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5張PPT)二十四節氣歌 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節氣*大美中國 這首《二十四節氣歌》將二十四個節氣連在一起,以詩歌的形式吟詠而出,充滿韻律美的句子方便人們牢記節氣的名稱。 *二十四節氣*大美中國 從遠古時期開始,我們的祖先仰望星空祈求窺探時間流逝的秘密,他們根據日月運行的天文周期,創造了“日、月、年”等時間概念,后來又根據種種物候現象將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二十四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統稱“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大美中國 二十四節氣的每個命名都蘊藏著中國人洞察天地的智慧——寒來暑往的季節變幻、溫度變化、降水量不同和感應時節而生的物候及勞作。 立、分、至【寒來暑往中的四季節氣】 “立”是何意呢?有哪些跟“立”有關的節氣?“立”者,始也。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稱“四立”,它們是各自季節中的第一個節氣。一年四季的時節在開始時就“立”好了,接下來就期盼著最好的春夏秋冬的到來。立、分、至【寒來暑往中的四季節氣】 春立于“冰雪鶯難至”時,所謂“玉潤窗前竹,花繁院里梅”,春就在冰雪中靜靜的培育。立、分、至【寒來暑往中的四季節氣】 立夏時,“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使者青鳥立夏時飛去,為西王母捎去林花織成的紅巾。紅巾飛走,紅雨飄過,櫻桃熟透春歸去,杜鵑啼月小樓西。立、分、至【寒來暑往中的四季節氣】 立秋后, “露華清。天氣爽,新為已覺涼生?!笔钊鰜?,收獲漸豐。秋光輕淺,秋水明瀲,秋容恬淡怡然。立、分、至【寒來暑往中的四季節氣】 立冬。 水始凝冰,萬物收藏。拂曉朔風悲,蓬驚雁不飛。立、分、至【寒來暑往中的四季節氣】祖先們還從天文的角度劃分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是平分了什么?“至”又是何意?“分”是平分了晝夜,“至”是到達了極致。春分百花生、夏至白晝長、秋分黃葉天、冬至雪臨門,兩個簡單的漢字,寫出了四季最詩意的分界點。關于這四個節氣你們搜集了哪些詩詞呢?(交流討論)立、分、至【寒來暑往中的四季節氣】 雨霽風光,春分天氣。千花百卉爭明媚。 ——歐陽修立、分、至【寒來暑往中的四季節氣】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 ——蘇軾立、分、至【寒來暑往中的四季節氣】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劉禹錫立、分、至【寒來暑往中的四季節氣】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杜甫雨、露、霜、雪【反應降水量的節氣】“雨露霜雪”包含哪幾個節氣呢?它們各自屬于哪個季節?雨水、谷雨 —— 春季白露、寒露、霜降 —— 秋季小雪、大雪 —— 冬季你會發現一個什么特點?是的,里面沒有夏天的節氣。到了夏季,我們不再看到與降水有關的描述,取而代之的是各種熱和麥稻蓬勃生長的物候。雨、露、霜、雪【反應降水量的節氣】 春天開始下雨,因為從冬天復蘇的生命需要雨水的滋養。“當春乃發生”的雨水時節,拉開了春天的序幕。雨、露、霜、雪【反應降水量的節氣】 谷雨是一年中降水最充沛的時候,它促使著谷物茁壯成長。此時“湖水迷翡翠,草色醉蜻蜓”,鳥弄桐花,雨翻浮萍,春將告別了。雨、露、霜、雪【反應降水量的節氣】 秋天來臨,水分凝結而白是為白露。“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是《詩經》中的千古名句,那伊人在何處呢?秋波阻隔,只聞秋風吟。雨、露、霜、雪【反應降水量的節氣】 寒露在秋分后,此時露水已寒,天氣漸冷,“蕭蕭秋意重,依依寒色濃”。雨、露、霜、雪【反應降水量的節氣】 河邊的螢草開始出現白色的霜,稱為霜降。此時,“白晝秋云散漫遠,霜月蕭蕭霜飛寒”。白露、寒露和霜降既表明水汽的凝結、凝華,又反映出氣溫在逐漸的下降。雨、露、霜、雪【反應降水量的節氣】 瑞雪兆豐年,冰天雪地的季節蘊藏了年的希望。小雪時天降瑩瑩細雪,雪還未盛,卻已顯天地之靜。大雪則使大地銀裝素裹,讓人不由感嘆:好雪!好雪!驚、清、滿、芒【遵循時節的物候節氣】這四個節氣的全稱是什么呢?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哪個節氣告訴人們可以耕種作物了?驚蟄哪個既是節氣又是傳統節日?有何傳統活動?清明。掃墓、祭祀祖先。哪兩個節氣反映有關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況?小滿和芒種。驚、清、滿、芒【遵循時節的物候節氣】 “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br/>驚、清、滿、芒【遵循時節的物候節氣】 清明時節,草木開始繁盛。從唐朝起,清明掃墓成為習俗,我們在祭拜祖先時,也要記得莫辜負這大好時光??!驚、清、滿、芒【遵循時節的物候節氣】小滿小滿,谷粒漸滿,“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等到芒種,便可以收割麥類有芒的作物了,這時候江南又到了梅雨煙茫季節,青梅煮酒,綠肥紅瘦。寒、暑【冷暖氣溫變幻的節氣】象征溫度變化的節氣有五個,它們分別是什么?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炎熱或寒冷的季節雖然沒有春秋季節那么舒適宜人,但也有自己的一番趣味,同學們,有什么樂趣是只在這兩種季節中才能體會到的呢?(交流討論)寒、暑【冷暖氣溫變幻的節氣】二十四節氣中,形容溫度的節氣只在夏季以后出現。“暑”即炎熱,小暑是炎熱的開始,周邦彥曾作詞“梅雨霽,暑風和。高柳亂蟬多。小園臺榭遠池波,戲動新荷?!闭f的就是小暑時的景致。寒、暑【冷暖氣溫變幻的節氣】大暑是炎熱的極致,人如在蒸籠之中,大家以各種方式乘涼避暑,“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于滿天星斗之夜作“感涼會”,這都是盛夏的樂趣。寒、暑【冷暖氣溫變幻的節氣】 處暑是熱的終結,位于立秋之后,暑氣至此而止,開始退伏潛藏,以待來年。 “萬壑樹聲滿,千崖秋氣高”這是老杜(杜甫)的句子,寫出秋聲的悲。 而王勃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則是最美的秋意冉冉了。寒、暑【冷暖氣溫變幻的節氣】 小寒則是寒冷的開始,此時舊歲近暮,新歲即將登場,小寒之日“雁北鄉”,堅毅的鴻雁已經開始起程北飛了。寒、暑【冷暖氣溫變幻的節氣】 “堅冰深處春水生”,大寒過后十五日,就又是立春了。 大寒是這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節氣*大美中國 節氣,是中國人詩意棲居的創造,衣食農事,依季候而作,隨時間流轉,二十四節氣的時間刻度就這樣深深刻進了我們祖輩的生命中。*二十四節氣*大美中國 現如今,就在2016年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是全世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肯定、保護和傳承。 *二十四節氣*大美中國 二十四節氣是季節的流轉,它告知我們氣溫的變化,它預兆著夏雨冬雪,它分享著物候樂事。在流年往復的千百年里,我們過著比四季更精致的二十四節氣,才比任何人都明白時間的意義。 因為有了二十四節氣,讓我們無比感恩作為一個中國人,生活不僅僅是四季輪轉,更是二十四個感知自然細微的時刻,這讓我們相信:生活遠比你想象的美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