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簡單三視圖的繪制一、【教材分析】本節課是地質版《技術與設計1》第三章第三節“設計的表達與交流”中的內容。前面為設計方案的制定,后面為設計成果的展現,本節為簡單三視圖的繪制。三視圖是設計表達與交流中使用的一種重要的技術語言,只有學會繪制三視圖,才能在技術產品的設計過程中與他人很好的交流,才能在展現設計成果時準確的進行表達。本節課在課程標準中具體體現為“在設計過程中和設計完成后,能用恰當的方式與他人交流設計想法和成果,并能在交流中提煉出有價值的信息。”及“了解技術語言的種類及其應用,能識讀一般的機械加工圖、線路圖等常見的技術圖樣,能繪制草圖和簡單的三視圖”。二、【學情分析】學生已學過立體幾何,有了初步的空間想象力和形體的表達能力,但對在技術活動中如何恰當的表達方案還不清楚,也沒有系統的學習過三視圖的繪制,在繪制三視圖時常常出錯,不能規范的使用三視圖,實踐應用能力較低。所以本節課教學難點是如何將前人總結的規律轉變為學生的直接經驗,把知識進行內化,使學生在實踐中水到渠成的應用所學知識繪制三個視圖,提高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的能力。要解決難點,一方面,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選擇學生熟悉的事例,讓學生親身體驗、自己感悟,把枯燥的原理學習變成有趣的學生活動,以使學生盡可能多的獲得直接經驗。另一方面,在實踐的基礎上,選擇學生感興趣的事件,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由易到難在不斷嘗試的實踐活動中感悟方法、在討論分析中提高能力,逐步掌握科學繪制三視圖的方法,以達到分散難點的目的。三、【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理解三視圖的形成原理(2)掌握三視圖之間的投影關系(3)學會使用規范的技術語言進行交流(4)能將簡單的三視圖還原成實物2、過程與方法經歷三視圖的繪制過程,掌握三視圖的繪制方法經歷從三視圖到實物的轉化過程,發展動手實踐的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1)感受設計交流中三視圖的重要作用(2)感受獲得勞動成果所帶來的喜悅四、【教學重點、難點】重點:能繪制簡單的三視圖難點:如何將前人總結的規律轉變為學生的直接經驗,把知識進行內化,使學生在實踐中水到渠成的應用所學知識繪制三個視圖,提高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五、【教學策略】通過展示機械零件,并對其進行描述,體會到語言難以描述清楚,引出三視圖是機械加工中使用的一種重要的技術語言,并展示一組技術圖樣,讓學生感受設計交流中三視圖的重要作用。通過手電筒投影活動,讓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掌握三視圖的形成原理。通過對機械零件三視圖的觀察討論,讓學生動手找出三視圖之間的投影關系,使學生獲得直接經驗。通過搭建積木并繪圖的活動,讓學生對前面所學的三視圖之間的投影關系進行實踐應用。通過不同角度投影結果的對比分析,讓學生學會確定主視圖;通過對視圖的找錯分析,讓學生學會科學繪制三視圖的順序。通過蘿卜雕刻活動,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提高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并讓學生能體驗將簡單的三視圖還原成實物的物化過程,發展動手實踐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六、【教學資源準備】為完成教學目標,需準備以下材料:多媒體課件、手電筒、白紙、積木、尺子、小刀、蘿卜。七、【教學過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為解決重點,突破難點,讓知識難度進階展開,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我的教學過程如下:教學流程 過程 設計目的課堂引入 展示機械零件,讓學生對其進行描述,體會到語言難以描述清楚,引出三視圖是機械加工中使用的一種重要的技術語言,并展示一組技術圖樣。 讓學生感受設計交流中三視圖的重要作用。三視圖投影原理 1、教師演示機械零件的投影過程。 讓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初步形成對三視圖的感性認識。2、學生用白紙建立三投影面體系,并用手電筒向三個面投影,將投影結果繪制在學案上。 讓學生掌握三視圖的形成原理。3、分析零件中圓孔的表達方式,讓學生明白物體的可視輪廓線用實線繪制,不可視輪廓線用虛線繪制。 讓學生能準確表達物體的輪廓線。機械零件三視圖的觀察討論 1、觀察討論三個視圖之間的相互關系,填寫學案。 將學生對三視圖的感性認識提升到技術活動中的理性把握,引導學生發現并理解三視圖之間的投影關系。2、觀察標準的三視圖,找出視圖中所有的對應關系,填寫學案。 讓學生認識到繪制三視圖時必須使所有尺寸都符合三對正關系,學會使用規范的技術語言進行交流。教學流程 過程 目的用積木搭出實物,并繪制三視圖 1、觀察分析,搭建積木。 讓學生學會對物體的形態結構進行分析。2、繪制物體的三視圖。 對前面所學的投影關系進行實踐應用。3、展示結果,討論分析不同角度的投影效果及視圖中的錯誤,找出最佳的投影角度,并分析如何在繪制中防止漏線。 掌握確定主視圖的原則及三視圖繪制的過程。能科學繪制簡單的三視圖。雕刻 閱讀分析三視圖。 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提高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小組合作動手完成蘿卜雕刻的任務。 讓學生能將簡單的三視圖還原成實物,體驗方案的物化過程,發展動手實踐的能力。展示學生作品。 感受獲得勞動成果所帶來的喜悅。八. 【教學反思】1、本節課內容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提出較高要求,需要老師恰當的引導,設置合理的教學活動,引領學生進行實踐、討論與分析,如果活動設置不恰當、提問不到位,可能脫離實踐應用,達不到教學效果。2、教學設備有限,若有教學模型,讓學生模擬真實產品的表達過程,解決真實具體的技術問題,讓學生體驗到更真實的技術活動,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