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金盞菊的移盆活動目的:1、訓練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及學生的相互合作能力.2、通過活動使學生知道為什么要把金盞菊幼苗從培植盆移到營養盆中.3、使學生懂得怎樣把幼苗移植到營養盆中.活動準備:1、分組.把全班62人分成7組,每8人一組.選好組長.2、觀察金盞菊幼苗的生長情況.寫下觀察日記與心得.3、活動前準備好移盆所需的一切用具.1) 400個黑色的營養軟盆,2) 裝粗土細土用塑料盆.每組各2個.3) 每個學生帶一個小勺.4) 每組準備一個灑水壺.活動流程:一、說一說 (你們觀察到了什么 )兩周前我們播下了金盞菊的種子,現在長成什么樣了 你看到了什么 生1:小芽長高了,葉子長多了.生2:莖長壯了,粗了一點.生3:葉子顏色似乎也深了一些.師:很對,小小的金盞菊的種子已經發芽了,并且越長越大了,這個穴盆中的每一個小穴太小,已經不能適應它的生長,為它提供養料了,怎么辦 今天我們要做的工作就是移盆.二、認一認.(好好看噢!可要記住這些知識)1、出示黑色塑料軟盆,這是營養盆,也是金盞菊的家,里面有幾個小洞,這是為了讓植物的根透氣,也是為了讓過多的水流出;離盆口半寸處有幾條細線,這叫植物警戒線,裝土時不能底于這條線,也不能高于這條線.2、認識粗土與細土,及明白其用處.粗土-----顆粒土,便于根透氣透水.細土-----使根穩固.三、聽一聽,看一看.(聽老師講述步驟,看一看老師如何操作.等會兒,你們可要露一手噢!)教師邊講邊演示.1) 把營養盆分成5等份,先裝五分之一出土,墊底.在粗土上裝五分之一細土.2) 用小勺把幼苗從小穴中連土一起挖出來,放入已裝好土的營養盆中.3) 一手固定幼苗,另一只手添土,一共要添五分之二的細土,把幼苗扶正,穩固好.4) 做好一盆后,以小組為單位放入陰棚中,擺好.四、想一想,議一議.(看了老師的演示過程,你們是不是也想大顯身手啊 趕快解決心中的疑慮再動手吧!)五、做一做,(這可是最關鍵的一步喔! 金盞菊是否能開花就看你們的呢!老師看誰最棒)注意:1),以小組為單位動手移盆,教師巡視指導.2)移好一盆后,以小組為單位擺放在陰棚里,每8盆為一排,擺放整齊.六、動一動.(趕快行動吧,小苗好渴啊!它們要喝水了.)1、教師演示澆水動作.1) 用左手五指彎曲,護在幼苗上,右手拿水壺讓水從左手背上流入盆中.2) 水要澆透,所有的土必須是濕的.2、教師講述為什么要這樣澆水.因為怕水的沖擊力太大,而此時幼苗的根還沒穩固,這樣做以防把幼苗沖斷沖倒.3、學生動手一盆盆澆水.七、寫一寫,(大家辛苦了,感受也很深吧.回家把感受寫下來好嗎 )八、活動小結.同學們做的很棒,經過大家的努力,把近400盆幼苗轉移到了營養盆中,如果我們護理的好,不久的將來金盞菊會把它美麗的花兒奉獻給我們的!(完)學生觀察日記今天老師給我們三節課的時間移植金盞菊的幼苗,我高興極了,我們可從沒做過這樣的事,不知道怎樣做,我很期待.上課了, 陸老師把我們帶到了植物園,她先讓我們認識了移盆的一些工具,然后教我們如何移盆,還演示了一遍,我們早就等不及了.蠢蠢欲動.這時花公徐爺爺給每個小組發了一盆粗土和一盆細土,為什么要用這兩種土呢 因為我們用的花盆是塑料的,而它的底下有幾個小洞是透氣用的,如果光用細土,細土會從小洞里溜出來,,所以必須裝上一點粗土.領到花盆后,我先把五分之一的粗土裝進花盆,再裝上五分之一的細土,下一步可是最關鍵的了,那就是牽苗,我小心翼翼的拿著一個小勺,把穴盆里的幼苗輕輕的連土挖出來.放入到花盆中,再裝上五分之二的細土,這樣直到花盆的警戒線為止,這樣,一盆金盞菊幼苗就移植好了.接著我又移第二盆第三盆…我一共移了八盆,我高興極了.今天,我不僅學到了許多種養植物的知識,還親自動手參與了勞動,看著我的勞動成果,我祝愿這些小苗跟我一樣茁壯成長.學生張和寫于2007年10月18號教學手記移盆是一項煩瑣而艱巨的工作,此次移盆兩節多課的時間,移植了近400盆秧苗.工作量之大,60多人忙碌的場面可想而知,活動前讓學生認識一些學生此前從沒有認識的種養工具,學生感到好奇,又好動,老師演示時要邊演示邊講原理,以求學生能從中獲得養花知識,因此,組織工作非常關鍵,由于孩子們從未涉及此項工作,他們新鮮又興奮,積極性特高,60多人互動,場面有點亂,且在操作過程中,有些孩子馬虎,毛糙,盆內的土量不夠,秧苗穩固不好,使后來的成活率打了折扣,澆水時不能個人只澆自己的秧苗,必須分組澆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