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七年級上冊生物實驗探究報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七年級上冊生物實驗探究報告冊

資源簡介

調查 調查校園、公園或農田的生物種類
【實驗目的】
1.了解校園、公園、農田生物或周邊其他環境中的生物,記錄你所看到的生物和它們的生活環境。
2.嘗試對你所看到的生物進行歸類,初步認識生物的多樣性,以及生物與環境的關系。
3.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
【實驗指導】
抽樣調查時,要注意:(1)隨機取樣,保證樣本有代表性;(2)樣本大小合適,以減小誤差。
【實驗準備】
一、知識準備
調查是 常用的方法之一。調查時首先要明確 和
,并制定合理的 。有時因為調查的范圍很大,不可能逐一調查,就要選取一部分調查對象作為 。調查過程中要如實記錄。對調查的結果要進行 和 ,有時還要用 方法進行統計。
材料器具
調查表,筆,望遠鏡,放大鏡,照相機等。
【實驗過程】
1.選擇調查范圍。
2.分組。組長: ,成員: 。
3.設計調查路線。選擇一條生物種類較多、環境有較多變化的路線。
4.調查。注意邊調查邊將觀察到的各種植物、動物和其他生物的名稱、數量以及生活環境的特點一一記錄在事先設計好的調查表中。
5.歸類。將全組調查到的生物按照某種共同的特征進行歸類。
6.整理。將歸好類的生物的資料進行整理,填在下表中。
生物名稱 數量 生活環境



【實驗交流】
1.全組一共調查到多少種生物?其中植物有幾種?動物有幾種?其他生物有幾種?


2.在你調查到的生物中,它們的生活環境各有什么特點?


【實驗再探究】
調查時,有沒有你不認識的生物?對于不認識的生進行歸類的?對生物進行歸類有什么意義呢?


探究1 非生物因素對某種動物的影響
【實驗目的】
1.體驗探究的一般過程,學會探究中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處理實驗數據的方法,學會在實驗設計中如何確定變量、如何設置對照實驗。
2.加深對非生物因素影響生物生活的理解。
【實驗指導】
探究實驗過程中,為了確保實驗結果只是由于光照不同而引起的,應當使兩種環境中除光照以外,濕度、溫度等其他條件都保持相同。
【實驗準備】
一、知識準備
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包括:提出問題、 、 、
、 、表達交流等幾個步驟。
二、材料器具
10只鼠婦,濕土,鐵盤(或塑料盤、紙盒),紙板,玻璃板。
【實驗過程】
1.提出問題: ?
2.作出假設: 。
3.制定計劃:在鐵盤內鋪上一層濕土,以橫軸中線為界,一側蓋上紙板,一側蓋上玻璃板。這樣兩側就形成了陰暗和明亮兩種環境。各放入5只鼠婦,過一段時間后,看哪邊的鼠婦多。如果陰暗環境中鼠婦多,則說明假設可能是 的。
4.實施計劃: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
(2)每2分鐘統計一次明亮處和陰暗處的鼠婦數目,統計10次。將統計結果填在下表中。
2min 4min 6min 8min 10min 12min 14min 16min 18min 20min
明亮
陰暗
5.得出結論: 。
6.表達交流:向全班匯報你們小組的探究過程和結果。計算出全班各組第10次數據的平均值,全班平均值是 。
【實驗交流】
1.對全班平均值進行分析得出結論,與你們小組的結論一致嗎?若不一致,原因是什么?


2.非生物因素只有陽光、溫度和水。這句話對嗎?


3.為什么要用多只鼠婦而不用1只鼠婦做實驗?


【實驗再探究】
你還能選擇一種常見的動物,通過實驗探究非生物因素對它的影響嗎?
實驗1 練習使用顯微鏡
【實驗目的】
練習使用顯微鏡,學習規范的操作方法。
【實驗指導】
從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一臺顯微鏡的目鏡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就是該顯微鏡的放大倍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觀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觀察的視野范圍就越小。
【實驗準備】
一、知識準備

二、材料器具
光學顯微鏡,寫有“上”字的玻片,動物或植物玻片標本,擦鏡紙,紗布。
【實驗過程】
1.取鏡和安放
(1)將顯微鏡從鏡箱中取出時,應一只手握住 ,另一只手托住 。
(2)把顯微鏡放在實驗臺距邊緣大約7厘米處,安裝好
和 。
2.對光
(1)轉動轉換器,使 倍物鏡對準通光孔(物鏡前端與載物臺要保持2厘米左右距離)。
(2)用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一只眼注視 鏡內。轉動反光鏡,使反射光線經過通光孔、物鏡、鏡簡到達目鏡。以通過目鏡看到 的圓形視野為宜。
3.觀察
(1)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正面朝上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玻片標本要正對 的中心。
(2)轉動 準焦螺旋,使鏡筒緩慢下降,直到物鏡接近 為止(此時,眼睛一定要從側面看著物鏡)。
(3)一只眼向目鏡內看,同時逆時針方向轉動 準焦螺旋,使鏡簡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 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練習
1.練習將觀察到的物像移到視野中央。
2.換成有“上”字的玻片標本,繼續觀察,描述你所觀察到的現象。
5.注意事項
實驗完畢,要將顯微鏡外表擦拭干凈。如需擦拭目鏡和物鏡,請用 。然后,轉動 ,把兩個物鏡偏向 ,并將鏡筒緩緩下降到 處。最后把顯微鏡放進鏡箱里,送回原處。
練習顯微鏡順口溜:
一取二放,三安裝。四轉低倍,五對光。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鏡筒,細觀賞。九退整理,后歸箱。十全十美,你最棒。
【實驗交流】
1.使用顯微鏡觀察時,為什么在下降鏡筒時眼睛要注視物鏡?


2.請說一說你看清玻片標本上的“上”字時,光線在顯微鏡中經過的路徑。


3.粗準焦螺旋和細準焦螺旋對鏡筒上下移動的范圍有什么影響?為什么要先用粗準焦螺旋進行初調,再用細準焦螺旋進行微調?


【實驗再探究】
如果將寫有“上”字的玻片換成寫有“上”字的不透明紙,在顯微鏡下還能看清嗎?觀察一下,想想為什么。

實驗2 制作并觀察植物細胞臨時裝片
【實驗目的】
制作植物細胞臨時裝片,學習制作臨時裝片的基本方法。
認識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練習畫細胞結構簡圖。
【實驗指導】
觀察和認識細胞的基本結構是學習生物的基礎。
【實驗準備】
一、知識準備
在使用光學顯微鏡觀察物體時,被觀察的材料一定要 。用于制作臨時裝片的植物材料是 。
二、材料器具
洋蔥鱗片葉,新鮮的黃瓜,苦草或黑藻,清水,碘潑,鑷子,刀片,滴管,紗布,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顯微鏡。
【實驗過程】
1.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
(1)準備
①擦:用潔凈的紗布將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
②滴:將載玻片放在實驗臺上,用滴管在載玻片的 滴一滴清水。
(2)制作臨時裝片
①撕:用鑷子從洋蔥鱗片葉 撕取一小塊透明薄膜——內表皮。
②放:把撕下的內表皮浸入載玻片上的 中。
③展:并用鑷子將它 。
④蓋: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 ,然后緩緩地放下,蓋在要觀察的洋蔥內表皮上,避免蓋玻片下出現 。
(3)染色
①染:把一滴 滴在蓋玻片的一側。
②吸:用 從蓋玻片的另一側吸引,使 浸潤標本的全部。
2.制作黃瓜表層果肉細胞或苦草(或黑藻)葉片細胞臨時裝片
①先在潔凈的 中央滴一滴清水,然后用刀片將洗凈的黃瓜表皮刮掉,再用清洗后的刀片輕輕刮取少許黃瓜表層 ,均勻涂抹在載玻片上的 中,蓋好 ,制成臨時裝片。
②或者用鑷子取一片苦草(或黑藻)的 小葉,放在 上的 中,蓋好 ,制成臨時裝片。
3.觀察臨時裝片
在低倍鏡(目鏡與低倍物鏡的組合)下仔細觀察制成的植物細胞臨時細胞的不同形態和各種結構。
4.練習畫細胞結構簡圖
依照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物像,選其中一個細胞,畫出觀察到的各部分結構,周圍的細胞只勾出輪廓即可。

實驗結論: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和黃瓜表層果肉細胞(或苦草、黑藻葉片細胞)的形態不同,但都具有相同的基本結構: 、 、 、
、 、 、 等。
【實驗交流】
1.使用碘液處理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的目的是什么?


2.制作臨時裝片時,染色會對細胞產生什么影響?在什么情況下應該使用不經染色的臨時裝片?


3.畫細胞結構簡圖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實驗再探究】
你認為本實驗有何不足之處?該如何進行創新與改進?

實驗3 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實驗目的】
1.制作并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
2.認識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基本結構。
【實驗指導】
人體或動物的各種細胞雖然形態不同,但基本結構卻是一樣的,它們都有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但動物細胞不具有細胞壁、葉綠體。
【實驗準備】
知識準備
植物細胞具有的基本結構是: 。
人體細胞和動物細胞的形態、結構基本一致。
材料器具
生理鹽水,稀碘液、消毒牙簽,滴管、紗布,鑷子,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顯微鏡。
【實驗過程】
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
(1)擦:用潔凈的紗布將載玻片、蓋玻片擦拭干凈。
(2)滴: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
(3)刮:用消毒 在自己已漱凈的口腔 側壁上輕刮幾下。
(4)涂:把牙簽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 上的生理鹽水中,輕涂幾下。
(5)蓋: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再將蓋玻片 蓋在水滴上。注意避免蓋玻片下出現 。
(6)染: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幾滴 。
(7)吸:用吸水紙在蓋玻片的另一側吸引,使 浸潤 的全部。
2.用顯微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將臨時裝片放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可重點觀察一個口腔上皮細胞。
3.繪圖
依照所觀察到的細胞,畫一個細胞結構簡圖,并嘗試注出各部分名稱。

【實驗交流】
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為什么要用生理鹽水而不用清水?

2.根據你畫出的細胞結構簡圖,說一說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基本結構有哪些。

【實驗再探究】
現有兩個玻片標本,從外形上分辨不出該樣品是取自植物還是動物,你該如何鑒定?
模擬制作 制作動物細胞模型
【實驗目的】
通過制作動物細胞結構模型,更直觀地了解動物細胞的結構,鍛煉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創新能力。
【實驗指導】
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動物細胞不具有細胞壁、葉綠體,通常也沒有液泡。
【實驗準備】
一、知識準備

二、材料器具
泡沫,橡皮泥,大頭針。
【實驗過程】
1.分組。組長: ,成員: 。
2.小組長領取材料并將任務分配給小組成員,合作完成模型的制作。
3.模型做好后集中放在講臺上,讓各小組觀看其他小組的作品,取長補短,互相學習。

【實驗交流】
1.不同顏色的彩泥各代表動物細胞的什么結構?





2.制作這個模型,你還可以換用哪些材料?





【實驗再探究】
請你利用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制作一個類似的植物細胞模型。







實驗4 觀察人體的基本組織
【實驗目的】
觀察人體基本組織的切片,認識人體的四種基本組織。
【實驗指導】
根據提供的玻片,逐個在顯微鏡下認真觀察,描述同一種組織中細胞的共同特點及不同組織中細胞形態的不同,注意細胞的形態特征和細胞間的聯系特點。
【實驗準備】
一、知識準備
1.在個體發育過程中,一個或一種細胞通過分裂產生的后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差異性的變化,這個過程叫作 。
2.細胞 產生了不同的細胞群,每個細胞群都是由 相似, 相同的細胞聯合在一起形成的,這樣的細胞群叫作 。
二、材料器具
人體四種基本組織的永久切片,顯微鏡。
【實驗過程】
1.用顯微鏡分別觀察四種基本組織的切片。
2.在觀察的基礎上,分析、討論、歸納出人體四種基本組織的功能并舉例。
3.將人體四種基本組織的特征、分布和功能填在下表中。
組織類型 主要特征 主要分布位置 功能 舉例
上皮組織
肌肉組織
結締組織
神經組織
【實驗交流】
1.人體的四種組織分別具有什么功能?



2.皮膚在人體表面起到保護作用。你認為皮膚中可能包含哪幾種組織?



【實驗再探究】
與人體的基本組織相比,植物有哪幾種主要的組織?又分別具有什么功能?請設計一個實驗觀察植物的基本組織。





實驗5 觀察草履蟲
【實驗目的】
觀察草履蟲的外形及運動。
【實驗指導】
在觀察時,先分辨出草履蟲的身體前端和后端,找到其口溝所在地。然后再觀察草履蟲是如何運動的,以及它在遇到棉花纖維的阻礙時是如何改變運動方向的。
【實驗準備】
一、知識準備
1.草履蟲是 生物,往往聚集在培養液 富含氧的地方。
2.將相應的結構名稱填在圖中的括號內。

二、材料器具
草履蟲培養液,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放大鏡,少許棉花纖維。
【實驗過程】
1.從草履蟲培養液的 吸一滴培養液,放在載玻片上,用肉眼和放大鏡觀察草履蟲。
2.蓋上蓋玻片,在低倍鏡下觀察草履蟲的 和 。如果草履蟲運動過快,不便觀察,可以先在載玻片的 上放 ,再蓋上蓋玻片。然后尋找一只運動相對緩慢的草履蟲進行觀察。
3.在觀察過程中,對照課本中草履蟲的結構示意圖,觀察草履蟲的形態及體表纖毛、口溝的位置,并盡可能在高倍顯微鏡下辨認它的內部結構。
【實驗交流】
1.你認為草履蟲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嗎?依據是什么?


2.你認為草履蟲是生物嗎?依據是什么?



3.草履蟲具有比較復雜的結構,這是細胞分裂和分化的結果。這句話對嗎?談談你的看法。


【實驗再探究】
在實驗中,草履蟲遇到棉花纖維的阻礙時是如何運動的?它為什么會作出這種反應?
實驗6 觀察種子的結構
【實驗目的】
1.認識種子的結構。
2.學習觀察種子結構的方法。
【實驗指導】
在實驗過程中,選擇有代表性的種子。一類可以選擇菜豆、蠶豆或大豆種子,另一類可以選擇玉米、小麥種子。
【實驗準備】
一、知識準備
1.實驗中在用刀片縱切種子前,一定要先將種子 。
2.實驗時在玉米的剖面滴加碘液,是因為遇碘 是淀粉的特性。
3.將相應的結構名稱填在圖中的括號內。
二、材料器具
浸軟的菜豆(或大豆、蠶豆等)種子,浸軟的玉米(或小麥等)種子(一粒玉米或小麥,它的果皮很薄,與種皮緊貼在一起,因此嚴格地說是果實),刀片,放大鏡,滴管,稀碘酒。
【實驗過程】
1.觀察菜豆種子的結構
(1)取一粒浸軟的菜豆種子,觀察它的外形。
(2)剝去種子最外面的一層薄皮—— ,分開合攏著的 片子葉。
(3)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子葉、胚根、壓芽和胚軸,看看它們的形狀和位置。
2.觀察玉米種子的結構
(1)取一粒浸軟的玉米種子,觀察它的外形。
(2)用刀片將這粒玉米種子從中央縱向剖開。
(3)在剖面上滴一滴碘酒,再用放大鏡仔細觀察被碘酒染成藍色的
以及未被染成藍色的 和 、 、 、
和 ,看看它們的形狀和位置。
3.菜豆種子與玉米種子的結構有哪些異同?根據觀察結果完成下表。
種子類型 不同點 相同點
菜豆種子
玉米種子
【實驗交流】
1.種皮有什么作用?豆類植物的子葉有什么作用?

2.菜豆種子與玉米種子分別有哪些結構,其功能各是什么?

【實驗再探究】
為什么在菜豆種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碘液,用放大鏡觀察看不到藍色?
探究2 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
【實驗目的】
運用設計實驗的方法探究種子萌發的條件。
【實驗指導】
為實驗中的裝置設置不同的條件,采取單一變量法設置實驗組與對照組。通過觀察各裝置中的種子萌發情況,根據得出的數據進行分析后,得出種子萌發的條件。
【實驗準備】
一、知識準備
1.種子萌發需要的條件有 。
2.在實驗設計中,為排除無關條件的干擾,常常要設立 。每組實驗中,控制其他因素不變,只改變其中一個因素,觀察其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二、材料器具
飽滿的大豆種子(或綠豆、薺菜種子)40粒,水,四個能蓋緊的罐頭瓶,一個小勺,八張餐巾紙(或衛生紙),四張標簽紙和膠水(或直接用黏性標簽)。
【實驗過程】
提出問題:在什么樣的條件下種子才能萌發呢?
作出假設: 。
制定計劃:
準備飽滿大豆種子(或綠豆、薺菜種子)40粒,四個能蓋緊的罐頭瓶,一個小勺,八張餐巾紙(或衛生紙),四張標簽紙和膠水(或直接用黏性標簽)。
在四個標簽上分別寫上1、2、3、4,分別貼在四個罐頭瓶上。將四個罐頭瓶放倒,每個瓶中放兩張餐巾紙。用小勺在1號瓶中撒10粒種子,將瓶蓋擰緊。
分別向2號和3號瓶中灑一點水,使里面的紙變得潮濕。注意,不要灑水過多,不能使紙浸泡在水中。用小勺向4號瓶中倒入較多的水,直到水即將從瓶口流出為止(以便使種子能完全浸沒在水中)。
分別向2、3、4號瓶中紙上撒10粒種子,然后擰緊瓶蓋。

將1、2、4號瓶放入櫥柜中,將3號瓶放到冰箱里。過幾天再觀察,看哪個瓶里的種子長成了幼苗。
實施計劃:按確定的探究計劃,定期觀察,認真記錄種子的萌發情況。
種子萌發情況記錄表
1號瓶 2號瓶 3號瓶 4號瓶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得出結論: 。
【實驗交流】
1.你所進行的實驗中,對照組是哪一組?實驗組是哪一組?

2.為什么要選擇飽滿的種子做實驗?



3.根據實驗結論,想一想,如果要保存種子,不讓其萌發,需要控制哪些環境條件?



【實驗再探究】
種子的萌發是否需要光照?請你設計一個實驗進行探究。




探究3 測定種子的發芽率
【實驗目的】
1.用抽樣檢測的方法測定種子的發芽率。
2.理解抽樣檢測和抽樣調查的方法及意義。
【實驗指導】
抽樣時應盡量避免主觀因素的影響,要做到隨機抽取。檢測的方法要科學,應當給種子萌發提供最適宜的條件。實驗時擺放種子要留有空隙,不要出現擁擠或重疊現象。
【實驗準備】
一、知識準備
1.不能對檢測對象逐一檢測時,可以從檢測對象總體中抽取少量個體作為樣本,對樣本進行檢測的結果能夠反映總體的情況,這種方法叫作 。如果用于調查,則叫作 。
2.種子發芽率的計算公式:發芽率=。
二、材料器具
100粒小麥種子(或菜豆、水稻、玉米等種子),水,直徑10厘米的培養皿,濾紙(或紗布)。
【實驗過程】
1.提出問題:怎樣測定種子的發芽率呢?
2.作出假設:種子的發芽率與自身條件和環境有關。
3.制定計劃:
(1)在直徑10厘米的培養皿中,鋪2~4層濾紙,加入適量的水,使濾紙濕潤,然后均勻地擺上100粒小麥種子。
(2)放在適宜的溫度下,并使培養皿保持濕潤。

4.實施計劃:
每天觀察一次,記錄萌發的種子數,連續觀察一周。重復測定2次。
萌發數 現象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5.得出結論:取3次平均值作為測定結果。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發芽率

【實驗交流】
1.測定的種子和你測定的是同一種的同學中,他們的數據與你的相同嗎?如果不同,原因是什么?



2.有同學認為測定一次種子的發芽率就夠了,重復測定會造成材料的浪費。這種想法正確嗎?為什么?



【實驗再探究】
有些種子沒有萌發,原因有哪些?











實驗7 觀察根毛和根尖的結構
【實驗目的】
觀察根尖,認識根尖各部分的結構特點。
【實驗指導】
材料一般選用洋蔥頭或小麥幼苗,采用“水培法”培育3~4天。培育根時要將原來的老根和發黃的根去掉。
【實驗準備】
一、知識準備
1.從根頂端到生有根毛的一小段,叫作 。 是幼根生長最快的部位,對植株的生長非常重要。
2.將相應的結構名稱填在圖中的括號內。

二、材料器具
已經長出根毛的幼苗,根尖的永久切片,放大鏡,顯微鏡,鑷子。
【實驗過程】
先用肉眼直接觀察 ,找到著生在 上的白色“絨毛”,這就是 。通過放大鏡仔細觀察 。
通過顯微鏡觀察根尖的永久切片,看看構成根尖的不同部位的細胞有什么特點。
根尖各部分的名稱 細胞大小 結構特點 功能
根冠
分生區
伸長區
成熟區
【實驗交流】
1.比較根尖不同部位的細胞,說說幼根的伸長主要由哪些部位的細胞起作用。



2.在植物根尖結構中,根冠的特點和作用是什么?



【實驗再探究】
根毛對跟的吸收作用有什么意義?



實驗8 觀察葉片的結構
【實驗目的】
練習徒手切片。
認識葉片的結構。
觀察葉片的表皮細胞、保衛細胞和氣孔。
【實驗指導】
該實驗一般選用菠菜葉做葉橫切,觀察葉片結構。但是菠菜葉容易失水萎蔫,泡在水中又易變脆,切成的切片多不完整。綠蘿葉片容易切出完整的切片且不易萎蔫,因此可用綠蘿葉片代替菠菜葉。
【實驗準備】
一、知識準備
葉片由 、 與 三部分組成。在表皮上分布有氣孔,氣孔是植物 的“門戶”,也是 的“窗口”。陸生植物的氣孔一般在 表皮上分布較多。氣孔是由一對半月形的細胞——保衛細胞圍成的空腔。
二、材料器具
綠蘿新鮮葉片(或菠菜、蠶豆葉片),顯微鏡,雙面刀片(兩片,并排在一起,一側用膠布粘牢),鑷子,載玻片,蓋玻片,葉片的永久切片,盛有清水的培養皿,滴管,吸水紙,碘液,紗布,毛筆,小木板。
【實驗過程】
1.練習徒手切片,制作葉片橫切面的臨時切片
(1)將綠蘿新鮮的葉片平放在小木板上。
(2)右手捏緊并排的兩片刀片,迅速切割。
(3)刀片的夾縫中存有切下的薄片。要多切幾次(每切一次,刀片要蘸一下水),把切下的薄片放入水中。

(4)用毛筆蘸出最薄的一片,制成臨時切片。
2.觀察葉片的結構
(1)用顯微鏡先觀察葉片橫切面的臨時切片,再觀察葉片橫切面的永久切片。
(2)在顯微鏡下分清葉的表皮、葉肉和葉脈。
3.觀察葉片的下表皮
(1)用鑷子撕下一小塊葉片(如蠶豆葉片)的下表皮,制成臨時裝片。
(2)用顯微鏡進行觀察。
4.畫圖
面出下表皮上一對保衛細胞及其周圍的幾個表皮細胞,這一對保衛細胞要詳細畫,周圍的細胞只畫出輪廓即可。


【實驗交流】
1.保衛細胞和它周圍的細胞在結構上有什么不同?保衛細胞的這種鄉構特點對蒸騰作用有什么意義?





2.如何區分植物的上下表皮?






【實驗再探究】
葉脈貫穿于葉肉組織中,葉脈細胞的顏色、形狀和排列方式如何?





實驗9 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
【實驗目的】
檢驗綠葉在光下制造的有機物是不是淀粉。
探究光是不是綠葉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
【實驗指導】
本實驗應選取生長旺盛并在光合作用中能制造較多有機物的植株。如果沒有天竺葵,可預先用一些當地常見的植物葉片試驗一下,再從中挑選效果明顯的植物來做實驗。
【實驗準備】
一、知識準備
綠色植物可以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中合成 等有機物。
淀粉遇碘 ,葉綠體中的色素易溶于 中。
二、材料器具
盆栽的天竺葵,黑紙片,曲別針,酒精,碘液,小燒杯,大燒杯,培養皿,酒精燈,三腳架,石棉網,鑷子,火柴,清水。
【實驗過程】
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 一晝夜。
用黑紙片把葉片的一部分從上下兩面遮蓋起來,然后移到 照射。
幾小時以后,摘下葉片,去掉遮光的紙片。
把葉片放入盛有 的小燒杯中, 加熱,使葉片含有的 溶解到 中,葉片變成 色。
用清水漂洗葉片,再把葉片放到培養皿里,向葉片滴加 。
稍停片刻,用清水沖掉 ,觀察葉片顏色變化。葉片遮光部分和見光部分的顏色變化情況是 。

得出的結論是: 是光合作用的產物, 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
【實驗交流】
為什么要把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隔水加熱?


把天竺葵放在黑暗處一晝夜的原因是什么?


你的白色衣服上沾上了綠葉液汁痕跡,你有什么辦法進行處理?


【實驗再探究】
植物只有葉片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嗎?
探究4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嗎?
【實驗目的】
加深對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認識。
在獨立設計和探究活動過程中,培養創新意識。
【實驗指導】
利用氫氧化鈉溶液能夠吸收二氧化碳,沒有二氧化碳植物就無法產生淀粉這一原理,設計對照實驗。
【實驗準備】
知識準備
為保證實驗中只有 一個變量,應設計對照組為 ,實驗組為 。
氫氧化鈉溶液能夠吸收 。注意,氫氧化鈉溶液有 ,不要讓 接觸它。
實驗可以通過觀測 來說明植物是否進行了光合作用,從而驗證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材料器具
盆栽天竺葵,1%氫氧化鈉溶液,碘液,清水,酒精燈,線,透明塑料袋,小燒杯,大燒杯,培養皿,三腳架,石棉網,鐵架臺(帶鐵圈),鑷子,火柴。
【實驗過程】
提出問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嗎?
作出假設: 。
制定計劃、實施計劃:
在兩個小燒杯中加入適量清水,分別插上兩枝天竺葵。
在一個大燒杯中加入適量1%氫氧化鈉溶液,另一個大燒杯中加入同樣多的清水,把兩個插有天竺葵的小燒杯分別放入大燒杯中,套上透明塑料袋并扎緊。

把兩個裝置放在光照下數小時。
分別從兩個裝置中剪下一片葉子,進行酒精脫色、清水漂洗、碘液染色、清水沖洗。
觀察兩片葉片的顏色變化。在裝有氫氧化鈉溶液的裝置中,植物葉片遇碘
,說明 ;在裝有清水的裝置中,植物葉片遇碘 ,說明 。
4.得出結論: 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實驗交流】
如何判斷植物進行了光合作用?



2.你的實驗結果與假設一致嗎?若不一致,原因是什么?



【實驗再探究】
本實驗有什么不足之處?該如何改進?
















設計 綠化校園的設計活動
【實驗目的】
嘗試校園綠化設計,學習有關常見花卉、林木、草皮等植物的知識,提高審美情趣,增強愛護植物和熱愛學校的情感。
【實驗指導】
目前我國植被保護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只要大家都愛護植被,積極參加植樹造林活動,我們的祖國就會更加綠意盎然。
【實驗準備】
一、知識準備
1.在我國的植被中, 占據了主體。我國的森林資源盡管植物種類豐富,但是我國仍然是一個少林國家,人均森林面積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
2.到圖書館查閱有關園林學和園藝學的書籍,或訪問附近環境優美的 、 、 ,吸取其中設計的優點,請園藝工人介紹經驗。
二、材料器具
照相機,錄像設備(或手機),繪圖紙,筆,尺子等。
【實驗過程】
1.分組,每6~8人為一組,指定一人為組長,活動時以小組為單位。
2.仔細調查校園內植物的種類、主要特點和分布情況,并將調查結果填入下表。
植物種類 主要特點和分布
喬木


灌木


觀葉植物


草木花卉


3.小組同學充分討論,設計出本組認為最理想的校園綠化、美化環境平面圖。

4.課內活動。
(1)在課堂上展示各小組設計的校園綠化、美化方案,并討論哪些方案使校園最美麗,哪些方案最合理、最經濟。
(2)吸取其他組設計的優點,選定一兩個設計方案做進一步的修改完善,并進行展覽。
【實驗交流】
1.設計時應注意那些問題?



2.你參加過植樹活動嗎?你能歸納出幾條植樹造林的意義嗎?



3.你所在的地區發生過洪澇、干旱等災害嗎?這些災害的形成與植被有什么關系?



【實驗再探究】
說說適合你們學校的綠化樹有哪些?你的設計的最大的優點是什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尔市| 额尔古纳市| 万山特区| 三原县| 天峻县| 平定县| 丹东市| 连城县| 临颍县| 乌兰察布市| 临泉县| 米林县| 娱乐| 宜城市| 蒙自县| 逊克县| 台山市| 彭州市| 平武县| 高碑店市| 乌拉特前旗| 九寨沟县| 邛崃市| 崇仁县| 莱西市| 梨树县| 盐池县| 富民县| 大埔县| 左权县| 贡嘎县| 嫩江县| 和静县| 东台市| 旺苍县| 水城县| 铜梁县| 新田县| 武汉市| 东宁县| 新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