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上)課時訓練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上)課時訓練

資源簡介

第一課 得天獨厚的大河文明 (1)
班級 姓名
主備人:鮑華浩 審核: 授課時間:
一、課前導學:
(一)認清目標,明確要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探究大河與文明之間的關系,了解四大文明古國的地理位置、母親河以及主要文明成果。
2、過程與方法:通過古代埃及國家為例的詳細分析,學生能夠正向遷移,自主學習其余三個文明古國的有關知識,最后歸納得出“大河文明”的初步概念。
3、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水是人類文明的起源,我們必須保護母親河,珍惜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能夠初步具有一種唯物看世界的方法。
課程標準:
1--1舉例說明自然環境對歷史進程的影響
2--1描述歷史上幾個主要文明區域的概貌及其空間分布
2--5描述歷史上不同區域的社會生活概貌,了解不同區域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格物致知
1、填空
埃及地理位置 。
埃及氣候特點 ,氣候類型 。
境內唯一的水源是 ,是世界第一長河,由于該河每年夏季
,冬季 ,所以說古埃及文明是 。
(4) 古埃及文明產生時間 ,古埃及初步統一時間 , 成為地跨亞非的軍事大國, ,埃及被西亞的 所滅。
(5)兩河流域地理位置是 ,氣候特點 ,氣候類型 ,境內水源是 ,由于這里干旱少雨而且不穩定所以
,因為這個地方猶如一彎新月所以有人稱之為 。
(6)公元前 世紀,古巴比倫王國國王 統一了兩河流域,定都 。
2、選擇題
(1)下列國家中,發源于兩河流域的是(  )。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倫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國
(2)世界第一長河所孕育的文明古國是(  )。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倫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國
(3)公元前6世紀,滅亡古代埃及的是(  )。
A.古巴比倫 B.古代印度 C.波斯 D.雅利安人
三、疑難問題記錄
二、課堂助學:
(一)師生共同探討
1、學習資料
尼羅河泛濫節,啊,尼羅河,我贊美你。你從大地涌流而出,養育著埃及……
一旦你的水流減少,人們就停止了呼吸。
備用知識:大約在每年的六月初,尼羅河開始漲水,十月份達到高潮。而到十一月底,大水開始撤退,到了下一年的四月中旬直至六月中旬,尼羅河水減低到它平常寬度的一半。這時,收獲已經完畢,大地上光禿禿的,埃及人苦受太陽的熾烤,加上由撒哈拉大沙漠吹來的熱風的摧殘,萬物凋零,生命像是停止了運動,人們在焦急中期盼著新的尼羅河水的到來。
請從自然條件與文明關系的角度來談談認識:說明了古代埃及與尼羅河息息相關,尼羅河孕育了古代埃及的文明。古代埃及成為世界古代文明的搖籃之一。所以,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稱“埃及,尼羅河的贈禮。
2、 讀課本P24圖2-2《收割者》,用語言描述一下古代埃及人民的生產生活風貌,描述中請使用下列詞語:尼羅河,肥沃,喜悅,耕種,文明,碩果
描繪了尼羅河畔的古代埃及人民在辛勤地耕種,反映出埃及適宜個農耕文明的國家.圖中描繪了兩個時期的景象:播種期和收割期.生產時,勞動人民使用簡單的犁耕工具,集體勞作.收獲時,碩果累累,到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可反映出當時的生產力水平
3、整理出古代埃及的發展線索和主要文明成果
4、看書本“古代亞非文明區域”圖, 參照古代埃及的學習方法,自主探究古代巴比倫。
備用知識:古希臘人稱“美索不達米亞”,意思是兩河間的土地。兩河流域向西到地中海,這一狹長的弧形地帶,像一彎新月,所以人們稱這一帶為“新月地帶”或“新月沃地”。 地理位置相當于今天的伊朗、伊拉克。
整理:

三、小結課文
文明古國 地理位置 自然條件 母親河 發展線索
古代埃及 非洲東北部 氣候干旱 尼羅河 (1)公元前3500年開始,出現幾十個小國(2)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統一的古埃及建立(3)公元前15世紀,埃及成為地跨亞非的軍事大帝國
古巴比倫 亞洲西部兩河流域 干旱少雨 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1)公元前3500年,出現城鎮、神廟、宮殿和文字(2)蘇美爾人在下游定居,建立很多小國(3)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統一兩河流域,
四、課后鞏固:
1.看右圖,回答問題
圖A 圖B
(1)圖A、圖B分別反映的是哪兩個文明古國所處的地理位置?
(2)圖中弧形的狹長地帶被稱作什么?
(3)兩河流域的早期居民都有哪些?
(4)對照現在的世界地圖,看一看,上圖中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這片土地,大致相當于今天的哪個國家?試比較這個國家和古巴比倫賴以生存的主要地理因素。
試分析這兩個文明古國在地理上有哪些共同的有利于人類生存的特征。
第一課 得天獨厚的大河文明 (2)
班級 姓名
主備人:鮑華浩 審核: 授課時間:
一、課前導學:
(一)認清目標,明確要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探究大河與文明之間的關系,了解四大文明古國的地理位置、母親河以及主要文明成果。
2、過程與方法:通過古代埃及國家為例的詳細分析,學生能夠正向遷移,自主學習其余三個文明古國的有關知識,最后歸納得出“大河文明”的初步概念。
3、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水是人類文明的起源,我們必須保護母親河,珍惜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能夠初步具有一種唯物看世界的方法。
課程標準:
1--1舉例說明自然環境對歷史進程的影響
2--1描述歷史上幾個主要文明區域的概貌及其空間分布
2--5描述歷史上不同區域的社會生活概貌,了解不同區域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格物致知
1、印度河和恒河位于 ,該流域印度河與恒河滋潤著土地,土壤 ,氣候 ,氣候類型是 。 ,印度河流域開始出現城市國家,標志著印度文明形成,公元前3世紀, 國, 王,基本統一了印度半島。
約公元前 年, 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 朝。
約公元前 年,中國的 朝建立,成為當時世界上 的國家之一。
3、佛教產生于(  )。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倫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國
4、下列選項中,最早建立統一國家的是(  )。
A.古代埃及 B.古代中國 C.古巴比倫 D.古代印度
5、下列關于四大文明古國描述最適合的一項是(  )。
① 都起源于大河流域② 氣候適宜,有利于農業生產③ 地勢平坦,土地相對肥沃④ 都位于北半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6、填表
文明古國 地理位置 自然條件 母親河 發展線索
古代印度 南亞次大陸 土壤肥沃,氣候濕潤 印度河、恒河 (1)公元前2500年,開始出現城市國家(2)雅利安人入侵,建立一些小國(3)公元前6世紀起,印度半島逐漸統一(4)幾百年后,摩揭陀國的阿育王基本統一印度半島
古代中國 亞洲東部 黃河流域植被豐富,地勢平坦長江中下游地區雨量充沛,水網密布,氣候溫暖 黃河長江 (1)距今1萬年左右,出現早期農業(2)距今5千年左右,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東北遼河流域都出現了文明成果,并已達到較高程度。(3)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國第一個王朝——夏朝(4)公元前1600年前后建立商
四個文明古國共同點:(1)都產生于亞非地區的大河流域,受惠于大河母親的哺育
(2)經濟都以農業為主,都建立了統一的國家,創造了燦爛的文明
二、課堂助學:
(一)師生共同探討
1、印度河與恒河的哺育:喜馬拉雅山脈以南亞歐大陸的南延部分。因喜馬拉雅山脈的阻隔,使其在地理上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單元,但面積小于洲,故稱次大陸。
談談印度文明與自然條件關系:
2、黃河與長江:中華民族的搖籃
思考:閱讀圖2-5,中國古代遺址的分布有什么特點?為什么說長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說明中華文明的多元化,不僅在黃河長江流域,而且東北的遼河流域,南方的珠江流域和西南等地區都有古老文明的出現。
三、課后鞏固:
1、看圖回答問題
圖A 圖B
右圖中的文物被譽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作”是什么?它精致在什么地方?你能說出它的出土國家和地區嗎?
龍山文化泛指中國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黃河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中、下游地區約當新石器時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晚期的一類文化遺存。因首次發現于山東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章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龍山鎮而得名
請你從地理位置的角度說說:四大文明古國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都在北半球,都在北回歸線附近,都在大江大河的流域,水源充足,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有利于農作物的培植和生長,適宜人類居住,能夠滿足人類生存的基本需要.這說明早期人類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性較強

閱讀資料
用環境眼光解讀中華文明
長期以來,中國的文明發展一直以長江和黃河中下游地區為中心,這兩個區域也是中國農業的兩個發源地。中國農業的起源為什么發生在這兩個地區而沒有出現在其他地方,就是環境在起作用。東北氣候寒冷,華南地形較破碎,當時人煙也比較稀少,兩者都不可能有發達的農業。此外,環境也包括地理位置在內。在當時的條件下,邊緣地區不可能成為發達的區域。長江和黃河中下游區域,都位于中國比較中心的地區,這兩個地區的農業發達之后,文化也相應地發展起來,并遠遠走在其他地區的前面,而后帶動起周圍地區。這種格局一直保持了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解釋中華文明的發展為什么長期以來一直是以長江和黃河流域為主體的問題。

中國在歷史上內部有許多次戰爭,其中比較重要的多半是北方的游牧民族進入黃河流域的農業地區,為了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農業地區的人們還修了長城。北方游牧民族之所以多次進入黃河流域乃至更遠的農業地區,也與環境因素有關。每當北方的環境變得惡劣,大批牲畜死亡、生活資源減少,游牧民族就要進入南方的農業地區,農業地區的人們進行抵抗,戰爭就發生了。這也形成了中國人口流動多半是從北方流向南方的特點。第一課 得天獨厚的大河文明 (1)
班級 姓名
主備人:鮑華浩 審核:汪明新 授課時間:
一、課前導學:
(一)認清目標,明確要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探究大河與文明之間的關系,了解四大文明古國的地理位置、母親河以及主要文明成果。
2、過程與方法:通過古代埃及國家為例的詳細分析,學生能夠正向遷移,自主學習其余三個文明古國的有關知識,最后歸納得出“大河文明”的初步概念。
3、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水是人類文明的起源,我們必須保護母親河,珍惜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能夠初步具有一種唯物看世界的方法。
課程標準:
1--1舉例說明自然環境對歷史進程的影響
2--1描述歷史上幾個主要文明區域的概貌及其空間分布
2--5描述歷史上不同區域的社會生活概貌,了解不同區域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格物致知
填空
埃及地理位置 。
埃及氣候特點 ,氣候類型 熱帶沙漠氣候 。
境內唯一的水源是 ,是世界第一長河,由于該河每年夏季
,冬季 ,所以說古埃及文明是 。
(4) 古埃及文明產生時間 ,古埃及初步統一時間 , 成為地跨亞非的軍事大國, ,埃及被西亞的 所滅。
(5)兩河流域地理位置是 ,氣候特點 ,氣候類型 溫帶大陸性氣候 ,境內水源是 ,由于這里干旱少雨而且不穩定所以
,因為這個地方猶如一彎新月所以有人稱之為 。
(6)公元前 世紀,古巴比倫王國國王 統一了兩河流域,定都 。
選擇題
1.下列國家中,發源于兩河流域的是(  )。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倫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國
2.世界第一長河所孕育的文明古國是(  )。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倫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國
3.公元前6世紀,滅亡古代埃及的是(  )。
A.古巴比倫 B.古代印度 C.波斯 D.雅利安人
疑難問題記錄
二、課堂助學:
(一)師生共同探討
1、學習資料
尼羅河泛濫節,啊,尼羅河,我贊美你。你從大地涌流而出,養育著埃及……
一旦你的水流減少,人們就停止了呼吸。
備用知識:大約在每年的六月初,尼羅河開始漲水,十月份達到高潮。而到十一月底,大水開始撤退,到了下一年的四月中旬直至六月中旬,尼羅河水減低到它平常寬度的一半。這時,收獲已經完畢,大地上光禿禿的,埃及人苦受太陽的熾烤,加上由撒哈拉大沙漠吹來的熱風的摧殘,萬物凋零,生命像是停止了運動,人們在焦急中期盼著新的尼羅河水的到來。
思考:人們總是把洪水泛濫視為災難的同義語,古埃及人為什么要過泛濫節,深情地贊美尼羅河,甚至有人說說古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
古代埃及與尼羅河息息相關,尼羅河定期泛濫,為人們耕種提供了天然肥料,孕育了古代埃及的文明,使得古代埃及成為世界古代文明的搖籃之一。正如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稱“埃及,尼羅河的贈禮。”
2、 讀課本P24圖2-2《收割者》,用語言描述一下古代埃及人民的生產生活風貌
描繪了尼羅河畔的古代埃及人民在辛勤地耕種,反映出埃及適宜個農耕文明的國家.圖中描繪了兩個時期的景象:播種期和收割期.生產時,勞動人民使用簡單的犁耕工具,集體勞作.收獲時,碩果累累,到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可反映出當時的生產力水平
3、整理出古代埃及的發展線索和主要文明成果
4、看書本“古代亞非文明區域”圖, 參照古代埃及的學習方法,自主探究古代巴比倫。
備用知識:古希臘人稱“美索不達米亞”,意思是兩河間的土地。兩河流域向西到地中海,這一狹長的弧形地帶,像一彎新月,所以人們稱這一帶為“新月地帶”或“新月沃地”。 地理位置相當于今天的伊朗、伊拉克。
整理:

三、小結課文
文明古國 地理位置 自然條件 母親河 發展線索
古代埃及 非洲東北部 氣候干旱 尼羅河 (1)公元前3500年開始,出現幾十個小國(2)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統一的古埃及建立(3)公元前15世紀,埃及成為地跨亞非的軍事大帝國
古巴比倫 亞洲西部兩河流域 干旱少雨 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1)公元前3500年,出現城鎮、神廟、宮殿和文字(2)蘇美爾人在下游定居,建立很多小國(3)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統一兩河流域,
四、課后鞏固:
1.看右圖,回答問題
圖A 圖B
(1)圖A、圖B分別反映的是哪兩個文明古國所處的地理位置?
(2)圖中弧形的狹長地帶被稱作什么?
(3)兩河流域的早期居民都有哪些?
(4)對照現在的世界地圖,看一看,上圖中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這片土地,大致相當于今天的哪個國家?試比較這個國家和古巴比倫賴以生存的主要地理因素。
第一課 得天獨厚的大河文明 (2)
班級 姓名
主備人:鮑華浩 審核:汪明新 授課時間:
一、課前導學:
(一)認清目標,明確要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探究大河與文明之間的關系,了解四大文明古國的地理位置、母親河以及主要文明成果。
2、過程與方法:通過古代埃及國家為例的詳細分析,學生能夠正向遷移,自主學習其余三個文明古國的有關知識,最后歸納得出“大河文明”的初步概念。
3、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水是人類文明的起源,我們必須保護母親河,珍惜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能夠初步具有一種唯物看世界的方法。
課程標準:
1--1舉例說明自然環境對歷史進程的影響
2--1描述歷史上幾個主要文明區域的概貌及其空間分布
2--5描述歷史上不同區域的社會生活概貌,了解不同區域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格物致知
印度河和恒河位于 ,該流域印度河與恒河滋潤著土地,土壤 ,氣候 ,氣候類型是 熱帶季風氣候 , 最早種植 。 ,印度河流域開始出現城市國家,標志著印度文明形成,公元前3世紀, 國, 王,基本統一了印度半島。
約公元前 年, 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 朝。
約公元前 年,中國的 朝建立,成為當時世界上 的國家之一。
1、佛教產生于(  )。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倫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國
2、下列選項中,最早建立統一國家的是(  )。
A.古代埃及 B.古代中國 C.古巴比倫 D.古代印度
3、下列關于四大文明古國描述最適合的一項是(  )。
① 都起源于大河流域② 氣候適宜,有利于農業生產③ 地勢平坦,土地相對肥沃④ 都位于北半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填表
文明古國 地理位置 自然條件 母親河 發展線索
古代印度 南亞次大陸 土壤肥沃,氣候濕潤 印度河、恒河 (1)公元前2500年,開始出現城市國家(2)雅利安人入侵,建立一些小國(3)公元前6世紀起,印度半島逐漸統一(4)幾百年后,摩揭陀國的阿育王基本統一印度半島
古代中國 亞洲東部 黃河流域植被豐富,地勢平坦長江中下游地區雨量充沛,水網密布,氣候溫暖 黃河長江 (1)距今1萬年左右,出現早期農業(2)距今5千年左右,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東北遼河流域都出現了文明成果,并已達到較高程度。(3)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國第一個王朝——夏朝(4)公元前1600年前后建立商
四個文明古國共同點:(1)都產生于亞非地區的大河流域,受惠于大河母親的哺育
(2)經濟都以農業為主,都建立了統一的國家,創造了燦爛的文明
二、課堂助學:
(一)師生共同探討
1、印度河與恒河的哺育:喜馬拉雅山脈以南亞歐大陸的南延部分。因喜馬拉雅山脈的阻隔,使其在地理上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單元,但面積小于洲,故稱次大陸。
談談印度文明的有利自然條件:
2、黃河與長江:中華民族的搖籃
思考:閱讀圖2-5,中國古代遺址的分布有什么特點?為什么說長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說明中華文明的多元化,不僅在黃河長江流域,而且東北的遼河流域,南方的珠江流域和西南等地區都有古老文明的出現。
3、距今五千年前后,長江黃河流域的文明與半坡、河姆渡時期相比有什么變化?
(1)、新時期時代向金屬時代過渡
(2)、農業率先進入犁耕時代
三、課后鞏固:
1、看圖回答問題
圖A 圖B
右圖中的文物被譽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作”是什么?它精致在什么地方?你能說出它的出土國家和地區嗎?
龍山文化泛指中國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黃河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中、下游地區約當新石器時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晚期的一類文化遺存。因首次發現于山東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章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龍山鎮而得名
請你從地理位置的角度說說:四大文明古國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都在北半球,都在北回歸線附近,都在大江大河的流域,水源充足,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有利于農作物的培植和生長,適宜人類居住,能夠滿足人類生存的基本需要.這說明早期人類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性較強
為什么最早的文明發源地都在大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國標志性建筑物是什么?
早期人類對生存對自然環境依賴性強,大江大河的流域,水源充足,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有利于農作物的培植和生長,適宜人類居住,能夠滿足人類生存的基本需要;金字塔、空中花園、泰姬陵、長城
四、復習小結大橋鎮中學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上)第四單元講學稿
第三課 多元文化的交融與世俗的時代—傳統城市的新氣象(第2課時)
班級 姓名
主備人:陳海云 審核: 授課時間:
課前導學:
認清目標,明確要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我國宋元時期在農業、手工業、商業、城市建設等方面取得領先于世界水平的成就,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分析兩宋時期經濟重心南移完成的過程及原因;了解當時南方在農業、手工業、商業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分析比較唐宋時期城市格局、城市生活的發展情況,體會當時城市生活的繁榮。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城市出現新氣象的具體表現。
難點:經濟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格物致知
填空題
南宋時,全國的經濟重心遷移到了_________流域。太湖流域是南宋的糧倉,當時流傳著“ ”的諺語。
唐代中期以前,中國城市是 格局,之后這種界限被逐步打破。
北宋東京建立了世界城市史上最早的____________。宋代在城市中按一定距離設置 ,負責夜間巡邏、防火等事務。
北宋前期,我國 地區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稱“ ”。 朝在世界上最早推行了純紙幣的流通。
宋代陶瓷業發達,北宋興起的 后來發展為著名的瓷都。
宋元時期,北宋的 ,南宋的 、元朝的 ,都是擁有百萬人口的大都會。
置疑:(預習之后,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請記下來,課堂上我們共同探討)
二、課堂助學:
(一)預習交流展示
(二)師生共同探討
南宋時期全國經濟重心完成南移的原因?
課本P109閱讀卡《坊市界限》和圖4—73和4--74的學習回答:
(1)唐中期以前,中國城市的格局特征是什么?這一格局有何影響?
(2)唐中期以后這一格局發生了什么變化?有何影響?
(3)北宋的東京城與唐朝的長安城相比,在坊市上分別發生了什么變化?
3、2008年8月,北京舉辦奧運會,請你以小導游身份為外國游客或運動員介紹一些關于北京城的歷史,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北京開始最早開始成為統一的封建王朝的都城是在什么朝代?當時的名稱叫做什么?
(2)唐朝中期以前北京的城市格局是怎樣的?唐朝中期之后,該格局被逐漸打破,主要是什么原因促使中國傳統城市的內部結構發生了變革?
(3)兩宋時期中國的傳統城市出現了新氣象,初步具備了現代城市市場經濟繁榮的特征,請你列舉三例加以說明?
(4)你能為外國游客推薦幾個北京的主要的名勝古跡嗎?
小結課文
今天學習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
課后鞏固
1.今天的江南被人稱為“魚米之鄉”,其實早在南宋就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那么這一諺語反映的是(  )。
① 當時北方勞動人民創造了大量財富 ② 南方經濟取得了重大成就
③ 當時江南地區出現了農業高產區 ④ 南宋時全國的經濟重心完成了從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的轉移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宋朝時從國外引進的農作物在中國的種植面積迅速擴大,這個新品種是(  )。
A.胡蘿卜B.占城稻C.粟D.葡萄
3.在北宋時期,生活在京城東京的人們可享受(  )。
A.普遍穿上了棉布衣服 B.到瓦子去娛樂 C.住宅區與商業區分開 D.到 東市、西市進行商業活動
4.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一枚商標是出現在(  )。
A.唐朝 B.五代C.宋代D.元代
5.宋代城市商業繁榮的最主要特征是(  )。
A.城市有“市”和“坊 ” B.有娛樂場所-----瓦肆
C.商業活動不再局限于特定的區域D.商品繁多,琳瑯滿目
PAGE
1第二課 歐洲中世紀與基督教文明 (第1課時)
主備人:汪明新 審核: 授課時間:
班級: 姓名: 學號:
一、課前導學:
(一)認清目標,明確要求: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夠利用資料和圖片,歸納出歐洲主要封建國家的形成和發展,以及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等級制的形成與特點。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基督教的產生和發展過程的分析,揭示基督教對歐洲封建社會的影響,并理解西歐封建王權和都會聯手共同統治的特點。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正確理解宗教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作用,理解我國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規定,“崇尚科學,反對邪教”初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法蘭克王國;基督教
教學難點:封建制度的形成,基督教的影響
(三)自主學習,認真準備:
做好課前的有關準備:閱讀教材和歷史與社會圖冊,完成教材中的活動題。
預習自我檢測:
填空題
1、我們習慣上把歐洲封建社會這段歷史時期稱為 中世紀 ,在它的前期占統治地位的思想是 基督教 。
2、日耳曼人在西羅馬帝國的廢墟建立了眾多王國,其中以 法蘭克王國 最為強大,后發展成為 查理曼 帝國。該帝國誕生的標是800年羅馬教皇為查理舉行加冕儀式 。
3、843年查理的三個孫子在 凡爾登 簽訂條約,三分帝國。這三個國家后來分別發展成為 法蘭西(西) 、 意大利(中) 、 德意志(東) 。
4、英國人的祖先是 盎格魯·撒克遜人 (民族), 9世紀早期 (時間)統一的英吉利王國形成。
5、 1 世紀,基督教創立于羅馬帝國統治下的 巴勒斯坦 地區。基督教的創始人是 傳說中的耶穌 。基督教的經典被稱為 《圣經》 。其產生的主要社會根源是 羅馬帝國的殘暴統治加深了猶太人的災難 。
置疑:(預習之后,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請記下來,課堂上我們共同探討。)
二、課堂助學:
(一)預習交流展示
(二)師生共同探討
1、閱讀教材57頁第三段及活動題內容回答:
(1)為什么農民的身份變成了農奴身份?
農民是無以為生,才將土地交給封建主,變成封建依附農奴的。
(2)農奴與封建主之間的關系說明了什么?
西歐封建制度的確立
(3)為什么說“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這種關系會產生怎樣的消極后果?
原因:由于封建等級制度是因土地的層層分封而形成的,各級封君與封臣之間都互有義務。所以,封臣即附庸只承認自己直接受封的領主為封君,而對自己封君的封君卻沒有臣屬關系。
消極后果:這種復雜的關系,在封建主之間“造成一團亂麻般的權利和義務”,使封建主之間不斷發生爭奪和混戰。
2、閱讀教材基督教盛行西歐一目回答問題:
(1)寫出基督教創立的時間、地點,創始人和經典及教義
時間:1世紀;地點:巴勒斯坦地區;創始人:傳說中耶穌;經典:《圣經》;
教義:耶穌就是救世主,耶穌叫人忍受苦難,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2)為什么公元1世紀的巴勒斯坦地區會產生了基督教?(產生背景)
猶太人民不滿羅馬帝國的殘暴統治,在屢次反抗
斗爭失敗后,才將希望轉向宗教,期盼上帝派
救世主來拯救他們。
(3)最初信仰基督教的人是富人還是窮人?其性質如何?
在基督教產生之初,它是下層人民的精神寄托和借以斗爭的手段。
(4)富人加入教會,使基督教的性質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富人的加入并取得教會的領導權,使基督教原有的反抗精神逐漸消失,成為羅馬帝國維護其統治的思想工具。
(5)教會為什么積極靠攏王權?
利用國王的力量擴大自己的影響。他通過各種手段占有大量地產,并經常干涉和控制各國的事務。
(6)基督教在中世紀的歐洲有哪些影響?(政治、經濟、文化)
在歐洲封建社會鼎盛期,教會不僅壟斷了思想文化領域,而且具有雄厚的經濟地位和相當大的政治權力。
三、小結課文
今天學習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
四、課后鞏固:
1、歐洲封建社會的基礎是(  )。
A、封建莊園 B、手工工場 C、基督教 D、大種植園
2、中世紀的歐洲,社會的主要財富是(  )。
A、黃金 B、糧食 C、農奴 D、土地
3、中世紀前期占統治地位的思想是(  )。
A、佛教 B、儒教 C、道教 D、基督教
4、作業本第32頁第9小題大橋鎮中學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上)第四單元講學稿
第三課 多元文化的交融與世俗的時代—農牧文化的交融(第1課時)
班級 姓名
主備人:陳海云 審核: 授課時間:
課前導學:
認清目標,明確要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宋元時期并立政權及其更替情況。從政治、經濟、文化角度了解中國文明發展的區域多樣性。了解岳飛,能說出他的突出作用。
2、過程與方法:學會閱讀課本和搜集、分析、運用歷史資料等方法;學會分析、比較、概括、綜合的歷史思維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具體史實的學習,認識古代民族間的戰與和是農牧文明交融的途徑之一;分裂是短暫的,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大趨勢;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中國各族人們共同締造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對我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國家富強有極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農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流、交融。
教學難點:農牧文化交融的影響。
格物致知
填空題
960年,大將_________發動兵變,建立宋朝,定都_____________史稱__________。
與北宋并立的少數民族政權有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1127年,北宋皇族稱帝,后在南方的_________(即今_________)定都,史稱南宋。
1140年,岳家軍在河南__________取得大捷,抗金形式對南宋有利,但宋高祖急于求和,解除了____________的兵權,并以“ ”的罪名將他殺害,抗金成果毀于一旦。
公元1004年,北宋與遼的和議歷史上稱為“ ”
1260年, ____________被推為大汗,尊稱為 ,蒙古國建立。
置疑:(預習之后,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請記下來,課堂上我們共同探討)
二、課堂助學:
(一)預習交流展示
(二)師生共同探討
澶淵之盟
(1)簽訂“澶淵之盟”的是哪雙方?在什么情況下簽訂?和議有什么規定?
(2)你如何看待課文P106頁兩人的觀點?你對此盟約有何看法?
課本閱讀卡《岳家軍》的學習
在南宋抗金中取得顯著勝利的是哪支軍隊? 誰領導?
(2)材料中的“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說明了什么?
(3)金軍對這支隊伍的態度如何?
(4)老百姓又是怎樣的態度?
4.材料一:(按:以下為宋遼澶淵之盟盟約內容):(一)宋維持舊疆,約為兄弟之國,遼主稱宋真宗為兄,宋真宗稱遼主為弟,并稱肖太后為叔母;(二)宋每年給遼國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稱為“歲幣”;
材料二:元昊稱帝后,宋夏戰爭不斷。夏軍雖勝,得到不多,宋又實行經濟封鎖,人民“飲無茶,衣帛貴”,弄得夏國民怨沸騰……元昊不得已,乃利用宋廷急于求和的心理,通過遼國,壓宋議和。經過討價還價,元昊取消帝號,宋冊封為夏國主,每年以“歲賜”的名義,給夏銀帛茶二十萬五千。
材料三:在宋、夏戰爭正緊張的時候,遼派使臣劉六符向宋施加壓力,再次索取關南地(后周世宗從遼奪取)。宋派富弼使遼,答應每年給遼增加銀10萬兩,絹10萬匹,才算了事。澶淵之盟時給遼的物品稱為“歲幣”,這次改為“納”字,……——以上均摘自《簡明宋史》回答:
據材料一,盟約內容有何特點?指出其維系的基礎是什么?
特點:
基礎:
(2)比較材料二與材料一,指出宋夏和約與宋遼盟約有何不同?其說明了什么?
不同:
說明:
(3)比較材料三與材料一,指出兩次宋遼盟約的不同點?指出發生變化的原因?
小結課文
今天學習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
課后鞏固
1.1004年,遼軍大舉進攻北宋時,北宋主張抗遼的宰相是(  )。
A.范仲淹B.王安石C.岳飛D.寇準
2.澶淵之盟的后果是(  )。
① 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負擔② 宋遼之間維持了長達百年的相對和平關系
③ 宋遼之間開展了邊界貿易 ④ 加劇了北宋政府的財政危機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遼、西夏、金三個政權的相似之處有(  )。
① 受漢文化的影響,吸收了中原先進的農耕文明② 曾與宋政權并立③ 曾與宋達成和議④ 被蒙古政權所滅亡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1271年,建立了元朝的是(  )。
A.成吉思汗B.忽必烈C.趙匡胤D.耶律德光
5、 將下列少數民族及所建立的相應政權用線連起來。
鮮卑族       遼
契丹族       北魏
黨項族       西夏
女真族       元
蒙古族       金
PAGE
2大橋鎮中學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上)第四單元講學稿
第一課 從封邦建國到一統天下(第4課時)
班級 姓名
主備人:顧滕 審核: 授課時間:
課前導學:
認清目標,明確要求
教學目標:
1. 掌握秦鞏固中央集權的措施。
2. 了解長城、靈渠和“焚書坑儒”。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秦統一全國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難點:秦統一全國的歷史條件和影響,秦統一全國后采取的一系列政治措施及其影響。
格物致知
公元前_____________年到公元前_____________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六國,建立起一個疆域遼闊,統一的中央集權大帝國——_____________,定都_____________。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的_____________反映了公元前3世紀時中國雕塑藝術的高度成就,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秦始皇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①確立了皇帝_____________的地位。②建立起一套_____________的官僚制度。在中央設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直接對_____________負責;在地方廢除_____________,推行__________制,由中央直接進行管理;從中央到地方主要官員由皇帝直接任免。
為鞏固中央集權,秦始皇在交通方面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秋戰國時,各國文字差別很大,給統一后秦國政令的推行和各地區間的經濟文化交流造成極大的障礙.為改變這一狀況,秦始皇采取怎樣的措施 這對后世產生了什么重大影響
措施:統一文字,以_____________為標準文字,推行全國,后演變為_____________書.
影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為便于經濟發展和貨物交流,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① 貨幣統一為_____________。②統一 _____________ 。
為了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你如何評價此事
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評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_____________的進攻,秦始皇征發人力修建了一條西起_______________, 東到_______________的 “萬里長城”。
為統一嶺南,征服南方的_____________,秦朝開鑿了連接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兩大水系的人工運河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是我國歷史上_____________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也是當時_____________的大國。
置疑:(預習之后,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請記下來,課堂上我們共同探討)
二、課堂助學:
(一)預習交流展示
(二)師生共同探討
1.觀P81圖4-24《秦朝疆域》上指出秦的疆域四界。
2.你認為秦朝統一全國有什么歷史意義?
3.秦始皇大修馳道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4.填寫下表內容。
秦始皇鞏固中央集權的措施
項目 措施
政治
交通
經濟
文化
軍事(邊疆治理)
思想
小結課文
今天學習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
課后鞏固
1.戰國時期,秦國從實力最弱躍居實力最強的一個諸侯國,其最主要原因是( )
A.人口眾多 B.采取“遠交近攻”的軍事策略 C.地理位置優越 D.商鞅變化
2.從秦始皇一統天下后的所作所為看,他采用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治國之策( )
A.莊子 B.孟子 C.墨子 D.韓非子
3.秦朝的都城位于現在哪個省區( )
A.河南省 B.陜西省 C.陜西省 D.河北省
4.中國傳統社會最高統治者“皇帝”的稱號開始于( )
A.秦朝 B.西周 C.夏朝 D.漢朝
5.我國封建社會首次出現大一統局面開始于( )
A.公元前3世紀前期 B.公元前3世紀晚期 C.公元前2世紀前期 D.公元前2世紀晚期
6.“焚書坑儒”中,下列不屬于焚書范圍的書籍有( )
①秦國史書 ②儒家典籍 ③占卜書籍 ④種樹書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7.使用統一的“寸、尺、升、斗、兩、斤”等計量單位,最早應追溯 ( )
A.戰國 B. 秦朝 C.漢朝 D. 唐朝
8.下列措施屬于秦始皇首創的是( )
A.地方設縣 B. 修筑長城 C.使用圓形方孔錢 D. 規定最高統治者稱皇帝
PAGE
2第二課 歐洲中世紀與基督教文明 (第1課時)
主備人:汪明新 審核: 授課時間:
班級: 姓名: 學號:
一、課前導學:
(一)認清目標,明確要求: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夠利用資料和圖片,歸納出歐洲主要封建國家的形成和發展,以及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等級制的形成與特點。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基督教的產生和發展過程的分析,揭示基督教對歐洲封建社會的影響,并理解西歐封建王權和都會聯手共同統治的特點。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正確理解宗教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作用,理解我國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規定,“崇尚科學,反對邪教”初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法蘭克王國;基督教
教學難點:封建制度的形成,基督教的影響
(三)自主學習,認真準備:
做好課前的有關準備:閱讀教材和歷史與社會圖冊,完成教材中的活動題。
預習自我檢測:
填空題
1、我們習慣上把歐洲封建社會這段歷史時期稱為 ,在它的前期占統治地位的思想是 。
2、日耳曼人在西羅馬帝國的廢墟建立了眾多王國,其中以 最為強大,后發展成為 帝國。該帝國誕生的標志是 。
3、843年查理的三個孫子在 簽訂條約,三分帝國。這三個國家后來分別發展成為 (西)、 (中)、 (東)。
4、英國人的祖先是 (民族), 統一的英吉利王國形成。
5、 世紀,基督教創立于羅馬帝國統治下的 地區。基督教的創始人是 。基督教的經典被稱為 。其產生的主要社會根源是

置疑:(預習之后,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請記下來,課堂上我們共同探討。)
二、課堂助學:
(一)預習交流展示
(二)師生共同探討
1、閱讀教材57頁第三段及活動題內容回答:
(1)為什么農民的身份變成了農奴身份?
(2)農奴與封建主之間的關系說明了什么?
(3)為什么說“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2、閱讀教材基督教盛行西歐一目回答問題:
(1)寫出基督教創立的時間,地點,創始人和經典及教義
(2)為什么公元1世紀的巴勒斯坦地區會產生了基督教?(產生背景)
(3)最初信仰基督教的人是富人還是窮人?其性質如何?
(4)富人加入教會,使基督教的性質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5)教會為什么積極靠攏王權?
(6)基督教在中世紀的歐洲有哪些影響?(政治、經濟、文化)
三、小結課文
今天學習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
四、課后鞏固:
1、歐洲封建社會的基礎是(  )。
A、封建莊園 B、手工工場 C、基督教 D、大種植園
2、中世紀的歐洲,社會的主要財富是(  )。
A、黃金 B、糧食 C、農奴 D、土地
3、中世紀前期占統治地位的思想是(  )。
A、佛教 B、儒教 C、道教 D、基督教
4、作業本第32頁第9小題第三課 傳說時代的文明曙光
主備人:鮑華浩 審核: 授課時間:
一、課前導學:
(一)認清目標,明確要求:
學習目標:
1、 知識與能力
(1)了解炎帝、黃帝是傳說中華夏族的祖先及其功績;
(2)了解禪讓制和大禹治水的故事;
(3) 能夠對古史傳說和史實做出初步的比較和判斷。
2、 過程與方法
組織學生講故事,通過討論了解傳說中的故事,哪些具有歷史事實成分,哪些是虛構的,反映傳說時代文明曙光呈現的景況,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式學習方法。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學習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理解我們都是“炎黃子孫”的含義,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認同感。在堯舜“禪讓”的學習中,培養以人為本,任人唯賢的美德。通過對“大禹治水”的學習,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奉獻精神,以及創新意識,環境保護意識。
學習重點與難點:重點是通過了解炎帝和黃帝對華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貢獻,認識到炎帝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培養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愛國情感。難點是禪讓制的理解
(二)自主學習,認真準備:
1.閱讀課本16-18頁思考課本問題
2.收集資料準備給同學講一個傳說故事
3.思考:傳說故事與史實的關系有什么關系?
預習自我檢測:
Ⅰ填空題
1.在文字發明前,人類歷史依靠(     )的方式流傳下來。古史所描述的遠古時代被稱為(    )。
2.流傳于古代西亞的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英雄史詩是(     )。記載特洛伊戰爭的作品是(    ),書中主人公(   )軍隊,使用(    )攻下特洛伊。
3. 傳說號稱(    )的( )帝,“值五谷,嘗百草”,開創了我國原始農業的始祖。其主要功績有:
  傳說號稱(    )的( )帝,帝陵位于陜西黃陵縣。人們紀念他是因為他有著巨大的功績是:
4.黃帝與炎帝被尊為華夏族的(    )。上古時期黃河流域的部落聯盟民主推選聯盟首領的方法叫做(    ),禪讓制產生的最后一個首領是(    ),他受舜之命令治水,采用(    )的方法治服了洪水。
Ⅱ.選擇題
1、(2009·福州市)在我國古老傳說的人物中,被后人尊稱為“人文始祖”的是( )
A.黃帝 B.堯 C.舜 D.禹
2、(2009·山東日照)“吾祖峻德,萬古流芳;平定荒漠,舉世稱殤。……造車指南,辨兆萬民不易之方向。”這是2005年5月,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拜謁何處時的祭文?( )
A.炎帝陵 B.黃帝陵 C.始皇陵 D.中山陵
3、(2009·蘇州)“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每年清明節,為紀念中華民族的這位人文始租,數萬華夏子孫會聚在他的陵前,以“九鼎八簋”的傳統禮制及浩大樂舞舉行祭祖活動。你知道這位“人文始祖”是( )
A.堯 B.舜 C.禹 D.黃帝
4、(2009·連云港)相傳造宮室、車船、衣裳等,被尊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
A.黃帝 B.堯 C.舜 D.禹
Ⅲ.置疑(預習之后你有哪些不懂的問題,請記下來,課堂上我們共同探討):     
1.    
2.
3.
4.
二、課堂助學:
(一)預習交流展示
(二)師生共同探討
能力提升
傳說故事和考古學家的發掘證實之間有無聯系?如果有聯系,你如何理解的?
為什么炎帝和黃帝被稱為華夏族的人文初始?
活動:p17中間材料題
4.書本17頁圖1-30是陜西黃帝陵,其實黃帝陵在陜西、甘肅、河南、河北等地都有說明了什么問題
5.情景閱讀思考
課本劇一 堯禪讓給舜
  旁白:堯年老時自覺年邁體衰,不宜再承擔繁重的政務,便召集各部落首領開會,討論接班人的問題。
  堯:我在位已經幾十年了,你們誰能順應天命取代我呢?
  首領們:我們德行鄙陋,不配即位。在民間有一個貧窮的人名字叫舜,他的父親心術不正,繼母言而無信,弟弟傲慢無禮,而舜卻能以愛心和耐性感化他的父母兄弟,與之和睦相處。以舜的孝德厚美,治理天下不至于昏庸邪惡吧?
  堯:好吧!讓我考驗考驗他!現在我把兩個女兒嫁給他,從修身、齊家方面,來觀察他有沒有治國、平天下的能力。
  旁白:經過長期的全方位考察和培養,堯確認舜確實具備了部落聯盟首領應有的素質,正式宣布由他即位。
  課本劇二 舜禪讓禹
  旁白:禹在劈開黃河入海處的那座大山后,終于把天下的水患治住了。由此,禹的功勞譽滿天下。舜接受各地諸侯的建議,決定把部落聯盟首領的位子讓給禹。一天,舜把禹召來,和禹進行了一番交談。
  舜:禹啊,你治水立了大功,從治水一事,可以看出你的賢能。你不辭勞苦,生活儉樸,為民造福,又不夸耀自己的功績。我在位已30年了,現在年事已高,你有大功大德,這個位子應該傳給你。
  大禹(謙讓地):憑我的德才尚不足勝任,還是讓位給皋陶吧。皋陶以刑布德,百姓都信服他。
  旁白:舜雖贊賞皋陶以刑治國的本領,但從全面考慮還是禹較適合,所以仍堅持把位子傳給禹。
  舜:聯盟首領相繼的次序應在你身上,你再不要推辭了。
  旁白:禹仍堅持要舜另選賢能,并提出用占卜的方法選吉祥的人去即位。舜的主意已定,繼續說服禹。
  舜:禹啊,我把位子授給你的主意早已定了,我征求大家的意見,他們也都同意由你來即位。這是天意,神鬼皆服,鬼卜占筮也是如此。你有這種謙讓的美德,看來這位子更應由你來繼承了。
  旁白:大禹看到再推辭下去就失去了為人之道,也違背了舜的意志和天下民心,便點頭答應了。舜見禹同意繼位,非常高興。
  舜:登上聯盟首領的位子要精誠專一,實行中正之道。沒有經過驗證的話不能信,沒有經過征詢眾人意見的謀略不能用,要注意體察百姓的疾苦。不過,我說的這些話,你都清楚,只要堅持做下去,我就放心了。
  旁白:大禹連連點頭稱是,表示不辜負舜的期望,要把天下治理得更好。大年初一清晨,舜率領部落居民在宗廟舉行了隆重的禪讓儀式,正式傳位于禹。
你如何理解和看待禪讓制?
6.大禹治水反映了當時哪些社會情況,給我們什么啟示?
三、課后練習:
(一)自我檢測:
1. 材料閱讀題
古之人,皆食禽獸肉。至于神農,人民眾多,禽獸不足,于是神農陰天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作,使民宜之,故謂之神農也。
(1)結合材料分析原始農業興起的原因。
(2)結合所學知識,說說神農氏為什么會被后人尊為神
2.材料分析題
堯住在茅草屋,喝野菜湯,衣服破舊不堪,卻說:“天下有一個人吃不飽、穿不暖,就是他的過錯。”
(1)堯是哪一時期的人物?
(2)堯的行為和思想說明了什么?
3.材料閱讀題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能干的人選拔出來(給大家辦事),(社會)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因此人們不單奉養自己的父母,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還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成長……
--------《禮記.禮運》
請回答:
(1)材料反映了哪種選舉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請舉例說明
(2)就上述選舉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談談你的看法
4.
(二)成長寫真:
知識與能力(小結本課學習后知識與能力的收獲)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簡述學習本課后情態價值觀上的收獲與進步)第一課 希臘、羅馬與歐洲古典文明(2)
西方文化之根
班級 姓名
主備人:鮑華浩 審核:汪明新 授課時間:
一、課前導學:
(一)認清目標,明確要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了解古代希臘和羅馬在文學藝術、哲學、史學、自然科學等方面的成就。
能力目標: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認識到所有古代的文化成就都是廣大勞動人民生產、生活經驗的積累,是人民智慧的結晶。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教學激發學生的愛民之情,使學生認識“勞動人民是推動歷史前進的主要力量”,并逐步培養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
重點:哲學、羅馬法、自然科學、人文藝術。
難點:理解古代歐洲文化成就的廣大人民創造的。
課程標準:
2-4了解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區域文明的文化成就及其特色。
4-2列舉古代歷史上的重要人物,說出他們在不同區域和特定時期的突出作用。
(二)格物致知
I、選擇題
1.現代我們所說的“哲學”一詞源出自(  )。
A.古代羅馬B.古代希臘C.古代埃及D.古代中國
2.發明螺旋提水器的古希臘科學家是(  )。
A.希羅多德B.阿基米德C.修昔底德D.亞里士多德
3.與現代體育場最為相似的古建筑是(  )。
A.空中花園B.萬神殿C.金字塔D.古羅馬競技場
4.“尤里卡計劃”的由來與下列科學家有關的是(  )。
A.阿基米德B.畢達哥拉斯C.亞里士多德D.柏拉圖
II.填空題
1.羅馬法和歐洲法學的淵源是 ,歐洲戲劇之鄉是 。
2.有人說:“對于自然,科學家并不比古代希臘哲學家知道得更多。”古希臘文明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古代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有 、 等。
(二)疑難問題
二、課堂助學:
(一)師生共同探討
1.哲學方面:圖3-11《雅典學院》畫面情景反映出什么?
2.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方面:舉例古希臘自然科學、人文科學成就。
自然科學成就:
人文科學成就:
3.法律方面:《十二銅表法》,它對后世有什么影響?
建筑方面:古羅馬、希臘建筑成就
①古羅馬建筑的主要類型分類(連線題)
宗教建筑 廣場、劇場、斗獸場、浴場
公共建筑 神廟、祭壇
紀念性建筑 記功柱、凱旋門
道路工程建筑 橋梁、道路、排水和供水系統
(另外還有:宮殿、別墅、私宅)
②古羅馬建筑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③書本圖3-16和3-17、圖3-18和3-19對比你看出了什么?說明什么問題?
三、課后鞏固:
1、下面這幅油畫的名稱是 《雅典學院》,作者為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拉斐爾。
(1)請結合史實對這幅油畫中的某一場景做合理的想象。
(2)這幅油畫反映出古代希臘人的什么特征?
2、在世界文化方面,我們說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是西方文化之根,請你舉例說明理由。
古羅馬建筑的主要類型分類大橋鎮中學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上)第四單元講學稿
第二課 漢唐盛世—-新的大一統
班級 姓名
主備人:鮑華浩 審核: 授課時間:
一、課前導學:
(一)認清目標,明確要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具體史實,理解汗朝新的大一統局面形成的原因。
2、能力目標:分析西漢初年的分封制,掌握漢武帝政治、文化、對外政策與交流的措施。
3、情態目標:學會總結張騫出使西域、設立西域都護府、修建道路交通網等活動的歷史意義。
(二)課前預習檢測
1.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是 陳勝 和 吳廣 領導的秦末農民起義。
2.漢朝包括 西漢 和 東漢 兩個前后相繼的階段。
3.漢武帝采納 董仲舒 的建議,在思想領域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并在長安設立 太學 ,專門教授儒家經典。
4.“單于”指的是( A )的首領。
A.匈奴B.鮮卑C.漢族D.氐族
5.漢武帝頒布推恩令的目的是( C )。
A.分封劉家子弟為王,鞏固王國勢力
B.平定“七國之亂”,削弱王國勢力
C.進一步削弱王國勢力,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D.徹底鏟除王國,削弱割據勢力
6.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的總管西域事務的機構是( D )。
A.安西都護府B.北庭都護府C.伊犁都護府D.西域都護府
7.儒家學說作為我國古代社會的正統思想,開始于( D )。
A.春秋時期B.戰國時期C.秦朝時期D.西漢時期
8.西漢時,派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的皇帝是( B )。
A.漢高祖B.漢武帝C.漢文帝D.漢景帝
(三)、疑難問題記錄
二、課堂助學:
(一)師生共同探討
1、簡述漢景帝和漢武帝如何處理分封制帶來的問題。
漢景帝:采納晁錯建議,削弱諸侯勢力,平定“七國之亂”;
漢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大大削弱諸侯勢力。
2、評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
一方面確立了儒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導地位,加強了皇權和思想統治,有利于國家統一穩定和發展,另一方面不允許百家爭鳴,不利于學術文化發展與繁榮。
3、 讀書本圖4-7回答問題
⑴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收到誰的派遣?最遠到達了什么地方?
漢武帝,大月氏
⑵張騫出使西域的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為了聯絡大月氏共同夾擊匈奴
⑶張騫出使西域有什么重要意義?
①漢朝開始對西域各國有所了解,與各國建立起有好關系,促進了經濟文化交流。
②促使西漢政府加強對西域的管理。
③開通了著名的“絲綢之路”,加強了漢朝與西亞、歐洲的貿易往來。
三、小結課文:
請將漢代實行大一統的措施展示出來
政治上:漢景帝采納晁錯建議,削弱諸侯勢力,平定“七國之亂”;漢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大大削弱諸侯勢力,加強監察制度、人才舉薦制度。
文化上:漢武帝采納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大力推行儒學。
邊疆治理上:漢高祖劉邦對匈奴的和親政策,漢武帝武力反擊匈奴,武帝以后漢朝與匈奴出現“和親”與“互市”局面;張騫出使西域,開通絲綢之路;漢宣帝設立西域都護府;漢朝還重視對南方的經營。
四、課后鞏固:
1.連線題
A 漢高祖 ① 平定“七國之亂”
B 漢景帝 ② 頒布“推恩令”
C 漢元帝 ③ 派張騫出使西域
D 漢武帝 ④ 昭君出塞
E 漢宣帝 ⑤ 殺白馬盟誓分封同姓諸侯
⑥ 設立西域都護府
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高帝七年(前200年),匈奴引兵南逾句注(山名,即今雁門山),進攻太原,以巧計誘帝于平城,縱精兵四十萬騎圍帝于白登。帝被圍七日,雖以使人厚遺閼氏(單于之妻)得脫,然受挫已不小。
材料二 “漢與匈奴合為一家,世世毋得相詐相攻。”昭君出塞后,“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
材料一中的“高帝”指的是誰?
漢高祖劉邦
高帝被圍困之后,對匈奴采取了什么措施?
和親政策
漢朝到什么時候國力強盛起來?
漢武帝時期
材料二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昭君出塞有什么作用?
漢武帝時國力強盛,已具備了反擊匈奴的條件,大將衛青、霍去病率領漢軍大破匈奴,匈奴從此無力與西漢相抗衡。
匈奴分裂后,呼韓邪單于歸漢,并向漢求親,漢元帝把宮女王昭君嫁給他,此后漢與匈奴的邊界出現了互市的局面,促進了經濟文化交流,民族融合。
你認為決定西漢對匈奴政策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國力的變化
列舉出漢與匈奴經濟交流的史實。
中原的農耕、打井、修造城郭、儲存糧食等先進技術,傳播到游牧地區,草原的牛馬也大量輸入中原,促進了中原地區交通運輸和農耕的發展
第二課 漢唐盛世—-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班級 姓名
主備人:鮑華浩 審核: 授課時間:
一、課前導學:
(一)認清目標,明確要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東漢后期的豪強割據和軍閥混戰,三國鼎立局面以及赤壁之戰。
2、能力目標:學習東漢以來少數民族向內地遷徙一些列事例,理解中華文明的發展和高度繁榮是在各民族不斷交往、融合中實現的。
3、情態目標:學會評價北魏孝文帝改革歷史作用。
(二)課前預習檢測
1.奠定了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戰役是( C )。
A.巨鹿之戰 B.官渡之戰 C.赤壁之戰 D.長平之戰
2.東漢的建立者是( A )。
A.劉秀 B.劉徹 C.劉邦 D.劉濞
3.北魏是( B )族建立的政權。
A.匈奴 B.鮮卑 C.氐族 D.羌族
4.下列各項中,對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C )。
A.促進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B.北方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
C.完成了南北統一
D.促進鮮卑族人積極學習和吸收中原漢族地區先進文化
5.赤壁之戰打敗曹操的決定因素是(  C )。
A.諸葛亮的計謀 B.周瑜的水軍
C.孫、劉的聯盟 D.地理上的優勢
6、在三國鼎立時期,在北方建國的是( A )。
A、魏 B、吳 C、蜀 D、燕
(三)、疑難問題記錄
二、課堂助學:
(一)師生共同探討
1.簡述“三國鼎立”的利與弊。
弊:從統一和分裂的角度看,分裂是歷史的倒退,國家統一有利于社會的穩定、經濟的發展、文化的繁榮;反之,國家分裂會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帶來許多不利的影響。
弊:從大規模分裂與局部統一的角度看,三國鼎立結束了東漢末年開始大小數十個軍閥割據勢力的局面,實現了區域性統一,局部地區的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為全國統一奠定了基礎。
2.閱讀書本89頁最后一段和90頁資料,思考江南地區變化的原因?
a北民南遷帶來勞動力和先進生產技術、生產工具
b南方戰亂少,社會秩序穩定
c自然環境較優越
3.根據所學知識畫一個從夏朝至南北朝歷史簡圖。
夏-----商-----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西漢-----東漢-----三國(魏\蜀\吳)-----兩晉(西晉\東晉)-----南北朝
三、課后鞏固:
1.請你設計一幅三國鼎立的形勢示意圖。(包括三國的名稱、都城、建立者與時間)
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皇帝說:“如果名不正言不順,那么各種制度就不能確立。現在要禁用鮮卑語,統一使用漢語。那些年齡在30歲以的人,使用鮮卑語已成習慣,可以允許他們不立即改變。但是30歲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繼續使用鮮卑語,明知故犯,就要降職或罷官。”
(1)上文中“皇帝”指誰?有哪些改革措施?(請列舉三項以上)
北魏孝文帝
改革措施:書本P90頁
A使用漢字
B穿戴漢服
C改用漢姓
D采用漢族官職、律令
E學習漢族禮法
(2)他進行改革有什么歷史作用?(5分)
孝文帝改革適應了社會經濟的發展,鮮卑族人積極學習和吸收漢族地區先進的文化,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為隋唐實現統一準備了條件。
(3)說說胡服和漢服有什么區別?
漢族服飾寬袍大袖,鮮卑服飾窄衣小袖
(4) 漢族原來是席地而坐,少數民族的胡床、方凳、圓凳等傳入中原后,成為漢族所喜愛的家具,漢族為什么又要接受少數民族的生活用品?
少數民族的胡床、方凳等,使用方便,有益于身體健康
(5)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謚號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想一想,這是為什么?
因為自孝文帝以后,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儒學,以孝治國。
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匈奴對漢一再侵擾。劉秀為了防御的需要,將幽、并二州邊地的居民遷到常山關(今河北正定)和居庸關(今屬北京)以東。在長城一帶筑亭侯,修烽燧,加強防御。
材料二 鮮卑慕容部原居鮮卑山……289年,慕容率領部落遷居徒河(今遼寧義縣),不久又遷到大棘城(今遼寧錦州),從事農桑和畜牧。永嘉以后,北方農民大批流入慕容部中,士大夫來避難的也不少。……在內徙各胡族逐步封建化的過程中,各胡族不但大量吸收了漢人的封建文化,而且也以自己的文化習俗影響漢人。……靠近胡族地區的漢人,甚至在生產上也受到胡人的影響,從事畜牧或兼營畜牧。
(1)中國古代移民可劃分為政府移民和自發移民,閱讀材料一和二,你認為它們分別屬于哪一種?
材料一屬于政府移民,材料二屬于自發移民。
(2)從材料二中可看出我國古代移民產生了什么作用和影響?
移民有利于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與共同發展。
(3)東漢三國以后,北方人民紛紛南遷,這一移民活動有什么歷史意義?
北方人民為避戰亂遷移到南方,為南方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技術和勞動力,極大地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為中國古代社會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
第二課 漢唐盛世—-帝國新政
班級 姓名
主備人:鮑華浩 審核: 授課時間:
一、課前導學:
(一)認清目標,明確要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隋朝統一對于多民族國家的歷史意義。
2、能力目標:以唐太宗為例,從君臣關系、國家政體、科舉制度等方面唐初盛世局面出現的原因。
3、情態目標:理解三省六部制、科舉制等新政對于中國后世的社會政治所產生的深遠影響。
(二)課前預習檢測
1.結束了魏晉南北朝長達四百多年的分裂局面,實現了南北統一的朝代是( C )。
A.北魏 B.北周 C.隋朝 D.唐朝
2.唐太宗時敢于直諫的著名諫臣是( A )。
A.魏征 B.房玄齡 C.杜如晦 D.姚崇
3.唐朝時被北方各族尊稱為“天可汗”的皇帝是( A )。
A.唐太宗 B.唐高祖 C.唐玄宗 D.唐高宗
4.科舉制作為一種選官制度,創立于( C )。
A.三國 B.兩晉 C.隋朝 D.唐朝
5、在三省六部制中,下轄六部,負責政令的執行的是( A )
A、尚書省 B、中書省 C、門下省 D、內史省
6.下列關于科舉制的說法錯誤的是( B )。
A.用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員
B.唐朝開始創立
C.它為社會發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門第不高的人可以憑才學參與政權
D.它是以才能作為選官的標準,是一種相對公平的選拔制度
(三)、疑難問題記錄
二、課堂助學:
(一)師生共同探討
1、唐太宗帝國新政簡表
措施 影響(作用)
政治 虛心納諫善于用人 保障決策的正確性、政治比較清明
完善三省六部制 提高行政效率、加強中央集權
完善科舉制度 選拔優秀治國人才
經濟 減免賦稅,減少力役 減輕農民負擔、促進經濟恢復和發展
民族 對少數民族一視同仁 促使民族關系融合
2、請你分析漢、唐兩朝前期出現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
A前期統治者接受前朝滅亡的教訓,調整統治政策,輕徭薄賦;
B鞏固和完善中央集權制度,維護國家統一、安定;
C加強同邊疆少數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發展了統一多民族國家;
D加強對外貿易和友好往來。
3.閱讀下列唐太宗的言論,回答問題。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若家給人足,朕雖不聽管弦,樂在其中矣。
材料三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從材料一中可以看出, 唐太宗認識到了什么實質性問題? 他為什么會產生這種認識?
唐太宗認識到君民關系如同舟水,要保持自己的統治就必須讓老百姓能生存下去。
唐太宗之所以有這樣的認識,是因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訓。
從材料二三分別可以看出唐太宗的什么思想?唐太宗講這些話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重視民生的思想,材料三反映的是唐太宗重視歷史、重視納諫的思想;
唐太宗講這些話的根本目的在于鞏固統治。
本著上述思想治國,唐太宗有哪些突出的治國措施和業績?
措施:政治上:任賢納諫,完善三省六部制,完善科舉制度;
經濟上:輕徭薄賦,發展生產;
民族政策:對少數民族一視同仁
功績:出現“貞觀之治”。
我們應該怎樣評價唐太宗?
唐太宗是我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吸取隋亡的教訓,注意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完善三省六部制與科舉制度;經濟上重視發展生產;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對各民族一視同仁,在對外關系上實行開放政策。在他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增強,出現了“貞觀之治”的局面。
三、課后鞏固:
1.觀察秦、唐兩個朝代中央機構的圖示,然后回答問題。
(1)唐朝機構與秦朝機構相比有了什么變化?它們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秦朝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必須絕對服從和執行皇帝的命令,政事無論大小都由皇帝裁決,開創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而唐朝的尚書、中書、門下三省之長并為宰相,并明確規定了三省職權,使國家政令的頒布都必須經過中書出令、門下審議、尚書執行的程序,進一步完善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它們的共同作用就是鞏固和加強中央集權。
(2)唐朝的這種制度叫什么?根據它們的職能分工說說這種制度在當時的積極作用。
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的實行,有利于防止不當的政令草率實行,有利于集思廣益。三省共同商議國家的政事,提高了行政效率。他們之間各有分工,既互相合作,又互相牽制,改善并加強了中央集權。
2.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有:“我們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試制度,是中國所采用的選舉制度,及其定期舉行的考試。”
材料二:孫中山說:“現在各國的考試制度,差不多都是學英國的。窮流溯源,英國的考試制度,原來是從我們中國學過去的。”
(1)中國古代通過考試來選拔官員的制度稱什么?最早實行的朝代是什么?
科舉制度,隋朝
(2)這種考試制度在實施初期有什么歷史作用?
科舉制度通過考試來選拔官員,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的標準,是一種相對公平的選舉制度,為讀書人創造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為社會發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
第二課 漢唐盛世—-盛唐氣象
班級 姓名
主備人:鮑華浩 審核: 授課時間:
一、課前導學:
(一)認清目標,明確要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武則天的“貞觀遺風”和唐玄宗前期的“開元盛世”。
2、能力目標:通過對曲轅犁的筒車的了解,理解科技推動人類進步的道理。
3、情態目標:通過學習唐代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以及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感受盛唐氣象,增強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責任感。
(二)課前預習檢測
1、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是__武則天__。
2.唐代社會生活豐富多彩,主要呈現出 中西互通 和 胡漢交融 兩大特點。
3.唐代瓷器以 越窯的青瓷 邢窯的白瓷 最負盛名.
4.“人無灌溉之勞,而田有常熟之利”反映了唐朝生產工具( A )創制的功效。
A.筒車 B.曲轅犁 C.翻車 D.犁壁
5.唐玄宗統治前期,唐朝帝國進入( D )
A、光武中興 B、文景之治 C、貞觀之治 D、開元盛世
6.把下列歷史現象按照時間先后順序進行排列,正確的是( C )
①開元盛世 ②貞觀之治 ③安史之亂 ④貞觀遺風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②④①③ D. ③②④①
7.唐都長安的第三行業是( C )
A、餐飲業 B、絲織業 C、珠寶業 D、制瓷業
8.被史學家郭沫若稱贊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的統治者是( C )。
A.唐太宗 B.唐玄宗 C.武則天 D.唐德宗
(三)、疑難問題記錄
二、課堂助學:
(一)師生共同探討
1. “開元盛世”(貞觀之治→貞觀遺風→開元盛世)出現是哪位皇帝時期?總體表現怎么樣?
唐玄宗前期
總體表現: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明顯增加,唐朝進入全盛時期。
2.讀右圖,完成相關題目。(3分)
(1)圖A的名稱是___曲轅犁___;
圖B的名稱是____筒車____。
(2)這兩項新農具廣泛使用的朝代是__唐朝__。
(3)請分別對兩種農具的作用和特點作介紹。
圖A:唐代江東地區使用的曲轅犁,設計巧妙,輕便靈活,回轉省力,能夠適應深耕和淺耕的不同需要。
圖B:筒車是一種新型的灌溉工具,可以隨水流動自行轉動,竹筒把水由低處汲取到高處,節省人力。
三、課后鞏固:
1.仔細觀察下面幾幅圖片,然后回答問題。
(1)上圖是唐代的陶俑,由綠、藍、黃等顏色組成,是唐朝的藝術珍品,被稱為什么?
唐三彩
(2)在這些藝術品中,胡人、波斯人被作為刻畫對象,反映出什么問題?
胡人、波斯人形象被作為刻畫對象,反映出唐代社會開放的社會氣象,當時中外往來十分頻繁。
(3)與這些陶俑同時期的文物中,有一些婦女騎馬的彩俑,這說明什么問題?
說明唐代婦女的生活比較開放自由。
2.閱讀資料回答問題。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倉廩俱豐實。
---《憶昔》
(1)材料中的“開元”是指哪一時期?
唐玄宗前期
(2)材料中的“開元全盛日”是什么意思?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開元全盛日”是指:開元年間,即唐玄宗統治前期,唐朝進入全盛時期。
主要表現:
社會經濟繁榮,新的農業生產工具得到廣泛使用,糧食產量提高,手工業發達,商業繁榮;
② 社會生活豐富多彩,呈現出中西貫通、胡漢交融、婦女生活比較開放自由等特點
(3)為何會出現“開元全盛日”?
①國家統一,社會局勢穩定,是盛世局面出現的大前提。
②唐初統治者吸收隋朝滅亡的教訓,輕徭薄賦,重視農業生產,新農具廣泛使用,為盛世局面出現創造了社會環境。
③唐玄宗前期任用賢能,勵精圖治。
(4)什么事件結束了“開元全盛日”的歷史局面?
唐玄宗后期,政局混亂,爆發了以邊防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為首的叛亂,史稱“安史之亂”。
第二課 漢唐盛世—-盛世文化
班級 姓名
主備人:鮑華浩 審核: 授課時間:
一、課前導學:
(一)認清目標,明確要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漢唐時期的史學、詩歌、宗教、書法、繪畫和雕塑等文化藝術方面輝煌燦爛的成就,感受漢唐盛世的風采。
2、能力目標:理解、分析漢唐盛世出現的背景,并以歷史的辯證的眼光看待歷史現象。
3、情態目標:在學習中華文明的發展歷程和偉大文化成就的過程中,培養民族認同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二)課前預習檢測
1.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 C )。
A.司馬遷的《史記》 B.班固的《漢書》
C.司馬光的《資治通鑒》 D.陳壽的《三國志》
2.佛教傳入我國是在( B )。
A.西漢初年B.西漢末年C.東漢末年D.三國以后
3.下列不屬于玄奘和鑒真共同點的一項是( D )。
A.都生活于唐朝
B.都是著名的僧人
C.都為佛教的傳播作出了重大貢獻
D.都去印度求取佛經
4.唐朝的統治者對道教特別推崇,曾親自為道教經典《道德經》作注的皇帝是( C )。
A.唐太宗B.武則天C.唐玄宗D.唐高宗
5.下列有關《史記》的敘述,正確的是( B ).
A.是西漢史學家司馬光編寫的一部史學巨著
B.被魯迅稱贊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C.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景帝約三千年的史實
D.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
6、被后人尊稱為“詩仙”的是( A )
A.李白 B.李賀 C.李商隱 D.杜甫
7.唐代時期有特殊地位的宗教是( B )
A.佛教 B.道教 C.喇嘛教 D.伊斯蘭教
(三)、疑難問題記錄
二、課堂助學:
(一)師生共同探討
1.簡述盛世文化主要變現在哪些方面?
史學: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史記》,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魯迅稱贊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詩歌:唐朝詩歌數量眾多,內容豐富,影響最大的是“詩仙”李白和“詩圣”杜甫;
宗教:西漢末年佛教傳入中國內地,東漢末年本土宗教道教產生,唐代統治者特別推崇,以《道德經》為經典;
藝術:這一時期藝術絢麗多彩,繪畫、雕塑、音樂、舞蹈都大方光彩。
2.把左右兩邊的相關項用線連起來。
書圣         李 白         《七月都下帖》
杜 甫         《女史箴圖》
顏體         王羲之         《歷代帝王圖》
顧愷之         《多寶塔碑》
詩圣         顏真卿         《蜀道難》
詩仙         閻立本         “三吏”“三別”
《蘭亭序》
《洛神賦圖》
三、課后鞏固:
1.“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說的是讀書求學的人通過科舉考試后,一步登天,由貧民一躍而成高官。魯迅先生對這種科舉制度是深惡痛絕的,他筆下的孔乙己就是科舉制度毒害下的畸形產物。試回答下列問題。
(1)科舉制度產生于何時?進一步完善于何時?
科舉制度創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
(2)你認為科舉制度的形成在當時是進步的還是落后的?為什么?
科舉考試在當時是進步的。科舉制的實行打破了魏晉以來只有權貴子弟才可以做大官的制度,它通過考試來選拔官員,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的標準,是一種相對公平的選拔制度,為讀書人創造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為社會發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
(3)魯迅先生為什么對科舉制深惡痛絕?
因為科舉制發展到后來,鉗制了人們的思想,不可能培養出有真才實學的人,只能造就統治者忠實的奴仆。所以魯迅先生對這種制度深惡痛絕。

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郭沫若有詩曰:“舍己為人傳道藝,唐風洋溢奈良城。”(奈良即日本奈良城)
詩句贊揚的是歷史上哪件事?此事發生在哪位皇帝在位時期?
鑒真東渡日本,唐玄宗
詩句中的“傳道藝”指的是什么?
鑒真去日本傳播佛教還將盛唐的醫藥、建筑、雕塑、繪畫等知識與技術傳播到日本
請你說說他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作出了哪些貢獻?
傳播了唐朝先進文化,對日本的醫藥、建筑、雕塑、繪畫等方面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也加深了中日人民的友誼。
玄奘又是怎樣一位人物,請分析相同和不同點。
玄奘是唐太宗時期高僧,到達天竺(今印度半島)求取佛經,著《大唐西域記》
相同點:都致力于佛教傳播,為佛教的傳播作出了突出貢獻。
不同點:玄奘是唐太宗時期高僧,到達天竺(今印度半島)求取佛經,將印度佛教文化以及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等介紹到中國;鑒真是唐玄宗時期高僧,將中國的佛教、醫藥、建筑、雕塑、繪畫等文化傳到日本
第二課 漢唐盛世—-絲綢之路與大運河
班級 姓名
主備人:鮑華浩 審核: 授課時間:
一、課前導學:
(一)認清目標,明確要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有關的圖片和文字資料,使學生對中國古代的絲綢之路、京杭大運河、以及當代的歐亞大陸橋的概況有一個清晰地了解,充分認識絲綢之路、大運河的歷史作用。
2、能力目標:通過在地圖上走絲綢之路和尋訪大運河,掌握一定的搜集、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
3、情態目標:正確評價大運河,學會全面辨證地分析歷史現象。
(二)課前預習檢測
1. 張騫 出使西域后,開通了一條從 長安 向西,經 河西走廊 ,通往中亞、西亞,直達 歐洲 的交通大道,這就是著名的“ 絲綢之路 ”。
2. 隋煬帝 時,開鑿了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大運河以 洛陽 為中心,北達 涿郡 ,南至 余杭 ,全長四五千里,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3. 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座重要城市,那里的壁畫世界聞名( C )
A、長安 B、泉州 C、敦煌 D、洛陽
4、隋大運河四段中,經過浙江余杭的是( D )
A、永濟渠 B、通濟渠 C、邗溝 D、江南河
5.隋朝大運河的中心是( B )
A、長安 B、洛陽 C、涿郡 D、余杭
6、絲綢之路溝通的兩大洲是( B )
A、亞洲非洲 B、亞洲歐洲 C、歐洲非洲 D、亞洲美洲
7.下列詩句所包含的地名,與古代絲綢之路沒有關系的是( D )
A、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B、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C、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D、暖風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三)、疑難問題記錄
二、課堂助學:
(一)師生共同探討
1.讀《絲綢之路示意圖》,完成相關題目。
(1)圖中字母所示的絲綢之路的起止點及經過的重要城市名稱:
A、___長安____;
B、___羅馬____;
C、___敦煌____;
D、____樓蘭___;
E、_君士坦丁堡_。
(2)絲綢之路開通的朝代是 西漢 , 張騫 為開通絲綢之路作出了最大的貢獻。
(3)絲綢之路大致經過哪些國家?(4個)
中國、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意大利
(4)絲綢之路在我國主要經過哪些地形?
經過陜甘高原、烏鞘嶺、塔克拉瑪干沙漠、天山、昆侖山、帕米爾高原、伊朗高原等
(5)西漢為保障絲綢之路的暢通,曾經在今天天山南北設置了什么機構
漢宣帝時期設置了西域都護府管理天山南北的西域事務。
2.讀P101圖4-59完成P102填空題。
三、課后鞏固:
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唐朝著名文學家皮日休有詩云: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另一位詩人胡曾也寫了一首詩:千里江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錦帆未落干戈起,惆悵龍舟更不回。
(1)、上述詩中的“此河”與“千里江河”均指哪條河?下令開鑿者是誰?
“此河”與“千里江河”均指:京杭大運河
隋煬帝
(2)、你是如何評價“此河”的開鑿?
一方面隋煬帝開鑿京杭大運河勞民傷財,消耗了大量物力財力,給老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另一方面大運河的開通解決了南北水路交通問題,加強了政治統治,使得沿線城鎮迅速發展起來,有利地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
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絲綢之路”、“絲道”是指把中國的絲織品運往地中海沿岸諸國橫跨亞歐的古代貿易之路。
19世紀末德國的地理學家李希德·霍芬在中國的甘肅省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考察時,看到從東面來的商隊,便想這是否就是古代運送絲織品的通道呢?他在其所著的《中國》一書的第一卷中第一次將這條路命名為“絲綢之路”,此后,絲綢之路這一詞便被廣泛地用于泛指古代連接東西方兩個世界的貿易之路。
“絲綢之路”全長7 000多千米,從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15世紀,將中國古老的文化、印度文化、希臘文化與波斯文化聯結起來。除了將最重要也是最大量的絲綢傳到西方外,還有大量的生產技術;也先后傳到了中亞和歐洲,同樣西方和中亞的物產、宗教、天文、歷法等也傳入中國。
絲綢之路是以中國為起點的中西交通大動脈,是中國文化輸出、中西文化交流、貿易交流的主要路線。絲綢之路又是以中國為中心向外輻射的路線。兩千余年光耀史冊的絲綢之路,其中大半是以長安為中心,輻射出漢唐光輝。
(1)“絲綢之路”的起點在哪兒?
長安

(2)“絲綢之路”的開通,對當時的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產生了什么樣的作用?
①它成為東西方貿易往來的重要通道。中國的絲綢、瓷器、漆器等物品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了西方;西方的珍珠、玻璃制品、寶石等物品也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
②伴隨著貿易的往來,絲綢之路也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中國的生產技術等科技成就由此路傳到了西方;同樣西方的宗教、天文、歷法等文化也由絲綢之路傳到了中國。
③“絲綢之路”溝通了歐亞兩塊大陸,在古代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史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3)如果讓你設計一條“探尋古絲綢之路”的旅游路線圖,你認為要經過現在哪些國家和城市?選取你最熟悉的一個國家(或城市),給大家講一講它在古絲綢之路上美麗動人的故事、傳說。(或給大家介紹一處古絲綢之路上的名勝古跡)
(略)
魏,洛陽,曹丕,220-266年
蜀(國號漢),成都,劉備,221-263年
吳,建業,孫權,222-280年
圖A
圖B
PAGE大橋鎮中學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上)第四單元講學稿
第一課 從封邦建國到一統天下(第2課時)
班級 姓名
主備人:顧滕 審核: 授課時間:
課前導學:
認清目標,明確要求
教學目標:
1.掌握春秋爭霸和戰國七雄。
2.理解商鞅變法的目的、內容和影響。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齊恒公稱霸,商鞅變法。
難點: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出現的原因及影響,商鞅變法對歷史的推動作用。
格物致知
公元前770年,_____________把都城向東遷到今河南洛陽,歷史上稱為_____________。這一時期也稱_____________時期。
春秋時期,農業生產中開始使用______農具和________技術,大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閱讀課文P72的閱讀卡
①“春秋”一詞來源于哪部著作?該著作記載了我國歷史上哪段歷史?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這一時期的社會有什么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戰國是指哪一歷史時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春秋五霸”中最先稱霸的是_____________,他任用__________為相,改革_____________,發展___________,是齊國稱為諸侯國中勢力最強的國家;打出“_____________”的旗號,在諸侯國中樹立了威信;召集諸侯國在_____________會盟,確立霸主地位。
“戰國七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秋晚期,由于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出現了私有財產,同時也出現了_____________,到了戰國時期,他們先后在各國掀起變法運動,有魏國的___________變法,楚國的___________變法,秦國的___________變法等。
_____________,商鞅開始變法運動。變法內容有:①廢除土地國有制,承認_____________,允許土地自由買賣。②獎勵_____________,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 人,可以免除徭役。③獎勵___________,立了軍功的人,按照功勞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④建立_____________,把原來的居民聚落合并為縣,由國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
與其他各國的變法相比,商鞅變法有什么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置疑:(預習之后,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請記下來,課堂上我們共同探討)
二、課堂助學:
(一)預習交流展示
(二)師生共同探討
春秋爭霸局面出現的原因有哪些?
簡要評析春秋爭霸在歷史上所起到的作用。
①積極作用:
②消極作用:
3.簡要概括在諸侯爭霸中,齊國最先稱霸的原因有哪些?
從政治上和戰爭上分析,與春秋時期的戰爭相比,戰國時期的戰爭有什么不同?
①政治上:
②戰爭上:
戰國時期,出現的新興地主為什么要在各國掀起變法運動?
5.商鞅變法在秦國得到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產生了什么重大影響?它屬于什么性質
①原因:
②重大影響:
③性質:
從商鞅變法中你得到什么啟示?
小結課文
今天學習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
課后鞏固
1.春秋戰國時期是社會轉型的歷史大變革時期,推動變革的根本動力是( )
A.生產的發展 B.爭霸的需要 C.分封制衰落 D.人民的愿望
2.鐵農具和牛耕技術開始用于農業生產是在( )
A.商朝 B.春秋 C.戰國 D.秦朝
3.將下面成語與對應的歷史人物連線。
A.臥薪嘗膽 a.楚莊王
B.退避三舍 b.越王勾踐
C.一鳴驚人 c.管仲
D.老馬識途 d.晉文公
PAGE
1大橋鎮中學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上)第四單元講學稿
第三課 多元文化的交融與世俗的時代(第3課時)
——情趣無限的世俗生活
班級 姓名
主備人:汪明新 審核: 授課時間:
課前導學:
認清目標,明確要求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了解宋元時期城市、鄉村居民以及歲時節日普通大眾的社會生活;了解宋元時期大型娛樂場所—瓦子勾欄,了解雜劇“說話”的發展和繁榮;了解宋朝時期中國的傳統節日里豐富多彩的活動。
2.過程方法:閱讀、搜集文字圖片材料,描述宋元時期人們的生活情況,體會中國傳統節日的發展變化。認識到我們的生活其實是歷史的延續,養成關注普通民眾社會生活的意識和態度。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對宋元時期老百姓的生活、城鎮鄉村的娛樂活動、節日習俗的了解等,初步樹立正確的歷史觀,認識到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人,是歷史的創造者。從歷史傳統中體驗民族精神,并初步思考如何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相協調。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分析探究宋元時期人們社會生活的豐富多彩與經濟發展的聯系。
難點:引導學生開始關注身邊的現實生活,并促進他們養成關注普通民眾生活的意識和態度。
格物致知
傳統生活方式的形成與變化
(1)中國人的傳統生活方式基本形成于何時?( )
(2)這一時期,人們的日常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
城市居民的活動不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逢年過節吃 、燃放 ,使用
等高起高坐的家具。
2.瓦子
(1)什么叫瓦子?它最早出現在什么朝代?
瓦子也叫 、 ,是一種大型的綜合 場所。
朝代:
(2)瓦子的出現,給人們日常生活帶來了什么變化?

(3)在“構欄”里上演的豐富多彩的節目中,最吸引觀眾的節目是什么?( )。這種藝術源于什么時代?( )。到什么朝代成為一種成熟的戲曲藝術?( )。
(4)課本圖4-79《宋墓石刻》、圖4-80《元雜居陶俑》反映當時什么樣的現象?
3.元雜劇
(1)課本圖4-82《元代鄉村戲臺》說明了什么?
(2)完成課本112頁活動題
4.傳統節日
(1)傳統節日有 等
(2)課本閱讀卡《元宵節》和古詩《元日》的學習
①元宵節起源于什么朝代?在這一天人們會進行哪些娛樂活動?
②《元日》這首詩反映了北宋過新年的哪些習俗
置疑:(預習之后,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請記下來,課堂上我們共同探討)
二、課堂助學:
(一)預習交流展示
(二)師生共同探討
1.宋元時期的世俗生活如此豐富多彩,你認為與哪些因素有關?
2、為什么有些娛樂活動在今天還存在并流行著?
小結課文
今天學習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
課后鞏固
1、中國人傳統的生活方式基本形成于( )
A、漢代 B、三國 C、隋唐之際 D、唐宋之際
2、宋元時期上演的豐富多彩的節目中,最吸引觀眾的是( )
A、雜劇 B、京劇 C、越劇 D、黃梅戲
3、雜劇起源于( )
A、隋唐之際 B、唐宋之際 C、宋金時期 D、明清時期
4、中國的傳統節日大多起源于( )
A、漢朝 B、唐朝 C、宋朝 D、夏朝
5、下列對唐朝都城長安和南宋都城臨安相同點敘述,正確的是( )
A、過年放煙火,趕廟會 B、都有“市”有“坊”,界限分明
C、可觀看勾欄里上演的雜劇 D、是擁有眾多人口的大都會
6、王安石的《元日》中寫到“千門萬戶瞳瞳日是,總把新桃換舊符”,這首詩反映了( )
①傳統節日春節的習俗 ②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習俗③宋朝百姓在過年時有貼桃符的習俗④宋朝文化的繁榮景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PAGE
2第二課 歐洲中世紀與基督教文明 (第2課時)
主備人:汪明新 審核: 授課時間:
班級: 姓名: 學號:
一、課前導學:
(一)認清目標,明確要求: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要求學生了解封建莊園的布局特點及影響,理解封建莊園經濟的特點,體會農奴的悲慘生活,進而了解西歐封建制度的形成及其特點;了解城市的興起和行會制度的概況。
2、過程與方法:
根據提供的圖文信息,引導學生學會從不同途徑查找分析相關歷史信息,提高學生分析、比較、整合、概括歷史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懂得封建經濟的發展、工商業的活躍是城市興起的重要前提,城市的發展又推動了封建經濟的發展,認清封建莊園經濟和城市間的關系,體會農奴和市民的生活,體會城市和行會對西歐政治經濟發展的影響。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封建莊園經濟特點,農奴和市民生活及差異。
教學難點:西歐城市的興起及對近代西歐社會發展影響
(三)自主學習,認真準備:
做好課前的有關準備:閱讀教材和歷史與社會圖冊,完成教材中的活動題。
預習自我檢測:
填空題
1、中世紀鄉村莊園的主人主要是哪些人? 。莊園經濟有何特點:

2、在中世紀的領主莊園里,農奴的生活狀況怎樣?地位如何?
生活狀況: 。
地位: 。
3、讀課本圖3-23《歐洲中世紀莊園》,回答問題:
(1)莊園中有哪些建筑?住著哪些人?
(2)莊園的布置有什么特點? 。
(3)在莊園內,農奴與莊園主的關系怎樣?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農奴的地位?
關系:
地位:
4、歐洲中世紀什么時侯原有的城市復蘇,新興城市不斷涌現?其中有哪些城市較為著名?
時間:
著名城市: 。
5、閱讀教材第59頁閱讀卡《“城市的空氣使人自由”》回答問題:
(1)西歐的城市坐落在哪里? 。
(2)城市居民要受到國王和封建主的任意盤剝。為了改變盤剝的生活狀況,城市居民采取怎樣的斗爭方式?

(3)通過斗爭取得了怎樣的成果?
6、行會產生的原因是:①

后來行會的政權利如何?
7、閱讀教材第60頁圖3-25行會徽章,回答問題:
(1)中世紀的西歐手工業行會有哪些主要規定?
(2)三枚徽章分別代表哪一手工行業?
(3)這些徽章有何特點?
置疑:(預習之后,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請記下來,課堂上我們共同探討。)
二、課堂助學:
(一)預習交流展示
(二)師生共同探討
1、比較中世紀的鄉村生活和城市生活的最主要不同點:
政治角度 經濟角度
鄉村
城 市
三、小結課文
今天學習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
四、課后鞏固:
作業本第34頁第10、11題大橋鎮中學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上)第二單元講學稿
第二課 早期國家的形成(2)
主備人:陳海云 審核:汪明新 授課時間:
班級: 姓名:
一、課前導學:
(一)認清目標,明確要求: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圖文結合,觀察和認識文字、城市、國家的出現,生產力的提高、社會分工的發展和階級的分化,認識和理解國家的出現和形成。國家的出現,是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
(2)、了解作為權利象征的金字塔、九鼎等,充分認識王權的實質。了解不同階層人們的遭遇和地位,尤其是通過分析印度的等級制度、中國的分封制度,認識人類社會有了明顯的階級分化。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圖文結合分析城市居民所生活的不同條件,理解和分析貧富差別的出現、社會的逐漸分化;也可以通過城市的規模和布局,了解不同階層居民的生活狀況。
(2)、嘗試用歷史的、辨證的眼光分析軍隊和刑法在早期國家形成時期的作用。
3、情感態度價值觀:
使學生初步樹立階級的觀念,培養對勞動人民的感情。如國家的形成、王權神圣。
(二)自主學習,認真準備:
課前的有關準備:盡可能多的收集各種文字、圖片、實物。講述早期國家形成中的有關故事,并進行評述;
閱讀教材和歷史與社會圖冊,完成教材中的活動題和課后自我測評。
預習自我檢測:
Ⅰ、填空題
1、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中, 和 是統治階級,
和 是被統治階級。
2、商朝社會的主體是 ,他們平時從事集體耕作,戰時出征。
3、古代埃及建立了一支常備軍,由 親自統帥,軍事將領具有較高的地位。
4、古巴比倫的 ,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成文法典。
5、根據所學知識,填寫下表(古代印度種姓制度)
地位 等級 等級名稱 代表的社會階層 該階層的職責或義務
置疑:(預習之后,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請記下來,課堂上我們共同探討。)
二、課堂助學:
(一)師生共同探討
下列材料摘自《摩奴法典》,閱讀史料,回答問題。
“婆羅門,由于從身體德最高尚部分出生,由于是最先出生且掌握‘歷史知識’而理應為一切創造物的主宰。”
“婆羅門可以確信不疑地享有首陀羅的財產……”
“……婆羅門主人得強迫其首陀羅執行屈辱的服役,因為他是在為神創造出來的婆羅門服役的。”
“‘國王’應極力使吠舍與首陀羅執行自己的勞動,因為他們逃避自己的義務時,則使整個世界動搖。”
你能否推斷出,這是什么地方的法律條文?
這些條文反應了什么制度?說明什么問題?
國王在這一制度下屬于哪個等級?
從這個法典中的內容來看,婆羅門、首陀羅之間的差異是由什么決定的?
(5)制定上述條文的目的是什么?
三、小結課文
文明古國 城市的出現 王權神圣 社會等級 軍隊與刑法
古代埃及
古巴比倫
古印度
古中國
四、課后鞏固:
(一)自我檢測:
1、在古代埃及,處在社會最底層 ( )
A 、僧侶 B、工匠 C、農民 D、奴隸
2、中國第一位出現在文字記載中的女將領是( )
A、木蘭 B、婦好 C、女媧 D、嫘祖
3、我國商朝奴隸的主要來源是( )
①戰俘 ②牧民 ③貴族 ④罪犯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4、在古代印度,有一戶人家,在城市里有著自己的住房,開著一家棉布店,同時銷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你認為這戶人家屬于( )
A、婆羅門 B、剎帝利 C、吠舍 D、首陀羅
5、在河南二里頭遺址出土了三十多具夏代殉葬者的骨架,有的雙手呈捆綁狀,有的身首異處。這說明( )
A、奴隸社會比原始社會野蠻 B、商朝已經有了嚴酷的法律
C、奴隸主對奴隸進行殘酷壓迫 D、戰爭給人類社會帶來了災難
4、完成圖冊第47頁
(二)課后小結
PAGE
2第二課 原始農業和先民的家園(1)
主備人:陳海云 審核: 授課時間:
一、課前導學:
(一)認清目標,明確要求:
學習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通過對出土文物圖片的分析,體會史前時代的歷史是先民不斷努力創造的,從中體會到我們的先民們的勤勞、勇敢和智慧,培養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②通過小口尖底瓶的汲水實驗,培養同學們動手能力、勇于探究的精神以及對先民的敬慕之情,激發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過程與方法:①能大致描述新石器時代先民的社會生活變化的基本線索,明確農耕、畜牧、定居是人類在史前時代的巨大進步。②能初步比較我國黃河流域的半坡遺址和長江流域的河姆渡遺址所體現的不同文化類型。③通過對比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房屋,了解自然環境因素、地理環境和氣候特點對人類生活以及歷史進程的影響,感悟并思考人與自然的相互關系,知道歷史上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④能夠從巖畫、器物等反映人類早期文化成就的實物資料中觀察先民的精神世界。
3、知識與技能:①基本概念:原始農業、畜牧業、生產工具、磨制石器、定居生活、農業村落、精神家園;②世界主要農作物和馴化動物的起源地。③新石器時代的代表河姆渡遺址和半坡遺址:距今的年代、生活的地區、生活的環境、生活和生產方式; ④新石器時代人們的精神生活(藝術、初步的科學知識、宗教信仰、圖騰崇拜)。
學習重點與難點:①教學重點:通過實物資料了解新石器時代先民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②教學難點: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幾種基本觀點[“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理解與分析。
(二)自主學習,認真準備:
收集案例并做分析:盡可能多的收集各種文字、圖片、實物。講述史前社會有關故事,并進行評述。
做好課前的有關準備:閱讀教材和歷史與社會圖冊,完成教材中的活動題和課后自我測評。
預習自我檢測:
Ⅰ、填空題
1、大約一萬年以期,氣候環境和人口的增加,僅靠 、 難以滿足人類對食物的需求。于是,人們經過長期的嘗試摸索,載培了某些 ,馴養了一些 。于是就逐漸產生了原始 和 。
2、伴隨著農耕畜牧的出現, 有了顯著的改進。開始出現了磨制石器,以 為主要生產工具的時代,被稱為新石器時代。這時候的主要石器有 、 、 、 、 、 。
3、新石器時代居民發明 用來蒸煮和儲存食物。
4、世界上最早的農業村落出現在 地區。農業村落的出現意味著人類實現了 。
5、我國余姚的 ,距今約 出現了農業和畜牧業。當時居民以 為主食,以 作為陶器的一大特色。我國陜西西安的半坡村居民多住 ,以 為糧食作物。
Ⅱ填表題
不同點: 河姆渡遺址 半坡遺址
生活時間
生活自然環境特點
房屋建筑特點
農作物
馴養動物
陶器
相同點
Ⅲ讀圖1—12世界主要農作物和馴化動物的起源地,說說主要分布在哪幾大洲?
Ⅳ置疑:(預習之后,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請記下來,課堂上我們共同探討。)
二、課堂助學:
(一)預習交流展示
(二)師生共同探討
1、原始農業和畜牧業的產生與發展,對人類社會產生了哪些影響?這種影響與農業的產生,家畜的馴養,陶器的發明有什么關系?有什么好處?
新石器時代與舊石器時代相比,新在哪里?(兩個方面的表現)
三、小結課文
今天學習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
四、課后鞏固:
(一)自我檢測:
1、標志著人類從食物的采集者轉變為食物的生產者的是 ( )
A、 原始農業和畜牧業產生 B、打制石器出現 C、磨制石器出現
D、火的出現
2、新石器時代的主要生產工具是( )
A、 打制石器 B、 磨制石器 C、木棒 D、 石鐮
3、考古學家的、把史前時代分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依據是( )
A、居住條件的變化 B、生產工具的變化 C、原始農業的出現
D、宗教信仰的產生
4、完成圖冊第43頁
(二)成長寫真大橋鎮中學七年級思想品德(上)第五單元講學稿
法律是什么
班級學號 姓名
主備人:高來法 審核: 授課時間:
一、課前導學:
(一)認清目標,明確要求
知識目標:學習法律觀念、法律規定的內容以及法律的特征。
能力目標:了解法律本質基礎上理解我國法律是人們意志和利益的體現。
情感目標:培養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
(二)課前預習檢測
1、 明確地規定,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允許做。法律是反映 意志,它是由國家制定或 ,并由 來保證實施,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 。
2、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規則,下列選項中不是規則的是( )
A、道德 B、法律 C、中學生守則 D、調查報告
3、下列選項中對法律認識正確的是( )
A、法律是約束普通百姓的一種規則 B、法律是國家領導人制定的一種規則
C、法律是一種具有強制性的特殊規則 D、制定法律就是為了懲治違法犯罪的人
4、2008年某日《法制日報》報道,年僅15歲的江西省鉛山少年小于,溜冰時假裝被撞,然后強行搶走他人現金500元,湖里區法院以搶劫罪判處其有期徒刑10個月。該案的判決表明( )
A、中學生要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B、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
C、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D、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
5、下列能體現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這一法律特征的是( )
①溫總理簽署385號國務院令,公布《法律援助條例》 ②王懷忠因受賄罪和財產來源不明罪依法被判處死刑 ③環保部門倡導不隨意丟棄垃圾 ④程某因販毒依法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④
(三)疑難問題記錄
二、課堂助學:
(一)預習交流展示
(二)師生共同探討
1、什么叫法律?
2、法律主要規定什么內容?
3、法律有什么特征?
三、課后鞏固:
1、創制國家法律的主要方式是( )
A、全民公決 B、國家制定或認可
C、國家各機關自行制定 D、法庭制定
2、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是法律的( )
A、主要內容 B、基本要求 C、階級本質 D、最主要的特征
3、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是( )
A、法律 B、法規 C、道德 D、社會公約
4、我們通常講的“國法”意思是說( )
A、憲法 B、法律法規 C、國家最高法律
D、除國家外任何公民個人或社會組織,都無權制定法律
5、法律作為特殊的行為規范,用以維系的手段是( )
①軍隊、警察、法庭、監獄 ②社會輿論與習俗
③國家強制力 ④人們的信念
A、①③ B、②④ C、③ D、①
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胡長清在擔任國務院宗教事務局副局長、江西省副省長期間,利用職權收受和索取他人財物,折合人民幣達700多萬元。2000年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判處他死刑。他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因經濟犯罪被處極刑的職務最高的干部。
(1)法院對他的判決體現了法律什么特征?
(2)維護了法律什么?
(3)從法院的判決來看,說明了什么問題?
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2004年3月,經第十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通過,把黨的十六大會議重要精神“三個代表”寫入憲法。這不僅豐富了現行憲法的重要內容,而且還體現了時代的特征。
請結合教材內容回答:“三個代表”寫入憲法,反映了什么問題?
生活離不開法律
班級學號 姓名
主備人:高來法 審核: 授課時間:
一、課前導學:
(一)認清目標,明確要求
知識目標:學習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能力目標:能夠運用法律解決生活中問題,通過法律保護合法權利。
情感目標:正確認識法律的作用,樹立法律意識。
(二)課前預習檢測
1、在無法通過其它方式協調解決矛盾的情況下,就應運用( )來解決。
A、武力 B、法律 C、放棄 D、聚眾報仇
2、當公民在社會生活中發生糾紛和矛盾時,往往是上法庭打官司,這說明( )
A、法律是解決糾紛的惟一方式 B、矛盾和糾紛只有在法庭上才能解決
C、矛盾和糾紛無法通過其它方式解決 D、法律能解決人們之間的糾紛,協調相互之間的關系
3、對法律的作用理解不正確的是( )
A、法律為生活制定規矩 B、法律可以解決人們之間的關系
C、法律是專門制裁違法犯罪的 D、法律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4、法律是與人的生活密切相關的,因為( )
①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法律 ②我們生命的每一刻都不能脫離法律
③法律能解決我們生活中所有的問題 ④法律是每個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基本依據和保障
A、①②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法律承擔著制裁違法犯罪的重要使命。法律制裁是( )
①直接針對違法行為 ②使違法者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③使被害者的合法權利得到保護 ④社會打擊違法者
A、①② B、①②③ C、③ D、④
6、《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在道路上發生的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傷亡,當事人對事實及成因無爭議的,可以即行撤離現場,恢復交通,自行協商處理損害賠償事宜。這說明( )
①法律不是解決矛盾和糾紛的惟一方式 ②道路安全事故都不可以私了
③交通法只管人身傷亡事故 ④人們可以通過協商的方式解決糾紛
A、①④ B、② C、③ D、④
7、欠錢不還,損壞別人財物,銷售劣質商品,都是( )
A、違法行為 B、正當行為 C、民事違法行為 D、刑事違法行為
8、法律與人的生活是緊密相關的,它伴隨人生的( )
①生命的每一刻 ②整個歷程 ③青年時代 ④半輩子
A、①② B、① C、② D、①②③
9、糾紛在無法“私了”和調解的情況,就必須運用( )來解決。
A、逃避 B、打斗 C、法律 D、諒解
(三)疑難問題記錄
二、課堂助學:
(一)師生共同探討
1、在人的一生中,要經過嬰兒、兒童、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各階段的生活。在每一生活的階段中都有相應的法律伴隨您。未成年時有《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青年時有《教育法》、《兵役法》等;中年時有《勞動法》、《選舉法》等;老年時有《老年人權益保護法》等等。
(1)從材料中可以看出:人的生活與法律的關系怎樣?
(2)從法律對人生活的角度出發,談談法律的作用?
2、某中學食堂的一位工友,由于他和管理食堂的領導發生了勞資矛盾,心里一時想不通。而其領導也沒有及時地去與他溝通,消除誤會,而使他積怨已深,變怨為恨,時刻思考著如何報復這個領導。在一個陰天的日子,這位工友乘人不備的時候,將事先準備好的鼠藥――毒鼠強,投入到學生的菜飯中,造成50多人中毒,3人死亡,5人變成植物人。這就是安鄉原來轟動全省的特大投毒案。
①、法律是不是解決糾紛的唯一方式?
②、這件事告訴人們,當生活中與人發生矛盾和糾紛時應該怎么辦?
③、法律除了為生活制定規矩,解決糾紛、協調關系外,還有其他什么作用?
三、課后鞏固:
1、初三學生張×無視學校紀律,經常課不上,作業不做,外出打電游、上網。由于欠了老板不少錢,他開始只向低年級學生討錢,后來索性就搶,并打殘了學生湯×。他的行為湯×全知,但他沒有檢舉揭發。直到自己被打傷以后才揭穿他,真相這才大白于天下。
(1)分別列出張×的違法行為和犯罪行為?
(2)湯×的行為是什么行為?
2、有位姓李的居民,因宅地邊界爭端與鄰居發生糾紛,并被鄰居打傷。李不服輸,將鄰居告到了鄉司法所。司法人員經過調查作出了這樣的處理:鄰居為李出醫藥費1000元,并賠禮道歉;李退出多占的宅地。事后雙方重歸于好。
(1)此事體現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2)司法人員采用什么方式解決糾紛的?
3、某鄉鎮碼頭有位居民開茶館,長期為他人賭博提供場所和打掩護。一日被鄉派出所抓出了,給拘留3天,處罰款3000元。
(1)此例體現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2)解決問題的方式是什么?
維護權利 履行義務
班級學號 姓名
主備人:高來法 審核: 授課時間:
一、課前導學:
(一)認清目標,明確要求
知識目標:權利義務觀念、內涵以及權利義務關系。
能力目標:初步學會依法維護權利,積極履行義務。
情感目標:懂得尊重他人權利,履行自己的義務。
(二)課前預習檢測
1、 是指法律賦予公民享有的某種權益。權利的維護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這三個內容是 、 、 。
2、義務是指法律規定的公民應該履行的 。義務體現著社會、國家對公民的要求。法律上的權利和義務是 ,既沒有無權利的 ,也沒有無 的權利。公民在享有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相應的 。
3、權利是法律賦予人們享有的( )
A、義務 B、責任 C、某種權益 D、某種約束
4、個人擁有健康和自由,享受生活的樂趣,這對你而言是( )
A、權利 B、義務 C、既是權利又是義務 D、兩者都不是
5、公民行使權利的時候,不得( )
①超過法律規定 ②損害國家、集體、社會的利益
③損害他人的合法權利 ④在合法權利之外謀取非法利益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6、對未成年人的權利和義務,觀點不正確的是( )
A、未成年人與成年人一樣享有廣泛的權利
B、我國法律特別重視對未成年人的保護
C、要求人們特別尊重未成年人權利
D、未成年人只享受權利、可不履行義務
7、權利和義務的( )既要求公民增強權利觀念,依法維護權利,又要求增強義務觀念,積極履行義務。( )
A、一致性 B、相同性 C、不等性 D、重要性
8、依法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是公民( )的集中體現。( )
A、熱愛祖國 B、法律意識 C、品德高尚 D、守法
9、不論地位、身份、年齡、性別如何,每個人都擁有同樣的( )
A、義務 B、權利 C、利益 D、教育
10、關于權利和義務關系的表述,正確的是( )
①沒有無權利的義務 ②權利是法律規定的
③義務也是法律規定的 ④沒有無義務的權利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1、在法律中,維護權利主要包括的內容是( )
①權利 ②依法行使權利 ③依法享有權利 ④尊重他人權利
A、①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12、公民要維護權利,就必須履行義務,( )是享有權利的前提。( )
A、享有權利 B、履行義務 C、法律保障 D、國家強制力
(三)疑難問題記錄
二、課堂助學:
(一)預習交流展示
(二)師生共同探討
1、什么是權利?維護的權利內容有哪些?
2、什么叫義務?要怎樣履行義務?
3、權利和義務的關系如何?
三、課后鞏固:
1、一天上學的時候,汪明背著書包正好走到一個街道的轉彎處,有兩個青年不知在交換著什么,接著,其中的一位急忙地跑進了附近的一座廁所。汪明已不只一次地看見他倆,心想:他倆每次都那么神秘,是不是在做毒品交易?昨天老師說過:要珍惜生命,拒絕毒品。敢于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于是,他到公用電話亭打了“110”,警察跟蹤追擊,順藤摸瓜,破獲了一個販賣毒品的犯罪團伙。
汪明的行為是什么行為?
2、學生曹昊去商場購物,看上了自己心盼已久的“文曲星”。營業員見了忙說:“一年保修,三月包換,貨真價實。”他就買了一個高興地回家。可沒用上一月,顯示屏就不現影了。他拿上發票去找營業員,要求更換一個。可營業員說:“你已經用這么久了,我們不好賣,放在這,我們給你修”。小曹怎么說營業員都不肯換新機,只好讓他修。半月后去取時,營業員要他出70元錢的修理費。小曹說:“你保修卡上不是說:一年保修嗎?怎樣還收錢?”于是兩人便爭執起來。營業員見他是位學生,個子又小,還罵了他。
假如你是小曹,該如何做?并簡單說說你的理由。
3、湖南省某市有位高三的學生,因討學費將父親告上了法庭。原因是他的父母早年離婚,他同母親一起生活,其父要依法供給撫養費至18周歲。他父親成家以后,便再也不給生活費了。為交學費他多次催討,父親不但不給反而打人,他一氣之下便將父親告上了法庭。在法院的幫助下,他終于解決了學費問題。
這位學生的行為是什么行為?對不對?
3、宋老伯早年喪妻,含辛茹苦的將一個兒子撫養成人。高中畢業后未能升大學,父親東扯西拉的湊了一筆錢,讓他外出做生意。由于他經營有方發了財,也結婚成了家。但他從不贍養和扶助父親。他父親長期是由鄰居母女倆照看。宋老伯病危時,當著左鄰右舍立了份遺囑,將他的一幢樓房和全部財物贈與鄰居母女。老伯逝世后,兒媳回來要家產不著,便將鄰居告上了法庭。
請問:宋老伯的兒媳能否勝訴?為什么?
PAGE
6綜合探究一 保護我們身邊的古老文明
主備人:顧滕 審核: 授課時間:
一、課前導學:
(一)認清目標,明確要求:
學習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某處文物古跡現狀的了解,切身感悟古老文明的博大精深,產生關注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發展的歷史使命感。
2.過程與方法:能夠運用歷史的、辯證的眼光去看待、分析保護文物古跡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樹立自覺保護文物古跡的意識。
3.知識與技能:掌握基本的社會調查方法,增強社會實踐能力,解決現實社會問題。
學習重點與難點
1、重點:通過了解和調查本地的文物古跡和保護現狀,認識保護文物古跡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參與社會生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難點:拋錨式教學中如何拋好錨,指導小組合作學習,激發探究欲望,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二)自主學習,認真準備:
閱讀課文并收集有關北京周口店龍骨山“北京人”遺址遺存的資料、圖片以及某些遭受破壞頻臨危機的資料、圖片、數據等。
預習自我檢測
1.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我國原始人遺址是( )
A.陜西半坡遺址 B.周口店山頂洞人遺址
C.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D. 云南元謀人遺址
2. 如今我們身邊的古老文明有許多曾面臨被列為“瀕危遺產”
的危機,以下不是導致其原因的是( )
A.資金技術上的不足 B.不法分子的偷盜和破壞
C.國家和人民的不重視 D. 社會的發展
3.如果“用火燒過的獸骨”沒有保存下來,我們很難知道北京人會使用火,我們把這些獸骨叫做什么資料?( )
①第一手資料 ② 第二手資料
③ 實物資料 ④ 文獻資料
A.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如果你到北京去旅游,除了參觀故宮和長城外,你還能參觀到( )
A. 半坡遺址 B. 河姆渡遺址
C. 大汶口遺址 D. 山頂洞人遺址
5.山西平遙古城的保護問題日益嚴重,而影響古城保護的關鍵是( )
A. 人口密度大 B. 隨處可見的垃圾、污水
C. 綠地面積太少 D. 環境臟、亂的問題嚴重
6.閱讀P20 三則材料并思考:
(1)在保護文物古跡時,可能會與哪些方面發生矛盾沖突?
(2)闡述你對三則材料中所采取行為的看法,同時你認為會怎樣做?
二、課堂助學:
(一)師生共同探討
1.說說你所知道的世界文化遺產有哪些?
2.你所了解的文物古跡有沒有遭到破壞?存在怎樣的破壞?
3.為什么文物古跡會遭到破壞,具體原因有哪些?
4.怎樣保護文物古跡?
5.為什么要保護文物古跡呢,它的意義有哪些?
能力提升
富陽新登古城墻是浙北地區僅存的完整古城垣建筑,城墻內約一平方公里,至今仍為新登鎮的核心地帶。城墻始筑于唐昭宗大順二年(公元891年),后在戰亂中屢毀屢筑。現存城墻筑于明嘉靖中期,清道光年間又作了大規模擴建、整修,形成“城高一丈六尺,垛高五尺,周際三里余”的規模。“文革”期間,因管理失控,附近農民乘機撬取墻磚,用作建造房舍,導致其中一段200多米長的城墻瀕臨傾塌。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新登鎮政府投入巨資,對古城墻進行了逐年逐段修補,使城墻的高度達到5-7米。
近年來,新登鎮抓住杭州市“旅游西進”這一契機,實施“文化名鎮”戰略,推出了建設“吳越古邑新登”,“特色建旅、文化興旅”等新舉措。每年用于文物古跡保護和人文景觀開發的資金都在100萬元左右……
富陽市新登中學需連接城墻內外兩個新老校區,現有三套方案:一是直接從城墻上開個缺口,只需20萬元;二是跨城墻造座天橋,也僅花60萬元;三是斥資100萬元,從墻底建一條近100米長的人行隧道。怎么辦?
思考:1. “新登中學應采取何種方案?
2. 保護這一文物古跡有什么現實意義?
3.保護文物古跡時,會與哪些方面發生矛盾?
4. 當社會發展和文物保護發生了矛盾,應該怎樣解決?
小結
今天學習了哪些知識,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三、課后運用:
分組調查嘉興地區有哪些重要的文物古跡?是否存在破壞?如果有,那么這些文物保護工作面臨著什么樣的困難?并請提出解決這些困難的合理性方案。大橋鎮中學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上)第四單元講學稿
第三課 多元文化的交融與世俗的時代—文人的世界(第4課時)
班級 姓名
主備人:陳海云 審核: 授課時間:
課前導學:
認清目標,明確要求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了解宋朝教育政策的變化;了解宋元時期在教育、詩詞、繪畫、戲曲等方面的主要成就;了解宋元時期文人的特征;了解知識分子文化與市井百姓文化的互動。
2、過程方法:分析宋初對文人政策的改變,聯系宋元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發展、市井文化的繁榮對文人世界的變化的影響,搜集對比宋元時期文人與前朝文人的作品,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了解宋詞、元曲、宋元繪畫等都是我國豐富多彩的優秀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進一步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分析宋詞元曲等來源于民間的事例,領會民眾使歷史的主人,是創造和傳承文明的主體;了解文化世界變化與社會物質文化、政治政策變化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全面的歷史唯物主義史觀。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宋元文人的特征;文人與百姓文化的互動。文人的作品來源于生活,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系。
難點:分析宋元文人世界變化的相關因素;體會宋元文人作品中的哲理與情趣風雅。文化具有傳承性,宋元文化繼承與之前的文化,但又具有自己的鮮明時代特點。
格物致知
填空題
宋代統治者吸取 唐末軍閥武將飛揚跋扈而影響政局穩定的教訓,采取_________的國策,帶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空前發達,而它們又為文人世界的多姿多彩提供了根本條件。
課本圖4---83和圖4---84的學習。①科舉制度是在_______ 朝創立的。②到了兩宋時期,科舉制度有了什么發展 。 ③圖片反映什么現象 , 原因: 。
宋代文人的兩個主要特征:① ②
《題西林壁》在宋代文學上屬于哪一題材 ____________,《念奴嬌·赤壁懷古》在宋代文學上屬于哪一題材 。
你認為宋代的詩和唐朝的詩最大不同之處是什么:
是宋元時期文人的一種重要的精神追求。宋元時期,文人開始關注 ,并從中發掘創作的題材。
置疑:(預習之后,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請記下來,課堂上我們共同探討)
二、課堂助學:
(一)預習交流展示
(二)師生共同探討
1、宋代統治者為何推行重文輕武的國策?說說重文輕武的國策有什么影響?
2、①“文人畫”有哪些特點?
② 為什么梅、蘭、竹、菊被稱為“花中四君子”?
③宋代文人偏愛“花中四君子”,這一現象反映了他們怎樣的特征?
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上述材料屬于哪種文學形式?作者是誰?名稱是什么?
(2)“周郎”是指誰?,詞中為什么把周郎和赤壁聯系在一起?此事史稱什么?
(3)這位詞人的詞有什么特點?他與另外哪一位詞人的詞風格一致?
小結課文
今天學習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
課后鞏固
1.1958年,被確認為世界文化名人的古代戲劇家是(  )。
A.王實甫 B.關漢卿 C.梅蘭芳 D.程長庚
2.與唐詩相比,宋詞最大的特色是(  )。
A.側重抒情 B.講求哲理 C.沒有韻律 D.通俗有趣
3.兩宋時期,文化高度發達,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  )。
① 宋代統治者采取崇文抑武的政策② 宋代科舉考試發達,教育事業發展較大
③ 宋代經濟的繁榮為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④ 宋代文人多才多藝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下面對宋代文化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宋代的科舉考試非常發達 B.宋詩是宋朝文學的典型代表
C.詞是宋代文人用來抒發情感的新式詩歌載體 D.梅蘭竹菊成為畫家最愛描繪的景物 0
5.①1958年,一位元代的戲劇家被確認為世界文化名人,他最著名的悲劇是什么?這部悲劇廣泛流傳,深受人民喜愛說明了什么?
②元朝時大量作家創作元曲,并流行于民間,說明了什么?元曲盛行反映出當時怎樣的社會特點?
PAGE
2大橋鎮中學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上)講學稿
第二課 早期國家的形成(1)答案
主備人:陳海云 審核:汪明新 授課時間:
一、課前導學:
(一)認清目標,明確要求: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圖文結合,觀察和認識文字、城市、國家的出現,生產力的提高、社會分工的發展和階級的分化,認識和理解國家的出現和形成。國家的出現,是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
(2)、了解作為權利象征的金字塔、九鼎等,充分認識王權的實質。了解不同階層人們的遭遇和地位,尤其是通過分析印度的等級制度、中國的分封制度,認識人類社會有了明顯的階級分化。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圖文結合分析城市居民所生活的不同條件,理解和分析貧富差別的出現、社會的逐漸分化;也可以通過城市的規模和布局,了解不同階層居民的生活狀況。
(2)、嘗試用歷史的、辨證的眼光分析軍隊和刑法在早期國家形成時期的作用。
3、情感態度價值觀:
使學生初步樹立階級的觀念,培養對勞動人民的感情。如國家的形成、王權神圣。
(二)自主學習,認真準備:
收集案例并做分析:盡可能多的收集各種文字、圖片、實物。講述早期國家形成中的有關故事,并進行評述。
做好課前的有關準備:閱讀教材和歷史與社會圖冊,完成教材中的活動題和課后自我測評。
預習自我檢測:
Ⅰ、填空題
1、 文字 的出現是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
2、約從公元前 3500年 開始,兩河流域的蘇美爾地區出現了有城墻的城市。
3、公元前2500年前后,印度河流域有一百多座城鎮,其中 摩亨佐 ·達羅城 ,規模龐大,遺址保存完整。
4、中國夏朝后期的都城 二里頭 。
5、古埃及國王又稱 法老 ,既是行政首腦,也是軍事首領,并兼任
宗教 領袖,自認為是太陽神之子,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
6、在中國的傳說時代,禹鑄造“ 九鼎 ”,作為權力的象征。
7、 漢莫拉比 自稱“巴比倫之王”和“世界四方之王”。
Ⅱ材料題:
1、“今大道既穩,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
這種天下為家的局面是何時開始的?
答:禹的兒子夏啟繼承王位后開始的。
從此什么制度代替了禪讓制?
答: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Ⅲ、置疑:(預習之后,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請記下來,課堂上我們共同探討。)
二、課堂助學:
(一)預習交流展示
(二)師生共同探討
1、古埃及國王自稱是“太陽神之子”,古巴比倫國王稱自己是“天神和地神的寵人”,他們為什么都要極力宣揚自己與神靈有密切關系?
答:目的是把自己的統治權力和神權相結合,使自己的統治權力蒙上一層合法的外衣,使統治者的權利合法化。
三、小結課文
今天學習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
四、課后鞏固:
(一)自我檢測:
1、下列文物中能夠象征王權的是 ( B )
①半坡出土的紡輪 ② 金字塔 ③大孟鼎 ④黑陶杯 ⑤法老的金面具 A ②③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2、關于禹加強王權的措施的措施,不正確的一項是( C )
A、在涂山召見各部落首領,接受他們的朝貢 B、 誅殺不服從自己的防風式 C、將全國劃分為36郡 D、 鑄造“九鼎”,作為權力象征
3、幼發拉底河東岸的烏爾城周圍寬闊的護城河的主要作用有( C )
①方便交通運輸 ②開展宗教儀式 ③發展養魚生產 ④加強防衛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禹,啟時期,逐漸由“公天下”的時代向“家天下”的王朝體制轉化。
(1)“公天下”向“家天下”發生在什么時候?政治制度有什么變化?
答:由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2)這一轉變說明了什么問題?
答:我國已經從原始社會進入奴隸社會,是我國進入文明時期的重要標志。
(3)你認為這一轉變是歷史的進步還是歷史的倒退?為什么?
答:進步。原始社會雖然沒有階級和剝削,人人過著平等的社會生活,但生產力水平低下,生活環境惡劣,人的平均壽命較短。奴隸社會雖然出現了階級壓迫和社會分化現象,但生產力水平提高,人們進入了文明社會。奴隸社會取代原始社會是歷史的進步,而不是歷史的倒退。
4、完成圖冊第51頁
(二)成長寫真
2大橋鎮中學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上)第四單元講學稿
第三課 多元文化的交融與世俗的時代—開放與交流(第6課時)
班級 姓名
主備人:陳海云 審核: 授課時間:
課前導學:
認清目標,明確要求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學生了解宋元時期經濟文化交流活動,了解馬可·波羅東游見聞以及《馬可·波羅行記》的影響,了解海上絲綢之路的作用。
2、過程方法:指導學生閱讀地圖,創設情境,倡導以史為鑒,引導學生掌握聯系閱讀、合作探究的科學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馬可·波羅的歷史貢獻,培養學生頑強不屈的毅力與百折不回的精神,體會元朝的強大與富庶,激發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學生了解宋元時期對外經濟文化交流,感悟中華古代文明對世界的影響和貢獻。
難點:感悟開放與交流的意義。
格物致知
填空題
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開始于_________,當時在中央設立_____________,地方設立__________,
簡稱 ,今天的臺州市屬于當時的 行省。
元朝為實行有效的統治,建立了比較完善的_______ ,交通暢通,中外文化的交流空前繁榮。
13世紀末,威尼斯人 來到中國,在中國居留了17年。回國后他的朋友將他的敘述寫成了一部書《 》,引起了歐洲人對中華文明極大的興趣。
宋元時期的 ____________是一個國際性的大港口。這里還成為 匯合的地方。
宋元時期,中國的 開始取代絲綢,成為中華文明的象征。“海上絲綢之路”又被稱為
置疑:(預習之后,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請記下來,課堂上我們共同探討)
二、課堂助學:
(一)預習交流展示
(二)師生共同探討
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泉州古港圖上,畫有大量的大小船只和各國的商人;泉州有歷史悠久的伊斯蘭教情景寺,還有摩尼教遺址;在泉州,蕃客的墓碑幾乎到處可見,阿拉伯和漢文合壁的墓碑有很多。
(1)根據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元代泉州是一個怎樣的城市?
(2).泉州的上述狀況突顯了元代社會怎樣的特征?
(3)你認為我國在元代出現一個空前開放的交流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4)泉州還發現伊斯蘭教清真寺和摩尼教遺址說明了什么?
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這三種東西曾改變整個世界的面貌和狀態:第一種在文學方面,第二種在戰爭上,第三種在航海上。由此又產生了無數變化……
材料二:我國古代科技成就舉世公認,但魯迅先生說:”外國用火藥制造子彈御敵,中國卻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國用羅盤針航海,中國卻用它看風水;外國用鴉片醫病,中國卻拿來當飯吃。”
第一種、第二種、第三種東西各指我國古代的什么?
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選擇三項發明中的任何一項,談談它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3)材料二說明了中國人和西歐人在對待中國古代發明上,分別是怎樣的態度?這種不同的態度對中國和西歐分別產生了什么影響?
(4)當前社會,你認為我們對待科技發明應秉持怎樣的態度?
三、小結課文
今天學習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
四、課后鞏固
1.元朝時有一個被外國人稱為刺桐港的國際性大港口是(  )。
A.泉州B.明州C.廣州D.大都
2.中國古代的海上絲綢之路,在宋元時期也可稱為(  )。
A.香料之路B.陶瓷之路C.象牙之路D.紙張之路
3.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在中國留居17年 ,他來到中國是在(  )。
A.北宋B.南宋C.元朝D.明朝
4.在元代,中國陶瓷風靡(  )。
A.亞非兩大洲 B.亞非歐三洲 C.亞歐兩大洲 D.亞歐美三洲
5.元朝設立宣政院,管轄的地區是(  )。
A.澎湖和琉球 B.新疆 C.內蒙古 D.西藏
6.馬可波羅來中國時,接待他的皇帝是(  )。
A.趙匡胤 B.忽必烈 C.李世民 D.朱元璋
7.中國古代疆域最為遼闊是在(  )。
A.秦代 B.漢代 C.唐代 D.元代
PAGE
1大橋鎮中學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上)講學稿
第二課 早期國家的形成(2)答案
主備人:陳海云 審核:汪明新 授課時間:
一、課前導學:
(一)認清目標,明確要求: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圖文結合,觀察和認識文字、城市、國家的出現,生產力的提高、社會分工的發展和階級的分化,認識和理解國家的出現和形成。國家的出現,是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
(2)、了解作為權利象征的金字塔、九鼎等,充分認識王權的實質。了解不同階層人們的遭遇和地位,尤其是通過分析印度的等級制度、中國的分封制度,認識人類社會有了明顯的階級分化。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圖文結合分析城市居民所生活的不同條件,理解和分析貧富差別的出現、社會的逐漸分化;也可以通過城市的規模和布局,了解不同階層居民的生活狀況。
(2)、嘗試用歷史的、辨證的眼光分析軍隊和刑法在早期國家形成時期的作用。
3、情感態度價值觀:
使學生初步樹立階級的觀念,培養對勞動人民的感情。如國家的形成、王權神圣。
(二)自主學習,認真準備:
收集案例并做分析:盡可能多的收集各種文字、圖片、實物。講述早期國家形成中的有關故事,并進行評述。
做好課前的有關準備:閱讀教材和歷史與社會圖冊,完成教材中的活動題和課后自我測評。
預習自我檢測:
Ⅰ、填空題
1、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中,婆羅門 和 剎帝利 是統治階級, 吠舍 和 首陀羅 是被統治階級。
2、商朝社會的主體是 平民和奴隸 ,他們平時從事集體耕作,戰時出征。
3、古代埃及建立了一支常備軍,由 法老 親自統帥,軍事將領具有較高的地位。
4、古巴比倫的 《漢莫拉比法典》 ,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成文法典。
5、根據所學知識,填寫下表(古代印度種姓制度)
地位 等級 等級名稱 代表的社會階層 該階層的職責或義務
統治階級 一 婆羅門 僧侶階層 掌握宗教祭祀大權
統治階級 二 剎帝利 國王武士和官吏 掌握行政大權
被統治階 三 吠舍 農民、牧民、手工業者、商人 供養前兩個種姓
被統治階級 四 首陀羅 被征服者、貧困破產失去土地者 沒有任何權利
置疑:(預習之后,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請記下來,課堂上我們共同探討。)
二、課堂助學:
(一)預習交流展示
(二)師生共同探討
下列材料摘自《摩奴法典》,閱讀史料,回答問題。
“婆羅門,由于從身體德最高尚部分出生,由于是最先出生且掌握‘歷史知識’而理應為一切創造物的主宰。”
“婆羅門可以確信不疑地享有首陀羅的財產……”
“……婆羅門主人得強迫其首陀羅執行屈辱的服役,因為他是在為神創造出來的婆羅門服役的。”
“‘國王’應極力使吠舍與首陀羅執行自己的勞動,因為他們逃避自己的義務時,則使整個世界動搖。”
你能否推斷出,這是什么地方的法律條文?
答:古代印度的法律條文。
這些條文反應了什么制度?說明什么問題?
答:種姓制度。說明古代印度社會等級森嚴。
國王在這一制度下屬于哪個等級?
答:屬于第二等級剎帝利。
從這個法典中的內容來看,婆羅門、首陀羅之間的差異是由什么決定的?
答:由神決定。
(5)制定上述條文的目的是什么?
答:鞏固婆羅門的統治地位。
三、小結課文
文明古國 城市的出現 王權神圣 社會等級 軍隊與刑法
古代埃及 法老,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 王室、僧侶、貴族、自由民和奴隸 建有常備軍
古巴比倫 BC3500年烏爾城 漢莫拉,比自稱“世界四方之王” 奴隸主、奴隸和自由民 《漢莫拉比法典》
古印度 BC2500年摩亨左·達羅城 阿育王 種性制度四大等級
古中國 夏朝后期二里頭宮殿 禹劃定九州,鑄造九鼎 商王、貴族、平民和奴隸 有強大的軍隊
四、課后鞏固:
(一)自我檢測:
1、在古代埃及,處在社會最底層 ( D )
A 、僧侶 B、工匠 C、農民 D、奴隸
2、中國第一位出現在文字記載中的女將領是( B )
A、木蘭 B、婦好 C、女媧 D、嫘祖
3、我國商朝奴隸的主要來源是(B )
①戰俘 ②牧民 ③貴族 ④罪犯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4、在古代印度,有一戶人家,在城市里有著自己的住房,開著一家棉布店,同時銷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你認為這戶人家屬于( C )
A、婆羅門 B、剎帝利 C、吠舍 D、首陀羅
5、在河南二里頭遺址出土了三十多具夏代殉葬者的骨架,有的雙手呈捆綁狀,有的身首異處。這說明( C )
A、奴隸社會比原始社會野蠻 B、商朝已經有了嚴酷的法律
C、奴隸主對奴隸進行殘酷壓迫 D、戰爭給人類社會帶來了災難
4、完成圖冊第47頁
(二)成長寫真
PAGE
1第二課 原始農業和先民的家園(2)
主備人:陳海云 審核: 授課時間:
一、課前導學:
(一)認清目標,明確要求:
學習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通過對出土文物圖片的分析,體會史前時代的歷史是先民不斷努力創造的,從中體會到我們的先民們的勤勞、勇敢和智慧,培養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②通過小口尖底瓶的汲水實驗,培養同學們動手能力、勇于探究的精神以及對先民的敬慕之情,激發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過程與方法:①能大致描述新石器時代先民的社會生活變化的基本線索,明確農耕、畜牧、定居是人類在史前時代的巨大進步。②能初步比較我國黃河流域的半坡遺址和長江流域的河姆渡遺址所體現的不同文化類型。③通過對比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房屋,了解自然環境因素、地理環境和氣候特點對人類生活以及歷史進程的影響,感悟并思考人與自然的相互關系,知道歷史上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④能夠從巖畫、器物等反映人類早期文化成就的實物資料中觀察先民的精神世界。
3、知識與技能:①基本概念:原始農業、畜牧業、生產工具、磨制石器、定居生活、農業村落、精神家園;②世界主要農作物和馴化動物的起源地。③新石器時代的代表河姆渡遺址和半坡遺址:距今的年代、生活的地區、生活的環境、生活和生產方式; ④新石器時代人們的精神生活(藝術、初步的科學知識、宗教信仰、圖騰崇拜)。
學習重點與難點:①教學重點:通過實物資料了解新石器時代先民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②教學難點: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幾種基本觀點[“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理解與分析。
(二)自主學習,認真準備:
收集案例并做分析:盡可能多的收集各種文字、圖片、實物。講述史前社會有關故事,并進行評述。
做好課前的有關準備:閱讀教材和歷史與社會圖冊,完成教材中的活動題和課后自我測評。
預習自我檢測:
Ⅰ、填空題
1、約三萬至一萬年前,原始人在西班牙北部的的 巖壁上,創作了許多動物的形象,形象逼真,姿態各異。說明他們的 水平高超。
2、舊石器晚期,人們有了 和 。中國的 ,用獸牙、貝殼等做成別致的 。他們還有往死者尸體撒上 的習慣,以祈求新生。說明他們可能有了關于 的觀念。
3、新石器時代,出現了 和 等宗教形式。青海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 ,展現了原始人手拉手跳舞慶祝豐收、哀悼死者或驅散鬼怪等情形。河南濮陽墓葬出土的 ,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早期龍的形象。
4、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形成了 的萌芽。如半坡遺址出土的小口尖底瓶
Ⅲ置疑:(預習之后,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請記下來,課堂上我們共同探討。)
二、課堂助學:
(一)預習交流展示
(二)師生共同探討
1、歸納原始人的精神生活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新石器時代與舊石器時代相比,新在哪里?(兩個方面的表現)
三、小結課文
今天學習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
四、課后鞏固:
(一)自我檢測:
1、說明原始人已經有了審美觀念的是( )
A 、阿爾塔米拉洞穴巖畫 B 、牛角號 C、 山頂洞人的項鏈 D 、河姆渡黑陶缽
2、半坡遺址出土的小口尖底瓶說明人們有( )
審美觀念 B、 靈魂觀念 C 、祖先崇拜D、科學知識
3、不屬于新石器時代人們精神生活的是( )
藝術 B、 科學 C、 宗教 D、文字
阿爾塔米拉洞穴巖畫 圖騰崇拜
牛角號 科學萌芽
山頂洞人的項鏈 自然崇拜
舞蹈紋彩陶盆 審美觀念
小口尖底瓶 宗教信仰
龍虎堆塑 繪畫藝術
簡答題:看課文圖1-26回答:
為什么把尖底瓶做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樣子?
瓶子邊上的耳朵用來做什么
把它放在水中汲水時會出現什么情形?這種情形的出現說明什么?
(二)成長寫真大橋鎮中學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上)第四單元講學稿
第二課 漢唐盛世—-新的大一統
班級 姓名
主備人:鮑華浩 審核: 授課時間:
一、課前導學:
(一)認清目標,明確要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具體史實,理解汗朝新的大一統局面形成的原因。
2、能力目標:分析西漢初年的分封制,掌握漢武帝政治、文化、對外政策與交流的措施。
3、情態目標:學會總結張騫出使西域、設立西域都護府、修建道路交通網等活動的歷史意義。
(二)課前預習檢測
1.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是 和 領導的秦末農民起義。
2.漢朝包括 和 兩個前后相繼的階段。
3.漢武帝采納 的建議,在思想領域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并在長安設立 ,專門教授儒家經典。
4.“單于”指的是(  )的首領。
A.匈奴B.鮮卑C.漢族D.氐族
5.漢武帝頒布推恩令的目的是(  )。
A.分封劉家子弟為王,鞏固王國勢力
B.平定“七國之亂”,削弱王國勢力
C.進一步削弱王國勢力,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D.徹底鏟除王國,削弱割據勢力
6.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的總管西域事務的機構是(  )。
A.安西都護府B.北庭都護府C.伊犁都護府D.西域都護府
7.儒家學說作為我國古代社會的正統思想,開始于(  )。
A.春秋時期B.戰國時期C.秦朝時期D.西漢時期
8.西漢時,派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的皇帝是(  )。
A.漢高祖B.漢武帝C.漢文帝D.漢景帝
(三)、疑難問題記錄
二、課堂助學:
(一)師生共同探討
1、簡述漢景帝和漢武帝如何處理分封制帶來的問題。
2、評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
3、 讀書本圖4-7回答問題
⑴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收到誰的派遣?最遠到達了什么地方?
⑵張騫出使西域的的目的是什么?
⑶張騫出使西域有什么重要意義?
三、小結課文:
請將漢代實行大一統的措施展示出來
四、課后鞏固:
1.連線題
A 漢高祖 ① 平定“七國之亂”
B 漢景帝 ② 頒布“推恩令”
C 漢元帝 ③ 派張騫出使西域
D 漢武帝 ④ 昭君出塞
E 漢宣帝 ⑤ 殺白馬盟誓分封同姓諸侯
⑥ 設立西域都護府
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高帝七年(前200年),匈奴引兵南逾句注(山名,即今雁門山),進攻太原,以巧計誘帝于平城,縱精兵四十萬騎圍帝于白登。帝被圍七日,雖以使人厚遺閼氏(單于之妻)得脫,然受挫已不小。
材料二 “漢與匈奴合為一家,世世毋得相詐相攻。”昭君出塞后,“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
材料一中的“高帝”指的是誰?
高帝被圍困之后,對匈奴采取了什么措施?
漢朝到什么時候國力強盛起來?
材料二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昭君出塞有什么作用?
你認為決定西漢對匈奴政策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列舉出漢與匈奴經濟交流的史實。
第二課 漢唐盛世—-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班級 姓名
主備人:鮑華浩 審核: 授課時間:
一、課前導學:
(一)認清目標,明確要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東漢后期的豪強割據和軍閥混戰,三國鼎立局面以及赤壁之戰。
2、能力目標:學習東漢以來少數民族向內地遷徙一些列事例,理解中華文明的發展和高度繁榮是在各民族不斷交往、融合中實現的。
3、情態目標:學會評價北魏孝文帝改革歷史作用。
(二)課前預習檢測
1.奠定了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戰役是(  )。
A.巨鹿之戰 B.官渡之戰 C.赤壁之戰 D.長平之戰
2.東漢的建立者是(  )。
A.劉秀 B.劉徹 C.劉邦 D.劉濞
3.北魏是(  )族建立的政權。
A.匈奴 B.鮮卑 C.氐族 D.羌族
4.下列各項中,對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促進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B.北方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
C.完成了南北統一
D.促進鮮卑族人積極學習和吸收中原漢族地區先進文化
5.赤壁之戰打敗曹操的決定因素是(   )。
A.諸葛亮的計謀 B.周瑜的水軍
C.孫、劉的聯盟 D.地理上的優勢
6、在三國鼎立時期,在北方建國的是( )。
A、魏 B、吳 C、蜀 D、燕
(三)、疑難問題記錄
二、課堂助學:
(一)師生共同探討
1.簡述“三國鼎立”的利與弊。
2.閱讀書本89頁最后一段和90頁資料,思考江南地區發生變化的原因?
3.根據所學知識畫一個從夏朝至南北朝歷史簡圖。
三、課后鞏固:
1.請你設計一幅三國鼎立的形勢示意圖。(包括三國的名稱、都城、建立者與時間)
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皇帝說:“如果名不正言不順,那么各種制度就不能確立。現在要禁用鮮卑語,統一使用漢語。那些年齡在30歲以的人,使用鮮卑語已成習慣,可以允許他們不立即改變。但是30歲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繼續使用鮮卑語,明知故犯,就要降職或罷官。”
(1)上文中“皇帝”指誰?有哪些改革措施?(請列舉三項以上)
(2)他進行改革有什么歷史作用?(5分)
(3)說說胡服和漢服有什么區別?
(4) 漢族原來是席地而坐,少數民族的胡床、方凳、圓凳等傳入中原后,成為漢族所喜愛的家具,漢族為什么又要接受少數民族的生活用品?
(5)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謚號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想一想,這是為什么?
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匈奴對漢一再侵擾。劉秀為了防御的需要,將幽、并二州邊地的居民遷到常山關(今河北正定)和居庸關(今屬北京)以東。在長城一帶筑亭侯,修烽燧,加強防御。
材料二 鮮卑慕容部原居鮮卑山……289年,慕容率領部落遷居徒河(今遼寧義縣),不久又遷到大棘城(今遼寧錦州),從事農桑和畜牧。永嘉以后,北方農民大批流入慕容部中,士大夫來避難的也不少。……在內徙各胡族逐步封建化的過程中,各胡族不但大量吸收了漢人的封建文化,而且也以自己的文化習俗影響漢人。……靠近胡族地區的漢人,甚至在生產上也受到胡人的影響,從事畜牧或兼營畜牧。
(1)中國古代移民可劃分為政府移民和自發移民,閱讀材料一和二,你認為它們分別屬于哪一種?

(2)從材料二中可看出我國古代移民產生了什么作用和影響?

(3)東漢三國以后,北方人民紛紛南遷,這一移民活動有什么歷史意義?
第二課 漢唐盛世—-帝國新政
班級 姓名
主備人:鮑華浩 審核: 授課時間:
一、課前導學:
(一)認清目標,明確要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隋朝統一對于多民族國家的歷史意義。
2、能力目標:以唐太宗為例,從君臣關系、國家政體、科舉制度等方面唐初盛世局面出現的原因。
3、情態目標:理解三省六部制、科舉制等新政對于中國后世的社會政治所產生的深遠影響。
(二)課前預習檢測
1.結束了魏晉南北朝長達四百多年的分裂局面,實現了南北統一的朝代是(  )。
A.北魏 B.北周 C.隋朝 D.唐朝
2.唐太宗時敢于直諫的著名諫臣是(  )。
A.魏征 B.房玄齡 C.杜如晦 D.姚崇
3.唐朝時被北方各族尊稱為“天可汗”的皇帝是(  )。
A.唐太宗 B.唐高祖 C.唐玄宗 D.唐高宗
4.科舉制作為一種選官制度,創立于(  )。
A.三國 B.兩晉 C.隋朝 D.唐朝
5、在三省六部制中,下轄六部,負責政令的執行的是( )
A、尚書省 B、中書省 C、門下省 D、內史省
6.下列關于科舉制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用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員
B.唐朝開始創立
C.它為社會發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門第不高的人可以憑才學參與政權
D.它是以才能作為選官的標準,是一種相對公平的選拔制度
(三)、疑難問題記錄
二、課堂助學:
(一)師生共同探討
1、唐太宗帝國新政簡表
措施 影響(作用)
政治
經濟
民族
2、請你分析漢、唐兩朝前期出現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
3.閱讀下列唐太宗的言論,回答問題。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若家給人足,朕雖不聽管弦,樂在其中矣。
材料三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從材料一中可以看出, 唐太宗認識到了什么實質性問題? 他為什么會產生這種認識?
從材料二三分別可以看出唐太宗的什么思想?唐太宗講這些話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本著上述思想治國,唐太宗有哪些突出的治國措施和業績?
我們應該怎樣評價唐太宗?
三、課后鞏固:
1.觀察秦、唐兩個朝代中央機構的圖示,然后回答問題。
(1)唐朝機構與秦朝機構相比有了什么變化?它們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唐朝的這種制度叫什么?根據它們的職能分工說說這種制度在當時的積極作用。

2.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有:“我們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試制度,是中國所采用的選舉制度,及其定期舉行的考試。”
材料二:孫中山說:“現在各國的考試制度,差不多都是學英國的。窮流溯源,英國的考試制度,原來是從我們中國學過去的。”
(1)中國古代通過考試來選拔官員的制度稱什么?最早實行的朝代是什么?
(2)這種考試制度在實施初期有什么歷史作用?
第二課 漢唐盛世—-盛唐氣象
班級 姓名
主備人:鮑華浩 審核: 授課時間:
一、課前導學:
(一)認清目標,明確要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武則天的“貞觀遺風”和唐玄宗前期的“開元盛世”。
2、能力目標:通過對曲轅犁的筒車的了解,理解科技推動人類進步的道理。
3、情態目標:通過學習唐代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以及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感受盛唐氣象,增強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責任感。
(二)課前預習檢測
1、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是_________。
2.唐代社會生活豐富多彩,主要呈現出 和 兩大特點。
3.唐代瓷器以 最負盛名.
4.“人無灌溉之勞,而田有常熟之利”反映了唐朝生產工具(  )創制的功效。
A.筒車 B.曲轅犁 C.翻車 D.犁壁
5.唐玄宗統治前期,唐朝帝國進入( )
A、光武中興 B、文景之治 C、貞觀之治 D、開元盛世
6.把下列歷史現象按照時間先后順序進行排列,正確的是( )
①開元盛世 ②貞觀之治 ③安史之亂 ④貞觀遺風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②④①③ D. ③②④①
7.唐都長安的第三行業是( )
A、餐飲業 B、絲織業 C、珠寶業 D、制瓷業
8.被史學家郭沫若稱贊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的統治者是(  )。
A.唐太宗 B.唐玄宗 C.武則天 D.唐德宗
(三)、疑難問題記錄
二、課堂助學:
(一)師生共同探討
1. “開元盛世”(貞觀之治→貞觀遺風→開元盛世)出現是哪位皇帝時期?總體表現怎么樣?
2.讀右圖,完成相關題目。(3分)
(1)圖A的名稱是__________;
圖B的名稱是__________。
(2)這兩項新農具廣泛使用的朝代是__________。
(3)請分別對兩種農具的作用和特點作介紹。
圖A:
圖B:
三、課后鞏固:
1.仔細觀察下面幾幅圖片,然后回答問題。
(1)上圖是唐代的陶俑,由綠、藍、黃等顏色組成,是唐朝的藝術珍品,被稱為什么?
(2)在這些藝術品中,胡人、波斯人被作為刻畫對象,反映出什么問題?

(3)與這些陶俑同時期的文物中,有一些婦女騎馬的彩俑,這說明什么問題?
2.閱讀資料回答問題。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倉廩俱豐實。
---《憶昔》
(1)材料中的“開元”是指哪一時期?
(2)材料中的“開元全盛日”是什么意思?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3)為何會出現“開元全盛日”?
(4)什么事件結束了“開元全盛日”的歷史局面?
第二課 漢唐盛世—-盛世文化
班級 姓名
主備人:鮑華浩 審核: 授課時間:
一、課前導學:
(一)認清目標,明確要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漢唐時期的史學、詩歌、宗教、書法、繪畫和雕塑等文化藝術方面輝煌燦爛的成就,感受漢唐盛世的風采。
2、能力目標:理解、分析漢唐盛世出現的背景,并以歷史的辯證的眼光看待歷史現象。
3、情態目標:在學習中華文明的發展歷程和偉大文化成就的過程中,培養民族認同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二)課前預習檢測
1.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  )。
A.司馬遷的《史記》 B.班固的《漢書》
C.司馬光的《資治通鑒》 D.陳壽的《三國志》
2.佛教傳入我國是在(  )。
A.西漢初年B.西漢末年C.東漢末年D.三國以后
3.下列不屬于玄奘和鑒真共同點的一項是(  )。
A.都生活于唐朝
B.都是著名的僧人
C.都為佛教的傳播作出了重大貢獻
D.都去印度求取佛經
4.唐朝的統治者對道教特別推崇,曾親自為道教經典《道德經》作注的皇帝是(  )。
A.唐太宗B.武則天C.唐玄宗D.唐高宗
5.下列有關《史記》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是西漢史學家司馬光編寫的一部史學巨著
B.被魯迅稱贊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C.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景帝約三千年的史實
D.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
6、被后人尊稱為“詩仙”的是( )
A.李白 B.李賀 C.李商隱 D.杜甫
7.唐代時期有特殊地位的宗教是( )
A.佛教 B.道教 C.喇嘛教 D.伊斯蘭教
(三)、疑難問題記錄
二、課堂助學:
(一)師生共同探討
1.簡述盛世文化主要變現在哪些方面?
2.把左右兩邊的相關項用線連起來。
書圣         李 白         《七月都下帖》
杜 甫         《女史箴圖》
顏體         王羲之         《歷代帝王圖》
顧愷之         《多寶塔碑》
詩圣         顏真卿         《蜀道難》
詩仙         閻立本         “三吏”“三別”
《蘭亭序》
《洛神賦圖》
三、課后鞏固:
1.“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說的是讀書求學的人通過科舉考試后,一步登天,由貧民一躍而成高官。魯迅先生對這種科舉制度是深惡痛絕的,他筆下的孔乙己就是科舉制度毒害下的畸形產物。試回答下列問題。
(1)科舉制度產生于何時?進一步完善于何時?

(2)你認為科舉制度的形成在當時是進步的還是落后的?為什么?
(3)魯迅先生為什么對科舉制深惡痛絕?
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郭沫若有詩曰:“舍己為人傳道藝,唐風洋溢奈良城。”(奈良即日本奈良城)
詩句贊揚的是歷史上哪件事?此事發生在哪位皇帝在位時期?
詩句中的“傳道藝”指的是什么?
請你說說他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作出了哪些貢獻?
玄奘又是怎樣一位人物,請分析相同和不同點。
第二課 漢唐盛世—-絲綢之路與大運河
班級 姓名
主備人:鮑華浩 審核: 授課時間:
一、課前導學:
(一)認清目標,明確要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有關的圖片和文字資料,使學生對中國古代的絲綢之路、京杭大運河、以及當代的歐亞大陸橋的概況有一個清晰地了解,充分認識絲綢之路、大運河的歷史作用。
2、能力目標:通過在地圖上走絲綢之路和尋訪大運河,掌握一定的搜集、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
3、情態目標:正確評價大運河,學會全面辨證地分析歷史現象。
(二)課前預習檢測
1. 出使西域后,開通了一條從 向西,經 ,通往中亞、西亞,直達 的交通大道,這就是著名的“ ”。
2. 時,開鑿了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大運河以 為中心,北達 ,南至 ,全長四五千里,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3. 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座重要城市,那里的壁畫世界聞名( )
A、長安 B、泉州 C、敦煌 D、洛陽
4、隋大運河四段中,經過浙江余杭的是( )
A、永濟渠 B、通濟渠 C、邗溝 D、江南河
5.隋朝大運河的中心是( )
A、長安 B、洛陽 C、涿郡 D、余杭
6、絲綢之路溝通的兩大洲是( )
A、亞洲非洲 B、亞洲歐洲 C、歐洲非洲 D、亞洲美洲
7.下列詩句所包含的地名,與古代絲綢之路沒有關系的是( )
A、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B、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C、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D、暖風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三)、疑難問題記錄
二、課堂助學:
(一)師生共同探討
1.讀《絲綢之路示意圖》,完成相關題目。
(1)圖中字母所示的絲綢之路的起止點及經過的重要城市名稱: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C、___________;
D、___________;
E、___________。
(2)絲綢之路開通的朝代是 , 為開通絲綢之路作出了最大的貢獻。
(3)絲綢之路大致經過哪些國家?(4個)
(4)絲綢之路在我國主要經過哪些地形?
(5)西漢為保障絲綢之路的暢通,曾經在今天天山南北設置了什么機構
2.讀P101圖4-59完成P102填空題。
三、課后鞏固:
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唐朝著名文學家皮日休有詩云: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另一位詩人胡曾也寫了一首詩:千里江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錦帆未落干戈起,惆悵龍舟更不回。
(1)、上述詩中的“此河”與“千里江河”均指哪條河?下令開鑿者是誰?
(2)、你是如何評價“此河”的開鑿?
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絲綢之路”、“絲道”是指把中國的絲織品運往地中海沿岸諸國橫跨亞歐的古代貿易之路。
19世紀末德國的地理學家李希德·霍芬在中國的甘肅省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考察時,看到從東面來的商隊,便想這是否就是古代運送絲織品的通道呢?他在其所著的《中國》一書的第一卷中第一次將這條路命名為“絲綢之路”,此后,絲綢之路這一詞便被廣泛地用于泛指古代連接東西方兩個世界的貿易之路。
“絲綢之路”全長7 000多千米,從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15世紀,將中國古老的文化、印度文化、希臘文化與波斯文化聯結起來。除了將最重要也是最大量的絲綢傳到西方外,還有大量的生產技術;也先后傳到了中亞和歐洲,同樣西方和中亞的物產、宗教、天文、歷法等也傳入中國。
絲綢之路是以中國為起點的中西交通大動脈,是中國文化輸出、中西文化交流、貿易交流的主要路線。絲綢之路又是以中國為中心向外輻射的路線。兩千余年光耀史冊的絲綢之路,其中大半是以長安為中心,輻射出漢唐光輝。
(1)“絲綢之路”的起點在哪兒?

(2)“絲綢之路”的開通,對當時的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產生了什么樣的作用?

(3)如果讓你設計一條“探尋古絲綢之路”的旅游路線圖,你認為要經過現在哪些國家和城市?選取你最熟悉的一個國家(或城市),給大家講一講它在古絲綢之路上美麗動人的故事、傳說。(或給大家介紹一處古絲綢之路上的名勝古跡)
圖A
圖B
PAGE第一課 希臘、羅馬與歐洲古典文明(2)
西方文化之根
班級 姓名 學號
主備人:鮑華浩 審核:汪明新 授課時間:
一、課前導學:
(一)認清目標,明確要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了解古代希臘和羅馬在文學藝術、哲學、史學、自然科學等方面的成就。
能力目標: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認識到所有古代的文化成就都是廣大勞動人民生產、生活經驗的積累,是人民智慧的結晶。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教學激發學生的愛民之情,使學生認識“勞動人民是推動歷史前進的主要力量”,并逐步培養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
重點:哲學、羅馬法、自然科學、人文藝術。
難點:理解古代歐洲文化成就的廣大人民創造的。
課程標準:
2-4了解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區域文明的文化成就及其特色。
4-2列舉古代歷史上的重要人物,說出他們在不同區域和特定時期的突出作用。
(二)格物致知
I、選擇題
1.現代我們所說的“哲學”一詞源出自( B )。
A.古代羅馬B.古代希臘C.古代埃及D.古代中國
2.發明螺旋提水器的古希臘科學家是( B )。
A.希羅多德B.阿基米德C.修昔底德D.亞里士多德
3.與現代體育場最為相似的古建筑是( D )。
A.空中花園B.萬神殿C.金字塔D.古羅馬競技場
4.“尤里卡計劃”的由來與下列科學家有關的是( A )。
A.阿基米德B.畢達哥拉斯C.亞里士多德D.柏拉圖
II.填空題
1.羅馬法和歐洲法學的淵源是 《十二表法》 ,歐洲戲劇之鄉是 古希臘 。
2.有人說:“對于自然,科學家并不比古代希臘哲學家知道得更多。”古希臘文明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古代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有 柏拉圖 、 亞里士多德 等。
(二)疑難問題
二、課堂助學:
(一)師生共同探討
1.哲學方面:圖3-11《雅典學院》畫面情景反映出什么?
整個畫面充滿濃厚的學術探討和爭鳴的氣氛,贊美了人類對智慧的熱愛和對理想的追求,及古希臘哲學的繁榮。
2.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方面:舉例古希臘自然科學、人文科學成就
自然科學成就: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發明了螺旋提水器,發現杠桿定律和浮力定律
人文科學成就:古希臘是歐洲戲劇的故鄉,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希臘波斯戰爭史》
3.法律方面:《十二銅表法》,它對后世有什么影響?
《十二表法》是羅馬法和歐洲法學的淵源,羅馬法對后世歐美各國的法律影響很大,成為近代西方各國法律體系的基礎。
建筑方面:古羅馬、希臘建筑成就
①古羅馬建筑的主要類型分類(連線題)
宗教建筑 廣場、劇場、斗獸場、浴場
公共建筑 神廟、祭壇
紀念性建筑 記功柱、凱旋門
道路工程建筑 橋梁、道路、排水和供水系統
(另外還有:宮殿、別墅、私宅)
②古羅馬建筑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羅馬建筑莊嚴、厚重,多使用柱子和拱型結構,建筑規模宏大、類型多樣、建筑與藝術緊密結合、公路四通八達
③書本圖3-16和3-17、圖3-18和3-19對比你看出了什么?說明什么問題?
現代許多建筑繼承與發揚了古代希臘羅馬建筑風格,說明古典建筑藝術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三、課后鞏固:
1、下面這幅油畫的名稱是 《雅典學院》,作者為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拉斐爾。
(1)請結合史實對這幅油畫中的某一場景做合理的想象。
略(教參上有描寫)
(2)這幅油畫反映出古代希臘人的什么特征?
勤于思考、自由辯論
2、在世界文化方面,我們說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是西方文化之根,請你舉例說明理由。
a哲學方面《雅典學院》反映出古希臘哲學繁榮
b自然科學成就: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發明了螺旋提水器,發現杠桿定律和浮力定律
c人文科學成就:古希臘是歐洲戲劇的故鄉,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希臘波斯戰爭史》
d法律方面:《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和歐洲法學的淵源
e建筑方面:古羅馬的萬神殿、凱旋門、羅馬競技場;古希臘的帕特農神廟
古羅馬建筑的主要類型分類大橋鎮中學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上)第四單元講學稿
第三課 多元文化的交融與世俗的時代—古代科技典范(第5課時)
班級 姓名
主備人:陳海云 審核: 授課時間:
課前導學:
認清目標,明確要求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了解火藥、印刷術、指南針、棉紡織技術在宋元時期的發展應用,聯系以往相關的發明,將有關知識整理有序。
2、過程方法:將這些發明創造與政治、經濟等方面聯系起來,培養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中國古代文明對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貢獻,激發民族自豪感,領悟科技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動力的道理。體會民眾是歷史的主人,是創造和傳承文明的主體。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火藥、指南針的應用,活字印刷的發明,棉紡織技術的改良,及它們對社會生產生活的影響。
難點:從橫向、縱向的角度理解宋元科技的發明與傳播,建立歷史的縱橫關系。
格物致知
填空題
火藥被廣泛應用于戰爭,開始于_________時期。
火藥應用的意義:
隋唐時發明的印刷技術名稱 。北宋時,平民_______ 發明 印刷術,為近代印刷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早在 時期,我國就發明了指南儀器。南宋時,人們將指南針又稱
宋元時期 _______ 日益流行,逐漸取代價格昂貴的 和質地粗糙的 ,成為廣大人民的主要衣料。
置疑:(預習之后,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請記下來,課堂上我們共同探討)
二、課堂助學:
(一)預習交流展示
(二)師生共同探討
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2002年2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江澤民主席向獲得200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王選、黃昆兩位院士頒發了獎勵證書和500萬元的高額獎金。其中王選院士應用自己的發明成果,開發漢字激光照排系統并形成產業,徹底取代了我國沿用上百年的鉛字印刷術。
(1)請你談一談中國印刷術發展至宋元時期所經歷的幾個階段。

(2)請你從現代環境保護的現實出發,談談今天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的印刷術比古代的印刷術具有哪些優越性?
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國初時,有一嫗(老婦人),自崖州來,乃教以做造捍彈紡織之具;至于錯紗配色,綜線挈花,各有其法。以故織成被褥帶帨,其上折枝團鳳棋局字樣,粲然若寫。人既受教,競相作為;轉貨他郡,家既就殷。未幾,嫗卒,莫不感恩灑泣而共葬之;又為立祠,歲時享之,越三十年,祠毀,鄉人趙愚軒重立。
材料二:“黃婆婆,黃婆婆,教我紗,教我布,兩只筒子兩匹布”。
(1)材料一中的“國初”指的是什么時期?材料一中的“嫗”和材料二中的“黃婆婆”指的是誰?
(2)她教人紡織的是何種衣料?這種衣料和原先的衣料比有什么優點?
(3)她的高超技術是從哪里學來的?這又說明了什么?
(4)她逝世了,大家為什么都“莫不感恩灑泣而共葬之;又為立祠,歲時享之”?
小結課文
今天學習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
課后鞏固
1、下列屬于宋代科技成就的是(  )。
A.火藥開始應用于戰爭B.轉輪排字盤的出現C.指南針開始用于航海D.松江成為棉紡織業中心
2、我國古代,火藥被廣泛應用于戰爭是在(  )。
A.戰國時期B.秦漢時期C.隋唐時期D.宋元時期
3、被稱為“水手之友”傳遍世界的發明應該是(  )。
A.印刷術B.造紙術C.指南針D.火藥
4、設想你回到了北宋的東京,可能遇到或經歷的事件有(  )。
① 看到城市內店鋪林立,商業發達,十分繁榮② 只能去商業區的“市”買東西
③ 到早市上買一些喜愛的書畫④ 去州橋夜市品嘗風味小吃
⑤ 在瓦子中看著上演的《竇娥冤》,你不禁流下了眼淚⑥ 春節來到了,門外爆竹聲聲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⑥
5、“黃婆婆,黃婆婆,教我紗,教我布,兩只筒子兩匹布”,這一民謠反映了的是(  )盛況。
A.南宋的棉紡織業 B.元朝的棉紡織業 C.北宋的絲織業 D.明朝的絲織業
6、培根說:“這三種東西曾改變了整個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狀態;第一種在文學方面,第二種在戰爭上,第三種在航海上。”這三種東西指的是我國古代的(  )。
A.甲骨文、火藥、指南針B.印刷術、火藥、指南針
C.甲骨文、《孫子兵法》、造船技術D.詩歌、兵器、造船技術
7、元朝時,黃道婆推廣了 先進的棉紡織技術。
PAGE
1第一課 希臘、羅馬與歐洲古典文明 (1)
早期愛琴文明與城邦國家 從共和國到大帝國
班級 姓名
主備人:鮑華浩 審核: 授課時間:
一、課前導學:
(一)認清目標,明確要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愛琴文明概況、雅典的民主制度和斯巴達城邦特點。
2、能力目標:學會用歷史的眼光看待希臘城邦雅典和斯巴達的政治制度。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希臘文明和大河文明的比較,感受人類文明發展的多元性和獨特性。
課程標準:
2-3 選擇中外不同時期典型的國家管理形式,描述其主要特點。
4-2 列舉古代歷史上的重要事件與人物,說出它(他)們在不同區域和特定時期的突出作用。
4-5 綜合多種因素,認識中國與世界社會變遷中的若干重大轉折時期。
教學重點:古希臘著名城邦雅典和斯巴達特點,羅馬發展線索。
教學難點:正確認識雅典的民主制。
(二)格物致知
1、選擇題
1.愛琴文明最早發祥于(  )。
A.邁錫尼 B.斯巴達 C.克里特島 D.雅典
2.公元前5世紀前后,希臘逐漸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奴隸反抗奴隸主的斗爭 B.希臘同波斯之間的戰爭
C.希臘城邦之間的內戰 D.平民反抗貴族的斗爭
3.公元2世紀,成為羅馬帝國內海的是(  )。
A.紅海B.里海C.地中海 D.渤海
4.公元前5世紀,民主制極盛于(  )。
A.古代印度 B.斯巴達 C.雅典 D.羅馬帝國
2、概括希臘雅典和斯巴達兩個城邦社會特點分別是什么?
雅典: 斯巴達:
(三)疑難問題記錄
二、課堂助學:
(一)師生共同探討
1、希臘文明起源線索梳理
古希臘文明
2、探尋雅典與斯巴達
古代希臘的城邦制度是希臘這塊土地上的特有產物,希臘是全歐洲地區分割最破碎的地區,大小山陵縱橫交錯,把希臘分割成一塊塊界限分明、彼此隔離的區域。在那時,山脈是天然的屏障,這種地形更利于小城邦的保存。
『雅典與斯巴達的比較』 
①、地理環境與經濟活動
「雅典」
地理環境 , ,這種開放性的地理環境為航海技術和商業貿易的發展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所以雅典經濟上, 與 發達。
「斯巴達」
地理環境位于希臘半島的東南部,境內三面環山,中間為肥沃的平原地帶,所以經濟上 。
②、政治制度與社會生活
「雅典」
是雅典政治的突出特色,這也為眾多史學家們所津津樂道的。雅典出現了專門的學校進行文學藝術教育,說明當時社會 。
「斯巴達」
斯巴達城邦民族特征 , 。政治上實行 ,整個斯巴達社會就像 。
3.雅典民主制
①、雅典的國家大事是怎樣決定的?
②、雅典的日常事務由誰負責處理?
③、雅典的最高司法機構是
④、在雅典哪些人有參政議政的權利?
⑤、如何正確評價雅典的民主制度?
雅典民主制實際上具有兩重性:從積極的方面看, ;從消極的方面看,
。因此,雅典民主制并不像伯利克里所標榜的那樣美好。
4、古代羅馬歷史發展線索(王政時代 ——羅馬共和國——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
時間 古代羅馬歷史發展線索 主要原因
5、比較大河文明與希臘羅馬文明、雅典文明與斯巴達文明,你能體會到
三、課后鞏固:
(一)選擇題
1.滅亡西羅馬帝國的是(  )。
A.波斯人B.希臘人C.斯巴達人D.日耳曼人
2.公元前27年,完成羅馬由共和制向帝制轉變的是(  )。
A.愷撒B.屋大維C.安東尼D.雷必達
3.斯巴達與雅典的共同點是(  )。
A.手工業發達B.廣泛使用奴隸 C.公民有機會參與政治D.尚武善戰
4.按照雅典的民主制度,負責處理城邦日常事務的機構是(  )。
A.公民大會 B.五百人議事會 C.陪審法庭 D.元老院
(二)簡答題
1.民主制度是希臘政治的重要特色,請你簡述構成希臘民主政治的基礎?
2.羅馬成為一個地垮歐亞非三大洲大帝國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
{第一課 人猿相揖別
主備人:汪明新 審核: 授課時間:
一、課前導學:
(一)認清目標,明確要求:
學習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觀察、分析圖文資料,感受人類產生的基本條件和生活狀況,理解自然條件對人類早期文明的培育和制約作用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思考和分析圖文資料,知道遠古人類從低級到高級不斷進化的過程;理解勞動在從猿到人的演變過程中的作用。
3、知識與技能:收集有關我國早期人類生活區域分布情況、生活與生產情況的資料,知道中國是人類發源地之一。
學習重點與難點: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
(二)自主學習,認真準備:
收集有關人類起源的傳說;
做好課前的有關準備;
閱讀教材和歷史與社會圖冊,完成教材中的活動題和課后自我測評
預習自我檢測:
Ⅰ、填空題
1、有 以前的人類歷史,一般被稱為史前時代。在這個時代,人們主要依靠 和 工具,過著采集和漁獵的生活。
2、最早研究發現高級生物是由低級生物進化而來的英國科學家是 。
3、人類學家把 看作是促進人類進化的重要因素和人類誕生的重要標志。
4從猿到人的轉變過程中, 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手的形成, ,人腦的形成,都離不開 。
5 ,是人類特有的勞動本領。我們把 為人類誕生的標志,人類已有 年的歷史了。
6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是 人,生活在 省,距今約
年。
7、北京人距今 年,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有較大的灰燼堆,灰燼堆中有燒過的獸骨、樹籽、木炭等,這說明北京人掌握了 的技術。
8、生活在距今三萬年的 人,已經學會了人工取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一種自然力,從而最終把人同動物界分開。
9、氏族是按 結合起來的生活群體,他們有共同的祖先,共同勞動,共同享受,平等相處。
10、到目前為止,發現遠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是 。
Ⅱ填表題
類別 北京人 山頂洞人
生活地點
生活時間
體質特征
生產工具
火的使用
生活狀況
Ⅲ讀圖1—5古人類分布略圖,說說主要分布在哪幾大洲?讀圖冊第3頁我國早期人類主要遺址的分布圖,說說我要早期人類主要分布在哪些流域?說說這些早期人類分布的區域的氣侯條件。
Ⅳ置疑:(預習之后,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請記下來,課堂上我們共同探討。)
二、課堂助學:
(一)預習交流展示
(二)師生共同探討
1、恩格斯于1876年提出了“勞動創造了人本身”這一論斷,科學地回答了古猿是怎樣轉變為人的問題。你如何理解“勞動創造了人本身”這一論斷。
解法指導
能力提升
(三)小結課文
今天學習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
三、課后鞏固:
(一)自我檢測:
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
A、能否制造工具 B、能否使用火 C、能否使用工具 D、能否直立行走
2、下列原始人類,處在猿向現代人演變最后階段的是( )
A、北京人 B 、山頂洞人 C、元謀人 D、河姆人
3、下列原始人類中,已經開始使用天然火的是( )
A、山頂洞人 B、北京人C、元謀人 D、巫山人
4、完成圖冊第41頁-42頁
(二)成長寫真大橋鎮中學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上)第四單元講學稿
綜合探究四 過年:感悟我們身邊的傳統
班級 姓名
主備人:汪明新 審核: 李華 授課時間:
課前導學:
認清目標,明確要求
教學目標:
1.了解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的由來、民俗活動及其演變和中國的其他傳統節日
2.初步掌握調查、收集、分析資料的方法,培養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中國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的由來,民俗活動及其演變
難點:如何認識春節等民俗活動蘊涵的文化傳統,如何進行社會調查、收集和分析資料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
格物致知
填空題
一、中國人最隆重的節日是什么?
1、春節
(1)漢族人民最隆重的節日是 。
(2)你知道在古代,這一節日有哪些名稱? 、 。
(3)農歷正月初一為一年的開始是什么時侯確定的? 。
(4)新中國成立后,將公歷1月1日稱為 。農歷初一定名為 。
2、春節的民俗活動
(1)春節期間有許多民俗活動。說出你的家鄉春節這一天的民俗活動。
(2)這些民俗活動隨著社會的進步,有沒有發生變化?請用你家鄉的事例加以說明。
(3)在歷史的演變中,有些春節民俗逐漸消失,一些新的春節民俗活動開始出現。你舉例說明嗎?
(4)春節是否完全是漢族人的節日?請舉例說明。這一現象說明了什么?
舉例:
說明 :
(5)除夕是團圓之夜,即使人在天涯,也要在除夕之夜趕回家中吃年夜、守歲。
請你給大家講講理由嗎?
8. 置疑:(預習之后,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請記下來,課堂上我們共同探討)
二、課堂助學:
(一)預習交流展示
(二)師生共同探討
傳統節日
除春節這一傳統節日外,你還知道哪些傳統節日?請把你知道的節日填在下表中
民族(地區) 節日
漢族
維吾爾族
彝族
傣族
西方國家
2、傳統節日的民俗活動
依據你的了解,填出下列節日時的民俗活動
節日 民俗活動
元宵節
清明節
端午節
中秋節
重陽節
小結課文
今天學習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
課后鞏固
材料一 關于“年”,我國古籍《春秋谷梁傳》說:“五谷皆熟為有年”。漢代許慎《說文解字》也解釋為“年,谷熟也”。可知古人是以每收獲一次莊稼為一年,過年就表示一次莊稼收獲完畢。年,是古代農事的記錄,是慶祝豐收的日子。
材料二 “門神門神騎紅馬,貼在門上守住家;門神門神扛大刀,大鬼小鬼進不來。”這是歌劇《白毛女》中喜兒的唱詞,她唱出了春節人們貼門神,以求保護自家安寧的心態。
材料三 拜年是我國的傳統習慣,是春節期間的主要活動內容之一。人們見面都要笑容滿面地拱手抱拳互相拜年,祝福“新年愉快”“萬事如意”。
(1)除傳統的拜年方式外,請你舉出現在拜年的幾種方式,并說說為什么會有不同。

(2)《紅樓夢》中有燈謎曰:“能使妖魔膽盡摧,身如束帛氣如雷。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這一燈謎的謎底是什么?查閱相關資料,說說它的來歷以及它在今天所面對的挑戰,談談你的看法。
(3)從上述三則材料中,你能否歸納出,傳統節日中哪些因素是變化的?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

(4)中央電視臺每年的春節晚會成了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一頓年夜飯,然而過后總有人對此貶褒不一,對此你有什么看法?假如請你為這臺晚會出謀劃策,你有何高見?說說看。
PAGE
2第二課 早期國家的形成(1)
主備人:陳海云 審核:汪明新 授課時間:
班級: 姓名
一、課前導學:
(一)認清目標,明確要求: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圖文結合,觀察和認識文字、城市、國家的出現,生產力的提高、社會分工的發展和階級的分化,認識和理解國家的出現和形成。國家的出現,是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
(2)、了解作為權利象征的金字塔、九鼎等,充分認識王權的實質。了解不同階層人們的遭遇和地位,尤其是通過分析印度的等級制度、中國的分封制度,認識人類社會有了明顯的階級分化。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圖文結合分析城市居民所生活的不同條件,理解和分析貧富差別的出現、社會的逐漸分化;也可以通過城市的規模和布局,了解不同階層居民的生活狀況。
(2)、嘗試用歷史的、辨證的眼光分析軍隊和刑法在早期國家形成時期的作用。
3、情感態度價值觀:
使學生初步樹立階級的觀念,培養對勞動人民的感情。如國家的形成、王權神圣。
(二)自主學習,認真準備:
課前的有關準備:盡可能多的收集各種文字、圖片、實物。講述早期國家形成中的有關故事,并進行評述;閱讀教材和歷史與社會圖冊,完成教材中的活動題和課后自我測評。
預習自我檢測:
Ⅰ、填空題
1、 的出現是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
2、約從公元前 開始,兩河流域的蘇美爾地區出現了有城墻的城市。
3、公元前2500年前后,印度河流域有一百多座城鎮,其中 ,規模龐大,遺址保存完整。
4、中國夏朝后期的都城 。
5、古埃及國王又稱 ,既是行政首腦,也是軍事首領,并兼任
領袖,自認為是太陽神之子,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
6、在中國的傳說時代,禹鑄造“ ”,作為權力的象征。
7、 自稱“巴比倫之王”和“世界四方之王”。
Ⅱ材料題:
1、“今大道既穩,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
這種天下為家的局面是何時開始的?
從此什么制度代替了禪讓制?
Ⅲ、置疑:(預習之后,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請記下來,課堂上我們共同探討。)
二、課堂助學:
(一)預習交流展示
(二)師生共同探討
1、古埃及國王自稱是“太陽神之子”,古巴比倫國王稱自己是“天神和地神的寵人”,他們為什么都要極力宣揚自己與神靈有密切關系?
三、小結課文
今天學習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
四、課后鞏固:
(一)自我檢測:
1、下列文物中能夠象征王權的是 ( )
①半坡出土的紡輪 ② 金字塔 ③大孟鼎 ④黑陶杯 ⑤法老的金面具 A ②③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2、關于禹加強王權的措施的措施,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在涂山召見各部落首領,接受他們的朝貢 B、 誅殺不服從自己的防風式 C、將全國劃分為36郡 D、 鑄造“九鼎”,作為權力象征
3、幼發拉底河東岸的烏爾城周圍寬闊的護城河的主要作用有( )
①方便交通運輸 ②開展宗教儀式 ③發展養魚生產 ④加強防衛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禹,啟時期,逐漸由“公天下”的時代向“家天下”的王朝體制轉化。
(1)“公天下”向“家天下”發生在什么時候?政治制度有什么變化?
(2)這一轉變說明了什么問題?
(3)你認為這一轉變是歷史的進步還是歷史的倒退?為什么?
5、完成圖冊第46頁
(二)課后小結第三課 阿拉伯帝國和伊斯蘭文明
班級 姓名 學號
主備人:陳海云 審核:汪明新 授課時間:
一、課前導學:
(一)認清目標,明確要求
課程標準:
2-4了解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區域文明文化成就及其特色。
2-5描述歷史上不同區域的社會生活概貌,了解不同區域文明的生活方式。
3-3列舉文化傳播的一些途徑,了解歷史上不同地區之間文化交流的結果。
4-1列舉歷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發明,了解它們是如何推動歷史前進的。
4-4列舉古代歷史上的重要事件與人物,說出它(他)們在不同區域和特定時期的突出作用。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伊斯蘭教的創立者、創立時間、地點、教義、影響的擴大。阿拉伯半島的基本統一與擴張。阿拉伯帝國的區域、首都、強盛。阿拉伯人的文化成就。
2、能力目標: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探討伊斯蘭教對阿拉伯帝國的形成、強盛起到了什么作用。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思考阿拉伯—伊斯蘭教文化對世界文明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綜合概括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伊斯蘭教是在社會矛盾尖銳、很多人希望阿拉伯半島統一的形勢下產生的;它的產生和傳播促進了阿拉伯的統一。使學生從中感悟:特定的社會產生特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又影響著社會。阿拉伯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阿拉伯人對東西方文化交流起了重大作用。使學生從中感悟:各地的文明成就都對世界文明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世界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交流的重要作用。伊斯蘭教對阿拉伯文化的繁榮起著促進作用。使學生從中感悟阿拉伯文化的主要特點。
教學重點:伊斯蘭教的創立。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對世界文化的重大貢獻。
教學難點:伊斯蘭教創立的歷史背景及其在阿拉伯帝國建立中的作用。
(二)格物致知
Ⅰ 伊斯蘭教的創建與阿拉伯帝國
1、阿拉伯半島位置: 自然條件: 。
2、伊斯蘭教的創立人 ,其教徒被稱為 ,所信奉的經典是 ,這部書涉及哪些方面的內容 。 年是伊斯蘭教教歷紀年的元年。為何把這一年當做是伊斯蘭教教歷的元年 。
3、穆罕默德為統一阿拉伯半島所做的貢獻:穆罕默德領導 取得多次勝利,到他去世之前,基本統一了 。
4、 年,新型的阿拉伯國家發動大規模戰爭的原因是 ,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戰爭,到8世紀中葉,稱為地跨 的大帝國。 世紀以后,靠 征服建立起來的阿拉伯帝國逐漸衰弱下去。
Ⅱ阿拉伯---伊斯蘭文化
阿拉伯人對直接文化作出的貢獻:
1、把阿拉伯的 、 和 教帶到世界各地。把東方的特產和 帶回阿拉伯。
2、阿拉伯人將 人發明的0到9的計數法加以改造,并傳播到世界各地。
3、阿拉伯人一向重視 和 ,收集大量 、 、 的著作翻譯成阿拉伯文,然后傳到世界各地。
4、隨著阿拉伯帝國的羅達和伊斯蘭教的傳播, 建筑風格也被帶到所多地方。
5、廣泛收集印度、埃及、希臘等地民間故事,形成故事集 《 》,在世界上廣為流傳。
(三)疑難問題記錄
二、課堂助學:
(一)師生共同探討
1、麥加、麥地那和巴格達是阿拉伯帝國著名的城市,請分別說出這三個城市的地位或發生過的重大事件。
2、古代阿拉伯人有句著名的格言:“人最美的裝飾是知識”;他們的宗教創始人穆罕默德曾經說過:尋求真理,哪怕遠在中國。阿巴斯王朝時期,他們在巴格達建立了龐大的翻譯和研究機構,稱為智慧之宮。
請回答:
結合上述材料談談阿拉伯文化有什么突出特點?
阿拉伯文化對世界文明的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
“人最美的裝飾是知識”這句話你同意嗎?說說理由。
“尋求真理,哪怕遠在中國”反映了什么精神?
三課后鞏固
1、按時間順序排列穆罕默德在政治宗教活動中的大事,正確的是 ( )
①基本統一阿拉伯半島 ②創立伊斯蘭教 ③ 出走麥地那 ④在麥加傳播伊斯蘭教
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 D ③②④①
2、與伊斯蘭教的產生發展有著密切聯系的兩個城市是 ( )
①麥加 ②巴格達 ③麥地那 ④ 羅馬
A①④ B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3、公歷2009年是伊斯蘭教教歷 ( )
A 1387年 B 1388年 C 1386年 D 1385 年
4、阿拉伯帝國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是在 ( )
A 6世紀前期 B 7世紀后期 C 8世紀中葉 D 9世紀后期
四、小結課文大橋鎮中學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上)第四單元講學稿
第一課 從封邦建國到一統天下(第1課時)
班級 姓名
主備人:顧滕 審核: 授課時間:
課前導學:
認清目標,明確要求
教學目標:
1.掌握周朝的分封制、宗法制度和禮樂制。
2.理解禮樂文明在當時的作用及對中華文明的影響。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分封制,宗法制。
難點:禮樂文明在周代的作用及對中華文明的影響。
格物致知
填空題
商朝末年,國王紂奢侈殘暴,失去民心。生活在今陜西_________流域的小國周強大起來.公元前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聯合其他小國,在___________展開大戰,,伐紂滅商,建立周朝,定都___________,史稱_____________。
商朝實行________制,它是西周時期的政治制度,周王將王都周圍以外的地區先后封賜給________ 、__________等,建立_____________。
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是周代_________的基礎,它是根據____________的親疏遠近來決定____________的制度。
周王自稱__________,由____________世襲,其余諸子分封到各地當____________。嫡長子與其他諸子是_______與_______的關系。
周朝通過____________來規范貴族的身份地位。相傳周朝的禮樂制度是_________制定的。“樂”也是周朝____________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等級的貴族,所能享受的__________也不同。周代貴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都要配合樂舞進行。
統治階級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為工具,用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置疑:(預習之后,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請記下來,課堂上我們共同探討)
二、課堂助學:
(一)預習交流展示
(二)師生共同探討
分封制度
(1)周朝實行分封制度,被分封的諸侯有什么義務?
(2)這一政治制度對周朝有何作用?
宗法制度
課本圖4-2《西周等級示意圖》的學習。
反映了西周什么制度?請你指出各等級的社會成員。
這與強調平等和奮斗競爭的現代社會有什么根本差異?
禮樂制度
(1)周朝制定禮樂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你認為禮樂制度在當時起到了什么積極和消極的影響?
積極作用:
消極作用:
(3)課本閱讀卡《“樂”文化》的學習
①后世統稱為“雅樂”的是什么?
②古代“樂”文化的實質是 什么?
小結課文
今天學習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
課后鞏固
1.我國國家素有“禮儀之邦”之稱,我國確立了禮樂制度的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東周
2.周朝都城鎬是今( )
A.河南開封 B.陜西西安 C.江蘇南京 D.陜西咸陽
3.周朝分封制的依據有( )
①土地 ②權力 ③人口 ④金銀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4.“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反映的土地制度是( )
A.土地歸集體所有 B.土地歸個人所有 C.土地歸奴隸所有 D.土地歸國家所有
5.下列關于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分封制擴大了周控制的疆域
B.宗法制是周初建立政權后鞏固政權的一個重大舉措
C.兩者結合起來,密切了周王室和各諸侯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聯系
D.天子的王位可以由有功的諸侯繼承
6.編鐘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主要用途是( )
A.有作報時 B.供人欣賞 C.裝飾品 D.禮樂器
7.周朝時,用來維護社會持續,鞏固其統治的工具是( )
①宗法制度 ②分封制 ③縣制 ④禮樂制度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PAGE
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宾川县| 昌宁县| 民勤县| 洛川县| 凯里市| 墨脱县| 普宁市| 武汉市| 赤城县| 仁化县| 长治市| 思茅市| 富平县| 郎溪县| 神池县| 嘉峪关市| 赣州市| 嘉峪关市| 荆州市| 嵩明县| 阿鲁科尔沁旗| 闵行区| 潞西市| 德昌县| 凤山县| 金阳县| 隆回县| 阜宁县| 武强县| 定西市| 张掖市| 齐河县| 公主岭市| 和田县| 老河口市| 游戏| 恩平市| 南靖县| 甘谷县| 嘉鱼县| 平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