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八年級下歷史與社會提綱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八年級下歷史與社會提綱

資源簡介

第五單元 工業文明的來臨
第一課 工商業的興起
一、 工廠從這時發展而一、 來
1、時間:14世紀   地點:意大利
2、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場有哪些不同?
所有者 勞動者 生產方式 場地與規模 相互關系 效率
手工作坊 作坊主 作坊主與家人、幫工 封建式 小 作坊主與學徒、幫工的關系 低
手工工場 手工工場主 手工工場工人 資本主義性質 大 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 高
最根本的不同:手工工場存在雇傭關系
3、作用:
(1)改善了人們的生活
(2)進一步促進了貿易的發展
(3)促進了社會階級、階級結構發生了變化
A、商人的變化:成為資產階級的前身
  經營方式:由單純的經商改變為既是手工工場主又是商人
  經濟地位:實力超過皇宮貴族
  政治地位:甚至可擔任市長
變化原因:16世紀以后,西歐各國君主為了富國強兵,大力發展工商業,推行有利于商人的政策。
B、貴族的變化:經濟上陷入了困境之中,走向沒落
C、農民的變化:一部分失去土地,成為手工工場的工人。成為工人階級的前身
4、其它知識點:
(1)手工作坊――手工工場――工廠
(2)西歐手工工場發展,但西歐還處在農業社會中
(3)中國明清也出現了手工工場(資本主義的萌芽)
第二課 沖破思想的牢籠
一、 蒙娜麗莎的微笑 (文藝復興運動)
1、時間:14世紀  地點:意大利商業發達的城市  對象:天主教會
2、原因:(1)新興的資產階級認為自己能創造財富,也應該享受生活。要求重視人的作用和人的需要。
 (概念)(2)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借助研究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通過文藝創作,宣傳人文精神
3、代表人物及作品: 
意大利 達.芬奇 《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等 文藝復興時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
英國  莎士比亞 《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李爾王》《奧賽羅》(四大悲劇)
文藝復興美術三杰:達芬奇  米開朗基羅 拉斐爾
文藝復興文學三杰:但丁  彼特拉克  薄伽亞
4、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精神:文藝復興時期,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借助研究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通過文藝創作,肯定人的價值與尊嚴,重視人的作用和需要,主張一切以人為本,要求一切從人出發,最終一切為了人,這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精神。
5、評價:是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反映了當時新興資產階級的愿望,使人們的思想從宗教愚昧中解放了出來
6、中國同主題的文藝作品:湯顯祖 《牡丹亭》
二、“教皇奶牛”的解放(宗教改革)
1、領導人:馬丁路德  興起國家:德國  時間:16世紀 對象:天主教會
2、主張:在信仰問題上,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信仰,不要教會
3、文藝復興運動與宗教改革的比較:
產生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條件相同,都是在西歐封建制度衰亡,資本主義萌芽和發展的歷史年代,具有反封建的性質,并把矛頭對準了不在話下教會,兩者都向古代尋求和汲取養料,尋找經典依據,人文主義通過恢復古希臘文化的形式,宣傳人文精神,而路德也從基督教的經典中尋找理論支持 
4、結果:宗教改革運動席卷了整個德國,各地的教會紛紛獨立,瑞士、英國等西歐國家也掀起了波瀾壯闊的宗教改革運動,相繼擺脫了羅馬教會的控制,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
5、評價:突破了傳統宗教的束縛,永久地結束了羅馬天主教會對于西歐的封建統治,是一次政治上的解放,又是一次思想解放,它為資產階級提供了革命的思想武器。
三、近代科學的誕生
1、時間:15、16世紀
2、知識就是力量(培根):指出只要認識自然,掌握自然的規律,就能夠征服自然,讓自然界為人類造福。
3、原因:(1)生產力提高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大量素材和研究手段,是自然科學發展的根本原因
    (2)新航路的開辟拓寬了人們的研究視野
    (3)文藝復興,人的認識和創造能力被確信
4、評價:為未來工業文明的昌盛奠定了第一塊,也是最重要的一塊基石,為科學的振興鋪平了道路。
     使自然界不再神秘莫測,人們逐漸找到了自然界跳動的脈搏,隨著科學的進一步發展,人類迎來了技術發明的高潮。
5、對于我們現代化建設的啟示:
科教興國 重視知識的作用 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環境保護)等
6、代表人物:
波蘭  哥白尼  日心說  科學革命的開端
意大利 布魯諾  宇宙是無限的 
英國  牛頓   萬有引力定律(物理學領域) 把科學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 
7、科學的作用:可以幫助人類認識自然,提示自然界的奧秘,從而以科學理發的態度看待世界。
四、理性之光(思想啟蒙運動)
1、時間:17、18世紀  國家:英法等
2、含義:激烈地批判專制主義和宗教愚昧,宣傳自由、平等和民主。
3、原因:科學的發展促進了人們對社會的思考。用理性之光驅散黑暗
4、代表人物:
  法國  伏爾泰  天賦人權,認為人生來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有追求自下而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這種權利是天賦的,不能被剝奪。(政治自由)
法國  盧梭   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主權思想。(在法國大革命中體現。《人權宣言》)
法國 孟德斯鳩  三權分立
事件 首先興起 主張 代表 斗爭對象
文藝復興 意大利等 以人為中心 文學三杰、藝術三杰 封建神權
宗教改革 德國等 信仰上人人平等 馬丁路德等
啟蒙運動 英法等 理性、天賦人權、人民主權 伏爾泰 盧梭等
自然科學 意大利等 知識就是力量 哥白尼 牛頓等
第三課 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一、“發現新大陸”(新航路的開辟)
1、原因:(條件)  最根本的原因: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商品經濟的發展
(1)對東方商品的需求,東方的絲綢、瓷器、寶石和香料等奢侈品輾轉運往歐洲,在歐洲人看來,東
方非常富裕
(2)在資本主義萌芽影響下,對貨幣需求量增加,“拜金狂“們希望在歐洲以外的地方能夠攫取黃金。《馬可波羅流氓》中關于東方遍地黃金的描述廣為流傳后,更激起了人們對東方的向往
(3)土耳其人阻斷了傳統的通商道路,需要開辟一條直接通往東方的新商路。
(4)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經能夠制造適合遠航的大船,親從意大利人那里學到了大量航海知識。葡萄牙國王擁有一批來自各國的船員。
(5)中國發明的指南針已經傳入歐洲,并在這個時候普遍應用于航海事業。地球儀、航海地圖、以及與航海有關的圖書為航海準備了技術條件。
(6)古希臘人托密的地圓說逐漸被人們接受。
(7)國王支持
(8)航海家具有探險精神,以及超人的意志和智慧。
2、人物與事件
時間 1487-1488 1492 1497――1498 1519――1522
人物 迪亞士 哥倫布 達伽瑪 麥哲倫
國別 葡萄牙 意大利 葡萄牙 葡萄牙
航線 西歐-好望角 西歐-美洲 西歐-好望角-印度 環球航行
支持者 葡萄牙 西班牙 葡萄牙 西班牙
其中:哥倫布到達美洲被歐洲人稱為“發現新大陸”
(1) 時間:1492年 
(2) 意義:人們深受鼓舞,(3) 越來越多的航海家加入海上探險的先烈,(4) 去開辟通往東方的新航路。
促成美國等“移民國家”的形成與發展,又使印第安文明遭到毀滅。
(5) 哥倫布發現美洲不(6) 是個人的功勞,(7) 新航路的開辟勢在必行,(8) 即使沒有哥倫布和西班牙的探索,(9) 也會有其他國家和別的航海家進行探險,(10) 并發現新大陸,(11) 哥倫布發現美洲,(12) 并不(13) 是偶然事件,而(14) 是當時的許多客觀條件所造成的,而(15) 哥倫布只是根據這些客觀條件第一個實現了這個偉大任務的先行人物。
3、作用:歐洲航海家的這些活動對人類歷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新航路的開辟加強了各個大陸之間的聯系,拓展了人們的眼界,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傳播與交融。
二、全球聯系的加強
三、黑人是怎樣來到美洲的
1、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或新航路開辟的評價)(如何評價哥倫布)
積極影響:
(1)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人口的遷移(歐洲人來到美洲)
(2)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物種的流動(玉米、馬鈴薯、番茄、花生(美洲)――亞歐)
(3)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國際貿易的擴大(荷蘭(17世紀最發達的商業國家之一)――海上馬車夫)
(4)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文明的交融
(5)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科技成果的傳播(佛郎機和鳥嘴銃)
消極影響:
(1)方便葡萄牙和西班牙等殖民國家對美洲、非洲、亞洲進行殖民擴張,野蠻地屠殺當地居民,掠奪土地和財富。(掠奪黃金等)造成了亞非拉國家的落后與貧窮。
(2)屠殺土著(印第安人、印第安文明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3)販賣黑奴,給非洲造成了慘重的損失(16世紀開始)
其它: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
   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稱為拉丁美洲,屬拉丁語系。
第四課 資產階級革命:新體制的創立
(英國、法國、美國的資產階級革命)
一、 議會對王權的勝利(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 時間:1640――1688年 世界近代史的開端
2、 條件:
(1)利用地處大西洋航路要沖的有利條件,積極進行海外貿易和殖民掠奪。
(2)圈地運動積累了巨額資本,使得資本主義迅速發展。
(3)隨著經濟的發展,資產階級力量日益壯大,要求掌握政治權力,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
3、過程:
(1)1640年,查理一世為籌集軍費,召開議會(導火線)
(2)1642年,查理一世宣布“討伐議會”挑起了內戰(標志)
(3)1649年,查理一世被押上了斷頭臺
(4)1688年,資產階級發動政變,采取不流血的方式推翻了復辟王朝
(5)1689年,通過《權利法案》――確立君主立憲制(由議會制約國王權力的政體;英國開創;日本、泰國、比利時、西班牙、瑞典、荷蘭、葡萄牙等國也先后采用了君主立憲制)
4、領導人物:克倫威爾
5、人民群眾(議會組織軍隊很多農民、手工業者參加議會軍隊作戰,大大增加了議會軍隊的戰斗力)
 說明杰出人物是歷史的推動者,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二、歷史上第一位總統的產生(美國資產階級革命、民族獨立戰爭)
1、時間:1773年――1781年
2、領導人:華盛頓
3、根本原因:英的殖民統治阻礙了北美殖民地經濟的發展,美利堅民族的形成及其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同英國對殖民地的經濟壓制和殖民壓迫統治相沖突。
4、過程:
(1)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導火線)
(東印度公司的茶葉便宜,為何北美人民要拒絕呢?)
 (2)1775年,來克星頓槍聲,揭開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序幕
 (3)1776年7月4日,通過了《獨立宣言》,標志著美利堅合眾國誕生(《獨立宣言》:是世界上第一次以綱領形式提出的資產階級的政治要求,宣言痛斥了英國國王對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們有自下而上,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轉讓的權利,同時宣告美利堅合眾正式誕生。)
 (4)1781年,獨立戰爭勝利
5、勝利原因:北美人民對獨立的渴求,戰爭本身所具有的反對殖民統治,爭取民族解放的正義性以及資產階級的推動。
6、1787年,美國制訂憲法,確定了共和政體,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根據孟德斯鳩“三權分立”學說,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美國創立;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埃及、印度尼西亞等國先后采用。)
7、美國國旗、版圖的變化說明:獨立后的美國走上了殖民擴張的道路。
三、忘我獻身的法國公民(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1、法國革命前的三級等級制度:國王擁有最高的權力“朕即國家”――路易十四
第一等級:教士
第二等級:貴族(第一二等級被稱為是特權等級)
第三等級:資產階級、工匠、城市貧民、農民
2、根本原因:封建專制統治阻礙法國資本主義發展
3、導火線:1789年,路易十六召開三級會議
4、巴黎人民的三次武裝起義:
 (1)1789年7月14日,攻克巴士底獄(標志、國慶紀念日),攻占巴士底獄、《人權宣言》
《人權宣言》:“主權在民”、是法國大革命期間巴黎人民武裝起義的成果之一,是大革命的綱領性文件,核心內容是闡明資產階級的人權要求和以法治國的主張。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與啟蒙運動的關系:伏爾泰認為人生下來就應該是自由和平等的,《人權宣言》宣布,在權利方面,人們生來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可以說,啟蒙運動為法國大革命作聊備一格姝思想準備,法國大革命是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的一次偉大實踐。
 (2)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舉行起義 廢除和君主制,建立共和制,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斷頭臺
(法國國歌誕生 《萊茵軍戰歌》――《馬賽曲》
 (3)1793年,巴黎人民第三次起義  羅伯斯庇爾掌權,實施革命政策――革命達到頂峰
5、意義:法國大革命結束了法國的封建專制統治,也沉重地打擊諆遙封建制度。法國大革命是總也給 ,但充分顯示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共和正體最終確立起來了,并延續至今。
 三次革命中都突出了人民群眾的力量,說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三次革命后都建立了先進的政治制度,這也是西方先進的原因之一
第五課 面臨挑戰的中國
一、 最后的盛世(經濟)
1、明朝、清朝的建立:1368年 朱元璋     1644年 皇太極
2、盛世的表現:
(1) 人口眾多:17世紀初,(2) 中國人口已近兩億;19世紀超過三億,(3) 占世界人口總數的三分之一
(4) 商品經濟發達:江南農民種桑養蠶,(5) 從事絲織業;松江一帶棉紡織業發達
(明清時“湖廣熟,天下足”)
(6) 手工業繁榮促進了商業的發達:徽商、晉商、工商業市鎮的出現(農村――城市)
(7) 對外貿易處于出超地位(葡萄牙王宮的“瓷室”,(8) 對中國茶葉的需求)
(9) 經濟的繁榮帶來了社會生活的變化:服(10) 務性行業、茶館、酒樓、戲院等
(11) 農業仍然是中國經濟的主體,(12) 男耕女織仍然是當時絕大多數中國農民基本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3、 西方經濟狀況:西方各國的工商業逐漸興趣,4、 手工工場逐漸取代手工作坊,5、 商人的地位不6、 提高,7、 思想領域,8、 從文藝復9、 興到宗教改革,10、 從近代科學的誕生到啟蒙運動的興起,11、 人們的思想發生了重要變化,12、 與此同13、 時,14、 西方殖民紛紛開始向海外拓展殖民地,15、 在上述變化的基礎上,16、 資產階級日益壯大,17、 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革命的爆發,18、 西方一些國家先后建立了資本主義共和制度。
19、 正確的消費觀念:
二、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民族關系)
1、明清民族政策:明修長城(今天看到的長城大多是明朝修建的),清修廟
 (明:以防為主,比較被劫的防御政策  清:積極主動,采取懷柔政策籠絡其他少數民族)
2、清民族政策:
(1) 在河北省承德市修建避暑山莊,(2) (是統治者避暑,(3) 圍獵的場所,(4) 更是他們實行“懷柔政策”、籠絡少數民族首領的場所,(5) 有濃厚的政治色彩。)接見土爾扈特部的回歸。
(6) 西藏:賜宗教領袖“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7) 后設駐藏大臣(18世紀前期),(8) 實行“金瓶掣簽制”,(9) (保證確定轉世靈童的公平性,(10) 防止一些地方分裂分子利用這個機會制造分裂。使西藏與中央政府的關系越來越密切(11) 。
(12) 西南:改土歸流,(13) 從中央派遣官員到西南少數民族地區,(14) 進行直接管理
(15) 清統治者對破壞國家統治的分裂勢力予以狠狠打擊(粉碎準噶爾貴族的分裂勢力;平定天山南路的回部貴族叛亂)
3、意義:這些措施維護了國家統一,促進了連續地區的經濟開發及與內地的文化疚,奠定了今天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疆域版圖。
4、清代疆域版圖基本與現在相似
5、雅克薩之戰(康熙、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確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的廣大地區為中國領土)
三、專制帝國
1、明清時期,中國的專制皇權高度加強,表現:
(1)明:朱元璋廢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
(2)明:設特務機構:東廠和西廠、錦衣衛(可以經過不正常的法律程序,肆意偵察、逮捕、審訊臣民)
(3)清:設軍機處(雍正)
(4)清:興文字獄(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等)
(5)明清:八股取士(禁錮人心,科舉制成為鉗制人們思想的工具)
(6)明清:修建貞節牌坊
(7)明清:禁止世俗生活
2、西方的君主專制與中國的專制皇權有什么相同之處,各自的發展軌道如何:
 王權至上,由統治者牢牢掌握著國家政權,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和加強對臣民的監控。西方君主專
制導致了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許多國家先后建立了資本主義共和制度,中國依然維持著皇帝專
制的國家體制,在西方國家變革的歷史大潮中,逐漸趨于落后。
3、反對專制皇權的思想家:黃宗羲(批判君權神授、“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四、來自海上的挑戰
1、鄭和七下西洋 (今年是鄭和下西洋601周年)
(1)時間:1405――1433 明成祖 鄭和
(2)目的:不是發展海外貿易,而是為了宣揚國威
(3)意義:成為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比歐洲人開辟新航路早半個多世紀,船隊的規模也大得多,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助于中國人對世界的了解。
(4)結果:遭到官員們的反對,被禁止。
2、天主教傳入:
(1)明:意大利 利瑪竇 (學習漢語,熟悉儒家經典,帶來了新的科學知識和機械制品,翻譯了《幾何原本》介紹歐洲流行的數學理論,繪制世界地圖)
(2)清:德國 修改中國歷法,醫學
    意大利 郎士寧 宮廷畫家,參與了圓明園西洋風格建筑的設計(康熙帝)
(3) 帶來了西方文明,(4) 也預示著西方的商船和炮艇即將接踵而(5) 來。
3、葡萄牙人侵占澳門:
 (1)時間:1553年
 (2)澳門媽祖廟:包含著一種中華民族熱愛和平,助人為樂的信念,由此形成的媽祖精神將全世界華人緊緊地聯系到一起,有助于祖國的統一。
4、荷蘭人侵占臺灣:
 (1)時間:17世紀初
 (2)臺灣歷史:230年,吳王孫權派遣衛溫將軍、諸葛亮率領1萬名官兵“浮海求夷洲”
        607、608年,隋將軍朱寬橫渡臺灣海峽,到達流求
        610年,隋煬帝
        1335年,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臺灣
        1661年,鄭成功收復臺灣
說明: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鄭成功收復臺灣
  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都反對外來民族壓迫,都有用反抗的手段解除這種壓迫的光榮傳統
20、 清閉關自守政策:
(1) 原因:西方國家的侵略,(2) 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的領土受到外國的侵略,(3) 又害怕沿海人民同(4) 外國人頻繁的交流會引起統治的不(5) 穩
(6) 政策:反四個通商口岸減少為廣州一處
(7) 統治者以“天朝上國”自居(馬戛爾尼訪華)
   明清中國專制皇權不斷加強,而西方國家則先后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資本主義共和制,中國的思想控制十分嚴密,統治者大興文字獄,加強思想控制,西方國家則在手工工場產生和工商業發展的基礎上,誕生了新的階級,從而引起思想文化領域的變化,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近代科學的誕生,啟蒙運動都是這一時期出現的,中國閉關自守,西方不斷向海外探索,開拓海外的殖民地。19世紀以后,中國這個古老的文明國度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可見,堅持改革開放,學習先進,與時俱進,抓住機遇,置身于世界的大潮,才能立于世界之林。    
綜合探究五 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
1、比較:
規模 目的 手段 部分結果
鄭和下西洋 航空母艦 宣傳國威,厚往薄來 和平親善 造福亞非,促進亞非人民的往來
哥倫布航海 小漁船 東方金夢 殖民擴張 禍殃美洲,對印第安人進行殖民統治,實行種族滅絕但哥倫布航海加速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加強了世界各地區民族的聯系,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2、繼承和弘揚鄭和精神
愛國獻身精神、科學創新精神、睦鄰友好精神,為國家的繁榮富強、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3、鄭和為何沒有發現新大陸
 偉大的鄭和航海顯示了中國有強大的遠航能力,但由于在動因,大地觀,地圖等方面,明初中國遠遠不具備西歐人完成地理大發現那些得天獨厚的條件。所以中國未能進行地理大發現,地理大發現最根本的條件還是經濟動因,如果明初中國資本主義有迅速的發展,從而產生強大持續的經濟動因,那么封鎖的海洋政策,皇帝的主觀意志(行為),狹隘的大地觀以及傳統地圖的缺陷等不利條件都會改變,并按經濟要求而順向發展的,那么中國人也會完成地理大發現的。                                                                                                                                                                                                                                                                                                                                                                                                                                                                                                                                                                                                                                                                                                                                                                                                                                                                                                                                                                                                      
第六單元 席卷全球的工業文明浪潮
第一課 改變世界的工業文明――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
1、 工業革命的興起(第一次工業革命、產業革命)
1、 時間: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葉
2、 開始行業:棉紡織業  開始國家:英國
3、 特征: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
4、 條件:(工業革命為什么首先在英國出現)
(1)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市場的拓展,擴大了商品生產的需要,特別是紡織品的生產(棉紡織業是英國的新興工業部門,受束縛小,迫切需要革新技術,另一方面當時棉紡織品的市場需求量大,而政府又禁止從國外輸入,這就促使不少英國人努力從事棉紡織業的技術革新,從而有了許多新的發明創造。)――市場條件
(2)英國較早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掃除了束縛生產發展的障礙――前提條件
(3)英國較早通過海外殖民掠奪(圈地運動、海外掠奪、販賣黑奴),積累起了進一步發展生產的資本――資本條件、勞動力條件、原料條件
5、代表人物及發明
(1)1782年,瓦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臺具有真正實用價值的蒸汽機。
恩格斯稱:蒸汽機是第一個真正性的國際發明 
蒸汽機是瓦特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生產實踐而改良的
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是與手工工場的發展,工廠的興起、生產技術的進步及社會需求等緊密聯系的
瓦特發明的蒸汽機,用煤和木柴做燃料,效率高,不受季節和地理位置限制,作為工業生產的動力機器,逐步在紡織、冶鐵、采煤等領域推廣開來。
(2)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人力、紗細而易斷,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
(3)克隆普頓發明騾機(水力、紗細而結實)
(4)1814年,史蒂芬孫發明了蒸汽機車(交通行業從馬車時代――鐵路時代)
 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把熱轉化為機械運動,這是人類認識和利用自然力的巨大進步。
6、工業革命的影響:
 (1)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它帶來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第一次飛躍
 (2)充分顯示了民封建制度相比所具有的做起性
(3)使英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惟一的工業國
(4)既是生產技術的革新,由于大機器工業的建立,資本主義創造了自己的物質技術基礎。又是社會關系的變革,社會形成了兩大對立的階級: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
(5)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觀念
(6)開始城市化的過程
7、19世紀初工業革命從英國擴展到美國、法國等
2、 科學的世紀――19世紀
1、 表現:
(1)鼓勵科學研究――拿破侖
(2)大學已成為科學研究重地(德國政府將柏林科學院并入柏林大學)
(3)大學增設了自然科學方面的課程,一些專門培養理工科人才的大學(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4)形成了專門從事科學研究的科學家群體(科學學會)
(5)科學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推動實踐(19世紀中期,科學家們完善了通過燃燒煤氣、汽油和柴油等產生的熱轉化為機械動力的理論,為內燃機的發明奠定了基礎。
2、《物種起源》――達爾文 生物進化學說
 “一切生物都經歷了由低級向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發展過程。”
3、 工業革命的新階段――電氣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
1、 時間:19世紀70年代起――20世紀初
2、 興起國家:德國、美國
3、 特點:電力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4、 代表人物及重要發明:
時間 姓名 國家 發明 意義
1831年 法拉第 英國 磁鐵產生電的實驗
1866年 西門子 德國 發電機
1870年 格拉姆 比利時 電動機 功效高,污染小,應用范圍大,使用便利,在工業生產中逐步推廣開來
1879年 愛迪生 美國 電燈 電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日益重要
1882年 電力鐵路
1882年 愛迪生 美國 小型發電廠 遠距離的輸電網絡建立起來
卡爾 本茨 美國 汽車
萊特兄弟 美國 飛機
貝爾 德國 電話
5、 電能與蒸汽能比較有哪些優點?電力的廣泛應用帶來什么影響?
電能傳遞速度快,傳輸損失小,能遠距離輸送;電站可建在水源、燃料、交通各方面條件適合的地方,便于集中生產、集中管理;電能無污染。
發電機、電話、電燈這三大發明,照亮了人類實現電氣化的道路。電力工業的發展,促進了蒸汽機和內燃機的改進。內燃機的廣泛應用,為制造汽車和飛機解決了發動機裝置問題,引起一次交通運輸工具的革命。
6、 科學理論與技術發明有什么關系?
科學是人們認識自然界的一種活動,它的成果是科學理論的發現;而技術則是人們改造世界的一種實踐活動,它的成果是新產品或新工藝的發明。科學理論常常可以轉化為技術原理,從而啟發新的技術發明。科學理論促進技術發展,技術發明又為科學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科學技術的進步,科學理論的發現與技術發明的關系越來越密切。
7、 兩次工業革命的比較:
工業革命的早期階段 工業革命的新階段
主要技術發明成果和發明人 珍妮紡紗機、水力紡紗機、蒸汽機(瓦特)、蒸汽機車(史蒂芬孫) 電動機(格拉姆)、電燈(愛迪生)、汽車、飛機(萊持兄弟)、電話(貝爾)
工業發展依靠國家 英國 美國 德國
主要工業門類 紡織業、機械制造業、冶金業、采礦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 電力工業、鋼鐵工業、化學工業、石油工業、汽車工業
工業革命新階段的特點:
(1) 具有堅實的科學理論基礎
(2) 工業革命的新階段幾乎同(3) 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4) 新的技術和發明走出了一國的范圍,(5) 其規模更加廣泛,(6) 發展也比較迅速
(7) 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標(8) 志,(9) 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4、 人在工廠
1、1771年 英國出現第一家紡紗工廠
2、工廠與手工工場的比較
工廠 手工工場
生產規模 大 小
生產技術 采用大機器生產,勞動效率提高 以手工勞動為主
生產方法 逐步創造了標準化和流水線生產方式(亨利福特)(美國) 有簡單的分工合作
管理制度 有嚴格的勞動紀律,遠離農村,集中生活 比較自由,受農時影響大
第二課 整體世界的最終形成(20世紀初)
一、地球變小了
1、世界聯系加強的必要條件:鐵路、遠洋巨輪、電話、電報等新式的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的出現。
2、表現:
領域 表現
經濟 巨輪基本形成了統一市場,各國商品在巨大的市場中流動
交通 海、陸、空國際交通線的劇增與繁忙,交通本世紀城市的發展
人口 人口流動加速,移民、旅游、商務、考察、探險等
文化 先進思想、科學技術、生活方式在世界廣泛傳播
體育 世界性的活動,奧運會(1896年 雅典 顧拜旦)、世界杯
娛樂 流行音樂、影視大片、各種電影節
服飾 巨輪流行服飾和品牌的全球化等 國際時裝表演等
飲食 巨輪各國代表性美食趨于日常化、平民化等。美食節等
3、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的開鑿
使巨輪遠洋航運更為便捷暢通,使人類的地域聯系不僅局限于本土,而且擴展到全世界,人們之間的聯系也隨之愈加密切。
二、文明與野蠻相交織
1、19世紀末,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進入了帝國主義國家,它們控制和奴役著巨輪上絕大部分土地和人口。
 整體世界的最終形成是建立在帝國主義瓜分世界的基礎上的,殖民地為帝國主義國家提供了廣闊的商品市場,廉價的原材料,勞動力,帝國主義通過對殖民地的掠奪變得更加強大。
2、文明與野蠻相交織:
 工業文明的傳播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亞非拉國家的進步,但野蠻的殖民掠奪又破壞了這些國家的社會經濟,民族危機日趨嚴重,面臨嚴峻的挑戰。
(1)印度
三、挑戰與回應
1、原因:面對西方工業文明和殖民掠奪,亞非拉國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出現了嚴重的民族危機
2、代表國家
(1)海地:18世紀末 法國  黑奴起義 成為拉丁美洲第一個獨立國家
堅持武裝斗爭,不怕犧牲,浴血奮戰到底,最后擺脫殖民統治,獲得國家獨立
(2)日本:19世紀末 美國  明漢維新 成為亞洲第一個走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
推翻腐敗的幕府統治,主動向西方學習,順應工業文明的大潮,進行全方位改革,使自己富強起來,從而擺脫民族危機。
3、明治維新:
(1)內容:積極倡導向西方學習;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和設備;舉辦工業企業;仿效西方建立起學校教育體系;在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要求國民向西方學習,采取“改歷、易服、剪發”等
(2)作用:日本逐漸改變了落后的面貌,成為亞洲第一個走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
(3)啟示:主動學習先進;科教興國;思想解放等
第三課 匯入工業文明大潮的中國
1、 屈辱的歲月
1、 目的:為了打開中國市場,2、 獲取高額利潤,3、 以武力來保護骯臟的鴉片貿易。
4、 時間:1840年至1842年8月   發動國家:英國
5、 戰爭前的形勢:
(1)西方主要國家進入工業時代
(2)清朝政府仍在“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閉關自守。
(3)中國在對外貿易中一起處于“出超”地位
(4)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然占統治地位
(5)西方國家為改變中國“出超”地位,向中國輸入鴉片,中國人民禁煙運動興起
6、 鴉片輸入的危害:
(1)大大損害了中國人的身體
(2)軍隊戰斗力大大降低
(3)使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財政負擔沉重
(4)精神委靡
5、林則徐虎門硝煙:――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1)時間:1839年
(2)人物:林則徐
(3)地點:廣州虎門海灘
(4)意義:打擊了英國鴉片販子的利益;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氣焰;表明了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堅強決心。
6、戰爭結果:戰敗投降,簽訂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的喪權辱國的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7、中英《南京條約》
(1)時間:1842年8月 地點:南京
(2)內容及危害:
把香港島割給英國――領土主權破壞
賠款2100萬銀元――使財政更加困難,加重了人民的負擔
開放廣州、上海、廈門、寧波、福州等五處為通商口岸――領土主權破壞
英國進出口貨物就繳納的關稅生產率必須和英國協商――關稅主權破壞
(3)《南京條約》附件:
領事裁判權(會審公廨)和片面最惠國待遇、中國人可以在通商口岸造屋、永久居住的權利――司法主權、居住權破壞
8、 影響:中國開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9、 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0、 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11、 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2、 中國的社會性質:從封建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中國的主要矛盾:從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
10、甲午中日戰爭:
(1)時間:1894年――1895年
(2)發動者:日本
(3)結果:戰敗投降,簽訂《馬關條約》
11、《馬關條約》
(1)時間:1895年
(2)簽訂者:中:李鴻章 日:伊藤博文
(3)內容:遼東半島、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割給日本;賠償日本白銀兩億兩;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外國資本主義向華輸出資本的開始,使中國的民族工業無從發展。
(4)影響: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
12、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1)列強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
(2)美國“門戶開放”政策
13、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時間:1900年――1901年 
(2)發動國:英、美、俄、日、德、法、意、奧八國
(3)結果:戰敗投降,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14、《辛丑條約》
(1)時間:1901年
(2)內容: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對列強的活動(清政府成為洋人的朝廷,清政府成為洋人統治中國的工具);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列強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鐵路沿線要地;在北京劃定使館吤,允許各國派兵保護,不許中國人居住。
(3)影響:使中國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淵。
二、悲壯的抗爭
1、中國軍民的英勇抵抗:
(1)鴉片戰爭:
 定海:葛云飛 王錫朋 鄭國鴻率領守軍與敵血戰數晝夜,最后壯烈犧牲
 吳淞:陳化成年近七旬,激勵將士堅守炮臺,打死打傷大批英軍,擊傷英艦多艘。身負七處重傷,噴血而亡。
 虎門:關天培奮勇抵抗
(2)甲午戰爭:
黃海海戰中,北洋艦隊奮勇作戰,鄧世昌與艦上官兵二百多人壯烈犧牲。
丁汝昌自殺殉國
 徐驤領導的義軍,英勇抗擊了日軍,他在臨終前高呼:“大丈夫為國捐軀,死而無憾”。
2、太平天國運動
(1)背景:外國列強的入侵,使中國的社會危機日益加深
(2)領導人:洪秀全
(3)金田起義:1851年,廣西桂平金田村起義,建號太平天國
(4)失敗原因: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鎮壓 農民階級的局限性
(5)性質:一場轟轟烈烈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革命運動
(6)意義:堅持斗爭14年,勢力涉及18個省,席卷了大半個中國,建立了與清朝封建統治相對峙的政權,是中國2000多年農民戰爭發展的最高峰。太平天國運動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革命運動,它沉重地打擊了封建統治階級和外國侵略者,在近代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7)教訓:農民階級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不能解救中國
2、 師夷長技以制夷
1、 戰爭失敗的原因:
清朝自大無知,仍沉浸在古代的輝煌中;清政府腐敗無能;國家經濟實力貧弱;資本主義國家制度先進,國力強盛,科技發達。
2、 興起:――開明的知識分子
林則徐――被譽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主張學習西方的長處,以抵抗西方的侵略
3、 洋務運動:
(1)時間:19世紀60年代――90年代
(2)代表人物:奕訢、李鴻章――地主階級洋務派
(3)內容:
A、以“自強”為口號,創辦新式軍事工業,訓練新式軍隊。―――第一階段
1888年,李鴻章創建了一支新式海軍――北洋海軍
甲午海戰中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
B、以“求富”為口號,創辦各種新式民用企業―――第二階段
1872年,輪船招商局是洋務派創辦的最大的民用企業,也是中國近代第一家新式航運企業
C、興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培養洋務人才
1862年在北京設立的同文館,是中國最早的新式學堂
1861年,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各總理衙門,是中國近代最早的正式外交機構。
(4)口號:自強求富
(5)指導思想:師夷長技以制夷  
(6)評價:洋務運動持續了30多年,并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它引進了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先進的科學技術主,培養了一批中國的科技人才,吸引了一部分私人資本投身近代民用工業,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同時對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 從維新到革命
1、 背景:《馬關條約》簽訂,2、 康有為等要求拒和、遷都、變法等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也壯大起來,開始登上政治舞臺
3、 公車上書
(1)時間:1895年
(2)人物:康有為
(3)意義:拉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3、戊戌變法(百日維新)
(1)時間: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2)人物: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為變法而犧牲的第一人)――資產階級維新派
(3)支持者:光緒
(4)內容:
政治:
經濟:
軍事:
文化教育:京師大學堂――新式學堂(北京大學)
政治上學習西方,實行君主立憲
(5)結果:慈禧為代表的頑固派發動政變,失敗
(6)失敗原因:把維新變法的希望寄托在清朝皇帝向上,主張采用合法的自上而下的改良手段,不愿意發動廣大人民群眾;頑固派的反擊 
(7)性質:維新變法運動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
(8)意義:沖擊了封建羅網,顯示了中華民族新的覺醒。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奮起救亡圖存,提倡學習西方,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這些行動是愛國的、進步的。
(9)啟示: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是行不能的,只有進行革命,才能推翻清朝統治。 
4、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傳播:《革命軍》鄒容
5、中國同盟會:
(1)時間:1905年
(2)創立人:孫中山
(3)革命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
(4)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5)性質:是中國每一個統一的全國性資產階級革命正常,它的成立極大地推動了全國革命形勢的發展。
6、武昌起義――辛亥革命
(1)時間:1911年10月
(2)結果: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第一個共和制政府(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頒布了中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3)性質:一場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4)意義: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中國近代歷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是20世紀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經歷的第一次歷史性的巨大變化。――成功的表現
(5)失敗的表現:沒有完成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任務,沒有使中國獲得獨立和富強,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和人民悲慘遭遇沒有改變。
(6)失敗的原因: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和妥協,沒有廣泛發動人民群眾。
(7)啟示(教訓):中國要振興,走資本主義道路行不通,這是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基本國情所決定的。
7、1912年4月,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中國歷史進入了北洋政府統治時期。
8、資產階級維新派和革命派的不同點:
維新派:提倡西學,興民權,希望通過變法,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實行君主立憲制,采用自上而下的改良運動來實現,寄希望于封建統治者
革命派:推翻清朝,爭取國家獨立,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改變封建土地所有制,通過資產階級革命運動來實現,采取暴力手段。
第四課 工業時代的社會變遷
1、 工業化和城市化
1、 三大產業:第一產業:農業、手工業;第二產業:工業;第三產業:商業、交通運輸業、銀行業、服2、 務業等
3、 工業化:工業占據社會生產主要地位
4、 城市化:隨著工業的發展,5、 城市人口在全國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6、 斷上升,7、 城市的生活方式取代了原來農村的生活方式,8、 城市成為工業文明的中心和象征。
9、 工業化和城市化在帶來文明的好處:勞動生產率提高,10、 產品更加豐富,11、 人民生活逐漸提高,12、 人類文明更加豐富,13、 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14、 人類文明不15、 斷進步。
弊病:發展沒有規劃,交通擁擠、環境污染嚴重等“城市病”
2、 現代文明生活的源頭:
――奠定了現代生活的基礎
1、 飲食習慣 2、平均壽命 3、生活質量:1851年,2、 第一次展出洗衣機 4、婦女地位:美國 1909年 5、整體文化水平得到提高 6、報紙、雜志等大眾傳媒發展,3、 注重趣味性――英國《每日郵報》 7、服4、 飾簡樸實用
3、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1、 工業革命就像一把雙刃劍,2、 它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財富,3、 也給社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兩極分化。
4、 工業革命后,5、 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在為西方社會的兩個主要的階級。
6、 工人運動從追求經濟權利――政治權利
7、 19世紀30年代到40年代,8、 歐洲的幾大工人運動:
(1)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2)英國憲章運動
(3)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
5、空想社會主義:
(1)代表人物:(法)圣西門、傅立葉、(英)歐文――新和諧公社
(2)特點: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罪惡,設想了沒有剝削的理想社會,但對資本家的剝削本質沒有清醒的認識,不能指明實現這些理想的正確道路,把理想社會的實現,寄托于個別統治者和開明富豪的支持。
6、科學社會主義:
(1)創立的條件: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研究并吸收包括空想社會主義在內的人類優秀文化成果,考察了當時工作的情況,親自參加工人階級的斗爭,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
(2)標志: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共產主義的創立
(3)意義:《共產黨宣言》號召工人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綱領性文件,它的問世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工人階級的革命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社會主義的號角,成為工業時代的最強音。
7、巴黎公社:
(1)時間:1871年3月
(2)人物:巴黎人民
(3)意義;是無產階級建立自己政權的一次偉大嘗試,它的實踐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理論
           第七單元 走向現代世界
第一課 全球性的震蕩
一.規模空前的戰爭浩劫: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
帝國主義國家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年)
法西斯侵略與反法西斯的正義戰爭
1.第一次世界大戰:
①原因:帝國主義國家政治與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②參戰雙方:以德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同盟國和以英、法、俄為首的協約國,以同盟國的失敗宣告結束。
③戰役:凡爾登戰役 (凡爾登絞肉機)
④特點:飛機、坦克等大量新式武器首次被應用于戰爭,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它警示后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們應把科技用于造福人類上,用于推動社會的發展上。
⑤性質:帝國主義國家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戰爭
⑥災難:戰爭歷時四年,參戰國有30個左右,卷入人口達15億,死亡3000萬人。
2.第二次世界大戰:
①發動者:德意日法西斯集團
②性質:是一場法西斯侵略與反法西斯戰爭,是正義與邪惡的戰斗。
③轉折點:斯大林格勒戰役,1942年。
④結果:1945年,意、德、日相繼投降,正義最終戰勝了邪惡。
⑤災難:戰爭歷時六年之久,先后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人口卷入了戰爭。死亡達6000萬。
⑥聯合國的成立:1945年10月24日,在美、英、蘇、中等國的共同努力下,成立了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國際組織。
二、令人談虎色變的經濟危機(1929—1933年)—“生產過剩”的危機—— 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1.表現:這場經濟危機從1929年的美國開始。工廠倒閉、銀行破產,工人失業,這種情況迅速蔓延到全世界。到1933年,資本主義各國的工業生產倒退了20年,工業生產下降了40%。
2.特點:波及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破壞性強
3.本質:是“生產過剩”的危機。所謂“生產過剩”,不是指生產出來的商品真的吃不盡,用不完,而是因為消費者沒有那么高的購買能力,使的這些商品銷售不出去而顯得“過剩”。
4.為擺脫危機,各國走上了不同道路。
德、意、日法西斯利用人們的不滿,取得了政權,建立了法西斯專政,成為發動戰爭的策源地。
5.課本中的母女對話反映了經濟危機期間一個非常矛盾的現象:一方面是工人失業,沒有錢買煤生火取暖;另一方面卻是大量的煤推積如山,造成浪費。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經濟危機的本質是生產的相對“過剩”。
第二課 開辟新的發展道路
一、理想變為現實的十月革命(偉大的俄國十月革命)
(1)背景:①革命前的俄國處在沙皇統治下,是個落后的資本主義國家
②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人民蒙受了巨大的災難。各種社會矛盾空前激化。
(2)過程:
(一)二月革命:1917年3月彼得格勒武裝起義。
①結果:推翻沙皇專制統治,成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但臨時政府沒有滿足工人和農民的愿望。
②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彼得格勒武裝起義
①結果: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成立了代表了工人、農民的蘇維埃政府。
②性質:社會主義革命
③列寧和布爾什維黨為什么能得到人民的擁護?
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用社會主義的方式改造俄國。他們代表了俄國廣大人民的切身利益,追求的目標是為了滿足工人和農民的愿望,因此得到了人民的擁護。
④新生的蘇維埃政府采取了哪些施政措施?
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頒布了《土地法令》,把土地分配給農民,把銀行和大企業收歸國有,由工人監督企業生產;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成立。
⑤十月革命為什么能取得勝利?
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指導;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采取了正確的方針政策(指出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過渡到社會主義革命);俄國工人階級力量比較集中。
⑥十月革命的意義:
不僅改變了俄國歷史的發展方向,用社會主義方式改造俄國的道路,對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二、“西亞病夫”的崛起——土耳其的革命和改革
1.“西亞病夫”是指哪個國家?——土耳其
2.為什么被稱為“西亞病夫”?
土耳其統治下的奧斯曼帝國曾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封建帝國,自認為自己的文明最優越,輕視工業和貿易。20世紀初,遠遠落后于西方列強,淪為“半殖民地”,被稱為“西亞病夫”
3.“西亞病夫”的崛起是指什么?
①土耳其的革命:20世紀初,參加一戰失敗,成為戰勝國瓜分的對象。為挽救民族危機,在凱末爾領導下,成立了新的政府,發表了“土耳其獨立宣言”的國民公約,與侵略軍展開了武裝斗爭。1922年,終于趕走了外國侵略軍,贏得了國家的獨立和自由。
②土耳其改革:凱末爾認為,要使土耳其富強起來,必須向西方學習,進行冊地的改革。他采取了各種措施,破除了落后的習俗,提高民族文化水平,推動了工業的發展。凱末爾領導的革命和改革,使土耳其迎來了歷史發展的新階段。
三、改革弊端的羅斯福新政——美國的羅斯福新政
①目的:為了盡快擺脫經濟危機的困境,實行經濟復興。
②特點:全面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在金融、工業、農業和社會福利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③內容:①政府規定了企業必須遵守的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標準,承認工人有權和雇主集體談判。(作用:減輕了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局部改變了生產關系,改善了勞動人民的狀況,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經濟危機,緩和了階級矛盾。它也是政府對雇員集體議價的支持。②政府以提供工作機會代替賑濟的方法,有國家承建許多公共工程,招募大量失業者。
③建立社會保障制度,使退休工人可以得到養老金,失業者得到保險金,子女年幼的母親、殘疾人補助。
④意義:羅斯福改革的精神,鼓舞了美國人民。隨著新政的實施,美國逐漸從噩夢般的經濟危機中走出來,新政中采取的措施,后被許多資本主義國家所借鑒。
思考題:1、羅斯福新政中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借鑒?
建立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重視農業,關注“三農”問題;注重保護和發展民族工業;再就業工程。
2、20世紀,人類在開辟新的發展道路方面,各國呈現出不同的選擇,請根據所學內容說出三個事例?
俄國十月革命、土耳其凱末爾改革、美國羅斯福新政
第三課 民族復興的新道路
一、中華民族的覺醒
(一)新文化運動:
(1)背景:辛亥革命以后,多數中國人的精神面貌沒有根本改變,封建統治思想還根深蒂固。 西方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觀念,已深深影響了一批進步的中國知識分子,特別受到青年學生的歡迎。
(2)標志:1915年,陳獨秀創辦《新青年》,舉起“科學”“民主”的大旗,號召青年爭取自由平等,以科學的方法認識新事物。
(3)代表人物及貢獻:
陳獨秀創辦《新青年》 胡適提出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還試做白話詩
魯迅 《狂人日記》 李大釗
(4)內容:①提倡民主和科學②全力批判儒家學說,打倒“孔家店”
③提倡白話文
(5)意義:喚醒民眾,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促進了中國人們的覺醒。經過新文化運動的思想啟蒙,極大地破除了封建主義思想的束縛,形成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促使人們追求救國救民的真理,為先進知識分子接受十月革命的影響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二)五四運動:
①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②過程: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3000多名學生在天安門廣場集會——舉行示威游行——火燒趙家樓——北洋政府鎮壓。——激起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上海工人罷工,商人罷市,各地人們紛紛響應。
③初步勝利:北洋政府最終釋放被捕學生;罷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職務;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
性質: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④意義:五四運動是中國革命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中國工人階級從此登上了政治舞臺,拉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因為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
⑤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密不可分,都為中華民族的覺醒作出了重大貢獻。新文化運動以五四運動為界分為前期和后期。前期以民主和科學為口號,后期以傳播馬克思主義為主要內容。
二、歷史性的轉折:
1、十月革命對中國的影響:
①先進知識分子學習和接受馬克思主義
②向俄國學習,走革命的道路,建立社會主義制度。
2.黨成立的條件:
階級基礎: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和工人運動的發展。
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
組織基礎: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第一個 陳獨秀 上海)
3.黨的成立: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 上海 ———浙江嘉興南湖
內容: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黨的奮斗目標是在中國實現共產主義,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確定黨的重點工作是開展工人運動。
(2)中共二大: 上海
內容:①最終奮斗目標:在中國實現共產主義
②近期奮斗目標:對內打倒軍閥,對外推翻帝國主義壓迫,實現民族獨立,把中國統一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③ 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④要組成民主的聯合戰線。
意義: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共產黨,中國走上了新民主革命到社會主義的道路,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游有了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走上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的道路。)
三、從北伐戰爭到紅色根據地的建立
1、第一次國共合作:
(1)過程: 中共三大:1924年,廣州 確定了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合作。
國民黨一大:1924年,廣州 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同共產黨合作,共同領導國民革命運動。
(2)成果:創辦黃埔軍校,培養了大批軍事骨干
北伐的勝利進軍。
2.北伐:
①目的:1926年,為打倒列強,消滅軍閥,實現全國統一,國民革命軍從廣東出師北伐。
②迅猛發展:共產黨人的勇猛作戰,葉挺第四軍獨立團贏得“鐵軍”稱號
③勝利發展的意義:極大鼓舞了工農大眾,推動了國民革命,沉重打擊了國內軍閥,也有力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勢力,收回了漢口、九江的英租界。
④結果:由于蔣介石背叛革命,北伐失敗。
3.中國共產黨探索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
(1)南昌起義:1927年8月1日 南昌
領導人:周恩來、賀龍、葉挺、劉伯承、朱德
意義:①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第一槍
②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③8月1日被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2)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927年9月,毛澤東在江西、湖南交界的井岡山創建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一條從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其中中央革命根據地是最大、最鞏固的。
(這些革命根據地都分布在各省的交界處,那里敵人力量薄弱,革命基礎較好;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這些地區農特產比較豐富,便于籌集糧食,所以有利于革命隊伍的存在與發展)。
4.長征:1934——1935年,由于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中央紅軍主力長征,最終取得勝利,建立了新的根據地。
5.遵義會議:1935年初 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
影響:從此,紅軍開始逐步改變被動局面,最終擺脫了敵人的追擊。
意義:遵義會議挽救了黨和紅軍,成為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第四課 悄然轉變中的社會生活
同所有經歷過工業文明洗禮的地方一樣,跨入20世紀的中國也不只是戰爭和饑荒。同傳統社會相比,悄然不覺中,中國人的社會生活和思想觀念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
一.生活中的變化:
表現: ①物質生活的變化:19世紀70年代以后,在中國出現了新的交通和通訊工具。
②新的文化生活方式進入中國,看電影、讀報紙受到人們喜愛。
③社會習俗的改變:男子剪辮,女子纏足越來越少。
二.頭腦中的變化:
①科學思想漸入人心。廢除科舉制度,建立一套近現代教育制度。
(近代哪些重大事件促進了科學思想的傳入?如洋務運動、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運動)
②自由、平等等民主觀念的接受。不再稱呼“老爺”、“大人”,改用“先生”和“女士”
爭取婚姻自由。
③婦女地位的提高 原因:受民主觀念的影響
表現:夫妻雙方男女平等
婦女走出家庭,走入社會,在教育、新聞、工商、政治等許多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思考:我國古代有那么多世界領先的發明,為什么近代的許多發明都是從西方傳進來的?
社會制度的壓抑;教育模式的禁錮;經濟發展的束縛;傳統社會的農業文明不能給以科技為基礎的發明創造良好的土壤。
第五課 萬眾一心的抗日戰爭
一:“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1.日本侵華的原因與過程:
原因:20世紀30年代,日本卷入了嚴重的世界經濟危機。為了擺脫經濟危機,緩和國內矛盾,日本統治集團發動了對外戰爭,把侵略矛頭指向了中國。
過程:
(1)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駐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炸毀了沈陽附近柳條湖附近的一段路軌,反誣是中國軍隊破壞,向中國東北軍發動進攻。這就是九一八事變。
后果:由于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東北三省全部淪陷。
(2)七七事變:(又稱宛平城事變)1937年7月7日,日軍在盧溝橋附近演習,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進入宛平城內搜查,遭到拒絕后,日軍立即向宛平城和宛平城發動進攻,這就是七七事變。后果:日本向中國發動全面侵略戰爭。
這兩次事變的共同點是:蓄謀已久;尋找借口,嫁禍于人,這是帝國主義發動戰爭慣用的伎倆。
2.日軍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13日,日軍占領南京,進行了長達六個星期的大屠殺,死亡人數至少達30萬。
(2)731部隊:日軍為了進行細菌戰,竟用中國人的身體代替動物做實驗,731部隊就是一支滅絕人性的部隊。
(3)轟炸城市:日軍對重慶、蘭州、昆明等我國后方城市進行轟炸和封鎖,制造了六、五重慶隧道大慘案。
(4)對占領的抗日根據地實行野蠻的“三光”政策。在河北制造“潘家峪慘案”。
二、全民族的抗戰
1、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的政策 對內堅持“剿共”
對外一再退讓,實行“不抵抗政策”
后果: ①不到半年,東北三省全部淪陷
②助長了侵華日軍的囂張氣焰,到1941年底,日軍侵占了中國的大片 ,其中包括上海、南京、武漢、廣州、南昌等重要城市。
2.全國各階層人民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1)學生:一二.九運動:1935年12月9日,北平學生舉行了反日救國示威游行,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
(2)東北人民:組成東北抗日義勇軍,自發起來抗日。
(3)國民黨愛國官兵:發動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諫”,扣押蔣介石,要求他停止內戰,聯共抗日,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中國共產黨從中華民族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意義: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國共之間已經進行了十年的內戰基本結束,以國共兩當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為什么說西安事變是扭轉時局的關鍵?張學良、楊虎城是千古功臣?
西安事變順應了抗日形勢的發展,符合全國人民的愿望,成為國民黨轉向抗日的關鍵,使國共兩黨由分裂對抗走向合作抗日,也使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張、楊二人作為西安事變的主角,在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頭,置個人利益于不顧,以民族大業為重,體現了他們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所以說他們是千古功臣。)
3.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形成: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后,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
4.全民族抗戰:
①中國軍民頑強作戰,給日本侵略者一次次沉重打擊
②共產黨領導敵后軍民開展游擊戰爭,成為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
③海外華僑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大力支持
④人民戰爭的巨大力量
5.抗日戰爭(1937年—1945年)的勝利: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6.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
① 國內: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爭中取得的第一次完全的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
②國際: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得到了各國人民的支持和援助;中國人民也付出了重大犧牲,作出了重要貢獻。
7.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
①實行全民族抗戰,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②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③海外華僑和國際主義戰士的支持
④人民戰爭的力量
⑤國民黨愛國官兵的英勇奮戰
第六課 新中國的誕生
一.兩種命運的決戰:
1.國統區的黑暗與的欣欣向榮對比表
國統區 根據地
政治 實行獨裁專政,壓制民主,特務密探遍布全國 實行民主選舉制度
經濟 少數官僚掌握大量財富,通貨膨脹,物價飛漲,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開展大生產運動,黨的領導人帶頭參加。 使共產黨“得民心者得天下。”
2.重慶談判:1945、8,蔣介石邀請毛澤東去重慶談判,10月10日,簽定了“雙十協定”
毛澤東為什么要去重慶談判?
1)經過長期抗戰的中國人民,迫切要求和平民主,所以中共應代表人民利益,努力爭取和平;
2)通過談判,能在和平條件下進行改革,這對人民是有利的;
3)通過談判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陰謀,孤立蔣介石。
4)表明共產黨和平談判的誠意。
3.三大戰役表:
戰役名稱 戰役時間 殲敵數 解放地區
遼沈戰役 1948、9—1948、11. 47萬余人 東北地區
淮海戰役 1948、11—1949、1. 55萬余 華東地區
平津戰役 1948、11—1949、1 52 萬余 華北地區
4.渡江戰役:1949、4月。
戰線:東起江蘇江陰——西至江西湖口。
結果:人民解放軍一舉解放南京,國民黨反動統治宣告覆滅。
5.新政治協商會議:1949、9于北平召開。
內容:通過了具有臨時憲法性質《共同綱領》
確定國名:中華人民共和國
選舉出以毛澤東為主席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
決定: 國都:北平(北京)。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國旗:五星紅旗
在天安門廣場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
6.開國大典:1949、10、1 下午,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戰起來了。”
思考題:
1、為什么說20世紀30年代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20世紀30年代日本制造了兩次侵華事變。九一八事變不到半年,日軍侵占了東北全境。七七事變,日本向中國發動了全面侵略戰爭。中日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最主要矛盾,中華民族到了亡種滅國的危急關頭。所以說是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2、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日本為實現征服世界的野心單獨對中國發動了哪兩次侵略戰爭?
甲午戰爭;全面侵華戰爭
3、這兩次戰爭的結果如何,原因分別是什么?
甲午戰爭:清朝政府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
原因:清朝政府腐敗無能,國家貧弱。
全面侵華戰爭:中國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原因:
①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是抗戰勝利的基本保證和根本原因;
②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是取得抗戰勝利的決定性力量;
③反法西斯盟國、國際進步力量和愛國華僑支持是取得抗戰勝利的重要原因;
4、這兩次戰爭結果對中國社會有什么影響?
甲午戰爭: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全面侵華戰爭: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自鴉片戰爭以來百余年間,中國抵御外敵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的勝利,它極大的推動了中國革命的進程,成為中華民族由危亡走上振興的歷史轉折點。
5、這兩次戰爭對臺灣有什么影響?
甲午戰爭:甲午戰爭失敗后,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割臺灣給日本
全面侵華戰爭:抗日戰爭勝利后,1945年10月25日臺灣回到祖國的懷抱
6、兩次戰爭給我們的什么啟示?
①落后就挨打;②發展是硬道理 ,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提高綜合國力;③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④必須依靠人民群眾和人民軍隊;⑤必須建立廣泛的人民統一戰線;
7、二次侵略戰爭日軍對中國人民犯下的罪行
甲午戰爭:旅順大屠殺 全面侵華戰爭:南京大屠殺
8、面對日本右翼分子的行為,你會怎樣做?
①表示強烈憤慨,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復活;②努力學習,將來報效祖國;
③樹立遠大理想,增強民族憂患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9.以史實說明國共兩黨“合則兩利,分則兩傷”。
1)1924年,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黃埔軍校,為革命培養了許多軍事人才,1926年,又共同進行北伐戰爭,打擊了國內軍閥,也打擊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勢力,推動了國民革命。第一次合作破裂后,十年內戰開始,使日本得以侵占東北。
2)1937、7、7盧溝橋事變爆發后,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形成,中國的全面抗戰開始,并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第二次合作破裂后,中國再次陷入內戰,最終造成兩岸人為分裂。
3)我們寄希望于國共第三次合作,使中華民族完成統一大業。
10.“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無論身處何地,只要聽到這激昂的旋律,每一位中華兒女都會熱血沸騰,心潮澎湃。這首創作于1935年的《義勇軍進行曲》,在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被定為國歌,正式寫入憲法。據此回答:
(1)20世紀30年代,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試列舉1931年至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的兩次侵華事變。
(2)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夕,為“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中國共產黨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
領導“一二九”運動,促進了民族覺醒;
促進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
(3)經歷了70年的風雨滄桑,這首歌一直在中國人心中回蕩:“我們萬眾一心……前進!前進!進!”請簡要說明在和平年代,為什么要把國歌寫入憲法?
它傳遞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時刻鼓舞著炎黃子孫奮發圖強,建設好自己的國家,其深遠意義在于:它讓我們警鐘長鳴,在和平年代,仍提醒我們要居安思危,要有憂患意識。
11.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如何顯示中華民族的進一步覺醒?
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及辛亥革命等都是生產技術或社會制度的改良,而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則是注重喚醒民眾的民主精神,高舉民主和科學的大旗,是精神層面的反思;中國工人階級也登上了政治舞臺。
12.說說下列這些節日的來歷:(10分)
五四青年節:
七一建黨節:
八一建軍軍
十一國慶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吕梁市| 巴彦县| 镇平县| 中方县| 麻栗坡县| 凤山县| 溧阳市| 和田县| 临澧县| 松潘县| 西吉县| 察哈| 朔州市| 奈曼旗| 天柱县| 吉木乃县| 金秀| 登封市| 镶黄旗| 定安县| 肇州县| 永善县| 河曲县| 平果县| 武平县| 开江县| 台南县| 兴文县| 保靖县| 佛坪县| 三河市| 安康市| 保定市| 博湖县| 龙陵县| 蓬莱市| 大庆市| 固原市| 星子县| 阿合奇县| 枝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