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蘇教版必修一第六單元第二節“常見的技術圖樣”教學設計高彩梅 西北工業大學附屬中學 710072【教材版本】通用技術必修1《技術與設計1》(江蘇教育出版社)【設計理念】在設計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將設計的想法和成果用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并與他人進行交流。表達和交流是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成功完成設計過程的途徑、方法和保證。設計的表達和交流有它獨特的語言,不同種類的語言往往適合不同的場合具有不同的功能。第一課時1)通過學生對設計交流的技術語言進行回顧和復習對本節課內容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2)利用點光源和平行光源、立體模型、多媒體課件等教具演示投影、正投影下物形狀、大小變化以及正投影的基本特性。并建構三視圖概念。3)學生根據正投影特性,三視圖成圖原理和方法,利用平行光源合作探究三視圖的繪制。4)學生使用實物展臺展示繪制的三視圖,師生共同總結三視圖的一般規律和規則。由識讀三視圖練習,體驗三視圖在技術交流中的作用并拓展學生應用能力。5)形體尺寸的標注。第二課時:介紹機械加工圖、剖視圖、電子線路圖。【教材分析】本章教學內容,從標題和安排順序看,是為設計方案制定過程中繪制設計圖樣服務的。但是,從整個技術課程的教學目的來看,本章的教學內容,是培養學生技術素養十分重要的平臺。作為一種有目的的創造性活動,設計需要思考、計劃、記錄和溝通。設計圖樣作為交流媒介在設計思想逐步展開和確定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在此過程中形成了特定的規范與應用范圍。技術圖樣應能準確的表達物體的形狀和大小,并能夠提供給生產所需要的技術資料,繪圖簡便,適于交流。用投影法得到的正投影圖,既能如實表達物體的形狀和大小,而且作圖簡便。三視圖,機械加工圖、線路圖是較常見的技術圖樣,在日常生活中應用較多,本節對這些圖樣作了介紹。技術圖樣中都有尺寸標注,形體尺寸標注的教學是有必要的。機械加工圖通常用剖視圖表達零件的內部結構,這節課,介紹剖視圖的基本知識,以使學生能夠掌握一般技術圖樣的投影方法,能繪制簡單的三視圖并標注尺寸,并能了解機械加工圖、電子線路圖中符號的含義及表達方法,并能識讀它們。本節課的教學要注意培養學生細致、嚴謹的態度,注意提高學生規范作圖的能力。1、知識結構分析本節內容包括五部分:(1)正投影與三視圖;(2)形體的尺寸標注;(3)機械加工圖;(4)剖視圖;(5)線路圖。正投影與三視圖是其它內容的教學基礎知識。投影方法、繪圖方法的應用具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數學、物理、繪圖等知識已有一定的積累。2、知識發生發展過程分析學生在初中數學課中已接觸過三視圖的概念,這節課,需要熟練、細化形體結構的三視圖繪制。技術圖樣的教學就具體的情景逐漸推進。3、知識學習意義分析技術圖樣應能準確的表達物體的形狀和大小,并能夠提供給生產所需要的技術資料,繪圖簡便,適于交流。用投影法得到的正投影圖,既能如實表達物體的形狀和大小,而且作圖簡便。三視圖,機械加工圖、線路圖是較常見的技術圖樣,在日常生活中應用較多,本節對這些圖樣作了介紹。技術圖樣中都有尺寸標注,形體尺寸標注的教學是有必要的。機械加工圖通常用剖視圖表達零件的內部結構,這節課,介紹剖視圖的基本知識,以使學生能夠掌握一般技術圖樣的投影方法,能繪制簡單的三視圖并標注尺寸,并能了解機械加工圖、電子線路圖中符號的含義及表達方法,并能識讀它們。為學生將來的技術設計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大基礎。4、教學建議與學法指導說明1)本章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教師要注重對基本知識與技能的教學,教師對于知識的整理,素材的補充、知識結構的建構與分析是必要的,將設計的交流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2)不能過分注重數學技能的教學,要突出技術性,重在設計交流。3)創設理想的交流環境,采用多種交流形式:個別交流、小組交流、網上交流。培養學生的技術交流能力,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4)本節的教學,側重于掌握一般技術圖樣所采用的投影方法;能繪制簡單的三視圖并學會標注簡單的尺寸。5)在圖樣繪制的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細致嚴謹的工作態度。【學情分析】1、學生原有認知發展分析技術語言的種類與應用、草圖的繪制、、透視效果圖的識度、正等軸測圖的繪制等幾部分內容的基礎上,這節課,通過學生的實踐與親身經歷,識圖、繪圖實踐,達到知識的升華、能力的提高。2、學生原有知識結構分析通過前面章節的學習,高中學生能夠較熟練地繪制草圖,(識讀)透視果圖和繪制正等軸測圖,也有光線投射成影的感知和體驗。教學可以從學生的現有知識和經驗出發,按照直觀感知、操作確認、思辨求證的認識過程展開,建構正投影與三視圖的知識體系。形體尺寸的標注也可以得到體驗和應用。3、學生非認知因素分析教師的理論為指導能夠增加學習情趣,跨學科知識的應用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將非智力因素轉化為學習的有效資源,對于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有深遠的教學意義。【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掌握一般技術圖樣所采用的投影方法。2)能繪制簡單的三視圖并學會標注簡單的尺寸。3)了解一般的機械加工圖、電子線路圖所用符號的含義及表達方法,能識讀一般機械加工圖和線路圖。4)學會規范作圖的方法和技能。2、過程與方法通過實物演示法、繪圖法等手段感受技術語言的用途。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感受技術交流中三視圖的作用;2)養成細致、嚴謹的態度。【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1)掌握三視圖的原理和規律;2)掌握簡單的三視圖的繪制與識讀。2、教學難點1)選擇擺放位置確定主視方向;2)能規范繪制和識讀簡單的三視圖。【教學環境】本節課的教學在通用技術專用教室完成。媒體運用:教學課件、視頻資料、實物展示、模型。【教學方法】在本節的教學中,將采用“主導—主體”的設計模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知識建構和能力拓展??傮w教學流程為:“情境導入——知識建構——合作探究——總結提升——能力拓展”。【教學思路】1、導課通過學生對設計交流的技術語言進行回顧和復習對本節課內容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2、導入第一課時的教學環節技術圖樣應能準確的表達物體的形狀和大小,并能夠提供給生產所需要的技術資料,繪圖簡便,適于交流。用投影法得到的正投影圖,既能如實表達物體的形狀和大小,而且作圖簡便。 導入正投影與三視圖的教學環節。3、補充資料常見的投影方法、剖視圖的有關內容。4、學生活動環節討論、模仿、繪圖、尺寸標注。5、課堂總結一、正投影與三視圖:投影方法:1)中心投影法、2)平行投影法(斜投影、正投影)、3)正投影的基本性質(積聚性、類似性、真實性)三視圖的原理和識圖 :1)三視圖的三投影面體系、2)三視圖的形成及其投影規則、3)三視圖的投影規律、4)形體結構三視圖二、形體的尺寸標注:1)部分作圖工具介紹、2)尺寸標注的基本要求、3)尺寸要素4)尺寸標注舉例、5)組合體的尺寸標注。三、機械加工圖四、剖視圖:1)剖視圖的作用、2)剖視的方法、3)剖視圖的標注、4)剖視圖一般規則 、5)剖視圖的種類五、線路圖:1)概念、2)識讀。【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環節1教師活動1:導課:展示機械加工圖模型直接進入新課程的教學。學生活動1:觀察、思考。教師活動2:提出問題:如何圖示?學生活動2:討論分析、思考問題、回答問題設計意圖:結合學生已有技術語言的反饋,直接進入新課程的教學。有利于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1、導課同學們好!請問同學們觀察老師展示的教具,我們該如何圖示它們呢?展示課件課:導入新課。◆ 環節22、正投影與三視圖教師活動1:教師講述、課件展示正投影的重要內容:(一)、正投影1.常見的投影方法1)中心投影法:投射線都從投影中心出發,在投影面上作出物體圖形的方法叫做中心投影法。2)平行投影法:用相互平行的投射線,在投影面上作出物體圖形的方法叫做平行投影法。(1)斜投影:投射線傾斜于投影面。(2)正投影:投射線垂直于投影面。學生活動1:討論、聽講、有關筆記。設計意圖:系統呈現知識,補充大量信息,利于學生掌握投影的種類、應用、特點教師活動2:展示投影的課件資料的有關圖片資料。學生活動2:對于投影有一個全面的認識,鞏固知識。◆ 環節3教師活動1:展示動畫,啟發學生歸納正投影的基本性質。學生活動1:討論、回答。設計意圖:用身邊的作品激發學生活動的參與度,使學生親自設計并完成的動機進一步加強。教師活動2:總結學生討論結果給出結論:積聚性、類似性、真實性學生活動2:完成活動內容教師活動3:課件展示,把問題交給學生:一個方向的投影能不能完整地表達物體的形狀和大小 能不能區分不同的物體?學生活動3:小組討論、交流。◆ 環節43、三視圖的原理和識圖教師活動1:分配任務指導學生自學學生活動1:閱讀相關材料。教師活動2:分配討論問題。學生活動2:回答本組問題。教師活動3:講述三視圖的三投影面體系a.正面投影面用“V”標記;b.側面投影面用“W”標記;c.水平投影面用“H”標記;d.三個投影面之間兩兩的交線稱為投影軸,分別用OX、OY、OZ表示;e.三根軸的交點O稱為原點。學生活動3:鞏固知識點。教師活動4:利用動畫展示三視圖的投影方法。學生活動4:觀察分析。教師活動5:歸納三視圖的形成及其投影規則并展示課件。主視圖:物體由前向后投影所得的圖形,通常反映物體的主要特征。俯視圖:物體由上向下投影所得的圖形。左視圖:物體由左向右投影所得的圖形(側視圖)。學生活動5:小結:主視圖反映物體的長度和高度,不反映物體的寬度。俯視圖反映物體的長度和寬度,不反映物體的高度。左視圖反映物體的寬度和高度,不反映物體的長度。教師活動6:利用動畫展示三視圖的投影規律。學生活動6:畫出簡圖。設計意圖:講練結合,便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基本技能的提高。教師活動6:利用動畫展示形體結構三視圖。學生活動6:畫出簡圖。◆ 環節54、形體的尺寸標注教師活動1: 部分作圖工具介紹學生活動1:小組討論教師活動2:尺寸標注的基本要求學生活動2:討論小結。a、正確(尺寸注寫必須符合國家標準);b、完整(齊全,不遺漏,不重復);c、清晰(整齊,清晰,便于讀圖);d、合理(符合加工要求)。教師活動3:展示課件,提出問題:小結尺寸要素。學生活動3:閱讀得出結論。A、尺寸界線:用細實線繪制,并由圖形的輪廓線、軸線 或對稱中心線處引出。B、尺寸線:用細實線繪制。一般用箭頭做終端,不能與其他圖線重合或者在其延長線上。C、尺寸數字:圖樣上所注尺寸表示形體的真實大小,形體的真實大小與圖樣的大小及繪圖的準確度無關。教師活動4:課件展示:尺寸標注舉例、組合體的尺寸標注學生活動4:完成探究性學習。設計意圖:學生作業過程中技能提高與知識內化并事半功倍。5、總結三視圖是先采用三個互相垂直相交的投影面建立一個三投影面體系,再以正投影法將物體同時向三投影面投影,從而得到的圖形。由展開的三視圖可以看出,主視圖反映物體的長和高,俯視圖反映物體的長和寬,左視圖反映物體的高和寬。技術圖樣的繪制應當為表達設計意圖服務,并力求體現技術特征。6、課后作業討論:常見空間幾何形體,如正六棱柱、正三棱錐、圓柱、圓錐、球等形體的尺寸標注。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環節1教師活動1:導課:展示機械加工圖課件直接進入新課程的教學。學生活動1:觀察、思考。教師活動2:提出問題:如何識讀?學生活動2:討論分析、思考問題、回答問題設計意圖:結合學生已有技術語言的反饋,直接進入新課程的教學。有利用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1、導課同學們好!請問同學們觀察老師展示圖片資料,我們該如何識讀它們呢?展示課件課:導入新課。◆ 環節22、機械加工圖教師活動1:教師講述、課件展示機械加工圖:學生活動1:討論、讀圖。設計意圖:變抽象具體化,易于學生理解掌握。教師活動2:講述機械加工圖的讀圖技巧。學生活動2:對于機械加工圖有一個全面的認識,鞏固知識。教師活動3:課件展示把線條理清楚。學生活動3:1)機械加工圖是一種工程圖;2)以三視圖的形式表達機械加工方法;3)了解各部分提供的信息;4)圖中精度要求的文字說明表明了產品加工的一些具體要求。◆ 環節33、剖視圖教師活動1:展示動畫、模型。學生活動1:觀看、討論。設計意圖:用模型更加具體直觀,利于學生揭開剖視圖神秘的面紗。教師活動2:展示課件并講述:1)剖視圖的作用:用來表達機件內部形狀的視圖。2)剖視的方法:3)剖視圖的標注:(1)剖切面:剖切平面(2)剖切符號:表示剖切面位置的符號。(3)剖面符號:即剖面線(表示機件的材料類別);金屬材料剖面線為45斜向且間距相等的細實線。注意:①剖面線應畫在剖切到的實體處,以區別剖切處的空腔部分;②同一機件的各剖視圖中的剖面線,其斜向和間距應保持一致。4)剖視圖一般規則:5)剖視圖的種類:全剖視圖、半剖視圖、局部剖視圖。學生活動2:聽講、討論。◆ 環節44、線路圖教師活動1:啟發學生討論物理中有關電路圖的知識。學生活動1:畫圖、交流。教師活動2:課件展示電子線路圖。學生活動2:分析問題。教師活動3:講述。1)電子線路圖:是指用圖形符號和線段組成的電子工程用的略圖。2)種類包括:電路原理圖、接線圖、邏輯圖。3)線路圖識讀:(1)認識元器件符號;(2)清楚元器件的連接方式;(3)確定信號流向。學生活動3:鞏固知識點。教師活動4:利用課件展示電子線路圖。學生活動4:觀察分析、熟悉電子線路圖的判讀方法。教師活動5:歸納、評價。學生活動5:小結設計意圖:講練結合,便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基本技能的提高。學生活動6:畫出簡圖。5、總結機械加工圖、剖視圖、線路圖等的識讀必須從其標注、符號的識讀開始,必須注意整體上把握部分之間的聯系,力求準確闡述愿意,準確把握特征。6、課后作業識讀有關裝潢布線圖。寬相等長對正高平齊主視圖左視圖假想用一個剖切面通過機件的某一位置剖開它假想將處于觀察者與剖切面之間的那部分移去將所看到的其余部分的內、外形狀全部畫出來剖去視1、被剖到的實體處推薦用45細實線,應畫到與輪廓線接觸處止,不可伸出輪廓線,其間距相等。2、當二相鄰件被剖切時,其剖面線的傾斜方向應相反。3、當裝配件多于二個時,其剖面線必須各不相同。4、當對稱件的剖切面明顯通過其對稱中心時,一般可省略標注。5、當機件不對稱時,必須對其剖切面位置作明確標注。剖面線間距由其面積尺寸確定:一般推薦為不小于4mm;面積很小時應不小于1mm。剖面線應在接觸處錯開。第三個零件(通常為最小件)的剖面線間距應更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