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設計的一般過程教 材:(鳳凰國標教材)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通用技術(必修1)文檔內容:設計的一般過程章 節:第三單元 設計過程、原則及評價 第一節 設計的一般過程課 時:第2課時作 者:韓釗(青島第二中學)一、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目標(1) 了解設計的一般過程及其各個環節,知道設計是動態而有章可循的過程。(2) 知道進行設計時,需要有供篩選、整理的多個方案,理解設計過程需要不斷優化。2. 過程與方法目標(1) 在案例的引導下經歷設計的一般過程,在經歷中初步學會從技術的角度提出問題和分析研究問題,初步學會多角度地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2) 在閱讀、思考、討論和合作實踐中,培養技術實踐、交流、表達、評價的能力和協作意識。(3) 初步學會有計劃、有步驟、科學地開展設計活動。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1) 在設計的一般過程的實踐中,初步形成和保持對技術問題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關注社會的需求和技術的新發展。(2) 在設計方案的形成過程中,培養創新的、批判的、開放的思維和認識,培養一定的經濟意識和產品質量意識。二、教學重點設計是動態而有章可循的過程,設計的一般過程。三、教學難點設計方案的構思和呈現。四、教學方法探究、合作學習方式,多媒體教學。五、設計思想1. 教材分析“設計的一般過程”主要闡述了設計是一個有計劃的創新活動,應遵循科學合理的基本程序,即發現和明確問題,制定設計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測試、評估及優化,產品的使用和維護。本節內容與后繼各章節(第四至第八章)形成總分關系,為深入學習后面各章節作鋪墊。學生通過本章節的學習,體驗到科學合理的設計過程有助于設計活動的順利開展,理解遵循設計的一般過程的重要作用,從而養成良好的設計習慣和技術素養。設計的一般過程這一模塊在高考說明中,要求掌握“設計的一般過程”、“具體設計要求的列出”、“設計分析的基本思路”等九個方面的內容掌握程度為Ⅱ層次,是八個模塊中 層次內容數量最多的,而且這九個方面的內容間的聯系也是很緊密的。這塊內容無論從在教材的地位還是在高考說明中的份量來看,它們都是既重要又聯系緊密的。根據《課程標準》、《學科教學指導意見》要求,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我們可以從通用技術學科立足于實踐本身的特點出發,舉貼近生活和時代的實例去逐個突破對各個知識點理解,并要求學生從設計的實踐活動中去理解設計過程中蘊含的技術思想和方法。2. 教學策略設計(1)借助多媒體室展示課件及設計實物,以擴充課堂容量,獲得直觀效果和真實體驗。(2)按課本內容順序,以便攜式小凳的設計過程的案例分析為主線,展開教學活動。在教學中把知識點的學習置于具體的情景當中,通過具體的案例的分析,使學生對設計過程從模糊認識升華至理性分析。本課雖然以便攜式小凳的設計分析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但是,為了使學生有更多體驗,拉近學生與設計的親近感,使他們認識到設計人人可遇、人人可為,我提供了許多自己的設計作品作為輔助案例。尤其小板凳的實物教學,具有典型性,通過展示、簡介、評價、交流,獲得直觀生動的教學效果。(3)教學中注重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分析、交流、總結,在與他人的交流中豐富自己的思維方式,獲得不同的體驗和發展。注意引導學生認識設計的一般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知道設計過程可能產生多種方案,必須有優化方案的意識。3. 學情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是初中的勞技課中的動手制作,不過一般都時教師指導下的模仿制作過程,沒有上升到一個技術指導思想和方法的高度——設計的一般過程的技術思想。所以,學生在學的時候,及易松弛不學,認為很簡單。再則,學生具有發現問題的能力,卻缺少發現技術問題的意識。學生學習的困難在于深化同學們對設計的一般過程的五個步驟印象及其蘊含的道理,而不是簡單的記憶住五個步驟。設計過程可能有多個構思方案;設計過程也需要不斷優化。針對普通高中學生以前很少有設計認識的基礎這一情況,如何讓學生能較完整的掌握理解設計的一般過程呢?這涉及到學生能否對本教材有一個完整認識的關鍵。因此,讓學生嘗試先實踐后理論的方式,從模仿制作的便攜式小凳子的實踐中獲得對設計的一般過程的感性認識,從實踐中總結理論知識。這有助于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掌握探究學習的方法,實現教學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目標的過程中,達到新課標的理念。六、教學準備1. 教學資源的準備多媒體教學設備、通用技術專用教室、教學課件PPT等。2. 教學課件的準備教學課件比較簡潔,多以直觀的圖片來說明,抓住關鍵知識點,突出中心。七、教學過程一、作品展示通過上一節的學習,同學們對設計的一般過程有了深刻的認識,在這個基礎上,老師布置了作業要求你們按照自己的設計方案制作出便攜式小板凳,現在,我們有請每個小組,來簡單介紹一下自己的設計方案,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 學生匯報,匯報要求:設計目標明確、問題來源、信息收集、材料調查、設計分析、方案構思、方案呈現、方案篩選、制作模型、初步優化。 作品展示:組裝好放在展示臺上。(介紹從提出問題、設計解決方案到制作模型的過程,重點挖掘學生的創意以及遇到的困難。) 我們設計的產品,要想最終能夠被人們使用,就要對所設計的產品進行一定的測試、評估及優化等工作。這就是今天我們要上的設計的一般過程的第四個階段——測試、評估及優化。只有對產品進行測試、評估及優化,才能知道我們設計出來的產品是否達到用戶的要求。二、講授新課1. 測試、評估及優化(1)測試測試的目的是檢驗產品在操作、使用過程中,在結構和技術性能等方面能否達到預定的設計要求。測試是檢驗產品能否正常工作、是否滿足設計要求的重要措施。測試的內容有對產品的性能、穩定性、強度、載重等方面的測試。(2)評估在測試的基礎上,我們還要對設計方案和產品進行較為全面的評估。通過評估我們可以得到較理想的設計方案和產品。這種評估,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反復進行。案例分析:對便攜式小凳的評估(3)優化設計方案的優化是在對設計方案進行測試與評估的基礎上,對設計方案的改進和完善的重要環節。我們都知道小凳子最大的功能就是坐,但是要把小凳子作為一個產品拿去銷售,那么除了坐的功能之外,還要坐的舒適、攜帶方便、美觀大方等等功能,就是要對產品進行優化。案例分析:對便攜式小凳的優化交流——各組設計作品交流內容:(1)各組展示“便攜式小板凳”原型或模型及示意圖,并作自我評價。(2)設計過程的介紹與自我評價(展示設計圖)。(3)對作品的自我評價。(4)教師引導學生互評。(5)教師點評、歸納。讓學生分組交換作品并給與測試評估,提出優化的建議。要求學生課后根據這些建議進行改進(教師要介紹相關的方法引導學生思考)。相鄰小組交換作品并進行測試,并指出所測試作品的好的地方與要改善的地方。通過作品交換測試、學生互評以及評估表,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改進。2. 產品的使用和維護如果別人要使用我們的小板凳,我們就要向使用者介紹我們設計的產品的使用方法和特點。同時在產品使用過程中,正確的使用和維護既可以使產品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需求,又能延長其使用壽命。為此,我們通常要設計一份產品使用說明書。就產品說明書是指導用戶選擇產品、使用產品的“路標”和“向導”,可以幫助用戶了解產品特性,使用戶正確、安全地使用產品,像我們在家使用電視、在學校使用多媒體電腦一樣。案例分析:便攜式小凳使用說明書以小組為單位參考課本61頁為自己的作品設計一份產品說明書。(要求盡可能得全面、富有特色,必須包含介紹、構成、指標、使用方法、注意事項及使用范圍)通過產品說明書的設計,培養學生技術服務人的技術素養。3. 課外案例分析:家用餐廳裝修的設計過程和生態垃圾桶的設計過程。4. 小結:引導學生對設計的一般過程給予回顧。指出設計的過程就是按照一定的科學合理的程序行動的過程,但絕非固定模式,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需要不斷優化的過程。回顧作品設計的一般過程,知道設計過程中有可能產生多個方案,理解設計過程需要不斷優化。總結設計的一般過程,讓學生形成開放的過程觀。三、課后作業:作業:進一步對模型進行優化。八、教學反思學生積極參與;雖然做的不是高科技的產品,但是從設計的產品活動過程中,學會了去觀察周圍的事物、去發現周圍的問題,做了些實用而具有革新的物品;學會了設計方案的構思大家各式各樣;學會了動手制作的過程并不像想象得那么簡單;制作成果也可以不斷的優化達到自己滿意的地步。當然,還有很多深度的問題沒開發出來,在實際設計活動中,理想的設計與現實可行性有很大區別。理論部分講的具有可操作性,也能凸現設計的一般過程在課本中的主導作用。實踐部分操作能讓學生重視設計的一般過程的五個步驟,不是老師講講,學生記記,過兩天就忘了。實踐部分交流能讓學生知道設計需要優化,好的設計方案不只一個等思想。設計的經歷和物品對于后續課的上課也有很大的幫助。不過實踐整體上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普通高中的部分學生學習主動性弱些,不能真實行動起來認真去設計一物品,就無法完成設計問卷中的繁瑣問題,設計的問卷超過普通學校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的范疇,只有少數學生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本節課以便攜式小凳的設計過程的案例分析為主線,展開教學活動。在教學中把知識點的學習置于具體的情景當中,通過具體的案例的分析,使學生對設計過程從模糊認識升華至理性分析。本課雖然以便攜式小凳的設計分析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但是,為了使學生有更多體驗,拉近學生與設計的親近感,使他們認識到設計人人可遇、人人可為,我提供了許多自己的設計作品作為輔助案例。尤其小板凳的實物教學,具有典型性,通過展示、簡介、演練、評價、交流及圖解展示,獲得直觀生動的教學效果。教學中注重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分析、交流、總結,在與他人的交流中豐富自己的思維方式,獲得不同的體驗和發展。注意引導學生認識設計的一般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知道設計過程可能產生多種方案,必須有優化方案的意識。本節內容屬于事實性知識,采用單純的講解法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采用通過學生在設計制作活動中的體驗并在教師引導下歸納總結出結論的教學方法,既體現了“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的原則,又調動了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積極性,加深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有利于教學目標的生成。本節與后續各章節形成總分關系,目的是讓學生從總體上了解設計的一般過程。對于各過程中完成的任務并不需要詳細介紹,所以,教學中要掌握“度”。采用這樣的課堂教學,能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有機的結合,讓學生真正達到“學中做,做中學”,體現了本課程的特色。通過實踐活動,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欲望,創造潛能得到引導和開發,實踐能力也得到培養。通過學習,學生能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自身的技術素養也得到了培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