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綜合探究四 過年:感悟我們身邊的傳統學案一、階梯訓練閱讀以下與春節有關的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關于“年”,我國古籍《春秋谷梁傳》說:“五谷皆熟為有年”。漢代許慎《說文解字》也解釋為“年,谷熟也”。可知古人是以每收獲一次莊稼為一年,過年就表示一次莊稼收獲完畢。年,是古代農事的記錄,是慶祝豐收的日子。“年”的名稱,也幾經變易,夏代稱年為“歲”,商代改歲為“祀”,周朝才稱之為“年”。不過,周朝那時的“年”是以十一月為歲首。到了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司馬遷創造太初歷,又重新使用夏代的夏歷,確立以“正月為歲首”,正月初一為元旦。自此,我國從漢到清兩千余年一直使用夏歷,其間雖有幾個帝王做過改變,但為時很短。年節,就一年一度以固定的日子沿襲下來了。材料二 “門神門神騎紅馬,貼在門上守住家;門神門神扛大刀,大鬼小鬼進不來。”這是歌劇《白毛女》中喜兒的唱詞,她唱出了春節人們貼門神,以求保護自家安寧的心態。國人信仰門神的現象,在春秋戰國時期便出現了,《禮記·曲禮》就有“春祀戶祭”的記載,當時的“五祀”之中,門神就在祭祀之列。漢代,門神有了具體的姓氏,那就是古代的勇士成慶,成慶短衣大褲,手執長劍的畫像張貼在西漢廣川王劉去的殿門上。到了南北朝,門神改為神荼、郁壘兩兄弟。因他們受黃帝的命令,把守在萬鬼出沒之處,于是,人們在每年歲首,用桃木雕成神荼、郁壘的模樣,掛在門上,使惡鬼不得入內,保護闔家一年平安。唐代時,門神換成了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兩員大將秦瓊、尉遲敬德。他們變成門神也因打鬼有功。在打鬼英雄中,人們傳說還有一位專門捉鬼、斬鬼、吃鬼的鬼王──鐘馗,他是繼秦瓊、尉遲敬德之后,又一個被世間敬奉的門神,也始于唐王宮廷。以后隨著社會的更替,又出現了以歷史上著名武將為崇拜對象的門神,諸如趙云、馬超、岳飛等等。繼武將門神之后,后世又出現了文官門神,稱為“五福臨門”或“納福迎祥”,含有迎福進財之意。這樣,門神上常常添畫一些吉祥物,多用諧音取其吉利,即使前面談到的怒目圓睜、兇猛嚇人的鐘馗像,畫面上也常配有蝙蝠或蜘蛛,蝙蝠的“蝠”與“福”同音,意味著“幸福來臨”。門神崇拜,已由當初的驅鬼逐邪衍化為祈福求祥。形形色色的門神張貼在大門上,構成了中華民族歡度春節的一道景觀。材料三 拜年是我國的傳統習慣,是春節期間的主要活動內容之一。人們見面都要笑容滿面地拱手抱拳互相拜年,祝福“新年愉快”“萬事如意”。古時拜年,是有先后次序的。柴萼《梵天廬叢錄》稱:“男女依次拜長輩,主者牽幼出謁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這就是說,家庭內先拜長輩,然后主人帶領幼小去拜謁戚友或派遣子弟去代賀。以后,又出現了團拜即團體拜年的形式。20世紀末,又出現了電話拜年、手機短信、發電子郵件拜年等方式。拜年,不僅是歡度新春佳節的一種形式,也是人們相互交往、聯絡感情、表達心愿的一種手段,更是歡樂愉悅心情的一種表示。1.除傳統的拜年方式外,請你舉出現在拜年的幾種方式,并說說為什么會有不同。2.《紅樓夢》中有燈謎曰:“能使妖魔膽盡摧,身如束帛氣如雷。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這一燈謎的謎底是什么?查閱相關資料,說說它的來歷以及它在今天所面對的挑戰,談談你的看法。3.假如春節前夕,班級要舉辦一個聯歡會,請你寫出一副春聯來襯托節日氣氛,你會怎樣寫?上聯:下聯:橫批:4.從上述三則材料中,你能否歸納出,傳統節日中哪些因素是變化的?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5.中央電視臺每年的春節晚會成了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一頓年夜飯,然而過后總有人對此貶褒不一,對此你有什么看法?假如請你為這臺晚會出謀劃策,你有何高見?說說看。二、課外探究節日習俗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請你上網或是上圖書館等,了解一下我國其他傳統節日的習俗,比如:中秋節、元宵節、端午節等等。然后思考,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哪些節日陋俗會被淘汰?哪些有益于人們身心健康和民族興旺的優良傳統節日習俗會保持下來?三、資料下載中秋節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相傳古代齊國丑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后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焚香拜月說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綜合探究四 過年:感悟我們身邊的傳統1.現在的拜年方式有團拜、電話拜年、手機短信拜年、電子郵件拜年等。這些新的拜年形式的出現是與科技進步分不開的。2.爆竹3.略4.提示:從材料中可以看出,傳統習俗中,不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會發生變化,這些變化都是與時代的變遷與發展同步的,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習俗就要相應變化,以適應時代的要求,否則就會被慢慢淘汰。隨著文明的進步,風俗也向著文明、健康、科學的方向演變,那種帶有封建性、愚昧性、陳腐性的節日風俗,逐步被文明、健康、科學的社會風尚所代替。5.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