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第一課民族危機與中國人民的英勇抗爭 從1840年鴉片戰爭起,中國頻繁受到列強的侵略掠奪,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列強入侵面前,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為捍衛國家主權和爭取民族獨立而英勇抗爭。本課線索列強的侵略戰爭中國人民的抗爭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甲午中日戰爭甲午戰爭是由哪一國挑起的?為什么?日本明治維新后制定的大陸政策臺灣朝鮮滿蒙中國亞洲乃至全世界日本一、甲午中日戰爭明治維新后日本制定擴張政策,侵華野心蓄謀已久。(根本)1、原因:資料: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向清朝乞援。在清軍入朝平息起義之時日本又不請自來。朝鮮政府要求中日兩國撤兵,日本以“協助朝鮮改革內政”為名使自己的軍隊賴在朝鮮不走,多次挑釁后發動侵略戰爭。朝鮮爆發農民起義為日本發動戰爭提供了借口。(直接)清政府被迫對日宣戰,這一年是農歷甲午年,史稱這場戰爭為“甲午中日戰爭”。赴朝中國軍隊在車站與親人話別甲午戰爭歷時9個月,分為陸戰和海戰兩個戰場,日軍攻下朝鮮的平壤,在黃海海戰中大敗北洋水師,得到黃海的制海權,日本乘勝追擊,之后又攻下中國的旅順、威海,并于1894年11月22日在旅順進行大規模屠殺,對城內進行了4天3夜的屠殺、搶劫和強奸,遇難者超過2萬人,只有埋尸的36人幸免于難,并且血洗威海,連讓中國為之驕傲的北洋水師也被圍困在威海灣劉公島,最終全軍覆沒。2、過程: 請結合課本P93和視頻資料來說說甲午戰爭的過程。時間 交戰雙方 主要戰役 英雄人物 結果 1894-1895中國、日本黃海海戰、威海衛戰役鄧世昌中國失敗黃海海戰黃海海戰:1894年9月,鄧世昌等壯烈犧牲,死傷官兵千余 人,北洋艦隊主力尚存,日本奪取了黃海的制海權旅順大屠殺旅順大屠殺:1894年11月,死難者有2萬余人;威海衛戰役威海衛戰役:1895年初,丁汝昌自殺殉國,北洋艦隊 全軍覆沒。中日簽訂《馬關條約》李鴻章伊藤博文3、結果:中國戰敗,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鴻章到日本求和,李鴻章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馬關談判,簽訂了不平等條約中日《馬關條約》。1895年4月中日簽訂《馬關條約》 在談判中,日本拿出預先擬定的條款擺在李鴻章面前,只準李鴻章說“允”或者“不允”。日本限定在一個月內辦理割讓臺灣手續,李鴻章請求寬限時日,說:“臺灣已是貴國口中之物,何必著急?!币撂俨┪幕卮穑骸斑€沒有咽下去,餓得厲害!”《南京條約》第一次鴉片戰爭1.割香港島給英國;2.賠款2100萬銀元;3.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4.英國進出口貨物應繳納的關稅稅率必須和英國協商等。《馬關條約》 (甲午戰爭)1.中國把遼東半島、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2.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3.允許日本在中國設立工廠;4.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前后條約相比,資本主義國家獲得哪些新的侵略權益?《北京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1.《天津條約》繼續有效,增開天津為商埠;2.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3.賠償英、法軍費等各增至白銀800萬兩。④經濟侵略加劇;①割地面積增加;②賠款數額倍增;③侵略深入內地;設廠:資本輸出,直接掠奪中國原料和勞動力,阻礙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進一步破壞了領土主權完整,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加劇人民負擔,清政府舉債賠款,便利列強進一步控制中國;開放通商口岸,使侵略勢力深入中國內地;臺灣民眾抗日清末臺灣抗日義軍將領徐驤在新竹保衛戰中壯烈殉國。臺灣人民的抗日武裝斗爭《馬關條約》割讓臺灣的消息傳到臺灣后,臺灣人民鳴鑼罷市,集會示威,發誓“愿人人戰死而失臺,決不愿拱手而讓臺”,并紛紛上書清政府,反對割臺。徐驤領導的義軍,英勇抗擊日軍。他在臨終前高呼:“大丈夫為國捐軀,死而無憾!”為保衛祖國的神圣領土,在外絕援救、內缺餉械的艱苦條件下,臺灣軍民奮勇殺敵,前仆后繼。日軍在付出沉重代價后才得以占據 臺灣。抗擊日軍50000余人臺灣居民與日軍 戰斗100余次抗擊日本3個近代化師團和1支海軍艦隊打死打傷32000余人 據不完全統計,日本殖民統治臺灣的50年間,毫無人性的日本侵略者殘忍殺害了約數十萬臺灣民眾,平均每6個臺灣人中就有一人死于國難。(1)《馬關條約》是《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大大加重了中國的民族災難,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甲午戰爭慘敗徹底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與虛弱,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隨后幾年中,列強紛紛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華民族面臨空前嚴重的生存危機。4、甲午戰爭的影響《馬關條約》后,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租借地:不是割讓的土地,資本主義國家用強迫定期租借的方式占有的他國領土。范圍比租界大,除了占得港口作為軍港駐扎軍隊、作為商港經營航運外,一般都附帶修鐵路、開礦產的權利,而且不許他國在附近地方發展勢力。勢力范圍:資本主義國家憑借其實力所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全部或部分領土。在這片領土上,該國享有獨占的權利,不許他國染指。 1.甲午戰爭后,列強以哪種方式加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2.列強還以哪些方式加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3.對中國會帶來什么危害?經濟侵略 這標志著列強對華的經濟侵略已由商品輸出為主進入到資本輸出為主的新時期,中華民族面臨著空前嚴重的生存危機。開設工廠開設銀行、強迫貸款、投資鐵路、開礦等方式思考:1、背景:甲午戰爭慘敗徹底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與虛弱。列強開始通過開設銀行、強迫貸款、投資鐵路、開礦設廠等方式加緊對中國進行經濟侵略。《時局圖》是1898年謝纘[zuǎn]泰先生創制的一幅反映當時列強瓜分中國狂潮的漫畫。原圖上有黃遵憲的題詩。現在原件藏于美國華盛頓國立檔案館。圖中虎代表英國,熊代表俄國,蛙代表法國,太陽代表日本,鷹代表美國。1897年冬,德國借口傳教士在山東被殺,派軍艦強占膠州灣。清政府被迫將膠州灣“租借”給德國,山東成為了德國的“勢力范圍”。其他列強競相效仿…2、瓜分中國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國別 割占或租借地 勢力范圍 德 俄 法 英 日 強租膠州灣山東強租旅順、大連長城以北和新疆強租威海衛、香港新界強租廣州灣廣東廣西云南長江流域割占臺灣和澎湖列島福建 結合整理的表格和時局圖,你發現了什么?中華民族面臨著空前嚴重的生存危機。對照時局圖,查閱相關資料,了解一下19世紀末德國、俄國、法國、英國、日本幾個國家在中國的大致勢力范圍。3、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1.為什么美國要提出“門戶開放”政策?美國為了彌補因忙于和西班牙爭奪殖民地而失去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的機會。2.“門戶開放”政策的內容是什么?承認各國在華的勢力范圍和它們已取得的特權,同時要求列強開放在華的租借地以及勢力范圍,使美國享有均等的利益和機會。3.“門戶開放”政策為什么被各國接受?由于列強在華爭奪激烈,誰也無力獨占中國。美國實力上升,并承認其他列強在華特權。4.“門戶開放”政策的提出有何影響?從此,美國在中國的侵略勢力日益擴大。 鴉片戰爭后開放的通商口岸 第二次鴉片戰爭后開放通商口岸 中日甲午戰爭后開放的通商口岸近代中國開放的通商口岸 甲午戰爭(1894-1895)黃海海戰(鄧世昌) 旅順大屠殺 威海衛戰役(劉步蟾、丁汝昌)《馬關條約》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化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經濟侵略(方式)租借地、勢力范圍門戶開放加劇民族危機日本強大,圖謀侵華(根本原因)朝鮮起義,挑起事端(直接原因)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與落后就 要挨打 在沉痛、憤恨和思索中,我們了解了這一段屈辱的歲月。請問,此時此刻,大家有著怎樣的感受? 國恥永不忘 民族當自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0001.中國網絡電視臺-[經典人文地理]血色甲午 旅順大屠殺.mp4 李鴻章、伊藤博文馬關談判.wmv 愛剪輯-我的視頻.mp4 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