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0春人教物理必修二第6章 萬有引力與航天習練及答案必修二第6章 萬有引力與航天一、選擇題1、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橢圓軌道繞太陽運行,根據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可知( )A.太陽位于木星運行軌道的中心B.火星和木星繞太陽運行速度的大小始終相等C.火星與木星公轉周期之比的平方等于它們軌道半長軸之比的立方D.相同時間內,火星與太陽連線掃過的面積等于木星與太陽連線掃過的面積2、400年前,一位德國天文學家提出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揭開了行星運動的奧秘.這位天文學家是( )A.哥白尼 B.第谷 C.托勒密 D.開普勒3、兩個行星的質量分別為m1和m2,它們繞太陽運行的軌道半徑分別是r1和r2,若它們只受太陽引力的作用,那么這兩個行星的向心加速度之比為( )A.1 B. C. D.4、(多選)在萬有引力定律的公式F=G中,r是 ()A.對行星繞太陽運動而言,是指運行軌道的半徑B.對地球表面的物體與地球而言,是指物體距離地面的高度C.對兩個均勻球而言,是指兩個球心間的距離D.對人造地球衛星而言,是指衛星到地球表面的高度5、甲、乙兩星球的平均密度相等,半徑之比是R甲∶R乙=4∶1,則同一物體在這兩個星球表面受到的重力之比是( )A.1∶1 B.4∶1 C.1∶16 D.1∶646、宇宙中,兩顆靠得比較近的恒星,只受到彼此之間的萬有引力作用互相繞轉,稱之為雙星系統,設某雙星系統繞其連線上的O點做勻速圓周運動,如圖所示.若AO<OB,則(?? )A.?星球A的向心力一定大于B的向心力B.?星球A的線速度一定大于B的線速度C.?星球A的質量可能等于B的質量D.?雙星的總質量一定,雙星之間的距離越大,其轉動周期越大7、2013年12月14日21時許,“嫦娥三號”攜帶“玉兔”探測車在月球虹灣成功軟著陸,在實施軟著陸過程中,“嫦娥三號”離月球表面4 m高時最后一次懸停,確認著陸點。若總質量為M的“嫦娥三號”在最后一次懸停時,反推力發動機對其提供的反推力為F,已知引力常量為G,月球半徑為R,則月球的質量為( )A. B. C. D.8、2001年10月22日,歐洲航天局由衛星觀測發現銀河系中心存在一個超大型黑洞,命名為MCG6-30-15,由于黑洞的強大引力,周圍物質大量掉入黑洞,假定銀河系中心僅此一個黑洞,已知太陽系繞銀河系中心勻速運轉,下列哪一組數據可估算該黑洞的質量 ( )A.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周期和速度B.太陽的質量和運行速度C.太陽質量和到MCG6-30-15的距離D.太陽運行速度和到MCG6-30-15的距離9、如圖所示是小明同學畫的人造地球衛星軌道的示意圖,則衛星( )A.在a軌道運行的周期為24 hB.在b軌道運行的速度始終不變C.在c軌道運行的速度大小始終不變D.在c軌道運行時受到的地球引力大小是變化的10、(雙選)下列關于三種宇宙速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第一宇宙速度v1=7.9 km/s,第二宇宙速度v2=11.2 km/s,則人造衛星繞地球在圓軌道上運行時的速度大于等于v1,小于v2B.美國發射的“鳳凰”號火星探測衛星,其發射速度大于第三宇宙速度C.第二宇宙速度是使物體可以掙脫地球引力束縛,成為繞太陽運行的人造行星的最小發射速度D.第一宇宙速度7.9 km/s是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做圓周運動的最大運行速度二、非選擇題1、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 (1)開普勒第一定律(軌道定律):所有行星繞太陽運動的軌道都是________,太陽處在橢圓的一個________上. (2)開普勒第二定律(面積定律):對任意一個行星來說,它與太陽的連線在相等的時間內掃過相等的________. (3)開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的________跟它的________的比值都相等,即 =k,比值k是一個對于所有行星都相同的常量. 2、土星直徑為119 300 km,是太陽系中第二大行星,自轉周期只需 10 h 39 min,公轉周期為29.4年,距離太陽1.432×109 km。土星最引人注目的是繞著其赤道的巨大光環。在地球上人們只需要一架小型望遠鏡就能清楚地看到光環,環的外沿直徑約為 274 000 km。請由上面提供的信息,估算地球距太陽有多遠。(保留兩位有效數字)3、(1)開普勒行星運動第三定律指出:行星繞太陽運動的橢圓軌道的半長軸a的三次方與它的公轉周期T的二次方成正比,即=k,k是一個對所有行星都相同的常量。將行星繞太陽的運動按圓周運動處理,請你推導出太陽系中該常量k的表達式。已知引力常量為G,太陽的質量為M太。(2)開普勒定律不僅適用于太陽系,它對一切具有中心天體的引力系統(如地月系統)都成立。經測定月地距離為3.84×108 m,月球繞地球運動的周期為2.36×106 s,試計算地球的質量M地。(G=6.67×10-11 N·m2/kg2,結果保留一位有效數字)2020春人教物理必修二第6章 萬有引力與航天習練及答案必修二第6章 萬有引力與航天一、選擇題1、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橢圓軌道繞太陽運行,根據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可知( )A.太陽位于木星運行軌道的中心B.火星和木星繞太陽運行速度的大小始終相等C.火星與木星公轉周期之比的平方等于它們軌道半長軸之比的立方D.相同時間內,火星與太陽連線掃過的面積等于木星與太陽連線掃過的面積解析:太陽應位于行星運行軌道的一個焦點上,而焦點不是軌道中心,A錯誤;火星和木星繞太陽運行時是不在同一個軌道上的,根據開普勒第二定律可知,同一個行星與太陽的連線在相等的時間內掃過相等的面積,D錯誤;火星和木星繞太陽運行速度的大小也是不可能始終相等的,B錯誤;根據開普勒第三定律=可知=,C正確。【答案】C2、400年前,一位德國天文學家提出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揭開了行星運動的奧秘.這位天文學家是( )A.哥白尼 B.第谷 C.托勒密 D.開普勒解析:開普勒在第谷觀測的天文數據的基礎上,研究總結得出了行星運動的三個定律,揭開了行星運動的奧秘,故選D.答案:D3、兩個行星的質量分別為m1和m2,它們繞太陽運行的軌道半徑分別是r1和r2,若它們只受太陽引力的作用,那么這兩個行星的向心加速度之比為( )A.1 B. C. D.解析:設行星m1,m2的向心力分別是F1,F2,由太陽、行星之間的作用規律可得:F1∝,F2∝,而a1=,a2=,故=,選項D正確。【答案】D4、(多選)在萬有引力定律的公式F=G中,r是 ()A.對行星繞太陽運動而言,是指運行軌道的半徑B.對地球表面的物體與地球而言,是指物體距離地面的高度C.對兩個均勻球而言,是指兩個球心間的距離D.對人造地球衛星而言,是指衛星到地球表面的高度【答案】A、C5、甲、乙兩星球的平均密度相等,半徑之比是R甲∶R乙=4∶1,則同一物體在這兩個星球表面受到的重力之比是( )A.1∶1 B.4∶1 C.1∶16 D.1∶64解析:由G=mg,M=ρ·πR3可以推得,G甲∶G乙=R甲∶R乙=4∶1。【答案】B6、宇宙中,兩顆靠得比較近的恒星,只受到彼此之間的萬有引力作用互相繞轉,稱之為雙星系統,設某雙星系統繞其連線上的O點做勻速圓周運動,如圖所示.若AO<OB,則(?? )A.?星球A的向心力一定大于B的向心力B.?星球A的線速度一定大于B的線速度C.?星球A的質量可能等于B的質量D.?雙星的總質量一定,雙星之間的距離越大,其轉動周期越大【答案】 D 7、2013年12月14日21時許,“嫦娥三號”攜帶“玉兔”探測車在月球虹灣成功軟著陸,在實施軟著陸過程中,“嫦娥三號”離月球表面4 m高時最后一次懸停,確認著陸點。若總質量為M的“嫦娥三號”在最后一次懸停時,反推力發動機對其提供的反推力為F,已知引力常量為G,月球半徑為R,則月球的質量為( )A. B. C. D.解析:“嫦娥三號”懸停時有F=Mg,又G=Mg,得M月=。【答案】A8、2001年10月22日,歐洲航天局由衛星觀測發現銀河系中心存在一個超大型黑洞,命名為MCG6-30-15,由于黑洞的強大引力,周圍物質大量掉入黑洞,假定銀河系中心僅此一個黑洞,已知太陽系繞銀河系中心勻速運轉,下列哪一組數據可估算該黑洞的質量 ( )A.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周期和速度B.太陽的質量和運行速度C.太陽質量和到MCG6-30-15的距離D.太陽運行速度和到MCG6-30-15的距離【答案】D9、如圖所示是小明同學畫的人造地球衛星軌道的示意圖,則衛星( )A.在a軌道運行的周期為24 hB.在b軌道運行的速度始終不變C.在c軌道運行的速度大小始終不變D.在c軌道運行時受到的地球引力大小是變化的解析:同步衛星必須在赤道正上空,所以a軌道不可能是同步軌道,選項A錯誤;b軌道上的衛星的速度方向不斷變化,選項B錯誤;地球在c軌道的其中一個焦點上,衛星在近地點時的速度大,在遠地點時的速度小,選項C錯誤;在c軌道上,衛星離地球的距離變化,根據F=G可以看出地球的引力大小不斷變化,D正確。【答案】D10、(雙選)下列關于三種宇宙速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第一宇宙速度v1=7.9 km/s,第二宇宙速度v2=11.2 km/s,則人造衛星繞地球在圓軌道上運行時的速度大于等于v1,小于v2B.美國發射的“鳳凰”號火星探測衛星,其發射速度大于第三宇宙速度C.第二宇宙速度是使物體可以掙脫地球引力束縛,成為繞太陽運行的人造行星的最小發射速度D.第一宇宙速度7.9 km/s是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做圓周運動的最大運行速度【答案】C、D二、非選擇題1、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 (1)開普勒第一定律(軌道定律):所有行星繞太陽運動的軌道都是________,太陽處在橢圓的一個________上. (2)開普勒第二定律(面積定律):對任意一個行星來說,它與太陽的連線在相等的時間內掃過相等的________. (3)開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的________跟它的________的比值都相等,即 =k,比值k是一個對于所有行星都相同的常量. 【答案】(1)橢圓;焦點(2)面積(3)半長軸的三次方;公轉周期的平方 【解析】【解答】解:根據開普勒的三個定律的內容可知:(1)開普勒第一定律(軌道定律):所有行星繞太陽運動的軌道都是 橢圓,太陽處在橢圓的一個 焦點上.(2)開普勒第二定律(面積定律):對任意一個行星來說,它與太陽的連線在相等的時間內掃過相等的面積.(3)開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的 半長軸的三次方跟它的 公轉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即 =k,比值k是一個對于所有行星都相同的常量. 故答案為:(1)橢圓,2、土星直徑為119 300 km,是太陽系中第二大行星,自轉周期只需 10 h 39 min,公轉周期為29.4年,距離太陽1.432×109 km。土星最引人注目的是繞著其赤道的巨大光環。在地球上人們只需要一架小型望遠鏡就能清楚地看到光環,環的外沿直徑約為 274 000 km。請由上面提供的信息,估算地球距太陽有多遠。(保留兩位有效數字)解析:根據開普勒第三定律有=k,k只與太陽質量有關。則=,其中T為公轉周期,R為行星到太陽的距離。代入數值得=,得R地≈1.5×1011 m=1.5×108 km。答案:1.5×108 km3、(1)開普勒行星運動第三定律指出:行星繞太陽運動的橢圓軌道的半長軸a的三次方與它的公轉周期T的二次方成正比,即=k,k是一個對所有行星都相同的常量。將行星繞太陽的運動按圓周運動處理,請你推導出太陽系中該常量k的表達式。已知引力常量為G,太陽的質量為M太。(2)開普勒定律不僅適用于太陽系,它對一切具有中心天體的引力系統(如地月系統)都成立。經測定月地距離為3.84×108 m,月球繞地球運動的周期為2.36×106 s,試計算地球的質量M地。(G=6.67×10-11 N·m2/kg2,結果保留一位有效數字)解析:(1)因行星繞太陽做勻速圓周運動,于是軌道的半長軸a即為軌道半徑r。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第二定律有G=m行2r于是有=M太即k=M太。(2)在地月系統中,設月球繞地球運動的軌道半徑為R,周期為T,由(1)問可得=M地解得M地=6×1024 kg。答案:(1)k=M太(2)6×1024 kg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