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放風箏使用時間課時1課型綜合導學目標 欣賞《放風箏》,體驗人們踏青時的愉快心情。能夠根據音樂編創簡單的舞蹈動作。重難點 指導學生正確理解歌曲的內容和情緒,準確把握河北民歌的風格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理解襯詞、襯字及各種裝飾音在歌曲中的表現力。導學環節導學過程欣賞《放風箏》。音畫結合導入。教室的墻上懸掛形態各異、多姿多彩的風箏(最好是學生自己的作品)。播放歌曲《放風箏》,鼓勵學生邊欣賞邊用彩筆將歌中唱到的情節畫下來。鼓勵學生發表對音樂的理解。復聽歌曲。音畫結合,邊欣賞邊播放幻燈片或學生的作品。綠綠的草地上點綴著黃色的迎春花,人們悠閑地在踏青。藍藍的天空中花花綠綠的風箏隨風飄蕩。再聽歌曲。教師:多么美麗的風箏,多么美麗的天空,讓我們隨著音樂來感受這種美。鼓勵學生隨音樂哼唱。想一想,歌詞是怎樣描述和贊美風箏的形狀以及放風箏的情景的。教師范唱,指導學生學唱歌曲。學生學唱帶有下滑音和襯詞的樂句,并進行對比演唱。(教師去掉襯詞演唱一句,學生加上襯詞重復演唱。)指導學生說說下滑音和襯詞在歌曲中的作用。再次欣賞歌曲,指導學生邊聽邊畫旋律線,體驗歌曲的旋律特點。播放舞蹈《放風箏》的錄像,引導學生體驗歌曲載歌載舞的風格特點。鼓勵學生自由結組,自編動作進行表演。分小組展示成果。組織學生自評、互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