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感恩》綜合實踐活動案例活動主題:感恩活動成員:四年級3班全體同學活動背景:如今的小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被父母呵護著,卻不知父母生活的勞累艱辛,不知父母的希望和期待。他們總埋怨父母的嘮叨、麻煩,怨恨父母不理解自己,但從來不會從父母的角度,去為父母想想,體諒生活的忙碌與勞累。活動目的:1、讓學生了解父母之愛,感受父母之情,體驗愛的圣潔、無私和偉大。2、讓學生學會理解父母,孝敬父母,感謝父母,以實際的行動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活動難點:激發學生感謝、關注父母的情感。活動準備:1、思想準備:想一想,怎樣感謝父母,怎樣為父母分憂。2、物質準備:收集家庭生活的照片及有關父母關愛我們的生活資料以及歌頌父母的光盤或錄像帶、VCD機、實物投影儀;鉛筆、小紅花。3、組織準備:活動時采取個人表達、小組交流、角色表演和班內展示相結合的組織形式。活動過程:(一)活動開始1、播放音樂《愛進我家》2、主持人在音樂聲中出場我們每天都生活在爸爸媽媽的關心與疼愛之中,為了我們能夠健康成長,他們操碎了心!今天我們高興地邀請到了幾位家長參加我們的活動,首先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叔叔、阿姨的到來,同時也真誠地希望家長對我們的活動予以指導。(二)感受父母的愛1、問卷調查主持人:首先,我們來做一個小調查,誰來說說爸爸媽媽最喜歡吃什么呢?你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嗎?(在學生回答后,教師參與進來,學生邊回答,教師邊請這位學生的家長來驗證,體現一種教師與家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現在我想問問叔叔阿姨們,你們能說出自己孩子是生日嗎?(請家長回答)通過這個小小的調查,我們不難發現,有大多數的同學都不知道自己的爸爸媽媽的生日,而爸爸媽媽對我們的生日卻相當清楚。唉!你們知道為什么嗎?我相信大家都知道為什么?因為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愛要多于我們對爸爸媽媽的愛;正因為他們的這種愛,他們對我們的關心和了解才會比我們對他們的了解多,所以他們對我們的生日相當清楚。同學們你們說,我說的對嗎?2、調動情感無論你身在何地,有一個人,她永遠把你放在心中,愿用自己的一生去愛你;有一種愛,它讓你肆意索取,享用, 卻不要你任何回報……這個人,叫“母親”,這種愛叫“母愛”。 下面請聽一個震憾人心的故事——《從狼嘴里交換來的母愛》。 (生講故事,播放音樂《天下父母心》父愛是山,無論你有多大的困難,他總是你依偎的屏障;父愛是路,無論你走到哪里,他都伴你延伸,為你指點迷津,護你一路走好……然而天下不孝的子女啊,卻在摧殘著我們生命中的守護神。下面請欣賞《一位辛酸父親的來信》。(三)話說父母的愛主持人: 爸爸媽媽全力保護我們,呵護我們,讓我們從小到現在一直都生活在幸福的環境中。爸爸媽媽把我們撫養大,從不讓我們受一點委屈,我相信每個同學的爸爸媽媽都非常愛自己的孩子,下面讓我們懷揣一顆感恩的心來夸夸我們的爸爸媽媽吧!讓每個同學都了解爸爸媽媽是怎么愛我們的。(利用學生課前搜集的爸爸媽媽是怎樣愛我的資料,利用實物投影或DV錄象進行介紹,配上優美的旋律,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愛)(四)回報父母的愛 1、主持人:看到這一張張承載著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愛的照片,聽著那一段段令人懷念的故事,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愛,我們已深深牢記,同學們讓我們用自己的方式來感謝爸爸媽媽這些年對我們的愛吧!(1)表演唱:《白發親娘》(2)小品:《嚴父慈母》(3)舞蹈:《燭光里的媽媽》2、媽媽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爸爸教我們學會走路、做人,我們成長中的每一步腳印都有爸爸媽媽的汗水和眼淚,同學們想一想,你打算怎樣去愛你的爸爸和媽媽呢?( 學生自由發言)。3、同學們談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在今后大家能向你所說的那樣去做,去愛你的爸爸媽媽好嗎?有幾位同學想通過朗誦詩歌表達自己對爸爸媽媽的愛,下面請聽詩歌《獻給爸爸媽媽》。4、這些同學用詩歌表達了自己對爸爸媽媽的愛意,同學們,讓我們用心去愛自己的爸爸媽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證明自己的愛吧!請看幾個小片段。(投影出示幾個提示,同學表演,之后集體討論)(1):爸爸媽媽下班回家時一名同學扮演爸爸,一名同學扮演媽媽,下班回家時,做到椅子上,很累,孩子幫助爸爸媽媽把拖鞋準備好,讓爸爸媽媽換上,給爸爸媽媽倒一杯水。主持人:同學們你們認為這位同學做的對嗎?我們還可以為爸爸媽媽做些什么呢?(2):添飯,媽媽也添飯時主持人:同學們,你們覺得在這種時候,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指名回答)我們看看這位同學是怎么做的呢?(接著看完片段)(3):爸爸媽媽過生日時一名學生自語:今天是爸爸的生日,我一定要給爸爸一個驚喜(邊說,邊掃地,擦桌子)爸爸回來,很高興,夸獎孩子:你長大了,真是爸爸的好孩子。主持人:同學們,剛才這位同學,在爸爸媽媽過生日的時候,為爸爸媽媽打掃房間,那你準備在爸爸媽媽過生日的時候怎么為爸爸媽媽過呢?(指名回答)(五)、感恩1、主持人:我們的爸爸媽媽在學習上,生活上處處無微不至地關懷著我們。爸爸媽媽不僅給了我們生命,而且還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為我們日夜操勞,最辛苦,最任勞任怨。他們每天不顧自己上了一天的班勞累,不管刮風下雨,都接送我們上下學,為我們輔導功課,而且無怨無悔。每個父母,都不會計較辛苦的付出。父母的恩情深似大海。我們應該從現在起,自強、自立、奮發向上,以優異的成績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對爸爸媽媽說一聲“謝謝您”。(全體學生起立,面對臺下父母,齊聲說“謝謝您!”)2、讓我們給爸爸媽媽戴上一朵小紅花,這花雖小,但都是我們親手制作的,表達了我們對您的一片真誠的愛心,爸爸媽媽,請接受我們的愛吧!(播放音樂《感恩的心》)3、下面請班長公布班委會倡議書,同時我們也真誠的希望家長在今后的生活中來監督我們。(向全體同學發起倡議)4、今天,我們的爸爸媽媽來參加了我們的班會,請家長們談一談他們的感受。(家長自由發言)5、總結:同學們,我們的生活多么幸福,伴著這首動聽的歌曲,我們的主題班會將要拉下帷幕,最后,讓我們集體把對爸爸媽媽的愛通過歌聲告訴他們吧!6、齊唱:《感恩的心》附:班委會倡議書 同學們:從今天起,我們都要懷揣一顆感恩的心,來回報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愛,班委會號召每個隊員,每天幫爸爸媽媽做一件事,以表達我們對他們的一片孝心。同學們你們能做到嗎? 四、3班班委會活動總結:1、我的反思在《感恩》綜合實踐活動的整個過程中,我力求以“源于生活,實踐體驗,表達交流,感悟真知”為出發點開展活動。1)綜合實踐活動課是針對全班學生開展的一項集體活動,所以在活動的現場,全員參與,不僅所有學生參與其中,在場的所有爸爸媽媽、所有的老師,都參與進來,使這次活動的范圍很廣,活動開展的氣氛很活躍。2)活動的最后,對全班同學宣誓發出倡議,要以實際行動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每天為家里做一件事情,不管大小,只要力所能及,幫助父母減輕勞累,都可以。并由班委會及在座的家長進行監督。使這項活動最終落在了實處,活動延伸到了生活實際當中。2、學生感受孝敬父母上星期我班開展了《感恩》綜合實踐活動,老師讓同學們填了一張表,內容是調查我們對爸爸、媽媽的了解有多少。真慚愧,我竟連一道題也沒有答上來。而媽媽卻毫不猶豫地把有關我的問題一字不落的答出來。媽媽,您真實太偉大了!兒子真是不孝!孝敬父母是我們每個子女應該做的,孝敬父母也是回報與快樂。生育我們,培養我們的是父母是那么辛苦勞累,可以說是含辛茹苦。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從上學起,我的成績就不好,考全班倒數第幾,那是家常便飯。媽媽看出我學習不認真,心里很著急。從那時起,媽媽就無論白天黑夜地陪我一起學習。有時我看到媽媽的眼球上爬滿了血絲,就痛心地說:“媽媽您去休息吧!我自己會完成的。”我媽媽總是用那溫和的聲音說:“沒事,媽媽還沒老呢。”我暗暗地下定決心,長大以后一定要報答偉大的母親。 古人說得好:滴水之恩應涌泉相報。那我們就更應回報生養我們的父母!——四、3班 劉志康感恩的心 這次我班里開展《感恩》實踐活動之后,我自己定了孝敬父母日(每周日)。這個星期日我想:幫媽媽和爸爸做點什么呢?媽媽常常做家務今天就由我來做吧!爸爸呢?他經常出去工作,我也幫不上忙。我開始發愁了,我沉思,哦!對了,作業本,我可以把自己的成績告訴他,我的成績在學校里很好,不用他擔心。我把家務做完了,媽媽一點也不知道,因為她還在休息。等她醒后,我已經把事情做好了,媽媽看見家里很干凈,高興地瞟了我一眼,好像知道事我做的。接著,我把作業本放到爸爸的柜子里。晚上,我往窗縫里一瞧,啊!爸爸在看我的作業本,臉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有一次,媽媽感冒了,頭痛的不得了,躺在床上,不想動,急的我趕緊跑到大街上的藥店里買了感冒藥和消炎藥,回到家里按藥盒上的說明,讓媽媽吃下去,并且讓媽媽喝了很多水,然后給媽媽蓋上被子,媽媽睡了半天起來以后,她的感冒好多了。 ——四、3班 郭文艷報答這次母親節,我用彩條紙給媽媽制作了10個不同款式的戒指和一只手鐲及一串項鏈,媽媽收到后高興的合不攏嘴。到我生日的時候,我一定要用我的壓歲錢給媽媽買蛋糕或者點心以表達媽媽對我的養育之恩。在10歲生日時,我給媽媽買了一條大紅色的絲巾,媽媽那激動的眼淚一滴滴的落在她抱我親我的臉上,在媽媽的心目中我是一個孝敬的孩子,而爸爸媽媽對我的愛要多于我對他們的愛,恩情深似大海。 今后,我一定自強、自立、奮發向上,以優異的成績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我想,他們一定會很開心!——四、3班 高冉2、家長感想:我是四(3)班楊永碩同學的家長。我們家只有一個孩子,真是對孩子千般寵愛,要什么給什么,反過來,孩子對于我們的付出并沒有意識到,反而形成了,好吃懶做,不尊重父母的現象,我們跟他苦口婆心說了許多次,他卻總嫌我們嘮叨。這次學校里開展《感恩》活動,楊永碩回家后,就對我們說爸爸媽媽辛苦了,并要以實際行動報答我們的養育之恩。從那以后,每天都要為家里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幫了我們不少忙。我和她媽媽都很高興,希望學校多搞一些這樣的活動。——四、3班學生家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