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汽化與液化教學目標1.知道汽化現象與液化現象,以及汽化的兩種形式。2.了解沸騰現象以及沸騰的特征,知道什么是沸點。3.知道蒸發現象以及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知道蒸發吸熱,可以制冷。4.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過程,知道液化的兩種方式。重點及難點【教學重點】通過實驗活動并結合生活中實例讓學生知道汽化和液化現象,了解沸騰特征,知道蒸發現象以及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教學難點】歸納總結蒸發和沸騰的特點。教學準備鐵架臺、溫度計、燒杯、石棉網、酒精燈、棉線、打火機、純凈水、時鐘(或學生自帶手表)、濕布、透明塑料袋、酒精、熱水、帶孔硬紙板,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教學準備一、新課導入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幾滴酒精,將袋擠癟,排盡空氣后用繩把口扎緊,然后放入熱水中。你會看到什么變化?從熱水中拿出塑料袋,過一會又有什么變化?怎么解釋這些變化?引導歸納:物質的氣態和液態間可以相互轉化。物體從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做汽化;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作液化。二、新知講解舉例生活中常見的兩個汽化現象:濕衣服晾干、水壺里水燒開,讓學生思考這兩個汽化現象的共同點和不同點。教師總結:兩者都是液態水變成水蒸氣,但前者較慢,后者較快較劇烈。引出汽化現象可以分為兩類:蒸發和沸騰。(一)蒸發1.概念提出問題:灑在地上的水變干了,晾曬的濕衣服干了等這些生活常見的汽化現象和水沸騰時的現象有什么差異?生:水沸騰時達到了很高的溫度,而且非常劇烈,而這些汽化現象水都沒有達到那么高的溫度。此時教師引出蒸發的概念: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汽化現象叫做蒸發。蒸發只發生在液體的表面。2.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提出問題:天氣晴朗時,洗過的衣服很快就干了,陰雨天洗過的衣服就不容易干了,說明蒸發是有快慢的,那么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呢?教師引導學生聯想生活中如何晾曬濕衣服能使其干的更快,讓學生回答下表中空格。如何晾曬濕衣服,能使其干的更快?A.陽光下B.樹蔭下A.通風處B.無風處A.展開晾曬B.折疊晾曬讓學生總結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①液體的溫度,液體的溫度越高,蒸發的越快。②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空氣流動越快,蒸發越快。③液體表面積的大小,液體表面積越大,蒸發越快。3.蒸發吸熱舉例:生病打針或者打點滴前護士會給病人擦拭酒精,消毒,病人會感覺到被擦拭過的部位比較涼。夏天人出汗后,電風扇吹一下,汗水蒸發加快,感覺就涼快多了。游泳后剛從水中出來,皮膚上的水分蒸發,會感覺特別冷。以上現象都表明液體在蒸發過程中從人的皮膚吸收熱量,總結得出:液體在蒸發時吸收熱量,所以蒸發有制冷作用,致使液體和它依附的物體溫度下降。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①狗在夏天因沒有汗腺,無法出汗,它是如何散熱?②在炎熱的夏天,是出汗多的人容易中暑還是出汗少的人容易中暑?(二)沸騰我們每天都要喝白開水,燒開水時水沸騰的現象大家都見過,但是否觀察過水沸騰的全過程?今天我們做一個實驗來探究水的沸騰。【實驗一】“探究水的沸騰”實驗目的:通過觀察水的沸騰,研究水沸騰的條件和特征提出問題:水在沸騰時有哪些特征?水沸騰后繼續加熱,水的溫度是不是會繼續升高呢?停止加熱水會不會繼續沸騰?猜想和假設:水沸騰時水會不斷翻滾,水里面有氣泡,溫度會上升,停止加熱后水不再沸騰。設計實驗:使用酒精燈對盛有水的燒杯加熱直至沸騰,沸騰現象產生后不要立即停止實驗,繼續觀察一段時間,觀察過程中的現象,并用溫度計測量和記錄水的溫度變化。器材準備:鐵架臺,酒精燈,石棉網,燒杯,帶孔硬紙板,溫度計,棉線,打火機,濕布,時鐘,投影設備實驗裝置圖教師在介紹實驗器材時帶著學生回顧實驗器材的作用及使用時的注意事項,酒精燈(加熱)、加蓋燒杯(盛水、防止熱散失)、鐵架臺(支持燒杯)、溫度計(測水溫)、石棉網(使燒杯受熱均勻)進行實驗前讓學生思考:實驗時要縮短水沸騰前加熱的時間,既能節約能源,又能減少污染,用什么方法可以做到這一點呢?1.燒杯小一些,加熱水少一些;2.將普通酒精燈改為三芯酒精燈;3.燒杯上加一帶孔的紙蓋。進行實驗:教師指導學生重點觀察:1.點燃酒精燈后,當水溫為90℃時,每隔一分鐘,觀察并記錄溫度計的示數。2.當溫度升高時,水中是否出現氣泡?這些氣泡是怎樣變化的?3.水沸騰過程中繼續對它加熱,溫度計的示數是否變化?4.沸騰的水停止加熱,水還會繼續沸騰嗎?學生分組合作:一位同學負責計時,一位負責讀溫度計示數并做記錄,一位同學負責觀察氣泡變化,并記錄,一位同學負責觀察水沸騰后停止加熱,水是否繼續沸騰。學生在進行實驗時,學會了分工合作,如計時、觀察氣泡的變化情況、溫度的變化,且溫度計的使用方法、酒精燈的正確操作在此得到進一步的復習鞏固,要求同學們將觀察到的數據和現象記錄下來后,匯總到下表中。將實驗數據進行處理,并在課本59頁圖3.3-3中標出各個時刻所記錄的溫度,用平滑的曲線把這些點連接起來,作出溫度隨時間的變化圖像。時間/min0123456789溫度/℃氣泡變化情況分析和論證:1.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對實驗數據及圖表分析,總結歸納出水沸騰的特征、條件及規律。(1)實驗現象:① 水沸騰時,氣泡由小變大,到水面破裂。② 水在沸騰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③ 沸騰前氣泡由大到小,到表面消失。(2)沸騰:液體內部和表面都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3)沸點:各種液體沸騰時都有確定的溫度,這個溫度我們叫做沸點。(4)沸騰條件:① 液體的溫度要達到沸點② 液體達到沸點后要繼續吸熱2.實驗中會出現的兩個問題:(1)當酒精燈熄滅,停止加熱,沸騰并沒有立刻停止。是由于沸水吸收了石棉網的余熱,所以水沸騰還能繼續一段時間。這里我們可以將酒精燈熄滅后,用濕布把燒杯取下。(2)水沸騰時為什么不是100℃?是由于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純水沸騰時的溫度是100℃,水不太純,氣壓的高低,溫度計不太標準等都可以影響水沸騰時的溫度。3.讓學生閱讀一些液體的沸點表格,總結得出:(1)不同的液體的沸點是不同的。(2)1個標準大氣壓下的水的沸點是100℃,酒精的沸點78℃、水銀的沸點357℃。(3)同一種物質的沸點與氣壓的高低有關。4.根據沸點知識提出問題:(1)能不能用酒精溫度計測量沸水的溫度?(不能,因為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酒精的沸點為78℃,而沸水的溫度為100℃。)(2)一群業余登山隊員登上一座高山后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現象:如米飯煮不熟,雞蛋也煮不熟,把手伸到“開水”中也不燙手,開水不能消毒等,隊員百思不得其解,請同學們幫幫忙,解釋這些“怪現象”。(同一種物質的沸點與氣壓的高低有關,氣壓越低,沸點也就越低,越高的地方,大氣壓強越小,所以高山上水的沸點低于100℃,造成米飯煮不熟,開水不燙手等現象。像我們用的高壓鍋,鍋內氣壓高于標準大氣壓,所以高壓鍋內水的沸點高于100℃,使食物熟的更快。而用普通的鍋燉湯時,煮開后水溫不變,只需小火燉,節約資源。)(三)沸騰與蒸發的比較沸騰和蒸發有什么不同之處?又有哪些相同之處呢?讓學生討論,總結得出:蒸發沸騰相同點都是汽化現象,都吸收熱量不同點發生部位液面內部和液面溫度條件任何溫度一定溫度(沸點)劇烈程度緩慢劇烈(四)液化讓學生舉出生活中液化的例子:生:戴眼鏡吃火鍋,眼鏡上會有一層“霧”。生:冬天洗澡時,浴室的鏡子上有一層“霧”。生:冬天,教室玻璃上也有一層白蒙蒙的水珠。1.使氣體液化的兩種途徑:前面的透明塑料袋中的酒精從熱水中拿出來后從氣態重新變為了液態,這個過程告訴我們所有氣體在溫度降到足夠低時都可以液化。在一定的溫度下,壓縮體積也可以使氣體液化,這我們也不陌生,我們家中用的液化石油氣罐,就是在常溫下用壓縮體積的辦法使石油氣變成液體后裝入鋼罐的。氣體液化后體積縮小,便于儲存和運輸。教師總結使氣體液化有兩種途徑:(1)降低溫度;(2)壓縮體積2.液化放熱?【實驗二】液化過程是放熱還是吸熱?提出問題:液化過程是放熱還是吸熱呢?猜想和假設:液化是汽化的逆過程,所以應該是放熱的。實驗器材:透明的一次性水杯若干個,熱水進行實驗:將學生分組,每組2個透明的塑料杯,一杯中倒入熱水,將另一個杯子倒扣在熱水杯上方,同時將一只手放在倒扣的紙杯的底部。實驗現象:倒扣的杯底有水珠,同時杯底變熱。分析:師:杯底為什么會有水珠?杯底變熱說明了什么?生:是水蒸氣遇到冷液化形成的水珠,杯底變熱說明了液化放熱。師:同學說的很好,我們冬天對著手“哈氣”,就是水蒸氣遇冷液化放熱使手變暖的。結論:液化過程放熱3.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1)被100℃的水蒸氣燙傷和被100℃的開水燙傷哪個更嚴重?因為水蒸氣液化成水需要放出熱量,所以被100℃的水蒸氣燙傷更嚴重。(2)牙科醫生檢查牙齒時,在檢查前把小平面鏡放在火上烤一下,是為了消毒嗎?不是,是為了防止口中的水蒸氣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鏡面上,影響觀察。(3)夏天吃冰棒,冰棒上冒“白氣”是哪兒來的?霧和露又是如何形成的?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珠,白氣不是水蒸氣,水蒸氣是我們看不到的。霧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后附著在灰塵上形成的,露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后附著在花草樹木的表面形成的。三、課堂練習例1.夏天從冰箱中取出的雞蛋,常看到雞蛋先濕后干的現象,此現象反映的物態變化過程是_________。答案:先液化后汽化例2.在“觀察水的沸騰”的實驗中,某小組記錄了如下的實驗數據:時間/min…6789101112131415…溫度/℃…95969798989895989898…(1)從記錄數據看出,某一次觀察記錄中明顯錯誤的是第min時的數據;(2)此時水沸騰的溫度為℃;此時外界大氣壓一個標準大氣壓(選填“高于”或“低于”)。(3)在水沸騰過程中要(選填“吸熱”或“放熱”)。答案:(1)12(2)98低于(3)吸熱四、本課小結本節課我們學了液化和汽化,汽化有兩種形式:蒸發和沸騰。汽化過程要吸熱。液化過程要放熱。主要探究了沸騰特征和影響蒸發快慢的三個因素—液體的溫度、表面積、液體表面空氣流動速度。板書設計第三節汽化與液化一、汽化和液化的概念1.汽化: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叫做汽化2.液化: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叫做液化二、汽化的兩種方式1.蒸發(1)概念:在任何溫度下,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緩慢的汽化現象。(2)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體表面氣流快慢,液體表面積,液體溫度。(3)液體在蒸發過程中吸熱,有致冷作用。?2.沸騰(1)概念:在一定溫度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2)沸點:液體沸騰時的溫度。(2)沸騰條件:液體溫度達到沸點,液體在沸騰過程中吸熱。三、液化使氣體液化的兩種途徑: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共16張PPT)第十二章溫度一物態變化第三節汽化和液化觀看“酒精的汽化與液化實驗”:1.你看到了怎樣的現象?2.怎樣解釋這些現象?液化固態液態氣態汽化新課導入1.第一幅圖中,衣服由濕變干,水去了哪里?2.剛游泳上岸的人為什么會覺得冷?3.每次抽血前,醫務人員會給你擦酒精。被擦酒精后,你的皮膚會有什么樣的感覺?新知講解一、汽化: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汽化,需要吸熱。1.蒸發:是在任何溫度下,只在液體表面進行的緩慢的汽化現象。請解釋這三幅圖中發生的現象。新知講解濕衣服怎樣才能干的更快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1.液體的溫度越高,蒸發越快。2.液體的表面積越大,蒸發越快。3.液體的表面附近的空氣流動得越快,蒸發越快。小結:液體的溫度越高、液體表面積越大、液體表面附近的空氣流動越快,液體蒸發越快。新知講解一、汽化: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汽化,需要吸熱。2.沸騰是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汽化現象。觀察右圖中的汽化現象:1.這種現象的發生在任何溫度下都可以嗎?2.這種現象看上去有什么特點?3.這種現象叫作水的“沸騰”。新知講解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1.用酒精燈給水加熱至沸騰,并持續一段時間,觀察水的狀態變化。2.當水溫接近60℃時,每隔1min記錄一次溫度,直到水沸騰后再持續幾分鐘為止。仿照繪制晶體熔化圖像的做法,繪制出水沸騰時溫度與時間關系的圖像。82889310010010010078新知講解12345670108988878溫度/℃時間/min沸騰沸點:100水沸騰的條件是。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新知講解一、汽化: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汽化,需要吸熱。2.沸騰是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汽化現象。(1)沸點:液體在沸騰時的溫度。(2)條件:達到沸點,繼續吸熱。(3)特點:持續吸熱,溫度不變;液體內大量氣泡上升、變大,到液面破裂。新知講解比較蒸發和沸騰蒸發沸騰相同點不同點溫度條件發生部位劇烈程度只在液體表面進行緩慢,平和任何溫度都是汽化現象,都吸熱表面和內部同時進行劇烈達到沸點現象沒有氣泡有氣泡新知講解二、液化: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液化,需要放熱。生活中的液化現象葉子上的露珠河面上的白霧壺嘴噴出的“白氣”新知講解二、液化: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液化,需要放熱。氣體液化的兩種方式(1)降溫:所有的氣體,在溫度降低到足夠低時,都可以液化。(2)在一定溫度下,壓縮氣體的體積:如液體氣罐、液體打火機,都是利用壓縮體積的方法使氣體液化的。新知講解例1.夏天從冰箱中取出的雞蛋,常看到雞蛋先濕后干的現象,此現象反映的物態變化過程是_________。先液化后汽化課堂練習例2.在“觀察水的沸騰”的實驗中,某小組記錄了如下的實驗數據:時間/min…6789101112131415…溫度/℃…95969798989895989898…(1)從記錄數據看出,某一次觀察記錄中明顯錯誤的是第min時的數據。12課堂練習(2)此時水沸騰的溫度為℃;此時外界大氣壓一個標準大氣壓(選填“高于”或“低于”)。(3)在水沸騰過程中要(選填“吸熱”或“放熱”)。98低于吸熱本課小結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教學方案】第三節 汽化與液化 參考教案.docx 【教學課件】第三節 汽化與液化 參考課件.pptx 酒精的汽化與液化實驗.fl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