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九節 金屬絲彎折一、教學目標1.知識和技能:(1)了解對不同的金屬絲、金屬條和金屬板材料,采用不同的彎折方法。(2)初步學會用基本工具進行備料、下料、拉直、彎折成型等基本技能操作。(3)初步學會利用靠模或“模具”彎折金屬絲所需要的各種形狀。2.過程與方法:(1)通過對金屬絲自行車模型部件的觀察與制作,提高觀察能力和獨立思維的能力。(2)通過對金屬絲自行車模型部件的制作,學會基本工具的正確使用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討論交流、相互啟發,養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勤于動手和創新精神。(2)通過金屬絲仿真自行車模型的欣賞、設計和制作,激發學習興趣和需求,養成良好的節約、環保、質量等意識。二、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金屬絲仿真自行車模型中的兩大部件:(1)車把的彎折造型。(2)車輪的彎折造型。難點:自行車模型中輪子的制作與調試。三、教學器材教具:尖嘴鉗、平口鉗、斜口鉗、鋼直尺、水筆、剪刀、銼刀、圓規、布(用作拉直細金屬絲)、美工刀、鐵絲直徑分別是1.00mm(車把、車架、車身)、1.20mm(輪子)、1.60mm(輪軸孔、腳踏孔的靠模)、大小口徑不同的瓶子、原子筆芯空管、以及自行車系列的創意作品。學具:同上四、教學流程圖五、教學過程(一)引入主題1、教具展示:展示部分有代表性的自行車模型的作品。2、提出問題:在樣品中,將金屬絲套上各種彩色套管、除了美觀、牢固之外,還有什么作用?(便于控制彎折點)自行車模型的車架是怎樣的結構?引出本章節學習的重點——金屬絲彎折。3、工藝流程分析: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制作自行車模型的工藝流程。(從什么地方起步開始,到什么地方止步結束,制作工藝類似于“一筆畫”那樣流暢的感覺。)(二)了解本節課的技術要素彎折就是利用手工工具或機械將金屬絲等材料在每一個尺寸節點按圖樣的要求改變方向,最終完成符合規定形狀和尺寸的作品部件。金屬絲彎折技巧直接影響到整體的工藝效果,它是技術性很強的一種技能,需要多次、反復、比較才能彎折成功。能使彎折達到預期的效果,需要選用合適的“靠模” 即借助某種工具來制作模型的目的。說明:實物展示的目的是為了擴充學生的知識面,幫助學生正確地掌握金屬絲彎折的技能技巧。也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讓學生在課堂上即可獲得金屬絲彎折的感性知識。(三)制作方法、步驟、操作要領1、備料:金屬材料要制成所需的作品,首先要準備材料,明確需要哪一種材料,銅絲、鐵絲還是鋁絲。然后再按設計圖所示的尺寸備料,備料前要研讀圖紙,明確每段材料的規格、尺寸。建議初學自行車模型所用的材料為鐵絲,準備取直徑為1.00mm鐵絲制作車架、1.20mm鐵絲制作車輪、1.60mm鐵絲作輪孔靠模。具體尺寸詳見圖。初學者在實際計算備料時,金屬絲應略放余量。2、操作過程和要領(1)車把的制作(2)前、后輪的制作車把的彎折造型:(本文圖中標出單位都是毫米)圖(1) 圖(2)圖圖(2)車把與前叉是一個整體,用1根金屬絲串接而成,總長度約等于180毫米。長度為180毫米的金屬絲按圖示要求,先用水筆做記號,然后彎折成“丁字形”圖(2)。套上7毫米的塑料管,既起到固定的作用,又能作裝飾用。注意金屬絲的兩端盡量對齊,并且要保持其對稱性。 圖(2)中:塑料套管的上面是制作車把,而套管的下面部分,與車身整體連接后,是制作前叉的部分。如果設計成賽車型,那么車把的寬度要適當增加。見圖(3) 圖(3)(2)前、后輪的彎折造型。圖(4) 圖(5)制作前后輪需要金屬絲2根,每根長度是130毫米。剪取長度為80毫米的塑料管2根,分別套在2根直徑1.20mm、長度為130毫米的金屬絲中部,兩端金屬絲各露出25毫米。(輪內露出的2根金屬絲長度略小于輪的直徑)取直徑約26毫米塑料瓶作靠模,將金屬絲緊緊地纏繞在靠模上,形成圓形的輪圈。接著,按照圖示要求,兩端金屬絲分別向圓中心處彎折,兩根金屬絲重疊在一起,且通過圓的中心。并且要注意修正,使輪內露出的2根金屬絲長度略小于輪的直徑,見圖(4)左圖。剪取長度為12毫米的塑料管2根,分別套在前、后兩車輪上。見圖(4)中圖。最后,在通過圓的中心處兩端金屬絲向外彎折, O為圓心,直線aob與圓的平面垂直。見圖(4)右圖、圖(5)。對于輪子的軸心需要多次反復地調整。操作要領:彎折——利用手工工具或機械將金屬絲等材料在每一個尺寸節點按圖樣的要求改變方向,最終完成符合規定形狀和尺寸的作品部件。靠模——依靠借助某種工具來制作模型的目的。注意事項:盡量用一根金屬絲通過各種彎折方法制成一個部件,以增強牢度和簡化連接的工序。實踐操作練習: 自行車模型用上節課完成的自行車模型各部件的所下料,本節課先進行車把的彎折造型以及前、后輪的彎折造型。說明:通過多媒體或投影儀播放,讓學生直觀地了解金屬絲彎折技能技巧。培養學生的質量意識,確保自行車模型造型美。(四)展評臺評價標準1、作品彎接是否正確,過渡段彎接是否流暢。2、作品連接是否牢固,纏繞接是否美觀。3、作品整體是否平滑美觀。說明:通過對作品的展示和評論的過程,也是學生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過程,因此這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學過程。同時培養學生銳意進取的意識。(五)開拓與創新1、參考教材提供的三輪貨車圖案,并結合你所觀察到周圍的實物,用上節課完成的三輪貨車模型各部件的所下料,本節課先進行車把的彎折造型及前、后輪的彎折造型。2、查閱網上或書本上有關的“黃包車”的資料,完成黃包車模型的車把和前、后輪的彎折造型。說明:本節的重點是完成自行車模型中的車把彎折造型以及前、后輪的彎折造型。而自行車輪子的制作是它的難點。有條件、有能力的情況下,設計與制作金屬絲自行車模型系列的作品,提高學習興趣。引入主題激發興趣分析討論確定主題設計樣片設計制作技術要素方案設計工藝過程操作要領操作要領工藝過程實踐與嘗試評 價開拓與創新觀察與分析PAGE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