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四章電磁波14.1電磁波的發現一、電磁場和電磁波1.麥克斯韋電磁理論的兩個基本假設(1)變化的磁場能夠在周圍空間產生電場。(2)變化的電場能夠在周圍空間產生磁場注意:變化的磁場產生的電場,叫感應電場或渦流電場,它的電場線是閉合的;靜電荷周圍產生的電場叫靜電場,它的電場線由正電荷起到負電荷止,是不閉合的。二、電磁波的產生機理1.電磁場變化的電場和變化的磁場交替產生,形成不可分割的統一體,稱為電磁場。2.電磁波(1)電磁波的產生:變化的電場和磁場交替產生而形成的電磁場是由近及遠地傳播的,這種變化的電磁場在空間的傳播稱為電磁波。(2)電磁波的特點:①電磁波在空間傳播不需要介質;在真空中,電磁波的傳播速度與光速相同:即v真空=c=3.0×108m/s光是一種電磁波②電磁波是橫波,在空間傳播時任一位置上(或任一時刻)E、B、v三矢量相互垂直且E和B隨時間做正弦規律變化。③電磁波具有波的共性,能產生干涉、衍射等現象,電磁波與物質相互作用時,能發生反射、吸收、折射等現象,電磁波也是傳播能量的一種形式。④相鄰兩個波峰(或波谷)之間的距離等于電磁波的波長,一個周期的時間,電磁波傳播一個波長的距離。⑤電磁波的頻率為電磁振蕩的頻率,由波源決定,與介質無關。(3)電磁波的波速、波長與頻率的關系:。注意:①同一種電磁波在不同介質中傳播時,頻率不變(頻率由波源決定),波速、波長發生改變,在介質中的速度為n為介質對電磁波的折射率),在介質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②不同電磁波在同一種介質中傳播時,傳播速度不同,頻率越高波速越小,頻率越低波速越大.三、赫茲的電火花一發現了電磁波1.赫茲實驗赫茲觀察到:當感應圈的兩個金屬球間有火花跳過時,導線環兩個小球間也跳過火花。據此實驗,赫茲在人類歷史上首先捕捉到了電磁波。2.赫茲的其他成果赫茲觀察到了電磁波的反射、折射、干涉、偏振和衍射等現象,測量證明了電磁波在真空中具有與光相同的速度c,證實了麥克斯韋關于光的電理論。3.赫茲實驗的意義(1)意義:①證實了麥克斯韋關于光的電磁理論;②人類歷史上首次捕捉到了電磁波。(2)赫茲的實驗為無線電技術的發展開拓了道路,后人把頻率的單位定為赫茲四、正確理解麥克斯韋的電磁場理論1.電磁場與靜電場、靜磁場的比較三者可以在某空間混合存在,但由靜電場和靜磁場混合的空間不屬于電磁場。電磁場是電場、磁場相互激發形成的統一體。注意:(1)變化的磁場周圍產生電場,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跟閉合電路是否存在無關;(2)有單獨存在的靜電場,也有單獨存在的靜磁場,但沒有靜止的電磁場。2、電場和磁場的變化關系(1)變化的磁場產生電場①均勻變化的磁場產生恒定的電場.②非均勻變化的磁場產生變化的電場.③周期性變化的磁場產生同頻率的周期性變化的電場.(2)變化的電場產生磁場①均勻變化的電場產生恒定的磁場.②非均勻變化的電場產生變化的磁場.③周期性變化的電場產生同頻率的周期性變化的磁場.五、電磁波和機械波的比較第十四章電磁波14.2電磁振蕩一、電場振蕩的產生1.振蕩電流和振蕩電路(1)振蕩電流:大小和方向都做周期性變化的電流.(2)振蕩電路:能產生振蕩電流的電路.(3)LC振蕩電路:由線圈L和電容器C組成的電路是最簡單的振蕩電路,稱為LC振蕩電路,如圖。(4)LC振蕩電路的兩種起振方式:①電容器充電起振如圖,乙開關S先閉合到1位置,電容器充電,然后閉合到2位置,電路開始進行電磁振蕩。電容器的電荷量q隨t按余弦規律變化,電路中的電流i隨t按正弦規律變化,圖像分別如圖甲、乙所示。2.電磁振蕩過程分析LC回路中電磁振蕩規律可用下圖表示.(圖中表示增加,表示減少)。3.阻尼振蕩和無阻尼振蕩(1)無阻尼振蕩:沒有能量損耗的振蕩。無阻尼振蕩必是等幅振蕩.(2)阻尼振蕩:有能量損耗的振蕩,若能量得不到補充,振幅會逐漸減小。二、電磁振蕩的周期和頻率1.電磁振蕩的周期與頻率(1)周期:電磁振蕩完成一次周期性變化需要的時間,用“T”表示。(2)頻率:1s內完成周期性變化的次數,用“f”表示。(3)周期和頻率關系:T=。振蕩電路里發生無阻尼振蕩時的周期和頻率分別叫做固有周期、固有頻率。2.LC的周期與頻率3.對“LC電路”固有周期和固有頻率的理解(1)LC電路的周期、頻率都由電路本身的特性(L和C的值)決定,與電容器極板上電荷量的多少、極板間電壓的高低、是否接入電路中等因素無關。所以稱為LC電路的固有周期和固有頻率.(2)使用周期公式時,一定要注意單位:T、L、C、f的單位分別是秒(s)、亨利(H)、法拉(F)、赫茲(Hz)。(3)電感L和電容C在LC振蕩電路中既是能量的轉換器,又決定著這種轉換的快慢,L或C越大,能量轉換時間也越長,故周期也越長。(4)電路中的電流、線圈中的磁感應強度B、電容器極板間的電場強度E的變化周期就是LC電路的振蕩周期,,在一個周期內上述各量方向改變兩次;電容器極板上所帶的電荷量,其變化周期也是振蕩周期,,極板上電荷的電性在一個周期內改變兩次;電場能、磁場能也在做周期性變化,但是它們的變化周期是振蕩周期的一半,即。三、LC振蕩電路各量變化的對應關系LC振蕩電路充、放電過程的判斷方法(1)根據電流流向判斷:當電流流向帶正電的極板時,電容器的電荷量增加,磁場能向電場能轉化,處于充電過程;反之,當電流流出帶正電的極板時,電荷量減少,電場能向磁場能轉化,處于放電過程。(2)根據物理量的變化趨勢判斷:當電容器的帶電量q(電壓U、場強E)增大或電流i(磁場B)減小時,處于充電過程;反之,處于放電過程。(3)根據能量判斷:電場能增加時充電,磁場能增加時放電。 2.同步同變關系(1)電容器上的物理量:電量q、板間電壓U、電場強度E、電場能E電是同步同向變化的,即:q↓→U↓→E↓→E電↓(或q↑→U↑→E↑→E電↑)。(2)振蕩線圈上的物理量:振蕩電流i、磁感應強度B、磁場能E磁也是同步同向變化的,即:i↓→B↓→E磁↓(或i↑→B↑→E磁↑)。3.同步異變關系電容器上的三個物理量q、E、E電與線圈中的三個物理量i、B、E磁是同步異向變化的,即q、E、E電同時減小時,i、B、E磁同時增大,且它們的變化是同步的,即(q、E、E電)↑→(i、B、E磁)↓。3.物理量的等式和決定關系(1)線圈上的振蕩電流i=;i由極板上電荷量的變化率決定,與電荷量的多少無關。(2)自感電動勢E自=L·;E自由電路中電流的變化率決定,與電流的大小無關。(3)兩極板間的電壓U=;U由極板上的電荷量決定,與電荷量的變化率無關(4)振蕩周期T=。第十四章電磁波14.3電磁波的發射和接收一、電磁波的發射1.有效發射電磁波的條件若要有效地向外發射電磁波,振蕩電路必須具有如下特點:(1)要有足夠高的頻率,頻率越高,越容易向外界輻射能量;(2)要有開放電路.振蕩電路的電場和磁場必須分散到盡可能大的空間,才能有效地把電磁場的能量傳播出去,有效地發射電磁波必須用開放電路,如圖所示.2.無線電波的調制(1)載波:用來“運載”信號的高頻等幅波叫載波(2)調制:在電磁波發射技術中,使電磁波隨各種信號而改變的技術叫做調制.即把傳遞信號加到載波上的過程。(3)調制的方式①調幅:使高頻電磁波的振幅隨信號的強弱而改變。如圖所示為經過調幅的高頻振蕩電流的波形:②調頻:高頻電磁波的頻率隨信號的強弱而改變。如圖所示為經過調頻的高頻振蕩電流的波形:3.無線電波的發射過程由振蕩器(常用LC振蕩電路)產生高頻振蕩電流,用調制器將需傳送的電信號調制到振蕩電流上,再耦合到一個開放電路中激發出無線電波,向四周發射出去。二、電磁波的接收1.接收原理:電磁波在傳播時遇到導體會使導體中產生感應電流,所以導體可用來接收電磁波,這個導體就是接收天線。2.電諧振:當接收電路的固有頻率跟接收到的電磁波的頻率相等時,接收電路里產生的震蕩電流最強,這種現象叫做電諧振。3.調諧:使電路中產生電諧振的過程叫做調諧。4.通過電諧振來選臺(1)選臺:接收電磁波時,從諸多的電磁波中把需要的選出來。(2)電諧振:當接收電路的固有頻率跟接收到的電磁波頻率相同時,接收電路中產生的振蕩電流最強,這種現象叫電諧振。相當于機械振動中的共振。(3)調諧:使接收電路發生電諧振的過程叫調諧,其基本原理就是電諧振。(4)調諧電路:能夠調諧的接收電路叫做調諧電路,如圖所示:在調諧電路中,由于電感的調節不方便,因此一般采用調節電容器電容大小的方法來改變調諧頻率。使它跟要接收的電臺發出的電磁波的頻率相同,這個頻率的電磁波在調諧電路里激起較強的感應電流,于是就選出了這個電臺。5.解調使聲音或圖像信號從接收到的感應(高頻振蕩)電流中還原出來,這個過程是調制的逆過程,叫做解調。調幅波的解調也叫檢波。6.無線電波的接收波長大于1mm(頻率低于300GHz)的電磁波叫作無線電波。天線接收到的所有的電磁波,經調諧選擇出所需要的電磁波,再經解調取出攜帶的信號,放大后再還原成聲音或圖像。三、無線電波的發射、接收及傳播1.無線電波的發射和接收過程2.“調幅”和“調頻”都是調制過程(1)高頻電磁波的振幅隨信號的強弱而變的調制方式叫調幅。一般電臺的中波、中短波、短波廣播以及電視中的圖像信號采用調幅波。(2)高頻電磁波的頻率隨信號的強弱而變的調制方式叫調頻。電臺的立體聲廣播和電視中的伴音信號,采用調頻波。3.解調是調制的逆過程聲音、圖像等信號頻率相對較低,不能轉化為電信號直接發射出去。將這些低頻信號加載到高頻電磁波信號上去將聲音、圖像信號加載到高頻電磁波上的過程就是調制,而將聲音、圖像信號從高頻調制信號中還原出來的過程就是解調。4.正確理解調諧的作用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無線電臺、電視臺及各種無線電信號,如果不加選擇全部接收下來,那必然是一片混亂,分辨不清。因此接收信號時,首先要從各種電磁波中把我們需要的選出來,通常叫選臺.在無線電技術中利用電諧振達到該目的。5.無線電波的傳播無線電技術中使用的電磁波叫做無線電波,它們的波長在幾毫米到幾十千米之間。無線電波在沿地球表面、大氣層中傳播時,由于不同波長的電磁波衍射和被吸收的情況各不相同,不同波長的電磁波在傳播方式上也各不相同。地波、天波、空間波的傳播方式、適合的波段、特點如下表所示:相近概念的辨析技巧(1)調頻和調幅:這是調制的兩種方式,使電磁波的頻率隨信號改變的調制方式叫調頻;使電磁波的振幅隨信號改變的調制方式叫調幅。(2)調制和解調:把低頻電信號加載到高頻等幅振蕩電流上叫作調制;把低頻電信號從高頻載波中檢出來叫解調,是調制的逆過程。第十四章電磁波14.4電磁波與信息化社會一、電磁波的傳輸途徑與特點1.電磁波傳輸途徑及特點(1)電磁波可以通過無線傳輸,也可以通過有線傳輸;(2)電磁波的頻率越高,相同時間內傳遞的信息量越大.光的頻率比無線電波的頻率高得多,因此光纜可以傳遞大量信息。電磁波的頻率越高,相同時間傳遞的信息量越大二、電磁波的應用1.電視①電視信號的發射,如圖所示:用話筒把聲音信號轉換成音頻電信號,用攝像機把圖像信號轉換成視頻電信號,但音頻、視頻電信號不能直接發射出去.由載波發生器產生高頻電磁波,通過調制器把音頻、視頻電信號加載到高頻電磁波上.最后通過天線把載有音頻、視頻電信號的電磁波發射出去。②電視信號的接收接收機收到高頻電磁波以后,利用電視機的調諧器選出我們所需要的某一頻率的電磁波,再從高頻電信號中取出音頻、視頻電信號,音頻電信號經放大后送到揚聲器,轉換成聲音;視頻電信號送到顯像設備,轉換成圖像1.在電視信號發送和接收過程中,各元件所起的作用:2.視覺暫留,使人觀察到電視的活動圖像人眼觀察物體時,若將物體移去,眼睛的視神經對物體的印象并不能立即消失,而要延續0.1s的時間,這種生理現象叫做視覺暫留。由于電視每秒傳送25張畫面,所以人看電視時,前一張畫面的印象尚未消失,后一張畫面已出現在熒光屏上,從而產生電視圖像連續活動的感覺。三.雷達1.構造:雷達一般由天線系統、發射裝置、接收裝置、輸出裝置(顯示器)、電源、用于控制雷達工作和處理信號的計算機以及防干擾設備等構成2.工作原理:利用電磁波遇到障礙物會發生反射的特性來確定目標物體的位置3.特點(1)雷達既是無線電波的發射端,又是無線電波的接收端;(2)雷達使用的無線電波是直線性好、反射性能強的微波波段;(3)雷達發射的是不連續的無線電波,即脈沖,每次發射時間小于1,兩次發射的時間間隔約為0.1ms;(4)障礙物的距離等情況都由顯示器直接顯示出來。4.應用可以用于探測飛機、導彈等軍事目標,也可以用于導航,在天文學上可以用于研究星體,在氣象上可以用于探測臺風、雷雨、烏云等。5.雷達偵察問題的解決方法(1)當反射波形與發射波形之間的時間間隔等于發射脈沖的時間間隔時,雷達的偵察距離最大,x=C;(2)確定被測物體位置的方法:已知無線電波的傳播速度為c,測出從發射無線電波脈沖到接收到反射回來的無線電波的時間t,就可以由公式2s=ct確定與被測物體的距離,再根據無線電波的方向和仰角,便可以確定被測物體的位置了.(3)要增大雷達的最大偵察距離,必須相應地延長發射脈沖的時間間隔,即減少每秒發射的脈沖數;(4)因電磁波在傳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損失能量,因此要提高雷達的偵察能力,增大最大偵察距離,最根本的還在于提高雷達的發射功率。四.移動電話特點:手持移動電話的體積很小,發射功率不大。它的天線也很簡單,靈敏度不高因此,手機通話時要靠強大的固定無線電臺轉接。這種固定的無線電臺叫做基站。城市高大建筑物上、農村有的山頭上,常常可以看到移動通信基站的天線。五.因特網因特網是世界上最大的計算機互聯網,可以在網上看電影、聊天購物、答查閱各種資料,進行遠程教學、遠程醫療,也可進行網上會議。第十四章電磁波14.5電磁波譜一、電磁波譜按電磁波的波長或頻率大小的順序把它們排列成譜,叫做電磁波譜。電磁根波譜按波長由大到小(頻率由小到大)的順序,依次是無線電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射線特別提醒:1.從無線電波到射線都是本質相同的電磁波。遵循共同的規律,但因波長(或頻率)不同又表現出不同的特點。2.電磁波譜中的各部分沒有嚴格的分界線。無線電波的微波部分和紅外線的一部分重疊,紫外線和X射線的一部分重疊,射線和X射線的一部分重疊。二、波長不同的電磁波的特點及應用(1)無線電波①波長大于1mm頻率小300000MHz②分為:長波、中波、短波和微波③主要用于無線電通訊和廣播。(2)紅外線①波長比無線電波短,比可見光長。②所有的物體都在不停地發射紅外線。(溫度越高,輻射能力越強)③主要用于遙感、加熱。應用:紅外體溫計、紅外夜視議、紅外攝影、紅外遙感技術等。(3)可見光①波長在700nm~400nm進入人眼能引起視覺的電磁波叫可見光。②分為紅、橙、黃、綠、藍、靛、紫七色光。③波長較短的光比波長較長的光更容易被散射,大氣對波長較短的光吸收也較強。(4)紫外線①可見光光譜中的紫光外側是紫外線,紫外線也是不可見光.其波長比紫光還短,波長范圍在5nm到370nm之間。②有較高的能量。③可用于滅菌消毒,熒光效應,促進鈣吸收,主要是化學作用。(5)X射線(倫琴射線)①波長比紫外線更短。②有比紫外線更高的能量。③有較強的穿透作用,可用于透視、檢查金屬內部缺陷。X射線對生命物質有較強的作用,過量照射會引起生命體的病變。(6)γ射線①γ射線是波長最短的電磁波,頻率非常高,有很高的能量。②γ射線能破壞生命物質,在醫學上可以用來治療癌癥;③γ射線有很強的穿透作用,可用于檢查金屬內部缺陷。三、各種電磁波的共性與區別1.共同點(1)它們在本質上都是電磁波,它們的行為服從相同的規律,各波段之間的區別并沒有絕對的意義。(2)都遵守公式,它們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都是c=3×108m/s(3)它們的傳播都不需要介質。(4)它們都具有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涉的特性。2.不同點(1)不同電磁波的頻率或波長不同,表現出不同的特性,波長越長越容易產生衍射現象,波長越短穿透能力越強。(2)同頻率的電磁波,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不同頻率的電磁波,在同一種介質中傳播時,頻率越大,折射率越大,速度越小。(3)它們的產生機理不同:(4)它們的用途不同:電磁場具有能量,電磁波是一種物質,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形式。太陽輻射中的電磁波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見光、紅外線和紫外線三個區域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