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八年級歷史與社會同步練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八年級歷史與社會同步練習

資源簡介

8年級(上)歷史與社會一課一練《參考答案》
第一單元 史前時代
第一課 人猿相揖別
第一框:站立起來的祖先
1—5 ABCAA; 6—10 BBDCC; 11—12 BB;
13、(1)直立行走、勞動、制造并使用工具、人工取火等 (2)石器時代、金屬時代
第二框:“北京人”的足跡
【學習任務單】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比較表格:
項目 北京人(約70—20萬年前) 山頂洞人(約3萬年前)
工具制作 打制石器,刮制骨器 打制石器,磨光和鉆孔物
食物獲取 采集植物果實,塊根和獵取動物 采集和狩獵、捕魚
火的來源 使用天然火 摩擦生火
著裝情況 沒有著裝 用獸皮制作衣服,用骨針縫制
審美意識 沒有審美意識 用貝殼和動物牙齒制成裝飾品
1—5 CBDCB; 6—10 ACDAA;
11、(1)C、D (2)①從相貌上看北京人保留了某些猿的特征,山頂洞人同現代人基本相同;②北京人只會打制粗糙的石器,而山頂洞人已經掌握了磨制和鉆孔技術;③北京人只能利用天然火,而山頂洞人已會人工取火;④北京人過群居生活,山頂洞人已進入氏族公社時代。 (3)只要能找出三個中國古人類遺址即可。(如:中國云南元謀發現的元謀人,距今170萬年;北京周口店發現的北京人,距今約70—20萬年;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發現的山頂洞人,距今約30000年。)
第二課 原始農業和先民的家園
第一框:原始農業和原始畜牧業的產生
1—5 ADBDC; 6—7 AC;
第二框:古老的村落
【學習任務單】比較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原始文化的不同點
距今時間 生活區域 自然環境特征 建筑形式 農作物 馴養的動物 制作的陶器
河姆渡遺址 七千年前 長江流域 濕潤、水網密布 干欄式 水稻 豬 黑陶
半坡遺址 五六千年前 黃河流域 氣候干燥、河流少 半地穴式 小麥、粟 牛 彩陶
相同點 都生活在新石器時代,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會建筑房屋,建立了農業村落,過著定居的生活,從事原始的農業和畜牧業。
一、選擇題:1—5 ACDCA; 6—10 BCBAA; 11—12 BB;
二、問答題
13.(1)半坡遺址與河姆渡遺址;分別位于中國陜西西安的半坡村與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 (2)半坡居民的房屋是半穴式的;河姆居民的房屋是干欄式的,原因:半坡地處于北方高原,氣候干燥,河姆渡地處南方,潮濕多雨。房屋的出現說明原始居民實現了定居。
第三框:精神家園
一、選擇題:1—5 BBCAA; 6—7 DB;
第三課 傳說時代的文明曙光
一、選擇題:1—5 ABCBA; 6—10 BACDC; 11—14 BABA;
二、問答題
15、(1)是。遠古傳說是遠古的人們口耳相傳下來,根據自己的想象,加以褒貶流傳下來的,其中有虛構的成分,但也確實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某些狀況。而歷史事實卻是在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事情。 (3)“禪讓制”。這種原始的民主制度,能把各個氏族成員的微弱力量匯集起來,跟自然界進行斗爭,對生產力發展起了促進作用。但是,當時人類社會處在最低的發展階段,原始的民主制度還有很大的局限性,只能同當時不發達的生產力相適應。 (3)傳說故事包含了一定的事實成分,這些歷史事實可以通過考古發掘來印證??脊虐l掘和古代傳說相互印證,都是很重要的歷史資料,可以從不同側面揭示歷史事實,幫助我們了解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的發展與沿革。 (4)它們的共同點有以下幾點:①從傳說反映的時間來看,大致都是在距今四五千年左右,處于新石器時代晚期;②從內容來看,多是英雄人物的故事,反映了早期民眾的英雄史觀傾向;③從歷史資料的形式來看,都屬于口述資料;④從它們的意義或價值來看,傳說故事中包含了一定的事實成分,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和歷史價值。另外,這些傳說都與野獸、神靈有聯系,反映了當時人類與動物的接近以及原始的世界觀。(能說出兩點或者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綜合探究一 保護我們身邊的古老文明
一、選擇題:1—5 CBAAA;
第二單元 文明的起源
第一課 得天獨厚的大河文明
一、選擇題:1—5 AABAB; 6—10 DCCAD; 11—16 BAADBB;
二、問答題:17、(1)略。(2)
古國名稱 古埃及 古巴比倫 古印度 古代中國
所處位置 非洲東北部尼羅河下游 西亞兩河流域 印度半島 亞洲東部
統一時間 公元前3000年 公元前18世紀 公元前6世紀 公元前2070年
建立者 美尼斯 漢謨拉比 阿育王 禹
代表城市 孟斐斯 巴比倫城 摩亨佐 達羅 二里頭
所屬氣候 熱帶、亞熱帶沙漠氣候 溫帶沙漠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氣候
(3)這些文明大致處于北溫帶。從地理位置上看,這些文明產生區域大多氣候濕潤多雨,鄰近大河流域。 (4)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資源較豐富;地勢平坦,土地相對肥沃;氣候溫和,適宜人類生存,利于農作物培植和生長,能夠滿足人們生存的基本需要。由此可見,早期人類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性較強。
第二課 早期國家的形成
第一課時:城市開始出現 / 王權神圣
一、選擇題:1—5 ABADC; 6—10 DAACB;
二、問答題
12、(1)禹;治理黃河、建立夏朝(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劃定“九州” 、鑄造“九鼎”等。 (2)堯、舜、禹; (3)“禪讓制”和“世襲制”;啟; (4)王權逐步加強和鞏固,確立了統治者的絕對權力,這是我國進入文明時期的重要標志。
第二課時:分化的社會 / 軍隊與刑法
一、選擇題:1—5 DBCBD; 6—10 CADAB; 11—12 DC
二、問答題:
13、(1)古代印度;種姓制度; (2)婆羅門、剎帝利屬于統治階級,吠舍、首陀羅屬于被統治階級。(3)奴隸主階級;《漢謨拉比法典》; (4)這些規定不同于現代法律所宏揚的人道主義精神和平等精神。
14、(1)胡夫,埃及,法老; (2)禹,疏導,夏朝; (3)漢謨拉比,公元前18世紀,巴比倫城; (4)喬達摩·悉達多,佛教,寺廟; (5)修筑城墻、建立軍隊、形成等級身份制度、制訂刑法、設立監獄、完善法律制度、進行宗教控制。
第三課 告別野蠻
第一課時:從刻劃符號到象形文字 / 宏大的工程和精巧的技藝
一、選擇題:1—5 DCBBB; 6—10 BAADB; 11—14 ACCD
二、問答題
15、(1)刻劃符號:③;圖畫文字:①;象形文字:②④; (2)表格如下:
古老文字 各 自 特 點
發源地 形成時間 發明者 構造特點 書寫材料
象形文字 尼羅河流域 前3000年左右 古埃及人 “畫成其物” 蘆管削尖為筆寫在“紙草上”
楔形文字 兩河流域 前3200年左右 蘇美爾人 筆畫像楔子 削尖的蘆葦桿、骨棒作筆,在泥版上寫字
甲骨文 黃河流域 商朝 中國商朝人 “刻成其物” 刻在龜甲、獸骨上
共同點:都是從圖畫文字逐步發展而來,把繁復不易刻劃的圖形簡化為一些符號性質的象形文字,使它能記錄語言,具有相對固定的行、音、義,是不同區域人們進入文明時代的重要標志。 (3)文字的產生和使用,標志著人類告別野蠻,開始進入文明時代。
16、(1)司母戊鼎; (2)夏、商、西周。特點是品種繁多、造型古樸奇特、工藝精湛細膩。 (3)祭祀。鼎在中國古代社會被視為權力和地位的象征?!耙谎跃哦Α?、“鼎立相助”、“大名鼎鼎”、“三足鼎立”、“問鼎中原”等。
第二課時:古老的科學探索 / 宗教的奧秘
一、選擇題:1—5 AABBC; 6—10 ADCCB; 11—15 BBDCB
二、問答題
16、(1)公元前6世紀;釋迦牟尼(喬達摩·悉達多) (2)教義是宣揚“眾生平等”。反對印度的等級制度,否定婆羅門教和神造種姓之說。(3)佛教在印度得到很大發展,并且促使佛教向周邊國家傳播,促進了宗教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4)佛教主張人人生而平等,同情不幸的受苦人,主張通過自我解脫來消除煩惱,(宣揚只要今世做了善事,來世就有好報。)逃避嚴酷的現實,實際上是起了麻痹思想的作用,有利于奴隸主維護其統治,所以歷代統治階級往往都利用它。 (5)在奴隸社會中,奴隸和平民受苦的根源在于奴隸制度。只有推翻奴隸制度才能改善他們的處境。
綜合探究二 感悟滄桑巨變
一、選擇題:1—6 DADBBC
第三單元 農耕文明時代(上)——相繼興衰的歐亞國家
第一課 希臘、羅馬與歐洲古典文明
第一框:早期愛琴文明與城邦國家
一、選擇題:1—5 AACAC; 6—10 AABCD; 11—15 BCACB;
二、問答題:
16、(1)雅典、斯巴達(略) (2)A、伯利克里;B、獅子門 (3)古希臘文明以海洋(愛琴海)為中心,而亞洲文明以大河為中心。 (4)愛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 (5)三面環海,交通便捷,與古代埃及和地中海東岸國家的聯系十分密切。這種開放性的地理環境,有助于古希臘航海業和工商業的發展,并為古希臘人吸收西亞和北非文明以及傳播希臘文化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6)小國寡民的城邦,海外貿易興盛;平等觀念的形成與民主政治的建立;進取、探索的民族精神。
17、(1)公民大會。雅典的政權機構為公民大會、陪審法庭、五百人議事會。(2)雅典的民主政治代表的仍然是少數人的利益。因為這種民主建立在奴隸制的基礎之上,占人口大多數的奴隸、婦女和外國人仍然沒有任何政治權利。(3)雅典的民主政治只是在古代奴隸占有制的基礎上社會的一定發展階段的產物,并且必然消失于君主專制政體的汪洋大海中。真正高度發展的民主政治制度,真正保障每個公民都能充分發展其個性中有利于整個人類社會方面的民主,只能存在于物質文明高度發展、最廣大人民群眾政治、經濟利益高度一致的社會主義社會。 (4)人類社會的統一性和多樣性。 (5)斯巴達;崇尚武力;因為被征服居民人數數倍于斯巴達人。 (6)雅典經濟以對外貿和商業為主,工商業發達,政治上實行民主制度;斯巴達經濟以農業為主,政治上實行軍事獨裁。出現這種差異的原因是由城邦所在地區的具體情況決定的,雅典是沿海城邦,適合發展海上貿易,而斯巴達是內陸城邦,相對閉塞。 (7)對內我們始終要團結全國人民,各地區間要相互幫助,不搞小團體主義。對外,我們要互利合作,多對話少對抗,為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
第二框:從共和國到大帝國
一、選擇題:1—5 BDACC; 6—10 BDACB;
二、問答題
11、(1)羅馬、迦太基、多瑙河(略); (2)A—母狼銅像;B—屋大維; (3)執政管;由貴族組成的元老院。 (4)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上的奴隸制共和國。 (5)執政官握有很大的權力,外出時有護衛跟隨左右,顯示其權威。 (6)都崇尚武力。這就決定了日后的羅馬將會依靠武力進行對外擴張和開拓疆域。 (7)羅馬帝國代替羅馬共和國。主要原因是隨著羅馬版圖的日益擴大,共和體制越來越不適應統治的需要。 (8)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希臘、土耳其、埃及、利比亞、突尼斯、摩洛哥、阿爾及利亞、西班牙、 葡萄牙等國。 (9)主要依靠軍事征服,而軍力強大、戰士善于作戰、戰術高超是其戰無不勝的重要保證。
第三框:西方文化之根
一、選擇題:1—5 DACDB; 6—10 CAABC; 11—14 DBCA
二、問答題
15、(1)四大文明古國都發端于大河流域;而古希臘、羅馬的文明產生于交通便利的地中海中部地區,能較多地吸收周邊地區的文明成果,更具有開放性。 (2)原因:①奴隸制度的發展,奴隸的辛勤勞動;②有廣泛鉆研、追求真理、超越前人的精神;③維護奴隸主貴族的利益。 (3)①在古典文化中,自然科學、文學、戲劇、歷史、羅馬法、建筑等方面的成就,對西方文化影響深遠。如現代西方人所使用的“哲學”就來自于古希臘語;現代體育場繼承和發揚了羅馬競技場的傳統建筑藝術特色;古羅馬人發明了《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和歐洲法學的淵源,其中羅馬法是近代西方各國法律體系的基礎。②古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對后來西方政治制度產生了較大影響,如現代議會制度就可從古希臘的“五百人議事會”中找到淵源。
16、(1)阿基米德。(2)發現了杠桿定律和浮力定律,還發明水車,用于排水和灌溉。(3)要善于思考,勤奮好學,刻苦鉆研,熱愛祖國。敢于為堅持科學真理而獻身。
第二課 基督教文明與歐洲中世紀
第一課時:中世紀的王國與帝國 / 基督教盛行西歐
一、選擇題:1—5 DACAB; 6—10 CCDCB; 11—13 DAC;
二、問答題
14、(1)從歐洲進入封建社會(476年),直到16世紀。 (2)東至多瑙河,西至大西洋,南到意大利中部,北到波羅的海。 (3)查理為了取得基督教會的支持,鞏固自身統治,需要加強與教會的關系;而基督教會為了維護自身的生存,也需要借助查理的勢力。標志著教權與王權之間相互利用的關系及其聯盟的建立。 (4)由于封建等級制度是因土地的層層分封而形成的,各級封君與封臣之間都互有義務。所以,封臣即附庸只承認自己直接受封的領主為封主,而對自己封主的封主卻沒有臣屬關系。所以,中世紀的西歐出現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現象。 (5)等級關系圖:國王——貴族(大封建主)——騎士(小封建主)——農民 (6)①這一關系的確立,有利于歐洲封建制度的建立;②使封建主之間造成一團亂麻般的權利和義務,封建主之間不斷發生爭奪和混戰;③造成整個歐洲統治格局混亂,無法形成統一的政治局面。
15、(1)猶太人耶穌,1世紀,巴勒斯坦地區,《圣經》。 (2)猶太人民不滿羅馬帝國的殘暴統治,在屢次反抗斗爭失敗后,才將希望轉向宗教,期盼上帝派救世主來拯救他們。 (3)在基督教產生之初,它是下層人民的精神寄托和借以斗爭的手段。 (4)上流社會的人士入教并把持了教會的領導權,使基督教原有的反抗精神逐漸消失,日愈成為羅馬帝國維護其統治的思想工具。 (5)利用國王的力量擴大自己的影響。它通過各種手段占有大量地產,并經常干涉和控制各國的事務。 (6)在歐洲封建社會鼎盛期,教會不僅壟斷了思想文化領域,而且具有雄厚的經濟地位和相當大的政治權力。
(7)《圣經》不僅是一本宗教經典,也是一部容詩歌、神話、傳說在內的內容豐富、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利用空余時間讀一讀,可以拓展視野,增長見識。當然,在閱讀時要注意分析鑒別,青少年學生應努力樹立相信科學的唯物主義世界觀。
第二課時:領主的莊園與市民的城市
一、選擇題:1—5 ACBDA; 6—10 DBACB; 11—13 DBB;
二、問答題:
14、(1)公共牧場,耕地,壕溝,磨坊,教堂,封建主城堡和農奴住宅。 (2)生產、生活設施齊備;體現出森嚴的等級界限。 (3)莊園基本滿足了人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可以說是一個封閉自守的小天地。 (4)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5)農奴對份地只有使用權,而所有權屬于領主。為取得份地的使用權,他們必須承受地租(主要是勞役租)和名目繁多的捐稅雜役,領主侵吞了他們絕大部分勞動產品。根據法律,農奴的人身屬于主人,并且世代相傳,處于依附領主的地位。 (6)農奴生活的世界以莊園為中心,他們終年辛勞依然得不到溫飽,低矮的茅舍內潮濕擁擠,許多人因饑餓和營養不良過早死去。農奴是社會的主要生產者,但他們地位最低,受壓迫最重。 (7)不贊同。因為莊園中廣大的農奴生活十分困苦。他們從主人那里領取一小快土地耕種,維持生活,但要向主人繳納租稅,還要承擔各種雜役,而且缺乏人身自由??傊f園是當時西歐生產力水平極低的產物,莊園絕不是世外桃源。因此,隨著生產力的恢復和發展,莊園的衰落和城市的興起就成為了必然。
15、(1)舊城市的復興;新城市的出現:自發的聚集,領主的建立。 (2)西歐的城市通過贖買、起義等斗爭方式贏得了自治權,與此同時,城市居民也擺脫了封建領主的種種控制,成為真正的自由人。而且按照慣例,如果一個農奴在自治的城市里住滿101天,就取得了自由民的身份。 (3)鄉下主要是封建莊園,它幾乎是與世隔絕的這位學者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多人和這么繁華的景象。 (4)經濟方面,城市的商品經濟從一開始就對封建制度起著瓦解作用。政治方面,那些擁有自由和自治權利的城市,成為新的政治實體,它們與王權聯合,共同對付大貴族。城市里的市民階級不斷發展壯大,成為近代資產階級的前身。思想文化方面,伴隨著市民階級在政治、經濟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種新的世俗生活觀念逐漸形成,這為以后出現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奠定了基礎。 (5)中世紀歐洲鄉村的基本組織單位是封建莊園,生活在其中的勞動者是依附于封建領主的農奴,他們受封建領主的剝削和壓迫。莊園的經濟形式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中世紀歐洲的城市市民擺脫了封建領主的控制,獲得了人身自由。城市的經濟形式是為交換而生產的商品經濟; (6)最大特征表現于封建莊園制度、封建農奴制度和封建等級制度,以及基督教的作用和影響。
16、略 17、(1)略 (2)略 (3)中世紀西歐的手工業行會都有自己的章程和組織機構,而且每個行會都有自己的徽章。圖3-25所顯示的是德意志奧格斯堡的行會徽章,它們分別是面包師、裁縫和釀酒工行會的徽章。這些徽章象征性強,特點突出。
第三課 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
一、選擇題:1—5 BACBC; 6—10 ADACC; 11—15 CBDAA;
二、問答題
16、(1)P61(1—2段):六世紀末七世紀初,阿拉伯半島大部分地區尚未形成統一的國家,為了爭奪水源和牧場,部落間相互仇殺。在內部矛盾叢生、商業連遭破壞、生產停滯和外部勢力入侵的形勢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統一國家。多神和偶像崇拜是民族統一和社會發展的嚴重障礙,因而伴隨著國家統一的潮流,伊斯蘭教便應運而生了。 (2)610年(7世紀初)、穆罕默德、《古蘭經》、信仰“真主”安拉。 (3)穆罕默德創立的伊斯蘭教是統一的一神教,同當時麥加貴族的多神教不相容。另一方面,穆罕默德在教義中提出的施舍濟貧的主張,也觸犯了當時麥加貴族和富商的經濟利益,所以遭到有錢有勢的麥加貴族的反對。 (4)伊斯蘭教的產生和傳播,促進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①嚴格的一神教反映了統一國家的政治要求。它為建立統一的阿拉伯國家奠定了政治基礎。②伊斯蘭教是一種宗教、行政、軍事三位一體的組織,這種組織為統一國家的形成提供了組織形式。 (5)逆境也可成才。(有理即可)
17、(1)其版圖東起印度河流域,西到歐洲的西班牙與法蘭克王國為鄰,北起黑海和里海南岸,南至尼羅河下游。是個橫跨亞、歐、非的封建軍事大帝國。(2)古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 (3)阿拉伯文化的突出特點:領先地位和融合精神。阿拉伯帝國的形成促進了伊斯蘭文化的傳播,也推動了帝國范圍內各個不同地區文化的融合。它是在吸收、消化原埃及、兩河流域、波斯帝國和希臘羅馬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既有鮮明的先進性特點,又有很強的包容性。 (4)阿拉伯人將古印度人方發明的阿拉伯數字傳播到了全世界;收集了大量希臘、羅馬、印度的著作,翻譯成阿拉伯文,傳播到世界各地;阿拉伯人將清真寺建筑風格帶到了北非、歐洲、中亞、印度、中國等許多地方,并與當地的文化傳統相結合,成為世界文化交流的結晶;阿拉伯人的數學、天文學、化學和醫學等成就在當時世界上居于領先的地位;阿拉伯人的文學作品一直為世人所稱道,最為人熟知的故事集《天方夜譚》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在世界是廣為流傳。 (5)阿拉伯人把古希臘、羅馬的著作翻譯成阿拉伯文,然后傳播到世界各地。同時也把中國和印度等東方國家的一些文化傳到歐洲。阿拉伯文化在世界東西方文化交流中起著橋梁作用。 (6)①優越的地理位置:處于歐亞非三大洲交界處;②東西方商務沿線(絲綢之路)附近;③阿拉伯帝國領土擴張后的武力推廣。
綜合探究三 從宗教景觀看文化的多樣性
一、選擇題:1—5 CDBAC; 6—8 CDD;
二、問答題:
9、(1)表格如下:
宗教名稱 創立時間 創始人 宗教經典 原創地 現在分布區域
A基督教 1世紀 耶穌 《圣經》 巴勒斯坦 歐洲北美地區
B伊斯蘭教 7世紀 穆罕默德 《古蘭經》 阿拉伯 亞非地區
C佛教 前6世紀 喬達摩·悉達多 印度 亞洲地區
(2)P66第2段。答題要點:中國的佛寺是仿照宮殿府邸的結構而修建的,用以體現佛教的地位;天主教堂(基督教)立面垂直,氣勢壯觀,向上的動勢強烈,顯示出上帝至高無上的地位;清真寺建筑的中央為高聳的拱頂,內部高大的空間產生出強烈的宗教神秘感,以此來召喚信徒。 (3)伊斯蘭教;基督教; (4)基督教的“復活節”、“圣誕節”。伊斯蘭教的“開齋節”、“宰牲節”。佛教的“浴佛節”、“成道節”、“涅磐節”。 (5)都宣揚教徒平等、和睦相處、忍耐順從、幫助有困難的人。歷史作用:①佛教對種姓制度有抵制作用;②基督教對猶太人反對羅馬壓迫有一定作用;③伊斯蘭教促進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 (6)宗教是一種文化現象,曾在人類歷史的早期階段起過重要作用。人類文明的發展是由古代文明發展而來的,要理解古代文明,了解宗教的情況是必不可少的。 (7)因素:如不同地區不同的自然條件、文化傳統、經濟狀況等。(從自然條件和人文因素考慮,有理即可)。正確態度:要有包容心,要尊重不同的文化,并善于學習不同文化等。(從包容、尊重、學習等方面說明,有理即可)
(8)不同宗教、不同文化傳統要互相尊重,求同存異,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存在形成了世界的多姿多彩。
10、(1)A是古羅馬;B是古希臘;C是巴勒斯坦;D是阿拉伯;(2)屋大維(或愷撒)、伯利克里(阿基米德、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希羅多德等)、耶穌、穆罕默德。(3)略。班級: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學號:___________
第一單元 史前時代
第一課 人猿相揖別
學習目標:(1)感受人類產生的基本條件和生活狀況,理解自然條件對人類早期文明的培育和制約作用。(2)知道遠古人類從低級到高級不斷進化的過程。(3)理解在從古猿到人的演變過程中,勞動的重要作用。(4)收集有關我國早期人類生活區域分布情況、生活與生產強礦的資料,知道中國是人類發源地之一。
第一框:站立起來的祖先
一、選擇題
1.史前時代一般是指( )
A.有文字記載以前的人類歷史 B.封建社會
C.有文字記載以后的人類歷史 D.原始社會
世界各地有各種各樣的關于人類起源的說法,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2-3題:
2.在下列有關人類起源的說法中你認為最合理的是( )
A.上帝造人 B.由低級生物進化而來
C.女媧摶土造人 D.由現代類人猿進化而來
3.生物進化論由誰提出( )
A.馬克思 B.恩格斯 C.達爾文 D. 毛澤東
4.現在考古學家普遍認為,人類最早的起源地在( )
A. 非洲 B. 歐洲 C.亞洲 D.南美洲
5.從猿到人變化的過程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是( ?。?br/>A、直立行走   B、手腳分工   C、語言產生   D、大腦開始發達。
6.促進人類進化的重要因素和人類誕生的重要標志是( )
A.手腳分工 B.直立行走 C.勞動 D.語言的產生
7.從猿到人的轉變過程中,下列哪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
A、直立行走 B、勞動 C、語言的產生 D、手的形成
8.我們說,勞動創造了人,是因為(  )
①勞動使古猿直立行走  ②勞動使古猿學會制造工具  ③勞動使古人類產生語言、大腦發達  ④勞動使古猿的前肢變成了人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下列哪項是人類特有的勞動本領( )
A、狩獵 B、采集 C、制造工具 D、筑巢
10、使用打制石器的時期被稱為( )
A、打制石器時代 B磨制石器時代 C、舊石器時代 D、新石器時代
11.下列的遠古人類遺址,位于長江流域的是( )
A.山頂洞人 B.元謀人 C.藍田人 D.北京人
12.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化石是 ( )
A、藍田人 B、元謀人 C、馬壩人 D、北京人
二、問答題
13.“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銅鐵爐中翻火焰,為問何時猜得,不過幾千寒熱?!?-----毛澤東《賀新郎·讀史》
請回答:
(1)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有哪些?(6分)
(2)材料中所提到的人類經過的哪些時代?(4分)
第二框:“北京人”的足跡
【學習任務單】試比較北京人和山頂洞人
項目 北京人(距今約70—20萬年) 山頂洞人(距今約3萬年)
工具制造
食物獲取
火的來源
著裝情況
審美意識
生活群體
【課外知識鏈接】血緣家族與氏族公社
人類社會的第一個社會組織是血緣家族。所謂血緣家族,是指同輩人的婚姻集團,同一代的兄弟姐妹互為夫妻,排斥祖輩和子孫、雙親和子女之間的婚姻,但并不排斥親生兄弟姐妹之間的夫婦關系。北京人的生活群體即是如此。比如古希臘神話傳說中的天神宙斯和天后赫拉既是夫妻,又是姐弟。
山頂洞人時期已經從血緣家族進入氏族公社階段。在血緣家族中由于實行內婚制(即近親結婚),致使生育的后代因血緣太近對人的體質產生許多不良影響。人們逐漸對婚姻從習慣上增加了限制,最初大概是從排除同胞兄弟與姐妹之間的通婚開始,后來逐步擴大到排除以母系計算的一切旁系兄弟姐妹,即實行“族外婚”。氏族是起源于一個女祖先,以族外婚為前提,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具有特定氏族名號和共同信仰的比較牢固的經濟生活的社會單位。
氏族制的確立必須是母系,這是由女子在生產中的地位所決定的。男子打獵捕魚,收獲沒有保證,而女子采集植物、收獲較為穩定,使婦女在社會生活中占有顯著地位,從而成為生產的主人。另為族外群婚,男子臨時居妻方,去過婚姻生活,并不加入女方的氏族,雙方各自屬于自己的族團,其結果必然造成“民知其母,不知其父?!绷粼谝粋€氏族內的成員都是同一女祖先的后代。
【課后作業】
一、選擇題
1、下列原始人類中,處在猿人向現代人演變的最后階段的是( )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山頂洞人 D.河姆渡人
2、北京人還保留著猿的一些體質特征,但我們說他已經是“人”而非“猿”了,主要理由在于( )
A、下肢比較強壯 B、用手制造工具 C、過著群居生活 D、居住在洞穴中
3.下列哪種古人類已掌握了控制和管理火的技術 ( )
A、元謀人 B、巫山人 C、藍田人 D、北京人
4、已經懂得人工取火的是下列哪種古人類( )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山頂洞人 D、巫山人
5.山頂洞人與北京人相比,最重要的進步是(  ?。?br/>A.群居  B.已經學會人工取火  C.從山腰住到了山頂  D.已經學會制造項鏈
6.最早進入氏族公社時期的遠古人類 ( )
A.山頂洞人 B.元謀人 C.藍田人 D.北京人
7.下列各項,符合山頂洞人的實際情況的是( )
①掌握磨光鉆孔技術 ②處于舊石器時代晚期
③掌握較高的制陶技術 ④進入氏族公社時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山頂洞人與北京人的相同之處是 ( )
①處于舊石器時代 ②懂得人工取火 ③會使用骨針 ④共同勞動,共同分享勞動成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將下列人類進化的歷程中發生的重大事件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
①直立行走 ②打制石器 ③使用天然火 ④吃熟食 ⑤人工取火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③⑤ C.②①③④⑤ D.①③④②⑤
10.目前,發現遠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是( )
A、中國 B、印度 C、埃及 D、伊拉克
二、問答題
11.讀從古猿到人類的形態變化圖,完成下列練習:
(1)“北京人”處于上圖中的_______階段?(選擇一個序號填入);“山頂洞人”處于上圖中的_________階段。(選擇一個序號填入)(2分)
(2)結合所學知識來簡要談談處在D階段時期的人類相對于處C階段的人類而言主要進步有哪些?(8分)

(3)小王不同意小李提出的“我國是世界上發現早期人類遺址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的說法,請你課外找些相關資料來幫助小李說服小王。(至少三個)(6分)
第二課 原始農業和先民的家園
學習目標:(1)能大致描述新石器時代先民的社會生活變化的基本線索,明確農耕、畜牧、定居是人類在史前時代的巨大進步;(2)能初步比較我國黃河流域的半坡遺址和長江流域的河姆渡遺址所體現的不同文化類型;(3)能夠從巖畫、器物等反映人類早期文化成就的實物資料中觀察先民的精神世界;(4)感悟、思考人與自然的相互關系,知道歷史上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
第一框:原始農業和原始畜牧業的產生
【課外知識鏈接】原始農業和原始畜牧業的產生
原始農業是從采集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在原始社會,婦女們長年累月地從事采集,通過不斷地觀察、摸索,她們發現種子落地后能夠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進而生產出更多的植物。經過千百次試種,人們逐漸學會了栽培作物,這樣就出現了原始農業。一開始原始農業的規模很小,耕種方法是原始的,處于刀耕火種階段。男子披荊斬棘,先用石斧砍伐樹木,接著用火焚燒,婦女們用石鏟等稍加平整土地后就用尖木棒刺土點穴播種,任其自然生長。莊稼成熟后用石刀、陶刀收割谷穗。
原始農業的出現,對于社會的發展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它為人類提供了比較可靠的生活資料來源,創造了比較穩定的居住條件,促使人們經常地、廣泛以地觀察自然界的變化,從而推動了科學和技術的發展。
原始畜牧業是在狩獵經濟的基礎上產生的。原始人不斷改進狩獵工具和狩獵方法。他們在使用弓箭和采取設陷阱圍獵等方法時,偶爾捕到獸仔,并把它帶回住地馴養繁殖,出現了原始畜牧業。后來,在那些自然條件適宜畜牧業發展的地區,人們發現狗、羊、牛、豬、馬等較溫順的動物的幼仔長得快,繁殖多,比狩獵可靠。于是,馴養的畜群逐漸增多,馴養動物逐漸代替狩獵而成為主要的謀生手段。最先被馴養的是狗,其次是綿羊。在新石器時代,原始人在馴養狗和綿羊的同時,又把山羊、豬、牛、驢、馬、駱駝等許多動物馴養成家畜。隨著被馴養的牲畜日益增加,出現了較大規模的畜群。在那些適于畜牧的地區,原始人開始了畜牧生活。他們沿著河流走向肥沃的草原,逐漸地從其他部落中分離出來。于是,狩獵經濟開始過渡到原始畜牧業。
原始畜牧業的出現和發展,不僅豐富了原始人的肉食,而且還提供了大量的乳類、油脂、皮、毛、骨等產品,有些被馴養的動物還可以當作役畜來使用。
【課后作業】
一、選擇題
1、原始農業和畜牧業大約產生于( )
A、一萬年以前 B、十萬年以前 C、二十萬年以前 D、五十萬年以前
2、下列各項中,與原始農業和畜牧業的產生沒有關系的是( )
A、環境的變化 B、人口的增加
C、人們的長期嘗試探索 D、宗教信仰的產生
3、考古學家把史前時代分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依據是( )
A、居住條件的變化 B、生產工具的變化
C、原始農業的出現 D、遠古藝術的產生
4.原始社會食物生產革命發生的標志是( )
A.人們學會狩獵 B.人們懂得熟食
C.人們學會了用尖底的陶罐煮食物 D.原始農業與原始畜牧業的產生
5.下列有關磨制石器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以磨制石器為主要生產工具的時代被稱為舊石器時代
B、打制石器盡管比磨制石器落后,但打制石器比磨制石器更耐用
C、磨制石器相對于打制石器來說,可以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
D、以打制石器為主要生產工具的時代被稱為新石器時代
6.與舊石器時代相比,新石器時代的“新”體現在( )
①經營原始農業及飼養家畜 ②在生產中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③燒制陶器和紡織麻布 ④出現長期定居的村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7、下列現象到了新石器時代才出現的是( )
A、婦女從事采集 B、男子從事狩獵
C、人們過上定居生活 D、有審美觀念和宗教意識
第二框:古老的村落
【學習任務單】比較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原始文化的不同點和相同點:
原始文化 距今時間 生活區域 自然環境特征 建筑形式 主要農作物 馴養的動物 制作的陶器
河姆渡遺址
半坡遺址
相同點
一、選擇題
1、世界上最早的農業村落出現在( )
A、西亞地區 B、北非地區 C、南亞地區 D、東亞地區
2、下列有關農業村落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農業村落的出現,意味著人類實現了定居。
B、農業村落的出現,對于人類文明的起源和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C、半坡村位于浙江余姚,距今約五六千年
D、世界上最早的村落距今約九千年
3、遠古人類開始建造房屋,過起定居生活是在出現了( )
A、打制石器以后 B、磨制石器以后 C、狩獵以后 D、農業以后
4.下列人選中,已會建造房屋,過著定居生活的是( )
A、山頂洞人 B、元謀人 C、半坡人 D、北京人
5、請設想下:你乘坐時光機器回到遠古時代,原始人會用“稻”做米飯招待你……,哦,你可能來到了( )
A、河姆渡遺址 B、半坡遺址 C、北京人遺址 D、山頂洞人遺址
6.下列哪個遺址可以證明我國是最早種植“粟”的國家( )
A、河姆渡遺址 B、半坡遺址 C、北京人遺址 D、山頂洞人遺址
7、地處我國長江流域很有名的古遺址是(   )
A、半坡遺址   B、大汶口遺址   C、河姆渡遺址  D、牛梁河遺址
8、干欄式房屋是下列哪種先民的住宅( )
A、半坡先民 B、河姆渡先民 C、泰國的先民 D、良渚文化遺址先民
9.河姆渡居民的生產和生活狀況反映長江流域的自然環境( )
A 、溫暖濕潤 B、干燥少雨 C、多風沙 D、寒冷
10、圓形尖頂的地穴式房屋是下列哪種先民的住宅( )
A、半坡先民 B、河姆渡先民 C、泰國的先民 D、大汶口先民
11、在中國古代遺址中,離我們這里最近的是( ?。?br/>A、半坡   B、河姆渡   C、藍田   D、大汶口
12、中華文明以農耕文明為基礎。最能體現長江流域原始農耕文化成就的是( )
A、種植粟 B、種植水稻 C、加工玉器 D、燒制彩陶
二、問答題
13.閱讀下列兩幅圖,回答相關問題。
圖A 圖B
(1)圖A和圖B分別是哪個遺址先民居住的房屋?這兩處遺址分別位于哪里?(4分)
(2)請你分析,A、B兩種原始居民的房屋各有什么特點?為什么同一時代的房屋結構會有如此大的差異?房屋的出現說明了什么?(5分)
第三框:精神家園
一、選擇題
1、阿爾塔米拉巖畫反映的是原始人( )
A、采集的生活 B、狩獵的生活 C、捕魚的生活 D、打仗的情景
2.中國的山頂洞人,在獸牙、海蚌殼等東西上鉆出小孔,做成項鏈,這說明山頂洞人已有了( )
A、宗教意識 B、審美意識 C、祖先崇拜活動 D、靈魂觀念
3、半坡出土的陶塤和河南舞陽出土的骨笛,最合理的解釋是這一時期( )
A、已發明了陶器 B、出現磨制石器 C、出現原始音樂 D、已使用骨器
4、我國是最早燒制陶器的國家,陶器的燒制開始于( )
A、河姆渡氏族時期 B、半坡氏族時期 C、夏朝 D、商朝
5、觀察“半坡遺址出土的小口尖底瓶”的使用原理,它主要反映了原始人類已具有一定的( )
A、科學知識 B、宗教意識
C、審美意識 D、造型意識
6.形成科學知識的萌芽的時代是( )
A、文明時代 B、舊石器時代 C、原始史前時代 D、新石器時代
7.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宗教形式出現于( )
A、舊石器時代 B、新石器時代 C、奴隸社會 D、封建社會
第三課 傳說時代的文明曙光
學習目標:(1)通過比較傳說故事及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的考證與推測,了解傳說故事體現的史料價值;(2)理解古老的神話傳說也是先民精神世界的體現和文化成就的反映;(3)通過學習我國古代炎帝和黃帝的故事,了解炎帝和黃帝被尊為華夏族的人文始祖的原因;(4)通過學習大禹治水的傳說,了解我國古代人民同洪水等自然災害作斗爭的歷史和抵御災害的措施。
一、選擇題
1.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詩是( )
A.《吉爾伽美什》 B 《荷馬史詩》 C《詩經》 D《哈姆雷特》
2.我們把一種潛在計算機內部并為黑客入侵提供方便的計算機病毒稱為“木馬病毒”,“木馬”這個典故出于( )
A、《吉爾伽美什》 B、《荷馬史詩》 C、《哈姆雷特》 D、《圣經》
3、《荷馬史詩》能反映文字發明之前人類的歷史足跡,這說明我們在研究歷史中可以通過( )
A、文獻資料 B、實物資料 C、口述資料 D、想象資料
4、傳說中的神農氏是指( )
A、黃帝 B、炎帝 C、女媧 D、大禹
5.下列神話傳說中的人物,與我國原始農耕的出現有關的是( )
A、神農氏 B、堯 C、舜 D、女媧
6、傳說中黃帝的主要功績有(  )
①教人農耕  ②教人打井  ③發明車船 ?、馨l明醫藥  ⑤制作衣裳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②③
7、與黃帝一起被尊奉為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傳說時代的人物是( )
A、炎帝 B、禹 C、堯 D、舜
8、黃帝和炎帝兩個部落聯盟結合在一起,經過長期發展,形成了日后的( ?。?br/>A、滿族   B、蒙古族   C、華夏族   D、契丹族
9.“帶你走向古老的洪荒神話”,這句旅游景點宣傳標語出自( )
A、半坡人遺址 B、北京人遺址 C、河姆渡遺址 D、大禹陵景區
10、“三過家門而不入”,歷經十年,終于制服洪水的是( )
A、堯 B、舜 C、禹 D、湯
11.中國傳說中民主選舉產生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叫( )
A、世襲 B、禪讓 C、占卜 D、傳位
12、“禪讓制”反映了傳說古代社會的( )
A.民主政治狀況 B.專制政治狀況 C.母權制度狀況 D.父權制度狀況
13、下列傳說中的部落聯盟首領,通過“禪讓制”推選出來的有( )
①炎帝 ②黃帝 ③堯 ④舜 ⑤禹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二、問答題
14、閱讀材料,并回答下列問題:
傳說堯年老時曾問:“誰可以繼承我的事業?”放齊說:“嗣子丹朱(堯的兒子)通達聰明?!眻蛘f:“他頑劣且不講理,不能用。”堯又問:“誰可以?”灌兜說:“共工廣泛地聚集民眾,開展各項工作,可以用?!眻蛘f:“共工巧言善辯,而用心邪僻,表面好像恭敬,內心對上天都敢怠慢,不能用?!彼浴八脑馈保ǜ鞯夭柯涫最I)推舉有德行的舜接替堯的位子擔任部落聯盟長。
舜為首領后,命令禹接替父親治理洪水。禹改變了他父親鯀(gǔn)的做法,用開渠排水、疏通河道的辦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勞動,戴著箬帽,拿著鍬子,帶頭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經過十三年的努力,終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禹辦事敏捷而又勤奮,他的品德不違正道,他的仁愛之懷人人可親,他講的話誠實可信,動作舉止自然地可為法度,他勤勉肅敬,可作為人所共遵的綱紀。
傳說,禹新婚不久,為了治水,到處奔波,多次經過自己的家門,都沒有進去。有一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兒子啟,嬰兒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門外經過,聽見哭聲,也狠下心沒進去探望……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至今仍傳頌不衰。后代的人都稱頌禹治水的功績,尊稱他是大禹。
舜年老時,召開“四岳”會議,討論自己繼承人的問題。據說舜的兒子商均也不成才,所以大家一致推舉治水有功的禹。舜死后,禹也曾想讓位于舜的兒子,但最后還是服從了“四岳”的意見,接替舜位。
(1)你認為“大禹治水”的傳說在歷史上是否確有其事?你覺得遠古傳說與歷史事實有什么區別?
(2)以上材料反映了傳說中堯、舜、禹時期的哪一種政治制度?談談你對這種政治制度的理解。
(3)你認為考古發掘和古代傳說兩者之間有什么聯系?考古發掘和古代傳說對我們了解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有什么重要意義?
(4)現存有關西亞、古希臘、中國的一些史前傳說有哪些共同特點?(2點即可)
綜合探究一 保護我們身邊的古老文明
學習目標:(1)能夠運用歷史的、辨證的眼光去看待、分析保護文物古跡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樹立自覺保護文物古跡的意識;(2)掌握基本的社會調查方法,增強社會實踐能力,解決現實社會問題。
一、選擇題
1.1987年中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是( )
A、河姆渡遺址 B、半坡遺址 C、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D、元謀人遺址
2、對于沒有文字的遠古時代,能夠幫助我們準確了解遙遠過去的只能是( )
A、史書 B、文物 C、遠古傳說 D、大膽猜想
3、下列有關文物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文物是祖宗留下來的“金飯碗”,我們應該好好加以利用,加快我們的經濟發展
B、文物具有脆弱性、不可再生性,因而我們應原理商業功利主義
C、文物凝聚著先人的智慧,負載著民族的精神,能給國人以自信
D、文物是先人創造的,它屬于前人,也屬于今人,更屬于后人
4、保護文物的因素中,不能成為主要原因的是( )
A、文物極具商業價值 B、文物極具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
C、文物是不可再生資源 D、文物是繼承文化、傳承文明的物質載體
5、文物古跡一般來說應該屬于哪類歷史資料( )
①實物資料 ②第一手資料 ③第二手資料 ④口述資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問答題
(1)根據材料所示,你認為在保護文物古跡的同時,可能會與哪些方面發生矛盾?
答:旅游開發、城市建設、城市發展、資金短缺、技術落后、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之間等方面的矛盾。
(2)保護文物有什么意義?
答:文物古跡是我們認識歷史的重要資料,也是文明傳承的重要載體。保護文物古跡不僅是歷史科學發展的需要,而且對于宏揚優秀民族傳統文化、優化社會生活的人文環境、提高公民的人文素養等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
(3)在保護文物古跡的過程中,青少年可以做些什么?
答:
第二單元 文明的起源
第一課 得天獨厚的大河文明
學習目標:(1)了解四大文明產生的自然環境、中國和世界文明的起源,勾勒人類文明起源的大致脈絡和走向;(2)體會大河流域在世界文明的起源中的重要作用,認識到自然環境與人類文明的關系;(3)在世界文明起源的大背景下,比較中華文明與世界其他區域文明的差異,感受中華文明的古老悠久與博大精深;
一、選擇題
1.發源于世界第一長河的文明古國是( )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倫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國
2、下列哪條河流定期泛濫,滋養著埃及人民( )
A、尼羅河 B、恒河 C、密西西比河 D、亞馬遜河
3.初步統一的古代埃及國家建立于( )
A.公元前30世紀 B.公元前31世紀 C.公元30世紀 D.公元前29世紀
4.新月沃地最早的居民是( )
A.蘇美爾人 B.阿卡德人 C.腓尼基人 D.希伯來人
5.古巴比倫城遺址現在地處( )
A、伊朗 B、伊拉克 C、科威特 D、沙特阿拉伯
6.古代印度著名的摩揭陀國的建立者是( )
A.蘇美爾人 B.希伯來人 C.腓尼基人 D.雅利安人
7、世界上最早種植棉花的人是( )
A.古代中國人 B.古代巴比倫人 C.古代印度人 D.古代印第安人
8、佛教的誕生地是( )
A、古中國 B、古埃及 C、古印度 D、古巴比倫
9.下列出土文物,標志著我國開始邁進文明時代門檻的是( )
①在黃河下游地區發現的距今約五千年的古城遺址 ②在長江下游地區一處遺址中出土的象征權力的玉器 ③在東北遼河流域一處遺址中出土規模宏大的祭壇
④在北京人生活過的洞穴里發現的厚厚的灰燼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被考古界譽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的是( )
A.人面魚紋彩陶盆 B.阿爾塔米拉洞穴巖畫 C.司母戊大方鼎 D.蛋殼黑陶杯
11.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是( )
A、公元前2007年禹建立的夏朝 B、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的夏朝
C、公元前2070年啟建立的夏朝 D、公元前2007年啟建立的夏朝
12、世界的古老文明,產生在亞非大河流域的有( )
①古代埃及 ②古代希臘 ③古代印度 ④古代巴比倫 ⑤古代中國 ⑥古代羅馬
A、①③④⑤ B、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⑥
13、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古代中國被稱為四大文明古國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對人類文化貢獻最大 B、創造了人類最早的文字
C、最先由原始社會進入到奴隸社會 D、人類最早居住的地區
14.四大文明古國都位于大河流域,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這是歷史的偶然巧合 B、大河流域有許多城市
C、大河流域環境比較宜人 D、大河流域降水比較充裕
15、世界上最先出現統一的奴隸制國家的大河流域是( )
A.黃河流域 B.尼羅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兩河流域
16.按出現國家的時間順序排列,以下正確的是( )
①古代兩河流域 ②古埃及 ③古中國 ④古印度。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①②④③ D.④③②①
二、問答題
17、讀《四大文明古國分布圖》完成相關題目。
(1)根據圖中所標注的A、B、C、D分別用線連起來:(每一個0.5分,共6分)
A 兩河流域         古代埃及      世界第一長河
B 尼羅河流域       古代巴比倫     蘇美爾人
C 黃河與長江流域 古代中國 棉花的原產國
D 印度河與恒河流域    古代印度       甲骨文
(2)請你把四大文明古國的一些要素填在下表中
古國名稱 古埃及 古巴比倫 古印度 古代中國
所處位置 非洲東北部尼羅河下游 亞洲東部
所屬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
統一時間 公元前18世紀
建立者 美尼斯
代表城市 二里頭
(3)這些文明大致位于哪個溫度帶?從地理位置上看,他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4)為什么早期人類文明古國大都起源于大河流域?
第二課 早期國家的形成
學習目標:(1)通過國家的出現、生產力的提高、社會分工的發展和階級的分化,認識和理解國家的出現和形成; (2)通過分析城市居民所生活的不同條件,理解和分析貧富差別的出現、社會的逐漸分化;也可以通過城市的規模和布局,了解不同階層居民的生活狀況; (3)了解作為權力象征的金字塔、九鼎等,充分認識王權的實質; (4)了解不同階層人們的遭遇和地位,尤其是通過分析印度與中國的等級制度,認識人類社會有了明顯的階級分化; (5)嘗試用歷史的、辨證的眼光分析軍隊和刑法在早期國家形成時期的作用。
第一課時:城市開始出現 / 王權神圣
一、選擇題
1、著名的摩亨佐·達羅遺址出現在( )
A、印度河流域 B、恒河流域 C、兩河流域 D、尼羅河流域
2.文明古國作為權力象征的有( )
①金字塔 ②文字 ③木乃伊 ④司母戊鼎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3、把最高統治者稱為“法老”的奴隸制國家是( )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代巴比倫 D、古代中國
4.關于埃及的法老敘述正確的是( )
①行政首腦 ②軍事首領 ③宗教領袖 ④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自稱是“世界四方之王”,是天神和地神的寵人的是下列哪位國王( )
A、禹 B、阿育王 C、漢謨拉比 D、美尼斯
6、漢謨拉比法典石雕上部的浮雕中,太陽神授予漢謨拉比的權杖表現了( )
A.“天將大任”的思想 B.古巴比倫人民對光明的向往
C.太陽神是古巴比倫的主宰 D.“君權神授”的思想
7.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的建立者是( )
A.禹 B.黃帝 C.湯 D.周武王
8.“九州生氣恃風雷”,“但悲不見九州同”,“九州”一詞源于(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9.相傳把全國分成“九州”的人是( )
A、堯 B、舜 C、禹 D、湯
10、夏啟用什么代替了禪讓制,從而逐步加強和鞏固王權( )
A、王位繼承制 B、王位世襲制 C、種姓制度 D、選舉制度
二、問答題
11、閱讀課本圖2—9《摩亨佐·達羅富人住宅示意圖》和圖2—10《二里頭宮殿復原模型》及相關文字資料:
(1)概括說出古代城市的特點。
答:①沿河而建立,通常聚集在宮廷周圍;②規模宏大,布局嚴謹,主次分明;③城市功能性強,設施齊全,農業、手工業發達。
(2)早期著名城市遺址同現代城市相比,有什么異同點?
答:①相同點:a、規模大,布局合理,城內街道交織,店鋪林立,城市周圍分布著一些村鎮。b、地理位置優越,大多沿河而建,便于生活用水與交通。c經濟發達,是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②不同點:a、在布局上:古代城市大多為封閉式,設有城墻。而現代城市往往沒有城墻,為開放式。b、在功能上:古代城市中央往往建有神廟,表明非常注重宗教,而現代城市中央建筑不固定;古代城市一般沿河而建,注重防衛功能,而現代城市河道主要起交通運輸作用。
12、閱讀圖片和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
———《禮記·禮運篇》
根據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的人物是誰?他主要有哪些功績(至少列舉2個)?(3分)
(2)列舉“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時代中提到的傳說中的英雄人物。(3分)
(3)“天下為家”與“天下為公”分別講的是我國哪兩種政治制度?“天下為家”的局面是從誰開始的?
(4) “天下為家”代替“天下為公”有什么影響?

第二課時:分化的社會 / 軍隊與刑法
一、選擇題
1.下列說法中,能反映人類社會已經出現分化的是( )
①奴隸處在社會底層 ②王室、貴族等屬于統治階級,國王是最高統治者
③整個社會逐漸產生了不同的等級 ④貴族住在別墅,而窮人的生活十分悲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以下關于古代社會奴隸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大多數來源于戰俘和觸犯刑法的罪犯 B.平時從事集體農耕,戰時出征
C.他們毫無人身自由,經常被用于賞賜和買賣 D.有時被殺死,作為貢品或殉葬
3、下列有關古代埃及社會狀況的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王室、僧侶和貴族等是統治階級
B、古代埃及的奴隸大多來源于戰俘
C、工匠和農民是自由民,因此他們不會受到統治階級的剝削
D、處在社會最底層的是奴隸,受盡統治階級的剝削,沒有人身自由
4、如果你生活在古代印度,下列情況中最有可能碰到的是( )
A、法老在役使大批奴隸建造金字塔 B、商人的女兒與官吏禁止通婚,等級森嚴
C、很多手工業者從事青銅鑄造業 D、柏拉圖在和學生們探討哲學問題
5、印度種姓制中最下層的人是(  )
A、剎帝利   B、婆羅門  C、吠舍   D、首陀羅
6.在古代印度有一戶家庭,有著自己的住房,在城市里開著一家棉布店,同時銷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你認為這戶人家屬于__________等級。( )
A、婆羅門 B、剎帝利 C、吠舍 D、首陀羅
7.我國最早建立軍隊、制定刑法、設置監獄的朝代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唐朝
8、在甲骨文中記載有割鼻、斬首、活埋等情況,這表明我國商朝時期已經有了( )
A、生產工具 B、生活用具 C、軍隊 D、刑法
9、一位游客在盧浮宮博物館,講解員指著歷史文物說:“石柱上的法典是現存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據此,你認為這位游客看到的歷史文物應出自( )
A.兩河流域  B.尼羅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黃河流域
10.這部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是( )
A、《摩奴法典》 B、《漢謨拉比法典》 C、《羅馬法》 D、《圣經》
11.上述這部法典維護的是( )
A.自由人的利益 B.地主階級的利益
C.奴隸和平民的利益 D.奴隸主階級的利益
二、問答題
1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大唐西域記》有一段記載反映了公元7世紀的某國情況:“苦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羅門,凈行也,守道居貞,潔白其操。二曰剎帝利,王種也,奕世君臨,仁恕為志。三曰吠奢,商賈也,貿遷有無,逐利遠近。四曰戍陀羅,農人也,肆力疇隴,勤身稼穡。凡慈四姓,清濁殊流,……自余雜姓,實繁種族,各隨類聚,難以詳載”。
材料二:為了維護這一制度,奴隸主階級還制定了許多法律,其中最典型的是《摩奴法典》。按《摩奴法典》規定,高級種姓由于“窮困”可以從事低級種姓的職業;相反,低級種姓不得從事高級種姓的職業。在婚姻上,各種姓原則上同姓通婚,即實行內婚制。《摩奴法典》規定,高級種姓之男因“貪欲”可以娶低級種姓之女;相反,低級種姓之男不得娶高級種姓之女。前者稱“順婚”,后者稱“逆婚”。
(1)材料一中的“某國”指的是哪個國家?這段文字記載了該國的何種制度?(2分)
(2)材料一提及“有四流焉”,其中哪些是屬于統治階級?哪些是被統治階級?(4分)
(3)根據材料二的敘述,可以看出《摩奴法典》維護的是誰的利益?這樣類型的法律你能再舉出一部么?(2分)
(4)這些規定和我們今天所推崇的法律精神有什么不同?(4分)
13、假設:我們班有一位同學——你,穿越時空回到了古代,這里正進行最杰出人物的大選,下面是幾段競選詞:
A:我是太陽神之子,在我手里建成了最大的金字塔……
B:我是著名的治水英雄,馴服了濤濤洪水,各部落首領都向我朝貢……
C:我統一了兩河流域,在位時還制訂了最古老的成文法典……
D:我普渡眾生,幫助人脫離苦海,我的信徒不計其數……
你聽了他們的演講后,你知道他們都是誰么,請回答下面的問題。(3分)
(1)A是誰?哪個國家的?該國國王被稱為什么?(3分)
(2)B是誰?他用什么方法治理洪水?他還建立了一個朝代,這個朝代叫做什么?(3分)
(3)C是誰?他與什么時候完成了統一?定都又在哪里?(3分)
(4)D是誰?他創立了什么宗教?請你列舉一個在你的家鄉屬于這種宗教的建筑。(3分)
(5)早期的奴隸制國家統治者,大多采用了哪些措施來維護和加強自己的統治?(3分)
第三課 告別野蠻
學習目標:(1)通過對古代埃及、西亞和商代文字的了解,思考不同時期、不同區域的文字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理解文字的產生與人類文明進步的關系; (2)通過對古埃及金字塔、古巴比倫空中花園、商代青銅器等文明成就的學習,認識古代東方文明古國在建筑、園藝和青銅器鑄造方面對人類文明的偉大貢獻; (3)通過對東方文明古國在天文歷法、醫學、數學及宗教等方面的了解,認識科學探索和宗教崇拜對人類文明進步的作用和影響。
第一課時:從刻劃符號到象形文字 / 宏大的工程和精巧的技藝
一、選擇題
1、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是( )
①農耕、畜牧的發明 ②文字的發明 ③定居生活的實現 ④國家的產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文明產生和發展的必要條件是( )
A、階級的產生 B、國家的出現 C、文字的出現 D、歷法的完備
3、在一位法老的陵墓里,發現了許多神秘的符號,考古學家認為這是一種古老的文字,它應該是( )
A.甲骨文   B.象形文字  C.拉丁文字   D.希臘字母
4.曾在西亞廣泛傳播,由蘇美爾人發明的文字是( )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漢字
5、下列作品應該是用楔形文字記載的( )
A、《荷馬史詩》 B、《漢謨拉比法典》 C、《古蘭經》 D、《圣經》
6.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7、文字是文明的重要標志,我國的古老文字是下列文字中的( )
8、我國最早的、比較成熟的古老文字被稱作( )
A、甲骨文 B、小篆 C、象形文字 D、金文
9、如果你到埃及旅行沒有參觀________,別人會認為你沒有到過埃及( )
A.開羅  B.亞歷山大  C.孟菲斯  D.金字塔
10.埃及最大的金字塔是哪一座( )
A.哈夫拉金字塔 B.胡夫金字塔 C.門卡烏拉金字塔 D.孟考拉金字塔
11、獅身人面像位于金字塔旁邊( )
A.哈夫拉金字塔 B.胡夫金字塔 C.門卡烏拉金字塔 D.孟考拉金字塔
12、被稱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空中花園”的建造者是( )
A.古代埃及人 B.古代希臘人 C.古代巴比倫人 D.古代印度人
13、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是 ( )
A 、大盂鼎 B、 帶枷銅俑 C、 司母戊大方鼎 D 、四羊方尊
14、我國歷史上的青銅時代是指(  )
A、夏商時期   B、商周時期   C、周朝時期   D、夏商周時期
二、問答題
15、閱讀圖片,回答下列問題:
① ② ③ ④
(1)上面四幅圖片,哪些屬于刻劃符號?哪些屬于圖畫文字?哪些屬于象形文字?
(2)列舉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這三種文字各有什么特點及共同點?
古老文字 各 自 特 點
發源地 形成時間 發明者 構造特點 書寫材料
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甲骨文
共同點
(3)文字的產生有什么歷史意義?
16、閱讀資料,并回答下列問題:
圖中青銅器出土于河南安陽,為商王祖庚 ( http: / / baike. / view / 393439.htm" \t "_blank )或祖甲 ( http: / / baike. / view / 393518.htm" \t "_blank )為祭祀其母所鑄,高133厘米,重875公斤,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
(1)圖中的文物為哪一著名的青銅器?
(2)我國青銅文化燦爛時期是什么時候?有什么特點?

(3)考古發現青銅器中有很多鼎,你知道在我國古代鼎是作什么用的?鼎在中國古代象征什么?你能舉出哪一些與鼎有關的成語?(至少2個)
第二課時:古老的科學探索 / 宗教的奧秘
一、選擇題
1、我們今天通用的公歷,最早源于( )
A、古代埃及 B、兩河流域 C、古代中國 D、古代印度
2.我們今天所使用的七天一星期制度和計時法源于( )
A、兩河流域 B、尼羅河流域 C、恒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3.創制人類歷史上第一部太陽歷的是( )
A、古代中國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代巴比倫
4、我們日常生活中會經常使用到0—9十個數字符號,請問他們的發明者是( )
A、古埃及人 B、古印度人 C、古希臘人 D、阿拉伯人
5.將阿拉伯數字傳入歐洲的是( )
A、古代埃及人 B、古代印度人 C、古代阿拉伯人 D、古代巴比倫人
6、懂得血液循環與心臟跳動的關系并開始分科治病的是( )
A、古代埃及人 B、古代印度人 C、古代阿拉伯人 D、古代巴比倫人
7、下列成就與古巴比倫人有關的是( )
①七天一星期制度 ②空中花園 ③十個阿拉伯數字 ④金字塔 ⑤楔形文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⑤
8、古代埃及人相信“靈魂不死”,死后還會在“冥世”生活。最能反映這一思想的歷史現象是( )
A.編制太陽歷  B.發明象形文字  C.制作木乃伊 D.修建卡爾納克神廟
9、木乃伊的制作體現了( )
A、天文學的成就 B、數學成就 C、醫學成就 D、建筑成就
10.被古埃及奉為王國保護神的是( )
A.耶穌 B.阿蒙神 C.月亮神 D.冥世之神
11.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創立于( )
A、 公元前3世紀 B、 公元前6世紀 C、公元1世紀 D、公元3世紀
12.佛教得到很大發展并開始向外傳播是在( )
A、公元前6世紀 B、公元前3世紀 C、公元1世紀 D、公元3世紀
13.按歷史的先后順序,佛教傳播的路線是( )
A、中國——印度——日本 B、日本——中國——印度
C、印度——日本——中國 D、印度——中國——日本
14、下列不符合佛教的教義的一項是( )
A、宣揚眾生平等 B、苦的根源在于人類有欲望
C、反對國王統治 D、只有消滅欲望,苦修,才能達到“極樂世界”
15、崇尚佛教,把佛教定為古代印度的國教的阿育王屬于種姓制度中哪個種姓( )
A、婆羅門 B、剎帝利 C、吠舍 D、首陀羅
二、問答題
16、閱讀材料,并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人生一切的苦惱,其根源在于人有欲望;要消除痛苦,必須修行,消滅一切欲望?!?
材料二:阿育王也稱無憂王,是古代印度摩揭陀王國孔雀王朝的國王。他在位期間,不斷向外擴張。在他發動的一次南征戰役中,屠殺了近10萬人,還把15萬俘虜和很多負債的窮人淪為奴隸。當時,佛教已經盛行。他漸漸覺得佛教比刀劍和牢獄更能征服人心。于是大事宣揚佛法,宣布佛教為國教。
(1)佛教的誕生時間是什么時候?創始人是誰?
(2)佛教的教義是什么?宣揚這一教義的目的為何?
(3)阿育王對佛教的發展有何貢獻?
(4)結合佛教教義想一想:阿育王為什么會覺得佛教比刀劍和牢獄更能征服人心?
(5)佛教認為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要消除痛苦,就必須消滅一切欲望。你認為在奴隸社會中,奴隸和平民受苦的根源在哪里?怎樣才能改善他們的處境?
【自我測評】
1、列舉四大古文明中有哪些成果仍然影響著我們今天的生活?
答:古代埃及的歷法;西亞的星期制度;印度人發明的“阿拉伯數字”;西亞的“60進位法”。
2、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說:“古代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在你看來,通過哪些事例可以證明這一說法是正確的。
答:①古代文獻證明:“啊,尼羅河,我贊美你,你從大地涌流出來,養活著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少,人們就會停止呼吸。”這是在一張紙草上記載的古代埃及人贊頌尼羅河的詩篇,它說明了古代埃及與尼羅河息息相關。 ②地理環境證明:埃及位于非洲的東北部,這里是大干旱地區的一部分,終年雨量稀少,尼羅河成了惟一的水源。若無此水源,埃及人將無法生存。由于尼羅河每年定期泛濫,河水灌溉了兩岸的土地,還給地面鋪上了一層肥沃的淤泥,為農業生產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河水退卻后,埃及人依靠集體的力量,用粗糙簡陋的工具,清除荊棘,排干沼澤,開構筑壩,辛勤耕耘。 ③科學與數學證明:埃及天文歷法的產生,是因為要準確預測洪水的泛濫和播種時節。埃及的數學是要計算洪水退卻后的土地面積。
3.四大文明古國文字和建筑、工藝的對比表格。
文明古國 文 字 建筑和工藝 科學技術 宗 教
古代埃及 象形文字 金字塔(胡夫) 太陽歷、圓周率(3.16) 阿蒙神
古巴比倫 楔形文字 空中花園 太陰歷、星期制、計時法
古代印度 梵文 阿拉伯數字 佛教
古代中國 甲骨文 司母戊大方鼎 西漢末年佛教傳入
綜合探究二 感悟滄桑巨變
學習目標:(1)通過對藍田人生活區域自然環境特點的認識,理解自然條件對人類生活的影響。(2)通過對藍田人家園今昔盛衰歷史的關物,辨證認識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之間的互動,樹立環境意識與公民責任感。
一、選擇題
1.我們通常把人類在地表上活動的產物叫做( )
A、文化景觀 B、自然景觀 C、旅游景觀 D、社會景觀
2、中國藍田人遺址位于( )
A、陜西省 B、云南省 C、四川省 D、福建省
3、藍田人家園的變化主要是因為( )
A、氣候條件的變化 B、水資源的缺乏 C、經濟中心的南移 D、自然環境的變化
4、藍田人遺址的古今變遷,告訴我們( )
①人類可以任意的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
②保護自然環境,也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
③人類的過度開發和利用自然,會導致文明的衰落
④保護我們的自然和人類的文明,是我們每個公民的責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孟子說:“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這主要告訴我們( )
①森林資源分布極其不均衡 ②要合理地開發利用森林資源
③不能濫砍濫伐森林資源 ④森林資源是十分寶貴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下列對文化與自然環境關系敘述正確的是( )
A、文化是人類創造的財富,與自然環境無關。
B、自然環境為人類提供物資生產資料,不對人類精神生活產生影響。
C、人類各種活動都直接或間接地與自然環境發生聯系。
D、各種自然環境對人類生存和生活都是有利的。
二、問答題
(1)藍田人家園的今昔變化說明了什么?
答:說明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密不可分:人類的演變進化和文明的發展進步都與自然環境的變化密切相關,人類改造了自然環境,創造了輝煌的成就,留下了人類智慧的痕跡,但同時人類活動也會受自然環境的制約。如果人類不顧自然規律,破壞自然環境,必然會遭到環境的報復。(人類要科學合理地利用自然環境和資源,過度開發會導致環境破壞、文明衰落。)
(2)舉例說明自然環境因素對歷史進程的影響。
答:早期人類文明的產生依賴于自然條件的優越性,例如:①人類的進化:因為自然條件的改變,被迫下地生活,直立行走,生產勞動。②原始農業、畜牧業都與氣候的變化、自然條件有關。③早期亞非文明源于大河流域:早期人類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性較強。
【課外知識延伸】
○環境變化的原因和解決的措施:
1、人為原因:a、只重視經濟發展;b、不合理利用和開發;c、對環境的污染,任意排放各種垃圾;d、缺乏保護意識;e、工業、生活對環境的影響。
2、自然因素:a、地球自身運動的變化,如地震、海嘯、火山爆發等;b、地表自然侵蝕,如風、雨、雷、電等的侵蝕作用。
3、解決措施:在重視經濟的同時關注環境;適當開發和合理利用資源;減少對垃圾的任意排放;提高人口素質,加強環保意識;處理好工業建設、生活和環保的關系;正確預測地質災害,避免損失;改善氣候和環境,避免不良侵蝕。
第三單元 農耕文明時代(上)——相繼興衰的歐亞國家
第一課 希臘、羅馬與歐洲古典文明
學習目標:(1)能夠根據資料,描述出古代希臘、羅馬文明的特點。(2)從古代希臘、羅馬文化與后世歐洲文化的聯系中,感受古典文化的巨大成就和影響,以及古代東西方社會的差異。(3)通過古典建筑和現代建筑在結構、風格和特點上的比較,體驗歷史的發展和文化的傳承關系,初步學會用歷史的、發展的眼光看待不同的文化現象。
第一框:早期愛琴文明與城邦國家
一、選擇題
1、有一個旅游團想去了解歐洲最古老的文明,他們的最佳旅游地是( )
A、希臘 B、英國 C、法國 D、德國
2、歐洲文明起源于( )
A.古希臘文明 B.古羅馬文明 C.古地中海文明 D.古西歐文明
3.希臘文明出現的時間大約是( )
A.公元前3500年左右 B.公元前3000年左右
C.公元前2000年左右 D.公元前800年左右
4、古希臘文明的開端是( )
A、愛琴文明 B、雅典文明 C、斯巴達文明 D、羅馬文明
5.愛琴文明的中心是( )
①斯巴達 ②克里特島 ③雅典 ④邁錫尼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6.現代奧運會的開幕式往往是一個國家展示本國的舞臺,2004年雅典奧運會開幕式上,在體育場的中央出現了一個藍色的人工海洋,大會組織者這樣設計的主要原因是( )
A.古希臘文化以海洋為中心 B.藍色象征著和平
C.希臘人民喜歡藍色 D.希臘是一個臨海的國家
7.公元前8世紀,古希臘人建立的城邦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
A.斯巴達、雅典 B.斯巴達、羅馬 C.邁錫尼、羅馬 D.邁錫尼、雅典
8.古代歐洲有一個地方,人們崇尚文化,眼界開闊,男性公民普遍參政,工商業比較發達,曾稱霸地中海一時。該國是( )
A.斯巴達城邦 B.雅典城邦 C.亞歷山大帝國 D.羅馬帝國
9.公元前5世紀,雅典民主政治極盛于_________當政時期( )
A、梭倫 B、克里斯提尼 C、伯利克里 D、梯修斯
10.古代雅典的最高權力機構是( )
A、陪審法庭 B、元老院 C、五百人議事會 D、公民大會
11.按照雅典的民主制度,負責處理城邦日常事務的機構是( )
A、公民大會 B、五百人議事會 C、陪審法庭 D、元老院
12.公元5世紀時,雅典的最高司法機構是( )
A、最高法庭 B、公民大會 C、陪審法庭 D、人民代表大會
13.下列關于伯利克里時期雅典民主制度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基本上實現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城邦居民普通參政
C.建立在奴隸主對奴隸專政基礎之上 D.達到古代民主政治的頂峰
14、下列關于雅典的敘述中,錯誤的一項是( )
A.公元前6世紀成為著名的奴隸制共和國
 B.伯里克利當政期間,奴隸主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C.全體成年男性都可以參加最高權力機構
 D.伯里克利鼓勵學術研究,發展文藝,重視教育
15、據說一位英勇的戰士因患眼疾而沒有參加戰斗,當他活著回到家鄉時,卻受到家鄉父老的唾棄,最后這位戰士因羞愧而自殺。這個故事描述的史實可能發生在( )
A.雅典  B.斯巴達  C.羅馬  D.波斯
二、問答題
16、讀P50圖3-2《古代希臘》,并回答相關問題:
人類早期文明多發生在大河流域。古希臘文明的發展和興盛則以海洋為依托。古希臘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環境對希臘城邦的形成有重大影響。古希臘地處地中海東部的巴爾干半島,東鄰愛琴海,海岸線崎嶇,天然良港多,海島星羅棋布。古希臘是海的寵兒,希臘半島上重巒疊嶂,山勢陡峭,難以翻越,屬于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公元前8~前6世紀,希臘處在氏族制度瓦解、奴隸制確立的過程中。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希臘出現了兩百多個奴隸制小國,史稱“城邦”或“城市國家”。
(1)在圖上的方框內填上古代希臘的地名。
(2)圖A是___________________,圖B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古希臘文明以什么為中心?與亞非文明的中心有何不同?
(4)古希臘文明的開端是什么?包括哪些文明?
(5)古代希臘的地理位置為其文明的發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條件?
(6)古代希臘的地理位置造成希臘的哪些文化特色?
17、閱讀材料,并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公民大會是雅典的最高權力機關,每隔10天左右召開一次,全體男性公民有權參加。公民可在會上提出任何建議或批評公職人員,討論一切內政外交政策,作出決議。例如,戰爭與和平的問題,選舉公職人員,接納或開除公民,開辟新殖民地,國家預算報告,擔任公職者的工作報告,對危害國家的人流放,都在討論和決議之列。
材料二:“公民的孩子出生后,經體格檢查合格才許收養。男孩7歲就要離開家庭,編入兒童連隊,受初步的組織紀律訓練;12歲以后要受嚴格的軍事和體育訓練。男子成年結婚后,平時必須生活在軍營中,參加聚餐和操練,直到60歲才可退伍。”
請問:
(1)雅典的國家內政、外交事宜主要由哪個政權機構決定?雅典的政權機構由哪幾個部門組成?
(2)雅典的民主政治代表的是所有雅典人的利益嗎?請說明理由?
(3)聰明的雅典人為什么不能糾正這些弊端呢?真正的民主如何才能實現?
(4)古代雅典國家的管理形式和特點,與古代東方專制統治的差異說明了什么?
(5)你認為材料二描述的情形可能發生在古代希臘的哪個城邦?這個城邦有何特點?該城邦為什么要這樣做?

(6)根據所學知識,試比較雅典與斯巴達的異同,并簡要分析其差異產生的原因。
雅 典 斯 巴 達 產生差異的原因
地理環境
工商業活動
政治制度
社會生活
(7)由于雅典和斯巴達都想壓倒對方,彼此征戰,消耗很大,公元前5世紀晚期以后,希臘逐漸地衰落了。這對于我們國家有什么啟示嗎?
第二框:從共和國到大帝國
一、選擇題
1.羅馬奴隸制共和國建立于( )
A.公元前510年 B.公元前509年 C.公元前73年 D.公元前27年
2.羅馬共和國時期國家的最高官職是( )
A.元老 B.元首 C.元帥 D.執政官
3、古羅馬從公元前8世紀的河畔小城逐步發展成一個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國,其中的曲折可想而知。因此,在羅馬有句諺語:Rome wasn’t built in a day.下列對這句諺語理解正確的是( )
A、成功需要長期的積累和努力 B、要建一座城池很不容易
C、不斷地進行領土擴張能成就大帝國 D、殊途同歸
4、羅馬由共和制走向帝制,一個重要的客觀因素是( )
A、羅馬的軍事力量衰落 B、屋大維獨攬大權
C、羅馬版圖日益擴大 D、奴隸取得了民主權利
5.羅馬帝國建立于( )
A.公元前510年 B.公元前49年 C.公元前27年 D.公元前476年
6.他找到的羅馬是一座磚瓦的城市,他留下的羅馬是一座大理石的城市。他被尊稱為“奧古斯都”,實際建立了羅馬帝國,是羅馬的第一個皇帝。他是 ( )
A、愷撒 B、屋大維 C、安東尼 D、雷必達
7、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空前強大,成為“羅馬人的小澡盆”的是( )
A.黑海 B.愛琴海 C.里海 D.地中海
8.476年,滅亡西羅馬帝國的是( )
A.日耳曼人 B.馬其頓人 C.希臘人 D.波斯人
9.羅馬帝國滅亡的主要原因是( )
A.布匿戰爭的失敗 B.元老貴族的破壞
C.嚴重的社會危機 D.雅利安人的進攻
10.排列下列事件的先后順序( )
①雅典達到全盛時期 ②羅馬共和國建立 ③羅馬稱霸地中海 ④羅馬帝國的建立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①②
二、問答題
11、閱讀材料,并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羅馬共和國的最高行政長官,由百人團會議從奴隸主貴族中選舉產生,由兩人擔任,任期一年,退職后進入元老院,主持國家行政。兩個執政官權位相等,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兩人一致同意,就不能付諸實行。
材料二:羅馬軍隊實行公民兵制,出于軍事的需要,人們對孩子的教育注重意志品質的磨練和身體的訓練。古羅馬軍隊采用軍團編制,每個軍團分為30個中隊。中隊又分為三類:由年輕人組成的中隊,稱槍兵;壯年人組成的中隊,稱主力兵;老兵組成的中隊,稱后備兵。戰斗時,槍兵在先,向敵軍投擲飛具,然后用短劍白刃相接;主力軍居中,富有經驗的后備兵在后;只有在形勢緊迫時,老兵才上陣。這就是羅馬軍團的三列隊法。羅馬軍隊作戰勇敢,軍紀森嚴,擅離職守或逃離戰場的士兵要受處罰,并被視為可恥。對勇于殺敵和立功者,則給予榮譽和嘉獎。
(1)在圖上的方框內填上地名、河流名。
(2)圖A是___________________,圖B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羅馬共和國的最高行政長官叫做什么 共和國統治實權實際掌握在誰的手中
(4)羅馬共和國實質是一個什么樣的國家
(5)共和國時期的羅馬社會,與希臘雅典城邦的民主制有何不同?
(6)想一想,羅馬人和斯巴達人有什么共同之處?這一共同之處對羅馬的發展有什么影響?
(7)公元前27年,羅馬的政治制度產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發生這種變化?
(8)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的版圖基本確定。觀察P53的圖3-10,說明羅馬帝國的版圖主要包括今天的哪些國家?
(9)在你看來,羅馬成為一個地跨三洲的大帝國,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第三框:西方文明之根
學習目標:通過歐洲古典文明與大河文明的比較、希臘文明與羅馬文明的比較、雅典文明與斯巴達文明的比較,讓學生感受人類文明發展的多元性與獨特性,體驗歷史的發展和文化的傳承關系,初步學會用歷史的、發展的眼光看待不同的文化現象。
一、選擇題
1.造就西方文化之根的是( )
①古巴比倫文明 ②古埃及文明 ③古希臘文明 ④古羅馬文明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Philosophy”(哲學)一詞的原創者是( )
A、古希臘人 B、古羅馬人 C、古埃及人 D、古印度人
3、現代西方人使用的“哲學”一詞來自古希臘語,它的原意是( )
A.真理 B. 探索真理 C.熱愛智慧 D.哲理
4.畫面上著名學者濟濟一堂,體現了古代歐洲科學文化繁榮的作品是( )
A、《大衛》 B、《創世紀》 C、《最后的晚餐》 D、《雅典學院》
5、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有 ( )
①柏拉圖 ②阿基米德 ③亞里士多德 ④達·芬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動整個地球”。這是古代科學家阿基米德的話,與他有關的是( )
①杠桿定理 ②勾股定理 ③浮力定理 ④螺旋提水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被譽為歐洲戲劇故鄉的是( )
A、古希臘 B、古羅馬 C、阿拉伯帝國 D、古印度
8、著有《歷史》一書的古希臘最著名的歷史學家是( )
A.希羅多德 B.阿基米德 C. 亞里士多德 D.柏拉圖
9、某同學在圖書館借了一本書,據說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盲詩人,書中有很多神話和歷史傳說,它是歐洲最著名的長篇文學作品之一。該書應該是( )
A.《伊尼特》  B.《荷馬史詩》  C.《羅摩衍那》  D.《奧德賽》
10、1985年,歐共體開始了一項開發高新技術的菊花,代號為“尤里卡計劃”?!坝壤锟ā背蔀榭茖W分明的代名詞,與它有關的科學家是( )
A、泰勒斯 B、柏拉圖 C、阿基米德 D、希羅多德
11、古代希臘人在生活中能夠做到的有( ?。?br/>①到基督教堂做禮拜 ②參加自由辯論 ③用螺旋提水器取水 ④觀看戲劇表演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成為近代西方各國法律體系基礎的是( )
A、希臘法 B、羅馬法 C、《漢謨拉比法典》 D、《國際法》
13、下列有關《羅馬法》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源自古羅馬的《十二銅表法》
B、對后世歐美各國的法律影響很大
C、是世界最古老的成文法典
D、是近代西方各國法律體系的基礎
14、宏偉的建筑一向是羅馬的驕傲,下列建筑屬于羅馬人杰作的是( )
A、競技場 B、帕特農神廟 C、空中花園 D、盧克索爾神廟
二、問答題
15、根據本框所學知識,歸納并回答下列問題:
(1)古代希臘、羅馬的文明相對于四大文明古國在地理環境上有什么特點?
(2)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繁榮的原因有哪些?
(3)“輝煌的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造就了西方文化之根。”哪些方面證明了這一結論?請舉例說明。
16、材料解析題: 有這樣一句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動整個地球?!?br/>請回答:
(l)這是誰的名言?
(2)他在科學上有哪些主要貢獻?
(3)他的科學精神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第二課 基督教文明與歐洲中世紀
第一課時:中世紀的王國與帝國 / 基督教盛行西歐
學習目標:(1)能夠利用資料和圖片,歸納出歐洲主要封建國家的形成和發展,以及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等級制度的形成與特點。(2)能通過對基督教的產生和發展過程的分析,揭示基督教對歐洲封建社會的影響,并理解西歐封建王權和教會聯手共同統治的特點?;浇绦再|的變化和發展演變表明,基督教會是統治階級維護統治的工具。認識到西歐基督教文明具有不同于東方文明的鮮明特點,從而加深對世界文明發展多樣性的認識。(3)正確理解宗教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作用,理解我國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規定。
一、選擇題
1、如果你去歐洲考察,你會發現法蘭克國是建立在以下哪一國家的廢墟上的?( )
A.希臘   B.波斯帝國  C.東羅馬帝國  D.西羅馬帝國
2.法蘭克王國全盛時期的國王是( )
A、查理 B、屋大維 C、愷撒 D、克洛維
3、6世紀初的法蘭克王國大致包括了現在的哪些國家( )
①法國 ②英國 ③德國 ④荷蘭 ⑤比利時 ⑥盧森堡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
4、“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這句歐洲中世紀諺語反映了中世紀的歐洲大陸( )
A.附庸只對他的直接領主負責 B.封建領主的權力很小
C.附庸是所有領主的附庸 D.封建領主之間能和平相處
5、歐洲中世紀的一句諺語說:“我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睂Υ嗽捓斫庹_的是(  )
①說明當時存在封建等級制度   
②當時封臣只承認自己直接受封的領主為封主
③這種關系在封建主之間造成一團亂麻般的權利義務關系
④這種關系使封建主及農奴之間關系井然,社會穩定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6、以下當代國家中,由查理曼帝國分裂而來的是( )
①英國 ②法國 ③德國 ④意大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7、英國人的祖先是( )
A、法蘭克人 B、色雷斯人 C、盎格魯·撒克遜人 D、斯巴達人
8、統一的英吉利王國形成于( )
A、5世紀 B、7世紀 C、8世紀 D、9世紀
9、中世紀前期,在歐洲占統治地位的思想是( )
A、科學思想 B、哲學思想 C、基督教 D、伊斯蘭教
10、基督教的經典是( )
A.《古蘭經》 B.《圣經》 C.《佛經》 D.《道德經》
11、下列關于基督教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 相傳創始人為耶穌 ②中世紀時,是歐洲占統治地位的思想
③經典是《圣經》 ④創立于1世紀的巴勒斯坦地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西歐中世紀時期,經常會有人因思想上的創新而被作為“異端”,從而受到宗教審判,這種現象實際上體現的是( )
A.在中世紀的精神領域,神權凌駕一切  B.羅馬教皇的權利凌駕一切
C.羅馬教會占有全西歐的1/3的土地 D.西歐等級制度的森嚴
13、下列哪一項說法是錯誤的( )
A、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造就了西方文化之根
B、在中世紀,歐洲的思想和文化教育基本上為基督教及其教會所壟斷
C、“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是指封臣和封君之間沒有互有義務的封建主從 關系
D、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的科學知識和科學思想成為西方近代科學的源頭
二、問答題
14.根據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1)中世紀指的是哪段時間?
(2)讀8世紀末查理曼帝國版圖,請描述其范圍。
(3)教皇為查理加冕的事件意味著什么?
(4)歐洲中世紀有句諺語“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為什么?
(5)根據你所知道的有關西歐封建制度的情況,畫一幅當時的封建主從關系圖。
(6)西歐封建主從關系的確立對歐洲以后的發展產生什么影響?
1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西歐進入封建社會后,各國為維護自身的統治,紛紛放棄過去的多神教,改信基督教。而基督教為了維系自身的生存和地位,也竭力拉攏靠近王權,終于成為歐洲封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西歐封建社會,基督教會約占全部地產的三分之一,這些地產主要靠各國統治者的賞賜、信徒的捐贈和巧取豪奪所得。
(1)基督教的創始人,創立時間,創立地點和經典是什么?
(2)為什么在公元1世紀的巴勒斯坦地區產生了基督教?
(3)最初信仰上帝的人是富人還是窮人?為什么?
(4)富人參加教會,對基督教產生哪些影響?
(5)教會為什么積極靠攏王權?
(6)后來教會勢力發生了哪些變化?
(7)有人認為“《圣經》是一部經典作品,讀一讀可以從中獲得很多東西?!睂Υ?,你有什么看法?
16、歐洲中世紀的基督教與初創時期的基督教相比發生了哪些變化?
答:初創時期的基督教是猶太人民為反抗羅馬暴政創立的,信徒主要是貧民。后來越來越多的富人加入教會,并取得了教會的領導權。西羅馬帝國滅亡以后,許多國王先后皈依了基督教。教會也利用國王的力量擴大自己的影響。教會不僅通過各種手段占有大量地產,還經常干涉和控制各國的事務?;浇坛蔀闅W洲封建時代占統治地位的思想,文化教育也被教會壟斷。
17、基督教會勢力是怎樣膨脹起來的?為什么說它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答:在西歐長期動亂的過程中,基督教趁機擴大影響,勢力不斷膨脹。一方面,它通過接受基督教的歐洲各國君主的饋贈,使地產大量增加;另一方面,教會又不斷地巧取豪奪,成為歐洲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教會不僅是歐洲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而且嚴格地控制著人們的思想。當時人們都不識字,只有教士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因此他們通過講道、讀經、宣傳神學來控制人們的思想,為統治者服務,影響遍及城鄉。所以說,教會已經成為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第二課時:領主的莊園與市民的城市
學習目標:(1)通過對圖例“歐洲中世紀莊園”的分析,明確封建社會經濟的基本特征——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了解封建農奴制下農奴悲慘的生活和卑微的地位。(2)明白農業生產力的提高和工商業的活躍,促使了城市的興起。城市的繁榮既是封建經濟進入發展時期的標志,同時在政治上也使居民獲得了人身自由和司法審判等特權,對歐洲政治經濟的發展變化起到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一、選擇題
1、“在這里,基督教統治著一切。莊園幾乎成為自給自足的小世界……”這文字描述的是( )
A、中世紀的歐洲 B、中國的東漢時期
C、古代希臘 D、8世紀的阿拉伯帝國
2、“教堂中信徒徒們虔誠地歌頌上帝,羅密歐卻想著如何利用向領主借來的犁栽種春麥,增加收獲,好應付領主的需索以及一家嗷嗷待哺的老小?!币陨纤枋龅那樾慰赡馨l生在( )
A、古希臘 B、古代埃及 C、法蘭克王國 D、波斯帝國
3.歐洲的中世紀,被稱為“黑暗時代”。這時期所發展的一套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是( )
A、城邦 B、封建制度和莊園生活 C、市民政治 D、議會
4、下列關于封建莊園的說法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是西歐封建社會的基礎 B、遍布西歐各地
C、屬于封建自然經濟 D、商品交換活動頻繁
5、中世紀歐洲封建莊園經濟的基本特征是( )
A.自給自足 B.開放性 C.商品貿易頻繁 D.依賴性強
6.西歐封建社會的主要階級矛盾是( )
A.地主階級和奴隸階級的矛盾 B.封建主和城市貧民之間的矛盾
C.奴隸主與奴隸之間的矛盾 D.封建主和農奴之間的矛盾
7、以下關于中世紀歐洲的敘述( )
①古希臘、羅馬文明開始興起 ②在前期基督教成為占統治地位的思想
③初期城市繁榮 ④在鄉村,莊園幾乎成為自給自足的小世界。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8、下列各項,符合西歐封建社會初期情況的是( )
A、城市衰落、經濟發展緩慢、工商業不發達
B、城市發達、經濟繁榮、社會穩定
C、城市衰落、經濟繁榮、社會穩定
D、城市發達、經濟發展緩慢、工商業不發達
9、12世紀西歐最大的城市是( )
A.倫敦 B.威尼斯 C. 巴黎 D.熱那亞
10.中世紀歐洲著名的政治兼商業的都市有( )
A、羅馬與斯巴達 B、倫敦與巴黎 C、巴黎與巴格達 D、雅典與斯巴達
11.在中世紀的意大利、以手工業享譽歐洲的是( )
A、米蘭 B、熱那亞 C、威尼斯 D、佛羅倫薩
12、“城市的空氣使人自由”這句中世紀德國諺語反映了( )
A、人人平等 B、城市居民享有自由
C、土地可以自由買賣 D、行會內可以自由競爭
13、在中世紀,為了保護同行手工業者的利益而成立的社會組織稱為( )
A、商會 B、行會 C、學會 D、協會
二、問答題
14. 讀圖3-23及課文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莊園中有哪些建筑?
(2)莊園的布局有什么特點?
(3)這樣的布局對莊園內的人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 ?
(4)中世紀歐洲封建莊園的經濟特點是什么?
(5)農奴耕種領主土地,是否意味著過上了自給自足的生活 ?
答:農奴對份地只有使用權,而所有權屬于領主。為取得份地的使用權,他們必須承受地租(主要是勞役租)和名目繁多的捐稅雜役,領主侵吞了他們絕大部分勞動產品。根據法律,農奴的人身屬于主人,并且世代相傳,處于依附領主的地位。
(6)比較農奴與領主的生活,說說農奴的社會地位 ?
答:農奴生活的世界以莊園為中心,他們終年辛勞依然得不到溫飽,低矮的茅舍內潮濕擁擠,許多人因饑餓和營養不良過早死去。農奴是社會的主要生產者,但他們地位最低,受壓迫最重。
(7)有人說,中世紀歐洲的莊園生活就如一首優美的“田園詩”,在寧靜的田野里,所有的人都過著自給自足、快樂自在的幸福生活。你贊同這一說法嗎?請說出你的理由。
15、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早在羅馬帝國繁盛時期,西歐有許多城市。羅馬帝國滅亡,蠻族入侵,海盜橫行,穆斯林的排擠,經過幾百年的折騰,歐洲似乎又回到了穴居時代。由于長期的戰亂,在西歐封建社會的最初幾百年中,由于莊園里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居于主導地位,造成經濟發展緩慢,工商業不發達。隨著鐵農具的使用,生產力的提高,農業的發展進一步推動手工業的發展,手工業逐漸和農業分離,成為獨立的經濟部門。
到了11、12世紀,社會漸漸穩定,人口增加,農作物的增產和手工產品的增多,促進了商業的繁榮,也給城市帶來了活力。手工業者開始集中在靠近消費者或銷售條件優越的地方,如寺院、交叉路口、港灣等地定居,逐漸形成了以市場為中心的比較穩定的居民點,并在這個基礎上發展為城市。
(1)想一想:西歐城市的興起有哪些途徑?
(2)在中世紀的德國有一句諺語:“城市的空氣使人自由?!蹦阒肋@是為什么嗎?
(3)讀圖3-24,這位學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 ?
(4)西歐城市重新興起的意義?
答:經濟方面,城市的商品經濟從一開始就對封建制度起著瓦解作用。政治方面,那些擁有自由和自治權利的城市,成為新的政治實體,它們與王權聯合,共同對付大貴族。城市里的市民階級不斷發展壯大,成為近代資產階級的前身。思想文化方面,伴隨著市民階級在政治、經濟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種新的世俗生活觀念逐漸形成,這為以后出現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奠定了基礎。
(5)中世紀歐洲的城市和鄉村生活主要有哪些不同點?
答:中世紀歐洲鄉村的基本組織單位是封建莊園,生活在其中的勞動者是依附于封建領主的農奴,他們受封建領主的剝削和壓迫。莊園的經濟形式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中世紀歐洲的城市市民擺脫了封建領主的控制,獲得了人身自由。城市的經濟形式是為交換而生產的商品經濟;
(6)歐洲中世紀封建制度的最大特點是什么?
16、在學習了“西歐城市的重新興起”這部分內容后,小剛與小強在課后展開了一番討論。小強說:“西歐的城市算什么!看看我國同時期宋代的大城市東京,那才叫氣派!那才叫繁華!”小剛不以為然:“算了吧!西歐的城市雖然規模小些,可人家的市民階級力量大得多,后來還從中產生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這才是歷史發展的方向!”他們倆誰說得更有道理?為什么?(4分)
答:小剛的觀點更有道理。雖然表面上看宋代的城市規模很大,但是在西歐城市的重新興起的過程中,不僅形成了市民階級,還進一步分化出手工業和商人、銀行家等,他們發展成早期的資產階級,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產生準備了條件。小強則只是看到了表面現象。(只要言之成理,均可得分。)
17.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歐洲中世紀,由于商業與手工業的發展,在古代村落公社衰落的同時,從公元9世紀起,在自由城市與海濱等地,逐漸產生了一種新的聯合組織―行會。其名稱有“兄弟會”、“友誼會”、“協會”、“聯盟”等。它在11世紀后發達起來。12世紀波及整個歐洲大陸,席卷了城市與鄉鎮。不僅商人、船員、工匠、畫家、教師、演員、獵人、農人,而且僧人、乞丐、劊子手等,都成立了行會。16世紀中葉,因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手工工場出現,行會逐漸瓦解。
行會是了保護本行業利益而互相幫助、限制內外競爭、規定業務范圍、保證經營穩定、解決業主困難而成立的一種組織。
(1)什么是行會?它的目的是什么?
答:西歐城市手工業者按行業建立的同業團體組織。11~12世紀產生,其目的是反抗封建領主的搶劫和剝削,防止同行競爭,捍衛手工業者的共同利益。。
(2)行會的代表為什么要加入市政會 ?
答:市政會是城市的管理機構,行會代表進入市政會有利于保護手工業者的利益,促進手工業者的團結互助。
(3)讀圖3-25,請猜它們是哪些行會的徽章?
第三課 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
學習目標:(1)了解伊斯蘭文明的形成、特點及阿拉伯帝國的歷史概況。 (2)根據資料描述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的主要貢獻、影響和作用,感受世界文化是各國、各民族共同創造的,理解東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的重要意義和歷史作用。
一、選擇題
1、信奉唯一的真主安拉的宗教是( )
A、佛教 B、伊斯蘭教 C、基督教 D、東正教
2、穆斯林禮拜時都朝向伊斯蘭教的“圣地”,那么這“圣地”是指( )
A.麥加 B.耶路撒冷 C.巴格達 D.羅馬
3.伊斯蘭教徒開始遭到迫害的原因是(   )
A.半島上氏族制度日益解體?
B.伊斯蘭教打破了狹隘的氏族界限?
C.麥加貴族擔心伊斯教會損害自己的政治和經濟利益?
D.農民手工業者大都接受了伊斯蘭教?
4、按時間順序排列穆罕默德在宗教和政治活動中的大事,正確的是( )
①大體統一阿拉伯半島 ②創立伊斯蘭教 ③出走麥地那 ④開始在麥加傳教
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 C、④②③① D、③②④①
5、當中國處于盛唐時期,西亞的一個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大帝國是( )
A.羅馬帝國  B.拜古廷帝國  C.阿拉伯帝國  D.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6、小明的爸爸送他一本世界名著,書中主要內容有:阿拉伯國王、勇敢的蘇丹王子及巴格達富麗堂皇的宮殿等。這本書的歷史文化背景應該是( )
A、伊斯蘭文化發展的時代 B、希臘文化發展的時代
C、羅馬文化發展的時代 D、印度佛教發展的時代
7、你覺得以下選項中最有資格當選古代世界文化交流使者的是( )
A、埃及人 B、希臘人 C、中國人 D、阿拉伯人
8、下列屬于地跨三洲的大帝國的是( )
①羅馬帝國 ②阿拉伯帝國 ③查理曼帝國 ④古巴比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9.8世紀,阿拉伯帝國首都位于東西方交通要道上,它就是( )
A、麥加 B、麥地那 C、巴格達 D、君士坦丁堡
10、阿拉伯帝國的首都在巴格達,現在是哪國的首都( )
A、伊朗 B、阿聯酋 C、伊拉克 D、以色列
11、位于西亞兩河的伊拉克是個歷史文明十分悠久的國家,曾是下列哪些政權的政治中心( )
①古巴比倫王國 ②亞歷山大帝國 ③古羅馬帝國 ④阿拉伯帝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下列關于阿拉伯文化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阿拉伯人創立了完整的代數學
B.阿拉伯人發明了“阿拉伯數字”
C.中國的羅盤針、造紙術、火藥和火器、以及數學、醫學等知識由阿拉伯人傳到西方
D.阿拉伯人編著的《醫學集成》、《醫典》被歐洲醫學界長期奉為權威著作
13、將阿拉伯數字傳播到世界各地的人是( )
A、古代希臘人 B、古代印度人 C、古代中國人 D、古代阿拉伯人
14、我們所熟悉的《漁夫和魔鬼》的故事出自( )
A、阿拉伯神話故事《天方夜譚》 B、中國神話故事《聊齋志異》
C、阿拉伯神話故事集《阿拉丁神話》 D、古希臘神話故事《荷馬史詩》
15、同學們都知道辛巴達航海、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阿拉丁神燈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它們均出自一部民間故事集。這部故事集是( )
A.《一千零一夜》  B.《伊索寓言》  C.《格林童話》  D.《安徒生童話》
二、問答題
16、閱讀所示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領土相當于歐洲面積1/4的阿拉伯半島,位于亞洲西南部,半島大部分是沙漠和草原,夾帶一些綠洲,氣候炎熱,雨量稀少,適合畜牧不宜農耕,大部分阿拉伯居民從事游牧,少數從事農業。他們以氏族部落為單位生活,各部落有自己的部落神。六七世紀之交半島的氏族制度開始瓦解,貴族占有沃地和草地并擁有大量奴隸和牲畜,剝削牧民和農民,社會矛盾日益尖銳。貴族為維護自身利益,擴大力量,爭奪土地財富,渴望建立統一、強大的阿拉伯國家。在這種形勢下,廣大人民也希望半島統一,希望和平、安寧的生活。
材料二:伊斯蘭教的基本主張是:宇宙間唯一的神是安拉,安拉主宰安排一切,人的生死禍福都由安拉決定。要大家信仰安拉,不再相信本部落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信徒的先知,服從安拉必須服從真主的使者,信仰安拉的人死后入天堂,不信者要入地獄,遭火煉。
(1)為什么在當時的阿拉伯地區會產生伊斯蘭教?(即伊斯蘭教產生的背景)
(2)伊斯蘭教的創立時間、創立者和經典和主要內容分別是什么?
(3)穆罕默德傳教時,其主張符合了阿拉伯半島廣大民眾的意愿,但當時卻遭到有錢有勢的麥加貴族的反對,這是為什么呢?
(4)伊斯蘭教在阿拉伯統一中有什么作用?
(5)從穆罕默德創建伊斯蘭教的過程中,你有哪些啟示?
17、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一:P62圖3-27《8世紀的阿拉伯帝國》。
材料二:古代阿拉伯人有句著名的格言:“人最美的裝飾是知識”;他們的宗教創始人穆罕默德曾經說過:“尋求真理,哪怕遠在中國”;阿巴斯王朝時期,他們在巴格達建立了一所規模宏大的翻譯和研究機構,稱為智慧之宮。
根據上述材料,請你談談:
(1)根據P62的圖3-27,說明阿拉伯帝國鼎盛時期的范圍?
(2)在阿拉伯帝國之前,還有哪些大帝國也是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至少2個)
(3)阿拉伯文化有什么突出特點?
(4)阿拉伯文化的成就表現在哪些方面?
(5)阿拉伯文化對世界文明的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
(6)根據所學知識,你認為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繁榮的原因有哪些?
(7)說說阿拉伯半島的自然條件及其地理位置特點對其歷史、文化的影響。
答:①阿拉伯半島地處亞洲西部的炎熱地帶,氣候干燥。自然環境的惡劣與游牧的生活方式,使得這里的人們性格既堅忍耐勞,又放縱不羈,常為爭奪牧場、劫掠財富而發生戰爭。②阿拉伯半島地處亞非兩洲的交通要沖地帶,在貿易和戰略上的地位都十分重要。這種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其一方面成為三洲溝通和交流的橋梁;另一方面也有條件吸收三大洲優秀的文化成果,促進了阿拉伯文化的發展。
綜合探究三 從宗教景觀看文化的多樣性
學習目標:(1)能夠描述和辨析不同地區、不同民族宗教景觀的差異,理解宗教景觀的象征意義。(2)能運用學到的知識,觀察社會的文化現象和文化景觀,理解世界各地文化的多種多樣。
一、選擇題
1、下面a、b、c圖的建筑外貌分別依次屬于何種宗教建筑 ( )
A.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
B.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
C.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
D.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
1、世界三大宗教創立的先后順序是( )
A.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   B.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
 C.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   D.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
2、某宗教學者若要實地考察被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奉為圣地的西亞名城,他應該去的地方是( )
A.麥加  B.麥地那  C.巴格達  D.耶路撒冷
3、猶太人為了反抗暴政而建立起來的宗教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蘭教
4、與“千手觀音”、“普度眾生”等詞相關的宗教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蘭教  D.道教
5、我國回族、維吾爾族信仰的宗教是( )
A.佛教 B. 基督教 C.伊斯蘭教 D. 道教
6、薩克森伯爵每周日都去教學做禮拜或祈禱。聆聽牧師講解《圣經》,向上帝懺悔。他年信仰的宗教是( )
A.佛教  B.伊斯蘭教  C.基督教  D.道教
7.以下對《圣經》理解正確的有( )
①它是基督教的經典 ②包括《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 ③它都是由耶穌親手寫成的 ④它是一部包括詩歌、神話、傳說在內的百科全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2003年3月在伊拉克對美英盟軍的戰爭中,伊拉克人民號召對美英侵略者進行“圣戰”,結合歷史判斷伊拉克人民主要信仰的是( )
A.基督教  B.佛教  C.天主教  D.伊斯蘭教
二、問答題
9、讀下圖,完成相關題目
(1)請制作表格,分別說出三種宗教的創立時間、創立地點及創始人、宗教經典、現在分布區域。
宗教名稱 創立時間 創立地點 創始人 宗教經典 現在分布區域
A
B
C
(2)宗教建筑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景觀之一。由于歷史的原因,一些人崇拜神靈,祈禱神靈的保佑,不惜花費巨資修建教堂、神廟、寺院。看照片A、B、C,說出他們所信仰的宗教的代表性建筑物名稱、這些建筑各自的特色及其內含的寓意?
(3)這三種宗教中,曾建立政教合一的國家的是哪一個?發展成為中古時代歐洲主導思想的是哪一個?
(4)你能說出與世界三大宗教有關的節日和習俗嗎?
(5)根據所學知識說出三種宗教主要思想的共同點以及各自的歷史作用?
(6)宗教對人類文明的發展有何作用?
(7)人類文化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種多樣的。通過本次綜合探究,你發現是哪些因素造成了不同地區的文化差異?你認為我們應如何正確對待這種文化差異?
(8)西亞名城耶路撒冷,是今天巴勒斯坦與以色列沖突爭奪的焦點之一。猶太人認為這里是他們古代的政治和宗教中心,基督教徒認為耶穌就是被羅馬貴族釘死在這里,穆斯林相信穆罕默德曾在這里升天,所以,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把它奉為圣地。你認為應當怎樣處理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之間的矛盾沖突和差異?
10、閱讀材料,并回答下列問題:
小明想在暑假參與“文化之旅”的活動。但是,目前仍未決定是否參加,于是,他去聽導游在行前所舉辦的說明會。這位導游指著地圖說:“參加這次的旅游團,可以讓大家對世界的歷史文化有初步的理解。首先,我們到A地,在這里會帶大家去看競技場、萬神殿……,感受一下當地風情,接著,前往奧運會的發源地B地看看古劇場……,隨后飛越地中海,去C地造訪基督教的故鄉,去D地探訪天房清真寺的建筑風格,領略當地游牧民族堅忍不拔的品質。然后回國,歡迎大家參與此次的行程!”
(1)請你說出A、B、C、D四個國家或地區的名稱。
(2)如果小明參加這次旅游,他將在以上四個地點分別了解到哪些相關的歷史名人?(各列舉1個)
(3)以上四個地方中你最喜歡哪個地方?談談你的理由。
C.我是泰國人,佛教是我們的國教,佛寺遍布全國。
B.我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我們的宗教活動在清真寺進行。
A.我是英國人,信仰基督教,每個禮拜日都去教堂做禮拜。
PAGE
4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安县| 罗定市| 平泉县| 大悟县| 永福县| 望谟县| 八宿县| 乌拉特前旗| 嘉义市| 潼南县| 石泉县| 淅川县| 富川| 高淳县| 正阳县| 琼结县| 元朗区| 长治县| 通城县| 曲靖市| 大足县| 鸡西市| 怀安县| 运城市| 宁南县| 枣庄市| 漳平市| 西青区| 石城县| 上犹县| 锦屏县| 乐平市| 固始县| 宜州市| 陇川县| 天峻县| 灵川县| 夏津县| 桦甸市| 鹿泉市| 若尔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