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國內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比較一、國內外“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名稱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挪威、法國等國和我國臺灣省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都注重開設綜合實踐活動類的課程。但這種課程在各國和地區的課程標準中的稱謂各不相同:1.美國在美國各州的課程標準中,沒有統一的“綜合實踐活動”這一課程,但各州都設計了具體的、不同類型的綜合實踐性活動的課程。主要有:(1)自然與社會研究(studies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即STS)。“科學·技術·社會”是美國中學課程中具有綜合性和實踐性的課程,它包括自然研究與社會研究兩大方面。因而這種課程包含“自然探究”、“社會科”或“社會學習”等方面。社會研究或社會科的基本學習活動方式是主題探究式的,從自然現象、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環境、職業等領域確定不同的主題,通過調查研究和問題研討的方式來進行學習,一方面使學生獲得探究能力,另一方面,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科學精神,以及社會責任感和綜合的社會實踐能力。社會研究類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從主題設計,到學習活動方式,都具有強烈的研究性和反思性實踐的特征。(2)設計學習(project or design learning,簡稱PDL)。這種課程是一種應用性學習的課程,與課題的研究性學習相比較,設計學習更強調學生的自主設計和實踐操作,如綜合藝術設計、應用設計、產品設計、活動設計等等,強調對學生生活中的現實問題的解決。(3)社會參與性學習(social participating learning)。社會參與性學習的重點在于參與社會生活領域,接觸社會現實,注重開展各種社會參與性的活動,如社區服務(包括參與養老院活動、社會公益性活動等)、社會調查、考察與訪問(包括訪問政府首腦或地方政府官員等)。社會參與性學習往往體現不同地方的歷史文化傳統、社會生活方式和發展狀況,它反映在不同學區的課程方案之中。盡管美國各州范圍內的不同學區和學校實施的具體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五花八門,但都體現了主體研究性、綜合實踐性、社會參與性、生活性等基本特征。2.英國、法國英國國家課程標準關于綜合實踐課程的設計與美國各州中設計的綜合實踐類課程有相似之處,主要集中在社會研究(social studies)和設計學習(project or design learning)等方面。英國中小學的社會研究圍繞公民的形成(becoming informed citizenship),以及突出的政治、精神、道德、社會或文化問題來設計實踐和探究的主題。 設計學習則主要包括綜合藝術設計、信息與交流技術(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等。法國課程標準中設計了一類“綜合學習”的課程,其基本規范表現在兩個基本方面:一是綜合學習需要跨兩門或兩門以上學習領域,要求綜合運用多學科的知識和技能;二是綜合學習的活動方式應是多樣的,涉及接受、探究、應用等基本學習活動方式。3.日本20世紀80年代以來,日本中小學課程中一直有一類課程:“特別活動”,它包括校傳統活動、學生活動和班級指導活動三個方面。由于“特別活動”與社會現實生活的聯系不夠緊密,還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發展的社會性需要。日本文部省在1998年12月和1999年3月頒布的《學習指導綱要》中增設了“綜合學習時間”。“綜合學習時間”的增設,使日本中小學課程結構由“必修學科”、“道德”、“特別活動”的三個板塊變成了由“必修學科”、“道德”、“特別活動”和“綜合學習時間”構成的四個板塊。“綜合學習時間”重視學生的興趣和愛好,致力于培養學生主動開展問題解決式學習和探究學習的態度,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思考方法,要求采取“綜合體驗性學習”和“課題研究性學習”等不同方式。 “體驗學習”和“課題研究”成為中小學生在“綜合學習時間”課程中最根本的學習活動方式。“綜合學習時間”要求學生通過理解、體驗、感悟和探究自然、社會,形成綜合社會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可見,在日本國家課程標準中的“綜合學習時間”,是具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特征。4.我國臺灣省我國臺灣省于1994年頒布了新的《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和《國民中學課程標準》。新課程標準規定小學、中學設計了多樣化的綜合實踐活動類課程,課程標準中稱為“綜合活動”,它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家政與生活科技活動。家政課程涉及“家庭生活”(快樂的家庭生活、展現美好的自己、良好的居家環境、美化生活)、“衣著”、“飲食”等內容。生活科技部分課程強調思考和探究。該課程的總目標在于“培養日常生活所需之家政與科技素養,增進學生在科技社會中生活調適、價值判斷、問題解決和創造思考的基本能力,以及勤勞、合作、愛群和服務的積極態度”。(2)鄉土藝術活動。該課程涉及“鄉土藝術活動了解”、“鄉土造型藝術”、“鄉土表演藝術”和“鄉土藝術展演”等具體的實踐活動。該課程標準規定了“調查”、“了解”、“參與”、“展覽”、“表演”等學習活動方式,要求課程實施過程中挖掘鄉土藝術的課程資源。這一課程強調學生的綜合藝術實踐,它與音樂等學科課程具有質的區別。(3)輔導活動課程。該課程包括“學習輔導活動”、“生活輔導活動”和“生涯輔導活動”三個方面。其學習活動方式主要包括“自我認識與指導”、“參觀”、“演練與實際運用”、“角色扮演”、“討論”、“經驗分享”。此類實踐活動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涉及處理人與自我關系的問題。(4)團體活動。團體活動的基本課程目標在于發展合群心性,培養自治與領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加強道德實踐;統整并融貫各科學習,增進應用、思考、判斷力與創造力等等。課程標準建議的團體活動項目包括學術類、藝術類、康樂類、科技類、運動類、服務類和聯誼類。各類活動項目的基本學習方式是操作與實踐,其中科技類以探究為主,服務類則涉及社區服務、學校服務、老人服務、育幼服務、交通服務、生活糾察服務、環保服務、愛盲服務(即助殘服務)等。團體活動的具體活動形式有班級活動、社團活動、學生自治會活動、學校例行活動等。團體活動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集中體現。二、國內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領域西方發達國家和我國臺灣省所設計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所涉及的領域相當廣泛,在活動領域方面體現了“綜合”的特征。但“綜合實踐活動”并不意味著任何一項活動都面面俱到,“綜合性”是相對的。國外和臺灣設計合實踐活動涉及的領域大致包括:1.主題探究或課題研究主題探究是以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或主題為中心,遵循科學研究的最基本的規范和步驟,展開的研究性學習活動。課題研究學習與設計學習具有內在的聯系,學生通過對有關問題的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或策略,如關于環境保護方面的課題研究學習,學生一般都要提出解決有關環境保護的對策。主題探究所涉及的問題領域包括:(1)自然現象或問題的研究。自然探究領域十分廣泛,如表1.所示,主要涉及與人的存在環境相關的自然事物或現象的問題的研究,該活動領域的核心是人的現實生活的自然環境。如水資源研究、植被研究、能源研究、環境生命科學等。美國愛阿華市東南初中的課程設計中,要求學生涉及的自然探究領域相當寬泛,涉及環境生命科學、運動物理、應用化學等領域。 日本宮城教育大學附屬中學在1998年4月開始實施“課題研究學習”,規定設計“現實生活的環境”、“國際理解教育”、“信息”、“健康”四個領域,其中“現實生活的環境”是“課題研究學習”的主要領域。(2)社會研究。社會問題研究是各國中小學課題研究學習的基本內容,它涉及社會或社區的歷史變遷、社區文化(如文化傳統、風土人情的考察與探討)、社會的經濟問題(如證券與股票、產業結構研究等)、社會政治(如美國各州的社會研究課大多設有“美國政府”、“美國民族”等課題研究學習的內容)。科學、技術與社會的探究、個人、群體與制度的探究等領域。 社會研究領域是圍繞社會現實生活來展開的,這些活動領域與具有社會責任感、有見識的公民的形成直接相關。國外中小學生的社會研究領域有:歷史探討(社區和鄉土歷史、民族和國家歷史)、經濟探討(產業、市場、職業)、政治探討(政府、民主制度、決策)、文化探討(民族文化、文化交流)、社會危機探討(政治危機、經濟危機、生存危機)等。2.社會實踐學習社會實踐學習的基本特征是社會參與性,即,學生作為社會成員參與到整個社會生活之中,成為社會政治生活、經濟生活、文化生活中去。其途徑主要有社會服務活動、社會考察活動、社區公益活動等。(1)社會服務活動。我國臺灣中小學的社會服務活動設計得較為齊全,包括社區服務、學校服務、老人服務、育幼服務、交通服務、生活糾察服務、環保服務、愛盲服務(即助殘服務)等,而且有年活動時間標準。 美國大多數中小學也有類似的服務性活動課程,賓夕法利亞州南米德爾頓學區(the South Middleton School District)規定了學區各中小學一系列的學校服務、社區服務的活動,并納入課程規劃日歷實施。(2)社會考察活動。社會考察具有社會調查的功能,一些國家的課程標準把社會考察活動作為“綜合性體驗學習”,通過考察,使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如就社區或地方歷史演進、環境保護問題、校園暴力問題的現狀及政策進行調查研究性的考察、從了解政府對社會或社區發展的戰略等。社會考察活動有專題考察,也有綜合考察。日本中學綜合學習指導綱要明確規定了中小學應開展“綜合體驗性學習”。(3)社會公益活動。社會公益活動有兩種方式:學校組織學生群體活動、學生個人活動,如臺灣課程改革中要求中學生參加各種“義工”(即義務工作)活動、學生個人隨時進行敬老活動,并規定學生每學期參加義務工作的次數。美國中小學的社會公益活動一般由學區制定基本標準,由學校組織實施,如養老院公益活動、為非洲災民募捐活動等等,以便培養學生的同情心、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3.生活學習生活學習一直是國外中小學課程設計的基本領域之一。生活學習是與學生生活能力、適應能力相關聯的實踐性學習。國外中小學課程設計與實施中,生活學習的領域已報包括以下諸方面:(1)生活技能的訓練活動。美國學校教育從幼兒園開始,一直到高中,都設計了程度不同的生活技能的實踐活動。小學中低年級的生活學習中就有食品制作、縫紉、簡單手工等活動,5-9年級學生(小學高年級和初中階段)的生活學習設計家政管理等領域的內容,如家庭理財、家庭投資、家庭生活文化設計等活動,以及生活環境適應活動,如野外生存。(2)生活科技與創造活動。為了增進學生在科技社會中生活調適、價值判斷、問題解決和創造思考的基本能力,以及勤勞、合作、愛群和服務的積極態度,國外中小學開設了生活中的科技運用、設計與創造活動。如服裝設計、居室裝飾設計、生活建筑設計等活動內容。此類活動并非完全是技藝性的,其中包含著復雜的價值觀問題,需要學生在設計與創造中進行價值判斷。總之,綜合實踐活動的領域體現了跨學科、綜合性、研究性、生活性和實踐性等基本特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