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5.2 文化創新的途徑 學習目標: 1、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是什么? 2、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是什么? 3、堅持正確方向,反對錯誤傾向, 錯誤傾向是什么?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取材于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祖國經歷的七個歷史性經典瞬間,以小人物為切入點展現了普通老百姓與祖國共同成長的故事。這部影脫胎于生活,著眼于實際,給觀眾帶來最真實的感動。 為了捕捉最真實的場景,導演徐崢多次去上海弄堂考察場地,最終將80年代的上海弄堂的年代感拍的淋漓盡致;為了了解人物,葛優每天都跑到街上觀察司機的表現;為了拍好原子彈爆炸成功,導演張一白在前期的調研過程中做了很多功課;作為升旗手的杜江,專門去訓練基地接受專業的訓練和指導,并邀請原型人物朱濤指導… … 一、根本途徑: 立足于社會實踐。 它是文化創作的基本要求, 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決定 (源泉、動力)反作用文化創新社會實踐 用創新性的研究為世界帶來了迄今最重要的抗瘧疾藥——青蒿素,開創了瘧疾治療新方法。受益于此,數百萬瘧疾患者重獲生機。思考:屠呦呦帶領她的團隊開創了瘧疾治療新方法,是如何發現青蒿素的? 這對我們進行文化創新有什么啟示? 《肘后備急方》給了她靈感和啟發。《肘后備急方》一書中的幾句話引起了屠呦呦的注意:“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其中記述的“絞汁”法不同于傳統中藥的“水煎”法。她由此領悟到,“水煎”之法可能會因為高溫破壞青蒿中的有效成分,于是改用低沸點溶劑,并且經過現代醫學技術的提純,最終先驅性地發現了青蒿素,開創了瘧疾治療新方法。 ① 不能離開傳統,空談文化創新。 ②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1)是什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過程。(2)怎樣處理繼承和創新的關系?二、基本途徑:1、繼承傳統,推陳出新。中國版雜技舞劇《天鵝湖》9——“最美的雜技,最險的芭蕾”即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與融合。②以我為主,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①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3)怎么辦?(1)是什么?①是學習吸收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以發展本民族文化的過程。②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相互借鑒,以“取長補短”的過程。③是文化交流、借鑒的基礎上,推出融匯多種文化特質的新文化的過程。(2)為什么?文化多樣性二、基本途徑:2、面向世界,博采眾長C.一味固守傳統文化, 拒絕接受新文化D.一味推崇民族文化, 拒絕任何外來文化A.一味推崇外來文化, 根本否定民族文化B.一味推崇當代文化, 根本否認傳統文化①守舊主義②封閉主義③民族虛無主義④歷史虛無主義三、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怎樣進行文化創新?1、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立足于社會實踐。2、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之一:繼承傳統,推陳出新。3、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之二:面向世界、博采眾長。4、堅持正確的方向,克服錯誤傾向: 要反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 ,“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傾向。5、主體:人民群眾是文化創造的主體,要發揮人民群眾在文化創新中的主體作用,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6、繁榮文化的必由之路:要推動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傳播手段創新,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131、聽到的是京腔京韻的相聲,看到的卻是卡通人物在說學逗唱;聽到的是流行歌曲的韻律,看到的卻是原汁原味的生旦凈末丑的表演。借助Flash等現代化多媒體手段,相聲、戲曲等傳統文藝也逐漸地被“80后”甚至“90后”所喜歡。這些傳統文藝的“漂亮轉身”告訴我們A.文化創新的立足點在于滿足更多人的需要 B.借助多媒體等現代工具就能實現文化創新C .文化創新不僅需要繼承,更要融入時代元素D.文化創新需要注重面向世界、博采眾長C2、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歷史悲劇。”這告訴我們,在文化創新的過程中①必須反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②必須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③要充分吸收外國文化有益成果 ④要正確處理文化繼承和文化發展的關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 3、“精日”分子迷戀日本流行文化,盲目崇拜日本,貶低中華民族,更有甚者明目張膽地顛倒黑白,美化日本侵華戰爭,對青少年成長帶來極大的危害,這要求我們必須高度警惕 A.守舊主義 B.民族虛無主義 C.歷史虛無主義 D.封閉主義B1、熱衷于過洋節,對自己國家的節日不屑一顧。2、儒家思想打上了封建社會的烙印,應予以拋棄。3、網絡語言是對現代漢語的污染,應禁止使用。4、為保護我國的文化產業,應抵制外國文化的文化產品。民族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守舊主義封閉主義第二框《文化創新的途徑》教學設計 ——高二 張成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目標(1)理解“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明確立足于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2)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與融合,是文化創新的重要途徑;(3)在文化創新過程中要把握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本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反對“守舊主義”、“封閉主義”和“民族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二)過程與方法目標(1)增強學生文化創新的意識和能力;(2)初步具備認識和處理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關系的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初步確立文化創新的思想意識,投身社會實踐,積極進行文化創新;2.樹立正確對待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的態度。二、教學重點難點重點: 文化創新的途徑。難點:克服錯誤傾向;民族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如何理解。。三、學情分析通過本課的學習,同學們能夠切身體會到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了解到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創新的重要途徑,了解到面向世界、博采眾長也是文化發展和創新的重要途徑。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們應該投身社會實踐,善于學習他人之長處,積極進行文化創新四、教學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組討論法、直觀演示法五、教學過程環節一:復習導入新課環節二:講授新課一、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展示《我和我的祖國》材料提問:從《我和我的祖國》制作的過程中說明了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是什么?學生回答,教師總結:結合上節課所學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所以立足于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過渡: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是立足于社會實踐,那么在此基礎上,要想實現文化創新,我們可以通過哪些基本途徑呢?二、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播放視頻《屠呦呦的本草情緣》多媒體展示資料:在20世紀60年代末,常用治療瘧疾的藥物已經失效。1969年,屠呦呦以中醫研究院科研組長的身份接受了中草藥抗瘧研究的艱巨任務。此前,國內其他科研人員已經篩選了4萬多種抗瘧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藥,沒有令人滿意的結果。她首先從整理歷代醫籍開始,四處走訪老中醫,整理了一個640多種包括青蒿在內的草藥《抗瘧單驗訪集》。并且在此基礎上,進行實驗研究,均無好的效果。隨后她查閱中醫藥典籍《肘后備急方》,從“青蒿一握,水一升漬,絞取汁服,可治久瘧”等文字記載中獲得靈感,在嘗試用水、乙醇等方法提取失敗后,最終采用沸點較低的乙醚提取青蒿,先驅性地發現了具有100%抗瘧作用的青蒿素。后來,他們通過元素分析、光譜測定等西醫常用的技術手段,明確了青蒿素是一種全新的抗瘧藥,打破了過去認為“抗瘧藥必須含氮雜環”的斷言。并將該物質命名為青蒿素。1973年經臨床研究,證實具有滿意療效,抗瘧新藥—青蒿素由此誕生!1992年,針對青蒿素成本高、對瘧疾難以根治等缺點,她又發明出雙氫青蒿素這一抗瘧療效為前者10倍的“升級版”。它每年在全世界,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拯救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2011年9月,屠呦呦獲得有“諾貝爾獎風向標”之譽的拉斯克獎。2015年10月5日,屠喲喲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中醫藥寶庫再次舉世矚目。(一)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學生閱讀材料之后教師接著提問:1.屠呦呦是在抗瘧藥物研究中取得重大新成果與我國的傳統中醫之間有何關系?2.這對我們進行文化創新有什么啟示?學生回答,師生共同總結:屠呦呦從我國傳統文化中獲得靈感,但是沒有固守傳統醫學記載的方法,而是批判的繼承了傳統中醫藥典籍。從而得出: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之一: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文化創新既是一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造傳統文化得過程;又是一個“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得過程。(古今)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之前所學內容思考:如何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教師帶領學生分析得出:一方面,我們不能離開傳統,空談文化創新。如果漠視傳統文化的批判性繼承,其民族文化的創新就會失去根基。另一方面,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社會發生了變化,我們的文化也要跟著發展。文化創新,表現在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的努力之中。通過學生熟悉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的例子理解知識,既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也能夠鍛煉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二)面向世界,博采眾長播放中國雜技《天鵝湖》片斷,探究如何對待外來文化。1、從文化的角度看,為什么中國的雜技舞劇《天鵝湖》能夠取得成功?2、結合這一例子,你認為應如何處理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和融合?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之二: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與融合,既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文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中外)分析如下:(1)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是學習和吸收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以發展本民族文化的過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相互借鑒、“取長補短”的過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鑒的基礎上,推出融匯多種文化特質的新文化的過程。由此可見,文化多樣性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2)在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的過程中,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這就需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熔鑄百家的氣魄、科學分析的態度。(3)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基本原則。 (三)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設問:怎樣做才能更好地把握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本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學生同桌兩人為一小組探究,發表意見。教師總結:要想把握好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關系,就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一方面,我們不能離開傳統,空談文化創新。另一方面,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要想把握好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就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注意到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要學習和吸收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取長補短,推出融匯多種文化特質的新文化;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 《文化創新的途徑》說課稿 ——高二 張 成今天我的說課內容是《文化創新的途徑》,本框內容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2單元第5課的第2框的內容,以下我將以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這幾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一、說教材本課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單元“文化傳承與創新”第五課“文化創新”的第二框,本框內容主要講述了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和基本途徑;一方面,針對傳統文化,要“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另一方面,針對不同民族文化之間,要相互交流、借鑒與融合,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不僅要反對“守舊主義”,而且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本框具有很強的思想理論性,也具有很強的探索實踐性。二、說學情本課的教學對象為高二學生,他們思維活躍已具備一定歸納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能夠自主地分析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文化行為,但看問題往往比較偏激、片面,缺乏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所以,在文化創新的途徑上要對他們進行指導,以免走入誤區。三、教學目標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1.理解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和兩個基本途徑;2.了解文化創新過程中需要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過程與方法目標】1.結合人類社會實踐不斷發展的歷史,分析文化不斷發展、創新的能力;2.初步具備認識和處理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關系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初步確立文化創新的思想意識,投身社會實踐,積極進行文化創新;2.樹立正確對待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的態度。四、教學重難點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和知識點本身的難易程度,學生很難建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這也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為:【重點】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難點】克服錯誤傾向;民族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如何理解。五、教學方法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的統一。基于此,我準備采用以下教學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組討論法、直觀演示法六、教學過程我認為,鉆研教材,研究教法學法是上好一門課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安排教學程序則是最關鍵的一環,為了使學生學有所獲,我將從以下幾方面展開我的教學過程。環節一:復習導入新課環節二:講授新課一、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展示《我和我的祖國》等圖片。提問:從《我和我的祖國》制作過程中說明了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是什么?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用這些學生平時能接觸到的舞蹈民歌節目進行導入,更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進入課堂情境。學生回答,教師總結:結合上節課所學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所以立足于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過渡: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是立足于社會實踐,那么在此基礎上,要想實現文化創新,我們可以通過哪些基本途徑呢?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結合上節課的知識思考問題,不僅能夠鞏固上節課的重難點,幫助學生確立教材的前后聯系,梳理教材的整體框架,能夠更好地理解具體現實與抽象知識之間的聯系。二、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播放視頻《屠呦呦的本草情緣》多媒體展示資料:在20世紀60年代末,常用治療瘧疾的藥物已經失效。1969年,屠呦呦以中醫研究院科研組長的身份接受了中草藥抗瘧研究的艱巨任務。此前,國內其他科研人員已經篩選了4萬多種抗瘧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藥,沒有令人滿意的結果。她首先從整理歷代醫籍開始,四處走訪老中醫,整理了一個640多種包括青蒿在內的草藥《抗瘧單驗訪集》。并且在此基礎上,進行實驗研究,均無好的效果。隨后她查閱中醫藥典籍《肘后備急方》,從“青蒿一握,水一升漬,絞取汁服,可治久瘧”等文字記載中獲得靈感,在嘗試用水、乙醇等方法提取失敗后,最終采用沸點較低的乙醚提取青蒿,先驅性地發現了具有100%抗瘧作用的青蒿素。后來,他們通過元素分析、光譜測定等西醫常用的技術手段,明確了青蒿素是一種全新的抗瘧藥,打破了過去認為“抗瘧藥必須含氮雜環”的斷言。并將該物質命名為青蒿素。1973年經臨床研究,證實具有滿意療效,抗瘧新藥—青蒿素由此誕生!1992年,針對青蒿素成本高、對瘧疾難以根治等缺點,她又發明出雙氫青蒿素這一抗瘧療效為前者10倍的“升級版”。它每年在全世界,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拯救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2011年9月,屠呦呦獲得有“諾貝爾獎風向標”之譽的拉斯克獎。2015年10月5日,屠喲喲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中醫藥寶庫再次舉世矚目。(一)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學生閱讀材料之后教師接著提問:1.屠呦呦是在抗瘧藥物研究中取得重大新成果與我國的傳統中醫之間有何關系?2.這對我們進行文化創新有什么啟示?學生回答,師生共同總結:屠呦呦從我國傳統文化中獲得靈感,但是沒有固守傳統醫學記載的方法,而是批判的繼承了傳統中醫藥典籍。從而得出: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之一: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文化創新既是一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造傳統文化得過程;又是一個“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得過程。(古今)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之前所學內容思考:如何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教師帶領學生分析得出:一方面,我們不能離開傳統,空談文化創新。如果漠視傳統文化的批判性繼承,其民族文化的創新就會失去根基。另一方面,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社會發生了變化,我們的文化也要跟著發展。文化創新,表現在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的努力之中。通過學生熟悉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的例子理解知識,既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也能夠鍛煉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二)面向世界,博采眾長播放中國雜技《天鵝湖》片斷,探究如何對待外來文化。1、從文化的角度看,為什么中國的雜技舞劇《天鵝湖》能夠取得成功?2、結合這一例子,你認為應如何處理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和融合? 芭蕾《天鵝湖》和中國雜技都為學生所熟悉,所以從兩者相結合的成功案例來分析如何面向世界,博采眾長比較通俗易懂。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之二: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與融合,既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文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中外)分析如下:(1)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是學習和吸收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以發展本民族文化的過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相互借鑒、“取長補短”的過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鑒的基礎上,推出融匯多種文化特質的新文化的過程。由此可見,文化多樣性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2)在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的過程中,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這就需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熔鑄百家的氣魄、科學分析的態度。(3)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基本原則。這樣的設計,讓學生在同一個案例中理解知識,有利于學生對于知識進行整體的把握,也能夠更好地理解知識的內在邏輯。(三)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設問:怎樣做才能更好地把握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本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學生同桌兩人為一小組探究,發表意見。教師總結:要想把握好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關系,就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一方面,我們不能離開傳統,空談文化創新。另一方面,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要想把握好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就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注意到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要學習和吸收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取長補短,推出融匯多種文化特質的新文化;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多媒體展示:結合P55“對待外來文化的三種態度”學生前后四人為一組,分組合作探究,然后發表意見。分析:觀點一犯了民族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觀點二犯了封閉主義、守舊主義的錯誤,只有觀點三才是對待外來文化的正確態度。教師總結:由此可見,那種固守本民族文化,拒絕接受其他文化的封閉主義和守舊主義,那種一味推崇外來文化,否定傳統文化的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都是錯誤的,都是我們在文化創新的實踐中,需要反對的。教師設置疑問:通過剛才所學知識,我們怎么才能實現文化創新,鑄造中華文化的新輝煌呢?學生結合書本探究、發表意見。要立足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著眼于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歷史與現實、東方與西方的文化交匯點上,發揚中華民族優良文化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長處,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新。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在前面對于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與基本途徑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并且在此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文化創新的途徑》.pptx 《文化創新的途徑》教案.doc 《文化創新的途徑》說課稿.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