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單元第一課第一課時“知識改變生活”學案教學目標:1. 知識目標:四個時代(農耕時代、工業時代、信息時代、太空時代)的重大科技發明。2. 技能目標:①通過列舉身邊的實例,來感受科技發展給我們生活帶來的變化;②通過體會知識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種種變化,理解知識與文明生活的關系;③讓學生學會從知識和學習兩個方面來闡述教育是享受和創造文明生活的必要條件。3、情感目標:鼓勵學生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要享受文明生活,更要創造文明生活。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從身邊生活出發,通過列舉身邊的人和事的變化,感受知識(科技)對人類和社會的影響。教學難點:理解知識和科技的作用。基礎過關作業一、選擇題1、下列發明不屬于我國古代四大發明的是( )A.造紙術 B.印刷術 C.火藥 D.60進制2、在中國,據考證,印刷術最遲出現的朝代為( )A.漢朝 B.隋朝 C.東晉 D.唐朝3、在我國,對印刷術做了改進,并得到發展的一個朝代是( )A.唐代 B.北宋 C.南宋 D.元代4、被譽為農耕時代的科技發明典范的發明是( )A.制陶術 B.紡織術 C.冶金術 D.印刷術5、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印刷品是( )。A.《宋詞選》 B.《大藏經》 C.《唐詩三百首》 D.《金剛經》6、印刷機的出現,使書籍的出版更加快捷,知識的傳播更加容易,它的發明人是( )A.狄蘭克 B.紐倫 C.谷登堡 D.奧得薩7、發明了中國的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的人是( )A.蔡倫 B.畢昇 C.王楨 D.王選8、印刷術的發展歷程為( )A.雕刻印刷—活字印刷—激光照排B.雕刻印刷—激光照排—活字印刷C.活字印刷—雕刻印刷—激光照排D.激光照排—活字印刷—雕刻印刷9、改變了人和人只能面對面說話的局面,使人們相隔千里說話也能互相聽到的發明是( )。A.電報 B.電腦 C.電話 D.網絡10、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的問世時間為( )A.1942年 B.1945年 C.1946年 D.1948年11、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的問世,使人類開始進入( )時代.A.工業時代 B.蒸汽時代 C.信息時代 D.電力時代12、人類第一次進入太空的事件是( )A.前蘇聯的探月計劃 B.美國的登月行動C.歐洲航天尤利卡行動 D.中國的”神六”發射成功13、( )發明了水稻雜交技術,使中國以僅占世界7%的耕地面積,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A.袁隆平 B.楊利偉 C.鄧小平 D.蔡倫14、“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的發射成功,證明了我國的航天技術已躍居世界前列。我國第一位航天員是( )A.聶勝海 B.楊利偉 C.費俊龍 D.袁隆平二、連圖題15、印刷術、印刷機、(漢字激光照排系統) 太空時代電話 農業時代計算機──計算機技術 信息時代登月──航天技術 工業時代綜合創新題16、閱讀下列材料:袁隆平教授年輕時候曾做過這樣一個夢:“我們種的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掃把那么長,顆粒像花生那么大,我和幾個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涼。”袁教授后來發現,雖然他還不能把水稻變的如此巨大,但通過生物技術卻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的產量。他發明的水稻雜交技術,不僅使中國以僅占世界7%的耕地面積,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還將成為21世紀解決全人類吃飯問題的法寶.請問答:上述材料說明了什么道理?結合上述材料,談談為適應祖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我們中學生應怎樣做好準備。課后作業:以“書籍帶給我們什么”為題寫一篇文章,結合自身談談讀書的收獲。知識點補充:知識的含義:包括書本知識、實踐知識、社會經驗、人生感悟……即人們在社會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經驗,又可分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等知識。科學:反映自然、社會、思維等的客觀規律的分科的知識體系。技術:人類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積累起來并在生產勞動中體現出來的經驗和知識,也泛指其他操作方面的技巧。發明:創造(新的事物和方法)。創造: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論、做出新成績或東西。學習:通過閱讀、聽講、研究、實踐獲得知識和技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