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晉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復習(知識點)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晉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復習(知識點)

資源簡介

晉教版 初中地理復習 - 8 -


晉教版七年級地理
第一章 地球——我們的家園
1.1認識地球面貌
2、地球的形狀:球體。
3、描述地球大小的三個數據: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最大圓周長約4萬千米。
4、地球儀上的點和線。地球儀上的點主要是南北兩極點;地球儀上的線主要是經線和緯線。
5、經線與緯線的特點:
經線 緯線
形 狀 半圓,兩條正相對的經線組成一個經線圈 圓,每一條緯線都自成緯線圈
長 度 所有經線的長度都相等 緯線長度不等,最長的緯線是赤道, 越向兩極越短,到了兩極就縮為一點
指 示 方 向 南、北方向 東、西方向
6、緯度的劃分:
以赤道為界,以北為北緯,用符號“N”來表示;
以南為南緯,用符號“S”來表示。
(判讀方式:相鄰度數向南增大則為南緯;相鄰度數向北增大,則為北緯)
7、經度的劃分:
以本初子午線為界,以東為東經,用符號“E”來表示;
以西為西經,用符號“W”來表示。
(判讀方式:相鄰度數向東增大則為東經;相鄰度數向西增大,則為西經)
注意:東經180°與西經180°是同一條經線。
8、特殊的緯線:(在地球儀上一般用虛線表示)
●赤道(0°):赤道以北是北緯,以南是南緯;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北回歸線(23.5°N)●南回歸線(23.5°S)●北極圈(66.5°N)●南極圈(66.5°S)
9、特殊的經線:
●本初子午線(0°經線):是計算經度的起始線,以東為東經,以西為西經。
●180°經線:東經180°線與西經180°線重合。
●20°W、160°E:是東西半球的界線:20°W以東是東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東是西半球,以西是東半球。
10、緯度是以赤道為0°,分別向南北兩極方向遞增;經度是以本初子午線為0°,分別向兩側的東西方向遞增。
11、人們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劃分為南北兩個半球。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
12、為了避免將歐洲和非洲的一些國家分割在兩個半球(劃分原因),國際上統一使用西經20°經線和東經160°經線所組成的經線圈(劃分方法和界線),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
--1.2感受地球運動
1、列表比較地球自轉和公轉的異同。
項 目 自 轉 運 動 公 轉 運 動
概念 地球繞其自轉軸(地軸)的旋轉運動 地球繞太陽的運動
旋轉中心 地軸 太陽
運動方向 自西向東 自西向東
周期 一天 一年
地理意義 晝夜更替 季節變化
2、地球公轉運動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傾斜著身子圍繞太陽公轉,地軸與公轉軌道平面成66.5°的傾角;二是地軸傾斜的方向始終保持不變,北極總是指向北極星附近。
3、地球公轉形成四季變化(北半球的二分二至)
項目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日期 3月21日前后 6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太陽光 直射緯度 赤道 北回歸線 赤道 南回歸線
北半球季節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北半球 晝夜狀況 各地晝夜等長 晝最長,夜最短, 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 各地晝夜等長 晝最短,夜最長, 北極圈內出現極夜現象
南半球季節 秋季 冬季 春季 夏季
南半球 晝夜狀況 各地晝夜等長 晝最短,夜最長, 南極圈內出現極夜現象 各地晝夜等長 晝最長,夜最短, 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
4、問題:同一時間,地球上不同地區得到太陽的熱量一樣嗎?為什么?
同一時間,地球上不同地區得到太陽的熱量是不一樣的,低緯度地區得到的熱量多,高緯度地區得到的熱量少。這是由于地球的球體形狀和太陽直射位置在地球表面的變化造成的。
5、科學家根據各地區獲得太陽熱量的多少,將地球表面劃分為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和南寒帶。
6、五帶的特征:
五帶 熱帶 北溫帶、南溫帶 北寒帶、南寒帶
范圍 南、北回歸線之間 北回歸線和北極圈之間,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 北極圈以北、 南極圈以南地區
有無陽光直射和極晝極夜現象 有直射陽光 無陽光直射, 也無極晝極夜現象 無陽光直射, 有極晝極夜現象

獲得熱量多少 獲得熱量多 得到熱量比熱帶少, 比寒帶多 獲得熱量少
四季變化 氣候終年炎熱,大多數月均溫在20℃以上 氣候四季變化明顯,春暖、夏熱、秋涼、冬冷 氣候終年寒冷,大多數月均溫在0℃以下
7、問題1:冬、夏兩季教室接受陽光的情況,為什么有這么大的差異呢?
冬季由于太陽高度角小,太陽光斜射得很厲害,所以通過窗戶射到屋子里的陽光要多;夏季由于太陽高度角大,太陽光幾乎直射,甚至直射,所以通過窗戶照到屋子里的陽光要少。
問題2:我們這兒的人們為什么喜歡住坐北朝南的房屋呢?
北半球北回歸線以北的地區,一年中太陽光線始終是從南方照射過來的,坐北朝南的房屋,窗戶面向南面,無論冬季還是夏季,陽光都可以照射到屋子里,尤其是寒冷的冬季,通過窗戶斜射到屋子里的陽光更多些。總之,坐北朝南的房屋可以得到充足的光照,所以我們這兒的人們喜歡住坐北朝南的房屋。
8、問題:有的地方(我們這兒)每年的“五一節”和“國慶節”前后,學校都要調整作息時間,你能說出其中的原因嗎?
在我國有些地方的學校,比如我們這兒,五一節到國慶節這段時間,作息時間要做調整,通常是下午上課的時間推后(多為午后3點上課)。這樣調整作息時間的原因主要是考慮了師生的身體健康,因為五一節以后,逐漸進入盛夏季節,太陽高度角增大,光照強烈,我們知道一日內最高氣溫通常出現在午后2點左右,若此時到校上課,光照強,氣溫高,會影響到師生的身體。國慶節以后,太陽直射點已經移到了南半球,北半球的太陽高度角減小,太陽輻射減弱,氣溫有所降低,所以作息時間又調整到原來的時間。
第二章 地圖——傳輸地理信息的工具
2.1認識地圖
1、地圖是按一定的法則,將地表的自然或社會現象縮小、概括,用地圖符號表示的平面圖。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是地圖的基本要素。
4、地圖上的比例尺。
■概念: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縮小的程度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公式:比例尺的公式表示為: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表示形式:比例尺有線段、數字和文字三種表示形式。
5、圖例和注記是地圖上用來表示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的符號、名稱和數字,常用的圖例有統一的規定。
-2.2使用地圖
1、常用絕對高度和相對高度來表示地面的高度和起伏狀況。絕對高度是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也叫海拔。相對高度是某一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
2、地形是各種地表形態的總稱。按其形態可以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種類型。
3、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要點:
■等高線數值大,海拔高;數值小,海拔低。
■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
■等高線閉合,外低內高為山頂;等高線閉合,外高內低為盆地。
■等高線向低處凸出為山脊;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為山谷。
■兩組對稱的閉合等高線中間部位為鞍部。
■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
4、等高線的特點:
①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的海拔相等。
②等高線之間的高度差叫等高距,同一幅地圖的等高距總是相等的。
③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度緩。
5、●用等高線和等深線表示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地圖,是等高線地形圖。
●在幾條等高線之間,著上不同的顏色,可以鮮明地表示出地勢的高低起伏和各種地形的分布,這種地圖叫分層設色地形圖。一般綠色表示平原;黃色、褐色表示高原和山地;白色表示雪山冰川;藍色表示海洋,顏色淺藍至深藍,表示海水由淺至深的變化。
●為了直觀地顯示某一方向上地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緩,人們可以將等高線地形圖轉繪成地形剖面圖。
6、五種主要地形類型的特征。
地形名稱 等高線特征 海拔高度 地面起伏狀況
山地 等高線較密集,山頂呈閉合曲線, 內高外低 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起伏很大
高原 高原面上等高線稀疏,邊緣等高線較密 較高,500米以上 起伏不大
丘陵 與山地相似 較低,500米以下 起伏和緩
平原 等高線稀疏 很低,200米以下 起伏很小
盆地 等高線呈閉合曲線,外高內低 無一定標準 起伏不大
第三章 陸地和海洋——人類生存的基本空間
3.1海陸分布
1、問題:地球上海洋面積大,還是陸地面積大?海陸分布呈現什么大勢?
①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陸地構成,其中海洋面積占71%,陸地面積占29%,人們常將其概括為“三分陸地,七分海洋”。②浩瀚的海洋彼此相連,而陸地則被分割成許多塊。
2、問題:讀圖“南北半球海陸分布”,觀察陸地集中在哪個半球?海洋集中在哪個半球?南、北極地區分別是什么?
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集中在南半球,北極地區是海洋,南極地區是陸地。
3、問題:讀圖“陸半球和水半球”,看看即使在陸地最集中的陸半球,陸地面積占多少?海洋面積占多少?
陸地面積占48%,海洋面積占52%。
從問題2、問題3可以得出結論:無論怎樣劃分半球,每個半球總是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4、海陸的分類:陸地可分為大陸、半島、島嶼;海洋可分為洋、海和海峽等。
①陸地是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沒的部分,其中面積廣大的稱大陸,面積較小的稱島嶼,陸地伸入海洋的部分稱半島。
②海洋是地球表面廣闊而連續的水域,其中洋是海洋的主體,海是海洋的邊緣部分,海峽是連接兩個海洋之間的狹窄水道。
5、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起來稱大洲。全球陸地共分為七個大洲,按面積大小依次是亞洲(4400)、非洲(3000)、北美洲(2400)、南美洲(1800)、南極洲(1400)、歐洲(1000)和大洋洲(900)。相鄰大洲之間的界線,除海洋外,多以山脈、河流、海峽和運河等來劃分。(單位:萬平方千米)
6、地球表面的海洋被陸地分割成彼此相通的四個大洋,按面積大小依次是太平洋(18000)、大西洋(9300)、印度洋(7500)和北冰洋(1300)。(單位:萬平方千米)
7、學會認識大洲和大洋的位置。
■亞洲、非洲、歐洲和大洋洲主要分布在東半球。
■北美洲和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赤道穿過的大洲和大洋有大西洋、非洲、印度洋、亞洲、大洋洲、太平洋、南美洲。
■緯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是南極洲、北冰洋。
■亞洲、歐洲、非洲是連在一起的。亞洲與歐洲之間的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和土耳其海峽。亞洲與非洲之間的界線是蘇伊士運河。南、北美洲之間的界線是巴拿馬運河。
------3.2海陸變遷
1、1912年德國地球物理學家和氣象學家魏格納提出了轟動世界的“大陸漂移假說”。
2、板塊的劃分(六大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①各大板塊都處于不斷的運動變化中;②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容易引發火山和地震。
3、環太平洋地區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地區是世界著名的火山、地震帶。
4、當板塊相互擠壓時,常形成山脈;當板塊相互張裂時,常形成裂谷和海洋。
第四章 天氣和氣候——地球大氣的風云變化
4.1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1、氣溫是指大氣的冷暖程度(氣溫的概念)。氣溫的高低常用溫度計來測量(測定氣溫的工具),單位是℃,讀作“攝氏度”。一個地方的氣溫狀況通常用日平均氣溫、月平均氣溫和年平均氣溫來表示。
2、怎樣觀測氣溫。測量氣溫的溫度計,通常放在百葉箱內,距地面約1.5米。測量溫度時,視線要與溫度計中的水銀面保持平行。
3、我們把一晝夜4次(2時、8時、14時、20時)觀測記錄的氣溫值相加,再除以4,就得出當天的日平均氣溫。
4、午熱晨涼,冬寒夏暑,是氣溫隨時間變化的一般規律。前者是指氣溫的日變化,后者是指氣溫的年變化。我們通常用氣溫曲線來表示一個地方氣溫的時間變化。
●北半球某地氣溫的日變化:
規律: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后2點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
氣溫日較差:一天中最高氣溫值與最低氣溫值的差。
●北半球某地氣溫的年變化:
規律:7月氣溫最高,1月氣溫最低。
氣溫年較差:一年中月平均氣溫最高值與月平均氣溫最低值之差。
5、在地圖上將氣溫相同的各點連接起來的線叫等溫線,同一條等溫線上各點的氣溫都相同。由等溫線組成的地圖叫等溫線圖。閱讀等溫線圖,可以了解世界各地氣溫的差別和水平分布狀況。
●閱讀氣溫分布圖要注意觀察:
①等溫線的數值及遞變方向。
②等溫線的疏密程度。等溫線密集的地方,氣溫差別大;等溫線稀疏的地方,氣溫差別小。
③等溫線的彎曲形狀。等溫線呈閉合狀,表示有高溫或低溫中心。
●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規律:
從赤道向南北兩極氣溫逐漸降低;南北回歸線之間年平均氣溫約在20℃以上;南北極圈附近氣溫約為—20℃ 。在青藏高原地區,等溫線呈閉合狀,那里是一個低溫中心。
6、氣溫的空間分布
(1)不同緯度地區: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
(2)同緯度地區: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
(3)山地: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0米大約下降6℃。
影響全球氣溫分布的三要素: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和地形。
----4.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從大氣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態水和固態水,統稱降水,如雨、雪、冰雹等。降水量的單位為毫米(mm)。一個地方降水量的多少,常用多年的平均降水量來表示。
2、日降水量的測定方法:用雨量器,把一天24小時內的降水集中起來水量的總和。
3、同一地區的不同季節,降水量常常是不同的。人們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狀圖,表示一個地區降水的季節變化規律。
4、在地圖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各點連接起來的線叫等降水量線,由等降水量線組成的地圖為等降水量線圖。閱讀等降水量線圖,可以了解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閱讀降水量柱狀圖通常要注意:
①全年降水量的數量。
②降水量的季節分配。
③抓住兩點:一是全年春、夏、秋、冬季節降水是否均勻;二是哪個季節多,哪個季節少。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規律:
①赤道地區與兩極地區相比:赤道大部分地區的年降水量為2000毫米以上,兩極地區降水量為200毫米以下。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②亞歐大陸沿海與內陸相比:沿海降水多,內陸降水少。
③回歸線附近的大陸東岸與西岸相比:大陸東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④地形、地勢的影響: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影響世界各地年降水量分布的要素有: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地勢。
5、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即地球“雨極”乞拉朋齊。
---4.3天氣
1、天氣是指一個地方短時間內大氣的風雨、冷熱、陰晴等狀況。天氣變化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影響很大。
2、天氣預報是對未來一定時期天氣變化的預測,是現代科學技術為人類提供的一項重要服務。
3、談一談不同季節家鄉空氣質量的好壞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的影響,并說出影響的原因。
以太原地區為例,冬、春季節里空氣質量差,主要原因是人們取暖、燃燒原煤;春天干旱,地面缺乏植被保護,刮風的時間較長,沙塵天氣較多。夏、秋天氣的空氣質量較好,因為雨水多,植物茂盛,污染源較少。
-----4.4氣候
1、氣候是指一個地區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與天氣相比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世界各地氣候的差異,主要表現在氣溫和降水兩個方面。
2、天氣和氣候的區別:
項目\類別 時間長短 大氣狀況 穩定程度
天氣 短時間 風雨、冷熱、陰晴 不穩定
氣候 多年 天氣平均狀況 相對穩定
3、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
緯度位置是影響氣候的基本因素。
海陸分布對氣候的影響,在中緯度地區表現得最為明顯,大陸東部、中部、西部往往形成了不同的氣候類型。
受地形的影響,中低緯度的高大山脈和高原分布著垂直變化明顯的高山氣候。
第五章 居民——“地球村”的主人
5.1人口與人種
1、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突破60億。2001年,世界人口達61億。目前,世界人口以每年近8000萬的速度增長,人口的數量越來越多。
2、世界人口的增長速度,通常用人口的自然增長率來表示。自然增長率的高低取決于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 — 死亡率= 自然增長率
出生率:一定時期內出生人數與同期人口總數之比。
死亡率:一定時期內死亡人數與同期人口總數之比。
自然增長率:大于0表示人口增長,小于0表示人口減少。
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主要受社會、經濟等因素的影響。
世界不同國家的人口增長:發達國家: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人口增長緩慢;發展中國家: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人口增長迅速。
3、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時間內人口的空間居住狀況。受自然、經濟和歷史等因素的影響。
4、人口密度能夠反映人口分布的稠密和稀疏程度。它是指一定時期內,單位面積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數,通常用“人/平方千米”來表示。人口密度是不斷變化的。
5、世界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如交通擁擠、住房緊張、耕地減少、糧食短缺、工業污染、噪音干擾、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世界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兵員不足、養老負擔過重等。
6、①人口平均出生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歐洲。
②人口平均死亡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拉丁美洲。
③人口平均自然增長率由高到低排序為:非洲、拉丁美洲、亞洲、大洋洲、北美地區、歐洲。
討論分析:
①非洲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原因和歐洲人口自然增長率最低的原因。
非洲人口再生產類型屬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人口自然增長率;歐洲人口再生產類型屬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長率。(這與兩大洲的經濟基礎條件不同、人們對生活的理念不同有關。)
②歐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和其他大洲與地區相比有何不同?這意味著歐洲的人口是怎樣變化的?
歐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為負值,表明歐洲的總人口在減少。
7、世界人口分布的最大特征是不平衡性。
人口稠密區:亞洲東部、亞洲南部、歐洲、北美洲東部等。
人口稀少區:非洲撒哈拉沙漠、南美洲亞馬孫平原、亞洲北部和北美洲北冰洋沿岸地區、中國的青藏高原地區等。
8、一些國家的人口政策:
①鼓勵人口增長的人口政策:一般發生在發達國家,如法國。
②限制人口增長的人口政策: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如中國。
9、結論: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相協調。
(中國)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10、人種,又稱種族。不同的人種,其膚色、毛發、面部等體質特征不同。一般根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征,把人類劃分為白色、黃色和黑色三個主要人種。由于不同人種間的相互通婚,世界上還有一定數量的混血人種。
11、三大人種及其分布
白種人 黃種人 黑種人
劃分依據 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征(膚色、毛發、面部等)
體質特征 皮膚是白色的,眼色、體毛和 發色都很淺,頭發呈波浪狀,鼻梁高,嘴唇薄,體毛較多。 膚色淺黃,頭發黑直,臉型寬平,鼻梁和體毛中等。 膚色黝黑,頭發卷曲,鼻 形扁平,體毛很少。
主要分布 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 大洋洲 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南北美洲也有少量分布 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及美國境內也有分布
杰出人物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 諾貝爾物理學獎金獲得者李政道、楊振寧 籃球運動員“飛人”喬丹
備注特殊 南亞的印度人 美洲的印第安人、因紐特人
12、樹立正確的種族觀:世界上的人種,只有體質特征方面的差異,沒有優劣、貴賤之分。不同的人種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中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都應享有相同的權利和義務。
13、為什么在北美洲生活著許多黑種人?
從16世紀中期開始,歐洲殖民者就開始擄掠非洲黑人。他們用廉價紡織品、銅品、獵槍等工業品,向當地酋長換取奴隸,或大肆搜捕非洲黑人,把黑人運往西印度群島或美洲其他地方,高價賣給那里的礦山主和種植園主,再把換取到的棉花、煙草等廉價原料運回歐洲;然后又把這些原料加工成工業品,運往非洲換取奴隸。在進行奴隸貿易的400年間,有1500多萬個黑人奴隸被販賣到美洲,從此美洲生活著許多黑種人。
---5.2民族、語言和宗教
1、同一民族,一般長期生活在同一個地域,使用相同的語言,有著共同的心理素質和經濟生活。
2、目前,世界上約有2000多個民族,漢族人口最多。
3、民族文化是指一個民族在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家庭婚姻等社會生活各方面的傳統,是各族人民歷代相沿、積久而成的風尚、習俗,具體反映在各民族的服飾、居住、飲食、節慶、禮儀、禁忌等方面。
4、世界的語言大約有2000多種,其中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是主要語言。漢語的使用人數最多,英語的使用范圍最廣。聯合國大會的正式語文是阿拉伯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和西班牙文;工作語文是英文和法文。
5、世界主要的語文分布:
語 言 主 要 分 布 地 區
漢 語 中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
英 語 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等國
俄 語 俄羅斯、歐洲東部和中亞的一些國家
法 語 法國、非洲一些國家及加拿大部分地區
西班牙語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
阿拉伯語 西亞和北非
6、除我國之外,為什么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東南亞的國家也使用漢語呢?
在19世紀后期至20世紀初期,大批中國人下“南洋”(東南亞)謀生。現在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取得所在國的國籍,成為外籍華人,還有一部分是仍保留我國國籍的華僑。東南亞的華人、華僑分布很廣,人數眾多,所以在這些國家有好多人使用漢語。
7、宗教是一種信仰,也是一種文化現象。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是世界的三大宗教。它們在世界各地傳播,分布較廣,對許多國家的歷史、文化等影響很大。
8、列表比較世界三大宗教:
宗 教 基督教 伊斯蘭教 佛教
起 源 地 亞洲西部 阿拉伯半島 古印度
主要分布地區 歐洲、美洲和大洋洲 非洲的北部、東部,亞洲的 西部、中部、南部和東南部的 一些地區 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經 典 《圣經》 《可蘭經》 《大藏經》
宗教活動場所 教堂 清真寺 寺院
重 要節日 圣誕節、復活節 齋月、古爾邦節 臘八、盂蘭盆會
注:基督教是目前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
第六章 聚落——人類的聚居地
6.1聚落與環境
1、聚落,是人類各種形式聚居地的總稱。一般可將聚落分為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兩種類型。
2、鄉村人口少,居民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活動。
城市人口多,居民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等非農業活動。
城市往往是周圍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
3、聚落大多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氣候適宜等自然條件優越的地區。
4、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其一是聚落的區位(位置)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例如我國南方的許多聚落位于河湖兩岸,山區的聚落位于山間盆地或谷地。
其二是聚落的分布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例如溫帶的平原地區聚落密集,熱帶叢林、荒漠地區、高山地區聚落稀疏。
其三是聚落形態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例如我國北方平原地區的村落多呈團塊狀,而南方村落多沿河呈條帶狀。
其四是聚落的建筑與環境的關系,例如屋頂坡度與降水的關系、墻壁的厚度和窗戶的大小與氣溫的關系、建筑材料與當地資源的關系(像竹樓、窯洞、冰屋)等。
5、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汾河沿岸聚落相對集中。我們的家鄉在汾河谷地西側的呂梁山區,城市和鄉村比較少的原因是:山區海撥高,交通不便,河流少,自然條件差。
6、分析房屋特點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聚落名稱 房屋特點 環境特點
西雙版納的 傣族竹樓 以竹子為建筑材料,上層住人,風大涼爽,還可避免 潮濕。下層放東西或飼養牲畜。 炎熱多雨, 比較潮濕。
北歐的房屋 尖頂高聳,屋頂坡度很大,易于雨水流瀉,防止積雪壓 塌屋頂。 雨雪天氣較多。
北極地區因紐特人的冰屋 冰塊砌房,墻體很厚,拱形圓頂,深入地下,背風面開 小門,防風保暖。 氣候嚴寒,冰天 雪地,人煙稀少。
西亞的房屋 厚墻、小窗,厚墻可以盡量減少白天通過墻壁傳導進入的太陽熱量,小窗可以減少白天從沙漠地區吹來的熱風。 熱帶沙漠氣候,晝夜溫差大,降水稀少。
-- 6.2聚落的發展與保護
1、城市數量增多,規模擴大,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增加,是目前聚落發展的顯著特點之一。
2、聚落的發展(簡述從村落演變為城市的發展過程)。
⑴村落的形成。人類為了生存,必須建立適當的居住地以防寒暑、避風雨、防野獸和防疾病。最初的村落規模很小,房屋也比較簡陋。
⑵村落的發展。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逐漸轉向飼養家畜、栽培作物、生活安定的定居生活。居住條件有了很大進步。錯落規模擴大了,人口增加了,房屋質量也有了改觀,村落多依河而建,且多建在條件較好的平原地區。
⑶城市的形成。隨著生產的發展,生產力的進一步提高,一些交通方便與利于交換的村落逐漸成為周圍村落商品買賣的集聚地,當這些居于中心地位的村落發展到一定規模時,就形成了城市。
⑷城市的發展。隨著經濟的發展,為城市的發展提供了基礎與極大的推動力,城市的規模越來越大,人口越來越多,道路越來越寬,車輛越來越多。在城市景觀中最明顯的就是城市建筑物的高度。一般而言,城市經濟水平越高,城市的建筑物高度越高。
3、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增高,說明世界城市化水平增高。
世界人口在100萬以上的特大城市逐年增加,說明世界大城市化趨勢越來越明顯。
4、城市的發展會帶來哪些問題?主要問題是什么,產生的原因是?
①帶來了環境污染、水資源短缺、交通擁擠、住房緊張等一系列問題。
②主要是環境污染問題,其表現形式有大氣污染、水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和噪聲污染。
大氣污染:城市居民做飯或取暖所排出的煙塵;工礦企業排放的煙氣;各類交通工具排放出的尾氣。
水污染:城市工業廢液和居民生活廢水的排放。
噪聲污染:主要來自交通運輸、工業生產、建筑施工和社會活動。
垃圾污染:主要包括爐渣、煤灰、生活垃圾中的紙類、塑料、食品等,以及建筑固體廢棄物,如灰、土、磚瓦等。
5、世界文化遺產是經聯合國確認的,具有歷史學、美學、考古學、科學、民族學或人類學價值的紀念地、建筑群和遺址。它們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一個國家、地區、民族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和科技、文化水平。
6、為什么在聚落發展的同時要注意保護有特色的聚落和民居?
⑴聚落是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聚落是人類文化的杰作。
⑵聚落是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產物。從不同側面記錄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保護它具有重要意義。
7、世界文化遺產舉例。
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法國巴黎的塞納河岸;巴西的巴西利亞;中國云南省的麗江古城、山西省的平遙古城和安徽省的宏村、西遞等。
第七章發展與合作——經濟全球化
1、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是俄羅斯(1700萬平方千米),面積最小的是梵蒂岡(0.44平方千米)。
2、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差異,“南北差距”、“南南合作”。
3、“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是三個最大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世界貿易組織(WTO)總部設在瑞士的日內瓦、聯合國總部在美國紐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林右旗| 基隆市| 铁岭市| 翁牛特旗| 唐山市| 洪湖市| 桑植县| 民勤县| 曲沃县| 西平县| 高尔夫| 韶山市| 遵化市| 池州市| 沐川县| 穆棱市| 浠水县| 贵德县| 鄄城县| 延津县| 沙田区| 临泽县| 建昌县| 黑山县| 新津县| 安陆市| 镇雄县| 江川县| 湘潭市| 苏尼特左旗| 靖州| 沂南县| 莫力| 吴江市| 泸州市| 徐水县| 喀喇沁旗| 滦平县| 苗栗县| 达孜县| 云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