多美好的東西是我們執著追尋和向往的,你能舉個例子嗎?(心愛的事業,可貴的親情,純潔的友情,美好的理想,自由,還可以是一個盡善盡美的境界。)小結:小結:同學們,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追尋者,我們心中的伊人,我們心中的理想,也處在在水一方。盡管路漫漫,我們仍要上下求索,盡管目標處在千里之外,我們仍需無聲黑白。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行走在求索的路上,去書寫我們無悔的青春,我們的生命就會因此而詩意精彩。比較閱讀比較《關雌》和《蒹葭》在寫法上的異同。《關雌》著重于敘事,而《蒹葭》卻沒有明確的故事,《蒹葭》比《關雌》的情感韻味更濃郁些。在藝術手法上,《蒹葭》比《關雌》“興”的特點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境界。課堂檢測1、根據課文理解填空⑴《蒹葭》中點明季節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蒹葭》中,一唱三嘆,敘寫“溯洄從之”的艱險的詩句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出自《蒹葭》的成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閱讀詩歌,回答問題⑴解釋加點詞語①溯洄()從之②宛()在水中央。③道阻且躋()④白露未已()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道阻且長道阻且躋道阻且右秋水伊人在水一方逆流而上仿佛、好像升,高完畢⑵“蒹葭萋萋”的“萋萋”也寫作“凄凄”,下面詩句中與其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項?()A.良友日零落,凄凄獨無伴。B.春草凄凄綠,江楓湛湛清。C.風雨凄凄,雞鳴喈喈。D.客子入門月皎皎,誰家搗練風凄凄。⑵首詩在結構形式上的特點是▁▁▁▁▁▁▁▁▁。⑶每小節結尾句中的“宛”是什么意思?在詩中反復使用,有什么作用?⑷這首詩共三章,每章開頭都寫蒹葭茂盛,霜露茫茫,這是《詩經》中常見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重章疊句宛是仿佛的意思。寫出了“伊人”的若隱若現,可望而不可即,表現了主人公惆悵失望的感情。①托物起興(比興手法)。②描寫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氣氛,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設置背景。B⑸如何理解這首詩抒發的感情?⑹意中人的蹤跡飄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請簡要分析。⑺對本詩的解讀欣賞,下列哪一項不正確?(2分)()A.“宛在水中央”一句寫出了伊人神韻飄逸,氣質高雅的美好形象。B.本詩主要敘寫一位追求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長滿蘆葦的河邊尋找意中人的情景。C.伊人可以指意中人,也可象征“幸福”、“理想”、“事業”等一切真善美的事物。D.全詩流溢著詩人對伊人的真誠向往,執著追求,但求而不得的絕望之情。D對美好愛情(戀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營造了飄渺朦朧的意境,這種意境與蒼蒼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諧調,把主人公迷茫而傷感的情思襯托得生動感人。3、閱讀《君子于役》,回答問題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雞棲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茍無饑渴!⑴這首詩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什么?⑵下面對《君子于役》上段分析有誤的一項是()A、開頭兩句點明全篇主旨,陳述了所詠之事。用“不知”來說明丈夫役期之長。這兩句是第一層:婦人直抒胸臆,亟盼丈夫歸來。B、中間四句勾畫出一幅典型農村晚景圖,畫中充滿了恬靜的氣氛,并且以此來反襯主人公的不平靜心境:家畜出入尚且有時,而人卻無歸期。C、最后兩句極言思念丈夫很深,以致不能自已。D、“曷至哉”是反問句,女主人公用反問的方式來揭露封建統治苛酷的兵役給千萬個家庭帶來痛苦的罪行。這首詩著重描寫妻子對丈夫長期服役不能回家的盼望思念之情,反映了徭役給人民帶來的苦難。D⑶簡述詩歌中所寫的鄉村晚景對表達情感的作用。詩中寫了思婦視野中最能觸動她心弦的幾樣景物:棲于塒的雞兒,幽暝的黃昏,歸圈的牛羊。這些景物突出了一個“歸”字,使她產生了人不如畜的思想。于是,詩人借景物之助,把人物感情中最強烈、最集中的一點“等待”突現出來了。這樣的寫景是移情于景,為情造境,其效果是對表達人物感情、渲染環境氣氛、突出主題都起了很好的作用。布置作業1、背誦這兩首詩2、《蒹葭》這首詩對后世的影響是相當大的。上網搜集相關信息,看哪些詩篇化用了《蒹葭》的詩句。再見《蒹葭》教案〖教學目標〗1、了解《詩經》的常識,明確《詩經》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價值。2、朗讀背誦詩歌,品味與賞析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與情感美。3、探討詩歌主題的多樣性,體會詩歌表達感情的含蓄之美、朦朧之美。〖教學重點〗1、朗讀背誦詩歌,品味與賞析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與情感美。2、探討詩歌主題的多樣性,體會詩歌表達感情的含蓄之美、朦朧之美。〖教學難點〗探討詩歌主題的多樣性,體會詩歌表達感情的含蓄之美、朦朧之美。〖教學時間〗2課時〖教學進程〗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愛情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元好問有一問倒千古的名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也有許多與愛情有關的詩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今天我們要一起欣賞另一篇佳作《蒹葭》。同學們,有人會唱《在水一方》這首歌嗎?它是早些年一首電視連續劇的插曲,根據《蒹葭》改編而成,可見詩經對后世文學創作有很大影響。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蒹葭》。二、有關資料《詩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先秦時通稱《詩》或《詩三百》,到漢代時被儒家奉為經典,改稱《詩經》。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這些詩歌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又叫“國風”,是各地的歌謠,其中大多是民歌,共160篇,是《詩經》中的精華部分。“雅”為周王朝京都地區的樂歌,分為《大雅》《小雅》,共105篇,多為貴族、士大夫所作;“頌”是王室宗廟祭祀用的舞曲歌辭,分為《周頌》《魯頌》《商頌》,共40篇。在表現形式上,《詩經》以四言為主,講求節奏和用韻,常常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多用比興手法,具有一唱三嘆的藝術效果。《詩經》是后代現實主義文學的源頭。我們談到《詩經》,就少不了要提到詩經六義。詩經六義指風、雅、頌、賦、比、興。其中風、雅、頌是詩的不同體制,賦、比、興是詩的不同表現手法。對于《詩經》賦、比、興這三種表現手法,宋代的朱熹是這樣解釋的:“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物也”。用我們現在的話通俗一點解釋就是賦就是鋪陳直敘,比就是比喻,興就是借助其它事物為所詠之內容作鋪墊烘托。三、復習檢查1、請把崔顥的《黃鶴樓》一詩補寫完整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2、根據課文填空⑴關關雎鳩,在河之洲。⑵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⑶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⑷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3、根據理解性默寫⑴《關雎》中,是全詩的綱目,統攝全詩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⑵《小石潭記》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運用形象的比喻,描寫溪身、溪水的語句是:斗折蛇行,明滅可見。4、文學常識填空⑴《詩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先秦時通稱《詩》或▁▁▁,到▁▁時稱為《詩經》。收錄周初到春秋中葉的詩歌▁▁▁篇。全書分為▁▁、▁▁、三部分。⑵在表現形式上,《詩經》以▁▁▁言為主,講求節奏和用韻,常常采用▁▁▁▁▁的形式,多用▁▁▁手法,具有一唱三嘆的藝術效果。《詩經》是后代▁▁▁▁▁▁文學的源頭。⑶“詩經六藝”是指《詩經》的內容和表現手法▁▁▁、▁▁▁、▁▁▁、▁▁▁、▁▁▁、▁▁▁。⑷《四書五經》是南宋以后儒學的基本書目,儒生學子的必讀之書。其中《四書》是指▁▁▁、▁▁▁、▁▁▁、▁▁▁;《五經》是指▁▁▁、▁▁▁、▁▁▁、▁▁▁、▁▁▁。答案:⑴《詩三百》西漢305風雅頌⑵四言重章疊句比興現實主義⑶風雅頌賦比興⑷《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詩》《書》《禮》《易》《春秋》5、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蒹葭()()伊()人溯洄()()萋萋()未唏()水之湄()道阻且躋()水中坻()水之浚()水中沚()jūjiū()()yǎotiǎo()()好qiú()wùmèi()()xīng()菜答案:jiānjiāyīsùhuíqīxīméijīchísìzhǐ睢鳩窈窕逑寤寐荇四、朗讀課文1、讀準字音2、注意停頓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遡洄/從之,道阻/且長。遡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遡洄/從之,道阻/且躋。遡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遡洄/從之,道阻/且右。遡游/從之,宛在/水中沚。3、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音韻美⑴結合上節課介紹的關于《詩經》的藝術特點,體會《蒹葭》的音韻美,說說作品的音韻美是如何表現的?明確:音韻美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基本句式是四言。②采用疊章的形式。③押韻。(韻腳:蒼霜長央凄晞躋坻采已涘沚)小結;《蒹葭》四字一句,節奏鮮明而短促,重章疊句,回環復沓,產生了一唱三嘆,余音繞梁的效果。⑵背誦指導(替換詞練習):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五、課堂檢測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伊()人溯洄()()水中坻()水之浚()jiānjiā()()qīqī()()白露未xī()水之méi()道阻且jī()水中zhǐ()答案:yīsùhuíchísì蒹葭萋萋唏湄躋沚2、文學常識填空《蒹葭》選自《▁▁▁▁》它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305篇詩歌。按音樂分類,編為“▁▁▁”、“▁▁▁”、“▁▁▁”三類。《詩經》運用的表現手法是“▁▁▁、▁▁▁、▁▁▁”。答案:《詩經·秦風》風雅頌賦、比、興3、下列詩句中出自《蒹葭》的是()A.所謂伊人,在水一方。B.參差荇菜,左右采之。C.有美一人,清揚婉兮。D.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答案:A(B.《詩經?關雎》C.先秦《野有蔓草》D.《詩經?采薇》)4、根據課文填空⑴關關雎鳩,在河之洲。⑵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⑶悠哉悠哉,輾轉反側。⑷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⑸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5、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關雎》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采用的是“興”的手法。B、《蒹葭》“所謂伊人”的“伊人”,與《關雎》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樣的人。C、《蒹葭》全詩不著一個思字、愁字,讀者卻可以體會到詩人那種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悵。D、《關雎》是《詩經》的第一首,選自《詩經?周南》。答案:B五、布置作業1、掌握生字詞2、熟讀背誦課文。第二課時一、復習檢查1、提寫生字詞:蒹葭蒼蒼溯洄從之蒹葭萋萋,白露未晞在水之湄道阻且躋宛在水中坻在水之涘宛在水中沚2、默寫課文:二、疏通文意1、解釋加點詞語⑴蒹葭蒼蒼(),白露為霜。⑵所謂伊人(),在水一方。⑶溯洄()從()之,道阻()且長。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⑸蒹葭凄凄(),白露未晞()。⑹所謂伊人,在水之湄()。⑺溯洄從之,道阻且躋()。⑻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⑼蒹葭采采(),白露未已()。⑽所謂伊人,在水之涘()。⑾溯洄從之,道阻且右()。⑿遡游從之,宛在水中沚()答案:⑴深青色⑵那人,指所愛的人。⑶逆流而上追尋險阻⑷順流而下仿佛、好像⑸同“凄凄”茂盛的樣子干⑹岸邊,水與草交接之處⑺升,高,意思是道路險峻,需攀登而上⑻水中的小洲、小島⑼茂盛的樣子完畢⑽水邊⑾迂回曲折⑿水中的沙灘翻譯下列句子⑴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河畔蘆葦碧色蒼蒼,那是白露凝結成霜。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啊,她就在河岸一方。⑵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那道路險阻又漫長。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仿佛在河水中央。⑶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河畔蘆葦茂盛一片,清晨露水尚未曬干。我那魂牽夢繞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對岸。⑷溯洄從之,道阻且躋。遡游從之,宛在水中坻。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那道路坎坷又艱難。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仿佛在水中沙灘。⑸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河畔蘆葦繁茂連綿,清晨露滴依舊流連。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就在河岸一邊。⑹溯洄從之,道阻且右。遡游從之,宛在水中沚。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那道路彎曲又艱險。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仿佛在水中沙洲。三、賞析詩歌㈠品讀詩歌,感受美感1、品讀詩歌,感受意境美⑴詩歌的主要內容是什么?這這首詩描寫了一個小伙子對意中人的愛慕和追尋,表現了他可望而不可即的失望、惆悵的心情。這首詩寫了一個追求者在蒹蒼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復,神魂顛倒,焦急地尋求所愛之人的情景。⑵詩歌通過哪些意象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如果把這首詩當成是一個劇本,現在我們每個人都是導演,你會拍攝幾個場景來反映這首詩歌??)①白露秋霜圖——舒緩、平正(美好,生機,歲月靜好)②秋水伊人圖——美好、愛慕③艱難困阻圖——急切、執著④尋而不得圖——失望、惆悵⑶古人云:“詩源情而綺靡。”意思是說詩歌因其豐富的情感而精妙華麗。讓我們再齊讀詩歌,看看這首詩抒發了詩人什么情感?作者是怎么表達情感的?抒發男主人公了對意中人的執著追求的思慕之情,以及欲見而不可得的惆悵之情。⑷文章開頭是不是直接寫了熱戀者對心中愛人的追求過程呢?先寫的什么內容?有什么作用?“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以景“起興”,茂盛的蒹葭,潔白的晨露,盈盈秋水,渲染了一種蕭瑟清冷的氣氛,為主人公的活動和心情奠定了基礎。⑸詩人追尋伊人的道路一帆風順嗎?詩人尋覓伊人尋覓了多長時間?他尋到了沒有?)“道阻且長”、“道阻且躋”、“道阻且右”通過重章疊句反復的吟唱來突出道路的艱難,“白露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又是通過反復的吟唱來說明詩人尋覓時間之長。但是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與詩人始終是若即若離、可望而不可即,詩人獨自一人面對茫茫秋水久久徘徊,該是多么惆悵失望啊!小結:全詩寄托了詩人細膩、豐富而復雜的情感,這也展現出全詩除了具有音韻美、意境美,還具有情感美。2、品讀詩歌,感受人物形象美⑴同學們感覺男主人公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呢?小結:熱烈向往愛情,不畏險阻,百折不撓,執著追求,堅貞不渝的藝術形象。小結:任山重重,任水重重,難阻亦重重,一片癡心,一份執著,主人公追尋的腳步從未停歇過。追求的結果可能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也可能是“相忘于江湖”,讓這些隨緣吧,重要的是追求者追尋的過程以及在這個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執著無悔,那是一種至真至純至美的人性。⑵讓主人公千辛萬苦執著追求的“伊人”是怎樣的一個形象呢?大家是如何感受到這種形象的?[明確]:“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在水之湄。宛在水中坻。在水之涘。宛在水中沚。”美若天仙,可望難即,若隱若現,若有若無,若即若離,影影綽綽,依稀可見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傾國傾城……通過詩人熱切執著的追求,可見“伊人”必然是個美麗高潔的人。(蒹葭的修長柔韌也可視為“伊人”的形象:柔美修長而堅貞高潔。被兼葭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來的。)㈡詩歌主題探討關于《蒹葭》的主題,歷來有“愛情說”“招賢說”“理想說”等多種說法。這種主題的多義性恰恰又一次體現了詩歌含蓄朦朧的特點,而這種含蓄朦朧正是全詩著力營造的意境美。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企慕思見”之情、“執著追求”之意、“堅貞不渝”之志是不變的。因此我們不妨把主題這樣理解:這首詩歌抒發男主人公了對意中人的執著追求的思慕之情,以及欲見而不可得的惆悵之情,揭示了了人類對完美境界永無止境的追求。四、拓展延伸《蒹葭》這首詩歌主題歷來眾說紛紜,如果把詩中的“伊人”認定為情人、戀人,那么,這首詩就是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我們也可以把《蒹葭》的詩意理解為一種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達社會人生中一切可望難即的美好情境,人生中有許多美好的東西是我們執著追尋和向往的,你能舉個例子嗎?(心愛的事業,可貴的親情,純潔的友情,美好的理想,自由,還可以是一個盡善盡美的境界。)小結:同學們,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追尋者,我們心中的伊人,我們心中的理想,也處在在水一方。盡管路漫漫,我們仍要上下求索,盡管目標處在千里之外,我們仍需無聲黑白。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行走在求索的路上,去書寫我們無悔的青春,我們的生命就會因此而詩意精彩。五、比較閱讀比較《關雌》和《蒹葭》在寫法上的異同。《關雌》著重于敘事,而《蒹葭》卻沒有明確的故事,《蒹葭》比《關雌》的情感韻味更濃郁些。在藝術手法上,《蒹葭》比《關雌》“興”的特點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境界。六、課堂檢測1、根據課文理解填空⑴《蒹葭》中點明季節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蒹葭》中,一唱三嘆,敘寫“溯洄從之”的艱險的詩句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出自《蒹葭》的成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⑴蒹葭蒼蒼,白露為霜⑵道阻且長道阻且躋道阻且右⑶秋水伊人、在水一方2、閱讀詩歌,回答問題⑴解釋加點詞語①溯洄()從之②宛()在水中央。③道阻且躋()④白露未已()答案:①逆流而上②仿佛、好像③升,高,意思是道路險峻,需攀登而上④完畢⑵“蒹葭萋萋”的“萋萋”也寫作“凄凄”,下面詩句中與其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項?A.良友日零落,凄凄獨無伴。B.春草凄凄綠,江楓湛湛清。C.風雨凄凄,雞鳴喈喈。D.客子入門月皎皎,誰家搗練風凄凄。答案:B⑵首詩在結構形式上的特點是▁▁▁▁▁▁▁▁▁。答案:重章疊句⑶每小節結尾句中的“宛”是什么意思?在詩中反復使用,有什么作用?答案:宛是仿佛的意思,寫出了“伊人”的若隱若現,可望而不可即,表現了主人公惆悵失望的感情。⑷這首詩共三章,每章開頭都寫蒹葭茂盛,霜露茫茫,這是《詩經》中常見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①托物起興(比興手法)。②描寫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氣氛,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設置背景。⑸如何理解這首詩抒發的感情?對美好愛情(戀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⑹意中人的蹤跡飄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請簡要分析。營造了飄渺朦朧的意境,這種意境與蒼蒼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諧調,把主人公迷茫而傷感的情思襯托得生動感人。⑺對本詩的解讀欣賞,下列哪一項不正確?(2分)()A.“宛在水中央”一句寫出了伊人神韻飄逸,氣質高雅的美好形象。B.本詩主要敘寫一位追求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長滿蘆葦的河邊尋找意中人的情景。C.伊人可以指意中人,也可象征“幸福”、“理想”、“事業”等一切真善美的事物。D.全詩流溢著詩人對伊人的真誠向往,執著追求,但求而不得的絕望之情。答案:D3、閱讀《君子于役》,回答問題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雞棲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茍無饑渴!⑴這首詩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什么?答案:這首詩著重描寫妻子對丈夫長期服役不能回家的盼望思念之情,反映了徭役給人民帶來的苦難。⑵下面對《君子于役》上段分析有誤的一項是()A、開頭兩句點明全篇主旨,陳述了所詠之事。用“不知”來說明丈夫役期之長。這兩句是第一層:婦人直抒胸臆,亟盼丈夫歸來。B、中間四句勾畫出一幅典型農村晚景圖,畫中充滿了恬靜的氣氛,并且以此來反襯主人公的不平靜心境:家畜出入尚且有時,而人卻無歸期。C、最后兩句極言思念丈夫很深,以致不能自已。D、“曷至哉”是反問句,女主人公用反問的方式來揭露封建統治苛酷的兵役給千萬個家庭帶來痛苦的罪行。答案:D⑶簡述詩歌中所寫的鄉村晚景對表達情感的作用。答案:詩中寫了思婦視野中最能觸動她心弦的幾樣景物:棲于塒的雞兒,幽暝的黃昏,歸圈的牛羊。這些景物突出了一個“歸”字,使她產生了人不如畜的思想。于是,詩人借景物之助,把人物感情中最強烈、最集中的一點“等待”突現出來了。這樣的寫景是移情于景,為情造境,其效果是對表達人物感情、渲染環境氣氛、突出主題都起了很好的作用。七、布置作業1、背誦這兩首詩2、《蒹葭》這首詩對后世的影響是相當大的。上網搜集相關信息,看哪些詩篇化用了《蒹葭》的詩句。《蒹葭》導學案〖學習目標〗1、了解《詩經》的常識,明確《詩經》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價值。2、朗讀背誦詩歌,品味與賞析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與情感美。3、探討詩歌主題的多樣性,體會詩歌表達感情的含蓄之美、朦朧之美。〖學習重點〗1、朗讀背誦詩歌,品味與賞析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與情感美。2、探討詩歌主題的多樣性,體會詩歌表達感情的含蓄之美、朦朧之美。〖學習難點〗探討詩歌主題的多樣性,體會詩歌表達感情的含蓄之美、朦朧之美。〖學習時間〗1課時〖學習進程〗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愛情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元好問有一問倒千古的名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也有許多與愛情有關的詩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今天我們要一起欣賞另一篇佳作《蒹葭》。同學們,有人會唱《在水一方》這首歌嗎?它是早些年一首電視連續劇的插曲,根據《蒹葭》改編而成,可見詩經對后世文學創作有很大影響。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蒹葭》。二、有關資料《詩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先秦時通稱《詩》或《詩三百》,到漢代時被儒家奉為經典,改稱《詩經》。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這些詩歌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又叫“國風”,是各地的歌謠,其中大多是民歌,共160篇,是《詩經》中的精華部分。“雅”為周王朝京都地區的樂歌,分為《大雅》《小雅》,共105篇,多為貴族、士大夫所作;“頌”是王室宗廟祭祀用的舞曲歌辭,分為《周頌》《魯頌》《商頌》,共40篇。在表現形式上,《詩經》以四言為主,講求節奏和用韻,常常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多用比興手法,具有一唱三嘆的藝術效果。《詩經》是后代現實主義文學的源頭。我們談到《詩經》,就少不了要提到詩經六義。詩經六義指風、雅、頌、賦、比、興。其中風、雅、頌是詩的不同體制,賦、比、興是詩的不同表現手法。對于《詩經》賦、比、興這三種表現手法,宋代的朱熹是這樣解釋的:“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物也”。用我們現在的話通俗一點解釋就是賦就是鋪陳直敘,比就是比喻,興就是借助其它事物為所詠之內容作鋪墊烘托。三、復習檢查1、請把崔顥的《黃鶴樓》一詩補寫完整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2、根據課文填空⑴___________,在河之洲。⑵求之不得,___________。⑶自云先世避秦時亂,__________________,不復出焉。⑷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___________。3、根據理解性默寫⑴《關雎》中,是全詩的綱目,統攝全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小石潭記》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運用形象的比喻,描寫溪身、溪水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學常識填空⑴《詩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先秦時通稱《詩》或_______,到______時稱為《詩經》。收錄周初到春秋中葉的詩歌_______篇。全書分為_____、_____、_____三部分。⑵在表現形式上,《詩經》以_____言為主,講求節奏和用韻,常常采用__________的形式,多用________手法,具有一唱三嘆的藝術效果。《詩經》是后代__________文學的源頭。⑶“詩經六藝”是指《詩經》的內容和表現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四書五經》是南宋以后儒學的基本書目,儒生學子的必讀之書。其中《四書》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五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蒹葭()()伊()人溯洄()()萋萋()未唏()水之湄()道阻且躋()水中坻()水之浚()水中沚()jūjiū()()yǎotiǎo()()好qiú()wùmèi()()xīng()菜四、朗讀課文1、讀準字音2、注意停頓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遡洄/從之,道阻/且長。遡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遡洄/從之,道阻/且躋。遡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遡洄/從之,道阻/且右。遡游/從之,宛在/水中沚。3、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音韻美⑴結合上節課介紹的關于《詩經》的藝術特點,體會《蒹葭》的音韻美,說說作品的音韻美是如何表現的?⑵背誦指導(替換詞練習):蒹葭_____,白露為___。所謂伊人,在水一___。溯洄從之,道阻且___。溯游從之,宛在水中___。蒹葭_____,白露未___。所謂伊人,在水之___。溯洄從之,道阻且___。溯游從之,宛在水中___。蒹葭_____,白露未___。所謂伊人,在水之___。溯洄從之,道阻且___。溯游從之,宛在水中___。五、課堂檢測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伊()人溯洄()()水中坻()水之浚()jiānjiā()()qīqī()()白露未xī()水之méi()道阻且jī()水中zhǐ()2、文學常識填空《蒹葭》選自《__________》它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305篇詩歌。按音樂分類,編為“_____、_____、_____”三類。《詩經》運用的表現手法是“_____、_____、_____”。3、下列詩句中出自《蒹葭》的是()A.所謂伊人,在水一方。B.參差荇菜,左右采之。C.有美一人,清揚婉兮。D.昔我往矣,楊柳依依。4、根據課文填空⑴__________,在河之洲。⑵求之不得,__________。⑶悠哉悠哉,__________。⑷__________,白露未晞。所謂伊人,__________。⑸溯洄從之,__________。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5、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關雎》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采用的是“興”的手法。B、《蒹葭》“所謂伊人”的“伊人”,與《關雎》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樣的人。C、《蒹葭》全詩不著一個思字、愁字,讀者卻可以體會到詩人那種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悵。D、《關雎》是《詩經》的第一首,選自《詩經?周南》。五、布置作業1、掌握生字詞2、熟讀背誦課文。第二課時一、復習檢查1、提寫生字詞:蒹葭蒼蒼溯洄從之蒹葭萋萋,白露未晞在水之湄道阻且躋宛在水中坻在水之涘宛在水中沚2、默寫課文:二、疏通文意1、解釋加點詞語⑴蒹葭蒼蒼(),白露為霜。⑵所謂伊人(),在水一方。⑶溯洄()從()之,道阻()且長。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⑸蒹葭凄凄(),白露未晞()。⑹所謂伊人,在水之湄()。⑺溯洄從之,道阻且躋()。⑻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⑼蒹葭采采(),白露未已()。⑽所謂伊人,在水之涘()。⑾溯洄從之,道阻且右()。⑿遡游從之,宛在水中沚()翻譯下列句子⑴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⑵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⑶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⑷溯洄從之,道阻且躋。遡游從之,宛在水中坻。⑸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⑹溯洄從之,道阻且右。遡游從之,宛在水中沚。三、賞析詩歌㈠品讀詩歌,感受美感1、品讀詩歌,感受意境美⑴詩歌的主要內容是什么?⑵詩歌通過哪些意象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如果把這首詩當成是一個劇本,現在我們每個人都是導演,你會拍攝幾個場景來反映這首詩歌??)①②③④⑶古人云:“詩源情而綺靡。”意思是說詩歌因其豐富的情感而精妙華麗。讓我們再齊讀詩歌,看看這首詩抒發了詩人什么情感?作者是怎么表達情感的?⑷文章開頭是不是直接寫了熱戀者對心中愛人的追求過程呢?先寫的什么內容?有什么作用?⑸詩人追尋伊人的道路一帆風順嗎?詩人尋覓伊人尋覓了多長時間?他尋到了沒有?)2、品讀詩歌,感受人物形象美⑴同學們感覺男主人公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呢?⑵讓主人公千辛萬苦執著追求的“伊人”是怎樣的一個形象呢?大家是如何感受到這種形象的?㈡詩歌主題探討四、拓展延伸《蒹葭》這首詩歌主題歷來眾說紛紜,如果把詩中的“伊人”認定為情人、戀人,那么,這首詩就是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我們也可以把《蒹葭》的詩意理解為一種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達社會人生中一切可望難即的美好情境,人生中有許多美好的東西是我們執著追尋和向往的,你能舉個例子嗎?五、比較閱讀比較《關雌》和《蒹葭》在寫法上的異同。六、課堂檢測1、根據課文理解填空⑴《蒹葭》中點明季節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蒹葭》中,一唱三嘆,敘寫“溯洄從之”的艱險的詩句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出自《蒹葭》的成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閱讀詩歌,回答問題⑴解釋加點詞語①溯洄()從之②宛()在水中央。③道阻且躋()④白露未已()⑵“蒹葭萋萋”的“萋萋”也寫作“凄凄”,下面詩句中與其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項?A.良友日零落,凄凄獨無伴。B.春草凄凄綠,江楓湛湛清。C.風雨凄凄,雞鳴喈喈。D.客子入門月皎皎,誰家搗練風凄凄。⑵首詩在結構形式上的特點是▁▁▁▁▁▁▁▁▁。⑶每小節結尾句中的“宛”是什么意思?在詩中反復使用,有什么作用?⑷這首詩共三章,每章開頭都寫蒹葭茂盛,霜露茫茫,這是《詩經》中常見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⑸如何理解這首詩抒發的感情?⑹意中人的蹤跡飄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請簡要分析。⑺對本詩的解讀欣賞,下列哪一項不正確?(2分)()A.“宛在水中央”一句寫出了伊人神韻飄逸,氣質高雅的美好形象。B.本詩主要敘寫一位追求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長滿蘆葦的河邊尋找意中人的情景。C.伊人可以指意中人,也可象征“幸福”、“理想”、“事業”等一切真善美的事物。D.全詩流溢著詩人對伊人的真誠向往,執著追求,但求而不得的絕望之情。3、閱讀《君子于役》,回答問題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雞棲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茍無饑渴!⑴這首詩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什么?⑵下面對《君子于役》上段分析有誤的一項是()A、開頭兩句點明全篇主旨,陳述了所詠之事。用“不知”來說明丈夫役期之長。這兩句是第一層:婦人直抒胸臆,亟盼丈夫歸來。B、中間四句勾畫出一幅典型農村晚景圖,畫中充滿了恬靜的氣氛,并且以此來反襯主人公的不平靜心境:家畜出入尚且有時,而人卻無歸期。C、最后兩句極言思念丈夫很深,以致不能自已。D、“曷至哉”是反問句,女主人公用反問的方式來揭露封建統治苛酷的兵役給千萬個家庭帶來痛苦的罪行。⑶簡述詩歌中所寫的鄉村晚景對表達情感的作用。七、布置作業1、背誦這兩首詩2、《蒹葭》這首詩對后世的影響是相當大的。上網搜集相關信息,看哪些詩篇化用了《蒹葭》的詩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部編本八年級語文下冊《蒹葭》導學案.docx 部編本八年級語文下冊《蒹葭》教案.docx 部編本八年級語文下冊《蒹葭》視頻朗讀.mp4 部編本八年級語文下冊《蒹葭》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