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節遺傳和變異現象一、教材分析生命在生物圈中是不斷延續和發展的。這是生物的生殖和發育、遺傳和變異,并與環境的變化相互作用的結果。其中,生殖和發育是表因,而遺傳和變異才是真正的內因。本節是八年級上冊第20章第1節。前一章即第19章的內容是《生物的生殖和發育》。教材在《生物的生殖和發育》之后安排遺傳和變異的內容,是探討生命如何延續和發展的自然深入。從教材內容的組織來說,本節教材從經典遺傳學的龐大體系中提取了幾個關鍵名詞:性狀、相對性狀、遺傳、變異,作為入門。再步步深入到后面幾節課的:探究遺傳的物質基礎、探究遺傳的規律性、遺傳與環境的關系等內容。這樣的內容組織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體現了學科內在邏輯與學生認識規律的統一。從內容呈現的方式來說,教材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從創設的情景中提出問題,激發學生主動探究,主動獲取知識,培養技能,并從中積極地情感體驗,注重科學與社會、科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二、學情分析八年級的學生從未學習過遺傳學的相關知識。但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觸過相關內容或觀察過此類現象。只是未能上升到理論的層次。這已經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了認知的基礎。而且,八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理解、判斷、推理、判斷的能力。教師應充分調動起他們的這些能力。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和總結,讓學生對已有的生活經驗產生升華,上升到理性的層次。三、教學目標基于以上對教材的分析,我認為初中生物課程的根本任務是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作為對學生基本生物知識的構建,我設定以下幾點作為知識目標:知識目標:1.理解性狀、相對性狀等名詞。2.闡明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現象。3.能解釋并舉例生活中的遺傳變異現象。能力目標:通過感性的圖片及探究活動,提高分析、推理、歸納等科學思維能力,嘗試橫向和縱向的研究方法。情感目標:體驗實事求是,治學嚴謹的科學態度和不斷探究的精神。重點:1.理解性狀、相對性狀、遺傳、變異等名詞。2.能解釋并舉例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學現象。難點:1.理解相對性狀指的是同一種生物的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2.理解遺傳和變異現象。四、課前準備課前指導學生做好對各自性狀的自我觀察。比如:是否卷舌,有無耳垂。五、教學設計1.情境導入:性狀①以班上同學為例,提問大家這位同學是雙眼皮還是單眼皮,是有酒窩還是無酒窩。----------形態特征。②讓一位同學說話,請學生辨認是誰的聲音。---------生理特征。③引出名詞:性狀的概念。2.相對性狀:①觀察教師和具有典型性狀的學生模特,并及時展示成對相對性狀的圖片。讓學生找出對比明顯的相貌特征,讓學生初步建立起相對性狀概念。②小組間開展探究活動“個體間性狀的比較”,進行自我檢查性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探索自身秘密的興趣。小組成員之間比較各自性狀,是否有所有性狀都相同的。③交流討論得出結論:世界上兩個生物的所有性狀完全相同的概率很低,幾乎為零。④明確名詞相對性狀的概念。⑤學生大量舉例生物的相對性狀。教師針對學生的例子進行點評找出其中錯誤的例子。如不是針對同一種生物或不是指同一性狀的。3.遺傳和變異現象①讓學生和他的父母之間的性狀進行縱向對比,他們之間的性狀存在什么關系。②用幾張動物的親子圖片,啟發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運用在平常所見到或者是聽到的俗語解釋這種現象: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③引出遺傳和變異的概念。④欣賞和評價有關性狀遺傳和變異的漫畫:《新鼻子》《舊磚上脫落的碎片》。針對漫畫小組進行討論:(1)《新鼻子》中的鉤鼻子和《舊磚上脫落的碎片》中的斷腿有什么不同?(2)哪幅漫畫中表達的生物學現象是可能發生的?為什么?(3)哪幅畫中存在變異現象?你的理由是什么?4.課堂小結,全面理解內容,形成知識網,提升能力要求①正確表述性狀、相對性狀、遺傳、變異等概念;②舉例生物的相對性狀;③用俗語說出生物遺傳現象和變異現象。5.精講多練,鞏固知識,提高動手能力。六、板書設計第1節遺傳和變異現象一、性狀:生物的形態特征和生理特性二、相對性狀:同一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三、遺傳:親子之間的性狀相似性------副板書,多個例子四、變異:親子之間的性狀差異-------副板書,多個例子七、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