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一、教材分析本課內容是必修3《政治與法治》第一單元“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的第二課“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第一框的內容。本框共安排兩目的內容:第一目“黨的性質和宗旨”。教材通過相關鏈接、探究與分享等內容,介紹了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深刻揭示了中國共產黨的階級性和先進性,闡明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第二目“黨的執政理念”。教材通過相關鏈接、探究與分享等內容,介紹了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并闡述如何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二、教學目標1.知道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了解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懂得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2.能夠結合實際闡述中國共產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3.通過對本框內容的學習,深刻領會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成為百年大黨,能領導中國人民不斷創造奇跡,就是因為始終未改變自己的性質,始終堅持自己的宗旨,始終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黨的性質和宗旨;黨的執政理念教學難點:如何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四、教學過程課程導入:觀看視頻:【課程引入】初心,從未改變總結:還記得你出發時的使命嗎?那是千萬人為之追求、為之奮斗、為之犧牲的夢想。為了它,你走向大漠戈壁,走向荒涼孤島,走向碧海青空,走向深山僻壤,走向危難現場……生命逝去,你堅守不渝的信仰沒有逝去。時代巨變,你追逐夢想的初心沒有改變。這個信仰,就是共產主義信仰;這個初心,就是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而堅持不懈地奮斗,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一、黨的性質和宗旨(一)黨的性質: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黨的十九大通過的《黨章》在總綱里第一句話就指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1.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分析以下材料: 材料1:1915年,安源煤礦工人為了反對殘酷剝削和反對外國工程師袒護毆打工人的工頭,舉行了罷工。哥老會組織領導了罷工,后因軍隊鎮壓而失敗。材料2: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開始廣泛傳播,并逐漸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圖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北京長辛店工會成立后,工友們在火車頭前留影。材料3:1922年9月14日,安源路礦工人為要求當局承認俱樂部有工人代表的權利和增加工資舉行罷工。路礦當局勾結軍閥派兵企圖鎮壓。在共產黨人劉少奇、李立三等的領導下,一萬七千多工人英勇斗爭,迫使路礦當局承認工人提出的大部分條件,18日罷工取得了勝利。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組織的一場大型的罷工運動。圖為劉少奇領導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總結:中國的工人階級深受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和資產階級三重壓迫和剝削,是新的生產力的代表者,最有覺悟,最有政治遠見,最富于組織紀律性。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誕生起,就是按照馬克思列寧主義建黨原則建立的完全新型的工人階級政黨。上面三個材料充分說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使工人運動從自發走向自覺,從失敗走向勝利。政黨的性質,是一個政黨本身所固有的規定性,是一個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根本標志。任何政黨都以一定的階級為基礎,具有鮮明的階級性。黨的階級性和先進性是黨的本質和生命,它關系到黨的指導思想、宗旨的確立和貫徹,關系到黨的綱領、路線的制定和實現,關系到黨的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的方向,關系到黨的領導地位,領導作用的確定和堅持。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深刻揭示了中國共產黨的階級性和先進性。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國工人階級的政黨,是由中國工人階級中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進分子所組成的,集中代表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優秀品質和特點。2. 中國共產黨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黨從誕生起就肩負著中國工人階級和中華民族的雙重使命。我們黨從一開始就是為了挽救民族危亡而誕生的,在愛國救亡運動和人民解放運動如火如荼的形勢下登上歷史舞臺。它以“工人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為己任,把工人階級的歷史命運和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中國共產黨的一切奮斗,不僅代表中國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學生探究:回顧歷史知識中所學的瓦窯堡會議的主要內容和歷史意義1935年“一二·九運動”1935年瓦窯堡會議總結:提出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的先鋒隊始于1935年召開的瓦窯堡會議。1935年,日本帝國主義策動華北五省自治,企圖使華北淪為第二個東北。華北事變使中華民族面臨空前的危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到主導地位。1935年10月19日,紅一方面軍到達陜甘蘇區吳起鎮,勝利結束長征,在陜北落下了腳。北平于12月9日爆發的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一二·九運動”,極大地促進了民族覺醒。此時的國內形勢,和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通過的《關于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決議》,都迫切要求黨對日本進攻以來的國內形勢作一次正確的分析,制定黨在新形勢下的策略和政策,糾正嚴重存在的“左”傾關門主義。在這樣的背景下,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在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毛澤東在會上的主題發言中提出,我們要從關門主義中解放出來,建立廣泛的民族統一戰線。關于如何建設一個具有廣泛群眾性的、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政黨,12月25日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議》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它應該大量地吸收先進的工人雇農入黨,造成黨內的工人骨干。同時中國共產黨又是全民族的先鋒隊,因此,一切愿意為共產黨的主張而奮斗的人,不問他們的階級出身如何,都可以加入共產黨。” 歷史證明,注意成分但不唯成分,著重從思想上建黨,使黨成為共產主義的大熔爐,瓦窯堡會議對黨建理論的這一創新性的做法,既為擴大黨組織創造了條件,又使其能夠保證自身的純潔性,為我們今后的黨建工作指明了道路,對黨建理論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在這一思想的指引下,到抗日戰爭前夕,中國共產黨已從一個狹小的圈子里走了出來,發展成為一個全國性的群眾性的大黨;到抗日戰爭結束時已發展成為擁有121萬黨員的大黨,保證了抗戰的勝利,并為民主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組織基礎。黨的十六大修改的黨章在總綱中對黨的性質做了進一步闡述,沿用的是瓦窯堡會議提出的“兩個先鋒隊”的性質,這一闡述一直沿用到黨的十九大修改的黨章,這也是瓦窯堡會議對黨建理論的一大貢獻。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與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完全一致、高度統一的。我們黨從一開始就肩負著階級和民族的雙重使命,不僅代表中國工人階級的利益,同時代表中國人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不僅要為實現工人階級的利益而奮斗,同時也要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利益而奮斗。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是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理論體系武裝起來,富有改革創新精神的黨;是密切聯系群眾,具有嚴格紀律和優良作風,為中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懈奮斗并做出最大犧牲的黨;是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經得起勝利和挫折高潮和低潮、順境和逆境的考驗,任何敵人和困難都壓不倒、摧不垮的黨;是與時俱進,始終走在時代前列,肩負著人民的希望的黨。這樣一個久經考驗、堅強成熟的馬克思主義的黨,深得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護,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二)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觀看視頻:知識解析】為中國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總結: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這是中國共產黨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同其他政黨相區別的根本標志,是中國共產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檢驗和評判黨的工作成敗得失的根本價值標準。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堅持黨的性質的本質要求,是黨的各項事業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現實需要。黨成立近百年的歷史表明,我們黨之所以能夠經受無數艱難曲折的考驗、領導革命建設改革不斷取得勝利,成為長期執政的大黨,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主心骨,就是因為我們黨始終堅持把黨的性質宗旨體現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奮斗之中。黨的十九大報告深刻總結黨的歷史經驗,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習近平同志強調黨的初心使命是黨的性質宗旨、理想信念、奮斗目標的集中體現,要求全黨同志一定要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這些重要論述,明確把黨的性質宗旨體現在守初心、擔使命的奮斗之中,既不離開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民族復興的現實需要而空談遠大理想,也不因為實現共產主義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就諱言甚至丟掉遠大理想,極大深化了我們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辯證關系的認識,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守黨的性質宗旨指明了方向。總結: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在任何時候,黨都應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與人民同甘共苦,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不允許任何黨員脫離群眾,更不允許任何黨員凌駕與群眾之上。二、黨的執政理念播放視頻:【思政廣角】我將無我 不負人民“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一)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原因學生探究:分析習近平總書記“我將無我 不負人民”的深意2019年3月,習近平對意大利進行國事訪問。意大利眾議長菲科問:您當選中國國家主席的時候,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習近平主席回答:這么大一個國家,責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艱巨。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我愿意做到一個“無我”的狀態,為中國的發展奉獻自己。總結:人心向背歷來是決定一個政黨、一個政權興衰存亡的根本性因素。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任何一個政黨或政權,無論它曾經有過多么輝煌的歷史,一旦失去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就必然垮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決定性力量,人民群眾是我們黨最堅實的執政基礎。只有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才能不斷夯實這一基礎,不斷鞏固黨的執政地位,跳出“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的歷史周期率。2019年,習近平7次踏出國門,跨越3大洲,抵達12國,出席5個重要國際會議,還在國內主持了4場盛大的多邊外交活動,會見來華的外國政要、代表團上百次。到9個省區市考察調研,視察澳門特別行政區,足跡遍及祖國的東西南北,考察期間還主持召開了4個跨省區的座談會……縱觀全年,公開報道的習近平重要活動超過500個,一年中周末仍有公開報道的就有近30周。“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真切地表達了一個東方大國領袖對人民的無限擔當,對自我的嚴格要求,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最高境界。(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內容 “立黨為公”是指中國共產黨除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外,沒有任何的私利私求可言。就是黨的理論路線和方針政策以及全部工作都要反映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體現國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全體人民的共同理想。“執政為民”是指黨的理論路線和方針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的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和歸宿點。“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歸根結底就是實現好、維護好和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示案例:疫情當前,李克強總理到金銀潭醫院,看望慰問患者和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總結: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這是回應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體現新時代真摯人民情懷的重要標識,要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三)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要求1. 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就是要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觀看視頻:《焦裕祿》總結:焦裕祿精神感召、鼓舞了一代又一代黨員干部和普通群眾,焦裕祿精神成為了我國為官參政者最基本的道德堅守。國家領導人對他的評價如下: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前國家主席毛澤東)向焦裕祿同志學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前國家主席江澤民)焦裕祿同志是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公認的中國共產黨的好黨員,人民的好公仆,縣委書記和廣大干部的好榜樣。他的一生,是為黨的事業、為人民利益鞠躬盡瘁的一生……在今天,認真學習和弘揚焦裕祿精神仍然是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的要求,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呼喚,是加強黨的建設、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需要。(前國家主席胡錦濤)焦裕祿同志是縣委書記的榜樣,也是全黨的榜樣。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永遠是億萬人們心中一座永不磨滅的豐碑,永遠是鼓舞我們艱苦奮斗、執政為民的強大思想動力,永遠是激勵我們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寶貴精神財富,永遠不會過時。(國家主席習近平)2.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必須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播放視頻:【典型案例】十八洞村-精準扶貧探索出成功模式總結: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使命。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深深的牽掛;擺脫貧困,一直是他思考的重大問題,“花的精力最多”。貧困地區的存在,也正說明中國社會的生產力還不夠發達,正像黨的十九大重申的那樣,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種不平衡不充分,不僅體現在落后地區、農村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甚至東部發達地區包括一些大城市依然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象。例如,高質量的醫療機構、教育機構依然是稀缺資源,高等級的城市地下管網建設剛剛起步、有的尚未起步,有的城市還存在城中村,等等。因此,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中都要始終立足初級階段,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意義學生觀察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間表和線路圖總結:“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強調經濟發展是民生改善的物質基礎,離開經濟發展談改善民生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分兩個階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即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在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決定了中國共產黨應該是這一奮斗征程中的領導者,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始終把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必將使中國共產黨成為真正的堅強領導者,永葆生機與活力,能夠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把握機遇、迎接挑戰,也必將會帶領全國人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最終實現共產主義。因此,肩負民族復興偉大使命、身處“百年未有之變局”,中國共產黨人必須要有為人民而忘我乃至無我、為人民而無私奉獻的精神境界,要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始終以人民憂樂為憂樂,以人民甘苦為甘苦,努力為人民創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課后活動:了解如下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的事跡,深刻領會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余留芬,女,漢族,中共黨員,1969年8月出生,貴州盤州人,貴州省盤州市淤泥鄉巖博聯村黨委書記、巖博村黨委書記,黨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她以發展經濟、富裕百姓為己任,扎根基層、改革創新,堅持抓黨建促脫貧和人才強村戰略,狠抓產業脫貧和產業引領發展,組織動員群眾修路通水、買林場、辦酒場,大力發展集體經濟產業,使巖博村從一個人均純收入不足800元、1/3村民沒過溫飽線、村級債務纏身的貧困村,發展成為人均純收入1.86萬元、集體資產達7600萬元、遠近聞名的“先進村、文明村、示范村、小康村”。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貴州省勞動模范”等稱號。吳金印,男,漢族,中共黨員,1942年7月出生,河南衛輝人,河南省衛輝市唐莊鎮黨委書記,新鄉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第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他擔任鄉鎮黨委書記40多年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群眾當親人,扎根農村基層,苦干實干,帶領群眾治水開洞、修筑大壩水庫、營造良田,干出了使荒山野溝變成米糧川的不平凡業績。任唐莊鎮黨委書記期間,帶領群眾興建林果園、蔬菜園,創辦鄉鎮集體企業,把一窮二白的唐莊建設成了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省經濟發達鎮,被譽為“鄉鎮黨委書記的榜樣”。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課程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