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姓名:__________ 學號:______ 觀瀾中學九年級歷史與社會總復習學案八上史社第一至第四單元復習提綱(初三總復習)第一單元《史前時代》1、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自然條件的變化,直立行走、勞動、火的使用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勞動。;因為,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語言的產生、人腦的形成,都離不開勞動。人類誕生的重要標志是(直立行走),2、制造工具是人類特有的本領,如果以制造和使用石器為人類誕生的標志,人類已有二三百萬年的歷史。3、人們把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時期叫史前社會,它包括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前者是指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的時代,后者是指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的時代,這一時代人類還學會制造陶器。新石器與舊石器相比新在(磨制石器,發明陶器,農耕畜牧出現)4、大約在一萬的年前,在一些自然條件適宜的地區,人們經過長時期的探索,發明了原始的農業和畜牧業,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培育出水稻和粟的國家,世界上最早的農業村落出現在西亞。5、傳說時代有很多描繪英雄人物重要史詩,其中有代表性的是西亞的《吉爾伽美什》和古希臘的《荷馬史詩》。6、我國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遠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主要有:元謀人(約170萬年前,是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北京人(約70萬到20萬年前);山頂洞人(約3萬年);藍田人(約一百萬到五十萬年前)7、填表傳說在黃帝之后很久,在黃河流域又出現了三個杰出的部落首領他們是堯、舜、禹。他們都是通過民主推選的方式當上聯盟首領的,歷史上把這種部落聯盟推選首領的辦法叫禪讓制。8、三過家門而不入,帶動人們的治水英雄是禹,他采有的治水方法是疏導,治理的區域是黃河流域。表一: 北京人和山頂洞人 北京人 山頂洞人發現地點 北京周口店 北京龍骨山山頂洞穴距今年代 70-20萬年 3萬年外貌特征 是人了,但保留猿的特征 與現代人基本一樣生產狀況 使用打制石器,以采集、狩獵為生,使用天然火 已經掌握磨制石器與鉆孔技術,除采集與狩獵外又學會捕魚,會人工取火社會組織 群居,比較松散 以血緣關系結合為氏族表二:河姆渡遺址與半坡遺址遺址 生活區域 自然特征 建筑形式 糧食作物 飼養動物 制作陶器河姆渡遺址 長江流域 氣候濕潤 干欄式 水稻 牛 黑陶半坡遺址 黃河流域 氣候干燥 半地穴式 粟 豬 彩陶相同點 都生活在新石器時代,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會建筑房屋,建立了村落,過定居生活,從事原始農業和畜牧業。人物 黃帝功責 炎帝功責傳說 建造宮殿,發明車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讓手下發明文字、歷法,算術、音樂,妻子是嫘祖發明養蠶技術 教人農耕,嘗遍百草,發明醫學,發明陶器,開辟集市。號神農。為什么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 黃、炎部落通過戰爭定居中原后,共同開發黃河中下游,經過長期發展,形成日后華夏族的主體。因此,炎帝和黃帝被稱為華夏族的人文初祖。表三:炎帝和黃帝(17頁)第二單元《得天獨厚的大河文明》古中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國第一個王朝——夏,其采取劃定九州,鑄造九鼎,殺防風氏、接受朝貢等方法加強王權。其兒子啟繼位后,建立軍隊、設置監獄、制定刑法。啟開始王位的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第四單元《農耕文明時代(下)——綿延不絕的中華文明》朝代順序:西周——東周(春秋時期、戰國時期)—— 秦——西漢— 東漢—— 魏蜀吳三國—— 西晉——東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遼夏金——元第一課《從封邦建國到一統天下》1、本課的時間順序: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滅商,建立周朝,定都鎬,史稱西周;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河南洛陽,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戰國兩個時期,春秋(前8世紀到前5世紀,因《春秋》一書而得名),戰國(前5世紀到前3世紀,因《戰國策》一書而得名);前221年,秦王蠃政統一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2、西周建立后,統治階級以分封制、宗法制及禮樂制度(統稱禮樂文明)為工具來維護統治,穩定秩序。其中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礎,它是以血緣關系的親疏遠近來決定繼承權力的制度,周天子的王位由他的嫡長子繼承,其它諸子只能封為諸侯。3、“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或: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其中最先稱霸的是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在葵丘召集諸侯會盟,確立了霸主地位。“戰國七雄”是指秦、楚、燕、齊、趙、魏、韓。它們的方位是:齊秦楚燕趙魏韓,東西南北在中間。4、春秋戰國時期,農業生產開始使用鐵制農具和牛耕技術,促進了生產的發展,提高了生產效率。戰國時期,各國為增強實力,稱霸天下而紛紛變法,李悝在魏國變法,吳起在楚國變法,影響最大是商鞅在秦國的變法,商鞅變法前“立木取信”。5、商鞅變法的時間:公元前356年。內容:1)廢除土地國有制,承認土地私有,可以自由買賣;2)獎勵農耕; 3)獎勵軍功;4)建立縣制;5)編制戶口。作用:商鞅變法,全面徹底,秦國從此強盛起來,成為戰國后期實力最強的國家,為后來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6、諸子百家與“百家爭鳴”學派 代表者 主要主張或著作儒家 孔子 核心思想是“仁”的思想。主張以“德”教化人民,以“禮”治理國家。克己復禮指的是加強個人修養,使自己的言行舉止符合社會規范。“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學思結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尊為“至圣”。(《論語》)孟子 主張實行“仁政”,提出“民貴”“君輕”思想。“富貴不能淫……”的道德準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道家 老子 主張“無為”,順應自然。(辨證的思想)墨家 墨子 主張“非攻”,“兼愛” 互助友愛,視人之身,若視其身。法家 韓非子 主張“法治”,強化中央集權,以嚴刑峻法治理百姓。與儒家主張相反兵家 孫子 著有《孫子兵法》,“世界古代第一兵書”。“知已知彼,百戰不殆”孫臏 著有《孫臏兵法》 “事備而后動”7、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有哪些?(1)有教無類(注重教育的公平性);(2)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教育對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3)啟發式教學(強調教育者發揮調動教育對象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4)學思結合、溫故知新(學習方法)(5)不恥下問(虛心向學)(6)注重道德教育(克己復禮)……。8、前230年到221年秦王蠃政滅掉六國,定都咸陽。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有:政治上:采用“皇帝”稱號,自稱“始皇”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中央設三公九卿,三公即丞相、太尉、御使大夫,在地方廢除分封制,把全國劃分為郡和縣,由中央直接進行管轄。文化上:統一文字,以小篆作為標準文字,后又演變成隸書;經濟上:統一的貨幣,以圓形方孔錢為主,統一度量衡;思想上:采納丞相李斯建議,進行 “焚書坑儒”, 加強了思想控制;交通上:大修馳道,統一車軌;軍事上:北擊匈奴,修筑“萬里長城”;南撫越族,開鑿靈渠。影響: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制國家。(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第二課《漢唐盛世》1、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是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打擊了秦朝殘暴統治。繼之而來的漢帝國包括西漢和東漢。2、經過文景之治后,到漢武帝時,進入鼎盛時期,漢朝在政治、經濟、軍事、思想上實現了新大一統局面。原因有:(1)政治上: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削弱諸侯封地和勢力,加強監察制度,加強皇帝權威;選拔人才。(2)思想上:采納儒生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大力推行儒學教育。(3)軍事上: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解除漢朝北部邊患。(4)外交上: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通絲綢之路;前60年,設立“西域都護府”,使西域歸入西漢版圖。3、絲綢之路:(1)在漢代,人們把玉門關、陽關以西,包括今天新疆、中亞以及更遠的地區稱為西域。(2)張騫通西域以后,開通了一條從長安向西,經過河西走廊、敦煌,通往中亞、西亞、直達羅馬的交通大道,中國的絲綢、瓷器等物品可以運到古羅馬。這條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就是“絲綢之路“。(3)怎樣理解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溝通了亞歐兩大洲;絲綢之路是東西方貿易往來的重要通道。除了絲綢,中國的瓷器、鐵器、漆器等商品也是通過這條道路運送到西方。而西方商人把毛皮、香料、藥材、珠寶等物品運到中國;絲綢之路也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唐代流行的馬球游戲,就是從波斯傳入中國的。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內容與意義?(1)內容:遷都洛陽;學漢語;改漢姓;穿漢服;用漢律;與漢族通婚。(2)意義:適應了社會經濟的發展,鮮卑族人學習中原文化,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5、結束南北朝對峙局面的朝代是隋朝,建立時間581年,統一南北是在589年,建立者楊堅(隋文帝)6、隋朝開創了一種選拔人才的制度是什么?答:科舉制,通過考試來選拔官員,強調一才能作為選官的標準,是一種相對公平的選拔制度,為讀書人創造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為社會發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6、何謂“貞觀之治”? “貞觀之治”是如何出現的?(唐太宗鞏固政權的措施有哪些):(1)唐太宗在位的貞觀年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與發展,民族關系融洽,社會安定,國力強盛,被史家譽為“貞觀之治”。(2)如何出現的(措施):1)吸取隋亡教訓,提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2)善于用人,虛心納諫;3)沿襲和完善隋朝三省六部制度,提高行政效率,加強中央集權;4)完善隋朝科舉制度,重視人才培養和選拔;5)重視農業生產,減免租賦,促進了經濟的恢復發展。6)對少數民族一視同仁,民族關系融洽。6、何謂“開元盛世”? 唐朝由盛到衰的標志是什么?(1)貞觀時期開創的帝國新政,經過中國唯一女皇帝武則天的發展,稱有“貞觀遺風”,再到唐玄宗時達到鼎盛,史稱“開元盛世”。(2)唐玄宗統治前期,任用賢臣,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明顯增加,唐朝進入全盛時期。(3)“安史之亂”是唐由盛到衰的轉折點。7、“三省”、“六部”各指什么? 有何進步性? “三省”指:中書省(負責替皇帝起草詔令)、門下省、尚書省(下轄六部,負責政令執行);“六部”指:吏、戶、禮、兵、刑、工。進步性:三省共商國事,提高了行政效率,相互合作和牽制,加強了中央集權。8、盛唐氣象的表現:(1)農業:使用筒車、曲轅犁 ,農業發展。(2)手工業:絲織業、瓷器、唐三彩;(3)商業:經商成為一種重要職業。珠寶業成為長安第三大行業。(4)城市:長安是著名大都市,是各國交流的中心。“唐裝”“唐人街”表明了唐朝的繁榮和巨大的國際影響力。9、盛世文化文化 典型代表 歷史地位或特點盛世文化 史學 司馬遷《史記》 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記傳體通史詩歌 李白 “詩仙”杜甫 “詩圣”書法 王羲之、顏真卿 王(“書圣”),顏(顏體)繪畫 顧愷之、閻立本 顧(擅長人物畫),閻(擅長人物故事畫)雕塑 盧舍那佛 龍門石窟中最大的像宗教 佛教 玄奘、鑒真 佛教自西漢末年(公元前后),傳入中國,再由中國傳入朝鮮、日本。玄奘:印度取經,著《大唐西域記》;鑒真到日本傳播佛教道教 產生于東漢末年,尊老子為教主,以《道德經》為經典10、大運河:(1)隋朝大運河為隋煬帝所開鑿。以洛陽為中心,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2)經過的省級行政單位有: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3)積極作用:大運河的開通,有力地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以運輸糧食為主,解決了南北交通,沿線城鎮迅速繁華起來;大運河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加強中央集權;隋唐以后繼續發揮著貫通南北的作用。(4)消極作用:大運河的開鑿,隋煬帝的巡游加重了人民的負擔,激化了階級矛盾,加速了隋朝的滅亡。第三課《多元文化的交融與世俗生活》1、本課的時間脈絡唐朝滅亡——五代十國——北宋統一中原的南方——遼宋夏金——元的大一統2、北宋與南宋起止時間 首都北宋 960--1127年 東京南宋 1127年--1276年 臨安3、兩宋特點:民族政權并立,農耕與游牧文化在相互征戰與議和中碰撞、融合。政權名稱 建立時間 建立民族 建立者 都城遼 10世紀初 阿保機北宋 960年西夏 11世紀前期 元昊金 12世紀初期 阿骨打南宋 1127年 趙構4、北宋與哪些民族政權對峙?北宋與契丹族建立的遼、黨項族建立的西夏對峙.1004年,遼宋在澶洲大戰,宋真宗采納宰相寇準的建議,宋軍獲勝。雙方議和,史稱“澶淵之盟”。它維持了相對和平的局面,帶來了宋遼間一百多年的和平。與西夏之間也通過議和方式保持友好相處的局面。5、南宋與哪個民族政權對峙?金擄走徽欽二帝,北宋滅亡;南宋建立,定都臨安。岳飛是著名的抗金將領,他率領“岳家軍”,“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1140年,在河南郾城大捷。高宗以“莫須有”罪名殺害岳飛。1141年,宋金議和,南宋對金稱臣。宋金南北對峙局面形成。(3)是哪個政權結束了兩宋時期的分裂對峙局面?答:是蒙古族軍隊先后滅亡了西夏和金,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6年,滅亡南宋,統一中國6、兩宋時期,農牧文化的碰撞、交融(1)交融的歷史背景:契丹、黨項、女真南下過程中,遭中原軍民反抗,被迫放棄野蠻落后的做法,吸收中原農耕文明。(2)交融的表現:政治上:游牧民族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科舉、典章 。經濟上:游牧民族革除北宋賦役制度的弊端,減輕人民負擔。文化上:農牧民族仿效漢字創建文字,在語言文字、社會風俗、文化觀念等方面與漢族逐漸融合,中華文明更加多姿多彩。7、全國經濟重心轉移的過程和原因過程:魏晉時期,北方人民南遷,江南得到開發;隋朝大運河的開通,加快了南方經濟發展;唐朝后期經濟重心開始向南轉移;南宋時,經濟重心完成了從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的轉移。原因:北方戰亂頻繁,社會經濟破壞嚴重;北方人口南遷帶去勞動力和先進生產技術;南方優越的自然地理環境等。8、兩宋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表現;典型代表及特點 其它農業 先進生產工具秧馬;優良品種占城稻;南宋時,“蘇湖熟,天下足” 北宋,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濟南劉家功夫針鋪商標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商標;元朝在世界上最早推行純紙幣流通。手工業 北宋興起的景德鎮,成為著名“瓷都”;孩兒枕城市 封閉的坊市格局被打破;大都、汴京、臨安成為百萬人口的大都會商業 汴京商業中心富商云集;夜市、早市出現;北宋汴京成立了世界最早的專業消防隊。9、科技成就(1)火藥在宋元時期被廣泛用于戰爭,是人類戰爭史上的轉折點。(2)隋唐時,發明了雕版印刷術,北宋時,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為近代印刷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元代王禎發明了轉輪排字盤。近代德國人谷登堡發明印刷機,中國王選發明漢字激光照排系統,使印刷業進入了“光和電”的時代。(3)宋朝時制成了指南針,并開始用于航海事業,南宋時又發明了羅盤針。(4)元代婦女黃道婆,從黎族人學會棉紡織技術,使松江成為“衣被天下”的棉紡織業中心。宋元以后,人民的主要衣料是棉布。(5)宋元時期,中國古代 發展達到高峰。英國思想家培根指出,中國有三種發明改變了世界,第一種大文學上,第二種在戰爭上,第三種在航海上,這三種東西分別是 , 、 。10、宋元時期海上貿易發達表現在哪里?答:宋元時期“海上陶瓷”之路貿易頻繁,陶瓷取代絲綢成為中國文明的象征,泉州是著名的港口;元朝,馬可 波羅來華,著《馬可 波羅游記》。元時期,交通發達,我國很多科技文化成就這時傳到世界各地。11、明朝強化皇權的措施。清朝的疆域和閉關自守。明清時期的文化專制。(1)明朝強化皇權的措施有哪些?答:明太祖朱元璋廢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設錦衣衛、東西廠特務機構,監視臣民。(2)清朝的疆域答:清朝疆域東臨太平洋,東北至外興安嶺,包括庫頁島,北接西伯利亞,西北達巴爾喀什湖北岸,西跨蔥嶺,南至南海諸島,東南到臺灣及釣魚島、赤尾嶼等(八下P37),清朝的疆域奠定了今天我國多民族國家疆域版圖。(3)清朝時實行什么對外政策,有什么危害?答:閉關自守的政策,只準廣州一地對外貿易,這種政策導致中國對西方資本主義的興起一無所知,中國開始落后于西方。(4)明清時期的文化專制措施有哪些?答:明清八股取士,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考試文體為八股文。這種科舉考試扼殺了人才,鉗制了人們思想。清朝大興文字獄。第1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