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民主決策:做出最佳選擇一、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了解民主決策的多種方式。2、理解參與民主決策的意義。3、運用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聽證制度提高參與民主決策的能力。(二)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分析和批判能力,逐步增強和提高政治參與的責任感和實際本領,提高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生通過參與教學活動,明確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意義;從態度上認同多種民主決策方式有助于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增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在行動上,提高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和信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培養團結合作的精神。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民主決策的多種方式。教學難點:參與民主決策的意義。三、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教育改革問題是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其中,“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反響尤其強烈。今天,我們就通過我國對這一問題的決策過程,一起來感悟民主決策的歷程。(二)講授新課民主決策1.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方式(1)間接方式:通過民主選舉,選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進入決策機關,參與、審議、監督、制定決策。(2)公民直接參與民主決策幾種方式的比較方式 內容 途徑 依據 意義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公民向決策機關反映意見、提出建議 電話、信函、傳真、新聞媒體等 民意是正確決策的重要信息資源 有利于拓寬民意反映渠道專家咨詢制度 專家對技術性較強的重大事項進行分析論證 組織專家參加論證會、座談會 專家具有專業知識,掌握相關信息 有助于提高決策的科學性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 決策機關將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項進行公示 公示 公民享有對涉及公共利益的決策的知情權 有利于提高決策的透明度和公民的參與度社會聽證制度 對同公共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公民發表意見、提出建議 聽證會 決策機關的方案可能存在不足 可以幫助決策機關發現擬訂的方案中存在的問題2.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意義角度 意義對決策者 有助于決策充分反映民意,體現決策的民主性 有利于決策廣泛集中民智,增強決策的科學性對公民 有利于促進公民對決策的理解,推動決策的實施 有利于提高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和信心,增強公民的社會責任感課堂小結:(1)如何分清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①針對性和事情的重大程度不同。一般說來,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針對性非常強,就是針對某一事關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項,決策機關在形成決策意見后向社會公示,征求意見。而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針對性不是很強,側重于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②征求民意的時間不同。政府在制定決策之前(此時尚未形成決策草案)征求意見,體現的是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政府在制定決策之后將決策草案公之于眾并征求民意,體現的是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2)如何抓住關鍵區分四種民主決策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在決策成文前了解民意;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在形成決策草案后公開征求意見;專家咨詢制度征求的是專家的意見;社會聽證制度征求的是各方面代表的意見。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