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近現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教育事業知識點解讀一、科技成就:1、成就:1964—1966—1967—1970—1973—1975—1983—1997—2003—20072、原因:(1)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為我國科技發展創造了必要的前提。(2)黨的正確領導,中央的正確方針、政策的指導。(3)鄧小平多次提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精辟論斷,使科技和生產力緊密結合合起來,進一步推動了科技和經濟的發展。(4)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無私奉獻。(5)新中國人民教育事業的建立和發展,為科技發展提供了較雄厚的技術人才儲備。二、“雙百”方針1、含義:2、經驗教訓:歷史證明,“雙百”方針得到貫徹執行,社會文化就能興旺發達;相反,“雙百”方針被踐踏,就易導致“百花凋零”、“萬馬齊喑”局面的出現,社會科學遭受浩劫。因此,“雙百”方針符合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發展的客觀規律,是促使藝術發展和科學進步、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和科技興旺的方針。三、國運興衰,系與教育單 元 檢 測1、齊奧克夫斯基說過:“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沒有人能永遠留在搖籃里。”今天中國人已經走出了自己的搖籃,開始蹣跚學步了。確切是指:A2、下列有關當代科學、技術和生產力三者之間關系的表述正確的有:①按照生產——技術——科學的順序發展 ②科學在三者中扮演最積極的角色 ③現代科學是構成現代技術的知識基礎 ④科學技術化,技術科學化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3、下列關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即在藝術問題上的“百花齊放”、在學術問題上的“百家爭鳴”B、學者在憲法范圍內在學術上有獨立思考、創作、批評、辯論的自由C、實施過程歷經曲折 D、與兩千多年前“百家爭鳴”的背景相似4、下列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科技成就,能直接且充分說明促進生產力發展,推動經濟發展的有:A、一箭多星技術的掌握 B、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C、葛洲壩水利工程建成 D、燦型水稻培育成功和推廣5、2001年12月初,我國第一條鉍系高溫超導體線材生產線在北京建成并正式投產,使我國成為世界少數幾個掌握超導線材技術并具備產業化生產能力的國家之一,這種超導線材從研制開發到成功實現產業化用了不到一年時間。這說明:A、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B、科技成果轉化成現實生產力周期縮短C、中國政府追求科技建設高速度 D、綜合國力是以科技發展為前提的6、“我帶了幾雙眼下還不能生產的呢絨襪子送給我的父親,還帶了一腦袋關于原子彈的知識獻給祖國。”說這番話的是:A、鄧稼先 B、錢學森 C、李四光 D、袁隆平7、下列科技成就,屬于我國科技工作者排除“文革”錯誤路線,堅持科學探索而取得的是:①原子彈試爆成功 ②氫彈爆炸成功 ③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 ④“神舟”航天研究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8、鄧小平指出:“如果(20世紀)60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對此理解準確的有:①說明尖端科技的發展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國際關系中影響巨大 ②當代社會激烈的經濟競爭和軍事政治角逐,實際上是科技力量的競爭 ③“兩彈一星”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擴大了國際影響 ④科技事業的發展促進了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綜合國力的提高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9、2007年是恢復高考制度30周年,有人對300名大學生的問卷調查顯示,他們心中曾為中國教育做出重大貢獻的人物,選擇鄧小平的占89%,究其原因有:①文革后鄧小平進行全面整頓,恢復高考 ②鄧小平提出確立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③鄧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指導方針 ④鄧小平提出“教育大躍進”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10、下列有關教育對科學、文學藝術、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影響,不正確的是:A、教育為科學的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 B、教育為經濟的快速發展培養高素質勞動者C、教育的發展有利于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D、教育的普及是文學藝術繁榮的根本原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