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分蘋果(除法豎式)》編寫說明及教學建議學習目標1.借助分物活動,回顧并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感受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2.結合分物活動,認識除法豎式,掌握其書寫形式,了解除法豎式各部分的意思。3.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結合分蘋果的具體情況,初步發展提出除法問題的能力。編寫說明本節內容主要學習除法的豎式計算。在二年級上冊,學生在經歷豐富的分物活動后,已經初步理解除法的意義,掌握了用乘法口訣求商的口算方法。但考慮到間隔一個寒假,學生對上學期的內容會有所淡忘,所以教科書首先安排兩個問題復習已學過的除法知識。在此基礎上,引出第三個問題來認識除法豎式,并通過第四個問題進行鞏固。教科書給出分蘋果的情境,18個蘋果、2個小朋友和一些盤子。希望學生能夠借助熟悉的分物情境,展開對除法內容的回顧與學習。·根據圖上的信息,提出與除法有關的問題。有余數的除法是以表內除法為基礎來進行學習的,作為鞏固復習的內容,教科書利用主題圖給出的信息,希望實現兩個目標。其一,結合分蘋果的過程讓學生進一步豐富并鞏固對除法意義的理解,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其二,結合具體的分物情境,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提出,除法問題。例如,“每盤放6個蘋果,18個蘋果可以放幾盤?”“18個果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可以分幾個?”·每盤放6個蘋果,18個蘋果可以放幾盤?教科書通過列表、數線(體現了除法和減法的聯系)、乘法口訣三種方式,幫助學生復習、鞏固對除法意義的理解,積累解決除法問題的經驗。·上面的過程可以用除法豎式表示。認一認,說一說。目的是打通豎式和其他方法的聯系,促進對豎式各部分意思的了解。除法豎式的認識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教科書通過圖示,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分物過程,在了解除法豎式各部分意思的基礎上學習豎式,從而既避免學生對豎式的死記硬背和機械模仿,又進一步加強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這里主要是讓學生掌握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在三年級下冊將進一步幫助學生學會運用豎式計算。·填一填,說一說。幫助學生熟悉除法豎式的計算。教學建議本節內容教學時,建議教師一定要組織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展開充分的交流活動。·根據圖上的信息,提出與除法有關的問題。教學時,可以參考以下教學環節。(1)組織學生看懂圖意,說一說圖上都有哪些數學信息,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需要注意的是,鼓勵學生盡可能多地提出問題,并不等于要求學生一定把主題圖包含的所有除法問題都提出來,可以通過學生間的交流實現多樣化的提問。(2)交流提出的問題。除教科書上呈現的問題外,還可能提出“18個蘋果,平均分給9個人,每個人可以分到幾個蘋果”“每個盤子放3個蘋果,18個蘋果可以放幾盤”等問題。交流中,有的課堂上還會出現學生增加或改變數學信息,提出有余數的除法問題的情況,如“18個蘋果,平均分給4個人,每個人可以分到幾個蘋果”,對此,建議教師首先應肯定他提出的是一個除法問題(其實,如果有機會,專門安排時間引導學生做一些增加或改變數學信息提出問題的活動是非常有價值的),再提示要學會觀察圖上的信息,根據要求提出問題。這也是發展學生提出問題的基本能力所要做的事情。(3)教師可以在黑板上一一記錄學生提出的不同問題,最后引導學生認識到“這些問題都是把18個蘋果分成幾個相等的部分,都能用除法來計算”,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除法意義。·每盤放6個蘋果,18個蘋果可以放幾盤?教學時,可以參考以下教學環節。(1)讓學生獨立列式。(2)交流計算的方法。由于有了上學期的基礎,可能多數學生都能用乘法口訣求商。學生不主動使用另外兩種方法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它們不像口訣那樣能夠快速得出結果。但是,這兩種方法對除法算理的理解確實很有幫助,而且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在二年級上冊除法內容的學習中也有類似方法)。所以,如果學生不主動地使用,教師可以引導他們閱讀并結合具體情境解釋教科書上的這些方法。·上面的過程可以用除法豎式表示。認一認,說一說。這是第一次出現除法豎式,學生接受起來會有一定的困難。教師不僅要給學生演示豎式的每一步怎么寫,寫好之后還要引導學生結合分物的過程,用圓片代替蘋果擺一擺或圓圈代替蘋果畫一畫,并說一說除法豎式各部分的意思。如學生可能會指著豎式中被除數18、除數6和商3說“18個蘋果,每盤放6個,三六十八,都分完了,可以放3盤”。再如,教師還可以提問豎式中的“18”“6”“3”各表示什么,引導學生明白被除數“18”表示“一共有18個蘋果”,“6”表示“每盤放6個”,“3”表示“需要3個盤子”,被除數下面的“18”表示“每盤6個,3盤分去了18個”,最下面的“0”表示“一共18個,分走了18個,沒有剩下的”。教師可以先在全班范圍內請幾位同學說一說,有了幾位同學的后,再組織所有學生同桌間互相說一說。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教師不宜在表達方面做過求,更不要求統一話語,只要學生能結合操作過程表達清楚思路即可。·填一填,說一說。教學時,先讓學生獨立用除法豎式計算,再組織學生同桌交流計算結果。 3 / 3 小學數學精選習題《分蘋果》達標檢測(1)一、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27÷3= 12÷4= 49÷7=二、填空。1、有14個蘿卜,平均放在2個盤子里,每個盤子放( )個。2、把10個玻璃球放在盒子里,每個盒子放5個,需要( )個盒子。三、圈一圈,分一分。1.如果每2個裝在1個盒子里,可以裝( )盒。2.如果每5個裝在1個盒子里,可以裝( )盒。四、分一分、填一填。每個盒子裝2個,需要( )個盒子。有4個盒子,平均每個盒子裝 ( )個。每3個裝在1個盒子里,需要( )個盒子。五、看圖填空。一共有( )個蘿卜,每只兔子吃2個,可以分給( )只兔子。六、看圖列式計算。( )÷( )=( ) ( )÷( )=( )七、裝柿子。有64個柿子,每8個裝在一個袋子里,一共可以裝幾袋?八、分香蕉。猴媽媽買來15個香蕉,要分給她的3個孩子,每只小猴可以分到幾個香蕉?九、列式計算。有20個蘋果,每盤放5個,可以放幾盤?十、我來分櫻桃。1、放在4個盤子里,平均每個盤子放( )個。2、每個盤子放2個,可以放( )盤。參考答案:一、27÷3=9 93 2 7 2 7 012÷4= 3 34 1 2 1 2 049÷7=7 7 7 4 9 4 9 0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除法豎式的掌握情況,要讓學生說出每一步的實際含義。比如:第一題27÷3第一步表示把27平均分成3份。第二步想乘法口訣:三九二十七,商要寫在被除數的個位的上面。第三步算出3×9=27,表示把27分完了,每份是9。二、答案:(1)7 (2)2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是否理解了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三、答案:(1)5 (2)2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情況。用直觀的圖畫讓學生圈一圈,分一分,學生做起來會更加容易一些。四、答案:(1)6 (2)3 (4)4解析:本題主要是鞏固練習本節課知識,變換形式進行練習。五、答案:4 2解析:用直觀形象的圖片能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六、答案:21÷7=3 21÷3=7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除法的理解情況。通過觀察圖畫可以看出是把21個蘋果平均放在了3個盤子里,可以求每個盤子放幾個。也可以這樣理解:有21個蘋果,每個盤子里放7個,一共要幾個盤子?所以根據這兩種思路可以列出兩個除法算式。七、答案:64÷8=8(袋)答:可以裝8袋。解析:鞏固掌握除法的意義。八、答案:15÷3=5(個)答:每只小猴可以分到5個香蕉。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除法意義的認識和計算方法的掌握。九、答案:20÷5=4(盤)答:可以放4盤。解析:進行鞏固練習以使學生掌握的更加牢固。十、答案:(1)4 (2)8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除法的認識和理解。變換不同的已知條件,來鞏固所學的知識。第一小題列式為16÷4=4(個)第二小題列式為16÷2=8(個)。3 / 4 小學數學精選教案《分蘋果》名師教案一、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經歷分蘋果等實際操作,初步體會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2、通過分一分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含義及“平均分”的過程。3、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學會除法的書寫格式。4、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5、在操作、探索、發現中,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6、通過發散性、開放性練習,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二、教學重點:使學生體驗除法的意義及除法豎式的計算過程。通過分蘋果的實際操作,總結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三、教學難點:使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每一步的實際含義。四、教具、學具準備:教師準備:《分蘋果》名師課件、實物投影儀學生準備:每個人準備若干圓片五、教學過程:(一)問題引入:今天,紅紅請亮亮到家里來做客,她準備了一些蘋果來招待亮亮。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紅紅準備了多少個蘋果?看到這幅圖,你能提出哪些與除法有關的問題?(二)探索新知1、出示課件:紅紅想在每個盤子里放6個蘋果,她應該準備幾個盤子呢?(1)學生獨立思考。(2)列出算式,并試著算出結果。(3)說一說方法,并匯報結果。師:你是怎么想的? 生1:一個盤子放6個蘋果,兩個盤子放12個,三個盤子正好放18個,所以紅紅要準備3個盤子。18÷6=3。生2:我用的減法。18-6-6-6=0。從18里面減了3個6,所以紅紅要準備三個盤子。18÷6=3。生3:我想到了乘法口訣:三六十八。3×6=18,所以18÷6=3。紅紅要準備三個盤子。師:同學們用了這么多方法算出了這道題,想得真好!這道題還可以用豎式來計算。2、體驗除法豎式的計算過程。(1)講解豎式的寫法。并說說豎式中每一步的實際含義。師:先寫豎式中的除號,除號里面寫被除數。外面寫除數。這一步表示什么?生1:18個蘋果,每盤放6個。生2:把18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師:真棒!然后想乘法口訣,幾乘6等于18?(三六十八)商就是3。3要寫在哪里?生:要寫在除號的上面,對著被除數的個位寫。然后把3乘6的積寫在被除數的下面。再用被除數18減去這個積,等于0。這一步表示什么?生:表示18個蘋果都分完了,一共可以放在3個盤子里。3、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把這18個蘋果平均分給紅紅和亮亮兩個人每個人可以分幾個?學生試做,集體交流,說說你是怎么想的。(1)18÷2=9(個) 怎樣用豎式計算?每一步表示什么含義?(2)指名學生說。(三)鞏固練習1、計算:63÷7 45÷9學生做,全班交流。說明計算方法。課件演示。2、填一填,說說除法豎式中每一步的意思。(1)24支蠟筆,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分到( )支。(2)36個氣球,每6個綁成一束,可以綁成( )束。 (四)拓展延伸:出示情境圖。提出與除法有關的問題,并解答。(1)12根煙花平均分給3個人,每個人可以分幾根? 12÷3=4(根)(2)9個蘋果平均分給3個人,每個人可以分幾個? 9÷3=3(個)(3)15個湯圓平均分給3個人,每個人可以分幾個? 15÷3=5(個)(五)總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1.我們知道了除法的意義,還學會了用豎式計算除法的方法。2.我們還知道了除法計算中每一步的實際含義。六、板書設計:分蘋果18÷6=3(個)十個位位答:可以放3盤。七、教學反思:精心創設數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要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活動中學習數學。因此,在教學“分蘋果”這節課時,我充分利用教科書所提供的情境,開展教學活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我創設了多個數學情境,不但有效地激活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以形象的情景為媒介,縮短了小學生在認知過程中的形象思維與抽象認識之間的距離。本課中的情境創設,其素材都是學生生活中熟悉的,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如從開始的紅紅請客幫她把18個蘋果平均分,每個盤子放6個,需要準備幾個盤子?拓展為18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人,每個人分幾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也使學生領悟到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從而使學生產生親切感,讓學生在研究、發現問題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1 / 4(共12張PPT)小學數學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分蘋果你能提出哪些與除法有關的問題?平均分給2個人。每盤放6個蘋果。18個蘋果每盤放6個蘋果,18個蘋果可以放幾盤?1盤:6個2盤:12個3盤:18個18-6-6-6=0(三)六十八18÷63 (盤)用豎式計算。(三)六十八1 818個蘋果,每盤放6個。1 8603十位個位都分完了,可以放3盤。1個人:9個2個人:18個18個蘋果可平均分給2個人,每個人可以分幾個?18÷29 (個)用豎式計算。二(九)十八1 81 8209十位個位答:每個人可以分9個。計算:63÷7=45÷9=6 3796 3094 5954 505填一填,說說除法豎式中每一步的意思。(1)24支蠟筆,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分到( )支。2446 (支)2 446062 4(2)36個氣球,每6個綁成一束,可以綁成( )束。3 6 36 6 6 6 3 6 0 6 (束) 6 提出與除法有關的問題,并解答。12根煙花平均分給3個人,每個人可以分幾根?9個蘋果平均分給3個人,每個人可以分幾個?15個湯圓平均分給3個人,每個人可以分幾個? 12÷3=4(根) 9÷3=3(個) 15÷3=5(個)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1.我們知道了除法的意義,還學會了用豎式計算除法的方法。2.我們還知道了除法計算中每一步的實際含義。 小學數學精選習題分蘋果第1關 練速度1.用豎式計算。6÷2= 35÷5=24÷8= 72÷9=2.圈一圈,填一填,說一說除法算式中每一步的意思。15根胡蘿卜,每3根捆成1捆,可以捆成□捆。3.森林醫生。4.米蘭今年8歲,爺爺今年64歲,爺爺的年齡是米蘭的幾倍?第2關 練準確率5.請提出一個與除法有關的問題,并嘗試解答。6.找規律填一填。(1)(2)7.二(1)班有22名男生,18名女生,每8名學生分一組,一共可以分成幾組?8.體育器材室里有4箱足球,每箱6個,把這些足球平均分給3個班級,每個班級能分到幾個足球?9.把下面的豎式補充完整。10.面包原來10元一個,現在優惠促銷,3個27元。現在比原來每個便宜多少元?11.將2、3、4、5、6、7、8、9這八個數分別填入相應的算式中使算式正確(每個數只能用一次)。12÷□=□ 27÷□=□28÷□=□ 40÷□=□第3關 練思維12.學校有18個足球和12個排球,正好都能平均分給學校的每個班級(班級數大于2),每個班級可能分得幾個足球和幾個排球?(寫出所有情況)13.大盒中有40個球,小盒中有22個球,每次從大盒中取出3個球放入小盒。取幾次后,兩盒中的球同樣多?參考答案1.(豎式略)3 7 3 82.(圈一圈略)53. 4.64÷8=85.答案不唯一,如:平均每人分幾塊餅干?12÷4=3(塊)6.(1)7(2)367.22+18=40(名) 40÷8=5(組)8.4×6=24(個) 24÷3=8(個)9. 10.27÷3=9(元) 10-9=1(元)提示:先算出現在每個多少元,再算便宜多少元。11.答案不唯一,如:2 6 3 9 4 7 5 812.第一種:18÷3=6(個) 12÷3=4(個)第二種:18÷6=3(個) 12÷6=2(個)提示:從3個班開始,逐個判斷有幾個班時,足球和排球的個數正好都能平均分。13.40-22=18(個) 18÷2=9(個) 9÷3=3(次)提示:大盒比小盒多40-22=18(個)球,把18個球平均分給兩個盒子,每盒得18÷2=9(個),每次取3個,9個球取9÷3=3(次)。1 / 3 小學數學精選習題《分蘋果》一遍過1.圈一圈,填一填。問題:每個小朋友分幾個草莓?2.搭積木。拼成,可以拼成( )組。 拼成,可以拼成( )組。 3.計算4.你能填出中的數字嗎?試一試。 參考答案1.圈一圈略。2.6 33. 4. 3 / 3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每人分()個草莓。共有()個草莓分給()一分走()個草莓個小朋友。沒有剩余的草莓。包司司司司司=(組)212÷□=[〈組)5154322186246502603=8(個8-每人分(8)個草莓。1324共有(24)個草莓分給(3)2[4-分走(24)個草莓小朋友0沒有剩余的草莓。12÷2|=6(組)21622024組411(3=22=065944011866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分蘋果》一遍過.doc 《分蘋果》名師教案.doc 《分蘋果》名師課件.ppt 《分蘋果》學霸.doc 《分蘋果》達標檢測.doc 《分蘋果(除法豎式)》編寫說明及教學建議.doc 基礎訓練:分蘋果.swf 情境導入:分蘋果.swf 提高訓練:分蘋果.sw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