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機密★考試結束前2011年3月普通高等學校招生浙江省統一考試通用技術 試題本試題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兩部分。全卷共8頁,第Ⅰ卷1至5頁,第Ⅱ卷6至8頁。滿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請考生按規定用筆將所有試題的答案涂、寫在答題紙上。第Ⅰ卷(共40分)注意事項:1.答第Ⅰ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填寫在卷題紙上。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紙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題卷上。一、選擇題(本大題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如圖所示是某汽車公司生產的百公里耗油約為1升的汽車(簡稱1升車)。該車運用了輕量化技術、LED照明技術、降低風阻技術,減少了能耗。該車還運用了各種安全技術,提高了車輛的安全性。下列關于該車的說話中不恰當的是A.技術發展為“1升車”的設計創造了條件B.“1升車”的應用符合“低碳經濟”的要求C.輕量化技術“1升車”的安全性D.“1升車”體現了設計人員的創新思維 第1題圖2.如圖所示是一款盲人閱讀器,通過光電掃描和信號處理,將文字信息轉換為語音信息。該產品的設計主要是為了滿足A.普通人群的需求B.特殊人群的需求C.靜態的人的需求D.動態的人的需求 第2題圖通用技術考試試題 第1頁(共8頁)3.如圖所示是一款調味品勺子,具有稱重和數字顯示功能,便于掌握調味品的用量、該產品主要體現了設計的A.創新原則、實用原則B.經濟原則、道德原則C.美觀原則、經濟原則D、技術規范原則、可持續發展原則 第3題圖4.用鐵釘和木板制作一款簡易開瓶器(如圖所示),在設計中可以不考慮的因素是A.瓶蓋的開關和尺寸B.瓶子的形狀和尺寸C.釘子的形狀和尺寸D.把手的形狀和尺寸 第4題圖5.在易受振動的場合,下列所示連接方式中應選用6.李剛要從一張長2000mm、寬1000mm、厚10mm的木板上分割下一塊1000mm×1000mm的木板,以下工具中最適合的是A.板據 B.手鋸 C.木工鋸 D.美工刀7.如圖所示是一款可以夾在帽檐上的照明類,采用輕質塑料外殼、LED類和充電電池。下列關于該產品的評價中不恰當的是A.可以固定在帽檐上,便于雙手活動B.選用了輕質材料,減少帽檐下垂C.選用了LED燈泡,降低了能耗D.選用了充電電池,降低了產品價格 第7題圖通用技術考試試題 第2頁(共8頁)8.如圖所示為某組合體的三視圖,下列主視方向(箭頭方向)中與三視圖對應的是9.如圖所示是李剛繪制的圖樣,圖中尺寸標注不正確的地方共有A.2處B.3處C.4處D.5處第9題圖10.如圖所示是李剛設計制作的一款木質臺燈,現在要對基是行技術試驗,下列試驗中不需要的是A.打開開關,測試電路是否正常B.打開開關,測試燈泡的使用壽命C.調節燈桿,測試其穩定性D.打開開關,觀察燈罩是否耐熱 第10題圖11.如圖所示為一款人字梯,其中拉桿的作用主要是A.降低重心B.增大支撐面積C.增加強度D.保持結構的穩定性第11題圖通用技術考試試題 第3頁(共8頁)12.下列工具中沒有采用鉸連接的是A.鋼絲鉗 B.剪刀 C.板牙板手 D.水果刀13.如圖所示為一款結構對稱的路燈,吊桿和立柱均處于豎起方向,在僅考慮自重的情況下,下列對構件的受力分析中正確的是A.吊標受拉、懸臂受拉、立柱受壓B.吊桿受拉、懸臂受彎曲、立柱受壓C.吊桿受壓、懸臂受彎曲、立柱受彎曲 第13題圖14.用5mm厚的鋼板制作如圖所示的連接片,合理的工藝流程是A.劃線鋸割銼削鉆孔孔口倒角B.劃線銼削鋸割鉆孔孔口倒角C.劃線鋸割銼削孔口倒角鉆孔D.劃線銼削鉆孔鋸割孔口倒角 第14題圖15.如圖所示為一款滬杭高鐵車站使用的自動售票機,具有一鍵購票和詳細購票兩種流程,當自動售票機顯示的默認信息與旅客的需求相符時,旅客可直接點擊“確認購票”按鈕,支付現金后輸出車票,稱為一鍵票流程。當自動售票機顯示的默認信息與旅客的需求不相符時,旅客修改發站、到站、日期、席別和張數等購票信息,點擊“確認購票”按鈕,支付現金后輸出車票,稱為詳細購票流程。下列關于自動售票機流程說法中不恰當的是A.自動售票機的應用,為旅客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自助式購票服務 第15題圖B.自動售票機的應用,為優化購票流程創造了條件C.一鍵購票,減少了購票流程的環節D.一鍵購票,減少了購票流程的時序通用技術考試試題 第4頁(共8頁)16.以功能角度可以將自行車分為傳動、行走、控制、支承等子系統,下列要素中屬于傳動子系統的是A.車架 B.車把 C.鏈條 D.鞍座17.現代建筑系統在設計、施工中采取了許多優化措施,下列優化措施中,不屬于以節能為目標的是A.安裝LED節能燈具 B.安裝自然通風管道C.安裝太陽能熱水器 D.安裝實時監控系統18.如圖所示為一款具有保溫功能的電水壺,按下保溫按鈕,能將水溫保持在設定值,該保溫控制系統的控制手段和控制方式屬于A.自動控制、閉環控制B.自動控制、開環控制C.手動控制、閉環控制D.手動控制、開環控制 第18題圖19.監控攝像系統(如圖所示)被廣泛用于記錄道路交通實時圖像信息。對于監控攝像系統,下列環境因素中不屬于干擾因素的是A.噪聲B.濃霧C.閃電D.沙塵 第19題圖20.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功能摸擬法的是A機器人踢球 B.計算機下棋 C.仿真手與人握手 D.工程師診故障通用技術考試試題 第5頁(共8頁)第Ⅱ卷(共40分)注意事項:1.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不能答在試題卷上。2.作圖時,可先使用用2B鉛筆,確定后必須使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描黑。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7小題,第21-25題每題6分,第26題12分,第27題18分,共60分)21.根據軸測圖補全三視圖中所缺的圖線。第21題圖22.李剛在通用技術實踐課上,用3mm厚的鋼板制作如圖所示的連接片,需要以下環節:①劃線;②鉆孔;③鋸割;④銼削;⑤折彎。請分析連接片的加工工藝,回答以下問題:(1)合理的加工流程為:① ▲ ▲ ② ▲(在“ ▲ ”處填寫環節的序號 ); 第22題圖(2)上述工藝流程中不需要用到的工具是: ▲ 、 ▲ (從①手鋸;②銼刀;③鉆頭;④螺絲刀;⑤手鉗;⑥絲錐中選出兩各種,在“ ▲ ”處填寫環節的序號);(3)上述工藝流程中需要用到的設備是: ▲ (從①砂輪機;②車床;③臺鉆中選出一種,在“ ▲ ”處填寫環節的序號)。23.如圖所示是一款汽車上使用的兒童安全座椅,具有如下特點:①融入了人機工程學原理,適合兒童的體形;②采用全棉布料,柔軟舒適;③適合3歲以上的兒童使用;④采用三點式安全帶,保護兒童身體;⑤易于安裝,便于攜帶;⑥可以吸收沖擊力,減肥對兒童的傷害;⑦頭枕位置可調節,適合不同身高的兒童;⑧適合在多種場合使用。請根據上述特點回答以下問題(在“ ▲ ”處填寫環節的序號 ); 第23題圖通用技術考試試題 第6頁(共8頁)(1)體現了人機關系安全目標的是: ▲ 、 ▲ ;(2)體現了人機關系舒適目標的是: ▲ 、 ▲ 、 ▲ ;(3)體現了人機關系高效目標的是: ▲ 。24.家用電飯鍋由鍋體子系統和加熱子系統組成(如圖所示),鍋體子系統的要素包括外殼、內鍋、蒸架和鍋蓋,加熱子系統的要素包括電源、開關、發熱盤、溫控電路。(1)請將上述系統用下面的方框圖表示,在方框中“ ▲ ”處填寫相應的要素。 第24題圖(2)電飯鍋使用過程中會發生溫控電路元件老化、內鍋鍋底變形等現象,這些現象反映了系統的 ▲ (在整體性、相關性、目的性、動態性、環境適應中選擇一個填在“ ▲ ”處)。(3)為了防止因為加熱子系統發生故障引起溫度過高而燒壞的電飯鍋、應在電路中串接 ▲ (在整體性、相關性、目的性、動態性、環境適應中選擇一個填在“ ▲ ”處)。25.如圖所示為汽車定速退航控制系統示意圖。當汽車達到需要的速度時,駕駛員打開定速巡航開關,設定行駛速度。速度傳感器檢測汽車行駛速度,并將速度信號傳輸給速度控制器,速度控制器將汽車行駛速度與速度設定值進行比較,根據比較的偏差值自動增減節氣門的開度,調節供油量,使汽車保持定速行駛。第25題圖通用技術考試試題 第7頁(共8頁)(1)根據示意圖及其描述,在控制系統方框圖中“ ▲ ”處填寫相應的內容(2)控制系統方框圖中將④通過⑤返回到輸入端與速度設定值進行比較的過程稱為 ▲ 。26.如圖所示是某校學生設計制作的橋梁模型。現要求測試該模型的穩定性和強度,提供不同質量珠砝碼若干,請設計簡易試驗方案,并回答問題。第26題圖(1)進行模型的穩定性試驗,確定模型不發生翻轉時所能隨的最大載荷(在給定示意圖上表示試驗方法,用文字說明主要步驟)。(2)進行模型的強度試驗,確定模型中部所能承受的最大載荷(在給定的示意圖上表示試驗方法,用文字說明主要步驟)。(3)如果要提高模型的穩定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 ▲ (①縮短橋梁兩端伸出部分的長度;②增大橋梁兩端伸出部分的長度;③兩端增加橋墩;④減小橋面寬度。從中選擇兩項,將序號填入“ ▲ ”處)。(4)如果要提高模型中部的強度,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 ▲ (①增加橋面木板的厚度;②增大橋墩之間的距離;③降低橋的高度;④選用高強度的材料。從中選擇兩項,將序號填入“ ▲ ”處)。27.如圖所示為某校學生宿舍,李剛看到學習、生活用品擺放零亂,于是他準備設計一款放在床下的多功能整理柜,提出以下設計要求:A.合理利用床下的空間;B.能將學習用品、鞋子、其它生活用品分開存放;C.便于存取物品,便于打掃衛生。請你根據設計要求,幫助李剛完成以下任務;(1)畫出設計草圖,必要時用文字說明;(2)標注長、寬、高等主要尺寸;(3)說明你所采用的主要材料和相應的連接方式;(4)說出你的設計方案中有創意的兩個特色。通用技術考試試題 第8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