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 二 )單元第( 一 )課導學案課題 我的家在日喀則 課型 新授 課時 二學習 目標 1、認真聆聽冀中民歌《小放牛》,了解河北民歌的音調,培養熱愛民間音樂的感情。 能夠認識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能夠以輕快自然的聲音演唱《我的家在日喀則》,體會藏族歌舞的韻律特點,并能隨著音樂流露出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和著音樂做簡單的藏族舞蹈律動。重難點 通過聽賞《小放牛》,培養學生認真細致地鑒賞音樂作品的良好習慣,并使其感受河北民歌特點,了解對唱的演唱形式。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演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則》,并指導學生用不同的情緒、不同的感情處理歌曲。 通過對比感受時值的長短,認識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教、學 具準備 CD機或VCD機等音響設備;本單元歌曲《小放牛》、《我的家在日喀則》的音響資料。 鋼琴、手風琴或電子琴等伴奏樂器;手鼓、木魚、大鼓、雙響筒、三角鐵、沙錘、碰鐘或學生自制小打擊樂器。 教師課前制作電腦多媒體課件。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 學 環 節 歌曲學唱 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藏族風光片,藏族歌舞,了解西藏。鼓勵同學們說說各自從網絡及書中了解到的西藏的情況,包括地理位置、風土人情等等。 學習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則》。引導學生初聽歌曲。教師:藏族人民勤勞勇敢,能歌善舞。請閉上眼睛靜靜聆聽來自西藏的歌聲《我的家在日喀則》。 復聽。指導學生隨音樂做律動,并初步感受四二拍歡快活潑的情緒。 指導學生用la輕聲隨琴哼唱。 教師伴奏,鼓勵學生隨琴齊唱。 提示學生有感情地演唱。 教師示范表演藏族舞蹈的基本舞步——踢踏步,基本節奏型。 教師隨音樂即興創編藏族舞蹈動作以作示范。 組織學生根據前面觀看的藏族舞蹈和教師即興表演的舞蹈,自由結組為《我的家在日喀則》創編舞蹈,并利用身邊的道具裝扮自己,分組上臺展示。 教師點評。 觀看藏族風光片,藏族歌舞,了解西藏。說說各自從網絡及書中了解到的西藏的情況,包括地理位置、風土人情等等。 學習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則》,初聽歌曲。 復聽。學生隨音樂做律動,并初步感受四二拍歡快活潑的情緒。 學生用la輕聲隨琴哼唱。 學生隨琴齊唱。 學生有感情地演唱。 觀看教師示范表演藏族舞蹈的基本舞步——踢踏步,基本節奏型。 觀看教師隨音樂即興創編藏族舞蹈動作以作示范。 根據前面觀看的藏族舞蹈和教師即興表演的舞蹈,自由結組為《我的家在日喀則》創編舞蹈,并利用身邊的道具裝扮自己,分組上臺展示。 聆聽教師點評。 歌曲欣賞 利用多媒體展示趙州橋的圖片,介紹趙州橋及其美麗的傳說。 引導學生認真聆聽冀中民歌《小放牛》。 指導學生隨歌曲的節拍輕輕拍手。 復聽后,教師向學生講解歌曲的演唱形式為對唱。 教師:你們聽到這首歌時,聯想到了什么畫面?教師引導學生邊聽邊隨音樂輕聲哼唱,并展開聯想。 再次利用多媒體展示相關圖片并播放冀中民歌《小放牛》,請學生邊聽邊看趙州橋的美麗風光。 拓展教學,引導學生回憶自己聽過的其他河北民歌。 參考教學提示做游戲,講解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想想做做。指導學生在歌曲《小放牛》中找出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觀看展示趙州橋的圖片,了解趙州橋及其美麗的傳說。 認真聆聽冀中民歌《小放牛》。 隨歌曲的節拍輕輕拍手。 復聽后,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為對唱。 學生邊聽邊隨音樂輕聲哼唱,并展開聯想。 學生邊聽邊看趙州橋的美麗風光。 學生回憶自己聽過的其他河北民歌。 做游戲,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想想做做。在歌曲《小放牛》中找出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課后 作業 回家后給父母家人邊唱邊表演《我的家在日喀則》,有條件的學生也可給父母演唱《小放牛》,課下搜集其他河北民歌。課后 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