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綜合實踐活動教案 《超市購物》活動內容:小學數學蘇教版第九冊 64頁~65頁活動目標:1.使學生了解小數在日常生活里的應用,能運用小數四則運算解決日常生活里的實際問題. 學習掌握一些基本的購物經驗和技巧。2.學會如何購物,培養學生從周圍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3. 培養估算的習慣,提高估算能力,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情感目標:1.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和“用數學”的情感,并受到勤儉節約的教育。2.通過學生在活動中的多次合作與交流,培養團結協作的意識,提高動手操作能力。活動重點: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解決問題。活動難點: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活動準備:(1)教師準備如書64~65頁列舉的商品(附有標價)的實物(2)牙膏、牛奶、餅干、飲料玩具、巧克力、文具、方便面等。活動過程:導入提問:你們雙休日一般都會做些什么事呢?當有學生說到去超市時順便接著問:你們去購物時通常會注意哪些問題?如:確定自己想買什么;估計一些這些東西的價錢,帶適當的錢;進入超市后了解所買東西的信息(品牌、價格、保質期等);估算或計算這些東西的價錢;付錢結帳。師:其實超市購物的學問可大了,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進行一次實踐活動:超市購物:板書課題:超市購物。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你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獲。模擬購物分類整理:師先展示一些講臺上的實物,說明老師也想開一家超市,如果超市里的物品也像老師這樣隨意地擺放,你走進來會有什么感覺?你是售貨員你會怎樣擺?根據學生分類,教師出示四大類別:文化用品類、兒童玩具類、食品類。并整理好貼在黑板上。按要求購買A.每個同學可任選三件物品,先請幾個學生口述一下、準備買什么?估計一下大概要多少錢?再動筆并把物品的名稱、單價及總價寫在草稿本上,各自獨立完成后匯報2到3人。交流方法,小結用到了什么計算方法?(小數加法、乘法等)B.情景:小紅要去秋游媽媽只給了她20元錢你能幫她想想買什么東西比較合理嗎?4人小組合作交流再把決定買哪幾樣?怎樣買寫在紙上。交流:在剛才的活動中你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做的?小結:你在剛才的計算中用到了什么方法?(加法、減法、乘法等)而且在買東西之前一定要估計一下,大致算算多少錢以保證帶的錢足夠用,當然爸爸媽媽掙錢不容易,我們要注意節約!在實際生活中,每個人購物時總要受到一些限制,比如說要受到你的經濟承受能力的。解決問題1、創設情境:有一天,沈奶奶帶著她的小孫子準備去超市選購一些需要的東西,這是她的購物清單:出示:方便面8包、餅干1包 、牛奶5瓶、鉛筆10枝。 (單價分別為3.00元,5.50元,2.50元,1.00元) 沈奶奶帶50元錢,能買回這些東西嗎? 2、學生分組解決,再匯報交流。3、小結:在解決剛才的問題時,你們又運用到了什么方法呢?(小數、整數的加法、乘法) 4、為沈奶奶重新設計一份購買方案,可以設想一下沈奶奶的需要,同樣是花50元錢,只要怎么買法50元就是夠用的呢?5、學生設計方案,并交流方案的設計理由。購物活動分4大組都給10元去買一些東西4個學生扮演營業員A組 牙膏 任意多 單支 3.00元,兩支裝5.80元B組 牛奶任意多 單盒1.5元,四盒4.8元C組給爸爸媽媽和自己各買一份方便面 單包2.8元,單桶3元D組一盒面巾紙 100抽的3.00元,150抽4.00元交流匯報各自的購買理由拓展練習 有時,超市也會搞一些優惠活動來吸引顧客購物。在超市你見過哪些優惠活動?比如今天我們超市的巧克力有兩種優惠方式,1.每包9.6元,買二送一2.買一包抵扣3元現金,你會按哪種方式購買?四、總結:通過今天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其實超市購物里面還有很多學問等著我們去研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