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米飯的燜與炒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知道各種類米的特性和相關知識。(2)掌握米飯燜、炒的兩種基本技術。(3)學會對制作的米飯成品和操作過程作出合理評價。2、過程與方法(1)通過操作實踐,學會米飯常見品種的一般制作方法。(2)在學習與互相交流的過程中設計、創作主食新品種。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在米飯制品制作的過程中,體驗勞動,感受勞動,熱愛勞動。(2)通過學習活動,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提高環保意識。(3)結合日常生活,提高學習食品制作的興趣,并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4)在活動過程中提高與他人進行技術交流與技術合作的能力。二、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通過菜飯和蛋炒飯的制作,學會燜與炒的基本技法難點:米與各種配料的搭配比例三、教學器材工具:菜刀、菜墩、鐵鍋、炒勺、電飯鍋材料:粳米、青菜、香腸、雞蛋、臘肉四、教學流程圖五、教學過程(一)問題引領通過精美圖片的欣賞,提高學生的興趣,同時,使學生了解到這些作品是用各種不同的米制作而成的。然后給出“菜飯”和“蛋炒飯”的圖片,提出學習任務是制作這兩個米飯品種,讓學生帶著學習任務,進入下面的學習。(二)欣賞各式花色飯的精美圖片教材上提供了二組圖片,一組是二幅反映古代我國人民種植稻谷的圖片,說明了稻谷的種植和使用具有悠久的歷史;另一組是四幅用米制作的花色飯的精美圖片。教師還可以搜集一些相關的圖片。同時,課前安排學生通過網絡和圖書資料等途經收集各式花色飯作品圖片,在課堂中進行欣賞和交流。說明:通過欣賞花色飯的相關圖片,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制作花色飯的興趣,而且還能讓學生意識到,用普通的粳米能制作出那么美觀好吃的花色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還能讓學生意識到各式花色飯能豐富我們的飲食生活。實踐操作制作花色飯一般是用粳米,因為粳米硬度低,粘性、漲性均適中,少量的品種也可以使用糯米。在操作前要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一是用刀的操作安全,一是用火的操作安全。教師在按教材上提供的教學范例進行示范演示時,可以先示范A 例,然后由學生操作,再示范B 例,再由學生操作,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操作效果。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幾個人為一組,在操作時,分工協作,最后集體完成作品,可以充分體現出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在操作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技術要點。制作菜飯1、制作菜飯的青菜要浸泡半個小時以上,目的是為了去除殘余農藥,并且要先浸泡再切,以保護營養成分不損失。2、將炒好的配料與粳米拌和后,放入電飯煲,然后加入清水,因青菜內含有大量水分,所以水不可太多,浸沒米粒即可。3、電飯煲煲熟菜飯后要燜20分鐘,燜的目的是使米粒充分吸水漲開,口感軟糯。制作蛋炒飯1、把已燜煮好的白米飯打松,米飯要煮得干一點,太濕不易打松。2、要把蛋液炒成碎片狀,在炒的時候火不可大,火大蛋不易成碎片。3、倒入米飯炒時,火也不能太大,把蛋與米飯炒勻就行。說明:通過實踐操作,可以使學會洗菜,切菜,炒菜和炒飯、燜飯等多種技能。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成功的喜悅。同時,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可以舉一反三,制作出更多的花色飯。(四)評價與交流首先讓學生想一下:通過以上的實踐操作,你學會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技能?2)通過:色澤鮮亮、搭配比例合適、口味適宜三個方面對作品進行評價。完成作品后,在老師的指導下,首先進行自評,然后在小組內進行互評,最后由老師進行評價。評價表可以在學生實踐操作前發給學生,使學生在整個操作過程中始終對照評價內容進行調整和努力,使最后的作品達到最佳效果。說明:通過反思,可以使學生對燜和炒兩種技能有更深的了解和掌握。評價表要在學生實踐操作前發給學生,使學生在整個操作過程中始終對照評價內容進行調整和努力,使最后的作品達到最佳效果。(五)拓展學習對于感興趣的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拓展學習。根據教材中的提示,創作一款新的花色飯。先進行設計,再根據條件,到菜場購買原料,利用課后進行創作學習。明確學習任務前期準備工作學習基本知識掌握基本手法實踐操作范例 A范例 B拓展與創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