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歷史與社會七下 第七單元復習提綱1.知識怎樣改變生活:舉例說明科學技術給我們日常生活帶來了哪些變化?1)印刷術的發明,為人類通過書本學習知識創造了條件,促進了知識傳播和信息溝通手段的進步,廣泛深刻地影響了人類的歷史進程。2)電話的發明使人們間的聯系越來越方便。3)計算機的發明使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改變了人們生活、聯系、學習、貿易等方式,提高了辦事效率和生活質量。(網上購物、網上辦公、網上學習等)4)雜交水稻技術(袁隆平)極大的改善了人類的生活,被認為是解決人類世界性饑餓性問題的法寶。5)人類登上月球表明人類突破了地球的束縛,開始探索更廣闊的生活空間。也說明了人類對科技和改善生活的要求是無止境的。2.為什么學習能改變命運?1)知識使我們了解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2)使我們學會生存,促進發展,走向新的生活。3)知識已成為改變人生命運最強大最有效的力量。4)學習成為每個人開啟富裕之門的鑰匙。5)知識將最大程度地決定經濟的發展、民族的進步、國家富強以及人類文化的提升。海倫·凱勒:視聽殘疾者—→學習多種文字—→著名學者、社會活動家(求知的欲望、頑強的毅力)京郊農民:產量年年下降—→學習科學技術—→優質高產的綠色莊園(學習、思考、實踐)3.什么是知識?不僅僅是指書本上的知識,還指實踐知識、社會經驗、人生感悟……即人們在社會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經驗,又可分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等知識。4.什么是學習化社會?社會中的每一個公民都享有在任何情況下可以自由取得學習、訓練和培養自己的各種手段。……每個人都必須終身持續不斷地學習。學習化社會的特點:終身學習(縱);學習方式多樣(橫)。5.人口-教育=沉重的包袱;人口+教育=人才。對于個人來說,學習是我們每個人開啟富裕之門的鑰匙;對于祖國和社會而言,它關系著祖國的強盛和社會的繁榮。6.為什么要終身學習?1)人們只有不斷的學習,更新知識,才能跟上時代飛速前進的步伐,才能適應信息時代學習化社會對我們的要求。2)終身學習已經成為新世紀人們生存和發展的必然要求。每個人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點。7.大眾傳媒是傳遞信息的大眾傳播媒體1)古老的傳媒手段有:烽火、鴻雁傳書、馬拉松式奔跑等。2)今天的大眾傳媒包括哪些?書籍、報紙、雜志、電視、廣播、互聯網等。人類普遍使用的傳媒手段:書籍、報刊、雜志等;信息時代的傳媒手段:廣播、電視、互聯網等。8.大眾傳媒成為連接社會的重要紐帶大眾傳媒什么影響?1)改變學習方式; 2)改變工作方式; 3)傳遞信息;4)傳承文化; 5)輿論監督……9.大眾傳媒的優缺點 參考P67的課堂筆記(從傳遞速度、內容、形象化和真實性、涉及面等角度考慮)10.大眾傳媒有利有弊,在收集信息時要根據情況適當選擇,揚長避短。11.互聯網的特點:兼收并蓄各種已有的大眾傳媒;獨特之處---是虛擬的人際交往平臺和信息傳播平臺。12.(對自然界)探索者一般具有的精神:1)大膽懷疑的理性精神 2)勤于思考的探索精神3)敢于嘗試的實踐精神 4)勇于犧牲的奉獻精神探索道路上不是一帆風順的,必須要堅持不懈、刻苦鉆研,付出艱苦的努力,甚至于獻出生命。13.人生的意義:1)蘇格拉底:(良心──言論自由與真理更甚于生命。所以他寧肯放棄生的權利,也要維護自己發表言論的自由。)2)林覺民:為天下人的幸福而犧牲個人的幸福是高尚的。3)奧斯特洛夫斯基:4)不同時期的人們有著不同的追求。5)當代青少年學生: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14.文學藝術的形式有哪些?小說、詩歌、散文、繪畫、雕塑、戲劇、舞蹈、電影、建筑、音樂等。15.“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舉例說明這個觀點。1)不同的藝術作品可以表現不同的美。《江山如此多嬌》表現了祖國山河的自然美。《擲鐵餅者》表現了人體的陽剛美和力量爆發瞬間的動感美;《格爾尼卡》有力揭露了法西斯的罪行。2)文學藝術反映了人類最真實的情感。如《背影》表現了父子情深。3)不同時代的藝術作品反映不同的時代精神。藝術是時代精神的體現。16.流行與經典:獨立判斷、有選擇的接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