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09年中考中國進現代歷史學習主題組合復習與測試我國反抗侵略、追求近代化的艱難歷程考點綜述 本主題在復習中,可以圍繞以下三條主線進行:一是外國列強的侵略;二是中國人民的抗爭;三是中國近代化的進程(探索史)。 外國列強的侵略 19世紀中晚期,隨著兩次工業革命的進行和完成,英、法等西方列強連續發動了侵略中國的戰爭,如中英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清政府被迫簽訂了《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西方列強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日益激化,中華民族的生存危機不斷加劇,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中國人民的抗爭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從鴉片戰爭開始,列強的侵略給中華民族造成的危機日益嚴重。面對列強的侵略,中國人民以堅不可摧的意志、矢志不渝的精神進行了頑強的抗爭。從林則徐的虎門銷煙到太平軍抗擊洋槍隊;從左宗棠收復新疆到黃海大戰鄧世昌率領將士以身殉國,無不彰顯著中國軍民抵抗外國侵略的決心和勇氣。正是這些抗爭,才使得帝國主義滅亡中國的陰謀沒有得逞,中國人民前赴后繼、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成為中華民族自強和崛起的推動力。 中國近代化的歷程 以洋務派為代表的封建統治階級以維護清王朝統治為目的,掀起了一場“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它開辟了中國近代化的道路,但由于只引進西方的先進技術而沒有從根本上觸及封建制度,最終以失敗告終。 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主張變法圖強,領導了戊戌變法運動,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為辛亥革命的發生創造了有利條件,但最終也失敗了。 辛亥革命是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也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新文化運動是以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為代表的進步知識分子掀起的中國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他們從辛亥革命的失敗中吸取教訓,高舉“民主”“科學”兩面大旗,以《新青年》為陣地,向尊孔復古逆流發起了沖擊。新文化運動后期以宣傳馬克思主義為新內容,也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縱觀近代化的歷程,經歷了學習西方技術到學習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學習西方思想文化的變化,體現了近代化探索由表及里、層層深入的特點。也讓我們感悟到中國人民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以及封建統治階級、資產階級不能使中國擺脫落后的面貌。考點梳理一、外國列強的侵略1、鴉片戰爭 (1)原因:英國為了開辟商品市場和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清政府閉關鎖國、經濟落后、政治腐敗;林則徐虎門銷煙是英國發動戰爭的借口。 (2)結果: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內容:①割香港島給英國;②賠款2100萬元;③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④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3)影響: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第二次鴉片戰爭 (1)原因:為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2)罪行:英法聯軍于1860年10月占領了北京,并放火燒毀圓明園;沙俄通過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侵占了我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千米。 (3)影響:外國侵略勢力由沿海深入到內地,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了。 3、甲午中日戰爭 (1)原因:日本明治維新后,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同時,開始了對外侵略擴張。 (2)結果: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內容:①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②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③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④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3)影響:刺激了西方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原因: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義和團運動)。 (2)結果:1901年簽訂《辛丑條約》。內容:①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②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虎蹚奶旖虼蠊恋奖本┭鼐€設防的炮臺一律拆毀,允許列強各國在北京到山海關沿線要地駐兵;④清政府保證嚴禁中國人民參加任何反帝活動。 (3)影響:清政府完全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二、中國人民的抗爭1、林則徐虎門銷煙 (1)原因:鴉片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災難。 (2)經過:欽差大臣林則徐赴廣東查禁鴉片,把收繳的鴉片在虎門海灘銷毀。 (3)意義:維護了民族尊嚴,表明了中國人民禁煙的堅強決心,顯示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勇氣和民族氣節。2、太平天國運動 (1)興起: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 (2)太平軍抗擊洋槍隊:在浙江慈溪一戰中,太平軍擊斃洋槍隊頭目華爾。3、左宗棠收復新疆 (1)背景:阿古柏率軍侵入新疆;俄英對新疆虎視眈眈,俄國出兵占領伊犁。 (2)經過:1876年,左宗棠率三路大軍進軍新疆,采取了“先北后南、緩進急戰”的戰術,在新疆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收復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區。4、甲午中日戰爭中鄧世昌的主要事跡 在黃海大戰中,“致遠”艦管帶鄧世昌壯烈殉國。體現了中國人民反抗外國侵略、不怕犧牲的愛國主義精神。三、中國的近代化歷程(探索史)1、洋務運動 ?。?)時間:19世紀60—90年代。 (2)派別:洋務派(封建統治階級)。 ?。?)主張:師夷長技以自強。 (4)內容:前期以“自強”為口號,采用西方先進技術,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后期以“求富”為口號,創辦民用工業為主,主要有輪船招商局、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 ?。?)人物:奕?、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6)影響: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2、戊戌變法 ?。?)時間:1898年。 ?。?)派別:維新派(資產階級)。 (3)主張:變法圖強,發展資本主義。 ?。?)內容: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訓練新式軍隊;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等。 ?。?)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等。 ?。?)地位和作用:戊戌變法是一場資產階級改良運動,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有利于資產階級思想的傳播,為辛亥革命的發生創造了有利條件。3、辛亥革命 ?。?)時間:1911年。 (2)概況: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武昌發動起義。在武昌起義的影響下,全國有十幾個省宣布脫離清政府的統治而獨立,形成了席卷全國的革命浪潮。1911年是舊歷辛亥年,所以稱“辛亥革命”。 ?。?)派別:革命派(資產階級)。 ?。?)主張:推翻清政府,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或實現三民主義)。 ?。?)人物:孫中山。 (6)孫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動:建立中國同盟會;在《民報》上闡發三民主義;領導辛亥革命,建立中華民國,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頒布了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7)意義: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4、新文化運動 ?。?)時間:1915年。 ?。?)派別:資產階級或知識分子。 (3)主張:民主、科學。 (4)內容:前期以四提倡、四反對為主要內容;后期以介紹十月革命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主。 ?。?)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 ?。?)影響: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大大激發了廣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熱情,探索救國救民的新出路,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的創造了條件。命題分析 2008年是戊戌變法110周年,近代化問題就值得我們關注。 與當今社會經濟建設或者思想建設的聯系和啟示類考查。 與當今社會所提倡的和諧社會、創新型國家相聯系,主要是先進的中國人為了挽救民族危機,銳意進取,積極探索的相關史實以及從這些人物和事件中體現出來的不畏強暴、不屈不撓的愛國主義精神。 2008年是改革開放30周年,意義重大,這就要求我們注意當今的改革開放和近代史上所謂的“開放”對比考查。 另外這一主題還要注意以專題的形式考查以及與時事熱點的聯系,如甲午中日戰爭、抗日戰爭、中日建交以及當前中日關系如溫家寶總理訪日、胡錦濤主席即將訪日等。命題展望 通過兩次工業革命考查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歷程,同時考查這一時期中國人在反抗外來侵略的同時,積極探索近代化的道路。 在人民抗爭主題下考查中國人民的反抗與世界其他國家人民反抗侵略的史實。 中國近代化這個主題下洋務運動與同一時期的俄國1861年改革。同類性質的戊戌變法、明治維新對中日兩國產生的不同影響及失敗與成功原因的分析比較等。 先進的中國人在近代化的過程中學習西方的側重點的變化及四次重大探索的結果給人們的啟示和感悟或者我們從中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哪些優秀品質等。 經濟、政治、思想領域的近代化,探究其特點等。 立足于愛國主義情感的考查,如分析“清政府一敗再敗的原因”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啟示,使學生通過學習歷史激發立志為振興中華而努力的情感;以愛國英雄人物給我們的啟示為考查點;在理解愛國主義精神時,應注重從反抗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的角度進行復習。綜合檢測題注:帶★題目有一定難度一、選擇題(在下列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意,請把所選選項前的字母填入題后括號內。) 19世紀中期,西方列強挾工業革命之利,加緊對外擴張并在一次次侵華戰爭的隆隆炮聲中打開中國大門。據此回答1—7題。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是為了( ) A.壓制禁煙運動 B.改變中國制度 C.打開中國市場 D.合法銷售鴉片 2、2007年7月1日是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紀念日。中國近代史上,香港島被英國強占是在( ) A.鴉片戰爭時期 B.甲午戰爭時期 C.抗日戰爭時期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期 ★3、俄國強迫清政府割讓圖中陰影①部分所示領土是依據( ) A.中俄《璦琿條約》 B.中俄《北京條約》 C.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D.中俄《改訂條約》 4、歷史學習中,常常要對歷史要素的關聯進行分析。下列史實沒有關聯的一組是( ) A.鴉片戰爭——《南京條約》 B.第二次鴉片戰爭——俄國割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 C.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北京條約》 ★5、讀“甲午中日戰爭示意圖”,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的地點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為了更好地復習,小明將列強強迫清政府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進行了歸納,他發現在《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中都能看到的內容是( ) A.割地 B.賠款 C.開放通商口岸 D.開設工廠 7、太平軍擊斃洋槍隊頭子華爾的地點是在( ) A.上海青浦 B.江蘇南京 C.廣東花縣 D.浙江慈溪 近代史上中國在飽受列強欺凌、國門洞開的環境中,各個階層不斷進行著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變革,中國的近代化艱難起步,社會結構開始逐步從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據此回答8—14題。 8、中國的近代化探索起步于( )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 9、李鴻章在中國近代史上是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下列事件與他有關的是( )①代表清政府與外國簽訂《馬關條約》 ②洋務運動期間創辦最大的近代軍事工業 ③積極投身“百日維新” ④洋務運動期間興辦民用企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揭開維新變法運動序幕的是( ) A.組織強學會 B.公車上書 C.成立保國會 D.成立興中會11、戊戌變法的內容中沒有( ) A.開辦新式學堂 B.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 C.廢除科舉制 D.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 12、毛澤東說:“孫中山……公開號召實行資產階級民主改革,推翻了清朝的統治……辛亥革命以后,誰要想再做皇帝,就做不成了?!睘榱送品逋醭?,孫中山所作的努力是( ) ①創辦興中會和同盟會 ②創辦黃埔軍校 ③倡導三民主義 ④創建中華民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最早在中國較系統地介紹馬列主義的是( ) A.李大釗 B.陳獨秀 C.胡適 D.毛澤東 14、魯迅在小說《狂人日記》中有這樣一句話:翻開歷史一查,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它最準確地反映了新文化運動的哪項內容( ) A.提倡民主,反對專制 B.否定封建的倫理道德觀 C.將思想運動與群眾運動相結合D.對東西方文學有了新的認識 某班在學習“近代化的艱難起步”專題時,舉辦了一期圖片展覽,下面是其中的四幅。據此回答15—20題。 15、上述四幅圖反映的歷史事件依次是( )a輪船招商局上海總辦事處 b公車上書部分簽名 c武昌起義門 d《新青年》封面 A.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 B.戊戌變法——洋務運動——新文化運動——辛亥革命 C.洋務運動——辛亥革命——戊戌變法——新文化運動 D.新文化運動——辛亥革命——洋務運動——戊戌變法 16、這些事件說明,近代中國探索現代化道路的歷程依次是學習西方的( ) A.科學技術——思想文化——政治制度 B.科學技術——政治制度——思想文化 C.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科學技術 D.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科學技術 ★17、圖a和圖b反映事件的相同之處不包括( ) A.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 B.是由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發動的 C.有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D.是中國人為改變落后面貌而進行的探索活動 18、圖c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 ) A.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B.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C.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D.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 19、下列人物與該圖反映的事件搭配正確的是( ) ①a——林則徐、魏源 ②b——康有為、梁啟超 ③c——孫中山 ④d——陳獨秀、胡適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依圖判斷下列主張和口號出現的先后順序是( ) ①“自強求富” ②“民主科學” ③“民族、民權、民生” ④“變法圖強” A.②③①④ B.①④③②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二、非選擇題 21、歸納整理,回答問題。 ①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②義和團英勇抗擊外國侵略者 ③中國的領土完整開始遭到破壞 ④慈禧太后挾持光緒皇帝倉皇逃離北京 ⑤俄國乘清政府內外交困之機,攫取了中國東北和西北的大片領土 (1)上面這組資料均與列強在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發動的侵華戰爭有關。請你按“戰爭與史實”的對應關系填全下面的空格。 (2)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最終與清政府簽訂了什么條約?這一條約中的哪一內容說明清政府完全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3)從這部屈辱的歷史中,你看到清政府的本質是什么?以史為鑒,你認為目前我國政府應該從中吸取什么樣的教訓? 22、學以致用,探究問題。 近代以來,面對外敵入侵,中國人民進行了前赴后繼的英勇抗擊。在抗擊外敵的戰場上,涌現出一個又一個英雄人物,如林則徐、左宗棠、鄧世昌……他們可歌可泣的事跡被載入了史冊,并將永遠激勵后人、啟迪后人。 (1)總結歷史,完成表格。人物 主要事跡 共同意義林則徐左宗棠 收復新疆鄧世昌 (2)在近代史上抗擊外敵的事件中,中國軍隊往往付出重大代價,卻大多以失敗告終,你認為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3)從這些英雄人物的身上,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哪些光榮傳統?23、讀圖觀察,回答問題。 某歷史興趣小組在學習了中國近代史后設計了下面的年代尺,請你仔細觀察,然后回答問題。 (1)在時間點A,中國發生了什么大事?該事件對中國歷史有何重大影響? (2)北京在時間點B遭遇了哪場浩劫?除此之外,北京還在哪一時間點時再次遭受浩劫? (3)根據相關信息判斷年代尺左側圖片中的人物是 ,如果把“孫中山”圖片放入年代尺,應與哪一時間點對應并說明理由。 (4)請你結合所學知識,簡要闡述“時間點C”與“時間點E”兩處發生的歷史事件有何內在聯系? (5)從圖中可以看出,“中國近代化的起步”“列強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兩個主題是交織在一起的。通過對這段歷史的學習,你有何感悟? 2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機器制造一事,為今日御侮之資,自強之本?!髾C器于耕織、刷印、陶埴(zhí)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專為軍火而設。 ——李鴻章《置辦外國鐵廠機器折》(1865年) 材料二 看看皇帝在1898年所謂的改革,人們就會認識到:即使部分實施改革,也會驚人地改變官員們的有關收入。因此可以判定,這種改革的企圖是完全沒有希望的,因為它遭到太多的既得利益者的反對,除了那些沒有獨立而且不求私利的團體。 ——馬克斯 韋伯(德國) 材料三 ……追本溯源,……只因為擁護那德謨克拉西(Democracy)和賽因斯(Science)兩位先生,才犯了這幾條滔天的大罪?!餮笕艘驗閾碜o德、賽兩先生,鬧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賽兩先生才漸漸從黑暗中把他們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陳獨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辯書》 請回答: (1)材料一出自哪個政治派別的觀點?他們創辦的這些近代企業客觀上產生了什么進步作用?請你說出這一時期兩個近代企業的名稱。 (2)材料二指的是哪一階級的什么運動?在對待西學問題上,他們與材料一中洋務派的主張有何不同? (3)材料三中的“德、賽兩先生”是指什么?為宣傳“德、賽兩先生”,陳獨秀等人發起什么運動?這一運動給中國帶來了哪些影響? (4)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你得到什么啟示?參考答案一、1.C 2.A 3.B 4.D 5.D 6.B 7.D 8.A 9.C 10.B 11.C 12.C 13.A 14.B 15.A 16.B 17.B 18.C 19.B 20.B二、21.(1)(2)《辛丑條約》;清政府保證嚴禁中國人民參加任何反帝活動。(3)腐朽沒落,極端狹隘自私的封建地主階級政權。落后就要挨打,我們應該在和平的國際環境下,不斷發展強大,維護自己的主權和領土不受他國侵略;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會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表達準確,符合題意即可) 22.(1)林則徐:鴉片戰爭爆發后,在廣東積極防御英軍。(若答虎門銷煙也可)鄧世昌:在甲午中日戰爭的黃海大戰中,奮勇迎敵,壯烈犧牲。共同意義:捍衛了國家主權或維護了民族尊嚴。(答出其中的一層涵義即可)(2)社會制度落后;國力衰弱;裝備落后;政府當局腐敗等。(3)繼承發揚反抗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維護民族尊嚴的光榮傳統等。 23.(1)鴉片戰爭;它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2)英法聯軍占領北京,燒殺搶掠并縱火焚燒了圓明園;時間點D。(3)康有為。對應點C,理由:1894年11月,孫中山聯合一些反清志士,在檀香山成立了革命團體興中會,喊出“振興中華”的口號?;蛘邔cF,理由:1911年辛亥革命后,宣布獨立的各省代表12月在南京開會,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第二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正式成立。(4)甲午中日戰爭的慘敗,給中國知識分子以前所未有的震撼,并成為導致“公車上書”的直接原因,由此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5)思想積極向上,符合題意即可。 24.(1)洋務派;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任意舉出兩個實例(軍事、民用企業均可)。(2)資產階級(或資產階級改良派、資產階級維新派)的戊戌變法。洋務派只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不觸及封建制度;維新派涉及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實行君主立憲制。(3)民主、科學;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大大激發了廣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熱情,探索救國救民的新思路,在神州大地上掀起了一場思想解放的風暴,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回答出思想解放和為馬克思主義傳播創造了條件即可)(4)中國人民勇于探索、敢于斗爭;具有憂患意識、進取精神;有對國家和民族的歷史責任感、歷史使命感;地主階級、資產階級的探索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學習先輩的愛國精神、探索精神、犧牲精神等。(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艱難歷程考點綜述 1919—194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這一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征是中國人民通過艱苦斗爭,不斷探索、創新,最終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這一主題的復習主要把握以下三個階段的特征:一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二是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三是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五四運動是中國革命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它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從開端到發展再到興盛起來,有著一個艱難的過程。它并不是簡單的直線式的發展,從中國共產黨誕生、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涌動、國共兩黨的合作與破裂,到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掀起土地革命的風暴,一直到中國工農紅軍在極其危難的長征途中,確立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挽救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中國共產黨在經過無數次的挫折之后,獨立自主地肩負起領導中國革命的重任?!靶旅裰髦髁x革命的興起”這一學習主題力圖反映的就是中國革命這種艱難的歷程。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1931年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中日民族矛盾日漸上升,中共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口號。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刻,國共兩黨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始領導全民族抗戰。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瘋狂侵略,中華民族同仇敵愾,用血肉筑就了一道“鋼鐵長城”。這一時期,國民政府先是集重點于正面戰場,作用突出;后逐漸轉為消極抗日、積極反共,強化獨裁統治。中共堅持全面抗戰路線,抗日根據地發展壯大,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人民解放戰爭是關系中國前途和命運的決戰,也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迅速走向勝利的階段。國共兩黨就中國未來的前途和命運展開的全面斗爭是這一時期最突出的內容。中共代表人民利益,要求建立民主聯合政權;國民黨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企圖繼續其一黨專制獨裁,這種根本分歧使國共兩黨從合作走向全面對抗,最后以中共的勝利告終。 這一時期,是民主與獨裁兩大勢力較量的歷史;是國民黨積極反共,大打內戰,企圖繼續獨裁,但最終失敗的歷史;是中共爭取和平民主,打退國民黨進攻,并最終建立新民主主義國家的歷史。考點梳理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1、五四愛國運動 ?。?)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作為一戰戰勝國提出的正義要求被拒絕。 ?。?)爆發時間:1919年5月4日。 ?。?)口號:“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發展:斗爭的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了上海,斗爭主力由學生變為工人階級。 ?。?)意義: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進一步傳播,為黨的成立準備了條件。 (6)五四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奮斗精神。 2、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大會通過黨的綱領、確定中心任務、選舉中央機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3、北伐戰爭 ?。?)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 (2)主要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個軍閥。 (3)時間:1926年7月。 (4)主要戰場及重要戰役:湖南、湖北是主要戰場。汀泗橋戰役、賀勝橋戰役、武昌戰役。 ?。?)成果:北伐軍出師不到半年,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聲勢震動全國。基本上消滅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 ?。?)結果:在北伐勝利進軍時,蔣介石、汪精衛等國民黨右派突然叛變革命,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第一次國共合作也破裂了。 4、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創建 ?。?)1927年8月,中共發動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對統治的第一槍。 ?。?)秋收起義后,工農革命軍攻占大城市受挫,毛澤東及時分析敵強我弱的局勢,決定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最終走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這是一條實事求是的有中國特色的革命之路。 5、長征 ?。?)背景:由于中共臨時中央的錯誤指揮,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共被迫放棄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 ?。?)轉折:遵義會議(內容、意義)。 ?。?)長征勝利的意義(略)。 (4)長征精神:愛國主義精神,艱苦奮斗的精神,大無畏的革命精神,顧全大局、團結奮斗的精神,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二、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1、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日本為擺脫資本主義世界的大危機,炮轟沈陽城,挑起了侵華戰爭。中國開始了局部抗戰。蔣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不抵抗政策,東北三省全部淪陷。 2、西安事變 (1)背景:面對民族矛盾的不斷激化,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要求國民黨停止內戰,一致抗日,而蔣介石仍然推行“攘外必先安內”政策。 ?。?)時間:1936年12月12日。 ?。?)事件:張學良、楊虎城毅然發動西安事變,扣押蔣介石,要求停止內戰,聯共抗日。 (4)結果:中共從民族利益出發,促成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意義:從此國共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3、七七事變 ?。?)時間:1937年7月7日。 ?。?)經過:日本借口士兵失蹤,炮轟宛平城,再次挑起侵華戰爭。 (3)影響:全國性抗日戰爭爆發。 4、南京大屠殺 1937年12月,日本攻陷南京,國民政府遷都重慶。日軍占領南京六周之內,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30萬人以上。暴露了日本軍國主義兇惡殘暴的侵略本質。 5、中國軍民的英勇抗戰 平型關大捷、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等。 6、中共七大 ?。?)時間、地點:1945年4月;延安。 ?。?)主要內容:明確主要任務;制定政治路線;毛澤東做《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 ?。?)意義:為爭取抗戰的勝利和實現中國的光明前途準備了條件。三、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1、重慶談判 ?。?)背景:抗戰結束后,蔣介石發動內戰的方針早已確定,但為了掩蓋真相,進一步贏得發動內戰的時間,三次電邀毛澤東到重慶商談國內和平問題。 (2)經過:為了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孤立蔣介石。 1945年8月,毛澤東在周恩來、王若飛的陪同下,前往重慶進行談判。國共雙方簽訂“會談紀要”,又稱《雙十協定》。 ?。?)影響:國民黨贏得了發動內戰的時間,但政治上陷入了孤立。歷史再次證明中國共產黨是代表人民和國家利益的政黨。 2、挺進大別山 ?。?)時間、領導人:1947夏;劉伯承、鄧小平。 ?。?)挺進大別山的目標:奪取中原地區,轉入戰略進攻。 ?。?)作用:威脅著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武漢。 3、三大戰役 (1)時間: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 ?。?)戰役名稱及意義:遼沈戰役——解放東北全境,人民解放軍開始在數量上取得優勢;淮海戰役——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平津戰役——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 ?。?)意義: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4、渡江戰役 (1)時間:1949年4月。 (2)目標:殲滅一切反動派,解放全國人民。 ?。?)作用:解放南京,推翻了統治中國22年之久的國民政府。命題分析 重點分析:中共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革命道路的探索 1、道路 中國特色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即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2、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過程 (1)發動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揭開了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序幕。(2)在攻打長沙失敗后,毛澤東作出了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的決策,并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3)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3、在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的新發展 ?。?)在抗戰時期:中共根據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積極推動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促成了國共第二次合作。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開赴敵后戰場,同國民黨共赴國難,在抗戰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最終取得抗戰的勝利。 ?。?)在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參加重慶談判,為爭取民主而積極努力,領導全國人民進行了三年的解放戰爭,推翻了蔣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國,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任務。 4、認識 ?。?)只有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走符合自身特色的革命道路,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設的勝利與成功。(2)中國的革命實踐證明了: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熱點鏈接 2007年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80周年,所以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的探索就值得我們去關注。 這種探索之路可以延伸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同時也可以聯系當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且要與當今社會所提倡的創新、科學發展相聯系(主要是中國共產黨實事求是,一切從國情出發,銳意進取、積極探索的相關史實)。命題展望 通過大革命失敗后,中國革命的史實,考查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特色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的探索。這一主題可結合當前我國的改革實踐及世界歷史中對資本主義道路和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結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歷史資料,考查學生對紅軍長征精神的體會及對中國革命歷程艱難曲折的認識,可結合奧運精神進行思考。 抗日戰爭這一主題下中華民族的全民抗戰、英勇抗戰仍要注意,另外還要注意以專題的形式及與時事熱點的聯系呈現這一主題。當前中日關系可從兩個方面分析:(1)正視歷史——右翼勢力的發展,如教科書問題、靖國神社問題;(2)面向未來——中日經濟合作、友好往來,如安倍晉三訪問中國、溫家寶總理訪日、胡錦濤主席即將訪日等。 國共關系應注重“合作”相關知識的呈現,注重對“以民族大義為重”的感悟、啟示。綜合檢測題注:帶★題目有一定難度一、選擇題(在下列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意,請把所選選項前的字母填入題后括號內。) 1919年5月4日,隨著愛國學生的一聲呼喊,中國革命邁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據此回答1—3題。1、“學生罷課半月,政府不問不理,且對待日益嚴厲。及商界罷市不及一日,而北京之被逮之學生釋。工界罷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陸去?!保?919年6月12日,《上海學聯告同胞書》)這段材料說明的最主要的問題是( )A.革命斗爭是學生們發動的B.各階層的團結斗爭是勝利的保證C.民族資產階級是革命的重要力量D.工人階級是革命斗爭的主要力量2、“五四運動在中心轉移到上海后,發展為全國性的群眾愛國運動”,這充分說明( )A.上海是最早發生工人罷工的城市B.五四運動屬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C.五四運動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質D.五四運動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3、五四運動爆發的根本原因是( )A.十月革命的影響和一戰的推動B.中國人民與帝國主義、封建主義之間矛盾的加深C.新文化運動促成中國人民新的覺醒D.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4、“……哪里有了共產黨,呼兒咳喲,哪里人民得解放……”一曲《東方紅》唱出了中國人民對共產黨的無限熱愛。2008年是中國共產黨誕生( )A.84周年 B.85周年 C.86周年 D.87周年5、按因果關系排列下列史實( )①出席巴黎和會的代表們 ?、谖逅倪\動的游行學生③中共一大會址 ④中共早期組織分布圖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共產黨成立早期學習俄國的革命模式,走了很多彎路,在不斷的探索過程中終于找到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正確道路,開始用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來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從幼稚走向了成熟。據此回答6—10題。6、毛澤東曾對一位外國來訪的同志說:“1927年,老蔣夠厲害啦!他把我們像雞蛋一樣地摔在地上,可他沒想到,當時國外的許多智者也沒有想到,我們還會孵出小雞來!”對“孵出小雞來”最準確的理解是( )A.發動了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武裝起義B.揭開了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序幕C.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D.完成了紅軍北上抗日的戰略轉移7、南昌起義發生時( )①以蔣介石、汪精衛為首的國民黨右派公開叛變了革命 ②參加起義的主力是工農紅軍第四軍 ③導致大革命失敗的中共黨內的錯誤思想還存在 ④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南京國民政府已經成立 ⑤中國共產黨已經積累了足夠的取得勝利的經驗A.③④⑤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⑤8、原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陸定一同志曾為井岡山題詞:“井岡山,兩件寶,歷史紅,山林好。”說井岡山“歷史紅”的主要依據是( )A.建立了中華蘇維埃政府B.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C.是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D.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9、“南昌起義后,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會議,決定在秋收時節發動秋收起義,并派毛澤東去湖南領導秋收起義?!蹦敲疵珴蓶|在秋收起義過程中,對中國革命影響最大的舉措是( )A.確立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B.建立一支人民的軍隊C.決定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D.放棄攻打長沙的計劃10、紅色旅游是青少年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方式之一。某市中學生夏令營計劃今年暑假進行一次紅色旅游,選擇了“井岡山——瑞金——南昌”路線,他們可能看到的紅色旅游景點有( )①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舊址 ②井岡山革命舊址群 ③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舊址 ④八七會議舊址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從1924年1月到1949年4月,國共兩黨歷經了二十多年的風風雨雨、分分合合,最終走向了另一輪的隔絕。據此回答11—20題。11、中國共產黨成立不久,與國民黨進行合作,推動國民革命,參加北伐戰爭。關于國民革命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北伐戰爭的目的是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B.北伐戰爭的對象是張作霖、孫傳芳、吳佩孚C.北伐戰爭的主要戰場是廣東、廣西D.國民革命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國民黨右派突然叛變革命★12、南京國民政府實際上是鎮壓人民的國民政府,這個結論的主要依據是( )A.實行國民黨一黨獨裁專政B.實行屠殺共產黨的政策C.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D.實權操縱在蔣介石手中13、右圖是遵義會議的會址,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這里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解決的根本問題是( )A.革命道路B.紅軍軍事C.黨的組織原則D.黨的領導核心14、某大學組織學生“重走長征路”,沿途拍攝了大量珍貴的照片,下列按當年中央紅軍長征歷程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紅軍四渡赤水紀念地 ②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 ③飛奪瀘定橋遺址 ④遵義會議會場 ⑤吳起鎮會師紀念館A.②④①③⑤ B.②⑤③④①C.②①⑤④③ D.⑤①④③②15、“1936年12月12日,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扣押了前來西安督戰的蔣介石,實行兵諫,逼迫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那么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對中國政局產生的最重要的影響是( )A.國民黨新軍閥混戰加劇B.民眾抗日救亡運動高漲C.國共兩黨由對峙到合作D.國民黨政權內部的分化16、2005年5月16日,90多歲的日本老兵本多立太郎,前來日本當年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地方下跪謝罪。這個地方是( )A.盧溝橋 B.柳條湖 C.汀泗橋 D.瀘定橋17、下列事件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形成有直接關系的是( )A.長征勝利 B.遵義會議C.七七事變 D.西安事變★18、“七七事變后,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始全民族抗戰,直至抗日戰爭取得勝利”,那么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得以持續到抗戰勝利的主要因素是( )A.中國共產黨的正確策略方針B.美國不贊同破裂C.符合廣大人民利益D.民族矛盾是當時的主要矛盾★19、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的八年抗戰終于結束,國共兩黨又重新面臨著新一輪的抉擇。那么下列對當時國內局勢的分析正確的是( )①全國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②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面對兩種前途還舉棋不定 ③美國積極支持國民黨發動內戰 ④中國共產黨在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 ⑤各民主黨派主戰者與主和者各半A.①②③ B.③④⑤C.①③④ D.②③⑤20、解放戰爭中,三大戰役勝利的戰略意義在于( )A.粉碎了國民黨的重點進攻B.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C.解放了東北、華北全境D.基本消滅了國民黨軍隊的主力二、非選擇題21、探尋“長征”。【相關鏈接】關于長征有這樣一組數字:“中央紅軍,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決戰,有235天用于白天行軍,有18天用于夜晚行軍,幾乎每天都有一次戰斗;從瑞金出發時有8.6萬人,到達陜北時,僅剩6500人,平均每行進一公里,就有3—4名戰士壯烈犧牲”。材料一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走上了一條“不斷創新的長征之路”,這是中國共產黨不斷成熟、不斷壯大、不斷自我完善的道路,也是中國革命不斷走向成功的道路。材料二 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已經成為歷史,紅軍將士鑄就的長征精神則在人們的懷念中永生。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進行新的長征,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這一“新長征”要走的路還很長,任務將更加艱巨,要不斷取得新的勝利,必須繼續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請回答:(1)紅軍長征途中,中國共產黨舉行過具有歷史轉折的會議是指_________,請你列舉長征中的兩次著名戰例。(2)請你結合史實說明在大革命失敗后,黨領導人民是如何開創“不斷創新的長征之路”的?(3)今天我們所進行的“新長征”最鮮明的時代特征就是改革開放,作為“新長征”的繼任者,為什么必須繼續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22、思考“中日”關系。材料一 《馬關條約》簽訂圖 日軍在沈陽向中國軍隊進攻 中國守軍在盧溝橋 中國人民歡慶抗戰取得勝利 材料二 平型關大捷 臺兒莊戰役 百團大戰之破襲鐵路 材料三 今天中日關系取得了巨大的發展。2006年雙邊貿易額由邦交正?;瘯r的11億美元,增加到2073億美元,兩國友好城市多達233對,人員往來超過480萬人次,中日友好關系的發展給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溫家寶總理在日本國會上的演說(1)結合材料一,填寫下列表格中空白框內的相關內容。圖別 反映的重大歷史事件 主要影響圖一 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圖二 日軍侵占了中國東北三省圖三圖四 抗日戰爭勝利(2)請你為材料二中的三張圖片確立一個主題。(3)結合材料,請你談談中日雙方應作出哪些努力才能進一步推動雙方關系的發展?23、探究國共關系。 中國共產黨、中國國民黨是中國歷史上不可或缺的兩大政黨,他們推動了中國社會的發展,但兩黨關系卻不斷地發生著變化。(1)國共之間曾經有哪兩次合作?取得了哪些成就?(2)中國近代史上,國共兩黨兩次分裂造成了怎樣的后果?(3)在中國近代史上,國共關系變化呈現什么特征?出現這一特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你得出什么啟示?(4)你認為通過我們的探究有何現實意義?參考答案 一、1.B 2.D 3.B 4.D 5.B 6.B 7.C 8.B 9.C 10.C 11.C 12.C 13.D 14.A 15.C 16.A 17.C 18.D 19.C 20.D二、21.(1)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答出其中任意兩個戰例即可)(2)大革命失敗后,1927年中共發動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秋收起義,攻打長沙失敗后,毛澤東作出了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的決策,并確立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揭開了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序幕,最終開辟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3)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珍貴的精神財富。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可以增強民族凝聚力,為我們戰勝新長征道路上的困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不竭的力量之源。 22.(1) (2)血肉筑長城、全民抗戰等。(只要能從中國抗日軍民的英勇抗戰、團結御辱出發即可)(3)首先日本要深刻反省戰爭罪行,必須正視侵略戰爭給中國和其他國家帶來災難,以史為鑒;同時我們要面向未來、珍惜和平、加強合作、共同發展,建立面向21世紀的中日友好關系。 23.(1)合作:1924—1927年第一次國共合作;1937—1945年第二次國共合作。成就:第一次:創立了黃埔軍校,取得了北伐戰爭的節節勝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政府的反動統治。第二次: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2)惡果:在全國形成內戰局面,便利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和控制,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嚴重的后果。(3)特征: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因素: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國共兩黨代表的階級利益不同;國際環境和國際勢力的影響等。和則兩利,分則兩傷。(4)意義:認識到增強海峽兩岸的交往,反對“臺獨”勢力,促進祖國統一的重要性。(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皆可)新中國的成立和鞏固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考點綜述 本主題在復習中,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52年底,中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徹底完成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務,建立和鞏固人民民主政權,恢復國民經濟。二是從1953年到1976年,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進行了探索,有成功也有失敗。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 這一學習主題主要闡述了建國后頭三年的歷史。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戰爭和土地改革運動等重大歷史事件為標志,表明新中國在建國后繼續完成新民主主義的基本任務,鞏固了新民主主義的勝利成果,鞏固了新中國人民民主政權。這一時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新民主主義在全國范圍勝利的重要時期。中國現代史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中國現代史的開端。 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這一學習主題主要反映新中國創造性地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實現了中國社會在20世紀的第二次歷史性巨變。從1953年起,我國開始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和對農業、手工業與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到1956年,我國基本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進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奠定了現代化建設的物質文化基礎。但是,在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中,也出現了“大躍進”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等急躁冒進的錯誤,甚至出現了“文化大革命”那樣全局性的、長時間的嚴重錯誤。這就要求我們認識我國在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進程中,經歷過兩次重大的失誤和挫折,新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走了大的彎路。 在學習主要內容的基礎上,我們要認識到新中國在當時對社會主義的選擇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完全正確的,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認識經濟建設必須遵循客觀規律,理解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中的艱辛;特別是從當時全黨全國人民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中得到思想境界的升華。考點梳理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 1、開國大典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949年9月,在北平舉行。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會決定以五星紅旗為國旗,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以北平為首都并改名為北京,采用公元紀年。大會還決定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 ?。?)開國大典: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3)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新中國的成立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事件,也是20世紀世界最偉大的事件之一,中華民族的發展從此開啟了新的歷史紀元,中國終于實現了從幾千年的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偉大跨越,這是新中國成立的最重大歷史意義。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 2、和平解放西藏 ?。?)經過: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 阿旺晉美為首席代表的代表團到達北京,與中央人民政府達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協議。1951年9月,人民解放軍進駐西藏,西藏獲得和平解放。 (2)意義:西藏和平解放,祖國大陸獲得了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同時,也給西藏地區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3、抗美援朝 ?。?)原因:美國的侵略活動威脅中國的安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請求中國政府派兵援助。 ?。?)主要戰役:上甘嶺戰役。 (3)主要人物:黃繼光、邱少云。中國人民志愿軍被譽為“最可愛的人”,在戰斗中英勇頑強,不畏艱險,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發揚了高度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4)抗美援朝精神:是愛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革命忠誠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的概括。 (5)結果:1953年7月,美國被迫在停戰協定上簽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戰爭的勝利。 4、土地改革 (1)原因:解放前存在的封建土地制度嚴重阻礙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 ?。?)內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意義: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也被消滅;農民在經濟、政治上翻了身。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二、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1、第一個五年計劃 ?。?)原因:我國工業水平還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 ?。?)目的: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 ?。?)時間:1953—1957年底。 ?。?)任務: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展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 ?。?)成就:建成鞍山鋼鐵公司大型軋鋼廠、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中國第一飛機制造廠試制成功第一架噴氣式飛機;建成以鞍山鋼鐵公司為中心的東北工業基地,華北、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業基地;武漢長江大橋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寶成鐵路、鷹廈鐵路建成通車。 2、《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時間: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 ?。?)內容:規定我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意義: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 3、三大改造 (1)農業、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原因:土地改革以后,農民、手工業者分散經營,影響生產發展,滿足不了工業化建設的需要。 時間:1953—1956年。 形式:組織分散的個體農民和手工業者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 目的: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 性質:社會主義改造。 (2)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時間:1954—1956年。 形式:公私合營,即先共同經營,后通過贖買過渡為完全公有制。 特點:和平過渡,這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 ?。?)三大改造完成的意義:生產資料私有制轉化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起來,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4、中共八大 ?。?)時間:1956年。 ?。?)任務:發展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 (3)意義: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良好開端。 5、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社會主義的總路線:1958年提出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 ?。?)“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我國探索社會主義道路中的一次嚴重失誤。主要標志是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和“共產”風,這使得“左”的錯誤在全國各地嚴重泛濫開來,國家和人民面臨建國以來前所未有的嚴重經濟困難。 ?。?)建設成就:雖然發生嚴重失誤,但仍取得顯著成就。大慶油田建成實現了原油和石油產品全部自給;新興的電子工業、原子能工業、航天工業從無到有地發展起來。 (4)先進人物:石油工人王進喜、兩彈元勛鄧稼先、縣委書記焦裕祿等。 6、十年“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 起因:毛澤東的錯誤判斷,林彪、“四人幫”兩個反革命集團的利用。 時間:1966—1976年。 表現:停課、停工鬧革命;黨政機關受沖擊;干部,知識分子遭到迫害;抗爭受壓制——二月逆流。 (2)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命題分析 一、強化插圖識記與判讀能力 從新中國建立到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這一時期各種類型的圖片眾多,無論是事件圖片(如開國大典圖、跨過鴨綠江圖、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建設成就系列圖等)還是人物圖片(如黃繼光、邱少云、王進喜、鄧稼先、焦裕祿等),或是漫畫圖片(“大躍進”系列漫畫圖),均在近年中考試題中大量出現。對圖片的掌握,重點在于背景知識方面。從可能出現的命題新角度預測,建議同學們對不同時期的圖片之間內在的聯系進行挖掘,如開國大典圖與抗美援朝圖片之間的“保家衛國”性質的聯系等。 二、歷史服務現實,關心國家大事 中考試題中,鮮活性的重要表現之一是與時政熱點相聯系進行考查。因歷史與現實是絲絲縷縷密切聯系的,所以在選擇二者的結合點方面,要有重有輕。其中,下列三個問題建議引起重視: 1、三農問題一直是我黨工作的重點,近年中考中,圍繞“三農”問題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進行命題的嘗試呈增加態勢,這與中考命題中體現關注生活、關心國家大事的理念密切相關。此專題主要涉及的歷史知識包括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等,設問的角度可以涉及“土地所有制”“三個代表”“和諧社會”等,相信這方面的命題還會在2008年在更多地區以更多題型呈現。 2、2007年9月開展的“全國道德模范評比活動”影響重大,結合相關的歷史知識,可以聯系到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時期的模范代表人物,如政府干部的代表——好干部焦裕祿,科技領域的代表——“兩彈元勛”鄧稼先,艱苦創業的代表——勞動模范王進喜,助人為樂的代表——好戰士雷鋒等。要領會這些先進人物身上體現出來的不怕吃苦、艱苦創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3、以中共十七大召開為切入點,以重大歷史會議為紐帶,將這一時期的政協會議、一屆人大、(中共八大)聯系起來進行復習。思維拓展 民主革命時期,中國農村各階層的劃分依據 對農村各階層的劃分是根據土地的占有與使用以及勞動力雇傭情況,將農戶分為地主、富農、中農、貧農和雇農五類。 地主是指擁有了比較多的農用土地,并把這些土地中的大部分拿去出租,收取地租的人。 富農是相對較小的土地所有者。一般而言,其擁有的土地數量,除了自己耕種以外,還大約富余三分之一的土地因自己忙不過來而雇傭別人耕作者就被劃為富農。 中農的定義是其擁有的土地剛好夠自己耕種,收獲也剛好解決溫飽問題,既不雇傭別人,也不被別人雇傭。當時,中國的中農人數較多(約占農民人數的35%),是農民中的中等收入者,也是土地改革以及合作化運動的主要爭取對象。 貧農是指那些只有較少土地(約為中農土地的一半或一半不到)、部分或大部分租用其他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耕作,并繳納地租的農民。在中國,貧農人數眾多,約占農民人數的40%,所以他們也是中國土地革命、土地改革以及合作化時期的主要依靠力量。 雇農指沒有土地但又不得不從事農業,所以只能為富有的土地所有者打工,賺取微薄的口糧養家糊口的農民綜合檢測題注:帶★題目有一定難度一、選擇題 在下列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意,請把所選選項前的字母填入題后括號內。 “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覀兊拿褡逶僖膊皇且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們已經站起來了。”——毛澤東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的開幕詞。據此回答1—2題。 ★1、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的文件和決定包括( ) 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②以五星紅旗為國旗 ③任命周恩來為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 ④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 ⑤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2、毛澤東宣告“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下列各項表述與這一結論相符的是( ) A.抗戰勝利,洗雪百年國恥 B.新中國成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結束 C.抗美援朝勝利,打敗美帝國主義 D.三大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建立 3、現實生活中,許多朋友叫“國慶”,是因為他們出生在國慶這一天,那么在這些叫“國慶”的朋友中,到2008年,最大的年齡是( ) A.57周歲 B.58周歲 C.59周歲 D.60周歲 4、右圖展示的郵票所反映的歷史事件具有的世界意義是( )①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 ②標志著世界現代史的開端 ③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力量④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下列各項,標志著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大團結的是( ) A.抗日戰爭勝利 B.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勝利 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的抗美戰爭不只是道義上的責任,而且和我國全體人民的切身利害關聯著,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據此回答6—7題。 ★6、材料中體現了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的主要目的是( ) A.唇齒相依,唇亡齒寒 B.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C.抵抗侵略,維護和平 D.援助鄰國,睦鄰友好 7、下列歷史人物中,參加了抗美援朝的包括( ) ①彭德懷 ②董存瑞 ③黃繼光 ④邱少云 ⑤鄧稼先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8、人們稱中國人民志愿軍為“最可愛的人”,主要是因為( ) ①他們有著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②他們是為保家衛國,支援朝鮮赴朝作戰 ③戰斗中,他們英勇頑強,許多戰士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④他們打垮了國民黨反動軍隊 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9、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正式通車,結束了西藏沒有鐵路的歷史。那么公路修到世界屋脊是在( ) A.“一五”期間 B.“大躍進”時期 C.“文革”時期 D.改革開放時期 10、某校歷史興趣小組準備舉辦“一五”計劃成果展示會。他們找到了以下圖片資料,其中可以采用的有( )①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 ②鞍山軋鋼廠 ③武漢長江大橋 ④三峽工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一五”計劃期間,我國的民主政治與法制建設取得了很大成就,主要表現在( ) A.制定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B.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C.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D.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12、1956年底,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 ) A.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B.地主階級被消滅,農民翻身作主人 C.新中國的成立 D.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13、下圖是人民日報登載的一則新聞,它反映了( )A.土地改革的成果 B.農業合作社的優越性 C.“一五”計劃的建設成就 D.“大躍進”時的浮夸風 ★14、從“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中,應吸取的教訓是( ) ①經濟建設要遵循客觀規律,不能急于求成 ②經濟建設要立足于本國國情 ③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 ④要發揮人民群眾的主觀能動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1958年,一位外國友人來到中國,他不可能看到的情況有( ) A.農村田間分田分地正忙 B.農村公共食堂吃飯不要錢 C.中學生參加了大煉鋼鐵 D.報紙上宣傳“以糧為綱” ★16、下列選項中,前后聯系正確的是( ) A.土地改革——確立了土地公有制 B.三大改造——農村鄉鎮企業迅速發展 C.“文化大革命”——民主法制遭受嚴重破壞 D.“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農民生產積極性提高 17、時代特點會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留下烙印,人們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時期的歷史情況。按先后順序排列下列名字所反映的新中國的歷史進程,正確的是( ) ①馬文革 ②劉援朝 ③張躍進 ④季建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④②③① 18、張杰的爺爺講述他們年輕時,學校停課,大家穿著時髦的綠軍裝,爬上火車到北京受到毛主席的接見,個個激動萬分。根據所學知識判斷此事發生的時間大約是在( ) A.1953—1956年 B.1958—1960年 C.1966—1968年 D.1974—1975年 19、孔繁森、鄭培民、牛玉儒等被譽為新時期黨的好干部、時代先鋒。就貢獻和影響而言,下列人物中屬于此類的是( ) A.雷鋒 B.焦裕祿 C.王進喜 D.鄧稼先 20、對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十年的敘述,最恰當的評價是( ) A.國民經濟比例失調 B.“左”傾錯誤惡性發展 C.既遭到挫折,也取得成就 D.完成了向社會主義的過渡二、非選擇題 21、閱讀下列圖片材料,回答問題。 圖片一 圖片二 圖片三 請回答: (1)圖片一反映了建國初期的 運動;這一運動開展后, 制度被消滅。 (2)據圖片二,到1956年底,國家對 、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 在我國初步建立。 (3)圖片二中的“社”和圖片三中的人民公社有何不同?(答出兩點即可) (4)以上三則材料所反映的我國農村改革給我們的經驗和教訓是什么? 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歷史的事實早已告訴我們,朝鮮的存亡與中國的安危是密切關聯的。唇亡則齒寒,戶破則堂危。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的抗美戰爭不只是道義上的責任,而且和我國全體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關聯著,是為自衛的必要性所決定的。 材料二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二,你認為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的目的是什么? (2)請你舉出材料一中“歷史的事實”在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例子。 (3)綜合所學知識,你認為抗美援朝戰爭對新中國產生了哪些影響? 23、學以致用,探究問題。 2005年10月19日,中國政府發表了《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白皮書,這是中國政府首次發表關于民主政治建設的政府文告。為探究“新中國民主與法制建設”的歷程,某中學九年級(1)班開展了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同學們的討論。 (1)新中國十分重視民主與法制建設,從1949年到1956年,新中國制定了哪些憲法或憲法性質的文件?分別說出它們在中國法制史上的地位。 (2)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民主和法制建設遭到嚴重破壞的歷史事件是什么?哪次會議上得到糾正的? (3)從我國的民主和法制建設過程中,我們可以獲得哪些啟示? 24、問答題。 新中國建立以來,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過“左”的或右的錯誤,“左”是主要的。結合你所學知識,列舉三件“左”的錯誤;其中,時間最長、影響最嚴重的“左”的錯誤是什么?從對這些“左”的錯誤的思考、反思中,我們應吸取什么教訓?參考答案一、1.A 2.B 3C. 4.C 5.C 6.B 7.C 8.B 9.A 10.A 11.C 12.D 13.D 14.B 15.A 16.C 17.D 18.C 19.B 20.C二、21.(1)土地改革運動;封建剝削或封建土地。 (2)農業;社會主義制度。 (3)①前者是農民自愿參加,規模較小;后者是規模大,公有化程度高(一大二公);②前者順應了當時生產和經濟發展的要求;后者則違背了客觀經濟規律;③前者的成立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而后者則使生產遭到了嚴重破壞。(答出其中兩點即可) (4)改革一定要遵循客觀經濟規律,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一定要維護廣大人民的利益等等。(符合題意即可) 22.(1)支援朝鮮人民的抗美戰爭;保衛中國的國家安全;反對美帝國主義的侵略;維護世界和平等。 (2)1894年(或19世紀末),日本侵略朝鮮,進而侵略中國(或甲午中日戰爭)。 (3)①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威望;為我國贏得了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②戰后,美國加強對中國的軍事包圍、政治孤立和經濟封鎖,阻礙了中國的對外交往;臺灣問題面臨更加復雜的局面。 23.(1)1949年制定了《共同綱領》,地位:起臨時憲法的作用;1954年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地位: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確立了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的基本原則。 (2)“文化大革命”;十一屆三中全會。 (3)啟示:任何國家的民主法制建設都是一個漸進過程,法律制度和民主實現程度都是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不斷完善和提高的,我國的民主法制建設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國應該不斷加強法制建設,依法治國,維護人民合法的權力和利益。 24.黨在1958年錯誤地發動了“大躍進”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1966年又錯誤地發動了“文化大革命”,而后者是時間最長、影響最嚴重的“左”的錯誤。教訓:要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的思想路線;要從中國的國情出發;發展經濟要遵循客觀經濟規律。(四)走向輝煌的現代中國考點綜述 本主題在復習中可以圍繞兩條主線進行:一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與發展;二是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在民族關系、國家統一、國防建設和外交等四個方面取得的成就。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和發展 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我國開始了建國后黨和國家歷史發展的偉大轉折,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新時期的基本內容和特征就是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實現了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會議通過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戰略,中國的歷史掀開了嶄新的一頁:從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到國有企業改革攻堅,從沿海經濟特區建立,到多層次對外開放格局形成以及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的逐步推進,黨和人民開創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產生了把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鄧小平理論,這一切構成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新中國建立后的主要成就 新中國的建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實現了我國各民族的空前團結和國家的高度統一。我國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結果。進入歷史新時期后,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成為中國人民的迫切要求,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創造性構想,成功地運用于解決香港和澳門問題,香港和澳門終于回到祖國懷抱。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指引下,必將最終解決臺灣問題,完成祖國統一。 同樣,在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的國防力量也大大增強,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走科技強軍之路,國防力量日益增強,國家主權和領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我國一貫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在外交方面取得很大成就,且樹立了中國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良好形象。 通過這一主題的學習,我們要認識到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對祖國統一、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認識“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是對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創造性發展;認識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而且要感受中國人民解放軍表現的軍威國威,認識我國開創國防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重大意義;認識新中國徹底結束了中國近代以來屈辱外交的歷史,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與日俱增的外交成就。 啟示:通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的一系列偉大成就,充分證明了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偉大的政黨,她有能力帶領全國人民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要堅定黨的領導;同時也說明了改革開放是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我們要堅持改革開放的發展戰略;香港、澳門的回歸證明了“一國兩制”方針的正確,這種政策既有利于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又為國際社會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歷史遺留問題,提供了新的范例;從新中國的外交成就中我們得知,推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創設和平友好的外部環境,才能使國家更快更好地發展;反過來,更好更快地發展自己,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才能更好地維護祖國的和平與安全。考點梳理 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1、十一屆三中全會 (1)背景: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團,“文化大革命”結束,國內開始出現了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思想理論界展開了一場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使人們認識到,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 ?。?)內容:思想上:這次會議徹底否定了“兩個凡是”的方針,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組織上:會議實際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 ?。?)意義: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2、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根本目的:為了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為現代化建設服務。 ?。?)過程:安徽鳳陽小崗村的部分村民首先實行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的方法;在中央的指導下,農村逐步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農業生產得到發展,農村開始富裕起來。同時農村鄉鎮企業也迅速發展,為農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 3、經濟特區的建立 (1)對外開放的根本目的:吸收僑資、外資,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進行現代化建設。 (2)實質: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過程:①設四個經濟特區,主要起到了窗口的作用;②開放了14個沿海城市;③開放沿海經濟開放區;④對外開放區向內地、邊疆發展?,F在我國已逐漸形成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作用:對發展社會主義經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4、國企改革 國有企業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攻堅戰,我們要通過社會實踐了解,國有企業改革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從以往的放權讓利、政策調整進入到轉換機制、制度創新的階段。大批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試點,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進行了有益探索。 5、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加強 ?。?)背景:“文革”使民主與法制遭到嚴重破壞,給社會主義建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經過“文革”,人們認識到民主與法制建設的重要性。 (2)成就:1982年,第四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頒布,此后其他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規的頒布。黨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框架基本形成。 ?。?)意義:反映了我國法制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我國逐漸向依法治國的道路上邁進。 6、鄧小平理論 鄧小平理論之所以能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成為我們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是因為鄧小平理論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指導我們黨制定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中共十五大確立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二、新中國建立后的成就 1、民族區域自治的實行 (1)提出時間:新中國籌建的時候。 ?。?)意義:對祖國統一、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地區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2、“一國兩制”與港澳回歸 ?。?)含義:“一國兩制”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簡稱,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臺灣、香港、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2)意義: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指明了前景,為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開辟了途徑,為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統一祖國創造了條件。 ?。?)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的意義:結束了香港、澳門被外國殖民統治的屈辱歷史;標志著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為和平解決臺灣問題提供了范例,必將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早日實現。 3、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臺灣問題的由來:解放戰爭中,蔣介石集團敗退到臺灣;1950年,美國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阻止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 ?。?)臺灣關系的變化:1987年,臺灣當局被迫調整“三不”政策。海峽兩岸近三十八年的隔絕狀態被打破,兩岸關系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1993年,汪辜會談,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4、新中國的國防建設 (1)人民海軍誕生于新中國成立前夕。1971年,我國自行研制的導彈驅逐艦,完成了多次科學實驗和對外出訪任務;進入20世紀90年代,人民海軍的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 ?。?)人民空軍是在陸軍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1956年仿制成功殲5型殲擊機。改革開放后,現代化裝備加強。 ?。?)導彈部隊主要擔任核反擊任務。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陸續裝備了中程、遠程、洲際導彈核武器,具有較強的戰斗力。 5、外交成就 (1)基本方針: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主要成就: ?、俸推焦蔡幬屙椩瓌t的提出:在國際上產生了深遠影響,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 ②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 ?、壑忻狸P系正?;?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兩國關系走向正常化。 ?、苤袊謴驮诼摵蠂暮戏ㄏ唬?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⑤中國承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是中國迄今為止舉行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多邊外交活動。命題分析 通過對2007年全國各省中考歷史試題的分析,這部分內容在中考中屬于重點考查對象,涉及了教材中所有重點知識,命題的形式比較靈活,考查題型也較全面。因此建議同學們在復習過程中注意對教材中的知識進行全面的識記和理解,包括正文和楷體字內容及圖片;其次要注意探究知識的深度。 根據分析,預計2008年中考本部分仍將是重點。因為2008年是改革開放30周年,所以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等都可能是重點考查內容,但在命題上可能會以圖片題,或者是結合三十年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的成就等內容進行考查。 2007年黨的十七大召開是我國的一件大事,所以以十七大內容為背景進行命題將是一個方向。 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所以也有可能以近一年來我國同一些大國的外交活動進行命題。思維拓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什么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 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結束,將黨和國家從危難中挽救出來,但是“文化大革命”遺留的政治、思想、組織和經濟上的混亂還極其嚴重。在此形勢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解決了黨在思想、政治、組織等領域的重要問題。 第一,思想上: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次撥亂反正的會議。具體表現在它徹底否定了“兩個凡是”的方針,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第二,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第三,組織上:結束了“左”傾領導,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 因此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次開創未來的會議,它揭開了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序幕。開始了中國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從封閉半封閉到對外開放的歷史性轉變。從此,我國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逐步開辟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綜合檢測題注:帶★題目有一定難度一、選擇題(在下列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意,請把所選選項前的字母填入題后括號內。) ★1、學習了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后,張強同學發現在人類歷史上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前都伴隨有思想解放運動。對此他進行了相關的組合,其中正確的是( ) ①啟蒙思想——法國大革命 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③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 ④維新思想的傳播——辛亥革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 ①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壯大,證明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是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正確革命道路 ②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證明了中國共產黨是“三個代表”的踐行者 ③香港、澳門的順利回歸,證明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是正確的 ④30年間中國取得的成就,證明了改革開放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008年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及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根據所學知識回答3—5題。 ★3、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其中的本質含義是( ) A.改變陳舊落后的思想觀念 B.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C.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D.改革不適應經濟發展的管理前提 4、右圖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時的情景,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從根本上看這是( ) A.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決定的 B.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C.由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決定的 D.鄧小平理論指導的結果 5、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領導人民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其“特色”是指( ) A.進行物質文明建設 B.進行精神文明建設 C.在中國國情下實行的社會主義 D.和資本主義完全不同的建設 6、下列在中國共產黨召開的會議中,屬于“重大轉折”的是( ) ①中共一大 ②遵義會議 ③中共八大 ④十一屆三中全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建國以來,我國農村生產關系的變革和調整經歷了四個步驟,其中解放了生產力,推動了社會發展的應是( ) ①土地改革 ②農業合作社 ③人民公社化 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右表中農民增收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完成 B.“大躍進”運動開展 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 D.對外開放政策的實施 9、右圖向大家展示的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窗口”——深圳的風貌,下列城市中,也屬于改革開放后建立的第一批經濟特區的是( ) ①汕頭 ②珠海 ③廈門 ④廣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指出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制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會議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11、鄧小平同志多次強調的“發展才是硬道理”是針對( ) A.“兩個凡是”的錯誤觀點 B.資產階級自由化問題 C.姓“資”姓“社”的問題 D.姓“公”姓“私”的問題 12、“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作主站起來;我們講著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歌詞中贊揚的領導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站起來”和“改革開放富起來”的領袖人物分別是( ) A.毛澤東、周恩來 B.毛澤東、鄧小平 C.鄧小平、江澤民 D.江澤民、胡錦濤 13、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符合中國的國情和歷史傳統,下列關于民族區域自治提出時間的表述,正確的是( ) A.籌建新中國時 B.新中國成立之初 C.三大改造完成后 D.改革開放后 14、右圖中間是五星花蕊的紫荊花,表現了一種和諧與共存的畫面,采用該區旗的地區是( ) A.澳門 B.臺灣 C.香港 D.釣魚島 15、下列關于臺灣問題的形成與解決,敘述正確的是( ) ①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戰的遺留問題,完全是中國的內政 ②臺灣問題由于涉及美、日等國,現已成為一個國際問題 ③我國政府最初是為解決臺灣問題提出“一國兩制”原則的 ④目前臺灣島內的“臺獨”勢力和外國反華勢力是阻礙中國統一的主要障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按照“一國兩制”的方針,臺灣作為特別行政區,可以擁有比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更大的自主權,這主要是指( ) A.保持資本主義制度不變 B.中國政府不干涉臺灣的地方事務 C.外國資本在臺灣投資不動D.可以保留自己的軍隊 17、“我愛祖國的藍天,云海茫茫一望無邊,春雷為我敲戰鼓,紅日照我把敵殲。美麗的長虹搭起彩門,迎接著雄鷹勝利凱旋……”,中國人民空軍剛剛誕生時就面臨的考驗是( ) A.進行解放戰爭 B.參加抗美援朝戰爭 C.進行抗日戰爭 D.鎮壓反革命 18、右圖是某國乒乓球代表團訪問中國期間,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的照片,此事開創了通過“乒乓球”開始進行外交的事件,請問該國指的是( ) A.日本 B.朝鮮 C.美國 D.法國 19、小剛暑假期間到東南亞去旅游,他參觀了“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他是在哪個國家看到的( ) A.印度 B.巴西 C.印度尼西亞 D.新加坡 20、20世紀70年代至今,中國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一個獨立、民主和富強的中國,正以更加開放的胸襟走向世界,這一時期的外交成就不包括( ) A.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并簽署《中美聯合公報》 B.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C.亞太經合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中國召開 D.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二、非選擇題21、讀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南京條約》的簽訂 日本帝國主義簽訂投降書 香港政權交接儀式 請回答: (1)中英《南京條約》的簽訂使中國社會性質開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中國人民經過八年艱苦抗戰終于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請你談談它的歷史意義。(3)香港順利回歸祖國是鄧小平提出的什么偉大構想的成功實踐?這個構想最初是針對哪一問題的解決而提出的? (4)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歷經坎坷而愈挫愈勇,遭遇困境而英勇不屈。你能從上面的圖片中得到哪些啟示?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領域到其他各個領域,全面改革的進程勢不可擋地展開了;從沿海到沿江沿邊,從東部到中西部,對外開放的大門毅然決然地打開了。這場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改革、大開放,極大地調動了億萬人民的積極性,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今天,一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 ——胡錦濤同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 請回答: (1)中國改革開放是在哪次會議后開始的?這次會議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具有怎樣的意義?(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改革開放后,在農村和對國有企業進行改革的措施是什么? (3)“從東部到中西部,對外開放的大門毅然決然地打開了”,根據實際情況,指出國家為了發展中西部地區的經濟分別采取了什么政策? (4)根據材料總結出改革開放對中國人民及社會發展都產生了哪些影響? 23、活動探究題。 在進行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總復習中,九年級(3)班的同學對蘇聯和中國的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進行了探究: (1)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曾經對中國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請列舉出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對中國的影響。 ★(2)戈爾巴喬夫和鄧小平都進行了改革,試分析這兩次改革的背景有何相同之處。 (3)戈爾巴喬夫并沒有挽救蘇聯,而中國人民在鄧小平的帶領下走向了成功,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從兩個國家改革的不同結局中,請談談你的認識。參考答案1.A 2.C 3.C 4.C 5.C 6.D 7.B 8.C 9.A 10.C 11.C 12.B 13.A 14.C 15.C 16.D 17.B 18.C 19.C 20.D21.(1)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抗日戰爭的勝利,扭轉了100多年來中國人民反抗外國侵略的屢敗局面,洗刷了近代以來的民族恥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3)“一國兩制”,臺灣問題。 (4)弱國無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中華民族具有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優良傳統等。22.(1)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完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