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八節 金屬絲連接一、教學目標1、知識和技能:(1)了解金屬絲材料的常用連接方式。(2)學會能選擇合理的連接方法進行連接。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金屬絲自行車模型部件的連接和組裝,學會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和金屬絲部件的連接、組合裝配的一般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制作一輛具有一定創意和工藝價值的自行車模型作品,體驗勞動成就感。(2)通過金屬絲自行車模型的制作,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養成良好的節約、環保、質量等意識。三、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學習兩根金屬絲之間的纏繞接連接方法,完成自行車模型的后期制作。難點:自行車模型形狀的整體調試(其中包括輪子的制作與調試)。四、教學器材教具:尖嘴鉗、平口鉗、斜口鉗、鋼直尺、水筆、剪刀、銼刀、圓規、布(用作拉直細金屬絲)、美工刀、鐵絲直徑分別是1.00mm(車把、車架、車身)、1.20mm(輪子)、1.60mm(輪軸孔、腳踏孔的靠模)、大小口徑不同的瓶子、原子筆芯空管、以及自行車系列的創意作品。學具:同上五、教學流程圖六、教學過程(一)引入主題1.教具展示:展示教師制作的部分自行車模型作品。讓學生仔細觀察:金屬絲通過彎折以后,最后,采用何種方法使金屬絲部件連接成一個整體?引出本節學習的內容。2.提出問題:本章作品“載體”的選擇是金屬絲自行車模型系列之一。在制作過程中,為什么金屬絲連接的方式不宜用固定性的方法,而采用可拆卸性的方法——纏繞接?連接的方式有固定與可拆卸性兩大類,固定性連接的方法有(1)鉚接(鉚釘),(2)焊接(電焊、氣焊、點焊),(3)粘接(環氧膠、強力膠、百得膠、502膠水、101膠水、白膠)。可拆卸性連接的方法有(1)纏繞接,(2)絞合接,如兩根電線之間的連接處常采納這兩種方法。本節金屬絲連接的方式不宜用固定性的方法,而采用可拆卸性的方法——纏繞接。纏繞接的最大優點是:便于局部或整體制作過程中進行調整,金屬絲自行車模型的制作過程就是邊制作邊調整。3.工藝流程分析: 仔細觀察制作自行車模型的工藝流程圖。金屬絲自行車模型的制作,為什么盡量用一根金屬絲通過各種彎折方法制成一個部件?往往連接是不可避免的,連接點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作品的美觀 ,因此,要加強對金屬絲連接方法的基本操作練習。(二)了解本節課技術要素本節課學習內容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學習兩根金屬絲之間的纏繞接連接方法。二是利用纏繞接法完成車把與前叉部件及車身整體的連接,三角車架的制作、鞍座與后叉的制作、前叉的制作,并將各部件通過彎折、纏繞接連接起來,完成整體結構造型。要讓學生了解:整個作品,為了增強牢度和簡化連接的工序,在制作過程中,盡可能用一根金屬絲通過各種彎折方法制成一個部件,減少不必要的連接。關鍵部位的連接往往是不可缺少的,連接點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作品的牢固和美觀。說明:制作之前,正確練習用兩根金屬絲之間的連接方法——纏繞接。或用幻燈圖片的形式,指導學生對纏繞接基本功練習。(三)制作方法、步驟、操作要領1.備料:取直徑為1.00mm鐵絲制作車架(1.20mm鐵絲制作車輪、1.60mm鐵絲作輪孔靠模)。具體尺寸詳見圖。初學者在實際計算下料時,金屬絲應略放余量。2.操作過程和要領金屬絲自行車模型制作工藝流程(接上節)包括車身整體的連接;三角車架的制作;鞍座與后叉的制作;前叉的制作等。(1)車身整體的連接(本文圖中標出單位都是毫米)截取長度為250毫米的金屬絲2根,用于車身支架等。取長度為100毫米的金屬絲1根,用纏繞的方法密繞6圈,使用四根金屬絲牢牢地固定。但要注意車身上下兩端共4根長度均為120毫米左右。然后車身上端兩根金屬絲同時向下彎折,車身下端兩根金屬絲同時向上彎折。注意: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取一根長的金屬絲用纏繞接連接方法密繞6圈后,多余的兩頭用斜口鉗工具剪斷,用小銼刀修正并去除毛刺。(2)三角車架的制作 剪取長度為22毫米的2根塑料管,分別套在上下2根車身支架上。如圖所示,車身支架上端2根金屬絲同時向上彎折。取一段空心的圓珠筆芯放在車身支架下端,如圖所示,用纏繞的方法,分別密繞2圈 。(圖4)(3)鞍座與后叉的制作、剪取長度為8毫米的塑料管1根,同時套在車身支架上端。車身支架上端兩根金屬絲同時向下彎折,首先,分開兩根金屬絲彎折成鞍座形狀,剪取長度為18毫米的塑料管2根,分別套在鞍座狀金屬絲兩端。剪取長度為9毫米的塑料管1根,套在鞍座下面。最后,分開兩根金屬絲彎折成后叉形狀,分別套上長度為18毫米的塑料管各1根。取直徑為1.60毫米鋼絲作彎折小圓孔的靠模,為后輪軸芯。(4)前叉的制作車身支架下端2根金屬絲分別繞2圈,與車身支架上端口連接,其中一根留作支撐腳,另一根多余的部分剪去。前叉分別套上長度為18毫米的塑料管各1根,取直徑為1.60毫米鋼絲作彎折小圓孔的靠模,為前輪軸芯。自行車模型的后期制作:說明:本節的重點是學習金屬絲之間連接的方法之一——纏繞接。自行車模型的制作工藝,以及自行車模型的后期制作,整車整理調整,目的是使車形更美觀,車輛更平穩。(1)安裝腳踏,長度為30毫米的鐵絲穿過套管后相反方向彎折兩次,形成腳踏。(2)將前、后輪分別套入前、后叉小孔。(3)車把處金屬絲彎折成車把形狀。金屬絲成型技法小結:(1)金屬絲整平、整直、整理——需選用合適“靠模”(借助某種工具來制作模型的目的)。使金屬絲拉平、拉直,最后整理,使金屬絲無彎折痕跡,然后再下料、切割。(2)彎折——利用手工工具或機械將金屬絲等材料在每一個尺寸節點按圖樣的要求改變方向,最終完成符合規定形狀和尺寸的作品部件。(3)纏繞接——條狀物回旋地束縛在別的物體上。(4)靠模——依靠借助某種工具來制作模型的目的。注意事項(1)盡量用一根金屬絲通過各種彎折方法制成一個部件,以增強牢度和簡化連接的工序。(2)進行下料,在裁剪時,一般情況下先長料后短料。(3)操作過程中安全要注意:剪刀等工具使用規范,金屬絲下料,裁剪時要防止傷害事故發生。(四)展評臺評價標準:1.車把與前叉的制作是否在合理的部位上。2.車把與車架的連接是否正確。車把轉動是否靈活。3.實物造型與設計要求尺寸是否有差距。4、作品連接是否牢固,纏繞接是否美觀。5、作品整體是否平穩美觀。車架造型調整是否到位說明:可鼓勵學生對作品的百花齊放,提倡對作品精益求精的精神。相互容忍各自的審美觀點,引導學生積極、健康、向上的審美觀。(五)開拓與創新1、完成拓展作品:三輪貨車模型和黃包車模型,具體操作參閱教科書。2、學完本章內容,根據“金屬絲成型”的方法與要求,獨立創作新的自行車系列模型,如:平板車、雙人雙座自行車、滑板車等。說明:運用已學“金屬絲成型”方法與過程,能讓學生感受到學有所用,創作更多作品,讓學習與生活相結合,體會生活的樂趣和成就感。對將來的學習充滿更大的學習熱情。引入主題激發興趣分析討論確定主題設計樣片設計制作技術要素方案設計工藝過程操作要領操作要領工藝過程實踐與嘗試評 價開拓與創新觀察與分析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