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蘇科版 八年級生物上冊 知識點總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蘇科版 八年級生物上冊 知識點總結

資源簡介

第15章 人體內平衡的維持
第一節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
人體內物質主要依靠血液循環系統,人體血液循環系統由血管、心臟和血液組成。
1、血管
1、動脈血管的收縮和舒張被稱為脈搏(橈動脈),心臟每分鐘的收縮和舒張的次數被稱為心率,脈搏和心率一致。
2、青少年正常的脈搏為60-90次/分鐘。切脈指示根據脈搏診斷疾病的方法。
2、在人體內復雜的運輸網絡是血管,血管包括動脈血管、靜脈血管和毛細血管三類。
3、各種血管的特點及功能。
血管類型 管壁 管腔 彈性 血液流速 功能 分布
動脈血管 厚 小 大 最快 將血液從心臟運送至全身 深層
靜脈血管 薄 大 小 較慢 將血液從全身送回心臟 淺層
毛細血管 只有一層上皮細胞 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 最慢 物質交換 全身各部
2、心臟
1、心臟是血液流動的動力來源,心臟分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他們分別和肺靜脈、主動脈、上、下腔靜脈和肺動脈相連。
2、根據心臟各腔輸送血液距離由遠及近排序為:左心室>右心室>心房;這與心臟各腔壁由厚到薄的排序一致:左心室>右心室>心房
3、心臟的結構示意圖以及其內部血液流通過程


①心臟左側血液流動過程:
肺靜脈 左心房 左心室 主動脈
②心臟右側血液流動過程:
上、下腔靜脈 右心房 右心室 肺動脈
③心臟內有兩個房室瓣,位于心房與心室之間;有兩個動脈瓣,位于心室與動脈之間,都具有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3、血液
1、血液是人體內物質運輸的載體,成年人的血液為體重的7%-8%。
2、血液的組成
血液的組成 形態 數量 大小 細胞核的有無 功能
血漿 淡黃色液體 運輸養分,廢物和血細胞
血細胞 紅細胞 雙面凹的圓餅狀 最多 成熟的紅細胞無細胞核 內含一種含鐵的蛋白質:血紅蛋白,可以運輸氧氣和部分二氧化碳
白細胞 球型 最少 最大 有細胞核 吞噬病菌,防御和保護,與膿包的形成有關
血小板 不規則 最小 無細胞核 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3、觀察血液分層現象:
處理 現象 各層物質
不加抗凝劑 凝結現象 上層:血清(不含纖維蛋白原)下層:血塊
加抗凝劑(檸檬酸鈉) 分層現象 上層:血漿(含有纖維蛋白原)中層:白細胞、血小板下層:紅細胞
4、血液系統和輸血原則:
①與輸血有較大關系的是ABO血型系統,它包括A、B、AB、O四種血型。
②輸血的基本原則是輸同型血,但是O型血可以少量輸給其他(A、B、AB)血型,AB型血可以少量接受其他(A、B、O)血型。
③一個健康成年人一次獻血200-400ml不會影響身體健康。
四、血液循環系統

五、血壓
1、血壓是指血液對對動脈血管壁的壓力。
2、心臟收縮時,血液對動脈血管壁的壓力叫收縮壓;心臟舒張時,血液對動脈血管壁的壓力叫舒張壓。





第2節 人體內廢物的排除
1、排泄的定義
1、人體血液內的尿素、多余的水、無機鹽和二氧化碳等物質排出體外的過程叫作排泄。
2、排出食物殘渣的過程(排便)不是排泄。
3、排泄的三種途徑:
排泄的途徑 形式 所含廢物
泌尿系統 尿液 大部分水、無機鹽和尿素
呼吸系統 氣體 二氧化碳、少部分水
皮膚(汗腺) 汗液 少部分水、無機鹽和尿素
2、泌尿系統
1、泌尿系統是最主要的排泄途徑。
2、人體泌尿系統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組成。
3、泌尿系統示意圖:
4、泌尿系統最主要的器官是腎。
















3、腎單位
1、腎由腎單位組成。


4、尿液的形成與排除
1、尿液是在腎臟中形成的,主要包括濾過作用和重吸收作用兩個過程。
2、尿液的形成過程



















3、尿液的排出:原尿經重吸收作用變成尿液后,經腎盂和輸尿管流至膀胱,膀胱充滿尿液后,膀胱出口處的環狀平滑肌舒張(平時此環狀平滑肌處于收縮狀態),尿液經尿道排出體外。
4、注意:
①尿液中出現血細胞和蛋白質,濾過作用失常,可能是腎單位中的腎小球和腎小囊病變所致。
②尿液中出現葡萄糖,重吸收作用失常,可能是腎小管病變所致。
③由于膀胱的存在,尿液的形成是連續的,而尿液的排出是間斷的。
④正常人一天可以產生15L的原尿,而每天只排出1.5L的尿液的原因是腎小管處的重吸收作用。
5、汗液的排出
1、汗液的形成與排出:皮膚內有很多的汗腺,汗腺周圍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當血液流經汗腺時,一部分水、無機鹽和尿素通過汗腺分泌形成汗液。
6、排泄的意義
1、維持人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平衡。
2、維持組織細胞的正常的生理功能。















第16章 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第1節 人體的神經調節
1、關于神經系統的相關概念。
1、神經元:是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單位。
2、神經纖維:軸突以及其外面包裹的髓鞘合稱為神經纖維。
3、神經:許多神經纖維集合成束形成神經。
2、神經元
1、神經元由細胞體和突起兩部分構成,其中長的突起叫軸突,短的突起叫樹突。
2、神經元的功能:可以接受刺激后產生興奮,興奮可以沿著神經纖維傳導。
3、神經沖動:可以被傳導的興奮稱為神經沖動。
4、神經元的結構和功能與普通體細胞不同,所以神經元是特化的細胞。



3、神經系統
1、神經系統由腦和脊髓以及他們所發出的神經構成。
2、中樞神經系統:由腦和脊髓構成;周圍神經系統:由腦神經和脊神經構成。
3、神經中樞:大腦灰質和脊髓灰質等中由功能相同的神經元匯集在一起,負責調節人體某一項相應的生命活動的部分叫神經中樞。如:大腦中皮層上的軀體運動中樞等,脊髓上的膝跳反射中樞等。
中樞神經系統 腦 脊髓
大腦 小腦 腦干
位置、結構特點 左右兩個半球表面是神經元細胞體密集的部位叫灰質;內部是神經纖維密集的部位叫白質;大腦灰質(大腦皮層)有許多凹陷的溝和隆起的回,從而大大的增加的大腦皮層的面積以及神經元的數量。 位于大腦的后下方,分左右兩個半球 在大腦的下方,下端與脊髓相連 在脊柱的椎管內,上端與腦相連,下端至身體腰部。外部是由神經纖維密集的部位叫白質;內部是由神經元細胞體密集的部位叫灰質,呈蝶形。
功能 大腦皮層中有許多高級中樞:軀體運動中樞、軀體感覺中樞、語言中樞、視覺中樞、聽覺中樞和嗅覺中樞左側大腦控制身體右側的軀體運動和感覺;右側大腦控制身體左側的軀體運動和感覺 協調身體全身肌肉的活動,維持身體平衡 調節人體基本的生命活動:呼吸中樞和心血管中樞,被稱為“生命中樞” 脊髓是腦與軀體、內臟的聯系通道,可以傳導神經沖動。脊髓灰質中有許多控制人體生命活動的低級中樞;排尿中樞、排便中樞、膝跳反射中樞、縮手反射中樞。
4、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1、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也就是說神經系統通過反射活動來調節身體的各項生命活動。
2、反射活動的基本結構叫反射弧,完整的反射弧的包括以下部分:
其基本流程為感受器感受外界的刺激產生興奮,興奮沿著傳入神經傳入神經中樞,神經中樞這一神經沖動分析處理后,發出指令(神經沖動),指令沿著傳出神經到達效應器,從而產生相應的生命活動。
傳入神經上有神經節,神經節是神經元細胞體在周圍神經系統中集合而成。





5、反射的類型
1、人體有許多不同的反射活動,可以分為非條件反射和條件發射。
獲得途徑 穩定程度 神經中樞位置 級別 例子
非條件反射 生來就有 不能消退 脊髓灰質內的低級中樞 低級的反射 吃梅止渴、膝跳反射、縮手反射、吸吮反射
條件反射 后天學習獲得 長時間得不到鞏固會減弱甚至消退 大腦皮層內的高級中樞 高級發射 望梅止渴、談梅止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談虎色變
2、條件的反射的是在非條件發射的基礎上形成的。
3、人類由于大腦皮層中的語言中樞的存在,會對文字和語言建立人類所特有的條件反射,這是人類區別于動物的重要標志之一,例如:談虎色變、談梅止渴、看路牌確定路線、讀書時被感動流涕等。
4、條件發射的形成過程(巴浦洛夫實驗):





第2節 人體對外界信息的感知
1、眼與視覺
1、眼由眼球和眼球的附屬結構構成,其中眼球是眼的主要結構。
2、眼球的附屬結構包括:眼瞼、結膜、睫毛、淚腺和眼肌等結構,附屬結構對眼球有保護作用。其中淚腺分泌的淚液中含有溶菌酶,具有殺菌潤滑的作用;結膜具有潤滑眼球的作用,沙眼和急性結膜炎(紅眼病)發病部位通常在結膜。
3、眼球的結構及各部分功能:















4、視覺形成的過程:









5、近視與遠視的形成:








2、耳與聽覺
1、耳的結構及各部分功能


















2、聽覺形成的過程:










3、聽力的保護
①當有較大的聲響時,應該閉嘴堵耳或張開嘴。原因:咽鼓管將咽和中耳的鼓室相連,采取以上的措施可以維持鼓膜兩端氣壓的平衡。
②如果患有咽炎、鼻炎等疾病,很容易導致中耳炎。原因:咽鼓管將咽和中耳的鼓室相連。
③不應用尖銳的物體清理耳垢。
第三節 人體激素調節
一、人體中腺體的分類
人體中有兩種腺體,一種是有導管的分泌腺叫外分泌腺,如汗腺、唾液腺;另一種是沒有導管,其分泌物(激素)直接進入血液后在全身各處發揮作用的腺體叫內分泌腺,如垂體、甲狀腺等。
二、人體內分泌腺
內分泌腺 激素 作用 相關病癥
垂體 生長激素 調節人體生長發育 幼年不足:侏儒癥;幼年過多:巨人癥;成年過多:肢端肥大癥
甲狀腺 甲狀腺激素 促進生長發育,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幼年不足:呆小癥;成年不足:大脖子病;成年過多:甲亢
胸腺 胸腺激素
腎上腺 腎上腺素
胰島(在胰腺上) 胰島素 降低血糖 分泌不足:糖尿病
卵巢 雌激素 促進生殖器官的發育,維持第二性征
睪丸 雄激素

第17章 動物的運行與行為
在神經系統與內分泌系統的調節下,動物產生的行為與其生活的環境相適應,對自身的生存和種族的繁衍具有重要的意義。
1、人體的運動
人體進行的每一項運動,都是在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支配下,由骨骼肌的收縮和舒張,牽引所附著的骨,繞著骨連結活動而形成的的。所以,骨骼肌是動力,骨連結是支點,骨是杠桿。
1、骨與骨骼
骨的成分:由鈣和蛋白質構成。
①人體的骨骼由206塊骨通過骨連結連接而成。
②骨骼分為頭骨、軀干骨和四肢骨。軀干骨包括:胸骨、肋骨和脊柱。
③長骨的結構:長骨為管狀。




④骨連結:骨連結有三種:不活動的骨連結(如顱骨上的骨連結)、半活動的骨連結(如脊椎),活動骨連結(膝關節),其中活動的骨連結又叫關節。












⑤骨骼肌(器官):人體的骨骼肌分為頭頸肌、軀干肌和四肢肌。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肌腱呈白色,由結締組織構成,分別附著在不同的骨上;肌腹呈紅褐色,主要由肌細胞構成。
骨骼肌的肌腱附著在兩塊相鄰的不同骨上。
屈肘動作: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動作: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收縮。
2、動物的行為
動物的行為是在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調節下,通過運動器官參與,都能對體內外環境的變化作出反應的行為。
1、根據動物行為對動物的作用可以分為五類行為:覓食行為、爭斗行為、防御行為、繁殖行為和社群行為。
覓食行為:蜘蛛織網、羚羊吃草
爭斗行為:同種動物之間因搶奪地盤、食物配偶放生的爭斗。有利于動物的發展和種族的繁殖。
防御行為:釋放臭氣,釋放墨汁,竹節蟲的擬態等。
繁殖行為:鳥兒筑巢、求偶,青蛙、蟬的鳴叫、孔雀開屏,孵卵。
社群行為:不是多個個體的簡單集結,合適群體內部有具體的分工和合作,如蜜蜂和螞蟻等
2、根據動物行為的獲得過程,可以將動物的行為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
①先天性行為:是一種生來就有的,由遺傳物質決定。如母雞育雛、蜘蛛織網、麻雀喂魚等。
②后天性行為:是在遺傳物質的基礎上,在環境因素的作用下,通過后天學習而獲得的行為,又叫學習行為,如:蚯蚓走迷宮、老鼠拉杠桿取食、大猩猩用樹枝取食,用箱子墊高取香蕉等行為。
3、動物行為的特點及意義:
①動物行為的特點:1、動物的行為是動態變化的。2、動物的各種行為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3、每種行為都由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神經系統和運動系統等多個系統相互作用的結果。4、不同動物的學習能力不同,高等動物的學習速度要比低等動物快。
4、動物行為的意義:保護有利生物,防治有害生物。








































第18章 生態系統的穩定
1、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1、蒸騰作用:水分以氣體的狀態從植物體內散發到植物體外的過程,叫作植物的蒸騰作用。
2、在測定植物蒸騰作用實驗時,用塑料袋扎住錐形瓶瓶口,并在錐形瓶內水面滴幾滴油的作用是防止水分蒸發影響實驗結果。
3、植物體內的水有90%以上通過蒸騰作用散失到大氣中。
4、蒸騰作用的意義:①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②能夠促進根不斷吸收水分以及水中的無機鹽等營養物質。③降低了葉表面以及植物周圍的溫度。

5、在形狀不規則的葉表皮細胞中散布著由兩個保衛細胞構成的氣孔,氣孔是葉片水分散失以及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門戶。氣孔的開關可以調節蒸騰作用的大小。
6、由于蒸騰作用的存在,植被越多,周圍的空氣濕度越大,所以森林中的空氣濕度>灌木叢中的空氣濕度>草地的空氣濕度>裸地的空氣濕度。
7、綠色植物除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以外還具有保持水土、涵養水源和調節氣候的作用。
8、保衛細胞吸水,氣孔開放;保衛細胞失水,氣孔關閉。


2、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含量必須維持在一個穩定的范圍之內,才能保證生態系統的平衡。綠色植物通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參與調節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植物的呼吸作用表達式:
活細胞
有機物+氧氣 水+二氧化碳+能量
線粒體
2、植物的光合作用的表達式:
光照(光能)
水+二氧化碳 淀粉等有機物(儲有能量)+氧氣
葉綠體(場所)
①驗證綠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吸收二氧化碳:
溴麝香草酚藍(BTB溶液)滴入酸性溶液中呈黃色,滴入中性(水)溶液中呈淡藍色,滴入堿性溶液中呈藍色。
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呈弱酸性,所以左側實驗中滴入BTB溶液后的現象:甲滴入BTB后呈黃色,乙滴入BTB為淡藍色,丙滴入BTB為黃色。
②驗證綠色植物在光下放出的氣體—氧氣
驗證氧氣存在的經典實驗時利用帶火星的小木條通入氣體進行驗證,如果帶火星的小木條復燃則該氣體是氧氣,如果帶火星的小木條沒有復燃,則說明該氣體不是氧氣。
3、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
1、生態系統必須維持在一定的穩定范圍內,保持各成分之間的平衡,才能夠使生態系統健康的發展。
2、物質和能量在食物鏈與食物網中的流動,維持著生態系統的相對平衡。
3、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食物鏈(網)越復雜,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越強,但是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我們要保護生態環境,維持生態系統的相對平衡。

第19章 植物的生殖與發育
一、生物的生殖
植物的生殖包括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兩種方式。
植物的有性繁殖:
1、植物的有形生殖必須要經過傳粉和受精兩個過程。其中傳粉有兩種方式: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綠色開放植物(被子植物)的受精方式為雙受精。
2、雙受精的過程:
花粉(一粒花粉中有兩個精子)落在雌蕊的柱頭上,在柱頭上黏液的刺激下,花粉開始長出花粉管,花粉管穿過雌蕊的柱頭、花柱到達子房,穿過子房壁和珠被進入胚珠,其中一個精子與胚珠口的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另一個精子與位于胚珠中央的兩個極核融合,形成。這受精極核一過程就叫雙受精。
3、受精后雌蕊的發育














植物的無性繁殖:
1、植物依靠根、莖、葉等營養器官進行繁殖方式,叫作營養繁殖。
2、常用的營養繁殖的手法有扦插、嫁接、壓條以及植物的組織培養等方法。







3、無性繁殖的優點:可以保持母體的優良性狀。













二、植物的發育
種子的結構:
1、植物的種子各種各樣,但是他們有著共同的基本結構就是種皮和胚,其中胚可以發育成植物體,是植物體的幼體,是種子的主要部分。
2、種類類型:雙子葉植物的種子(如蠶豆、大豆、花生、蘋果、油菜的種子)和單子葉植物的種子(如小麥、高粱、小米的種子)
3、種子的結構






種子的萌發:
1、種子萌發的條件:適宜的溫度、充足的氧氣、適量的水分
2、為雙子葉植物種子萌發提供能量的是兩片肥大的子葉,為單子植物的種子萌發提供能量的是胚乳。
3、種子萌發的過程:胚根首先發育成根,接著胚軸伸長,然后胚芽破土而出,逐漸發育成莖和葉。子葉出土的應該播的淺一些,種子不出土的應該播的深一些。
芽的結構及各部分功能:
1、芽的結構及各部分功能:植物的生長發育離不開芽,植物的莖、葉、花都是有芽發育而來,在莖或枝條的頂端的芽叫頂芽,在莖或枝條側面的叫側芽。




























第二十章 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1、動物的生殖
大多數動物和植物包括人類,通過有性生殖繁殖后代,由雌性個體和雄性個體各提供一半的遺傳信息,結合成一個新個體。
1、有性生殖的意義:有性生殖的個體其后代更能適應環境。
2、動物的受精方式有兩種:體內受精和體外受精;生殖方式有兩種:卵生和胎生。













3、鳥卵的結構及各部分功能:
4、動物的克隆


















第二節動物的發育
一、動物的發育
1、動物發育的概念:動物從受精卵的形成到形成一個成熟個體的過程叫動物的發育。
2、動物發育的的點:不同種類的動物發育過程可能不同,在發育過程中有的幼體和成體的形態差別不大,有的差別很大。
二、鳥類的發育
1、鳥類發育的一般過程:
大多數鳥類的受精卵在雌鳥體內就開始發育成胚盤,鳥卵產出后,必須要經過親鳥的孵化,胚胎才會繼續發育,并逐漸發育成雛鳥。
2、鳥類幼體和成體之間在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上差別不大,所以此類發育為不變態發育。
3、鳥類孵化后,有的全身有稠密的絨毛,腿足有力,立刻就可以隨親鳥自行覓食的叫早成鳥,如雞、鴨、鵝;
有的全身絨毛稀少,腿足無力,沒有獨立生活能力,叫晚成鳥,如燕子、家鴿、麻雀;
2、兩棲類的發育過程
1、青蛙發育的過程:






2、青蛙的發育過程經歷卵、蝌蚪、幼蛙、成蛙四個階段,幼體和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別很大,所以這種發育方式叫變態發育。







3、昆蟲的發育
1、家蠶的發育過程:家蠶的發育經歷了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其幼蟲和成蟲的生活習性和形態結構差別太大,所以這種發育方式稱之為完全變態發育。另外蒼蠅、蚊子、蜜蜂等昆蟲的發育也屬于完全變態發育。







2、蝗蟲、螳螂的發育過程:蝗蟲雖然也是昆蟲,但是蝗蟲的受精卵孵化以后,幼蟲沒有翅膀,叫作若蟲,其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與成蟲基本類似,若蟲再逐漸發育成成蟲,所以蝗蟲的發育一半經歷三個階段:受精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此類發育方式成為不完全變態發育。







第21章 人的生殖和發育
1、人的生殖
人類的生殖是通過生殖系統實現的。
1、男性生殖系統由尿道,陰莖、睪丸、陰囊、前列腺、輸精管等器官組成。其中最主要的器官是睪丸,睪丸可以產出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2、雌性生殖系統由陰道、子宮、卵巢、輸卵管等器官構成,其中最主要的器官是卵巢,卵巢可以產出卵細胞,分泌雌性激素。卵細胞是人體最大細胞,肉眼可見;子宮是形成月經、孕育胎兒的場所。
3、受精:精子由從陰道經過子宮,在輸卵管與卵細胞相遇,此時只有一個精子能夠進入卵細胞,從而形成受精卵。
4、胚胎發育:受精卵在輸卵管形成以后,一邊分裂,一邊移動至子宮,最后植入在子宮內膜。在這個過程中受精卵已經發育成了胚胎。胚胎進一步發育形成胎兒,胎兒主要通過胎盤和臍帶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
5、分娩:胎兒從母體陰道排出的過程叫作分娩。
二、人體的個體發育
人體從受精卵開始直到長成成人的過程叫作發育。發育包括兩個階段:胚胎發育階段,即從受精卵發育到成熟的胎兒的階段;胚后發育階段,即從嬰兒發育到成熟成人的階段。一般我們說的發育是指胚后發育階段。
1、個體發育的階段:
個體發育經歷嬰兒期、幼兒前期、幼兒期、兒童期、青春期和成年期。
發育階段 嬰兒期 幼兒前期 幼兒期 兒童期 青春期 成年期
年齡 0-1 1-3 3-7 7-12 10-20 20歲以后
2、青春期是人生中第二次快速發展的時期,主要在形態、生理、心理等發面發生很大的變化。青春期男孩女孩最明顯的變化是身高和體重迅速的增長;青春期男孩女孩最突出的特征是生殖器官的發育和性功能的成熟。
3、第一性征:男女生殖器官上的差異。
4、第二性征:由性激素刺激產生的除性器官以外的各自所得有的特征叫作第二性征。如男性在雄性激素的作用下出現腋毛、胡須、喉結;女性在雌性激素的作用下出現聲調變高、乳房發育等。

皮質

髓質

腎盂

輸尿管



2、腎由腎單位組成。
2、腎小球兩端都是動脈血管。
3、出球小動脈兩端都是毛細血管。
4、腎小球實際上是毛細血管組成的血管球。

水、無機鹽、蛋白質、葡糖糖、尿素、血細胞

水、無機鹽、尿素

水、無機鹽、葡糖糖、尿素

小分子物質經腎小球血管壁和腎小囊內壁進入腎小囊

尿液

濾過作用

經腎小管壁血和腎小管周圍毛細血管壁的,將原尿中大部分水、無機鹽和所有葡萄糖重吸收

濾過作用

原尿

入球小動脈中的血液

瞳孔:由虹膜構成

虹膜(黑眼球):調節瞳孔的大小

睫狀體:調節晶狀體的曲度

玻璃體:無色透明,光線容易通過

視網膜:有視覺感受器(感光細胞),物像形成的地方。


脈絡膜:為眼球

鞏膜(白眼球):保護眼球內部結構

視神經:將感光細胞產生的神經沖動,傳入神經中樞

近視:晶狀體曲度過大或眼球前后壁距離變長,物象落于視網膜的前方,應用凹透鏡矯正。

遠視:晶狀體曲度過小或眼球前后壁距離變短,物象落于視網膜的后方,應用凸透鏡矯正。

正常視力:光線經晶狀體折射后正好在視網膜上形成物象。

內耳

和暈車、暈船有關

咽鼓管

半規管

前庭

耳蝸

中耳

外耳道:聲波傳入中耳的通道

耳郭:收集聲音

耳蝸內有聽覺感受器,可以接受震動的刺激,從而產生神經沖動

大腦皮質內的聽覺中樞

傳遞并放大震動

將聲波轉為震動

聽覺

神經中樞

聽神經

聽小骨

外耳道

耳蝸

鼓膜

耳郭

聲波

關節軟骨:表面光滑,較少摩擦和運動時產生的震動。

關節腔:其內有滑液,潤滑關節,減少摩擦。

關節囊:其外部有韌帶,可以吧兩個相鄰的骨牢固的連在一起。

關節面

關節窩

關節頭

注意:
1、脫臼是指關節頭從關節窩內滑脫出來。
2、運動可以增加關節的牢固性和柔韌性。

葉表皮細胞

發育成

種皮

發育成

果皮

發育成

發育成

胚乳



果實

壓條

嫁接

扦插

爬行類、鳥類、昆蟲、魚類、兩棲類

哺乳類

胎生

卵生

生殖方式

幼蛙的尾巴逐漸消失,此時就發育成了成蛙。

蝌蚪先長出后肢,然后再長出前肢,有尾巴,用肺呼吸,此時叫幼蛙

受精卵逐漸孵化成蝌蚪,蝌蚪有尾,無四肢,用鰓呼吸。

雄蛙和雌蛙抱對,精子和卵子在水中完成受精




受精卵

成蟲

幼蟲

完全變態發育

若蟲

不完全變態發育

成蟲

受精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行唐县| 兴山县| 兴安盟| 郎溪县| 重庆市| 武宁县| 板桥市| 邹城市| 武宁县| 江都市| 乌什县| 营山县| 平顺县| 原阳县| 衡水市| 高密市| 余庆县| 康保县| 福鼎市| 金乡县| 夏邑县| 衡南县| 鹤山市| 电白县| 桐乡市| 昌平区| 定襄县| 若尔盖县| 汕尾市| 儋州市| 枞阳县| 甘孜| 保康县| 淳化县| 朝阳县| 万盛区| 永平县| 沁水县| 丹东市| 龙川县| 临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