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年級社會第二單元資料1. 1998年洪水的自然原因是連續普降暴雨;人為原因是圍湖造田,降低了湖泊調蓄洪水的能力。2.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問題,簡稱PRED問題,其中,人口是關鍵因素。3.人口增長過快、自然資源短缺、全球氣候變暖、土地荒漠化、酸雨等問題,它們關系到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4.塔里木河是我國最長的內陸河,被南疆當地人譽為“母親河”。5. 20世紀50年代以后,人口增長主要集中在一些發展中國家,這是因為發展中國家隨著政治上的獨立,民族經濟的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的進步,人口出生率高而死亡率下降,人口自然增長率很高。6.人口自然增長率過高,會不斷引發人口與資源、環境、發展之間的矛盾,諸如糧食供應不足、就業問題嚴重、人民生活貧困等;而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人口預期壽命延長,又會出現人口老齡化問題。7.我國人口增長過快阻礙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給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帶來了沉重的壓力,給教育、住房、交通等方面帶來了很大的壓力。8.當今印度面臨著人口增長過快問題;日本面臨著人口增長過慢問題。地球能養活的人口在100億左右。9.大自然中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物質和能源,我們稱為自然資源,它包括可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兩大類。10.人類的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11.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12.我們通常所說的“三廢”是指因工業廢水、廢棄、廢渣(固體廢棄物)而形成的污染。13.假如全球氣候變暖后海平面上升50厘米,不會被淹沒的港口有連云港、秦皇島和寧波。14.在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的關系中,關鍵的因素是人口。15.人口素質是指身體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品質素質。16. 資源總量大,人均資源占有量小,是我國資源的基本國情。17. 人口多并不全然是負擔,重要的是人口數量與社會資源、環境相協調。18. 我國人均土地占有量相當于世界人均值的1/3,人均礦產資源儲量相當于世界人均值的3/5,人均耕地占有量相當于世界人均值的1/3,人均河流量相當于世界人均值的1/4,人均森林占有量相當于世界人均值的1/5。19. 礦產資源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20. 山西、陜西、內蒙古的煤炭最為豐富。山西的煤炭儲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一以上。21. 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和西北,沿海大陸架也有較多的石油。22. 鐵礦主要在河北、遼寧、四川三省。23. 環境問題的實質是發展問題。24. 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是中國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25. “三廢”(廢氣、廢水及固體廢棄物)污染是中國主要的環境污染問題。26. 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成為威脅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27. 被評為20世紀人類“最糟糕的發明”的是塑料袋。28. 我國把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29. 我國法定的結婚年齡是女年滿20周歲,男年滿22周歲。我國晚婚的年齡是女年滿23周歲,男年滿25周歲。我國晚育的年齡是女年滿24周歲。30. 實行計劃生育的目的,就是要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31. “開源”和“節流”,是解決自然資源問題的重要措施。32. 南水北調、西氣東輸和西電東送等重大工程都是我國正在實施的跨區域性自然調配工程。33.在解決資源問題的過程中,國家制定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34. 國家把保護環境列為我國的又一項基本國策,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方針。35. 在沿海地區、沿江地區,以及我國的東北、華北、西北地區,修筑一道綠色屏障,這個工程叫“三北”防護林工程,它被稱為“世界生態工程之最”。36. 1987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37. 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三個基本原則:1公平性原則;2持續性原則;3共同性原則。38. 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內涵是: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既要保持生態環境,又要防止環境污染。39. 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生態模式是生態農業。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