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單元綿延不絕的中華文明(三):農耕文明繁盛與近代前夜的危機第一課大一統國家的興盛與社會經濟的繁榮明清興替P2-4一、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率起義軍推翻元朝,建明朝,定都應天(今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二、明朝鞏固統治的措施及影響政治方面廢除丞相、設內閣、設廠衛特務機構、遷都北京;(影響:強化皇權,奠定了明代政治體制的基本格局)經濟方面獎勵墾荒;輕徭薄賦;提高手工匠身份;(影響:促進社會經濟得到全面恢復和發展,推動了市鎮經濟高度繁榮)(明朝中后期)改革賦役制度,刺激商品經濟發展,推動市鎮經濟的高度繁榮對外關系派鄭和下西洋影響:朱棣在位期間,社會安定,國家富強,成為中國古代歷史上又一強盛時期三、明末農民起義和明朝的衰亡1、1627年,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提出“均田免賦、平買平賣”口號,得到廣大農民的支持。2、1644年,李自成(闖王)率軍攻入北京,推翻明朝。四、清朝的建立1.后金的崛起17世紀初,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并脫明獨立,建立“大金”,史稱后金。2.清朝的建立皇太極改族名為滿洲,1636年,在盛京(今沈陽)稱帝,改國號為清。五、清朝統一全國1644年,清兵入關,擊敗起義軍,并逐步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六、清初社會經濟的恢復:清初統治者調整野蠻落后的政策,制止了社會經濟的倒退逆轉。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會經濟恢復發展,達到中國歷史上新高峰。史稱“康乾盛世”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P4-8一、對外抵御外來侵略東南沿海16世紀中期,戚繼光奉命抗倭,并取得決定性勝利。影響:基本肅清東南沿海倭寇收復臺灣(東南)概況明朝末年,荷蘭殖民者在臺灣實行殖民統治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清朝時期,但沒有歸順清朝)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1885年臺灣正式建省。影響臺灣回到祖國的懷抱,加強了臺灣同內地的聯系,鞏固了我國東南沿海海防,維護了祖國統一。鞏固東北疆域1685一1687年,康熙帝兩次組織雅克薩自衛反擊戰,打敗沙俄入侵者。1689年,中俄雙方經過平等協商,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確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的廣大地區為中國領土。二、加強民族關系作用:有利于邊疆的穩定和鞏固,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西北地區(新疆)①康熙時期,平定天山以北的準噶爾叛亂②乾隆時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③1771年蒙古族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西南少數民族明成祖時開始采取改土歸流制度,雍正時期大規模推行西藏①冊封達賴和班禪②設置駐藏大臣③設置噶廈④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確定金瓶掣簽制度臺灣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1885年,臺灣正式建省,成為我國一個行省三、明清時期的民族政策(明修長城清修廟)明朝防御政策為防范蒙古騎兵南下,增修長城(明修長城)。影響:有效地保護了中原地區經濟的發展,出現了長期穩定的和平交往局面清朝懷柔政策修建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喇嘛廟,接見蒙古、西藏等首領,與他們聯絡感情。(清修廟)影響:加強了民族感情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四、統一措施意義這些措施維護了國家統一,進一步奠定了今天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疆域版圖。經濟的繁榮P8-11在康熙到乾隆年間,經濟迅速恢復,國力空前強盛,史稱“康乾盛世”。一、經濟繁榮的具體表現:農業的發展、手工業繁榮、商業發達1、農業的發展①精耕細作水平進一步提高,形成多熟制②大量新品種被培育出來③原產于南美洲的甘薯、玉米引進中國并推廣2、手工業繁榮表現①棉紡織業已從南方推向北方,全國涌現出一批棉紡織基地。如:松江②榨油、糧食加工、制瓷、采礦、冶鐵、造船等行業呈現繁榮景象。制瓷業中心:景德鎮③手工業在工具、技術產品質量以及行業種類、規模、產量上超過前代④新的生產模式:民間私營手工業占據主導地位⑤新的工場手工業經營形(方)式出現:出現時間——明朝中后期;地點——蘇州、松江等江南地區;行業——紡織業部門;其典型表現——機戶出資、機工出力以生產商品為目的;特征——具有雇傭的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機戶與機工間的關系: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這種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即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3、商業發達(1)商業發達的原因:農業手工業的發展促進商業發展(2)商業發達的表現:①新商業市鎮興起②商幫形成晉商、徽商③海外貿易十分活躍,白銀在明中后期成為主要貨幣。注:清朝前期的中國對外貿易長期處于順差。清朝前期的中國經濟實力居于世界前列。明清文化的發展明清文化的特點:一方面,文化專制不斷加強,另一方面,思想文化、科學技術領域萌發出新的氣象,由此呈現出沉暮與開新交織的格局文化專制與八股取士P12-13明清時,為鞏固專制皇權統治,在思想文化上的專制統治(1)大興文字獄目的加強思想文化控制,鞏固專制統治從知識分子的詩詞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語,加以歪曲解釋,再借題發揮,羅織罪狀,制造大批冤獄。后果危害①制造了嚴重的恐怖氣氛,知識分子人人自危,不敢議論時政,思想文化領域呈現萬馬齊喑的景象。②禁錮了思想,摧殘了文化,嚴重阻礙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四庫全書》積極:是中國古代思想文化遺產的匯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存、整理和傳播中國古代文獻作用消極:大批書籍被認定對清朝統治不利。遭到銷毀或篡改,清朝加強了文化專制。(2)八股取士明清時期科舉考試的方式命題范圍四書、五經,考生必須根據指定的觀點答卷,不準發揮自己的見解。文體特點必須分成八個部分,叫做“八股文”后果危害①讀書人不講求實際學問,考中做官后大都成為皇帝的忠實奴仆;②禁錮了思想,摧殘了文化,嚴重阻礙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進步思潮和世俗文化P14-17背景:(1)經濟層面:商品經濟的發展。(2)政治層面:明清統治階級腐敗,正統禮教遭到懷疑(3)階級層面:一些進步知識分子代表新興市民工商階層利益,掀起一股要求個性解放、平等和民主帶有早期啟蒙性質的進步思潮2、進步思潮表現:(1)李贄:反抗權威、追求自由、追求個性解放的意識(2)黃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批判皇權專制,主張平等民主,反對重農抑商,主張工商皆本。(3)重商和逐利之風盛行:“以農為本”、“重農抑商”的觀念受到挑戰;拜金逐利成為社會風尚。3、明清時期的世俗文化(1)古典小說異軍突起。四大名著著作作者時間歷史地位《三國演義》羅貫中元末明初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水滸傳》施耐庵元末明初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西游記》吳承恩明朝中期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小說《紅樓夢》曹雪芹清朝是我國古代小說的巔峰之作(2)文學作品內容的變化:明朝中后期之前,小說、戲曲的主角多是帝王將相、官吏文人。明朝中后期,商人機戶、手工工匠、當鋪老板、酒店掌柜和游民等堂堂正正地登上藝術殿堂。(3)戲曲的發展京劇:在19世紀中期(清朝后期)初步形成一個新劇種——京劇。昆曲發展:明末成為一個全國性的劇種;清朝前期發展到頂峰。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學巨匠P18-20晚明科技群英涌現的原因1.明朝社會生產力提高,商品經濟繁榮,促進了科學技術發展。2.科學家自身堅持不懈的努力。3.歐洲傳教士把西方的數學、地理學和天文學傳入我國。著作朝代作者價值和影響《本草綱目》明朝李時珍總結了我國古代藥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的重要地位;《農政全書》明朝徐光啟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先進經驗和技術革新,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農業科學巨著《徐霞客游記》明朝徐霞客最早揭示了我國西南地區石灰巖地貌的特點。《天工開物》明末清初宋應星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第三課皇權強化與近代前夜中國封建社會的危機皇權強化P21-23一、明朝強化君主集權的措施1.地方:廢行中書省設“三司”,三司互不統屬。(作用: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鞏固統治。)2.中央:廢除丞相制度,權分六部影響:軍政大權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3.另設殿閣大學士,后形成內閣制度。4.設立“廠衛”特務機構(東廠、西廠與錦衣衛合稱“廠衛”)①朱元璋設錦衣衛,負責監視、偵察臣民的言行。②后陸續建立東廠和西廠,由宦官負責,可不經法律程序,肆意偵察、逮捕、審訊臣民。5.設立“廷杖”制度(使君臣關系完全變成了主仆關系)二、清朝強化君主集權的措施------清朝設立軍機處(職能:跪受筆錄,承旨遵辦;地位:是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最重要的中樞機構。)——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頂峰君權強化對社會影響積極:①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②有利于有效組織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大規模建設,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消極:①過度專制、缺乏民主,易造成腐化。②制約了中國早期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阻礙社會的進步。③思想專制,扼殺人才發展,造成文化的落后。結論絕對君主專制違背了世界發展潮流,極大地妨礙了中國社會的進步和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中國的發展開始大大落后于西方。近代前夜中國封建社會的危機P23-25近代前夜:明清(鴉片戰爭前)近代前夜的危機表現一、政治危機:皇權專制統治加強;政治腐敗黑暗,封建專制制度日趨衰落二、經濟危機:重農抑商1.清朝前期:耕織結合、自給自足的經濟結構在全國范圍內仍占主導地位。2.清朝統治者堅持“以農為本”的傳統觀念,推行“重農抑商”政策,阻礙商品經濟的發展對外:閉關鎖國啟示:封閉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因此要堅持對外開放,加強對外學習交流,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政策閉關自守,嚴格限制對外貿易。原因①根本原因(經濟上):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②思想上:清朝統治者以“天朝上邦”自居,自認為無需同外國通商買賣。統治者盲目自大。③軍事政治上: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居民聚集力量抗清。表現清政府只開廣州一處通商,規定由政府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管理貿易。影響積極影響: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消極影響:而且作繭自縛,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導致國家的閉塞,使中國錯失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機會,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四、社會危機的表現(清中后期統治危機)1.土地兼并嚴重,人口迅速增長,人多地少,社會矛盾十分尖銳。2.政治腐敗黑暗,官場腐化奢靡。軍隊武裝力量大大削弱。3.數十次起義,動亂還在繼續。五、科技文化文化專制、八股取士,科技基本上停滯不前;六、近代前夜中西方對比西方中國經濟:工業革命,機器生產;政治:資本主義制度(民主制度);外交:殖民擴張;思想文化:自由民主平等;發展狀態:工業文明,蒸蒸日上;經濟:自然經濟,手工生產;政治:中央集權(封建君主專制);外交:閉關鎖國;思想文化:文化專制、思想禁錮;發展狀態:農耕文明,日薄西山結論清前期的中國已經在世界工業文明潮流中落伍。綜合探究五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P26-29回望“盛世余暉”經歷清初倒退逆轉之后,清前期社會經濟迅速恢復發展。乾隆在位期間,清朝達到鼎盛,史稱“乾隆盛世”。盛世表現政治上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空前鞏固和發展,確立了世界大國的地位。經濟上農業技術提高,糧食產量不斷提高;對外貿易居世界前列;GDP占世界份額的三分之一。經濟實力居世界前列。文化上對中國古代文化作了大規模的清理和總結,完成中國歷史上最大叢書《四庫全書》,文學巨作《紅樓夢》。透視“盛世陰影”腐敗表現人口增長過快,社會負擔嚴重。官場貪污腐敗。文字獄不斷,禁錮思想。從馬戛爾尼使華看盛世危機使華目的1792年,英國派遣以馬戛爾尼為首的使團訪華。使團實際目的是殖民擴張,獲取殖民利益。從馬戛爾尼使華看盛世危機馬提出了開放通商口岸等多項要求,遭到乾隆皇帝的嚴辭拒絕。這反映了推行閉關鎖國政策的清政府對當時世界形勢的認識不清,緊閉的國門終究未能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中英近代前夜歷史對比中國英國經濟基礎文明類型?農業為主,男耕女織,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屬于農耕文明完成工業革命,成為工業強國,經濟迅速發展屬于工業文明政治制度專制皇權達到頂峰黑暗腐敗,沒有自由完成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制度軍事力量?裝備落后?船堅炮利、戰斗力強思想文化文化專制,禁錮思想如八股取士、文字獄,科技落后?思想文化繁榮活躍,如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科技世界領先對外政策?閉關鎖國、限制貿易(不是禁止)脫離世界潮流在全球殖民侵略擴大國際貿易成為世界霸主綜合國力?日趨衰落世界強國中國近代前夜逐漸落伍的原因1.經濟: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生產力水平低下;2.政治:封建君主專制統治制度黑暗腐敗,封建制度對社會經濟和人民思想的嚴重束縛;3.對外政策:閉關自守;4.文化科技:統治者狂妄自大而又愚昧無知,文化專制,科技落后;中國國民的整體素質較低;5.國際方面:歐美主要國家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建立起資本主義民主制度;通過工業革命,社會經濟得到飛速發展,國力迅速增強。第六單元資本主義的興起與資產階級革命第一課走出中世紀的蒙昧(沖破思想的牢籠)“人的發現”(文藝復興)P32-34時間發生:14世紀→16世紀興起國家:意大利核心思潮:人文主義根本原因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含義\實質文藝復興是一場反對教會“神權至上”和提倡人文主義的新文化運動,促進了人們思想的大解放,延續了近300年之久。這場運動采取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方式,但對古典文化并非是簡單的“復興”,這其中有繼承,更有創新。性質是一次嶄新的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代表人物及作品但丁(意大利)《神曲》文藝復興的先驅,“中世紀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最初一位詩人”達芬奇(意大利)《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意大利文藝復興的藝術巨匠米開朗基羅(意大利)《大衛》《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莎士比亞(英國)《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戲劇天才意義文藝復興運動是一次嶄新的思想解放運動。使人們的思想逐漸從中世紀的蒙昧中解放出來,推動了歐洲思想文化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科學革命P34-37時間:16--17世紀種類/項目國別姓名代表作或貢獻天文學波蘭哥白尼提出“太陽中心說”------科學革命的開端意大利布魯諾提出宇宙是無限的=========科學斗士意大利伽利略發現自由落體定律,自制科學儀器,發現月球表面有山谷,金星繞太陽運行物理英國牛頓三大運動定律、萬有引力定律=====把科學革命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影響科學革命產生了近代科學。隨著科學的進一步發展,人類迎來了技術發明的高潮。啟蒙運動P37-39一、啟蒙運動興起的背景(原因)1思想原因:文藝復興和科學革命解放了人們的思想。2.經濟原因:歐洲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根本原因)3.政治原因: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實行專制統治;資產階級力量壯大;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二、啟蒙運動的概況1、頂峰時間和國家:18世紀后半期,在法國達到頂峰。2、核心思潮:理性主義。3、性質:歐洲歷史上又一次聲勢浩大的思想解放運動。4.共同主張:批判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宣揚自由、平等。5、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張人物地位思想主張伏爾泰啟蒙運動的巨匠宣揚自由、平等是人的自然權利(天賦人權);倡導君主立憲制孟德斯鳩重要的啟蒙思想家主張君主立憲制,提出“三權分立”盧梭重要的啟蒙思想家提出“人民主權”理論,政府權力來源與人民,法律必須為人民服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三、啟蒙運動的意義歐洲歷史上又一次聲勢浩大的思想解放運動,撼動了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的精神統治,為歐美一些國家的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輿論基礎。四、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啟蒙運動的之間的關系和共同意義三者關系:文藝復興運動促進了科學革命的到來,文藝復興和科學革命推動了啟蒙運動的開展。共同意義:人們沖破思想的牢籠,獲得精神的解放,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思想得到進一步傳播。第二課連通世界的新航路(世界的發現)P40-43開辟的原因經濟根源(根本原因)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經濟萌芽的出現,要求開拓海外市場社會根源渴求黃金,《馬可波羅游記》激起歐洲社會對東方關注的熱潮商業危機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阻斷傳統商路。思想根源文藝復興提倡人文主義,鼓勵冒險進取精神開辟的條件1.航海技術和造船技術的提高。2.地理知識的提高(相信地圓學說)。3.指南針的使用。4.政府的支持。5.航海家的冒險精神。首先國家西班牙葡萄牙開辟的過程迪亞士1487—1488年葡萄牙西歐-好望角發現好望角哥倫布1492年西班牙西歐-美洲發現美洲大陸達·伽馬1497—1498年葡萄牙西歐-好望角-印度找到通往東方的新航路麥哲倫1519—1522年西班牙第一次環球航行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開辟的影響正面影響:1、新航路開辟以后,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2、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3、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全球范圍內動植物品種的交流與傳播。負面影響:4、新航路開辟后,葡萄牙、西班牙等國在美洲、非洲和亞洲進行殖民擴張,掠奪財富和資源,野蠻屠殺、奴役當地居民,販賣奴隸,犯下了滔天罪行。第三課資產階級革命:新體制的創立P44-51時間根本原因領導階級主要經過結果意義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640~1688年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發展資產階級、新貴族(代表:克倫威爾)1.1640年議會要求限制王權,革命爆發。2.1649年處死國王,英國宣布為共和國。3.克倫威爾獨攬大權。4.1660年封建王朝復辟。5.1688年宮廷政變,資產階級、新貴族統治確立。(光榮革命)1689年,通過了《權利法案》,確立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1.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2.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道路,為英國的工業革命奠定了基礎。3.推動了世界歷史的進程:揭開了歐美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標志著世界近代史的開端。時間根本原因領導階級主要經過結果意義美國的誕生1775~1783年英國殖民統治嚴重阻礙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性質:既是民族解放運動,又是資產階級革命(代表:華盛頓)導火線: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1.開始:1775年萊克星頓的槍聲2.建軍:任命華盛頓為大陸軍總司令3.建國:1776年《獨立宣言》發表4.轉折: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5.勝利:1781年約克鎮英軍投降6.獨立: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制定1787年聯邦憲法,建立共和制政體1.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2.確立了共和制政體,有利于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3.對以后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動作用。法國資產階級革命1789~1794年封建專制統治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領導,代表:羅伯斯比爾1.開始:攻占巴士底獄(1789年7月14日),掀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建立君主立憲制,頒布《人權宣言》,實行君主立憲制;2.發展:巴黎人民第二次起義(1792年8月)-----廢除了君主立憲制,建立共和國,1793年路易十六被處死;3.高潮:巴黎人民第三次起義(1793年5月)---羅伯斯比爾等人掌握了政權,實施革命措施,將革命推向頂峰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君主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響。(人民的作用:巴黎人民的三次武裝起義將法國大革命推向高潮,充分彰顯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這也使法國大革命成為歐洲規模最大、最徹底的革命。)共同意義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民展,建立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推動了世界的進程。拿破侖帝國1804年~1815年1.奪權:1799年發動霧月政變,建立執政府。2.稱帝:1804年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3.內外政策對內:①重視改善財政和發展經濟,大力發展工商業和農業。②頒布《拿破侖法典》把法國大革命的成果在法律上確定下來,是一部典型的資產階級法典。(成為了很多國家制定民法的藍本。)對外:多次打敗反法聯盟等歐洲封建勢力,橫掃歐洲大陸,但侵略多國(廢除了各地封建特權的同時,也對當地人民進行壓榨。)4.結局:1815年滑鐵盧之戰后第一帝國覆亡。綜合探究六: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P52-55鄭和下西洋哥倫布航海不同時間1405-14331492-1504目的宣揚國威(政治)發展貿易,獲取商業利益(經濟)性質和平交往利益驅動、暴力掠奪(殖民擴張)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美洲作用積極:①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而且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②體現了中華民族“協和萬邦”的人文傳統,自愿、公平的貿易原則,以及文化間平等對話的精神。消極:加重了國家和人民的負擔,最終當成“弊政”導致航海壯舉成絕響。積極:①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②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③促進了全球范圍內動植物品種的交流與傳播;消極:導致了對美洲的殖民擴張,掠奪財富和資源,野蠻屠殺、奴役印第安人和黑人,犯下了滔天罪行,給拉美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相同點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都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促進人類文明的傳播和交融。第七單元席卷全球的工業文明浪潮第一課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P58-61標志:蒸汽機的普遍使用含義是促使工場手工業發展到大機器生產的一場革命。最先開始英國開始時間18世紀60年代開始行業棉紡織業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生產力的發展為什么首先在英國發生?政治條件(前提)英國較早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掃除了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障礙。(17世紀末,英國君主立憲制建立后,政局穩定,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資本條件英國通過海外殖民掠奪,積累了發展生產的資本。勞動力條件圈地運動使英國獲得了充足的勞動力。市場條件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市場的拓展,擴大了商品生產的需要,特別是紡織品。英國國內外市場不斷擴大,工業革命興起。進程時間進程18世紀60年代——1840年前后行業進程棉紡織業___動力革新_____交通運輸業重大發明①棉紡織業珍妮機(時間:18世紀60年代、哈格里夫斯、標志工業革命的開始)②動力(瓦特改進蒸汽機)意義(1)極大地促進了工業生產的發展。(2)蒸汽機的普遍使用,成為工業革命的標志。從此,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③交通運輸富爾頓(美)---汽船(1807)史蒂芬孫(英)----蒸汽機車(火車)(1814)完成標志19世紀中期,英國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影響1.工廠和工廠制度的出現,生產能力迅速提高。2.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陸續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后的局面。3.工業革命帶來的環境污染;使社會階級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產生了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兩大對立階級。感悟(啟示)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使國家富強必須大力發展科學技術。2.在經濟發展的同時要注意保護環境。······第二課工人斗爭和馬克思主義的誕生P62-65工人斗爭背景工業革命就像一把雙刃劍,它給人類帶來了巨大財富,也給社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兩極分化。工業革命后,西方社會逐漸形成了兩個主要階級——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資本家擁有一切生產資料,工人除自身勞動力外一無所有,受資本家的雇傭和剝削。原因在于——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特點由爭取經濟權利轉向爭取政治權利工人運動(19世紀30年代到40年代)(1)法國里昂工人起義(2)英國憲章運動(3)德意志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作用(與誕生有何聯系?)(1)歐洲三大工人運動標志著無產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但斗爭的失敗說明工人運動迫切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2)工人運動為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提供了階級條件。空想社會主義代表人物法國的圣西門、傅立葉和英國的歐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條件(為什么,原因)①階級條件:工人運動為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提供了階級條件。②思想條件:空想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思想條件。③實踐活動: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實踐活動。標志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產黨宣言》的發表影響①從此,工人階級的革命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②馬克思主義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③極大推進了人類文明進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國際影響的思想體系和話語體系。巴黎公社時間1871年3月,建立了工人政權——巴黎公社。意義是無產階級建立自己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它的實踐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紀念創作《國際歌》。詞:歐仁·鮑狄埃。曲:狄蓋特。資本主義的擴展一、德國統一(P66-68)統一的根本原因德意志的分裂阻礙資本主義的發展核心人物俾斯麥(鐵血宰相)方式推行軍事改革(主張依靠普魯士的經濟、軍事實力,實現德意志的統一。)、三次王朝戰爭(對丹麥、奧地利、法國)統一標志1871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的凡爾賽官宣布自己是統一的德意志帝國的皇帝,德國統一完成。影響積極:①德國的統一結束了分裂割據局面,實現了德意志民族長期以來的夢想,為德意志民族的進一步現代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②在統一后的30年內,德國在經濟、軍事、科學方面一躍為世界強國。消極:①德國的統一是通過“自上而下”的王朝戰爭實現的,統一后的德國繼承了普魯士的一些舊制度。②德意志民族的民主、自由愿望并未完全實現。性質資產階級性質的自上而下的統一戰爭二、美國內戰(1861—1865年)P68-70美國的領土擴張13個條代表獨立時的13個州領土擴張50顆星代表獨立后的50個州結果東臨大西洋,西瀕太平洋西進運動印第安人西遷的歷史是印第安人的血淚史西進運動的歷史又是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史美國南北戰爭(美國內戰)原因①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北方資本主義工商業——南方大種植園經濟造成南北矛盾(矛盾的焦點:奴隸制的存廢問題)②廢奴運動高漲③1860年,林肯當選美國總統(導火線)根本原因南方奴隸制種植園經濟阻礙了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經過開始標志1861年4月,南方軍隊挑起內戰。扭轉戰局1862年,林肯政府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和《宅地法》。《宅地法》滿足人們對土地的要求,提高了政府的威望。《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激發了廣大黑人參戰熱情,戰爭形勢開始有利于北方。結果1865年北方勝利,南北統一性質影響性質: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影響:①積極: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廢除了奴隸制度,清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②局限性:但美國種族歧視依然嚴重,種族平等問題仍未徹底解決。知識拓展:美國獨立戰爭VS.南北戰爭獨立戰爭南北戰爭時間1775-1783年1861-1865年根本原因英國的殖民統治的阻礙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南方奴隸制種植園經濟阻礙了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內容要求推翻英國的殖民統治,取得民族獨立維護國家統一,廢除黑人奴隸制領導人華盛頓林肯導火線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1860年林肯當選為美國總統開始標志1775年萊克星敦的槍聲1861年南方軍隊挑起內戰文件《獨立宣言》、1787年聯邦憲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宅地法》性質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戰爭,又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掃除障礙英國殖民統治黑人奴隸制度影響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獨立,掃除了美國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廢除了奴隸制度,清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相同點性質上:都具有資產階級革命性質;作用上:都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道路,都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三、俄國改革P71-72彼得一世改革背景農奴制阻礙工商業發展目的為了使俄國成為強國。措施大力推行加強中央集權、擴大軍事力量、發展經濟和推廣學校教育的改革,學習西歐的生活方式。影響(俄羅斯帝國的崛起)性質自上而下的封建性改革。影響積極改革推動社會進步增強了經濟、軍事實力,俄國開始躋身于歐洲強國之列。局限性改革后的俄國,仍然是一個封建農奴制國家,并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1861年農奴制改革背景(原因)①根本原因:農奴制嚴重阻礙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改革)②直接原因:克里米亞戰爭俄國失敗,充分暴露農奴制和沙皇專制腐朽性目的維護統治,維護貴族地主階級的利益內容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頒布法令,宣布廢除農奴制。①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許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活②農奴在獲得解放時,可以得到一塊份地,但必須出錢贖買。性質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影響進步性1861年農奴制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改革廢除了農奴制,促使社會的各個方面出現了新的氣象,推動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局限性農奴制的殘余仍然存在,影響著俄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四、明治維新P73-74背景(原因)內憂:幕府統治的危機政治上:封建等級統治,社會矛盾尖銳經濟上:幕府統治阻礙資本主義發展(改革根本原因)外患:1853年黑船事件(美國侵略日本),民族危機加劇社會矛盾(改革直接原因)倒幕運動過程1868年,討伐幕府的武裝在京都附近戰勝幕府軍隊,推翻了幕府統治。1869年,明治天皇政府從京都遷到東京。主要內容政治方面廢除全國所有藩國,設置府、縣(廢藩置縣),以加強中央集權。頒布憲法,確立君主立憲制。經濟方面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軍事方面開始實行征兵制。君主立憲制的確立1889年,天皇頒布《大日本帝國憲法》(也稱《明治憲法》),標志著日本君主立憲制政體的確立。性質明治政府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影響積極影響明治維新成為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日本迅速走上發展資本主義道路,實現了“富國強兵”,開始躋身于資本主義強國之列。消極影響保留大量舊制度殘余,軍國主義色彩濃厚。日本強大起來后,很快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俄國農奴制改革(1861)與日本明治維新(1868)比較俄國農奴制改革(1861)日本明治維新(1868)相同點時代相同都發生在19世紀60年代。性質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結果相同通過改革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但改革都不徹底,保留了大量舊制度的殘余。影響相同都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了本國的現代化進程,促進了本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感悟啟示俄國和日本的歷史告訴我們:①改革是強國之路。當前,我國要不斷深化改革,推動經濟發展。②開放則興,封閉則衰,只有主動學習他國的先進文明成果,才能促進國家的進步和繁榮.第四課殖民擴張與民族解放運動P75-77西方國家的殖民擴張(罪惡的“三角貿易”)原因(1)新航路開辟后,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等國先后走上了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的道路。(2)歐洲殖民者對印第安人野蠻的屠殺,造成美洲勞動力短缺,無法滿足種植園主對勞動力的需求。(3)歐洲人看到從非洲運黑人到美洲出賣有利可圖,紛紛加人黑奴貿易的行列。路線(1)出程:奴隸販子從歐洲出發,乘船到非洲,在非洲通過各種卑鄙的方式擄獲黑人。(2)中程:將黑奴運往美洲,賣給美洲的種植園主。(3)過程:奴隸販子再把美洲金銀和工業原料運回歐洲影響(1)對非洲:三百多年的奴隸貿易使非洲喪失了近億的勞力,導致非洲長期貧困。(2)對歐洲:奴隸販子大發橫財,促進了當地工商業的發展。(3)對美洲:使美洲種植園主獲得了廉價勞動力,促進了美洲種植園經濟的發展。拉丁美洲掀起獨立運動原因①殘酷的殖民統治和經濟掠奪。②受歐洲啟蒙運動、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時間19世紀初。領導人玻利瓦爾、圣馬丁等。意義擺脫了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統治,贏得了獨立運動的勝利;出現了一系列新興獨立國家,基本上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國家的格局;鼓舞了其他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英國對印度的殖民侵略1.東印度公司實際上是一個政權機構,負責英國對印度等亞洲國家的殖民侵略。2.殖民侵略影響:英國價格低廉的工業產品很快占領了印度市場,印度傳統的手工業迅速衰落,手工業者大量失業;印度的社會經濟受到了極其嚴重的破壞。3.印度反英大起義時間:1857-1859結果:1859年,在殖民當局的鎮壓下,起義失敗。意義:沉重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識的覺醒。全面認識殖民擴張對西歐:殖民擴張促進了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英國等國進行殖民侵略,掠奪當地財富,販賣奴隸,成為歐洲資本原始積累的主要來源之一,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2)對殖民地:遭到西方國家的瘋狂掠奪,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造成這些國家長期貧窮和落后。同時還帶來了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以及新的思想觀念,客觀上推動了亞非拉國家工業文明的進程。第五課第二次工業革命P78-8119世紀——“科學的世紀”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時間19世紀六七十年代領先國家德國和美國最突出的特點電力的廣泛應用代表人物及重要發明發明時間姓名國家領域磁鐵產生電實驗1831年法拉第英國電的發明和應用電燈1879年愛迪生美國有線電報19世紀中期莫爾斯美國新通訊手段的發明無線電報19世紀晚期馬可尼意大利電話19世紀晚期貝爾居住美國內燃機19世紀后期歐洲人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汽車飛機1903年萊特兄弟美國流水線生產20世紀初,亨利福特采用流水線生產方法,大批量生產汽車成為汽車大王。結果電力在工廠和家庭中得到了普遍應用,人類邁進了電氣時代。新興工業部門的興起內燃機的廣泛應用,促進了石油開采和提煉,石油、電力、煤炭成為三大能源。電力工業、石油工業、汽車工業以及化學工業等新的工業部門紛紛興起,并開始在工業中占據主導地位。特點1.具有堅實的科學理論基礎;2.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新技術和新發明超出一國范圍,其規模更廣泛,發展較迅速;3.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標志,人類進入電氣時代。影響①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使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成為工業化強國。19世紀后期,美國和德國后來居上,率先實現了電氣化,工業發展的勢頭超過了英國。②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壟斷組織,資本主義由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隨之而來的資本帝國主義加快對外擴張的步伐,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兩次工業革命的比較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所處階段早期階段(蒸汽時代)新階段(電氣時代)開始時間18世紀60年代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主要特點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進入蒸汽時代電力的廣泛應用,進入電氣時代工業發展領先國家英國美國、德國共同影響都大大提高了生產力水平,促進了經濟迅速發展,極大改變了人類社會的面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啟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推動社會發展綜合探究七感悟工業時代的社會變遷P82-85回望:工業化與城市化的腳步工業化的表現1.工業在國民收入中的比例逐漸超過農業,占據主要地位;2.工業的發展為農業提供生產工具和化肥農藥,推動農業的發展;3.工廠的規模越來越大,工人日益增多;4.興起了許多工業城市,如曼徹斯特、紐約等。城市化的含義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城市人口在全國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斷上升,城市生活方式發生重大改變,城市成為工業文明的中心和象征。人們把這種變化過程稱為城市化。討論:工業化與城市化利弊利1.勞動生產率得到極大提高,物質產品日益豐富。2.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3.人類文明得到發展。……弊1.人口過于集中,居住條件惡化。2.污染嚴重,交通擁擠。3.失業人口增加。4.犯罪率高。……辨析:文明生活的追求工業化和城市化改變了什么?合理的飲食結構2.平均壽命延長3.生活質量的提高4.婦女的社會地位逐漸得到提高5.國民文化素質提高6.大眾傳媒的普及7.服飾和休閑娛樂活動的改變第八單元19世紀中后期的近代中國第一課民族危機與中國人民的英勇抗爭鴉片戰爭P88-90林則徐虎門銷煙目的維護民族利益和清王朝的統治。事件1839年6月,林則徐在廣東虎門主持銷毀外商運到中國的鴉片。意義林則徐領導的禁煙運動,沉重打擊了外國鴉片販子,維護了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和民族尊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時間1840年6月——1842年8月原因根本原因:為打開中國市場和掠奪原料。直接原因:中國的禁煙運動(虎門銷煙)。性質英國:非正義的侵略戰爭。中國:正義的反侵略戰爭。經過①1840年6月,鴉片戰爭爆發。英軍封鎖珠江口(關天培-----虎門之戰)后,北上攻陷浙江定海,直抵天津,威脅清政府。②1841年初,英軍占領香港島。③1842年,英軍艦船闖入南京下關江面,清政府求和。結果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的的條約——中英《南京條約》。《南京條約》主要內容及危害①中國把香港島割讓給英國——領土主權被破壞。②賠款2100萬元——加重了人民負擔。③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和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打開了中國東南沿海的門戶,便利了英國對東南沿海地區的侵略。④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繳納的關稅稅率必須和英國協商——中國開始喪失關稅自主權。影響①鴉片戰爭深刻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②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受到嚴重破壞,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逐步解體,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③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的原因1.客觀原因──英國綜合國力強大2.主觀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3.根本原因──中國腐朽沒落的封建主義無法抵抗新興的資本主義,中國落后的農耕文明無法抵抗西方先進的工業文明。鴉片戰爭的啟示①閉關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才是硬道理;②要堅持改革開放,發展科技,善于吸收世界上先進的文明成果;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鴉片戰爭期間中國與英國的比較中國英國總體狀況處于封建社會晚期,危機四伏資本主義國家迅速崛起,國力強大經濟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經濟發展緩慢,政府財政困難。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政治封建專制統治,政治腐敗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君主立憲)軍事軍備廢弛,裝備陳舊裝備先進,海上霸主外交閉關鎖國對外殖民擴張和掠奪第二次鴉片戰爭時間1856——1860年原因(目的)(根本原因)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直接原因)修約要求遭到拒絕發動者英法聯軍性質英法:非正義的侵略戰爭。中國:正義的反侵略戰爭。《天津條約》①1858年5月簽訂。主要內容:外國公使可以進駐北京;增開漢口、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外國軍艦和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通航。《通商章程善后條約》1858年5月《天津條約》簽訂后簽訂;承認了鴉片貿易的合法化《北京條約》②1860年10月簽訂。主要內容:承認《天津條約》繼續有效,增開天津為商埠,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增加大量的賠款。影響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喪失了更多的領土和主權,外國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一帶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進一步加深了。列強的罪行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掠奪珍寶,焚燒罪證)(北京淪陷)2.沙俄侵占我國大片領土。(共割占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太平天國運動時間1851----1864領導人:洪秀全。原因列強的入侵使中國的社會危機日益加深;清朝政府的腐敗統治導致階級矛盾的激化。經過開始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金田宣布起義。定都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定作都城,建立起與清政府對峙的政權。綱領性文件頒布《天朝田畝制度》(反映了農民獲得土地的強烈愿望。但絕對平均主義思想,嚴重脫離實際,無法實現。)抗擊洋槍隊①1860年8月,太平軍大破洋槍隊。②1862年9月,在慈溪戰斗中,擊斃華爾.結果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失敗。性質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影響沉重打擊了清政府的統治和外國侵略勢力。失敗原因客觀原因: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根本原因:農民階級的局限性教訓:農民階級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不能解救中國。甲午戰爭背景①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后,變得強大起來,開始圖謀侵略中國,并選擇朝鮮作為跳板。②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刺激了日本的侵略欲望。時間1894——1895年過程爆發1894年(甲午年),日本利用朝鮮爆發起義之機挑起戰端,中日戰爭正式爆發。黃海海戰1894年9月,黃海激戰,北洋艦隊重創日軍。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犧牲。旅順大屠殺日軍接連占領大連、旅順等地。在旅順,日軍對當地居民實行大屠殺。威海衛戰1895年初,日軍進攻威海衛,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結果中國戰敗,簽訂《馬關條約》李鴻章與伊藤博文①把遼東半島、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進一步破壞了領土主權完整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②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使侵略勢力深入中國內地③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設立工廠------資本輸出,直接掠奪中國原料和勞動力,阻礙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④賠款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等------加劇人民負擔,清政府舉債賠款便利列強進一步控制中國影響①《馬關條約》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②隨后幾年中,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華民族面臨著空前嚴重的生存危機。中國失敗的原因內因清朝制度落后政治腐敗---(根本原因)外因①日本蓄謀已久,且制度先進。②西方列強對日本的支持。殖民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列強的經濟侵略方式開設工廠、開設銀行、強迫貸款、投資鐵路、開礦設廠等方式,加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對中國會帶來什么危害這標志著列強對華的經濟侵略已由商品輸出為主進入到資本輸出為主的新時期,中華民族面臨著空前嚴重的生存危機。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時間19世紀末。方式強租土地,劃分勢力范圍。勢力范圍國別時局圖“勢力范圍”割占或租借地德毒蛇山東強租膠州灣俄熊長城以北和新疆強租旅順、大連法蛙廣東、廣西和云南強租廣州灣英虎長江流域強租“新界”、威海衛日太陽福建割占臺灣和澎湖列島美鷹“門戶開放”政策影響:美國在中國的侵略勢力日益擴大影響:中華民族面臨著空前嚴重的生存危機義和團運動時間19世紀末地點山東、直隸口號“扶清滅洋”性質挽救民族危亡為目的的反帝愛國運動結果在中外勢力的聯合鎮壓下失敗。影響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失敗原因主觀原因:農民階級的局限性。客觀原因: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原因目的根本原因:進一步控制中國政府(企圖徹底瓜分中國)直接原因:鎮壓義和團運動,維護其在華利益。時間1900年國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奧。結果中國戰敗,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北京再次淪陷)《辛丑條約》主要內容及危害①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增加了人民的負擔,進一步控制了中國的經濟命脈②劃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區,允許各國派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使館區是“國中之國”成為列強策劃侵略中國的大本營,嚴重損害了國家主權。③撤毀大沽炮臺以及北京至天津海口的各個炮臺。④從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的重要地區允許外國軍隊駐守----中國在軍事上失去了自主權⑤清政府保證禁止中國人民反對外國侵略者的行為---清政府完全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影響①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的不平等條約。②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徹底墮落為“洋人的朝廷”。③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戰爭名稱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起止時間1840、6月—1842年8月1856年10月—1860年10月1894年7月—1895年4月1900年6月—1901年9月簽訂條約《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馬關條約》《辛丑條約》影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進一步加深了。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二課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洋務運動時間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領導者地主階級洋務派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朝內外交困。①內憂——太平天國運動,沉重打擊了封建統治者。②外患——清政府在兩次鴉片戰爭中均遭失敗。目的利用西方先進的科技,維護清朝的統治。代表人物在中央:奕?;在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旗號“自強”(前期)、“求富”(后期)主要措施①以“自強”為旗號,引進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新式軍事工業,訓練新式海陸軍。(前期)1865年江南制造總局(李鴻章)——規模最大的近代軍工企業)②以“求富”為旗號,興辦各種新式民用工業。(后期)1872年輪船招商局(李鴻章)——最大的民用工業③創辦新式學校,派遣留學生,培養翻譯、軍事和科技人才。1862年,京師同文館——中國最早的官辦新式學堂結果甲午戰爭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性質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影響①中國近代化的軍事工業、民用工業、交通運輸業等逐漸發展起來。②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御作用。③培養了人才,傳播了西學。④洋務運動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失敗原因由于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和鞏固請政府的統治(所以洋務運動只學習西方的器物,而沒有相應的思想和制度變革),再加上其內部的腐敗和外國勢力的擠壓,它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背景鴉片戰爭后,外商企業陸續在通商口岸興起。在外商企業和洋務派民用企業豐厚利潤的刺激下,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引進外國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機器,投資創辦近代企業,開始向資產階級轉化。時間19世紀六七十年代特點地區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行業主要是日用輕工業規模規模較小,力量微弱,發展困難重重方舉贊--------在上海虹口創辦了發昌機器廠(中國近代第一家民營工業企業)初步發展背景甲午戰爭后,清政府為了擴大稅源,解決財政危機,放寬了對民間開辦工廠的限制,中國出現了興辦工業的浪潮。影響19世紀末,中國的民族工業得到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張謇(jiǎn)大力倡導“實業救國”,被譽為“狀元實業家”。第三課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維新變法運動拉開序幕:公車上書時間l895年人物康有為、梁啟超等資產階級維新派影響拉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發展:維新思想的傳播方式①立學會:康、梁在北京組織強學會,定期集會演講,議論時政;②辦報刊:如上海的《時務報》、天津的《國聞報》。作用①啟發民智、制造輿論;②廣泛傳播了資產階級的改良思想;③維新變法的新局面逐漸形成。高潮:戊戌變法(百日維新)1898年6月——9月背景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階級資產階級維新派(代表:康有為、梁啟超)政治主張學習西方的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實行君主立憲開始標志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宣布開始變法。1898年是中國舊歷戊戌年。主要內容及作用政治并機構,精簡人員,任用維新人士,準許百姓向朝廷上書等。打擊了封建官僚制度、有利于資產階級參與政權經濟設立農工商總局和鐵路、礦產總局,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等。有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軍事訓練新式海陸軍,裁減舊軍隊等。有利于增強國防力量文化教育廢除八股文,開辦新式學堂(京師大學堂)培養人才,翻譯西方書籍,派人出國留學等。有利于傳播資產階級思想是否體現維新派的主張沒有,它沒有涉及設議院,開議會,實行君主立憲的主張,沒能觸動專制統治的基礎,是很不徹底的。結果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囚禁光緒帝,捕殺維新派,變法失敗。這場變法運動歷時103天,史稱“百日維新”。戊戌六君子1898年9月28日,譚嗣同、林旭、楊銳、楊深秀、劉光第和康廣仁在北京菜市口被殺害性質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是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影響對中國人民的覺悟和進步起到了促進作用;民族資產階級初次登上政治舞臺,顯示了資產階級的力量(開啟了中國政治領域近代化);成為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前奏。教訓(啟示)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中國行不通。要救中國就必須進行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統治,仿效西方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文化教育革新近代西學的廣泛傳播背景鴉片戰爭后,一些重要的西方自然科學著作,開始被翻譯成中文。洋務運動的開展,西學傳播的渠道大大拓寬。影響極大地改變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對中國的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近代報刊和新式出版業的蓬勃發展近代報刊①鴉片戰爭前后,近代報刊開始傳入中國。(最初外國人創辦)②19世紀末,出現了一個國人創辦報刊的高潮。原因:宣傳維新思想的需要③1872年,外國人在上海創辦的《申報》,是中國大眾傳媒的先驅,被譽為研究中國近現代史的百科全書。近代新式出版業①最初也是由外國人創辦的。②19世紀末,中國人自己創辦的新式出版機構開始蓬勃發展起來。③1897年,夏瑞芳等人在上海創辦的商務印書館,與北京大學一起被譽為中國近現代文化的“雙子星座”。意義:近代新式出版業的蓬勃發展,為開啟民智、普及知識、傳播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教育制度變革(興學堂、廢科舉)1.百日維新期間,創辦京師大學堂。------是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前身2.1904年,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下令在全國推行新式教育制度,標志著中國近代教育體制的確立。此后,新式學堂大量涌現。3.1906年科舉制度最終被廢除了,大大促進了近代教育的發展。綜合探究八結識近代中國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主要代表人物主要主張林則徐編譯《四洲志》,為閉塞已久的中國社會打開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戶。是中國近代“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編寫《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張。容閎促使清政府派遣官費留學生。郭嵩燾近代中國首位的駐外使臣,《使西紀程》客觀記述了所見所聞,有分析西方長處的言論,認為歐洲各國在“政教風俗”上已經遠超中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