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單元:制作天地10.船和小火箭活動目的:1、通過網絡查閱資料,了解船的發展史。2、通過網絡瀏覽圖片,認識各種各樣的船,知道它的用途。3、制作噴氣魚雷快艇,,體驗制作的艱辛和快樂,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活動過程中合作能力。活動過程:一、芝麻開門同學們,你們見過以下幾種船嗎?讓我們來認識一下吧。在遙遠的古代,人類的祖先還處于以采集和漁獵為生的時期,他們活動的場所是森林、草原、江河、湖泊。由于沒有水上工具,深水的魚群,可望而不可得;河對岸的野獸,可見而不可獵;洪水襲來,來不及逃避就得被淹死。他們在與天斗、與洪水猛獸斗的長期斗爭中增長了才干,增添了智慧。自然現象使他們受到了各種有益的啟發。“古觀落葉以為舟”,就反映了我們祖先早期對一些物體能浮在水面上的認識。也許正是因為這種自然現象,才引起人們航行的念頭。人騎坐在一根圓木上,就可以順水漂浮;如果他還握著一塊木片,就可以向前劃行。如果把那根圓木掏空,人就可以舒適地坐在里面,并能隨身攜帶上自己的物品。這就是人們創造的最早的船──獨木舟。以后人們又逐步學會了就地取材,制造了簡單、平穩、裝載面積較大的筏。筏的種類較多,有木筏、竹筏、皮筏等。原始社會出現的獨木舟和筏,使人類在征服江河的斗爭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到了大約三千多年前,我國就開始出現了木板船。木板船出現以后,顯示了它強大的生命力,也為船舶的進一步發展和改造奠定了基礎。隨后人們又在長期航行的實踐中,創造了利用風力行駛的船──帆船。初期的帆不能轉動,只有風順時才能使用,風不順就只有落帆劃槳。后來人們在航行的實踐中逐步發現,即使不順風,只要使帆與風向成一定的角度,帆上還是能受到推船前進的風力,于是人們又創造了轉動帆,在逆風的情況下,船也能前進。我國的帆船,在世界上是相當有名的。早在秦代我國就能造出長達三十米、寬六至八米,能載重6萬公斤的漂洋過海的大帆船──海船。到了漢代,就能制造百尺樓船。到宋代,已可制造載重20萬公斤以上的大船。明代鄭和下西洋乘坐的寶船,已長達140米,寬達60米。自從人類創造了帆船以后,帆船運載著人們在世界的海洋上來往,直到十九世紀,世界上一些大型的船還是帆船,有的帆船,桅桿高達30米,掛帆30多面。經過幾千年的發展,隨著蒸汽機的發明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帆終于被機械所取代,帆船也逐漸發展成為裝有引擎的船,最先代替帆的是蒸汽機。開始的汽船是由明輪推進的,然后又發展成為螺旋槳推進,接著人們又陸續發明了渦輪機、柴油機、汽油機和核動力裝置。造船的材料,也由早期主要用木材發展到近代主要用鋼鐵。有些現代的小船又采用玻璃纖維和塑料制成。由于造船材料和船的行駛動力的不斷發展,人們造的船越來越大,裝載的人和貨物越來越多,功能也越來越完善,航程也越來越遠。二、觀察在線1、你還知道哪些船 2、你坐過船嗎?你了解船的內部結構嗎?三、巧手作坊如今氣墊船、水翼船正以其嶄新的面貌譜寫著船的發展史。我們今天要制作的是噴氣“魚雷快艇” 。 (具體制作方法可參照五上《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第49頁資料提供)。四、攜手共享在班上舉辦一次以“力”為專題的艦船、飛機或火箭等模型展,比一比誰的模型外型最酷,誰的模型動力最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