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金屬貼畫的制作》七年級1、教材分析: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剪紙、紙雕、紙花等紙工藝品的制作,掌握了對紙材料的剪、刻、切、卷、折、粘等技法,懂得了立體成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礎上,以金屬作為素材而進行學習的。目的是讓學生會利用金屬良好的延展性等特性,運用描、劃、按、擦等獨特的技法,使薄鋁片在外力作用下延展而產生塑性形變,使平面的金屬片形成各種生動的浮雕立體造型與有趣的肌理效果,達到紙工藝品無法體現和渲染的效果。我們不要求學生今后以制作金屬貼畫謀生,但是了解金屬的特性、掌握基本工具的正確使用、利用材料的特性選用合適的工具進行設計制作、知道觀察、對比,找出剪紙、紙雕、紙花、等工藝品各自表現的特色,運用和遷移已有知識和技能,把已經學會的工藝表現手法運用到金屬貼畫中去,進行設計和制作,使金屬貼畫更生動、更富有藝術感染力。另一方面,了解金屬的特性和制作工藝為以后的金屬材料的加工制作(鐵皮畚斗、瓶蓋扳手、小榔頭等)打下一定的基礎。2、教學設計:(1)教學目標:知識能力目標:通過金屬貼畫的制作,了解鋁片等金屬的特性,使學生學會并運用描劃、按擦、啄戳等基本技法,模仿制作金屬貼畫工藝品,并在模仿的基礎上有所創新;逐步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小組團隊的合作,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最終能完成一件金屬貼畫作品;培養學生的描畫、剪、刻劃、組合粘貼能力。情感價值目標:培養學生注重質量、注意安全、愛護公物的良好品質和良好的衛生習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2)教學重點、難點:重點:學會用剪切、描劃、按擦、組裝、粘合等技能制作浮雕金屬貼畫。用描、劃、按、擦等技法作浮雕立體造型。難點:描劃、按擦的力度控制,畫面各部位凹凸形象的逼真體現。(3)教具、學具準備:材料:薄鋁片或鋁質易拉罐、強力膠、雙面膠、卡紙底板、圖稿紙樣。工具:剪刀、美工刀、竹筆、橡膠墊板(或較軟的舊書本、舊報紙)、鑷子等。教具:演示用金屬貼畫等作品。(4)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1、借助多媒體出示浮雕式紙雕作品,與學生一起溫習制作紙雕作品的基本技法:折疊、卷曲、折卷、切折、插接。2、出示一系列金屬貼畫作品,與紙雕作品進行比較,使學生認識到制作紙雕作品的基本技法無法應用于金屬貼畫的制作。3、引導學生找出原因:金屬具有與紙不同的特性。金屬的特性有:導電性、有光澤、導熱性、延展性等。4、著重介紹金、銀、銅、鐵、鋁等金屬的延展性。在金屬中,金的延展性最好,可敲打或扎壓成極薄的金箔或拉成細絲。就是因為金屬特有的延展性,才能使鋁片在外力的作用下擠壓成型,形成凹凸感強烈的浮雕式立體造型。二、質疑探究1、提出問題:怎樣利用金屬的延展性,使金屬鋁片形成凹凸感強烈的浮雕式立體造型呢?2、小組探究:以4名學生為一組,按照事先發下的金屬貼畫作品進行探究。3、得出結論:1)金屬貼畫作品的浮雕式的立體效果主要是讓鋁片正面產生凹凸感。正面凹進去,應該在鋁片的正面擠壓;正面凸出來,應該在鋁片反面擠壓。2)制作金屬貼畫的基本技法:a、描劃(適用于線的立體造型);b、按擦(適用于面的立體造型);c、啄戳(適用于點狀造型)。3)設計制作步驟:a、描圖樣:將圖樣分解成幾個局部,便于加工制作,各局部銜接部分應放出粘貼部分。b、描劃成型:運用描、劃、按、擦等基本技法,把各個局部加工成浮雕式的立體造型。c、剪刻:要干練、果斷,使鋁片邊緣光滑。d、美化、粘貼:按整體圖把各個局部拼接起來,凸出部位和底板粘貼時,可考慮加襯一些填充物,用強力膠把銜接部位粘合,并適當進行美化。三、學生實踐操作,教師巡視指導1、提醒學生在制作過程中要注意安全。2、在巡視過程中,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講解:(1)描圖稿時,線條要清晰,直線可借助工具,弧線、曲線要按照圖形輪廓畫,注意線條的順暢圓滑。(2)在處理凹凸面時,對出現的起翹、彎曲現象,可在彎曲的背面再按擦幾下,從而使其平整。(3)剪刻時,應注意輪廓邊緣的整齊、光滑。四、課堂小結,進行適當的評價。1、適當評價。2、檢查工具等整理情況,注重學生良好衛生習慣的養成。3、試教體會初一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在逐步形成,但形象思維仍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他們對知識的把握經常會出現片面性、膚淺性和不穩定性,由此,在本節課中利用教具、學具進行一定的演示,并借助多媒體,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進行自主學習和體驗感悟。在教學過程中,利用金屬的延展性采用描劃、按擦、啄戳三種基本技法必須講清,讓學生理解。本課采用的是四步教學法,即創設情境、探究制作方法、指導實踐、評價小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實踐過程中,師生配合默契至關重要,否則課堂氣氛就會受到影響,教學結果也會打折扣。一節課的教學不一定能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但從學生的實踐看,基本技法能基本掌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