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使用一次性產品的危害小組成員:馬榮、張林、張鵬指導教師:王建萍 王海寶一、目的意義:通過這次調查,了解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木筷、一次性針管的使用情況。以此來證實一次性產品對人類的危害。同時,號召全人類拒絕使用一次性產品。二、過程與方法:(1)活動內容:調查一次性產品的使用情況及給人類帶來的危害。(2)小組成員分工:馬榮去陳袁灘鄉政府周圍的餐廳,調查餐廳每天使用多少一次性的木筷;張鵬去鄉衛生院,調查醫院每天使用多少一次性的針管;張林去鄉政府周圍的商店,調查商店每天使用多少一次性塑料袋。(3)活動方法:三個成員分別去商店、餐廳醫院作詳細的調查,進行記錄,并搜集有關方面的資料。(4)活動時間安排:2月16日至20日三人分別去商店、醫院、餐廳,做實際調查。2月21日至23日,搜集相關資料。24日至25日寫出調查結果及反思,26日馬榮匯總并修改成文。三、收獲或體會:拒絕一次性產品同學們,當你們使用一次性木筷、塑料袋、針管,享受它們既方便又衛生的時候,可曾想過這樣做帶來的巨大危害?正是這種行為,加速著對森林的毀滅,對環境的污染。根據我們寒假的調查統計表明,消耗4000——5000雙木筷,相當于掉一棵天然林中的白樺樹、(生長期50—60年)的木材。由于回收難和成本高等原因,這些筷子使用后被當成垃圾扔掉了。每天,全國要消耗多少雙筷子則是無法統計的。每天都有成片的森林倒下,被制成木筷,最后淪落到垃圾堆里,則是不爭的事實。陳袁灘大大小小20多家商店,一天就使用200多個塑料袋,一個月使用6000多個塑料袋,一年就用72000個塑料袋,鋪開約占2880平方千米,相當于20多個農村小學校那么大。鄉衛生院一天用50多個針管,會造成多少病菌和污染,講衛生是應該的,然而上述的數字,又該做些什么呢?尋找木筷的代替品,是一種探索,現在竹子制的筷子已經開始代替木制筷子。雖然竹子是空心的,生產工藝和成本相對要難度高,但竹子割而復生和生長周期短的特點,倒合適一次性筷子的要求,不失為救樹良策。而一次性塑料袋回收加工后,另作它用,將它變廢為寶,這樣以來就不會,造成白色污染和自然災害,至于一次性針管,只是把消毒目標提高一些,就會節省一大筆開支,減輕病人的經濟負擔。現在,就讓我們從不使用一次性物品做起,做個環保小衛士,讓我們趕快行動起來吧!四、教師評價:你們的這次活動非常成功!保護環境是全球性的話題,怎樣為保護環境盡一份力呢?你們的調查給人們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答案。從分工到活動方法,以及時間的安排無一不顯示出了策劃者的精心設計。拒絕使用一次性產品這一主題,更顯示出了調查后反思的深刻,活動很有實效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