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專題二: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共享發展成果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專題二: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共享發展成果

資源簡介

專題二: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共享發展成果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及我們認識
1、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低,科技水平和勞動生產率與發達國家差距大,勞動者整體素質不高,制約我國經濟健康快速發展。所以,我們要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提高的軌道上來,注重科技自主研發和創新,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從而提高生產效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共同富裕,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2、我們仍處在以犧牲環境、資源為代價,單純追求經濟數量增長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制約我國經濟健康快速發展。所以,我們要實現重視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追求人口、資源與環境相協調的(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共同富裕,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一、中國現代經濟發展變化的階段
(1)1949年~1956年的過渡時期
A、調整與工業化起步
1、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逐漸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在城市中,首要任務是沒收官僚資本和接受帝國主義在華企業,并將其轉為社會主義國營經濟,為人民政權的鞏固和國民經濟的恢復奠定了經濟基礎。對民族工商業主要是調整,使利于國計民生的資本主義經濟在社會主義國營經濟領導下,得到恢復和發展。在農村中,經過三年的土地改革,實現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到農民土地所有制的轉變,此后切實保護他們的土地所有權和經營自主權,采取合理政策和措施促進農業發展。
2、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在其實行期間,鞍山鋼鐵公司三大工廠、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機床廠和飛機制造廠等先后建成投產。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面貌,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
B、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建立
根據第一個五年計劃,在發展重工業的同時,國家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生產資料私有制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在中國基本建立起來。(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基礎)
過渡時期結束時我國經濟特點: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基礎;形成單一公有制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
(2)1956年~1976年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
曲折前進的社會主義全面建設時期,由于受當時國際形勢的影響,加上又缺乏建設的經驗,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上,雖然屢遭挫折,如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和1966年開始“文化大革命”,使中國的經濟建設發展遭到嚴重挫折,但還是取得了一定得成就。(兩彈一星(精神))
(3)1978年以來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把工作重心再次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決策,標志著中國歷史進入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它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在農村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要形勢的責任制;在城市逐步擴大企業自主權,把單一的公有制經濟發展為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在分配上,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經濟體制改革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極大地解放了社會生產力,推動了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也逐步實現了由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建國后中國農村生產關系的四次調整
(1)第一次:土地改革。①原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嚴重阻礙生產力的發展。②核心內容: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③結果:解放了生產力,為農業生產力的發展開辟了道路。
(2)第二次:農業合作化。①原因:小農經濟難以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②核心內容:把土地等生產資料由私有制變為公有制,并實行集體經營。③結果:進一步提高了農業生產力。
(3)第三次:人民公社化。①原因:黨的主要領導人主觀認為農業合作化的規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進經濟的發展。②核心內容:提高公有化程度,擴大公有化規模(即一大二公)。③結果:嚴重挫傷了生產者的積極性。
(4)第四次: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①原因:黨中央總結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的經驗教訓,作出經濟體制改革正確的決策。②核心內容:堅持土地國有制,改革經營管理方式,實行分戶經營,自負盈虧。③結果: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推動了農業生產發展,農業生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1、內容: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
① 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② 確立這一基本經濟制度的原因:是由我國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國情決定的。
因為:A、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公有制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B、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需要在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C、各種所有制經濟完全可以在市場競爭中發揮各自的優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2、公有制:公有制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公有制經濟包括:①國有經濟;②集體經濟;③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它可以有多種實現形式。
3、國有經濟
①含義: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歸全體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經濟??梢杂卸喾N實現形式。
②地位: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為什么說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
因為:國有經濟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先進的技術設備,積聚著我國最先進的生產力,控制著國民經濟的命脈,擔負著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品的生產和流通的重要任務。
③作用: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對于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關鍵性作用。
☆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行業包括哪些?
答:A、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如國防工業、造幣工業、、航空航天工業等。B、支柱產業和高心技術產業中的重要骨干企業如機械工業、電子工業、汽車工業、石油化工、建筑業等。C、提供重要公共產品的行業如大江大河的治理、重點防護林工程、重點公益事業等。D、自然壟斷的行業如油田、天然氣、大型煤礦等。
4、非公有制經濟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等
①地位: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②作用:對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加快生產力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制度與分配原則
①分配制度——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②分配原則——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1)為什么要縮小收入差距
①理論依據:由社會主義本質決定,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市場經濟具有自發性,會導致收入兩極分化,需要國家進行宏觀調控。
②現狀:我國城鄉居民之間、不同群體之間、不同區域之間和行業之間收入貧富差距過大,而且呈現繼續擴大的趨勢。
③現實意義: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有利于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利于調動人民的生產積極性,激發效率和社會活力,促進經濟發展;有利于提高消費水平,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有利于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2)如何縮小收入差距
①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②堅持科學發展觀,通過財政、稅收等經濟手段調節收入分配。加大對落后地區和弱勢群體的扶持力度,促進區域、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③健全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并貫徹落實就業政策,努力擴大就業。
④加強法制建設,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反對就業歧視和工資歧視。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
①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內在要求和體現,也是社會主義改革一以貫之的追求。但共同富裕不是同時富裕、同步富裕。②實現共同富裕是一個過程,必然存在先富和后富的問題。③只有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形成示范效應,并通過先富者帶動后富者,才能逐步實現共同富裕。④、國家采取各種有力的措施,推動先富起來的人和地區積極支持和幫助后富起來的人和地區發展經濟,提高收入,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國家為實現共同富裕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①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確立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現。
②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實施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和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扶持少數民族地區加快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③通過分配政策和稅收政策,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整頓不合理收入。
要學會合理消費
1、人們的消費觀念發生變化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消費觀念也在發生變化。
表現:①體現享受與發展需求的住房、健康、教育、休閑、交通、通信等支出的比重迅速上升。②人們更加注重通過消費提升生活品質,追求更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2、原因: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
3、合理消費,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①消費前:a可以先作出預算,把錢花在關鍵的地方;b避免非理性消費,在自己能夠承受的范圍內購買物有所值、經濟實用的商品;c不與周圍的人進行盲目攀比、不浪費金錢。②在消費的過程中:應該用環保的眼光去選購商品。③物質生活水平提高,應該有適度的消費,但這并不意味著不要節儉。④在滿足基本的物質消費后,更應該注重精神上的追求。
4、綠色消費
A、要認清綠色食品標志以保障自身健康;B、選用無氟制品以保護臭氧層;C、購買無磷洗衣粉以保護江河湖泊免受污染;D、購買環保電池以防止汞鎘污染;E、選擇綠色包裝以減輕垃圾災難等等。
【例】改革開放以來,浙江在充分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前提下,鼓勵、扶持個體創業,民營經濟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從而帶動了浙江經濟的騰飛,使浙江迅速從國內經濟落后省份躋身經濟大省,這被稱為“浙江現象”?!罢憬F象”中蘊含著哪些經濟制度方面的道理?
堅持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經濟增長、繁榮市場、方便人民生活、解決就業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正是非公有制經濟給浙江經濟的騰飛帶來了活力。
【例】(08衢州)材料一:2007年9月,衢常鐵路正式開通。衢常鐵路開全國民營資本參股建設鐵路之先河,打破了“國鐵”改制的沉寂。它的開通對促進衢州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材料二:2007年9月,第五屆衢州工業科企合作洽談會隆重舉行。該洽談會自2003年舉辦以來,簽訂了一系列科技合作項目,有力促進了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1)“民營資本參股建設鐵路”反映了我國實行什么基本經濟制度?(2分)
(2)材料二表明衢州市注重實施哪一發展戰略?“科企合作”為什么能有力促進衢州經濟發展?(4分)
科教興國(市)戰略。(2分)因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決定因素??破蠛献饔欣谶\用科技促進經濟發展。(2分)
【例】表1 1978、1997年我國工業總產值中各種經濟成分比重表(%)
類別年份 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 集體工業 城鄉個體工業 其他經濟類型工業
1978年 77.6 22.4
1997年 25.5 38.1 17.9 18.5
表1反映了我國工業總產值中各種經濟成分的變化。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業結構不斷調整 B.企業管理體制的改革
C.市場經濟逐步形成 D.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
【例】建國初期,毛澤東感慨地說:“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制造?!睘榇?,我國
A.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 B.開展了優先發展重工業的“一五”計劃建設
C.開展了“大躍進”運動 D.改革經濟體制中不利于生產力發展的因素
【作業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輕重工業在工業總產值中比重表
材料二
材料三: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著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大力振興裝備制造業,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加快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繼續實施新型顯示器、寬帶通信與網絡、生物醫藥等一批重大高技術產業化專項。充分發揮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的集聚、引領和輻射作用?!詼丶覍毧偫碓谑粚萌珖舜蟮谝淮螘h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分析建國初期我國工業結構變化的特點。結合史實說明這一變化的必要性。
(2)分析材料二中圖1到圖2深圳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被譽為“一夜崛起的城市”深圳在改革開放三十年里給中國人民帶來過哪些思想上的震撼
(3)材料三反映了我國現今工業化建設的哪些新特點 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出現這一特點的主要原因。
三、發展區域經濟,因地制宜,優勢互補
1、發展區域經濟的原則:因地制宜,優勢互補(兩地之間);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產業(本地)(注意區別: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
2、分析我國東中西部南北方各自優勢和制約因素
A東部地區的優勢、劣勢: (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海南)
優勢 ①東部處于第三級階梯,平原廣闊,肥田沃土;季風氣候,雨熱同期,氣候較為濕潤。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
②東部地區社會經濟條件優越:交通發達、教育發達,人口素質高,人才資源豐富,資金雄厚,為東部工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條件。
劣勢 : 能源資源短缺,工業污染嚴重,經濟發展中粗放型的經濟增長,嚴重制約了東部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B中部地區優勢和劣勢(中部地區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
優勢:①處于第三階梯,以平原、丘陵為主,土地肥沃,季風氣候,雨熱同期,氣候較為濕潤,自然條件優越,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②交通位置重要,長江橫貫中部。③礦產資源豐富,人力資源豐富。④歷史文化遺跡和風景名勝眾多,旅游資源豐富。
劣勢:①中部地區農民文化素質不高,人才資源緊缺 ②對外開放水平不高,經濟活力不足③非公有制經濟成分比重較少,產業結構不合理,與東部地區有較大差距,甚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C西部地區的優勢、劣勢:(內蒙古、陜西、寧夏、甘肅、新疆、青海、西藏、四川、重慶、貴州、云南、廣西)
優勢::
①豐富的礦產資源和能源資源;有發展能源工業的優勢條件。
②壯美的山川,環境優美,污染少。 ③燦爛的民族文化,獨特的民族風情,旅游資源豐富。
劣勢:
①地處內陸,高原、山區面積廣大;非季風氣候,氣候干旱。水資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嚴重,大部分地區發展農業的自然條件較差。
②西部地區社會經濟條件差:交通不便,生態脆弱,經濟發展落后,資金短缺,科學技術落后,人口素質不高,人才短缺制約西部發展。
▲南方降水充沛、空氣濕潤、水資源豐富,很多地方是魚米之鄉。
▲北方降水較少、空氣較干燥、水資源較少,適于發展旱作農業。
3、發展區域經濟的原因:
社會角度: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和資源條件、社會歷史和文化背景千差萬別(聯系七年級社會)。發展區域經濟時,應首先分析地區發展的條件、主導因素和優勢產品,“因地制宜”,才能使經濟得到健康、快速的發展。
政治角度:我國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較低,區域發展不平衡,地區差異顯著,這不利于社會穩定,嚴重制約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不利于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奮斗目標。
4、發展區域經濟的措施:
(1)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
(2)遵循“因地制宜,優勢互補”的原則。充分發揮區域優勢,發展特色產業,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3)堅持對外開放,大力發展貿易活動,加強區域交流和合作,實現優勢互補,推動東
中西部良性互動,協調發展。
(4).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快科技創新,努力提高人口素質,引進和培養高素質人才,
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5).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依靠科技進步,加快交通建設,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旅游業。
(6).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7).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促進民族團結。
5、我國東西部地區應如何加強合作與交流,實現共同發展?
①東部地區在人才、技術、資金等方面給予西部強有力的支援。
②充分發揮西部的資源和能源優勢,積極與東部互通有無,共同發展。
③通過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等工程,將西部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縮小東西部差距,實現東西部互濟發展。
6、目前黨中央為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舉措:
東部新跨越 , 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西氣東輸,南水北調,青藏鐵路等
7、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意義:
(1)有利于東部地區加強對西部地區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強有力的支援。
(2)有利于西部地區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逐步縮小東西部差距,統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保持社會穩定,從而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總之,因地制宜地發展區域經濟,可以使人們充分生產各自的優勢產品,實現優勢互補,從而促進生產力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8、怎樣發展區域經濟時做到“因地制宜,優勢互補”
綜述①因地制宜地發展區域經濟,發展區域經濟時,因首先分析……,②加強區域經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大力發展貿易活動,互通有無,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注意:還要根據材料尋找具體做法,答題時要遵循的格式是:優勢/劣勢+具體做法。
【例】東西部(浙江,新疆)如何堅持因地制宜,優勢互補方面的借鑒或啟示。
①優勢/劣勢+做法(浙江)
②劣勢/優勢+做法(新疆)
【例】(06紹興)2005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50周年。50年來,新疆發生了翻天及地的變化。運用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西漢時,新疆就曾出現“胡商販客,日奔塞下”的繁華景象,這與當時東西方交流的發展和西漢政府注重對西域的經營密不可分。請各列舉一個史實加以簡要說明.(4分)
絲綢之路的開辟,溝通了亞歐兩大洲,促進了古代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府”,加強了對天山南北西域事務的管理·
(2)50年前,我國根據少數民族特點在新疆建立了怎樣一項基本政治制度?這一制度的實行對新疆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起到了怎樣積極的作用?(4分)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一制度的實行,保證了新班各少數民族人民更好地行使當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的權利,促進了民族團結,推動了新班地區經濟社會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3)今天,西部開發的宏圖偉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美好前景,給新疆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結合“相關鏈接”材料,談談新疆應如何做到因地制宜,發揮自身優勢,加快區域經濟發展.(6分)
〔相關鏈接〕新疆地處我國西北部,遼闊的大地孕育著得天獨厚的豐富的自然資源,尤其是儲量巨大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和沙漠邊緣的上千片綠洲,使其成為“大澳油噴金,綠洲佛(棉花)堆銀”的寶地。不僅知此,新疆日益發展的交通網絡,使西部邊陲不再遙遠;長逾萬里的邊境線,為其對外開放提供了便利條件。
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大力發展特色經濟,重點發展石油產業和棉花產業,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充分利用交通日益發展的有利條件和邊境線長的地緣優勢加強與國內其他地區和國外的交流與合作,以達到互通有無、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目的。
【作業2】1、材料一:東西部GDP占全國的比重(%)
地區 1978年 1990年 2000年 2002年
東部 52.42 53.68 57.29 57.75
西部 16.66 16.42 17.13 17.04
材料二:我國東部地區平原廣闊,氣候較為濕潤,土地肥沃,工業和交通資源豐富,人才、技術、資金雄厚;西部內陸地區高原、山地面積廣大,有豐富礦產和能源資源,但氣候干旱,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嚴重。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經濟現象?(2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現象?它與材料一所反映的現象有什么聯系?(4分)
(3)綜合上述材料,說明遵循“因地制宜,優勢互補”原則對實現東西部之間的協調發展的重要意義。(4分)
【作業3】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0月16日在第十一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暨第二屆中國西部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上致辭,他說,中國西部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山河壯美,資源富集,與周邊14個國家接壤,發展潛力巨大。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是中國政府十年前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對于改變西部地區落后面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目標,對于優化國土開發格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對于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培育新的經濟增長地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他表示,中國政府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決心不會動搖、政策不會改變、力度不會減弱。
1、西部地區包括哪些省級行政區?
2、溫家寶總理說,西部地區發展潛力巨大。你認為這個潛力是指哪些方面?
3、當前西部地區在哪些方面比較落后?改變這些落后面貌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作業4】(12分)為紀念3月19日世界水日。某校九年級(3)班同學決定分三組開展主題為“探沙畈水,走紅軍路”綜合實踐活動。邀請你也參與:
宣傳見聞 :請將板報中的內容填寫完整 (6分)
【3班2組】現場采訪沙畈鄉鄉長,了解其發展老區經濟的措施。(3分)
①引導村民利用得天獨厚的山林資源,開發毛竹、茶葉、山茶油等特色產業。
②適時推出“走紅軍路,登最高山,吃農家菜”的紅色生態游活動。
請問:①沙畈鄉政府發揮了什么作用 (1分)
②沙畈鄉的實踐對對我國發展區域經濟有何啟示 (2分)
四、市場、危機和經濟全球化
A、市場經濟
1、“看不見的手”指:市場調節。
市場通過價格傳遞的信號,就像“看不見的手”指揮著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適時地改變他們的計劃,自發地調節著人、財、物在社會范圍內的分配。
【例】中國經濟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下半年股市節節下跌,這是由什么決定?
“看不見的手。即市場通過價格傳遞的信息,指揮著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適時地改變他們的計劃,自發地調節著人、財、物力在社會范圍內的分配。
2、市場調節存在哪些弱點?市場調節存在著滯后性、自發性、盲目性。
3、“看得見的手”指:政府的宏觀調控。
4、為什么需要政府的宏觀調控?
有些特殊的產品和服務,不能依靠市場調節;有些產品無法靠市場調節。市場調節存在著滯后、自發、盲目等的弱點。所以,現代經濟的發展,不僅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而且需要政府進行必要的干預和宏觀調控,以彌補市場調節的缺點,從而促進經濟的健康發展。
5、政府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
①經濟手段:制定計劃,指明經濟發展的目標、任務、重點;
②法律手段:制定法規,規范經濟活動參加者的行為;
③行政手段:采取命令、指示、規定等行政措施,直接、迅速地調整和管理經濟活動。
【例】聯系市場調節的弊端,談談發展現代經濟怎樣用好“兩只手”? 變化題:分析說明現代市場經濟要運用“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
①市場調節(看不見的手)存在著滯后性、自發性、盲目性的弱點。
②現代經濟的發展,不僅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看不見的手),而且需要政府進行必要的干預和宏觀調控(看得見的手),以彌補市場調節的缺點,從而促進經濟的健康發展。
6、中國經濟模式的“神奇組合”是指什么?
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B、經濟危機與羅斯福新政
1929年至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經濟危機的概念:指的是一個或多個國家經濟或整個世界經濟在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內不斷收縮(負的經濟增長率)。在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是周期爆發的,其主要特征是生產相對過剩。
2、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
(1)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制之間的矛盾。(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基本矛盾)
(2)主要原因:生產和銷售之間的矛盾
(3)具體原因:
社會財富日益集中,廣大勞動人民卻相對貧困,導致供需矛盾擴大;
分期付款和銀行信貸刺激了市場的虛假繁榮。
政策原因: “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
(4)直接原因:分期付款、銀行信貸、股票投機、股價暴跌
3、經濟危機爆發的標志和表現
標志:1929年10月美國華爾街股票市場崩潰
表現:股市崩潰,銀行倒閉,市場蕭條,企業破產,農民破產。
4、特點:
范圍廣(領域·地域)持續時間長
破壞性極強:經濟領域:在危機期間,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產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業工人高達三千萬以上 政治領域:加深各國社會危機,社會動蕩不安。
5、各資本主義國家面對危機的措施:以鄰為壑、轉嫁危機 表現在:提高關稅,大打貿易戰;實行貨幣貶值等。
6、影響:①對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造成特別巨大的破壞;②加深了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危機;引起了各嚴重的國的政治危機,法西斯主義開始泛濫,資產階級民主制度搖搖欲墜;惡化國際關系,加劇了世界局勢的緊張:
A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了擺脫危機紛紛加強對經濟的干預,加緊對國際市場的爭奪,使彼此間的矛盾更加尖銳;
B各資本主義國家加強對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奪,加深了與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間的矛盾。
【例】經濟危機首先發生在美國,為什么會迅速波及到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
美國方面:美國是資本主義頭號強國,美國經濟對其它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和世界市場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世界方面:世界各國間的經濟聯系加強(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已形成,世界各國經濟聯系密切)
羅斯福新政
1、背景:(1)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使美國的經濟受到沉重打擊。
(2)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非但沒有克服危機,反而使經濟形勢惡化,社會動蕩。
(3)全國上下要求改革,希望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擺脫危機。
(4)民主黨人羅斯福1933年就任美國總統,首要任務就是盡快讓美國從經濟危機的陰影中走出來。
2、主要內容:
(1)主要內容:三個方面:救濟、復興、改革。
救濟——救助急需幫助的大批失業者和貧民
復興——為失業者提供工作機會,使陷入大蕭條的經濟恢復運轉
改革——采取長遠措施改善全國總體經濟狀況。
(2)兩個階段,第一階段(1933~1935年),著重調整與復興經濟;第二階段(1935~1939年),著重改革,實施救濟則貫穿新政的全過程。
(3)四項措施:
內容 結果和影響
整頓金融業 使金融秩序恢復,促進金融業正常運行,為工農業生產的恢復提供了保障。
調整農業生產 保證了農民的利益,對農業的復蘇起到了積極作用,改善了農業生產環境。
復興工業 為企業復興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勞資矛盾有所緩和(整個新政的核心和基礎)
社會救濟和公共工程 緩解了就業壓力,有利于社會穩定;擴大了內需;保護了環境。
3、特點: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使美國政府承擔起保障經濟穩定和發展的責任。
4、對羅斯福新政“新”的認識
(1)新的特點:羅斯福新政具有干預經濟、關注民生、協調發展等特點,其最大特點是國家全面干預經濟,但并沒有廢除自由競爭運行機制。
(2)新的模式: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發展的新模式,二戰后被一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繼承和借鑒。
5、羅斯福新政的影響
(一)進步性
A經濟方面:度過危機,加速生產力恢復,留下大量防止危機的措施和政策。并為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奠定物質基礎。興建的工程與基礎設施,為經濟騰飛奠定基礎;環境和資源的保護為可持續發展創造了條件。開創了 干預經濟的新模式,形成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為其他國家提供借鑒。
B政治方面:緩和社會矛盾,緩解社會危機,挽救了資本主義制度。遏制了法西斯勢力,挽救了美國自由民主制度。
C社會生活方面:政治生活——聯邦政府和總統權力擴大。經濟生活——改善民眾生活,完善社會福利和保障制度。
★深遠影響:新政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羅斯福新政的實質,是加強國家對經濟干預管制。)
(二)局限性: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故未能完全消除經濟危機
★★★面對危機時的人生態度和羅斯福的精神
人生態度:健康、積極、樂觀、坦然等。
羅斯福的精神:迎難而上、勇于改革、勇挑重擔、打破成規等
C、經濟全球化
1.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新航路的開辟、世界市場的形成、三次工業科技革命)
經濟全球化是新航路開辟以來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新技術革命的推動下,世界各國的經濟合作進一步加深,經濟全球化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特別是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正式運轉后,對世界各地區、各國家的經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經濟全球化的歷程(主要是世界市場的形成)既是中學歷史教學的主干知識,也是高考命題的熱點和重點。
從新航路開辟到20世紀90年代,世界經濟發展共經歷了四個時期。
(1)第一時期是16~18世紀,開始形成時期。
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成為一個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整體,還推動了海外擴張、殖民擴張和世界市場的形成。
(2)第二時期是19世紀前期到19世紀六七十年代,初步形成時期。
第一次工業革命極大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鞏固了資本主義各國的統治基礎。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范圍搶占原料產地和銷售市場,加緊殖民擴張,奴役當地人民。確立了資本主義對世界的統治,使東方從屬于西方。
(3)第三時期是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全球化趨勢加強。
19世紀70年代開始的第二次工業革命進一步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向帝國主義過渡,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亞、非、拉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在經濟上都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一部分,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最終形成。
(4)第四個時期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
2.三次工業革命與中國
第一次工業革命中國未能把握住發展機遇的原因及對中國產生的影響
原因:
(1)經濟: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資本主義未能充分發展。
(2)政治: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空前強化。
(3)思想:統治階級推行的重農抑商政策阻礙商品經濟的發展。
(4)文化:文化專制統治阻礙科技和思想的自由發展。
(5)對外:閉關鎖國阻礙了中西方經濟文化的正常交流。
影響:
(1)英國發動對中國的鴉片戰爭,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政治上主權喪失,經濟上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2)沖擊了中國落后的經濟體制和思想觀念;洋務派開始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機器,創辦中國第一批近代企業;思想界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促使中國人關注現實、探求救國救民之路。
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國未能把握住發展機遇的原因及對中國的影響
原因:
(1)內因:清政府腐敗無能,國家主權不斷淪喪;洋務運動只引進西方先進的技術和機器,沒有改變落后的封建制度。
(2)外因: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大大加深;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加大了對中國的侵略。
影響:
(1)帝國主義加大了對中國的侵略,經濟上資本輸出,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使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2)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掀起了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國未能把握住發展機遇的原因
原因:
(1)中國處于解放戰爭和新中國成立初期,由于戰爭的破壞和建國后帝國主義的封鎖包圍,中國沒有發展先進科技的環境。
(2)建國后不久,“左”的思想日漸嚴重,失去了發展機會。
【變化重組】經濟全球化和區域集團化下的中國把握機遇,迎接挑戰
原因: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就,綜合國力增強。
應對:經濟全球化和區域集團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有利于各國經濟的互補,加入經濟全球化是世界各國發展經濟的必由之路;但同時又使發展中國家的經濟主權和經濟安全面臨空前的壓力和挑戰。我國應該適時調整經濟發展戰略,以積極的姿態加入,趨利避害。
3.經濟格局演變下的大國關系
世界經濟格局的演變與生產力的發展相伴隨,經歷了由歐洲中心(英國)——美國中心——世界經濟多極化的發展過程。經濟格局的演變往往是伴隨著大國實力的對比變化而演變的,體現了錯綜復雜的國際關系。
(1)新航路開辟~1945年:歐洲長期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政治中心
(2)二戰后~20世紀70年代:美國成為世界的經濟中心,形成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貨幣體系
(3)20世紀70~90年代:資本主義經濟出現美國、日本、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
(4)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三大區域經濟集團(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基礎上,世界經濟多極化格局形成。
4.中國的對外交往和全球化進程的關系
(1)從明朝后期到新中國成立:中國由閉關鎖國到被迫開放,歷經晚清政府、南京臨時政府、北洋軍閥政府、南京國民政府,經歷了一段屈辱的外交。
(2)新中國成立后,從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改革開放。
【例】材料一 1800年~1880年世界貿易總額增長情況表:(單位:10億美元)
年份 1800 1840 1860 1880
金額 1.4 2.4 7.2 14.7
——引自夏誠著《近代世界整體觀》
(1)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一反映了怎樣的歷史發展趨勢?試分析其出現的物質技術條件。
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工業革命推動了新式交通工具(蒸汽機車、輪船)和通訊手段的出現,把世界各地的生產、流通和消費聯結在一起。
材料二 英國諾丁漢大學教授鄭永年指出:所謂的一個國家外部的崛起,實際上是它內部力量的一個外延,在一個國家內部,白己的國家制度還沒有健全的情況下,就很難成為一個大國,即使成為一個大國,也是不可能持續的。 …… 環顧當時的世界,法國正處于君主專制的鼎盛時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剛剛坐了44 年。但是英國,這個地處邊緣的小國,卻在歷史性的轉變中搶了先機,已經率先到達了現代文明的入口處,即將一步步穩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兩個世紀里,它將傲視全球。一《 大國崛起 》之“走向現代(英國)”
(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7~18世紀的英國是如何“在歷史性的轉變中搶了先機”的?
英國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君主立憲制得到確立和完善,為工業革命的首先在英國發生創造了政治前提。率先開始工業革命,成為世界工廠。
材料三
圖一 麥道飛機在美國以外的零件供應地分布 圖二 漫畫《資本的跨國運動》
材料四 目前,世界貿易總額約占世界年GDP總額的1/4左右。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貿易增長率大大高于世界經濟增長率。20世紀90年代,世界貿易額平均每年增長6%;2000年,增長速度達到12.5%。
(3)世界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據材料三、四分析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生產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貿易的全球化。
材料五 在上個世紀70年代中后期經濟全球化剛剛起步之時,中國開始……;上個世紀90年代初經濟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時,中國……;本世紀初經濟全球化加速擴張之時,中國……。在近三十年經濟全球化發展過程中,中國踩著歷史的節奏,每一步都沒有落空。
(4)結合史實說明,近30多年來,中國是怎樣踩著這三個歷史節奏,全面融入經濟全球化潮流的?
三個節奏:①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②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決策;③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5)從以上我們可以總結出哪些認識?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切從符合中國國情的實際出發);順應世界潮流,抓住發展機遇。
【作業5】美國對我國發起史上最大規?!半p反”調查
2009年11月5日,美商務部公布對華輸美油井管反傾銷反補貼(以下簡稱“雙反”)案的傾銷調查初裁,決定對從我國進口的油井管征收最高達99.14%的反傾銷稅。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涉此案產品金額為32億美元,占同期中國對美鋼鐵出口總額將近一半。涉案鋼鐵企業90余家,包括天津鋼管、寶鋼、鞍鋼等主要國有大型鋼鐵企業。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姚堅表示,中方堅決反對濫用保護主義做法,希望美方能拋棄偏見,盡快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徹底解決雙重標準,給予中國企業公平、公正待遇。與此同時,我國商務部決定于11月6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排氣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進口小轎車和越野車發起“雙反”調查。
【問題】
1、材料反映了當今世界經濟的哪一基本特征?
2、從材料看經濟全球化對我國有什么負面影響?為什么會有這種負面影響?
五、三步走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A、發展歷程
1949 1953 1956 1976 1978 1990 2000 2020 2050
①49—56年:新政權鞏固和社會主義改造時期,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
②56—2050年: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③56—76年: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失誤與挫折
④78——: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新”指走上了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新”時期的特征:改革開放
⑤——至90年:實現三步走中的第一步,達成“溫飽”
⑥——至2000年:實現三步走中的第二步,達成“總體小康”(含義:低水平、不全面、發展不平衡)
⑦——至2020年:實現三步走中的第三步中的“一步”,達成“全面小康”(建黨100年)(含義: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⑧——至2050年:實現三步走中的第三步,達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基本路線的目標,也是“共同理想”的目標。(建國100年)
⑨請區分“共同理想”與“崇高理想”
B、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1、我國目前的小康社會: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不平衡的小康。
2、21世紀頭20年我們的奮斗目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跨入新世紀,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
(含義或目標):在2 1世紀的頭20年,黨領導全國人民,集中力量,同繪小康藍圖,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3、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根本的是什么?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根本的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4、談談怎樣才能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經濟方面:⑴最根本的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⑵必須堅持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⑶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科教興國戰略,西部大開發戰略。⑷必須堅持基本經濟制度,基本分配制度。
政治方面:⑴堅持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⑵堅持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⑶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加強民族團結,堅持民族平等。
文化方面:⑴堅持以德治國,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⑵發展教育、科學和文化事業,提高科學文化水平,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⑶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
5、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我們青少年應該怎樣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學生應該怎樣做?)
答:我們青少年是祖國未來建設的主力軍,要做到誠實守信,禮貌待人,遵規守紀,勤奮學習,嚴于律己,遵守公德。要樹立崇高遠大的理想,自覺肩負時代賦予的使命,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發揚艱苦創業精神,努力學習,勇于創新,全面提高自身素質,把自己培養成為祖國需要的“四有”人才;增強公民意識,做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積極宣傳者,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1、材料中的鏡頭表現了我國最基本國情是什么?(2分)
綠色: 金華自來水供給地——沙畈水庫,猶如一面明鏡鑲嵌在清山綠水之中,嫵媚動人。沙畈人民把環保作為第一要事,保護山林,關、停污染環境產業,實行垃圾集中處理等。
關注沙畈
·
灰色:這里,接近一半家庭,年人均純收入低于2500元,作為婺城區最大的山區貧困鄉,民生改善成了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
2、材料中的鏡頭,得益于沙畈人民貫徹落實了哪一基本國策及哪一發展戰略?(4分)
設計者:3班1組 2009年5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玉县| 金平| 桓台县| 金湖县| 滨海县| 东丽区| 平安县| 集安市| 凤阳县| 沾益县| 水城县| 石阡县| 遂平县| 白山市| 黄大仙区| 滦平县| 屏东市| 广汉市| 乡宁县| 临泽县| 亳州市| 雷山县| 繁昌县| 麻栗坡县| 青浦区| 行唐县| 高安市| 镇江市| 拜泉县| 白山市| 吉林市| 七台河市| 武义县| 莎车县| 文山县| 敦化市| 绥德县| 屏南县| 喜德县| 慈利县| 荆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