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二十四節氣 —— 寒露 節氣的起源 節氣起源于黃河流域,是指二十四個時節和氣候,古人用于指導農事,是中華民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的結晶。 黃河節氣的發展周朝八個節氣秦朝二十四節氣商朝四個節氣春分 秋分夏至 冬至制定《太初歷》漢朝鄧平至今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寒露在二十四節氣中排列十七每年公歷的十月八日或九日寒寒冷 寒冬 寒氣 寒衣 寒冽 寒戰露露水 白露 露珠靠近地面的水蒸氣,夜間遇冷凝結成的小水球。寒露1.寒露的是什么意思?2.寒露分為幾候?每一候有什么特點?寒露1.寒露的是什么意思?“寒露”節氣是天氣轉涼的象征。“寒露寒露,遍地冷露”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寒露2.寒露分為幾候?每一候有什么特點?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寒露 隨著寒露節氣的到來,我們也迎來一個中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重陽節傳說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傷害百姓。 一場瘟疫奪走了恒景的父母,他也因病差點兒喪命。病愈后,他便去學藝,想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處訪師尋道,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找到一位法力無邊的仙人,仙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收留他并教給他降妖劍術。 一天仙人和恒景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辈⑺徒o恒景一包茱萸葉,幾盅菊花酒,讓恒景趕回家去。 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將鄉親領到了一座山上,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隨著幾聲怪叫,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茱萸香氣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恒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沒幾個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劍下。重陽節重陽節又稱“登高節”古人認為登高可祛除災難中國的傳統節日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重陽節習俗重陽節又稱“茱萸節”佩茱萸是古人辟邪的方式成,熟后會產生濃烈的香味。在過去,人們認為這種香味有辟邪、驅鬼的作用。重陽節習俗賞菊 喝菊花酒 吃菊花糕古人認為這是生命力強的表現,表達自己信仰和期望。重陽節習俗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敬祖、敬老、感恩古詩欣賞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古詩欣賞蜀中九日 唐代 王勃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古詩欣賞詠露珠 唐 韋應物 秋荷一滴露,清夜墜玄天。將來玉盤上,不定始知圓。古詩欣賞飲酒晉 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小結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寒露的意思是什么?1寒露節氣時中國的傳統節日是什么?32寒露分為幾候?三候重陽節日晷日晷,本義是指太陽的影子。用以觀察太陽光投射的桿影,通過桿影移動規律、影的長短。日影最長定為 “冬至”日影最短定為 “夏至”春秋兩季晝夜時間長短相等,定為“春分”和“秋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