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柱形框架結構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知道生活中一些框架結構的應用,以及桐木制作柱形框架結構的要點。2、學會安裝切割刀,知道其原理,并能根據設計要求進行切割。3、學會使用瞬干膠等組合技術。過程與方法:1、在了解柱形框架結構制作要點的基礎上,初步學會設計與表達的方法。2、通過測試與交流,能發現承重較好的框架結構設計要點,改進自己的設計。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養成耐心細致、持之以恒的工作精神以及質量意識。2、形成對技術問題的興趣,引發探究欲望,激發創造潛能。二、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柱形框架結構的設計與表達。難點:使用瞬干膠等組合技術;作品的平穩性。三、教學器材教具: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教學范例;教學工具與材料。學具:直尺、切割刀、工作板、砂紙、角尺、單面刀片、瞬干膠等。四、教學流程圖五、教學過程(一)欣賞“OM”活動片斷,激發學習興趣。1、提出一些關于生活中框架結構的應用問題:如什么地方用到這些結構,為什么?2、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頭腦奧林匹克活動中桐木結構承重比賽的片斷,通過觀看這些學生的比賽,計算出這些桐木結構能承受住自己本身重量的多少倍。說明: 通過提問生活中框架結構的應用問題,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并且知道框架結構的應用在生活中是非常廣的。通過看桐木結構的比賽片斷,初步驗證出這些結構能夠承受比自己重很多倍的重量,同時激發學生制作的興趣和欲望。(二)分析框架制作要點,設計框架結構圖1、學生用已有的知識分析框架結構制作的要點。2、學習信息庫,知道立柱、斜撐的設計要點,以及選材的方法。3、給定框架結構的重量范圍,高度、寬度、以及要預留的中心孔的直徑。4、教師出示范例的設計圖,學生獨立設計框架結構。說明: 通過對框架結構的分析,讓學生知道框架結構的制作要點,同時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利用范例設計圖,讓學生了解如何將自己的設計意圖進行表示。在設計時要給學生一定的尺寸范圍,以免設計錯誤。(三)實踐操作切割刀的安裝1、讓學生了解中間檔塊的作用,以及刀片損壞后如何調整。2、讓學生探討對不同尺寸和厚度的木條的切割方法。靠模制作根據作品設計 制作一個靠模,第一個靠模的內徑為設計作品兩根立柱的外徑。第二個靠模的內徑為作品包括斜撐的外徑。材料的準備1、立柱的切割。教師示范切割步驟,讓學生體驗切割,引導學生將材料的側面與表面砂磨垂直,并按照自己設計要求切割所要的材料。2、斜撐的切割。由于斜撐材料較薄,切割時放在操作板的外側。制作框架1、用廢料進行粘結試驗,讓學生體會瞬干膠的特點,以及操作要點。2、讓學生討論分析粘結步驟,以及如何保持作品平穩的技巧。教師指導:a)一般先將固定一個框架,即固定立柱的上下兩端的橫檔。b)斜撐根據實際尺寸進行切割粘結。用圖示講解粘結的部位。c)兩個側面制作完成以后,如何利用第二個靠模進行粘結,教師可以用錄像或實物投影進行演示。d)完成制作,并保持平穩,教授砂磨技巧。說明:通過分析與實踐,掌握切割刀的使用,利用廢料進行粘結練習,使學生了解粘結的要點,為正確粘結打下基礎。(四)評價與交流1、制作工藝評價。通過展示,比較作品的制作工藝。2、有承重條件的,進行承重測試。根據結構重量和承受重量之比,比較效率高低。并從作品設計、制作、放杠鈴片技巧等方面進行分析。說明:通過交流和評價,欣賞勞動成果,提升學生對作品的鑒賞能力,質量意識,以及自身的技能素養。七、參考資料結構:是指任何能夠抵御外力并保持本身形狀和大小的構造。比如,用以支撐重物的橋和樓房。一個結構必須要能夠支撐自身的重量以及重物的重量,一個牢固的結構要求材料結實、構件連接物質量好、構件的形狀及構件組成整體的方法合理。 【框架】是由較長和較薄的材料構成的結構。這些材料圍成一個空間,而且中間不填充。結構(比如房子)通常由結實的框架構成,框架由相對較弱的、也較便宜的片狀材料填充。三角形的框架比較堅固、穩定,而且使用的材料也最少。 【三角形是最堅固、支撐力最強的形狀】 大部分薄材料可塑性強,直接用力便會彎曲。如果改變它的形狀,它就具備了一定的支撐力。三角形是最堅固、支撐力最強的形狀,用力按也不易變形,這是由于這種形狀能將承受的重量均勻地分給各邊。框架結構,如正方形和長方形,增加斜支柱后,就有了三角形框架,它的支撐力就會加強。 【三角形是建筑中使用的基本形狀之一】 這種形式的框架所形成的建筑稱為格架塔,風從塔身的空中穿過,可以減少結構本身受到的壓力。桁架橋的三角形結構給橋身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使用的材料又最少。情景創 設提出問 題點撥提 示檢查輔 導引導拓 展設計框架作品設計知識激發興 趣實踐制 作評價探 索技術情 景技 術 實 踐教學目 標理論學 習技術評 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