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親近自然單元寄語: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這里有現我們息息相生的山川河流,也有我們的朋友——各種動植物,它們是人類生存的基礎。3.水污染的調查和保護一、確定活動主題依據:環境問題是當今世界各國面臨的重大問題,全球性的資源和環境危機,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構成了現實的威脅,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當今世界的歷史潮流。環境保護,教育為本。早在1987年,聯合國就提出把20世紀的最后十年定為“環境教育10年”。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聯合國環境發展會議上,環境教育被列為會議議程之一。1997年聯合國再度召開世界環境教育大會,并制定21世紀第一個“環境教育十年”。我國的環境保護也逐漸受到重視,最近,中共中央、國務院辦公廳在批轉有關文件的通知中也指出“要在青少年中開展環境教育,普及環保知識”。學生階段是一個人成長和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是祖國未來的棟梁,因此在青少年中開展環境教育,具有潛移默化、滯后生效的作用。在環境中,水是人類生命的源泉,與人的生命、物種的生存息息相關,但目前“源泉”卻有雙重危機,一是緊缺,二是污染。后者可以說已成為人類生存的大敵。水雖然分布很廣,但可直接應用的淡水卻很有限,加上人工污染,使原本有限的淡水資源顯得格外緊張。河流生病了嗎?如果你有機會進行一次河流之旅,就不難發現,許多河流真的生病了。它們不是又黑又濁,臭味四溢,就是變了顏色,原本透明無色的水,如今像一條被染壞的絲帶一樣,五顏六色的,讓人看了觸目驚心!因此,了解水的污染原因和狀況,如何采取保護措施,就顯得十分重要了。二、活動對象、規模、時間、地點1、對象:五年級全體學生2、規模:250人左右3、時間:雙休日4、地點:南渡鎮周邊河流三、活動目的德育目的:通過學生自身實踐活動,引起他們對環境問題的關注,讓他們了解環保事業的意義,初步養成環保意識和行為習慣,增進學生愛國、愛家鄉之情,樹立為祖國建設出力獻策的志向。能力目的通過學生參與考察和調查工作,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通過對水質初步分析實驗,培養學生操作能力和實踐意識;通過采訪活動,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知識目的:使學生了解水質污染及其原因、后果、檢測、治理等方面知識。四、活動內容:1、調查南渡鎮河水污染的現狀并完成“考察統計表”。(1)組織學生作實地考察。(2)完成“考察統計表”并尋找污染源。(3)采訪附近居民、有關專家。(4)采集水樣帶回作進一步研究。2、資料匯總,成果展示。(1)全體討論,水污染帶來的危害及其保護。(2)分組合作,總結相關資料,撰寫小論文。(3)活動總結,談談這次綜合活動的收獲(4)利用掌握的資料和調查結果,制作環保小報、網頁。五、活動準備工作:1、尋找、閱讀有關水污染的材料,了解水污染的狀況及考察方法;網上搜索有關水污染與保護資料,搜索有關我國水污染的現狀及防治辦法的資料并把重點摘抄下來。自由分組:每班為一組,在專家輔導下,制定考察統計表、采訪提綱。2、學生準備,采集水樣的工具(瓶,繩,小桶等)。3、聘請專家進行指導。六、活動過程:(一)分組活動此活動分為兩部分,一是野外考察、調查、測量;一是室內查詢、繪制、寫作、展示。每班可再分幾個小組進行,先分組活動,然后綜合?;顒訒r間統一,利用雙休日進行。(二)布置任務:活動中每組均需完成以下任務第一:考察——尋找源頭負責考察河流的源頭,流經的地區域及主要支流,弄清方位、流向,認清河流的大致面貌。(主要通過專家講解、尋訪當地居民及前期查詢)第二:測量——探測水況負責測量河流的河寬、水深、流量、流速、水質等情況。實地調查:由各小組長帶隊到選定地點進行實地調查。調查的方法可根據本地實情采取“訪”、“看”、“取樣化驗”等方法進行。(1)訪:訪問對象:老人、居民、過往行人及當地負責人,聽取他們對南渡河水的印象。如:現在和過去相比有什么區別?”、“覺得河水是否清潔?”、“您認為出現水污染的原因?”等問題。(2)看:現場觀察水的顏色以及浮游生物等。(3)取樣化驗:取水樣測酸堿度,用顯微鏡觀察水中的菌類。填寫水質調查表。第三:調查——了解歷史負責調查南渡河的歷史淵源,了解河流在歷史上人們開發利用的情況以及現在污染的狀況,污染對人們正常生活的危害及威脅。(三)綜合分析根據考察、觀測、查詢得來的數據、資料、信息,自制河流的簡圖(或模型),撰寫調查報告,環保小論文。(四)成果展示,得出結論,向全校少先隊員發出倡議。倡 議 書我們可以為河流做些什么?河流保護是大家的責任,不要因為自己年紀小、力氣小,就認為自己幫不上忙,其實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一、節約用水,隨手關緊水龍頭。二、多在河邊種植樹木,并減少植被的破壞,使河邊的土壤免與流失。三、不要讓你的小寵物在河邊和河里大小便。四、當你發現任何油污或污水從水管排出來時,趕緊通知環保單位,請他們派人處理。五、去河邊、溪邊游玩時,別忘了把垃圾帶回家。六、選擇符合環保標準的洗滌用品,如無磷洗衣粉、有綠色環保標志的洗滌劑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