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的生殖和發育第一節1.人的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男性主要的性器官是睪丸,它的功能是(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結構功能 輸精管(輸送精子) 附睪(貯存和輸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女性主要的性器官:結 構 功 能卵巢(是女性主要的性器官) 產生卵細胞,分泌雌性激素輸卵管 輸送卵細胞;受精的場所子宮 胚胎和胎兒發育的場所陰道 精子進入和胎兒產出的通道▲受精的場所是輸卵管。新生命的起點是受精卵的形成。2.胚胎發育:▲ 胎兒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是胎盤;結扎輸精(卵)管能夠有效阻礙精卵結合,但不會影響睪丸卵巢的生理功能;受精卵開始分裂的起始部位是輸卵管。▲精子、卵細胞和受精?:?精子:小,呈蝌蚪狀,有長尾, 能游動; 卵細胞:球形,人體內最大的細胞,細胞質中的卵黃為胚胎初期發育提供營養。受精: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受精場所:輸卵管 新生命誕生標志:形成受精卵▲胚胎的發育和營養:發育:受精卵、 胚胎、 胎兒 、嬰兒1.營養:胚胎發育初期所需要的營養來自卵黃;胚胎在子宮里的發育所需要的營養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得氧氣和養料,排出二氧化碳等代謝廢物。2、第二個月末(第八周末)胚胎開始出現人形。第二節人的生長發育嬰兒期 (0~1歲) 幼兒期(2~6歲) 童年期(7~11歲) 青春期(12~23歲)青年期 (24~39歲) 成年期(24歲以上) 中年期 (40~59歲) 老年期(60歲以上)生長發育:從的過程。通常指嬰兒成年人。▲進入青春期時間特點:一般來說女孩子(10~12歲)比男孩子(10~14歲)早一、二兩年。▲青春期的發育特點: (1)身高突增(進入青春期的最顯著的變化); (2)神經系統以及心臟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顯增強; (3)性發育和性成熟。(突出特征)(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的發育)(4)個體心理變化性器官在垂體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得到迅速發展。 男孩出現遺精。在雄性激素的作用下,出現第二性征。(胡須生長、喉結突出)女孩出現月經。在雌性激素的作用下,出現第二性征。(聲音變細、聲調較高)▲青春期的衛生:▲養成青春期的衛生保健習慣: 遺精是一種正常現象。“精滿自溢”,精液過多就會排出; 女孩月經期應該注意保持心態良好,堅持適當的運動,注意個人衛生等; 樹立偉大的理想,開展正常的人際交往,做到自尊自愛。▲ 第三節人體概述▲ 人體系統的組成和功能: ▲ 運動系統:運動、支持、保護的功能 消化系統:消化、吸收 ▲ 呼吸系統:吸收氧氣、排出二氧化碳 循環系統:運進氧和養料、運走二氧化碳和廢物 ▲ 泌尿系統:排出代謝廢物 內分泌系統:具調節功能 生殖系統:生殖 神經系統:具調節功能 ▲ 二、骨的成分和骨的特性: 有機物(主要是蛋白質):使骨柔韌,有彈性 (能夠煅燒) 無機物(主要是鈣鹽):使骨脆硬 (能夠溶解在稀鹽酸中) ▲ 骨的煅燒:用鑷子夾住一根魚骨在酒精燈上鍛燒,有氣味產生,顏色先有黑色,再變為灰白色,輕輕敲打粉碎,最后剩下灰白色的灰(是無機鹽)。這個實驗說明了燒掉了有機物(成分蛋白質),剩下無機物(鈣鹽)▲ 骨的脫鈣:將一根魚骨浸泡在鹽酸中。看到骨周圍有氣泡產生。15分鐘后取出骨沖洗干凈,(防止輻射)發現骨柔軟的可以打結(含有有機物)柔韌,有彈性。 這個實驗說明了,骨脫去的是無機物(鈣鹽),剩下的是有機物(蛋白質)▲ ▲結論:骨中含有無機物和有機物能使骨脆硬,使骨柔韌 ,骨的特性是既有一定硬度,又有一定彈性。 ▲ ▲兒童青少年的骨成分特點有機物超過1∕3,無機物不到2∕3;特性是柔韌性大,易變形。 老年人的骨成分特點有機物不足1∕3,無機物超過2∕3;特性是硬度大,彈性小,易骨折。5.人體的系統:在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調節下,人體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 與人體吸收營養物質有關的是循環系統。4.骨的成分與特性:▲兒童青少年的骨成分特點有機物超過1∕3,無機物不到2∕3;特性是柔韌性大,易變形。老年人的骨成分特點有機物不足1∕3,無機物超過2∕3;特性是硬度大,彈性小,易骨折。5.人體的系統:在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調節下,人體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人的食物來自環境(七 下P19-P35)1.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糖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水、無機鹽等。▲蛋白質的作用:①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為生長發育以及受損細胞的修復和更新提供原料) ②分解供能。 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奶、蛋、魚、肉等▲糖類的作用::①人體內主要的供能物質(日常生活的能量來源)②構成人體細胞的物質。 富含糖類的食物:蔗糖、大米、小麥、饅頭、馬鈴薯、紅薯等 ▲脂肪:①分解供能(一般儲存備用) ②構成人體細胞的物質。富含脂肪的食物:花生、動(植)物油、肥肉、大豆等▲維生素:人體需求量少,不能供能,但生命活動又必不可少的物質。無機鹽種類 缺乏時的癥狀 維生素種類 缺乏時的癥狀 食物來源含鈣無機鹽 佝僂病、骨質疏松癥 維生素A 夜盲癥 植物中沒有含鐵無機鹽 缺鐵性貧血 維生素B1 神經炎、腳氣病 糙米、含碘無機鹽 地方性甲狀腺腫 維生素C 壞血病 水果、蔬菜等 維生素D 佝僂病、骨質疏松癥 動物肝臟及牛奶等▲水的作用:①構成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人體最多的物質),約占體重的60﹪-70﹪ ②參與人體多項生命活動的完成。▲無機鹽的作用:①構成人體組織的重要成分 ②參與人體多項生命活動的完成。2.探究食物中含有糖類、蛋白質、脂肪、無機鹽▲在清水中揉擠雙層紗布包著的面團,清水變成乳白色。向其中滴加碘液后變藍,說明小麥種子中含有淀粉。▲在清水中繼續揉擠面團,直到無白色物質滲出,紗布包里剩下黃白色膠狀物質,這是蛋白質,俗稱面筋。▲將烘干的小麥種子縱向剖開后放在白紙上擠壓,有油印出現,說明小麥種子中含有脂肪。▲用解剖針挑起1粒干小麥種子放在酒精燈上燒,最后剩下灰白色的灰。說明小麥種子中含有無機鹽。3.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消化道由上到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①牙齒的結構:牙釉質呈乳白色,是人體最堅硬的物質;②齲齒產生原因:細菌把殘留在牙縫中的糖類分解成酸,腐蝕牙釉質→牙本質(酸疼)→牙髓(疼痛)。日常中預防齲齒:早晚刷牙,飯后漱口,睡前不吃甜食。▲消化腺:①唾液腺——分泌唾液流入口腔,含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淀粉 麥芽糖)②胃 腺——分泌胃液進入胃,含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質③腸 腺——分泌腸液進入小腸,含多種酶,能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④胰 腺——分泌胰液流入小腸,含多種酶,能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⑤肝 臟——分泌膽汁儲存在膽囊,流入小腸,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唾液腺、胰腺、肝臟位于消化道外;胃腺和腸腺位于消化道內。肝臟是最大的消化腺。4.食物的消化▲消化的定義:在消化道內將大分子物質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酶:由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類有機物。也稱為生物催化劑。5.探究:口腔內的化學性消化▲課前準備:準備新鮮的饅頭(或冷卻了的漿糊)、刀片、試管、清水、燒杯、碘液、溫度計、熱水;組織各探究小組中的一員收集唾液。▲探究過程:①提出問題:饅頭變甜是否與牙齒的咀嚼、舌頭的攪拌以及唾液腺的分泌有關?如果有它們各自起什么作用?饅頭變甜是否是淀粉發生了變化?②做出假設:饅頭變甜與牙齒的咀嚼、舌頭攪拌以及唾液腺的分泌有關;饅頭變甜是淀粉發生了變化。③設計并適時探究實驗方案:條件及實施號 A號 B號 C號 D號饅 頭 處 理 切碎、攪拌 切碎、攪拌 整塊不攪拌 切碎、攪拌加 入 液 體 2m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 2ml唾液水 浴 溫 度 37度+ 37度+ 37度+ 0度或80度加碘液后顏色變化 ④觀察實驗現象,并分析。實驗中用刀片切碎饅頭并攪拌的原因是模擬牙齒的咀嚼、舌頭的攪拌;__號與__號對比,證明 。__號與__號對比,證明 。__號與__號對比,證明 。結論是饅頭變甜與牙齒的咀嚼、舌頭的攪拌以及唾液腺的分泌有關;饅頭變甜是淀粉發生了變化。⑤小結反思探究過程,總結失敗或成功的需要(表達交流)6.淀粉、蛋白質、脂肪的化學性消化:▲由上表看出:消化的最主要場所是小腸;肝膽有問題的人怕吃油膩食物原因是膽汁分泌不正常,影響脂肪消化。糖類消化始于口腔;蛋白質消化始于胃;脂肪消化只在小腸中進行。7.營養物質的吸收▲吸收定義:在消化道內營養物質通過消化道壁進入循環系統的過程▲小腸是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決定這個功能的結構特點是:①成人小腸一般有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長的一段;②小腸內表面有許多皺襞和許多絨毛狀突起——小腸絨毛,大大增加了小腸的吸收面積;③小腸絨毛的絨毛壁、毛細血管壁、毛細淋巴管壁都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小腸絨毛內的吸收途徑:▲能同時被胃、小腸、大腸吸收的物質主要有水、無機鹽。8.實驗:觀察小腸結構:實驗中要將小腸放入盛有清水的培養皿中,清水的作用是使絨毛彼此松散,伸展開來。再用放大鏡仔細觀察。9.膳食指南與食品安全▲科學論證:早餐占一天熱能的30%;午餐占一天熱能的40%;晚餐占一天熱能的30%。▲買食品時,應注意檢驗是否合格,是否變質等;把好“病從口入”關10.消化系統識記圖: 11.如右圖表示食物通過消化道時,淀粉,蛋白質,脂肪的消化過程,字母代表消化道各器官,請回答:①甲曲線代表 消化;乙曲線代表 消化;丙曲線代表 消化。②A代表 ;D代表 ;E代表 。③食物主要主要被字母 代表結構消化;營養物質主要被字母 代表結構吸收。④飯后立即劇烈運動對E有何影響? 。人體內的物質的運輸和能量供給(七 下P37-P64)1.血液的組成和功能▲取新鮮血液10毫升,注入放有檸檬酸鈉溶液的試管中,靜置一段時間后,血液出現如下圖現象:2.血量▲如果一次失血不超過血液總量的10%(約400mL),對身體沒多大影響。所以義務獻血每次最多不超過400mL。▲如果一次超過血液總量的30%(約1200mL),則會危及生命。3.血型(ABO血型系統)▲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后可能發生凝集反應(使紅細胞凝集成團),阻礙血液循環。▲輸血原則①一般情況下,應該以輸同型血為原則; ②緊急情況下,才能輸異型血:O型-萬能供血者;AB型-萬能受血者。▲平時看到的手背上的“青筋”是靜脈;進行藥物注射和抽血需要找到的血管是靜脈。5.心臟▲如何用簡單方法判斷一顆完整心臟的左和右?手捏心室的側壁,厚的一邊是左邊。▲心臟的功能是為血液循環提供動力。6.心率指每分鐘心跳的次數;成年人在安靜狀態下的心率平均為75次。脈搏指動脈的搏動。脈搏的動力主要來自于左心室。正常人的每分鐘脈搏次數與心率一樣。脈搏的通常測量部位是腕部橈動脈。7.血液循環:血液在心臟和全部的血管所組成的管道中的循環流動。按途徑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流動脈血的管腔主要有:肺靜脈→左心房→左心室→主動脈; 流靜脈血的管腔主要有:上、下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體循環和肺循環的起點都是心室,終點都是心房。體循環和肺循環的關系是同時進行;心臟匯合。8.血壓:在血液循環中,血液對動脈血管壁的側壓力。通常的測量部位是上臂肱動脈。▲收縮壓:心室收縮時,血壓上升到的最高值。正常值為12~18.7千帕。▲舒張壓:心室舒張時,血壓下降到的最低值。正常值為8~12千帕。▲高血壓指血壓經常超過18.7/12千帕。主要癥狀:頭暈、頭疼、失眠、易疲倦。預防高血壓注意:①加強體育鍛煉②控制糖和脂肪過量攝入,多吃蔬菜水果,并限制食鹽的攝入量③不吸煙不酗酒。9.觀察小魚尾鰭的血液的流動▲實驗器具:尾鰭色素少的活的小魚、顯微鏡、培養皿、棉絮▲方法步驟:①用浸濕的棉絮將小魚頭部的包裹起來,露出 和 。②將小魚平放在培養皿中,使小魚 平貼在培養皿上。③將小魚培養皿放在載物臺上,用低倍物鏡觀察,尾鰭血管內血液的流動情況。▲分析歸納,得出結論(討論分析歸納)①用顯微鏡觀觀察到:管徑最小的血管內的血液總是按照動脈→毛細血管→靜脈的方向流動,管徑最小的血管是毛細血管,它的血流特點是紅細胞單行通過,血流速度很慢。②可以觀察到小動脈、小靜脈和毛細血管這三種血管▲注意事項①在觀察過程中,應時常用滴管往棉絮上滴水,目的是保持濕潤,盡量使小魚少受傷害。②實驗后將小魚放回魚缸。如果【B】是肺泡周圍的毛細血管網,則【C】中的血液是 。③若在臀部進行肌肉注射以治療扁桃體炎,請你把藥物到達患病部位所流經的路線填寫完整:臀部毛細血管→ →右心房→ → → → → →左心室→ →動脈→扁桃體。12.識記心臟圖15.肺活量:盡力吸氣后再盡力呼氣所能呼出的氣體量。▲成年人的肺活量約為2500~4000mL。▲測肺活量時一般連續測量3次,取最大值作為肺活量。17.人體內的氣體交換包括肺泡里的氣體交換和組織里的氣體交換,原理是氣體的擴散作用。③從圖中看出,氧氣最終進入人體的組織細胞,二氧化碳在組織細胞中產生。④從圖中看出,人體內含氧最多的部位是肺泡;含二氧化碳最多的部位是組織細胞。18.呼吸的意義:進入組織細胞的氧氣,最終在細胞內的線粒體中參與呼吸作用。它的意義是①分解有機物,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維持正常的體溫;②將細胞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排出體外。19.體溫指人體內部的溫度。通常測量部位有腋窩36.8℃;口腔37.2℃;直腸37.5℃。▲體溫相對穩定意義:是人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基礎。體溫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體內酶的活性。▲發燒指人體被某些病菌、病毒感染時體溫升高的現象。一定限度內的發燒對人體有利;而體溫過高或長期發燒對人體有害。人體內的廢物排入環境(七 下P66-P76)1.描述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腎臟:位于腹后壁,脊柱的兩旁。構成腎臟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腎單位▲腎臟內部結構結構:由腎皮質、腎髓質、腎盂三部分組成。2.腎單位結構:由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三部分構成。3.尿液的形成過程:主要包括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①腎小球的濾過作用:血漿中除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以外,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透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壁濾過到腎小囊腔內,形成原尿。人體每天大約形成150升原尿。▲ 原尿與血液的主要區別:原尿中不含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 尿與血漿的主要區別:原尿中不大分子蛋白質。②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經腎小管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等被重吸收到腎小管周圍的毛細血管中。余下的水、無機鹽和尿素形成尿液。人體每天排除的尿液大約為1.5升。 ▲原尿與尿液的主要區別:尿液中不含葡萄糖。▲人體每天大約形成150升原尿,而人體每天排除的尿液大約為1.5升,這是因為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如果腎小球發生病變,則尿液中有血細胞和蛋白質。4.排尿的意義:排出廢物,調節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平衡,維持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5.排泄▲排泄定義: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排出體外的過程。出汗、呼吸、排尿等是排泄的途徑。▲排泄途徑:①皮膚排汗(排出水、無機鹽、含氮廢物等) ②呼吸系統呼氣(排出全部二氧化碳、少量水) ③泌尿系統排尿(排出水、無機鹽、含氮廢物等)▲注意排泄與排遺區別:食物消化后形成的殘渣排出體外的過程是排遺。6.識圖并完成題目①如果圖中Ⅱ表示肺泡部位的血管:則Ⅰ表示_ ____血管,里面流_ ____血,Ⅲ表示__ ___血管,里面流_ ____血;②如果圖中Ⅱ表示組織細胞處的血管:則Ⅰ表示_ __血管,里面流_ ____血,Ⅲ表示__ ___血管,里面流___ _ _血。③如果圖中Ⅱ表示腎小球:則Ⅰ表示___ __血管,里面流_____血,Ⅲ表示_____血管,里面流_____血,Ⅱ中的液體過濾出來后形成_________;③如果圖中Ⅱ表示腎小管外毛細血管:則Ⅰ表示____ _血管,里面流__ ___血,Ⅲ表示_ _血管,里面流_____血。7.右圖為尿液形成過程示意圖 ①出圖中所示結構的名稱: a b c d e f ②圖中h的一箭頭箭頭含義是 ,血液流經a時,血漿中的大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及尿素等物質過濾到b中形成 。b中液體與血漿相比,除不含 外,其它成分相似。③圖中g的一箭頭箭頭含義是 ,最后的液體流到f管中就形成 。7.人糞尿的處理:人糞尿的處理含有致病微生物,不作處理,會污染土壤、水源,使人生病。一般處理:讓人糞尿發酵腐熟,殺死致病微生物,再作肥料使用。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P76-P76)1.人體主要內分泌腺:內分泌腺特點:分泌的激素不通過導管,直接進入到腺體內的毛細血管,并隨著血液循環輸送到全身各部。▲主要內分泌腺比較表: ▲卵巢和睪丸既屬于內分泌系統,又屬于生殖系統。胰腺既屬于外分泌腺又屬于內分泌腺。2.探究:甲狀腺激素的作用▲背景知識:蝌蚪發育屬于變態發育,發育過程中,身體變化明顯。例如:前后肢的伸出,頭部形態的改變,鰓的消失,尾部的消失等,都受甲狀腺激素的影響。▲實驗材料及用具:15只同時期同種蝌蚪,3個相同的玻璃缸,培養皿,小網,坐標紙,飼料,甲狀腺激素,甲狀腺抑制劑,清水。▲探究過程:①提出問題: 甲狀腺激素能促進動物的生長發育嗎? ②作出假設:甲狀腺激素能促進動物的生長發育 。 ③實驗步驟:a:將3個相同的玻璃缸分別編號為1、2、3號;b:將15只同時孵化的同種蝌蚪(體長均為15mm)隨機分為3組(每組5條),分別放入3個玻璃缸中,在適宜的相同的水質、飼料、溫度等條件下飼養;c:1號玻璃缸中加入甲狀腺激素5mg,2號缸中加入甲狀腺抑制劑5mg,3號缸中不加任何藥物;d:向1號和2號玻璃缸中連續投藥7d,每天一次,藥量相同;e:實驗期間,每天按時觀察并測量蝌蚪的體長。觀察記錄前肢、后肢和尾的變化。④預測實驗結果:1號玻璃缸中的蝌蚪前后肢、頭部形態改變,尾部變化,體型變化等較快; 2號玻璃缸中的蝌蚪身體各部位無明顯變化;3號玻璃缸中的蝌蚪變化情況介于1號玻璃缸與2號玻璃缸中的蝌蚪之間。⑤實驗結論:甲狀腺激素能促進蝌蚪的生長發育。3.人體神經系統的組成: 由腦、脊髓和它們發出的神經組成。▲ 腦和脊髓組成中樞神經系統;腦神經和脊神經組成周圍神經系統。▲大腦:包括左右兩個大腦半球,結構包括灰質和白質。 ▲小腦:使運動協調、準確、維持身體平衡。神經元:包括細胞體和突起兩部分。神經元是構成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體上有許多突起,突起有兩種:長的突起和短的突起。4.神經元(又叫神經細胞)――是構成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5.人體神經調節▲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指人和動物通過神經系統對接受的刺激所做出的反應。▲反射類型:有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①非條件反射:人生來就具有反射,如:縮手反應,眨眼反應,排尿反應,膝跳反射。②條件反射: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通過長期生活積累形成復雜的反射,如:望梅止渴、談梅生津、談虎色變、聽見上課鈴進教室。▲條件反射的建立:將非條件刺激和無關刺激多次適時結合,當無關刺激轉化為條件刺激時,條件反射建立。▲使大腦功能最大限度恢復的方法是睡眠。青少年每天睡眠時間不能少于8小時。6.眼和視覺①眼球的結構:③視覺異常▲近視形成:晶狀體的前后徑過長(過度變凸),物象落在視網膜前,形成近視。可以通過凹透鏡來調節。▲遠視形成:晶狀體的前后徑過小(過度變凹),物象落在視網膜后,形成遠視。可以通過凸透鏡來調節。7.耳和聽覺①耳的結構 外耳:耳廓、外耳道(收集傳導聲波) 中耳:鼓膜(接受刺激,產生震動)、聽小骨、鼓室耳: 半規管前庭 感受頭部位置的變動的情況,與維持身體平衡相關(如暈車) 內耳 耳蝸:內有對聲波敏感的感覺細胞—聽覺感受器,可以將聲波信息通過聽覺神經傳給大腦的聽覺中樞感受器 咽鼓管:與咽相通,調節鼓膜兩側壓力差▲遇到巨大的響聲時:要迅速張口,使咽鼓管張開,或者閉口堵耳,使鼓膜兩側氣壓保持平衡,以免震破鼓膜。(飛機起飛時吃口香糖的原因)▲皮膚:有感受外界冷、熱、痛、觸、壓等刺激的功能。▲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方式主要是神經調節,同時也受激素的調節。8.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①酸雨指PH值小于5.6的雨水,它有“空中死神”之稱。唾液淀粉酶PAGE 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